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家》练习
《傅雷家书》练习题(含答案)

《傅雷家书》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
他一生翻译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罗曼·罗兰的《》、丹纳的《》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2.在傅雷去世十几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健雷家书》,收录了年到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和的家信100多封,这些家信主要是给长子的。
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做事要,礼仪要;遇困境,获大奖;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4.《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5.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谈音乐作品,谈和等。
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傅雷还经常给儿子邮寄和有关、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从诗歌、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6.《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曾荣获“”。
7.傅雷:1908.03.30 - 1966.09.03,我国著名文学家、文艺家。
8.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9.楼适夷对《傅雷家书》的评价:这是一部也是一部,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10.《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的封书信,最长的一封字。
11.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忠诚。
学问第一,第一,第一,第二。
12.傅雷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会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常此以往,大有成为,甚至的危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名著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名著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八年上册指定阅读应考的名著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斯诺)2.《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二、实战过关练习(一)《红星照耀中国》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一、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案】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答案】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案】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4、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案】红军一共爬过 18 座山脉,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 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5、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答案】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高考名著阅读《家》巴金

觉民
觉新的二弟。 身体矫健,目光深邃,正直、聪明、 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 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 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个怀疑 主义者。 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 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 行为结果。 觉民与觉慧的愤怒不同,觉民更多 的是轻蔑。没有效果的反抗和斗争, 他是不会轻易乾的。觉民决不作无谓 的牺牲,更不会作祭品。 觉民的爱情缺乏情趣,共同的境遇 促使他与琴走到了一起,为共同志向 奋斗取代了谈情说爱。 觉民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 力,觉新在"家"中渐渐"死"去,他却 在"家"中成活,并走向成熟。
鸣凤
高家的一个小丫鬟。是阶级压迫 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 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 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 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 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 抗议。
琴
高家的表亲,觉民的表妹。 在高家长辈眼里,她是个乖 巧贤淑的女孩。她健康、活泼、 有活力。她跟别的公馆中的小 姐大有不同,她是自由自在的, 因为寡居的母亲比较开明,她 上了女子学堂,这使她有了见 识,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她 几乎是个新女性。 琴主张男女同校,男女平等, 她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 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 对,但她还是成功了。 她热烈赞成新生事物,喜爱 着一切积极、健康的新思想, 喜欢和进步的学生们交朋友。
高老太爷
年迈衰老、面目可憎、严厉专横的老人——封建制度的 维护者和象征。 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
他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终于广置田产,修建房屋,造 就成这份大家业,并且实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圆满的家庭 形式——四世同堂。
《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名著阅读1.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请从下面三篇中任选一篇,简述主要内容并概括主题思想。
①《阿长与<山海经>》②《父亲的病》③《五猖会》2.名著阅读(1)鲁迅先生在《琐记》中提到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嘲讽的文章是《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情、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____》。
(3)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两个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乙)“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①(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②(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经历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也有所不同。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他的情感。
3.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小题。
(1)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在黑暗的社会中无法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这个人是______________。
鲁迅疑心他是自杀,为他的死感到_____________。
(2)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________(学堂名称),这段经历在______________(文章名称)中提及过。
(3)《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部编本名著《傅雷家书》练习题(含答案)7知识点

部编本名著《傅雷家书》练习题(含答案)7知识点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节选一傅聪很小,傅雷不让他上学,自己教他文化,请上海乐团一位意大利学派的专家教指法,乐团指挥兼提琴家教乐理,每天要傅聪练习钢琴。
傅雷听觉灵敏,听出差错就打,这一点我很反感,劝他说:“小孩子应当上学,过集体生活,让他全面发展,这样打太不好了。
”傅雷说:“我教训自己的儿子你也要管么?”“你用瓷盆子砸在孩子鼻子上,留下一个疤,这太过分了,我为什么不能管!”“我偏不服你管!”他的声调提高了。
“你这样做要后悔的!”“永不后悔!”他真的不后悔么?不。
在认清了自己的过失之后,责己之严,正是怒安本色,他曾对儿子说过:“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刘海粟《我为傅雷描容》)节选二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悬的翻译标准。
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
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
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
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
(杨绛《记傅雷》)节选三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
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
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傅雷家书》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夜)(1)在刘海粟和杨绛的眼中,傅雷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2)傅雷一直教导孩子做一个赤子,那么傅雷自己是不是一个赤子呢?请结合选文,阐述你的理解。
2.请你仿照示例,用一句话点评《傅雷家书》(不超过15字)。
示例:《水浒传》:反抗暴政的英雄传奇《傅雷家书》:______3.名著阅读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傅雷家书》名著阅读练习(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傅雷家书》名著阅读练习(答案解析)
专项训练卷·一
1、(2019·吉林初三期末)阅读《傅雷家书》,回答问题。
(1)[家书·内容]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通过家书对儿子的
和
两方面进行了悉心的
指导。(2 分)
答案】 生活 艺术
解析】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
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 1954 年至 1966 年 5 月的 186 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
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的高尚情感。《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
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
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4、(2016·陕西初三月考)《傅雷家书》是初中生必读书目,请你完成。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
和 的家信。(2 分)
(2)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它主要翻译了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
几句,加以规劝。”看出这位母亲告诉儿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
里。其形象是:隐忍、慈爱、有较高艺术文学修养、温和、正直。
《朝花夕拾》练习题(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练习题(名著阅读)(一)一、基本常识1、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含10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
该书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
3、10篇散文篇目:《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二、填空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傅雷家书》中考真题练习及答案

《傅雷家书》中考真题练习及答案XXX《傅雷家书》历年中考真题练1.【2017绥化市真题】名著阅读(3分)(1)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___________》,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
做一个“___________、人民卓越的艺术家”。
(2)从《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写出下联。
上联:孙行者智调芭蕉扇下联:________________2.【2017届四川成都外国语九年级10月考】名著阅读(4分)XXX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使用什么方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3.【贵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名著阅读。
(4分)(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①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②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分)(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水浒》中,“XXX”XXX经历了风雪山神庙、误入XXX,沂岭杀四虎后,最终被逼上梁山。
B.《格列佛游记》中,XXX第三次航海时被海盗放在小独木船上随波逐流,后就到了飞岛国。
C.“在工作初起之际,捉住最好时机,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
”这句话出自于XXX随笔的《论拖延》。
D.《简•爱》中,XXX老师的善良温和伴随着女主人XXX在XXX度过了艰难岁月。
4.【2017年襄阳市初中卒业生学业水平测验】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
《傅雷家书》是一部手札集,凝结着XXX先生对、对儿子深挚的爱;《昆虫记》在真实记录和描述昆虫生活的同时,还渗透着XXX的思考。
(2分)5.【XXX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
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练习一、正误判断1.《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 )2.《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 )3.《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 )4.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风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 )5.《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 )6.《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 ) 。
7.《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
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 ) 8.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 )9.《家》中,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
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 )10.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
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代价。
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 )11.《家》中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 )12.觉新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但他屈从于父命,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
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的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
这一故事情节体现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 )13.巴金的《家》中的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但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个人反抗的力量。
( ) 14.《家》中,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他专制、冷酷、虚伪,把鸣风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但他对自己的行为还充满了自信。
( )15.觉新是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传统观念的人。
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 )16.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风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 ) 17.在巴金的《家》中,作者对梅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遭遇,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迷信的迫害。
( )18.《家》中造成呜风之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鸣凤内心深爱着觉慧,她希望能够永远与他厮守在一起,但是她知道他们之间隔着一堵不能推倒的墙。
( )19.巴金《家》的语言清新明丽,它朴实无华、不尚雕琢,如行云流水、酣畅自然,在朴实的叙写中又含有了浓郁的抒情因素。
( )20.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
()21.《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瑞珏,这几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
作品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22.巴金《家》中的"鸣凤之死"是一部把美丽无情毁灭的凄惨悲剧。
鸣凤对爱情坚贞不渝,但是"在他们两人的中间横着那一堵不能推倒的墙",当得知自己将要被作为礼物送到冯家后,暗暗下了殉情而死的决心,她相信"'死'字便是薄命女子的唯一出路"。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失望无助的鸣凤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跳进了湖水,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3.《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庭的衰亡过程。
全书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深入。
()24.《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25.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
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义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忍让、顺从。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26.巴金代表作《家》中的觉民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而没有反抗意识;觉新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梅喜欢觉民,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
()27.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
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代价。
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光明。
()28.《家》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
小说带有自传的色彩,通过几个青年的命运写了“五四”之后人性的觉醒与封建势力对人性的扼杀。
本书基本上是个爱情故事,这正是当时的普遍题材,语言不事雕琢,朴实亲切,作者是含着泪用心灵写出来的。
它揭示了封建旧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
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长篇小说《家》以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B.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C.《家》描写的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风善良却柔中有刚,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D.《家》是一部思想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小说通过以觉新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E.《家》在语言上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家》中高家为避血光之灾致使瑞珏在难产中去世,这让觉新突然明白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小说笔调沉重,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B.巴金《家》中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C.《家》描写的是五四运动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
故事发展的时间跨度很大,代表了“五四”时代典型的家庭历史。
D.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常常在寂寞时吹箫,那种声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E. 《家》中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三、简答题1、简述鸣凤之死的情节。
2、简述觉民抗婚情节。
3、简述琴敢于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
4、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5、简述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6、你怎样理解《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之前的忏悔?7、简述高家捉鬼的情节。
8、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
9、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来证明《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叛逆的典型。
10、爱情故事是《家》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写了哪几对青年的爱情?11、简要分析《家》中的高老太爷的形象。
12、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觉慧形象。
13、《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家》练习一、正误判断1.《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 )2.《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 )3.《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 )4.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风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 )5.《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 )6.《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