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观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观发展过程进行详细探讨。
一、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1.1 古代自然观主要以神话和宗教解释自然现象
1.2 古代人类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神灵控制的
1.3 古代自然观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表象和现象层面
二、中世纪自然观的演变
2.1 中世纪自然观受到宗教的束缚,以神学为主导
2.2 中世纪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神的杰作,人类应当顺应神的旨意
2.3 中世纪自然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仍然停留在神奇和超自然层面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变革
3.1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开始向理性和实证转变
3.2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开始运用实验和观察来解释自然现象
3.3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奠定了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
四、近代自然观的发展
4.1 近代自然观通过科学方法不断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
4.2 近代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自然规律和现象的理论
4.3 近代自然观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五、当代自然观的趋势
5.1 当代自然观强调跨学科合作和整合,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5.2 当代自然观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5.3 当代自然观将人类与自然界视为一个整体,提倡和谐共生的理念
总结:自然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完善的历史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自然观也将继续发展和演变。
科学发展与自然观的演进.ppt

原子论的意义
• 古代原子论通过具有不同形体的不可分 割的原子和虚空的组合,解释自然现象 及其变化,对近现代科学影响很大。
• 1)用抽象的物质实体解释世界; • 2)从统一性出发具体解释世界的多样
性。 • 倡导决定论,反对目的论。
3.运动、时间、空间
• 巴门尼德(鼎盛年约公元前504-501)反对赫 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动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上 只有不生、不灭、不变的存在。他学生芝诺 认为,尽管人们在感觉中感知到各种各样的 运动,但只能由思维来认识的“真实的存在” 则是统一的、不动的。芝诺提出了四个悖论 来否定物体在时间、空间里的运动。
(三)飞矢不动
• 第三是飞矢不动:运动的箭在任一瞬间 只能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既然是在一 个确定的位置上,它就该是静止的。所 以箭就不可能处于运动状态
(四)队列悖论
• 第四个是队列悖论。设有A、B、C三 队士兵,并设在最小的时间单位内,B 往左移动一位而C则往右移动一位,于 是相对于B而言,C就移动了两位。因 此必有一个使C向B的右方移动一位所 需的较小的时间单位,否则半个时间单 位必将等于一个时间单位。
(一)二分法悖论
• 物体在从A点运动到B点之前,必须先走过 这段路程的一半而到达C点,然而在到达C 点以前又必须先走完这段路AC的一半而到 达D点,如此类推,以至无穷。所以物体根 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限的距离, 因此,运动按理性是不可能的。
(二)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 阿基里斯是古代最善于长跑的长跑家。如果 他和乌龟赛跑并从后面的一定距离上追赶乌 龟,那么他将永远追不上。因为追赶者必须 到达被追赶者的出发之点,因而行动缓慢的 乌龟还是在前头。阿基里斯继续追赶,但仍 然必须到达行动缓慢的乌龟的新的出发点。 所以乌龟还是在前头。由此类推,阿基里斯 永远追不上乌龟。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2) 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
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 范围有限
(3)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
罗马帝国的征服以及基督教的兴起,使 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
(4)罗马帝国的科学技术:
重视技术,忽视理论 普林尼的《自然史》 盖仑的医学 托勒密的地心说
二、古代人的自然观
4、原始社会(经历几百万年)
工具、火、冶铜、冶铁
5、奴隶社会(公元前4000多年---公元6世纪)经历5000年
--14世 纪)经历1000年
农业、医学、数学、物理、中国四大发明。
7、古代科学的衰落
(1)示范作用的极限:
示范理论扩展到一定程度,受到研究对 象本身复杂性和专门性的限制,难以进 一步发挥作用
1、探索科学起源的思路
科学:理性精神和求实精神的统一 丹皮尔:科学是在巫术、神话的“丛林”和工 艺、工具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 梅森:科学有两个根源,一是技术传统,一是 精神传统,这两个传统的汇流产生了一个新的 传统,即科学传统
2、原始时代的技术与经验形态的 自然知识
原始时代的技术:制造石器;用火和人 工取火;植物栽培和动物驯养技术;制 陶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和运输技 术;文字的发明和运用 经验形态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 萌芽的最初形式
1、天文学中的新观念:打开形而 上学第一缺口
康德的星云假说:用原始星云的吸引和排斥作 用解释了太阳系的起源,否定了神的第一推动, 包含着继续进步的起点,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 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康德的潮汐摩擦理论:说明了太阳系不仅有一 个起源过程,而且还有一个演变灭亡的过程。 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化学措施不能再 分旳最小质点。
原子和分子都处于永恒旳运动状态。 原子和分子各自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质量
和大小也不同。 原子-分子学说旳建立:确立了化学旳基础
(2)化学元素周期律
按原子量大小排列旳元素,在性质上呈明显旳 周期性。
1、对自然旳敬畏与原始宗教自然 观
因为对自然旳敬畏,把自然设想成为有意识有 目旳旳力量;这么就形成了一种拟人化旳、万 物有灵论旳自然观
评价:虽然包括诸多谬误旳东西,但与后来旳 神学自然观不同,它是原始人试图解释自然旳 一种努力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旳自然观 (一):
自然观旳特点: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猜 测性。用自然旳原因解释自然:(1)泰勒斯: 水是万物旳本原(2)阿那克西曼德:万物旳 本原是无限者 (3)阿那克西米尼:气是万物 旳本原 (4)赫拉克里特:火是万物旳本原;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逻各斯统治一切;逻各 斯旳本质是对立统一;万物是经过斗争和必然 性产生旳(5) 阿那克萨哥拉:万物旳本原是 种子(6) 德莫克利特:万物旳本原是原子
人工选择会造成新物种,并把动植物旳有利变 异保存下来让它留传给后裔,而将无用变异淘 汰掉;
人类也是生物进化旳成果,它直接起源于猿
哥白尼旳《天体运营论》 维萨里旳《人体构造》
2、经典力学体系旳建立
(1)第谷和开普勒 (2)伽利略旳试验成果 (3)牛顿旳综合
(1)第谷和开普勒
地谷旳天文观察 半地心-半日心学说 开普勒旳三定律: 轨道定律,面积定律,
周期定律
(2)伽利略旳试验成果(一)
摆旳等时性旳发觉 望远镜旳发明及“新天空”旳发觉 有关落体运动旳思索和试验 斜面试验与惯性定律 有关抛体运动旳研究 伽利略旳科学措施
论自然观与科学技术间的发展关系

论自然观与科学技术间的发展关系摘要: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简要的科学技术史,是一部在不同的自然观指导下发展的历史。
虽然影响技术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单从自然观与技术发展的关系上看,自然观形态决定技术发展状态,技术发展的良性状态取决于自然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抓住科学技术以及自然观这两个因素,分析了科学技术和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自然观;技术发展;辩证关系现代人的生活中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科学技术,并以其神奇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面貌。
人类的发展史无疑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不断的揭示并创造着人类文明。
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自然观的变化不仅反映着人类对自然的各种看法,反过来在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方向。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不同的,人类发展历程中出现多种形态的自然观。
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和对待自然的方式,也就是说,是以自然观为基础的【1】。
但正如柯林伍德所言:“说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以自然的观念为基础,并非意味着自然的一般观念,或作为整体的自然观念,是在脱离对自然事实的具体研究的情形下首先产生的;也不是说当这种抽象的观念成形后,人们便在此基础上建立具体自然科学的上层建筑。
它所指的是一种逻辑关系而不是时间关系。
”而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技术发展状况也推进了自然观的演化和改变。
在这种关系互动中,技术发展不断推进,伴随对技术问题的思考,自然观不断辩证回归,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然观的古今对话和中西方自然观的互补【2】。
一、科学技术的影响自然观的形成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人类在科学技术这一工具的作用下,对于自然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和深入,自然观的形成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原始人类时期的人类面对是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大自然。
面对自然无能无力,更多的是听天由命,所以产生了许多图腾崇拜,巫术等原始的宗教,例如把一些动物,植物看成带来凶吉的神物。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 . .论文题目: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学院理学院专业物理学号+++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摘要: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自然观的变化不断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自然观的形成。
本文从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科技发展史出发,比较两者的异同,说明两个文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揭示自然观和科学技术间的关系,论证人类认识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文章最后指明认识到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观科学技术西方文明文明辩证关系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因的根本看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的自然观也不同。
其中,科技对自然观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共经历了原始的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下面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及科技发展史来探讨其辩证关系。
一、中国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史1、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蒙昧之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很直观的自然现象出发,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
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学家认为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
这种观点带有浓郁的思辨性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辨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由起初的认为天定胜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绝对服从,到后来尊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
产生的儒家、道家等学派,与其说是结果还不如说是原因。
然而这种思维也潜移默化中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长于整体性思维、重直觉和顿悟, 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 然后用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进行归纳、总结, 说理往往带有玄虚、混沌色彩, 缺少严密推理的逻辑过程, 有时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对事物发展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
科技革命与自然观

科技革命对人类 自然观的影响
一、科技革命的含义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 破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 们在认识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 法上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们在改造客 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的影响
• 每一次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类历史向前 运动的步伐,这不仅大大深化了人类对客 观世界的认识,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征服和 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同时也给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 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 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的自然观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 于二战结束后 标志:量子论、相 对论和基因论的提 出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 于二战结束后
标志:原子能、微 电子、高分子合成 技术、信息技术、 航天技术的出现和 使用
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 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第二次科技革命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根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可以大致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远古到夏、商、西周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770)中国古代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奠基时期第三阶段: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形成时期第四阶段:隋唐、宋、金、元时期(581——136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第五阶段:明清时期(1368——1840)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停滞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时期◆特征: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和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
而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1)“阴阳学说”(2)“五行说”(3)“八卦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二、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数学方面;毕达哥拉斯、欧几立得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球中心说”)静力学方面: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二)古希腊自然观的演进和基本内容1、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限者”3、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5——前525 )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4、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70)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5、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前428)的“种子说”自然观6、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四根说”自然观7、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的原子论自然观8、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四因论”、“形式质料说”和“原性说”自然观(三)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1、确定自然或者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2、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3、强烈的思辨特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特点1、力求简单2、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3、整体直观性4、富于想象5、深刻和谐6、相信守恒7、合乎常识◆历史局限性:由于古代自然科学技术还没有近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实验作为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不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在缺乏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力量,进行推理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