什么是骨折延迟愈合

合集下载

fda骨折延迟愈合诊断标准

fda骨折延迟愈合诊断标准

fda骨折延迟愈合诊断标准一、引言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经过正常治疗8-12周后,未达到临床愈合,骨痂生长缓慢,骨痂形成不明显,骨折线仍然清晰可见。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一套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标准,以指导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应基于骨折正常愈合时间的参考。

一般来说,大多数骨折在经过适当的治疗后,通常在8-12周内应达到临床愈合。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骨折仍未愈合,则考虑可能存在延迟愈合。

三、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以下临床表现: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持续存在,尤其在移动或受力时加重。

2.肿胀:骨折部位持续肿胀,甚至可能伴随水肿。

3.僵硬:关节活动受限,僵硬感明显。

4.畸形:骨折部位可能发生畸形,如弯曲、扭曲等。

5.无力:患者可能感到肌肉无力,尤其是与骨折相关的肌肉。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手段。

X光、CT或MRI等检查可以提供骨折部位的详细图像,包括骨折线的清晰度、骨痂的形成情况等。

如果骨折线仍然清晰可见,骨痂形成不明显,说明骨折可能正在延迟愈合。

五、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骨折部位的生理状态。

例如,血液检查可以提供患者的营养状况、炎症指标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六、总结FDA骨折延迟愈合诊断标准是基于愈合时间、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评估。

如果骨折在预期的愈合时间内未达到临床愈合,并且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也支持这一诊断,那么可以认为患者可能存在骨折延迟愈合。

医生应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骨折了,怎么办?

骨折了,怎么办?

骨折了 ,怎么办?骨折指的是人体骨结构连续性出现部分或者完全性断裂,骨折大多数见于老年人或者儿童中,而中青年群体出现骨折的几率则相对较低,患者一般都是身体某个部位发生骨折,只有极少数患者是多发性骨折,当骨折发生之后,不可过于慌张,应该采取一些暂时合理措施之后,再前往医院进行有效治疗,则患者基本上都能够恢复到原来功能,而也有一小部分患者骨折恢复之后会存留一定的后遗症,对此骨折后的处理与护理都非常重要,它们都与骨折后恢复效果有着很大的联系。

1.发生骨折后应该怎么办?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遭遇一些损伤,导致骨折发生的因素也非常多,例如强烈撞击、摔倒等,而骨折发生通常都过于突然,因此对于骨折后的处理方法必须要有所了解,以便在发生骨折后知道该如何做,具体有:①如果是怀疑存在骨折的患者,则需要根据骨折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搬扶患者的过程中动作必须要缓慢柔和,不可过急[1]。

②若是患者发生骨折后处在休克状态,则必须要以抗休克处理为主,同时必须注意保持患者体温,如果有条件则应该立刻进行输液与输血,对于存在颅脑复合伤并且陷入昏迷患者,则需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

③如果患者受伤肢体出现肿胀,并且肿胀程度较为严重,则需要将患者衣袖或者裤管给剪开,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

④患者在发生骨折后,要有效将骨折部位固定住,如果骨折处发生显著畸形,则可以用手将受伤肢体沿纵轴渐渐牵引,以帮助其挺直之后再将其固定。

固定肢体至少包括骨折部上下的各一个关节,也可以把骨折上肢寄绑在胸部,将受伤下肢与健侧肢体寄绑在一块。

⑤对于发生脊柱骨折的患者,则需要立刻帮其采取仰卧或者是俯卧体位,并且将患者放置在硬板床上,千万不能让患者弯腰或者是软抬。

⑥在发生骨折之后,原则上是不可以进行现场复位,应该根据骨折原位进行固定,以防止盲目复位而导致其他损伤发生。

⑦如果患者骨折断裂处穿透皮肤或者血管时,千万不可把外露骨端退回至伤口中,否则极其容易把污染物一同带回到伤口里,从而引发严重感染或者是引发大量出血,可以先通过无菌敷料或者一些干净纱布进行包扎之后,根据原位进行固定。

正骨学重点

正骨学重点

正骨学名词解释:1、骨折:由于外力的作用,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

2、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压折后的情形相似。

3、挤压综合征P11 :指在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接触压迫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衰竭。

4、筋膜间隔区综合征P12 :骨折及创伤可使肢体的筋膜间隔区压力升高,导致血管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组织严重供血不足,甚则发生缺血坏死,引起严重的后遗症。

5、创伤性关节炎P14:关节内骨折整复不良或骨干骨折成交畸形愈合,以致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面压力状况改变,可引起关节软骨面损伤,形成创伤性关节炎。

6、骨化性肌炎P14:关节内或关节附近骨折脱位后,由于损伤严重、急救固定不良、反复施行粗暴的整复手法和被动活动,致使深部肌肉内的雪中和被撕裂剥离的骨膜下血肿,彼此沟通,渗入肌纤维之中。

7、孟氏骨折(Monteggia ):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没有脱位。

& Smith征:在任何位置上桡骨头纵轴(桡骨头和桡骨颈中心画一直线)延长线应通过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否则呈阳性,表示桡骨头有脱位。

9、盖氏骨折(Galeazzi):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10、Colles骨折: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又称科累斯骨折。

“餐叉样”畸形、“枪刺样”畸形11、Smith骨折: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又称史密斯骨折。

“锅铲样”畸形。

12、Barton骨折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又称巴尔通骨折。

13、_________14、骶坐弓:坐位时,重力线经骶髂关节至两侧坐骨结节,称骶坐弓。

15、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的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的特殊位置上,在对脱位关节作任何被动运动时,虽然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外力去除后,脱位的关节骨端又回到原来的特殊位置,这种体征称为弹性固定。

带你逐一了解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的类型!(内含平均愈合时间)

带你逐一了解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的类型!(内含平均愈合时间)

带你逐一了解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的类型!(内含平均愈合时
间)
骨折延迟愈合是指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骨折部位,没有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愈合;而不愈合是指骨折断端不连接。

△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表
△ 取内固定时间表
△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假关节分类
01
# 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三种类型
01
# 反应性(增生肥大和营养不良)不愈合
特点是骨反应明显,骨折断端肥大、骨质硬化,类似大象腿或马蹄样,硬化区并不代表死骨组织,而是血供丰富的新生骨。

此类型骨不连通常采用髓内钉或加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

02
# 无反应性(萎缩性)不愈合
X线显示骨折断端缺乏骨膜反应,血供匮乏。

这种骨折除了需要稳固的内固定,往往需要采取皮质剥除术和骨移植。

03
# 感染性不愈合
X线表现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陈旧性静止骨髓炎显示骨皮质不规则增厚,整齐的骨膜反应,松质骨反应性硬化;活跃骨髓炎则显示软组织肿胀,骨皮质和松质破坏伴随骨膜新生骨形成、死骨形成。

其治疗取决于骨髓炎分期:静止期采用骨皮质剥除术和骨移植,联合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活动期则需应用抗生素并进行死骨清除术,之后进行骨移植和髓内固定。

来源: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 大恒疼痛医学。

骨折延迟愈合的定义

骨折延迟愈合的定义

骨折延迟愈合的定义
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在正常愈合时间内未能完全愈合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骨折通常在数周内愈合,但如果骨折的愈合过程受到
干扰或延迟,就会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

延迟愈合可能由多种因素
引起,包括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个体的健康状况、年龄、饮食、饮水、疾病状态、治疗方法等。

骨折延迟愈合可能表现为骨折部位的疼痛持续时间延长、X光
显示骨折线没有愈合、或者在正常愈合时间后仍然感觉到骨折部位
的不适。

延迟愈合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的功能受损,甚至影响到日
常生活和工作。

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因素包括骨折的严重程度,如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等;个体的健康状况,如营养不良、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外部因素,如手术操作不当、外伤后感染等。

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方法包括重新评估骨折的类型和位置,调
整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或者采取物理治疗、药物治
疗等方法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
健康状况,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愈合过程。

总之,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在正常愈合时间内未能完全愈合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

浅析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及中医治验

浅析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及中医治验

浅析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及中医治验摘要:分析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并详述其具体病因,并根据自己行医经验,自拟内服中药珍珠接骨散及外用接骨膏对其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原因;中医治验众所周知,人体骨骼因创伤导致骨折后,机体会有一种自然反应,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使断端修复并达到愈合。

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同时也遵循一定的规律。

医生只有掌握这些规律,才可以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反之,缺乏对这一规律的足够认识,可能会阻碍骨折的正常愈合甚至可能导致永久畸形和残疾,给病人带来身体和精神的重大负担。

骨折愈合需要的具体时间因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而不同。

超过一般愈合所需要的时间,骨折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骨折延迟愈合。

此时如果进行恰当的治疗仍可能达到愈合,若延迟愈合处理不当或其他原因使骨折长期不能愈合,骨折两端发生骨质硬化、骨髓腔封闭、骨断端光滑等即造成骨折不愈合。

正如《内经》云:“骨者髓之府、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1]。

骨是髓的外围,髓又是骨生成的基础,骨髓腔封闭使骨得不到濡养而造成骨质硬化等现象。

正如《内经》云:“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正如《金贵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主张和宋代陈无择在《三因论》中提出的三因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条。

1 内因1.1年老体弱。

如《内经》云:“男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葵竭,精少,形体皆极”。

肾主骨生髓,精血枯竭,骨缺乏濡养而影响骨折正常愈合。

1.2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临床上如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及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症等均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2外因2.1伤情严重。

《难经》三十二难指出:“血流据气,气动依血而行,气血相依而行”。

骨折的愈合方式(1)

骨折的愈合方式(1)

骨折的愈合方式一、骨折的愈合方式骨折为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丧失,但骨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最终骨折部能被新骨完全替代,恢复骨的原有结构和功能。

和其它组织愈合不一样,骨折愈合后不会遗留瘢痕。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血供、力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过程各有特点。

(一)、通常我们对骨折愈合方式的认识源自动物长管状骨实验模型的研究结果。

在局部制动、不进行内固定、骨折端较稳定的情况下,骨折愈合经历其自然的发展过程。

一般需先经过纤维软骨阶段,最后才被骨完全替代,所以也被认为是一种间接愈合,或称"二期愈合"。

它的发展可人为的分为三个阶段来叙述,各阶段的发展过程相互连接。

l 炎症阶段骨折后骨和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可引起出血、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和多核白细胞进入,清除坏死组织和细胞碎片。

随着血肿的逐步清除、机化,新生血管长入,原始间充质细胞增殖,肉芽组织形成。

这期间血小板、崩解组织、血管周围细胞都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系列(TGF-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它们将启动下一阶段的修复活动。

l 修复阶段骨痂形成为此阶段的特征。

骨痂内含有纤维、软骨和骨性成份。

参与骨痂形成的细胞由原始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后者来自骨髓、骨外膜、骨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围细胞等处。

最早分化形成的细胞是成纤维细胞,它沿着增殖的血管芽侵入机化的血肿内,所分泌的Ⅲ型胶原构成骨痂中的纤维成分。

随后通过原始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细胞增殖,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含量迅速增加,纤维基质中软骨小岛开始形成。

骨折部位的稳定程度可能决定软骨痂形成的多少。

在非制动和非坚强固定的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成分多,而在绝对固定(absolute fixation)的骨折愈合过程中几乎看不到软骨成分。

骨性骨痂的形成通过两个途径:在修复阶段早期,靠近旧骨的地方有新的小梁骨形成,这种原位性骨形成不需经过软骨阶段。

伤口延迟愈合最常见原因

伤口延迟愈合最常见原因

伤口延迟愈合最常见原因伤口延迟愈合是指伤口愈合的时间比通常情况下更长,这可能会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有许多原因可以造成伤口延迟愈合,这些因素可以包括个人健康状况、伤口的类型和位置、营养状况、以及有关治疗和护理的因素。

首先,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较慢的伤口愈合速度,因为糖尿病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影响伤口愈合的过程。

另外,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

此外,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老化,通常伤口愈合速度也比年轻人较慢。

其次,伤口的类型和位置也会影响伤口愈合的时间。

例如,开放性伤口(如刀伤、擦伤)往往比钝伤(如撞伤)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愈合,因为开放性伤口更容易受到细菌和其他外部因素的侵入。

而位于关节或皮肤褶皱处的伤口,由于局部血液循环较差,也会导致愈合速度减慢。

营养状况是另一个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

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支持伤口愈合的过程,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均衡会导致身体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用于伤口愈合,这将影响伤口愈合的时间。

除了个人健康状况和伤口本身的因素外,治疗和护理也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

例如,不良的伤口清洁和处理可能导致感染并减慢愈合的速度。

此外,一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和化疗药物,也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

对伤口的过度拉伸或压迫也会导致愈合延迟,如缝合手术后过早去除缝线。

在很多情况下,以上因素可以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伤口延迟愈合。

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能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免疫功能受损,进而导致伤口的愈合速度延长。

为了预防伤口延迟愈合,首先要关注个人的健康状况,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及时治疗慢性疾病来确保身体的健康。

其次,对于有伤口的人群,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外部细菌和污染物的侵入。

正确的营养摄入也很重要,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骨折延迟愈合?
是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4—8个月)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骨折延迟愈合。

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多为云雾状排列紊乱的刺激性骨痂。

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

骨折延迟愈合处除病人营养不良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确实,引起骨折端的异常活动,或骨折端存在剪力和旋转力以及牵引过度所致的骨端分离。

骨折延迟愈合表现为骨折愈合较慢,但仍有继续愈合的能力和可能性,针对原因适当处理,纠正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骨折仍可达到愈合。

周口协和骨科医院创伤矫形外科
王鹏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