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陶潜之略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选段,并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不慕荣利()(2)性嗜酒()(3)既醉而退()(4)晏如也()2、翻译下列句子。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爱慕(2)爱好,嗜好(3)已经(4)安然自若的样子2、(1)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3、这充分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4、答案提示: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时所采用的`两种态度和方法。
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表明了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醉,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
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这种方法体现出作者爱读书的境界,同时表现出一种学习态度,求广不求深,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广泛涉猎书籍,兼容并包有很大的意义。
(意对即可)。
《五柳先生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2.用原文回答。
(4分)“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回答) (1分)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2分)1.①特别爱好②到,往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1分) 好读书性嗜酒(1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1分) 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1)()(2)()(3)()(3分)(1) 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2) A、或置酒而招之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D、又数刀毙之(3) 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陶潜之略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最新整理)

《陶潜之略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陶潜之略传房玄龄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
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尝()愠()辍()但()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2分)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2分)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2分)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2分)参考答案6.(4分)尝:曾经愠:生气,发怒辍:停止但:只,只要(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7.(2分)“未尝有喜愠之色。
”或“每朋酒之会。
”(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8.(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
)9.(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B. 造饮辄尽造:酿造C. 期在必醉期:期望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
“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B. 因以为号焉不足为外人道也C. 既醉而退濯清涟而不妖D. 黔娄之妻有言能以径寸之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
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
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
D结构助词,的。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
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
“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2023最新-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优秀3篇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优秀3篇五柳先生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篇一《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
《五柳先生传》阅读原文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阅读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五柳先生传》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柳先生传》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答案:
17.B
18.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19.思想性格 志趣爱好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0.赞美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9、2008·双流县
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译文: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于富贵”与哪几句话意思相同或相近?请将句子序号写在下面。(2分)
12、为人作传,不知姓名处所,有悖常理;言其志趣,平淡无奇,不足称道。请认真揣摩文章,说说你对这种写法的理解。(2分)
答案:
8.晋代(东晋) 田园。9.期望;酒杯;就;有时。
10.(五柳先生)喜爱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字句上深究;每对书中内容有所体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11.第②句,第⑦句。
10、2007·孝感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部编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之《五柳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之《五柳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说明:本材料已整理,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也可以重新编辑。
本资料仅供师生教育教学使用。
阅读《五柳先生传》和《陶潜之略传》两文,回答7-12题。
【甲】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乙】陶潜之略传房玄龄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
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A、但识琴中趣但:但是B、尝著《五柳先生传》尝:曾经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D、无怀氏之民欤高卧北窗之下9、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初中课内阅读】《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福建省莆田市中考)

【初中课内阅读】《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而不懂;每次会议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早上你会喝醉的。
我喝醉了,退休了,我毫不犹豫地留下来。
被苍凉包围,不要遮住风和太阳;一个棕色的短结和一个长鞘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誉说:钱楼的妻子说,“不要担心贫穷或财富。
”夫妻关系是怎么说的?举着酒杯,写诗,以满足他们的愿望,难道没有韦氏家族的人吗?葛田家的人?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好的读书,不求甚解(2)每次会议意,便欣然忘食(3)每转一圈都喝一杯,并期待它的到来在必醉(4)一个棕色的短结和一个长鞘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带下划线的句子。
(6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介绍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回答: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 uuuuuuuuuuuuuuuuuuuuuuuu。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答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五柳先生传》和《陶潜之略传》两文,回答7-12题。
【甲】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
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
A、但识琴中趣但:但是
B、尝著《五柳先生传》尝:曾经
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高卧北窗之下
9、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1、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乙】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1分)
12、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自然平和”。
陶渊明是“儒”?是“道”?结合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3分)【儒家情怀】“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
…‘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实验搞得轰轰烈烈。
正是:……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一梁衡
【道家风骨】“(陶)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
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
“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
然。
”
———鲁迅
答案:
7、A、
8、D
9、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
分。
)
10、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11、“大适融然。
”或“未尝有喜愠之色。
”
12、例:陶渊明是一位融合了“儒家情怀”和“道家风骨”的文人。
起初,化心怀大济苍生之愿,后因社会现实逐渐走向平和宁静(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的田园生活。
文中写他“猛志逸四海”,多次投身仕途。
梁衡也提到他想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
这些都表现了陶渊明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儒家济世情怀。
后来,他终因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坚决辞官、荐返田园。
从田园生活中体味到快乐,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
如鲁迅所说的那样,穷到衣服破烂不堪还在悠然地采菊;也如《归园田居》(其三)所写,他在南山下耕作,虽然辛苦,仍陶醉于田园生活。
总之,他从满怀儒家的济世情怀走向看似洒脱的道家风骨,这也是中国很多文人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