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开采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是指煤层厚度在1.3米以下的煤层开采工作面,由于煤层薄、顶板厚、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给煤矿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隐患。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煤矿深度开采程度的增加,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开采难度日益加大,如何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工人安全成为当前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旨在针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采煤效率,降低采煤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特点分析、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瓦斯抽采技术应用、支护技术改进以及综采工作面通风优化等方面,为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000字】1.2 问题意义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的问题意义在于提高薄煤层矿山的煤炭开采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薄煤层开采具有煤炭资源丰富但采矿难度大、能源浪费多、安全隐患多等特点,现有的传统开采方法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索高产高效的开采方法。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矿山设备的改进、瓦斯抽采技术的应用、支护技术的提升以及通风系统的优化等。
通过研究和探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薄煤层煤炭开采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矿山生产的整体效益。
深入研究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的意义在于推动矿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更加科学的开采方法,还可以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安全生产,为矿业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效率和生产能力,解决薄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许多矿区的煤层厚度逐渐变薄,给煤矿开采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薄煤层开采技术成为矿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矿山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薄煤层的特点、开采方法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加深对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一、薄煤层的特点薄煤层通常指煤层厚度在1米以下的煤层。
与常规煤层相比,薄煤层有着独特的特点。
薄煤层的煤质较好。
由于薄煤层形成时受到的地质作用较少,煤质较为纯净,热值较高,是一种优质的煤种。
薄煤层的富集程度较高。
薄煤层往往沉积在更大规模的岩层上,可以通过开采这些薄煤层来获取更多的煤炭资源。
薄煤层的采矿难度大。
由于其煤层厚度较薄,开采难度较大,对开采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薄煤层具有煤质好、富集度高、开采难度大等特点,需要针对其特点开发相应的开采技术。
二、薄煤层的开采方法薄煤层的开采方法一直是矿业领域的难题,传统的采煤方法在薄煤层的开采中效率低下,成本高,安全隐患大。
针对薄煤层的特点和开采难点,矿业专家们开发了一些新的开采方法。
1.综合采煤法综合采煤法是一种将采煤和支护工作同时进行的开采方法。
它在传统的采煤方法基础上增加了对煤层支护的工作,通过在开采的同时进行支护,有效地避免了瓦斯、煤与岩层赋存关系等问题,并提高了矿工的安全系数。
2.矿压控制技术薄煤层开采时,易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地压问题是影响薄煤层开采安全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矿压控制技术是一种针对薄煤层开采时营造合理的地壳结构、稳定地压状态的技术。
通过预抽放瓦斯、支护矿空、布置覆岩巷道等手段,减少地压对矿井的影响,提高矿井开采效率。
3.液压切割采煤机技术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多采用机械割煤机来进行开采,但是对于薄煤层来说,机械割煤机的开采效率不高。
而液压切割采煤机技术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技术通过水力转换使得切割机能够灵活地进行煤层的开采,提高了开采效率,降低了成本。
薄煤层综采开采经验介绍

薄煤层综采开采经验介绍薄煤层综采开采经验交流介绍***矿业集团为了解决主采煤层瓦斯治理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回收率,实现煤炭生产的安全高效、持续稳定开展,xx年1月,集团公司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启动薄煤层安全高效机械化开采课题攻关。
历经3年时间,完成了薄煤层装备的设计、制造及试生产。
分别在谢一矿、新庄孜矿、潘二矿等工作面的试验,最高日产3847吨,最高月产8.5万吨,年产量约80万吨。
一、薄煤层工作面地质条件谢一矿10槽、15槽、新庄孜矿14槽、潘二矿5槽等保护层工作面平均煤厚0.8-1.1m;倾角最小7°,最大24°;工作面内发育中、小型断层构造较多;顶、底板一般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变薄区内底板为中细砂岩,具体工作面如下:(一) 谢一矿5121B10、5121C15工作面5121B10工作面设计可走向采长1060米,面长180米,平均煤厚1.0m,采高1.4米,平均煤层倾角22°。
面内中小断层较多,大局部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在-780mⅣ线石门以南B10煤层发育一走向长约80米的薄煤区,最薄处只有0.05m,顶底板岩性为中细砂岩,硬度较高,对综采影响较大。
5121C15工作面可采走向长1680m,倾斜长150~240m,平均195m,煤层倾角21°。
本工作面内C15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厚度0.1m~1.1m之间,平均煤厚0.8m,实际采高1.4米。
局部块段受断层牵引影响及沉积过程的冲刷,煤层变薄,切眼以南140m内及Ⅳ-Ⅴ线附近C15煤层厚度0.1~0.7m,且变薄区附近底板为中粒砂岩,较硬(普氏硬度5~6)。
该煤层直接顶为1.0-2.5m粉砂质泥岩,老顶为2.0-3.0m粉~细砂岩,直接底为1.5-3.0m泥岩。
(二) 潘二矿12125工作面该面设计走向长515米,面长155米,现平均采高1.4米,平均煤厚1.1米,局部0.4米,倾角7°左右。
第一节 我国薄煤层开采现状

第一节我国薄煤层开采现状一、我国薄煤层开采现状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储存量大,且赋存多样化,根据我国煤层厚度划分,厚度0.8~1.3m属于薄煤层,小于0.8m属于极薄煤层。
我国煤炭储量中薄煤层的可采储量约为60多亿t,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8%。
然而据1996年统计,我国薄煤层的产量只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7.32%,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我国薄煤层的开采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薄煤层开采主要使用炮采工艺。
60年代开始使用深截煤机掏槽,爆破落煤;70年代薄煤层机组得到较大发展,分别研制出不同类型的刨煤机,包括钢丝绳牵引刨煤机、全液压驱动刨煤机和刮斗刨煤机等。
目前,我国薄煤层开采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大多还是采用炮采,产量低、事故多、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
薄煤层采煤机作为薄煤层开采机械,由于受其本身结构的限制,0.8m已是其开采下限,而且维修、操作不便,工人需在极低的工作面条件下跟机作业。
1974年研制成功BM-100型薄煤层滚筒采煤机。
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曾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刨煤机(包括滑行刨煤机和拖钩刨煤机),以解决薄煤层的开采问题,并在一些局矿的使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90年代,天府矿务局和徐州矿务局,分别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引进了螺旋钻采煤机,2003年新汶矿业集团也引进了2台三钻头的螺旋钻采煤机,用于薄与极薄煤层的开采,使一些用传统采煤工艺不能开采的薄煤层、极薄煤层得到有效开采利用。
然而由于推广的力度不够大,以及用户对这种形式的采煤机种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因此国内使用刨煤机的工作面还不多。
近年来,刨煤机技术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产刨煤机在一些局矿的成功使用以及采用德国DBT公司生产的刨煤机主机与国内设备配套使用,在我国铁法、晋城、西山等地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使国内同行对采用刨煤机开采薄煤层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二、滚筒采煤机1、种类煤层的开采先后出现了多种多样形式的采煤机。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薄煤层开采是指煤层厚度小于1.3米的煤层,其开采难度大,对采煤机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有较高的危险性。
本文主要从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现状薄煤层开采技术是目前煤矿开采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中国煤矿生产中,涉及薄煤层的矿井越来越多,因此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矿井安全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薄煤层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采煤、综放开采和柔性化采煤等方面。
机械化采煤是通过采煤机进行开采,适用于厚度在0.8米左右的薄煤层;综放开采是在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开采,往往需要进行支护和加固;柔性化采煤是针对薄煤层的特殊地质条件,采用特殊的采煤机和采煤工艺进行开采。
虽然薄煤层开采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薄煤层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顶板和底板破坏,给采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采用的采煤机在适应薄煤层开采方面还有不足,如对于0.3米以下的超薄煤层开采技术探索不足。
薄煤层开采技术相对成熟,但在提高采场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待提高。
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脱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结合。
针对薄煤层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薄煤层地质条件的研究,提高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认识,探索科学合理的支护和加固技术。
加大对采煤机的研发力度,提高其适应薄煤层开采的性能,尤其是针对超薄煤层开采技术进行深入探索。
推动薄煤层开采技术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提高采场效率和降低成本。
加强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实践探索,发挥煤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薄煤层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
浅谈煤矿薄煤层的相关开采技术

浅谈煤矿薄煤层的相关开采技术摘要:本文浅析当前国内薄层煤开采技术现状、影响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因素,提出薄煤层开采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引言:目前国内仍具有近2O%的煤炭属于薄层煤,而开采期间受到空间、工作条件、地质条件等影响,开采难度大。
有效利用有关新技术进行开采,能大大提高薄煤层开采的利用率和效率。
对于中厚煤层的开采技术,基本上所有的煤矿技术都成熟,而对于薄层煤的开采就不然了。
与其发达国家薄煤层开采相比,产出效率就低多了。
所以,在煤炭资源日趋减少,且开采成本日益增高的情况下,研究薄煤层开采的高产高效技术就很有必要,目的就是尽力保护和利用仅有的煤炭资源,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当前国内薄层煤开采技术现状据煤层厚度的不同,一般将煤层分为不同的级别,小于0.8m的定义为极薄煤层,0.8m~1.3m的煤层定义为薄煤层。
一般煤矿,薄煤层都占全部可开采总量的19%左右,但产量还不足11%。
薄煤层开采技术方式较多,可分为:滚筒采煤机、刨煤机和螺旋钻采煤机开采。
①薄煤层的滚筒采煤机技术。
其结构为积木式的无底托架,液压螺母比较紧固、截割的电动机采用横向布置方式,抽屉式的部件安装技术。
采煤时更能适应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条件;滚筒采煤机要求机身矮、短,功率要满足,并能适应煤层起伏结构。
它分爬底板式与骑输送机式。
爬底板式由输送机的机槽支承与导向,用在开采0.8-0.9m以上煤层。
其采煤机过煤空间较高,电机功率可加大,生产的能力也较大,安全性较高,用于开采0.6-O.8m煤层合适。
②刨煤机。
薄煤层刨煤机日产可达5000t以上,能实现薄煤层的开采水平机械化、自动化。
刨煤机的采煤工艺,是利用煤刨沿着工作面反复地进行落煤及装煤,靠工作面输送机导向。
但存在刨硬煤能力差、刨头调向装置不灵活等缺点。
只有提高刨煤机的功率,才能提高刨头破煤能力。
③螺旋钻采煤机。
它是通过螺旋钻杆进入煤层实现采煤的,并利用钻杆把采好的煤运出。
薄煤层综采开采经验介绍

薄煤层综采开采经验介绍随着国内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如何更有效地开采煤炭资源成为了当今煤炭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薄煤层综采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一种开发技术,因其省工、省煤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能源企业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薄煤层综采的技术特点、生产工艺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薄煤层开采技术特点薄煤层综采是一种综合了传统凿岩爆破和现代机电技术的开采方法。
相较于传统煤炭开采,薄煤层综采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薄煤层综采可以实现煤炭的连续、高效开采。
2. 环保:薄煤层综采能够减少对地表环境的破坏,以及与传统采煤方法相比,减少了煤炭的采掘浪费,同时减少了氧化煤尘的产生。
3. 安全:薄煤层综采能够降低煤炭开采的风险,减少矿工的伤亡事故。
4. 节能:采用薄煤层综采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煤炭的采掘浪费,还可以直接利用煤炭废渣,更加节约能源。
二、薄煤层综采生产工艺1. 长壁推进在薄煤层综采过程中,长壁推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过程。
长壁推进主要是指将煤炭分段开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护,最终将煤炭采完。
长壁推进的具体工艺包括:(1)准备工作:制作支架、钢板、钢筋和道轨等材料,并将材料运至工作面。
(2)开掘道口:在工作面上开掘出一条长50米、高1.1米、宽1.5米的道口,同时进行支架的安装。
(3)准备机械设备:将采煤机、运煤机、机架等设备安装到工作面上,并对设备进行调试。
(4)采煤机开采:开始进行煤炭开采工作,采煤机不停地推进,同时也将煤炭从墙壁上切割下来。
2. 钻爆炸工艺钻爆炸工艺主要用于薄煤层综采的顶板和底板控制。
具体工艺包括:(1)探矿:通过对该矿井的地形探测和地质勘探,确定矿井内部的地层情况。
(2)钻孔:在地层中钻孔,安置装有炸药的炮管。
(3)点火:点燃炮管中的引线,开始炸药爆炸作业。
(4)采矿:受爆炸效果的影响,底板煤层和顶板煤层被削平,方便后续的采矿作业。
3. 机械装备薄煤层综采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采煤机、运煤机、转载机等。
煤矿薄煤层开采的特点及开采技术要点

煤矿薄煤层开采的特点及开采技术要点发布时间:2023-04-26T03:11:54.987Z 来源:《科技潮》2023年5期作者:谢林杰[导读] 所谓薄煤层指厚度为1.3m以下的煤层,其开采过程中工作环境非常狭窄,开采作业难度相当突出,特别容易在开采作业操作中出现各种危险事故,开采效率整体不高。
新罗区煤炭行业服务中心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构造较为复杂,尤其是我国南方省份煤炭开采,面临开采较薄煤层的问题。
就以煤矿薄煤层开采作业为例,它的开采厚度相对较小、煤层较薄、整体劳动效益偏低。
所以结合煤矿薄煤层开采特点,本文就分析了国内薄煤层的开采工作开展现状,简单分析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要点。
关键词:煤矿薄煤层;开采特点;开采技术要点;综采工作面;发展现状所谓薄煤层指厚度为1.3m以下的煤层,其开采过程中工作环境非常狭窄,开采作业难度相当突出,特别容易在开采作业操作中出现各种危险事故,开采效率整体不高。
在思考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开采效率方面,需要了解到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必须丰富化、全面化。
当然,首先了解煤矿薄煤层的开采作业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国内煤矿薄煤层的开采工作实施现状我国贵为煤炭大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储量较大、且存在多样化赋存结构。
参考国内煤层厚度展开划分分析,其中薄煤层指厚度为0.8~1.3m的煤层结构,而如果煤层厚度<0.8m,则属于极薄煤层结构。
考虑到当前我国煤炭储量中仅仅薄煤层矿区就达到60亿t以上,大约占到全国煤炭总储量的20%,所以积极思考研究煤矿薄煤层开采作业技术是很有必要的[1]。
近年来,国内薄煤层在开采过程中追求开采技术创新,例如向炮采、机采等诸多技术来优化开采效果、提高开采效率,结合各类大功率薄煤层运用综合成套设备,这就表现出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就薄煤层自身开采条件而言,其技术应用是存在局限性的,它的具体开采过程普遍存在技术性严重制约问题。
所以,切实加大薄煤层综采工作,打造综合综采工作面已经成为大势所趋[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
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刘心广 栾兴亮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山东省济宁市,272072)
摘 要 阐述了加快开采济宁二号煤矿主采薄煤层3上的意义,介绍了工作面概况、设备选型及其顶板管理、回采工艺等情况,并针对回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薄煤层开采 设备选型 回采工艺 济宁二号煤矿
济宁二号煤矿位于济宁市任城区,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t/a,1997年11月8日建成投产, 2003年核定生产能力600万t/a,采用立井开拓,主采煤层为3上和3下煤,其中3上煤层薄,赋存不稳定,3下煤层厚,赋存稳定。
两层煤层间距在0 ~40m之间。
1 加快3上煤层开采的意义
随着矿井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井的产量进一步提高,为保证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煤炭资源回收以及配采的需要,必须加快上覆薄煤层的开采速度以尽快解放厚煤层。
济宁二号煤矿九采区作为矿井的主要接续采区,地面有南阳湖农场等地面建筑物,3上煤基本全区可采,厚度在0 7~2 8m,平均厚1 61m,地质储量721 7万t,可采储量493 8万t,由于煤层赋存厚度不均匀并且厚度小,现有的工作面设备对采高要求较高,如采用现有的工作面设备开采九采区3上煤将会造成割岩石量大,影响矿井煤质同时设备消耗大,并且效率也低,为进一步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和薄煤层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必须对其回采工艺进行研究。
随着矿井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3上煤的合理开采已直接影响到3下煤的合理开采,同时也影响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煤炭损失,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面产量,经充分调研论证和技术攻关,在九采区93上05工作面进行了薄煤层回采工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轨道巷和运输巷均沿煤层顶板掘进,受断层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工作面推进长度为447 72m,平均面长135m。
该面煤层厚度1 2~ 1 7m,平均1 44m,可采储量11 5万t,煤层倾角2~10 ,平均5 ;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裂隙发育,普氏硬度系数f=2 1,为软-中等硬度煤层。
工作面伪顶为0~1 0/0 5m的泥岩,直接顶为平均厚3 6m的粉砂岩,老顶为平均厚13m的中砂岩,直接底为0 8~1 5/1 2m的泥岩,老底为平均3 8m的粉砂岩。
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38 55%~44 29%;小断层发育,落差0 5~ 1 6m的断层有10条,地质条件复杂。
3 工作面设备选型
本套综采设备是为解决国内采高在1 2~2 2m 的薄及较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问题而设计的,该套设备采用大功率电牵引滚筒采煤机与高强度中双链刮板输送机,配套自移式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工作面操作自动化,为薄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设备型号及主要特点简介如下:
支架:端头选用ZYG4300/13/26型液压支
53
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架,中间选用ZY4000/10/23型液压支架,支架采用两柱掩护式,稳定性好,具有足够的抗扭能力;支架顶梁为整体顶梁,单侧活动侧护板;控制系统采用电液控制,能够自动移架。
支撑高度最低1 3m,最高2 6m,宽度最宽1 59m,最窄1 42m,两支架中心距1 5m,初撑力2511~ 3359kN(P=31 5M Pa),工作阻力3159~ 4221kN(P=43 9M Pa),支护强度0 55~ 0 60MPa(f=0 2),泵站压力31 5MPa。
采煤机:装机功率556kW,截割电机功率2 2 125kW,牵引电机功率2 25kW,采高1 2~ 2 2m,电压等级1140V,机身高度960m m,截深800m m,过煤高度不小于298m m,牵引速度0~7 m/m in,滚筒直径1 3m和1 4m2种。
输送机:选用SGZ800/630型中双链刮板输送机,采用封底式结构,有效地克服了底链回煤阻力所造成的断链、压死输送机现象的发生;采用整体铸件结构,无螺栓连接,安装维修较为方便。
运量为1200t/h,中部槽内宽800mm,刮板链采用中双链形式,电机功率2 315kW,链速1 03m/s。
转载机:选用SZZ800/200型转载机,运输能力1500t/h,设计长度50m,装机功率200kW,中双链刮板链布置。
工作面带式输送机:选用DSJ/100/2 200型带式输送机
破碎机:选用PLM2000型破碎机,破碎能力2000t/h,装机功率160kW,出口块度150~ 300m m。
乳化液泵:选用GRB-315/31 5型乳化液泵。
喷雾泵:选用WPZ315/16型喷雾泵。
4 技术实践
4 1 顶板管理
(1)工作面顶板管理。
工作面共安装89组液压支架,对工作面实行全支护法支护,工作面顶板管理采用全部跨落法,随工作面推进逐渐跨落。
(2)工作面巷道支护与顶板管理。
上下两平巷均采用锚网梁支护,在工作面回采期间保证两出口高度不得小于1 8m。
(3)端头支护与顶板管理。
运输巷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20m,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两路一字梁支护,一字梁规格为DJB1000/300Z;轨道巷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30m,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三路一字梁支护,一字梁规格为DJB1000/300Z,单体支柱一律穿鞋以加强支护强度。
上下两端头使用密集支柱加强顶板管理,间距0 5m。
(4)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的顶板管理。
坚持支护质量监测和来压预测预报工作,视来压强度及时增大支护强度,工作面支架必须达到初撑力,减少顶板下沉量,加强两平巷的超前维护工作和超前顶板管理工作,防止端头冒顶,确保两平巷出口高度不小于1 8m,对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及时更换,确保安全生产。
(5)工作面回采结束前的注意事项。
为便于工作面撤除,距工作面停采线15m在支架顶部铺设双网加钢丝绳。
4 2 回采工艺
(1)工序:割煤 移架 推刮板输送机。
(2)工艺说明:双向割煤,往返一次割两刀,端头采用斜切割三角煤进刀。
5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1)初次来压时的支护。
工作面所有的液压支架均达到额定初撑力,并派专人二次注液,两平巷加大支护密度,运输巷加一路一字铰接顶梁,轨道巷加长超前支护距离,由30m改为50m,两端头密集支柱由原来的一排改为双排,两端头跨输送机位置采用花边工字钢支护。
(2)严格控制工作面采高,当煤层厚度小时,采取割煤层底板岩石的方式保证采高,防止支架因工作面采高过小被压死;由于伪顶为泥岩,及时拉超前支架,防止了顶板冒顶。
6 总体评价
(1)设备性能可靠,可以作为矿井一种主要的生产设备配套和生产工艺,同时又为同类条件下的煤层开采提供了经验。
(2)实现了高产高效。
工作面机械化程度高,推进速度快,最高推进度240m/月,加快了3下煤的解放速度,最高日产4880t/d。
(3)由于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支护,采煤机割煤和装煤,既保证了安全生产,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责任编辑 熊志军)
54中国煤炭第34卷第3期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