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逐一了解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的类型!(内含平均愈合时间)

合集下载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及治疗建议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及治疗建议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吴航天;赵行琪;胡岩君;余斌【摘要】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能否成功愈合取决于多种内源和外源因子,愈合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改变往往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骨不连的发生率在5%~10%之间,随着严重损伤患者数量增多,骨不连发生率亦在随之增加.骨不连有很高的社会经济负担,主要是由间接成本造成的,如由于治疗时间长而造成的生产力损失.近年来,对于骨不连发病的影响因素、诊断及治疗方式的研究加深了外科医师对骨不连的认识.随着对骨不连认识的不断深入,外科医师对骨折的早期处理也进行了改善,从而降低了骨不连发生的风险,另外对骨不连本身的处理方式也得以进一步改良.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回顾目前己发表的文献,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骨不连这一骨折并发症的认识以及为临床上选择恰当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9(016)004【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骨不连;骨替代材料;髓内钉;外固定架【作者】吴航天;赵行琪;胡岩君;余斌【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广州广东,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广州广东,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广州广东,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广州广东,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骨不连对于创伤骨科医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对于骨不连的治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资源。

骨不连会延长患病时间,延迟功能恢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

骨不连的发生率高度依赖于损伤和宿主因素,且与骨折的对位极为相关。

骨不连的总体发生率在5%~10%之间。

最新研究表明,发生骨不连的平均风险为1.9%,在特定骨折类型(胫骨和锁骨骨折)和老年患者中,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9%[1]。

近年来,随着对骨折愈合认识的不断深入,外科医师对骨折的早期处理也得到了改善,从而降低了骨不连的风险,对已建立的骨不连的处理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骨折名词解释释

骨折名词解释释

骨折名词解释释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者破裂的现象。

常见的骨折类型有以下几种:1. 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穿透皮肤形成伤口, 骨骼受损程度严重,容易感染。

2. 闭合性骨折:骨折断端皮肤没有被破坏, 骨骼受损程度相对较轻。

3. 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稳定, 反应良好, 治愈时间较短。

4.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失去稳定性, 治愈时间较长。

5. 跳跃性骨折:骨折断端不相邻, 如在同一股骨上靠近髋关节和膝关节处发生的两个伤口。

6. 横断性骨折:骨折线与骨干呈直角或稍倾斜。

7.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不呈直角,而是形成斜线。

8. 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多个,碎骨片存在。

9. 挤压性骨折:骨折断端被外力挤压变形。

10. 纵行骨折:骨折线与骨长轴平行。

11. 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长轴垂直。

12. 齐端骨折:骨折断端对齐。

13. 不齐端骨折:骨折断端未对齐。

14. 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稳定, 骨折线呈直线。

15.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失去稳定性, 骨折线为曲线。

16. 骨骺骨折:骨骺韧带结构分离。

骨折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方法:1. 保守治疗:通过躯体外固定、石膏固定等非手术方法,使骨折断端对齐并固定,促进愈合。

2. 外科手术:在骨折端进行手术修复,如骨钉、骨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的应用,以保持断端的稳定性。

3. 牵引术:通过施加外部牵引力,让断骨保持对齐。

4. 牵引骨折术:将骨折断端分开后,通过特殊装置实施外固定骨折治疗方法。

5. 再建骨骨折术:在骨折片之间或骨折片下方植入骨屑、骨棒等材料进行修复。

6. 桡骨和尺骨折术:对桡骨和尺骨折进行适当举升、转位及操作,并固定。

以上是对骨折相关名词进行的解释,这些名词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骨折的类型、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对骨折患者进行相应的救治。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及治疗建议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及治疗建议

龙源期刊网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及治疗建议作者:李剑山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004-01发生骨折后,骨折部位会有严重的痛感,局部可见淤血,活动受限的情况,同时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形,一般而言,只要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恢复。

骨折经过治疗之后,只要局部无明显压痛感,活动无受阻情况,影像学资料显示骨折线模糊,即可判定为骨折愈合,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也存在很多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就实际数据来看,骨折病人中,有5%的患者存在骨折愈合受阻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最易出现此种情况,另外就是胫骨骨折、锁骨骨折容易出现不愈合情况。

骨折不愈合主要表现为疼痛,对于其病因,主要认为有感染、循环障碍、骨骼不稳定等,一旦发现骨折不愈合情况,需要尽快进行治疗。

疾病治疗的基础是准确的诊断,既往常将愈合时间作为标准,国内一般认为是6个月,但是恢复时间会因其他因素而延迟,因此该指标并不具备绝对的客观性,因此,临床诊断还是需要参考个人情况、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

个人情况即是为了解患者基本资料,主要是了解骨折原因、骨折治疗方案、个人病史、服药情况和是否发生感染,这是由于恢复周期会因外界感染、其他药物效果、病因、治疗措施等受到影响,在充分了解基本情况后,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进一步检查的内容就是评估骨折部位恢复情况,主要是参考影像学资料,这是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建议主要采取X线摄片,该检查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得出结果,并且准确率较高。

但是影像学资料仅能作为基本参考,还需继续分析患者骨骼硬度、周围关节情况,作为评估恢复质量的标准。

同时,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抽取患者血液标本,分析其中各种因子的水平,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多数骨折不愈合患者都存在骨特异性磷酸酶水平偏高的情况,因此可以将该指标作为重要参考数据,同时还可参考转化生长因子、骨钙素细胞因子等。

骨折病理的名词解释

骨折病理的名词解释

骨折病理的名词解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指的是骨骼遭受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或破碎。

它可能由于外伤、疾病或其他内在条件引起,造成患者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了解骨折的病理学名词对于医生、患者以及公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骨折病理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疾病。

骨折的最常见分类是根据断裂的形状和位置来进行的。

首先,骨折可以分为封闭骨折和开放骨折。

封闭骨折指的是骨骼在破裂的同时没有穿破皮肤,相对较为安全。

而开放骨折则意味着骨骼的破裂导致骨头穿透皮肤,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其次,骨折可以根据断裂的形状分为直接骨折和间接骨折。

直接骨折是指骨骼遭受外力作用直接断裂,常见的例子是跌倒时直接撞击骨骼导致骨折。

而间接骨折则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最终导致骨折。

间接骨折通常由于肌肉的收缩或骨骼的错位引起。

进一步地,骨折可以根据断裂形态分为骨裂、压缩骨折、移位骨折以及螺旋骨折。

骨裂是指骨骼的纵向裂口,类似于被切开。

压缩骨折则是指骨骼受到外力作用压缩,导致骨骼的短缩。

移位骨折意味着骨骼断裂后发生错位,两断骨不再对齐。

而螺旋骨折是指骨骼同时扭转和弯曲,造成断裂。

除了这些分类,骨折还可以根据断裂的位置来命名。

常见的有股骨骨折、腕骨骨折以及椎骨骨折等。

不同位置的骨折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所不同。

例如,股骨骨折可能导致行走困难,而腕骨骨折会影响手部的功能,椎骨骨折则可能引起脊髓损伤等较为严重的后果。

在骨折病理的名词解释中,还需要提及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裂的两端重新连接和生长的过程。

首先,断裂的骨骼会触发体内的炎症反应,引起血管扩张和血液凝固。

接着,形成透明软骨桥,为骨骼的再生提供支持。

最后,软骨逐渐被骨质取代,使断裂的骨头得以重新结合。

骨折愈合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总结起来,骨折病理的名词解释涉及了骨折的分类、断裂形态和愈合过程等方面。

18例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与治疗体会

18例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与治疗体会

18例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与治疗体会作者:王希武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肱骨干骨折术的效果和质量,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和针对措施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自1999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18例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患者,采用加压内固定与自体骨移植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行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后,全部康复出院,4例有不同程度肩肘关节功能障碍。

结论:针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同时辅以相关的预防措施,是降低骨折术后不愈合发生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术;愈合;影响因素;措施;临床效果骨组织具有自身修复的强大能力,当骨折给予适当的治疗,大多数骨折都会很好愈合。

然而,一部分骨折却难以愈合。

当骨折愈合比较缓慢,称为延迟愈合。

骨折不愈合不仅对手术治疗的效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还使患者饱尝痛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我院自1999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8例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999年5月至2010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

据统计,本组的18例患者当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5.5岁。

骨折部位:上中段3例、中段4例、中下段11例。

本组有4例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14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

首次治疗到本次治疗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

X线片显示:骨折不愈合硬化型6例。

1.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原切口入路,保护桡神经(中下段骨折游离桡神经),取除内固定后清除骨折新端的瘢痕组织,咬除固端硬化骨,电钻畅通扩大髓腔,使骨折端呈新鲜状[1],所以骨折复位,选用适当的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

骨折的愈合方式(1)

骨折的愈合方式(1)

骨折的愈合方式一、骨折的愈合方式骨折为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丧失,但骨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最终骨折部能被新骨完全替代,恢复骨的原有结构和功能。

和其它组织愈合不一样,骨折愈合后不会遗留瘢痕。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血供、力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过程各有特点。

(一)、通常我们对骨折愈合方式的认识源自动物长管状骨实验模型的研究结果。

在局部制动、不进行内固定、骨折端较稳定的情况下,骨折愈合经历其自然的发展过程。

一般需先经过纤维软骨阶段,最后才被骨完全替代,所以也被认为是一种间接愈合,或称"二期愈合"。

它的发展可人为的分为三个阶段来叙述,各阶段的发展过程相互连接。

l 炎症阶段骨折后骨和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可引起出血、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和多核白细胞进入,清除坏死组织和细胞碎片。

随着血肿的逐步清除、机化,新生血管长入,原始间充质细胞增殖,肉芽组织形成。

这期间血小板、崩解组织、血管周围细胞都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系列(TGF-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它们将启动下一阶段的修复活动。

l 修复阶段骨痂形成为此阶段的特征。

骨痂内含有纤维、软骨和骨性成份。

参与骨痂形成的细胞由原始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后者来自骨髓、骨外膜、骨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围细胞等处。

最早分化形成的细胞是成纤维细胞,它沿着增殖的血管芽侵入机化的血肿内,所分泌的Ⅲ型胶原构成骨痂中的纤维成分。

随后通过原始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细胞增殖,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含量迅速增加,纤维基质中软骨小岛开始形成。

骨折部位的稳定程度可能决定软骨痂形成的多少。

在非制动和非坚强固定的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成分多,而在绝对固定(absolute fixation)的骨折愈合过程中几乎看不到软骨成分。

骨性骨痂的形成通过两个途径:在修复阶段早期,靠近旧骨的地方有新的小梁骨形成,这种原位性骨形成不需经过软骨阶段。

骨折总论

骨折总论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 2周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 3.骨痂改造塑型期 8—12周
㈠ 血肿炎症机化期

骨折 出血 蛋白渗出
血肿
血块 无菌性炎症性反应
纤维

毛细血管增生 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侵入

肉芽组织
纤维结缔组织
纤维连接
㈡原始骨痂形成期

有的一组特有的体征。 如: 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屈曲、内 收内旋缩短畸形 肩关节前脱位 :方肩、Dugas阳性 Colles骨折: 桡骨远端枪刺样畸形
骨折的常用检查方法

X线片、CT、MRI的效用比较
X线片 骨折 骨皮质骨小梁细 节清楚骨干骨折 脱位 肩袖损伤 半月板损伤 关节造影 韧带损伤 应力下显示 CAT检查 一般脱位 CT 关节部位 脊柱骨盆头颅 复杂的骨折脱位 CAT检查 可清楚显示 可清楚显示 可清楚显示 可显示 早期诊断明确 MRI 脊柱骨折脱位对 脊髓神经的影响
其标准
(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
必须矫正。 (2)缩短在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 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2cm以内,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 骨折侧方移位经复位后,至少应对位达3/4左右。
骨折的复位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可使肢体某一 特定部位骨折。
骨折分类:皮肤、粘膜的完整性
1.闭合性骨折
2.开放性骨折
骨折的程度和形态
一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
(1) 裂缝骨折:骨皮质发生裂隙无移位,
多见颅骨、肩胛骨等
(2) 青枝骨折:多见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

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修订版)【新版】

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修订版)【新版】

骨折愈合标准及愈合过程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的骨科疾病,骨折的愈合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骨折的愈合过程一般分为炎症反应期、修复期和缩型期三个阶段。

骨折的分期只是将整个愈合过程的组织学特征做了几种的反映,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三个分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骨折的愈合标准也是比较严格的,包括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这些标准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一)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只能平局1公斤重物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二)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骨折愈合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外伤性骨折,一般在3~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可完全愈合。

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

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一、骨折愈合过程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血肿形成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

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

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

和其他组织的创伤一样,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cys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你逐一了解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的类型!(内含平均愈合时
间)
骨折延迟愈合是指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骨折部位,没有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愈合;而不愈合是指骨折断端不连接。

△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表
△ 取内固定时间表
△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假关节分类
01
# 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三种类型
01
# 反应性(增生肥大和营养不良)不愈合
特点是骨反应明显,骨折断端肥大、骨质硬化,类似大象腿或马蹄样,硬化区并不代表死骨组织,而是血供丰富的新生骨。

此类型骨不连通常采用髓内钉或加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

02
# 无反应性(萎缩性)不愈合
X线显示骨折断端缺乏骨膜反应,血供匮乏。

这种骨折除了需要稳固的内固定,往往需要采取皮质剥除术和骨移植。

03
# 感染性不愈合
X线表现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陈旧性静止骨髓炎显示骨皮质不规则增厚,整齐的骨膜反应,松质骨反应性硬化;活跃骨髓炎则显示软组织肿胀,骨皮质和松质破坏伴随骨膜新生骨形成、死骨形成。

其治疗取决于骨髓炎分期:静止期采用骨皮质剥除术和骨移植,联合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活动期则需应用抗生素并进行死骨清除术,之后进行骨移植和髓内固定。

来源: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 大恒疼痛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