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疾病手术治疗与闭合治疗手段指南

合集下载

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发生及治疗

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发生及治疗

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发生及治疗骨不连是骨折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0%,尽管医学不断进步,但治疗效果仍然差强人意。

骨不连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治疗方法虽有所不同,但基本策略是先把感染性骨不连变为非感染性骨不连,再按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方法来治疗。

因此,对非感染性骨不连的认识成为了治疗这类疾病的基础。

随着科技进步,新的针对骨不连的发生机制和诊疗方法被不断提出来,如“钻石学说”、“生物刺激”和“基因治疗”等,给治疗这类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骨不连的产生原因和发生机制对于骨不连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综合、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内外因学说和三元论内外因学说将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归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内因指遗传、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患者自身因素,外因包括环境因素、创伤因素和治疗因素。

三元论将骨不连的原因归纳为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技术因素。

这两个学说浅显易懂,容易被患者理解,但均停留在现象的表面,没有对骨不连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层次说明。

基本多细胞单位理论基本多细胞单位(BMU)又叫骨重建单位,主要由多功能干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组成。

这些细胞按时间顺序相互之间发生作用,引起数量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静止期、激活期、吸收期、反转期和形成期等5个阶段,构成了骨折愈合的过程。

Frost发展了这个理论,提出了技术性愈合失败与生物性愈合失败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开关理论和骨塑型成骨机制理论。

虽然这一学说存在很多缺陷,但却做了从细胞水平解释骨不连机制的尝试,为后期研究打下了基础。

一元论McKibbin提出了“原始骨痂反应”(PCR)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刘振东结合BMU概念,推论了有关骨折愈合与骨不连的发生机制,大胆假设骨折的愈合过程就是原始骨痂反应不断重复和继续的过程。

他把这一思想称为“一元论”。

一元论为我们认识骨愈合提供了一个新视野,似乎能解释骨折愈合领域的所有问题,在骨搬运领域里更得到了大量应用。

骨不连的治疗

骨不连的治疗

• 2.X片示:骨折间有间隙,骨折断端硬化, 髓腔封闭,无连续骨痂形成 • 3.感染性骨不连是骨折部位持续感染 1.FDA:1986年定义:骨折后至少9个月骨折未 能愈合,并且连续3个月没有显示出影像学上 的进展
• 2.Muler在1977年的定义:保守治疗8个月未能 愈合的骨折 • 3.目前的主张是:骨折治疗6个月后,如果没 有出现骨折愈合倾向,就考虑存在骨不连,应 外科干预
• 生物膜细菌在死骨和内固定表面生长 繁殖是导致炎症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Gineny-mader(索尼曼德) 骨髓炎解剖分型
• I髓腔内骨髓炎 骨内膜病变 • II浅表型骨髓炎 继发于软组织的骨 表面感染 • III局限性骨髓炎 有骨皮质死骨, 切除后不影响稳定性 • IV弥漫性骨髓炎 I、II、III型的特 点,而且清除有机械不稳定
• 第一阶段:骨水泥必须完全包裹两断 端 • 第一阶段手术后6-8周进行第二阶段手 术,第二阶段手术要求植骨充分,不 留死腔,自体骨异体骨比例3:1以上, 诱导膜需减张缝合,完全包裹植骨区
Masquelet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 不同组织细胞想缺损区生长的速度不 同,利用形成的膜对软周围组织起生 物屏障作用,为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Ilzarov技术
• Ilizarov技术是上世 纪50年代前苏联伊里 扎洛夫教授根据应力 法则(LTS),创造性 地设计应用骨外固定 器安装在患肢上实施 矫正治疗的一项牵拉 成骨技术(牵拉组织 再生技术), • 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 骨科矫形技术。
Ilzarov技术示意图
Ilzarov技术-骨搬移
• 骨髓炎的治疗关键是病灶彻底清除
• 清创,咬除皮质骨至“点状出血症”,打通 髓腔,刮除靠近骨折断端髓腔内的松质骨 • 第3天开始3-7天,1mm/次,4次/日,进行骨 短缩,第7天开始,1mm/天,分4次延长

骨不连研究概述

骨不连研究概述

骨不连研究概述作者:乃远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骨折愈合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使骨折愈合过程停止的因素可造成骨不连的发生,骨不连是骨折治疗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对骨不连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骨不连的病因、病理机制以及治疗方法、康复护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就,本文试图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不连医护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关键词】骨不连;治疗;进展【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78-02骨不连也称为骨折不愈合,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中断了骨折的修复和愈合过程,骨折端出现纤维化、钙化硬化,髓腔封闭同时两骨折端之间有空隙存在并形成类似关节样改变,属于畸形关节愈合,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5-10%[1],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对骨不连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骨不连的病因、病理机制以及治疗方法、康复护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就,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和评述。

1 骨不连的形成原因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涉及到许多环节,容易受到外界及机体内部环境的影响,概括来说,主要有全身因素及基础疾病因素、骨折端局部因素和其他因素。

1.1全身因素及基础疾病因素全身因素主要有疾病导致的营养障碍、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药物使用、年龄、性别等,基础疾病因素主要有骨软骨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2],例如,癌症晚期病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接受化疗病人及结核病活动期患者,这些基础疾病因素均不同程度延缓或阻止成骨髓细胞的分化成长,从而使骨折愈合过程缓慢甚至出现骨坏死的情形[3] ,又例如,患有糖尿病及炎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其体内的钙磷代谢失去平衡,阻碍了骨折愈合的过程[4] ,长期吸烟的患者,由于烟雾中的尼古丁对血管有强烈的氧化损伤作用,防止新生血管和成骨细胞的成长,使局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而导致骨不连的发生[5]。

骨科疾病诊疗指南

骨科疾病诊疗指南

江西鄱阳湖医院骨科诊疗指南目录1、肱骨干骨折-------------------------------------------------------------------22、股骨干骨折-------------------------------------------------------------------73、股骨转子间骨折------------------------------------------------------------114、胫腓骨骨折------------------------------------------------------------------175、锁骨骨折---------------------------------------------------------------------206、半月板损伤------------------------------------------------------------------247、股骨颈骨骨折---------------------------------------------------------------288、股骨头坏死------------------------------------------------------------------339、膝骨性关节炎---------------------------------------------------------------4110、前交叉韧带损伤-----------------------------------------------------------5011、骨质疏松伴病理性压缩骨折--------------------------------------------5512、腰椎管狭窄症--------------------------------------------------------------6213、腰椎滑脱症-----------------------------------------------------------------7014、腰椎间盘突出症-----------------------------------------------------------7715、颈椎病-----------------------------------------------------------------------8516、拇指多指畸形--------------------------------------------------------------9317、踇外翻-----------------------------------------------------------------------9618、手部掌、指骨骨折--------------------------------------------------------99肱骨干骨折【ICD-10编码】S42.302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

手术讲解模板: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概述:
是否得到解剖复位,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 都会出现髋内翻;大粗隆骺板早闭则出现 髋外翻。与成人不同,只有严重的创伤才 可导致儿童髋关节骨折,如车祸或高处坠 落伤。Rang发现在靠右行驶的国家,60% 的儿童髋关节骨折为左侧。
手术资料: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概述:
Delbet和Colonna(1928)将儿童髋关节 骨折分为4个类型,并沿用至今。Ⅰ型: 经骺板骨折即Salter-HarrvisⅠ型骨骺损 伤(6%);Ⅱ型:经颈骨折(50%);Ⅲ 型:颈粗隆部骨折(33%);Ⅳ型:粗隆 间骨折(11%)(图12.42.1.1-0-1)。
谢谢!
闭合复位内固 定术
手术资料: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科室:骨科 部位:髋关节
手术资料: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概述: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用于小儿髋关节骨折的 手术治疗。与成人相比儿童髋关节骨折非 常少见,不足成人的1%。Rang在《儿童骨 折》一书中指出绝大多数小儿矫形外科医 生在其职业生涯中平均治疗这类骨折4~5 例。骨折类型、分类与成人不同之处如下: 由于儿童股骨近端骺板的原因,儿童可以 发生骨骺分离(Ⅰ型
概述:
骨折,小于8岁,选用儿童型髋关节加压 螺丝钉;大于8岁则选用成人型髋关节加 压螺丝钉。由于儿童股骨颈密度高和相对 坚硬,采用上述内固定物时需要预 先钻孔和钻沉钉孔。术后,小于10岁者, 一律采用髋人字石膏固定;大于12岁,则 鼓励扶拐下地行走;至于10~12岁是否采 用髋人字石膏固定取决于骨
手术资料: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概述:

骨不连的诊断和治疗

骨不连的诊断和治疗

- Open fractures ONLY 12% higher , OR 2.06
▪Prolonged fracture healing times ?
-Overal
24wks vs .30wks
-Tibia
▪Increased wound healing complications ?
术后6个月冠状位CT可见骨折处骨不连,X线正侧位显示骨折愈合情况不清
骨不连的评估与诊断
骨不连的实验室检查
一般情况:包括血常规、生化、电解质甚至免疫状态和激素状态等,重点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代谢状况、合并疾病等。
炎性指标:对怀疑感染的患者,检查其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不仅 作为诊断提示,还可作为治疗感染过程中的动态监测。
一、全身性因素:
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糖尿 病、甲亢等);药物(长期使用激素类药 物等);吸烟、酗酒
吸烟对骨折的影响
▪降低外周组织氧张力 ▪抑制外周组织血流量
▪Increased risk of NONUNION
- Overal
15% higher , OR 2.31
- Tibia fractures ONLY 15% higher , OR 2.42
病原学检查:对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应对骨不连部位进行穿刺活检,鉴 定病原体种类和病原体。
骨不连的治疗原则
稳定
促进骨长入
消除感染
根据骨折不连的具体原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不稳定--增加骨折断端稳定强度 ▪血供差--改善局部生物学环境,增加断端接触面积,
增强断端血供
▪感染--控制感染
骨不连治疗的临床决策
一、病史
▪受伤时的情况:高能量损伤(如车祸、坠楼),软组织损伤 , 开放性骨折。 ▪前期的治疗方案:用药情况、一期手术情况、是否有植骨。

共识:肋骨骨折手术固定的临床实践指南

共识:肋骨骨折手术固定的临床实践指南

共识:肋骨骨折手术固定的临床实践指南前言肋骨骨折是钝性外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创伤患者中约占10%。

美国每年有超350000名患者遭受肋骨损伤。

尽管SSRF应用率较以往大大提升,但据国家创伤数据库(NTDB)最近数据显示,仅不到1%的连枷胸患者接受过SSRF。

下面是由业界专家联合敲定的共识旨在为肋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提供清晰、现代、分级的建议。

共识建议手术适应症1.所有连枷胸患者均应考虑SSRF。

(2b级,B级)2.多处严重(双皮质)移位骨折的患者应考虑SSRF。

(4级,C级)3.无论影像学骨折类型如何,早期合理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考虑采用SSRF。

(5级,D级)4.肺挫伤不应被视为SSRF的绝对禁忌症;应针对肺挫伤患者进行个性化SSRF评估。

(5级,D级)5.创伤性脑损伤(TBI)不应被视为SSRF的绝对禁忌症;应针对TBI患者进行个性化SSRF评估。

(5级,D级)几项评估连枷胸患者预后的研究表明,SSRF对急性连枷性肋骨骨折人群有显著益处。

有研究发现,连枷胸患者接受SSRF治疗后有助于减轻疼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炎发病率,缩短ICU和住院时间,甚至降低死亡率。

虽然SSRF的传统禁忌症包括肺挫伤和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BI)。

但应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SSRF评估后再做决定。

SSRF手术时机SSRF应在伤后72小时内完成。

手术指南认为:SSRF在伤后72小时内更易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炎症和愈伤组织形成开始或骨折进一步移位,骨折复位就会变得更困难。

不能早期行SSRF的情况包括: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其他高优先级损伤和部分尝试性非手术治疗。

如脊柱损伤患者(因为SSRF术式体位要求,肋椎韧带的运动和患者的体位可能会加重脊柱损伤,SSRF通常应该推迟到脊柱稳定术后)。

术前规划01术前影像患者SSRF术前应接受胸部CT检查。

胸部CT能为肋骨骨折的数目、位置、移位和手术计划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支持常规使用胸部CT来评估胸壁创伤患者的肋骨骨折程度。

开放植骨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 ppt课件-医学精品

开放植骨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 ppt课件-医学精品

典型病例
术后6天X线片示 胫骨中段 6.5cm骨 缺损已被松质骨填 充
典型病例
术后 6周, 肉芽组织覆盖植骨区
术后12周形成瘢组织
典型病例
术后6个月,X线片 示胫骨中段植骨区 成骨良好,骨折愈 合;
去除外固定架; 术后 16 个月感染
无复发;
总结
开放植骨术成功的基本要求
一、彻底清创 二、外固定架牢固固定 三、大量植骨 四、充分开放创面,术后仔细换
2、手术方法——手术分 期
最初的开放植骨手术分为三期:
I期:行清创术;
II期:待创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后, 行游离植皮术闭合创面
III期:待伤口稳定后,剥离皮片于 骨折处植入自体松质骨条并开放创 面;
2、手术方法——手术分 期
其后有学者主张分两期治疗:
I期扩创;
II期待创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后于骨 折处植入自体松质骨条并开放创面 ;
2、手术方法——大量植 骨
1. 将取自髂嵴的大量自体松质骨(其 中部分可带有骨皮质)剪成直径小 于5mm火柴棍状的骨条紧密地塞 入骨折端并超过折端上下各2cm且 略高于皮肤;
2. 对于节段性骨缺损植入的骨条要超 过该管状骨的直径;
2、手术方法——大量植 骨
5. 无张力缝合伤口的远、近部分; 6. 伤口中部常因皮肤缺损或张力较
1976年Papineau等详细报道了此种 方法 ,故称之Papneau技术或 R引h自inPaepilneaaundIIe,Arlf-agPeamepAi,Dnelecaouurt技JP,术et ;al.Chronic
osteomyelitis of long bone-Resection and bone granting with delayed skin closure.J Bone Joint Surg(Br),1976,58: 138-1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不连疾病治疗手术治疗与闭合治疗手段指南骨不连治疗起来难度较大,不论是手术还是保守,都不能保证100% 痊愈,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骨不连的手术与闭合治疗共 12 种方法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仍是骨不连最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内固定、外固定、骨移植以及各方法的联合应用。

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骨不连的类型以及病人的全身及局部状况。

80% 的病人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的肢体不等长及功能受限情况,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金标准。

但手术治疗创伤大,可能破坏软组织及骨的血供,引起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供骨区的疼痛、畸形等。

术前计划:骨不连治疗起来难度较大,术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伤情评估。

制订治疗方案应该要考虑如下问题:①软组织情况: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骨不连周围软组织的状况,如果骨不连处为贴骨瘢痕,骨组织缺少周围软组织的滋养供血,植骨后骨愈合能力差。

且手术容易发生内固定的外露和切口闭合问题,术前需考虑行肌皮瓣转移改善局部软组织状况。

②骨不连的类型骨不连为肥大型、血管丰富,考虑以合理内固定为主,萎缩型骨不连,除要有合理内固定外,强调大量植骨。

③畸形,短缩及缺损情况:骨不连时往往合并有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

制定治疗计划应当考虑这些畸形纠正方法,一般说成角、旋转、侧方移位畸形,经内固定后多能矫正,肢体短缩和严重畸形的矫正可采用截骨和外固定牵引的方式。

④邻近关节活动受限:骨不连常合并邻近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术前应最大限度改善邻近关节活动,以减少术后内固定剪力。

如果术中内固定坚强,可一期行邻近关节的松解术,也能获得满意效果。

2、选择合理的固定材料:手术治疗的固定一般都主张加压固定。

加压固定可以增加骨折端的静态摩擦力,增加纵向挤压力,能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减少骨折端的裂隙,消除骨折端的应力,有利于毛细血管的生长和爬行,促进愈合。

压应力还可以通过骨折端的电压效应,使骨折端负电位增加,加速骨折愈合进程。

具体的固定方式根据骨不连发生的原因不同而不尽相同,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要遵照「个体化」原则。

3、固定方法特点①螺钉固定单纯螺钉固定多用于短管状骨如掌、跖骨骨不连和干骺端骨不连,也可用于移植骨块的固定,一般不单独应用于治疗长骨骨折,但螺钉配合非加压板在长骨的螺旋骨折偶尔使用。

斜形或螺旋形骨折,且骨折斜面长度越长越适用单纯螺钉固定而横行、粉碎性骨折不宜使用螺钉固定。

单纯螺钉固定的缺点是固定强度不够,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目前可吸收螺钉的应用可减免二次手术内固定取出,为骨不连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方法。

可吸收螺钉除了主要用于关节内骨折的固定之外,在治疗舟状骨骨不连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②钢板固定钢板固定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植骨同时应用。

骨不连的钢板固定可以应用骨皮质凿除、重叠、开槽等手术技术,尽量减小对周围软组织和骨膜的损伤。

如果骨折端没有发生硬化或因重新复位或矫正短缩而造成骨折缺损,则不一定需要植骨,而且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非加压的钢板。

否则的话就需要应用加压固定。

限制接触性动力加压钢板的应用,既可以起到骨折端加压的作用,又可以减轻对固定部位的应力遮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新近发展的桥形钢板、波形钢板、「间接复位」技术及「微创钢板接骨术」等,使钢板固定远离骨折部位,减少对软组织和骨膜的损伤,从而降低了对骨折局部血供的影响。

钢板固定的缺点是需切开复位,暴露广泛,骨折部位血供破坏多。

钢板禁忌证包括软组织覆盖不足和活动性感染等。

此外,当骨不连部位存在骨质疏松时也不宜用钢板固定。

③髓内钉固定目前除近关节的骨不连外,髓内钉固定几乎取代了钢板固定。

髓内钉的典型指征是无移位的骨折,和有移位但可以使用应用手法复位能够复位良好的骨折。

用于骨不连的治疗,髓内钉固定主要用于长骨骨干的骨不连。

髓内针固定的优点是:❶对骨折端周围的软组织剥离破坏少,骨折端周围血供丰富,植骨的爬行替代过程短,有利于血供建立与骨折愈合;❷通过上、下交锁钉完成对骨折端稳定的固定,有效地防止旋转,避免钢板固定所产生的软组织破坏、螺钉松动和应力不足等缺点;❸在扩髓的同时产生的骨泥具有内植骨作用,还可进行髓内植骨。

扩髓和置钉在短期内会影响骨内膜的血供,但是却能够引发骨膜的血管反应,能够刺激骨形成。

完全经皮完成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于治疗骨不连时。

如果需要进行切开,最好进行植骨来补偿对骨内膜和骨外膜血供的损伤。

髓内针固定的禁忌证包括活动性感染,儿童等。

④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在治疗骨不连中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优点是:对机体损伤小,不干扰骨不连周围的软组织,还不影响同时进行的伤口外科治疗;断端应力分布均匀,无应力遮挡;局部感染条件下仍可使用。

缺点主要是:操作复杂,疗程长,并存在针道感染,神经、血管牵拉损伤等并发症,需要较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但是通过术前周密设计,应用过程中及时检查调整,严格按照缓慢、间断加压延长的原则操作,一般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同时伴有骨缺损、短缩和成角等复杂畸形的骨不连,特别是伴有感染时,外固定架是一种复杂而非常有效的方法。

⑤内外固定同时使用在胫骨或股骨出现短缩的情况下,有时需要合并使用内、外固定。

使用不带锁定的髓钉能够保持对位对线,但在愈合牢固之前也不能离开外固定架。

但使用带锁髓钉打钉时进行近段锁定,患肢达到预期长度后再进行远端锁定。

同时使用外固定有诸多好处,包括减少发生骨折再移位和新生骨骨折的可能性,同时病人使用外固定架的时间也能大大缩短。

⑥植骨(骨移植)除完全因固定不稳定引起的长骨肥大性骨不连仅需内固定重建稳定性外,几乎所有的长骨骨不连的治疗都需要植骨。

骨移植分游离和带血管蒂的骨移植。

游离骨移植多取自身骼骨或腓骨等,亦有异体骨、人工骨等。

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有带蒂骨膜骨瓣移植及带蒂肌肉(或同时带筋膜甚至连同皮肤)骨膜骨瓣移植自体移植骨块是新鲜的、活的、不受免疫干预的、没有疾病传播危险的骨块,具有促进骨生长的成骨活性、骨诱导、骨传导作用,这是其他骨移植替代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治疗骨不连的「金标准」。

缺点是存在供量小、供区并发症等缺点闭合治疗闭合治疗克服了手术治疗的这些缺点,如经皮骨髓移植、经皮注入骨生长因子、低强度超声刺激、体外震波治疗、机械刺激、电磁场刺激、微动刺激等方法,但闭合治疗的方法都不能立刻改变骨折间隙的力学状态,短期内不能提供新的稳定性,因此辅助固定和谨慎的康复指导尤为重要。

1、局部注射疗法①经皮自体骨髓移植经皮将自体骨髓注射优点是方法简单、安全,与一般骨移植方法相比,具有成骨明显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骨髓内含有的多能干细胞数目有限,且其成骨特性与病人年龄相关,老龄病人成骨特性较低,骨髓注射后向周围分散,不能集中在骨不连部位,因此尚需要对骨髓移植的时间、量和方法等改进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该法对延迟愈合的治疗效果最佳,不仅能提高骨折愈合率,还能减少内植物更换所带来的巨大创伤。

对非感染性骨不连效果较好,有活动感染的骨不连是其禁忌证。

②PRP(富血小板血浆)PRP 是通过将外周血进行离心,在清亮的血浆层和红细胞层之间的薄层间提取所得。

PRP 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目前主要用于软骨和肌肉韧带的修复,对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

单独使用 PRP 对骨折愈合无促进和改善作用,联合自体骨植骨时才能促进骨折愈合。

单纯植骨组,PRP 植骨组骨折愈合率更高,愈合时间更短。

然而,也有前瞻性队列研究得出相反结论,采用 PRP 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骨缺损,并未出现骨折愈合征象,且断端出现骨吸收和骨密度降低。

因此,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支持 PRP 在骨不连治疗中的有效性。

③注射骨生长因子一些细胞因子注射到骨缺损或骨折部位时可以促进成骨。

这些细胞因子包括骨形态生成蛋白家族(BMP)、转化生长因子家族(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

❶BMP 是一种潜在的自体骨替代物,BMP 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韧带、肌腱和神经组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目前 BMP-2 和 BMP-7 已在临床应用。

理论上,BMP 可以减少对自体骨量的需求,减少或避免供区并发症,且采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批量生产;但费用昂贵是其最大缺点,并且其在治疗骨不连中的价值仍存在争议。

BMP-2 多用于胫骨骨不连的治疗。

与 BMP-2 相比,BMP-7 的疗效可能较好。

骨不连的部位、类型,BMP 载体的种类,以及骨缺损的程度都是影响 BMP 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其生产成本也是临床推广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❷转化生长因子(TGF)可刺激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增生,刺激Ⅱ 型胶原的合成,诱导膜内成骨及软骨内成骨过程,局部应用可促进和加速骨折愈合。

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有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的作用,可促进软骨细胞、间质细胞、成骨细胞的有丝分裂许多重要生理过程如创伤愈合、血管发生、胚胎发育等都有参与。

局部应用生长因子的缺点是这些生物蛋白质半衰期短,治疗费用昂贵,这些生长因子的应用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④金葡液是金葡菌代谢产物经处理制成的注射液。

金葡液是一种毛细血管增殖刺激剂,能刺激毛细血管向断端长入,骨膜下局部注射能激发成骨活力,将其注射于骨折断端,可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⑤其他:可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能够间接促进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利于骨盐形成与沉积,因此可将其用于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治疗中。

2、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是一种以生物物理学的方式对骨折愈合进行干预的方法,通过高频率的声波对组织产生低水平的压力而刺激骨的愈合。

这种方法能够加速新鲜骨折的愈合,促进骨痂的形成,它对骨折愈合的所有阶段都起促进作用。

LIPUS 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细胞的分化,加速软骨细胞的成骨,而不促进细胞的增殖,不增加骨痂的生成。

LIPUS 作为无创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治疗骨不连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可作为一种手术后进行的辅助手段。

LIPUS 在骨折早期应用效果更好。

3、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ESWT 治疗骨不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激发神经、血管再生,改善局部供血,促进组织再生。

ESWT 可使骨不连硬化端粉碎性骨折,骨髓腔再通。

由于周围软组织及骨膜完整,冲击波形成的碎骨屑充填在骨折线内。

同时,局部可产生新鲜血肿,造成类似新鲜骨折的生物学环境,并引起无菌性炎症,分泌各种炎性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可激活静止状态的成骨细胞的活化,从而激活骨不连愈合的生物学状态,促进骨不连的愈合。

受体外震波 3 周后骨皮质厚度变厚,骨小梁、成骨细胞数目增加,成骨细胞功能活性明显增强,从而有效地促进骨折的修复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