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骨不连定义的标准

骨不连定义的标准

骨不连(Nonunion)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又称为骨折不愈合,是骨折端在某些条件影响下愈合功能停止的表现。

骨不连的定义和分类:骨折的骨不连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

各种类型的骨折都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修复,如果骨折愈合时间超过一般愈合时间,就称为延迟愈合。

一般认为6~8个月骨折仍未愈合就视为骨不连。

美国FDA关于骨不连的时间标准延长至9个月,并将持续3个月没有任何愈合迹象亦视为骨不连。

Brinker等认为,那些不进一步干预便无法愈合的骨折才称之为骨不连。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可能因时间、研究和治疗方法的进步而有所变化。

如有需要,可以咨询骨科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骨不愈合的诊断与治疗

骨不愈合的诊断与治疗

可编辑ppt
41
可编辑ppt
42
2次术后6个月
可编辑ppt
43
Thank for your attention
可编辑ppt
44
可编辑ppt
12
骨移植(自体松质骨)→金标准
成 骨
提供活性骨细胞
骨诱导
募集局部间叶细胞
骨传导
新生骨长入的支架
可编辑ppt
13
长骨骨不愈合的治疗
大部分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一个治疗方式是髓内钉 (最大限度保护血运,提供坚强的稳定性)
肥大型骨不愈合的产生,其本质是力学不稳定, 预防及治疗肥大型骨不愈合—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
可编辑ppt
30
其他
物理疗法:包括电和电磁刺激、高能体外震波和 超
声等方法 这些物理刺激可以转化为生化信号,调节组织再生 和骨化过程,使皮质骨变厚,骨小梁、成骨细胞数 目增加,成骨细胞功能活性增强,从而有效地促进 骨折的修复愈合。
可编辑ppt
31
经皮骨髓注射法 骨髓内含有大量具有分化能力 的 基质干细胞及混合祖母细胞,可向骨不连处提供成 骨细胞、间叶细胞和细胞诱导因子,从而促进骨的 生长及愈合。此法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少。对骨折 延迟愈合的治疗效果佳;对增生型、非感染性骨不 连效果较好
在置入阻挡螺钉前可用3.0mm克氏针从前后紧靠髓 内钉钻孔,以锁定作为阻挡螺钉贯穿双皮质。
可编辑ppt
27
当髓内钉远端锚点不够或入口太宽,可置入两枚阻 挡螺钉。
可编辑ppt
28
可编辑ppt
29
钢板
使用锁定钢板固定仍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应用锁定钢板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适应症:
肥厚性骨折不愈合 近远端骨折不愈合而使用髓内钉治疗较为困难时 萎缩型骨折不愈合治疗中,钢板内固定可以和植骨相结合

骨折延迟愈合的定义

骨折延迟愈合的定义

骨折延迟愈合的定义
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在正常愈合时间内未能完全愈合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骨折通常在数周内愈合,但如果骨折的愈合过程受到
干扰或延迟,就会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

延迟愈合可能由多种因素
引起,包括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个体的健康状况、年龄、饮食、饮水、疾病状态、治疗方法等。

骨折延迟愈合可能表现为骨折部位的疼痛持续时间延长、X光
显示骨折线没有愈合、或者在正常愈合时间后仍然感觉到骨折部位
的不适。

延迟愈合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的功能受损,甚至影响到日
常生活和工作。

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因素包括骨折的严重程度,如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等;个体的健康状况,如营养不良、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外部因素,如手术操作不当、外伤后感染等。

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方法包括重新评估骨折的类型和位置,调
整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或者采取物理治疗、药物治
疗等方法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
健康状况,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愈合过程。

总之,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在正常愈合时间内未能完全愈合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

外科学知识点精华笔记(执业医+主治)必备之 (111)

外科学知识点精华笔记(执业医+主治)必备之 (111)

骨折概论一、骨折的定义及成因(一)定义——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二)成因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病理性骨折)。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损伤——特定部位骨折。

(三)分类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分为:(1)闭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2.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为:(1)稳定性骨折:骨折断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

(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者。

3.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1)不完全骨折,可分为:1)裂缝骨折2)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2)完全骨折,可分为:1)横形骨折2)斜形骨折3)螺旋形骨折 4)粉碎性骨折5)嵌插骨折 6)压缩性骨折,多见于松质骨。

7)凹陷性骨折8)骨骺分离:经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骨组织。

二、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一)局部表现1.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2.特有体征-3(1)畸形: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2)异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具有以上三者之一,即可诊断为骨折。

【注意】有的骨折不出现特有体征(如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须经X线拍片确诊。

(二)全身表现-2——见于严重和多发性骨折。

1.休克——出血导致,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亦可导致。

2.发热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

开放性骨折,出现高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三)X线检查常规。

有些轻微的裂缝骨折,急诊拍片未见明显骨折线,如临床症状较明显者,应于伤后2周拍片复查。

此时,骨折端的吸收常可出现骨折线。

三、骨折的并发症(一)早期并发症1.骨筋膜室综合征2.脂肪栓塞综合征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5.休克骨折早期并发症巧记TANG——2-2-1:2个综合征,2个损伤,1个休克1.骨筋膜室综合征1)概念: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浅析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及中医治验

浅析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及中医治验

浅析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及中医治验摘要:分析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并详述其具体病因,并根据自己行医经验,自拟内服中药珍珠接骨散及外用接骨膏对其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原因;中医治验众所周知,人体骨骼因创伤导致骨折后,机体会有一种自然反应,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使断端修复并达到愈合。

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同时也遵循一定的规律。

医生只有掌握这些规律,才可以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反之,缺乏对这一规律的足够认识,可能会阻碍骨折的正常愈合甚至可能导致永久畸形和残疾,给病人带来身体和精神的重大负担。

骨折愈合需要的具体时间因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而不同。

超过一般愈合所需要的时间,骨折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骨折延迟愈合。

此时如果进行恰当的治疗仍可能达到愈合,若延迟愈合处理不当或其他原因使骨折长期不能愈合,骨折两端发生骨质硬化、骨髓腔封闭、骨断端光滑等即造成骨折不愈合。

正如《内经》云:“骨者髓之府、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1]。

骨是髓的外围,髓又是骨生成的基础,骨髓腔封闭使骨得不到濡养而造成骨质硬化等现象。

正如《内经》云:“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正如《金贵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主张和宋代陈无择在《三因论》中提出的三因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条。

1 内因1.1年老体弱。

如《内经》云:“男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葵竭,精少,形体皆极”。

肾主骨生髓,精血枯竭,骨缺乏濡养而影响骨折正常愈合。

1.2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临床上如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及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症等均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2外因2.1伤情严重。

《难经》三十二难指出:“血流据气,气动依血而行,气血相依而行”。

长骨骨折不愈合与迟缓愈合的治疗进展

长骨骨折不愈合与迟缓愈合的治疗进展

方药含骨碎补、续断、乳香、没药、自然铜、地鳖虫、当归等)治
疗骨折迟缓愈合34例,结果获效满意。
8结语
总之.长骨骨不连的治疗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经济状 况不允许用昂贵的内外固定器且心理上难以接受2次手术的 患者.可给予电刺激、自体骨髓移植或局部注射金葡液等非手 术方法。否则,应选择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对非感染性长骨 骨不连可以应用交锁髓内针治疗;对有感染、成角或缩短畸形
的长骨骨不连应选择nizamv外固定架:而对骨缺损严重的长 骨骨不连.为加强疗效且患者能够接受时.可加用自体植骨术 治疗。人造骨的生产质量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临床检验; BMP价格昂贵,临床应用还在起步阶段。亦需作进一步研究,
应用电场和电磁场治疗骨不连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嗍.
近年在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电场和电磁场对信号传导通路和 生长因子的作用.Fitzsimmon【,月发现一个短时限电磁场刺激可 以促进成骨细胞分泌1'GF一Ⅱ。Amn等llq发现脉冲电磁场可以 促进成骨细胞对1'GF一6和1'GF-I mRNA的表达。其他学者还 发现脉冲电磁场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表达BMP-2和
7.3
其他生长因子
已证实转移生长因子B(TGF—B)骨膜下
注射可诱发软骨内化骨和膜内化骨.注射至动物骨折处可加
中药离子导入法赵凤龙等鲫采用中药离子导人法(其
速骨折愈合。其他生长因子如FGF、PDG及IGF等均有多篇 实验报道。有证据表明.多个生长因子共同使用较单因子作用
更强fi3i.但临床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还存在来源、费用及免疫 反应和副作用等问题。 4刺激治疗
芍、骨碎补、桑枝各1份,水煎,过滤,取汁.流动蒸气灭菌后用)
2巧个数量级。他认为可以通过这种先进的基因转染技术.表达 编码BMP一4等的基因来治疗骨不连。Baltzer等【la将BMP_2基 因通过腺病毒导人兔实验性骨缺损部位.术后8周行病理学及 放射学检查.见骨缺损部位达到良好修复。新骨形成量明显高于

骨科-骨折概论

骨科-骨折概论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 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 腿。
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治疗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缺血性肌挛缩: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肢体功能。 坏疽:大量肌肉坏死,常需截肢。有时可致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全身因素
1、年龄:新生儿股骨骨折2周可达坚固愈合,成人 股骨一般需3个月左右,儿童骨折愈合较快,老 年人则所需时间更长。
2、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有慢性消 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症、恶性肿瘤及 钙磷代谢紊乱,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二)局部因素:
1、骨折的类型和数量:骨折断面接触面大则愈合较快, 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则愈合较慢。
畸形
(三)X线检查
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凡疑为骨折者应常 规进行X片拍片检查。必要时进行CT、MRI检查。
要求:正侧位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必要时应拍摄特 殊位置的X片,有时应于伤后2周拍片复查。
膝正位
膝侧位
髌骨轴位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1、休克 2、脂肪栓塞综合征:
2、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
横形骨折 斜形骨折 嵌插骨折 骨骺分离
螺旋形骨折 凹陷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6) 压缩性骨折
骨质因压缩而变形,多见于松质骨, 如椎体和跟骨。
(7)嵌插骨折
骨干的坚质骨嵌插入骺端的松质骨内, 多见于干骺端骨折。
骨骺分离
经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
(二)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
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 手法复位步骤 (1)解除疼痛 (2)肌肉松弛 (3)对准方向 (4)拔伸牵引

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治疗进展

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治疗进展

问题是 当前骨科应重视 的问题 , 本文就其治疗方法综述 如
下:
1 手 法疗 法
手法矫 正、 夹缚 固定 、 中药内外治 、 针灸疗 法 、 能锻 功 炼等 是中医治疗骨折 的基本 原则 。骨折 采用 正确 的整 复 后, 还须有合理 的固定, 以避免旋转应力 、 剪力和成角力使
骨 痂 再 折 断 及 增加 软骨 化 骨 痂 , 利 于 骨 折 的愈 合 。 尚立 有
维普资讯
荫 伸 ‘ 2 7 第 0 第 期G sJrl T , 0V. . 0 年 2卷 8 au uafC 2 7o 0o 盖 0 n n M 0 1 N8 o o 2

・文
。 ’
献 综
一 … ●‘ ●~ > … …

●t …

● 0
【5 1 】吕琳, 韦金 育, 陈永红, 壮 医药线点炙对脾虚 患者唾液 负 等.
荷 分泌的影响【 . J】中国针 灸, 9 , 8 7 : 9 9. 1 8 1 () 3 卜3 9 3
收率相互关系的初 步研 究【】山东 中医药大学 学报 ,97 J. 19 ,
2 3 : 0- 0 . 1() 2 7 2 8
骨 折愈合 。单味 中药与复方制剂均有利于骨折 的愈合 。 而 复方制 剂具有更 大的优越性 ,符合 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 。 有七厘散 、 三七活 血丸 、 消瘀接骨散 、 三花 接骨散[ 麝 香 、 乌龙丸… 、 黄芪伤 软膏、 消瘀止痛膏[ 等一批 临床上行之 有效的药物 。
3 生 长 因 子 疗 法
22 中药治疗 . 中 药 治疗 骨 折 , 史 悠 久 , 效[ 独 特 , 历 疗
3 3 类胰 岛素 生长因子 (G ) 汤耿 明等n . IF 观察 了中药 补 肾活 血方对 实验性骨折 愈合过程 中血 IF I G— 的影响。 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骨折不连接的定义:凡骨折8个月后骨折两端未能达到骨性连接的骨折,称为骨不连。

区分骨折愈合与骨不连,主要决定于骨折间物质是否已骨化,也有学者提出,6个月骨折未能达到骨折愈合时为骨不连。

骨折延迟连接的定义: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一般为4个月内),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称为骨延迟连接。

一、骨不连接与延迟连接的原因(Causes of Delayed Union and Nonunion)骨不连与延迟连接的原因虽多,但大致相同。

大多数因素的程度不同,其后果各异,有的只产生延迟连接,愈合时间虽长,但还可连接;有的形成骨不连,如成骨因子缺乏,先天性胫骨骨不连等。

其原因可分为三类:技术性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联合因素。

(一)技术性因素技术因素所致的骨不连与延迟连接其生物学过程是正常的,骨愈合异常主要是由于治疗方法不当引起的。

1. 感染:感染使骨折端坏死以及营养血管闭塞,破坏骨痂形成的正常进程,导致骨不连。

2. 治疗不当(1)过度牵引:可使骨折端分离。

(2)固定不当:不能消除骨折端不利的异常活动及应力。

(3)肌肉收缩力:可使骨折断端间隙增大,如尺骨鹰嘴骨折,膑骨骨折等。

(4)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去除碎骨片造成骨缺损。

(5)骨折端对位不好:常有间隙存在或间隙中嵌有软组织。

3. 血运障碍:严重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大,骨折周围软组织与血管损伤,影响骨折端血运。

因而,开放性骨折愈合较闭合性骨折愈合慢,骨不连发生率也较高,可达5%~17%。

手术切开复位,也因骨膜剥离过多,骨不连发生率可高于闭合复位的4倍。

骨膜对成骨有很大的作用,是骨皮质营养血管的主要来源。

在美国和加拿大,技术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占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总数的70%~80%,且皮质骨发病率高于松质骨。

一般认为,肥大性骨不连(X线表现为骨折端分离、假关节形成和过多的骨痂生长),植骨治疗效果好。

此外,固定、预防感染和良好的复位通常效果亦佳。

如果骨折端形成滑膜连接,必须切除其软骨覆盖部分,因为这种特殊组织具有闸门—屏障作用(gating-barrier effect),在骨愈合的钙化过程中夹杂被滑液分割的软骨层出现。

(二) 生物学因素生物学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其治疗方法是得当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是由于生物学过程异常造成的,包括骨痂形成障碍、骨痂钙化障碍、区域性加速现象(reginal acceleratory phenomenon,RAP)低下、异常分化、骨改建异常、骨塑形异常和力学对骨塑形的影响。

生物学因素可单独,也可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影响骨愈合。

在美国和加拿大,单独由于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不连占骨不连的20%左右,合并技术性因素的另占20%左右。

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大多发生在皮质骨,很少发生在松质骨。

1. 骨痂形成障碍:对于长管骨骨折来说,如果骨痂形成量不足或根本不出现骨痂,说明局部多细胞介质活性产生异常,也说明正常骨愈合过程中的骨折初期细胞致敏-刺激-增殖-分化-机化等环节上出了障碍。

在美国和加拿大,骨痂形成障碍占所有生物学因素的80%。

临床表现为长骨骨折2月以上,X线摄片显示骨折端没有足够骨痂形成。

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其骨折间隙很少有新的骨组织产生,而取代它们的是大量的纤维组织。

临床上采用X线和细胞毒药物治疗肿瘤时可发生这种情况。

此外,也可发生于局部神经阻断和非甾体消炎镇痛剂的应用。

2. 骨痂钙化障碍:骨痂钙化障碍可发生在各种类型的软骨病(但很少发生在抗维生素D型佝偻病),从而导致假性骨折和创伤性骨不连。

一旦全身代谢障碍纠正,骨痂就能正常钙化,并可使骨愈合趋向正常。

随后的骨改建和骨塑形必须等到骨痂完全钙化后开始。

骨痂钙化障碍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在美国只占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病因的3%以下。

3. 区域性加速现象(RAP)低下:骨的原发损伤具有促进正常骨愈合的作用,这种正常骨愈合的促进作用即称为RAP。

它可使骨愈合的各个时期缩短。

使骨愈合加速2~10倍。

RAP低下可导致骨折端骨痂形成减少和板层骨取代编织骨机能低下。

一般认为RAP低下约占所有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连接的3%以下,但占由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75%左右,且皮质骨发生率高于松质骨。

骨折3个月以后,临床X线可清楚地显示RAP低下,表现为局部密质骨纵向遂道样改变缺失或邻近干骺端骨小梁稀少、骨质疏松。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说明骨改建将遭受严重影响,并使骨改建范围缩小。

当RAP低下或缺失时,闪烁摄影显示局部冷相;当RAP明显、骨痂形成增加、骨改建增加或局部血流量增加时,骨扫描显示局部同位素吸收增加。

如果骨折2个月以上,骨扫描显示局部冷相说明RAP低下或缺失,预示骨愈合过程变慢。

但是RAP明显并不说明有足够的骨痂形成,有时骨痂形成和RAP可彼此分离。

此外,临床上某些疾病可使RAP低下,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包括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各种原因引起的区域性主要感觉丧失、二磷酸中毒、严重放射性损伤和营养不良等。

尽管如此,临床上70%的RAP低下原因都不清楚。

有趣的是RAP低下很少发生在小儿、健康动物和松质骨骨折。

4. 异常分化:异常分化是指尽管骨折早期局部组织细胞致敏-刺激-增殖反应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早期产生的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被成纤维细胞或成脂肪细胞替代,那么骨折端间隙将被瘢痕组织或脂肪组织所填充,而不是骨痂。

临床上导致异常分化的常见原因包括某些转移性肿瘤和骨折不适当治疗;不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神经纤维瘤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局部神经完全切除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在美国和加拿大,由于组织分化异常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约占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接的10%以下,占技术因素的50%以上。

5. 骨改建异常:现在已知骨改建是以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为基础的,而基本多细胞单位是由许多类型的细胞、细胞间质和毛细血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特异机化组织。

骨改建异常可导致板层骨取代骨痂的进程延缓。

众所周知,骨痂不具有生物力学相关性结构特征,只有板层骨才具有这些特征。

因此,骨改建延缓可导致负重骨痂变形和骨畸形愈合。

Frost在40年行医生涯中只遇见7例,其病因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骨改建异常与某些药物、生物化学和内分泌因素有关。

6. 骨塑形异常:骨塑形异常大多发生在小儿的成骨不全,其板层骨替代编织骨或塑造骨的能力接近完全或完全丧失。

骨塑形异常也可发生在软骨病和各种佝偻病,从而导致胫骨或股骨弯曲,这可能是由于新生板层骨钙化障碍,从而导致未钙化的板层骨基质堆积。

此外,也可能是由于骨改建过程中的“闸门-屏障作用”丧失,从而使堆积的未钙化板层骨基质修正受阻。

众所周知,骨成熟后骨塑形能力就基本丧失,但成人骨折愈合后若干年X线片仍可显示内、外膜骨皮质表面的某些赋形作用。

力学对骨塑形的影响:骨塑形的刺激主要来源于局部机械力学的作用,在骨愈合过程中存在着“机械刺激窗口(mechanical usage window)效应”,即过强或过弱的机械刺激均不利于骨愈合,只有适当范围的机械刺激才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

肌肉收缩和肢体负重可增强RAP,从而加速骨塑形。

二、机理(Mechanism)在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成骨细胞本身,而且要考虑到成骨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否正常。

正常骨愈合受到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骨和邻近软组织的相互作用。

全身性因素包括激素、药物、年龄、性别、人种、营养和其他因素等,它们对骨的作用特征是连续的、长期的和全身性的。

局部因素至少有二类,一类是损伤初期局部组织产生的生物性物质,它们可充当骨愈合过程中局部和全身性的信使作用,且骨折部位不同其性质也不同,这些生物性物质的异常可导致骨愈合异常。

此外,局部去神经和严重放射线损伤也可导致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

另一类局部因素是损伤早期组织释放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性信使物质。

一般认为局部信使物质半衰期较短,作用时间在数秒至数分钟,且释放量极小。

由于局部细胞和细胞间质均可产生或释放这些信使物质,所以它们的作用范围限制在它们的周围细胞,只有极微量外溢进入循环。

三、治疗(Treatment)(一)技术性因素技术性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只要治疗方法的错误一旦得到纠正,即可获得良好的骨愈合,一般不主张采用电刺激治疗。

(二)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愈合异常一般可采用电刺激、植骨、固定和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等治疗,现分别阐述如下。

1. 骨痂形成不足:骨痂形成不足可导致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除了治疗方法正确外,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激动素(如BMP、丝裂原、IL-1、生长因子和分化因子等)的局部使用可促进骨痂形成。

也可采用新鲜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因为它含有各种生物活性信使物质。

如果骨改建正常,坚硬和切实固定可使骨折端紧密接触,这可使骨折端骨单位连接柱和骨改建连接柱发生交叉。

此外,适当手术包括接骨板和髓内针固定也可促进骨痂形成。

具有骨改建过程的骨连接称Ⅱ期骨愈合,而不具有骨改建过程的骨连接则称为Ⅰ期骨愈合,一般认为骨改建过程需要5~8个月时间。

过去人们将骨痂形成不足归咎于局部血供不佳,现在认为这并不完全正确,至少有以下三条理由:①骨折端骨扫描显示温或热相,提示局部血流量是增加的;②如果局部血供不足,必定导致低氧分压,而低氧分压可刺激局部组织生长,可实际上局部组织生长是停止的;③如果局部血供不足,那么手术将使血供情况恶化,但实际上适当的手术操作有利于骨愈合。

临床上应区别以下两种情况,即骨折前局部血供就不足和骨折后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能力丧失,前者大多发生在糖尿病和血管性病变患者,后者除了糖尿病和血管性病变外,局部接受大剂量X线照射也可引起。

2. RAP低下:RAP低下可导致骨愈合延缓,但最终还能恢复正常,从而使骨愈合进入正常序列。

因此许多作者认为延长固定时间最终可导致骨愈合。

电刺激通常能激发RAP,手术创伤可激发产生新的RAP。

此外,生物力学的作用可增强RAP。

某些研究显示,PGE2具有RAP 促进作用。

3. 骨改建受损:延长正常骨愈合固定时间的2~4倍可促进骨改建。

在小儿,植骨端固定时间为正常二倍时,植骨块可完全吸收,局部可形成大量骨痂。

骨改建异常时局部软组织愈合大多正常,这可能是由于局部生物活性物质的异常作用所致,并非全身性因素所致,因为全身性因素对骨和软组织的作用是一致的。

4. 骨痂和RAP形成低下:骨痂和RAP形成低下可引起一系列后果,即使骨折固定和复位良好,骨愈合时间仍将延长半年,否则骨折大多不愈合。

骨痂和RAP形成低下病例大多出现伤口延迟愈合、伤口崩裂、慢性顽固性溃疡、慢性浅表性伤口感染和局部骨感染等,尤其在下肢和前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