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性肾病免疫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病因,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病因*一、发病原因1、HBV直接感染肾脏或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可能为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并发肾脏损害的原因;2、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均可致病。
3、乙肝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肾小球肾炎。
*二、发病机制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有以下几种解释:1、HBV抗原与抗体复合物致病 HBV相关肾炎的肾损害与沉积于肾小球的HBV免疫复合物造成的免疫损伤有关。
有人在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肾小球内证实存在HBsAg,同时在血液中也测到高浓度的HBsAg,说明这种肾小球肾炎具有特异性免疫发病机制。
HBsAg参与MN发病的途径,推测有以下两种可能:(1)HBsAg的沉积来源于血循环,沉积于肾组织内的HBsAg不是完整的病毒外壳,而是HBsAg的片断。
(2)HBsAg来源于肾组织内病毒蛋白的局部表达,与来源于血循环中的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
2、HBV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 HBV在肝细胞内繁殖,可能改变自身抗原成分,并随肝细胞破坏而释放入血;HBV可直接侵犯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从而引起免疫功能紊乱。
HBV感染耙细胞后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对耙细胞免疫杀伤,改变耙细胞膜的抗原决定簇,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损伤的发生可能与免疫调节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3、 HBV直接感染肾组织而致病无论动物实验还是人体严重,均在肾组织中找到了HBVDNA,提示HBV有直接感染肾脏的作用。
HBVAg除沉积于肾小球外,肾小管常有阳性表达,尤其是HBcAg。
并发现HBcAg阳性组的肾炎病变明显重于阴性组,认为HBVAg的存在可能导致T细胞的攻击造成组织损伤。
*三、HBV病理结构1、HBV结构:HBV是直径为42~45nm的球形颗粒(dane颗粒),为DNA病毒,由双层外壳及内核组成,内含双股DNA及DNA 多聚酶,其中一条负链为长链,约3.2kb,另一条正链是短链,约2.8kb,长链DNA上有4个阅读框架,分别编码HBsAg、HBcAg、HBeAg、DNA多聚酶和X蛋白。
张振忠教授辨治乙肝相关性肾病的经验

张振忠教授辨治乙肝相关性肾病的经验发表时间:2016-06-01T16:34:00.1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作者:吴健张军军刘宁州赵宏波张振[导读] 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均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脾肾功能失调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故治疗用药尤其强调补肾健脾。
吴健张军军刘宁州赵宏波张振忠(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43)基金项目:北京基层中医药学科团队基地建设项目;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 工程”张振忠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摘要】乙肝相关性肾病是难治性疾病,西医治疗存在局限性。
由于乙肝和肾病同时存在及长期的西药干预等导致病机复杂,中医病机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肾,而兼及于脾。
湿热疫毒、水肿、血瘀为标,肝、脾、肾虚为本,为正虚邪实证。
张振忠教授在治疗过程中,祛邪和扶正并存、标本兼治,多脏并调,强调滋补肝肾和补肾健脾是治疗根本,灵活把握好活血化瘀的“度”,巧用虫药,剔邪通络,祛瘀生新,对本病治疗疗效确切,解患者之疾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疗,节省了医疗费用。
【关键词】乙肝相关性肾病; 中医; 辨证论治; 祛邪和扶正并存; 滋补肝肾; 补肾健脾; 活血化瘀; 巧用虫药; 剔邪通络【中图分类号】 R2【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35-02乙肝病毒相关抗原性肾病(HBV-GN)是指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且治疗方案亦存在争议,目前对于IFN 及核苷类似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多采用联合用药,同时给予保肝、利尿、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2];其病程长,病情复杂,在长期服药过程中,干扰素、激素容易出现毒、副作用,患者服药过程比较痛苦,西医治疗本病也遭遇瓶颈,近年认为仅α- 干扰素疗效较肯定,但常规剂量大、价格昂贵,且对已发生于肾脏的免疫炎症反应无影响。
由于激素与细胞毒药物可能导致病毒复制增强与加重肝损伤疾患,故应慎用此类药物,所以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存在矛盾[3-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研究进展

肾活 检免疫 荧光 所证 实 , 并除外 肝 、 肾两 种疾 病 无关 的 同时 存在 , 除外 系 统性 红 斑 狼 疮 等 其 他 病 因 引起 肝 肾
病变 的一 种疾 病 。
1 流行病 学
我 国是 乙型 肝 炎 病 毒 ( B 感 染 高 发 区 , 群 H V) 人
H V携 带率 约 1 % , B 感染 可 引起 多 种 肝外 表 现 。 B 5 HV
维普资讯
20 0 7年 4月
现
代
临
床
医
学
Ap . 2 0 r 07 V0 . 3 No 2 1 3 .
第3 3卷
第 2期
J RNAL OF MODE I CAL ME C NE OU RN CL NI DI I
[ 文章编号]63 15(070 05 — 3 17 — 57 20 )2— 1 0 3
604 ) 10 1
是 H V—G B N主要发 病机 制 。 22 H V直接 感染 肾脏 : 人用 病人 肾活 检标 本 , . B 有 用 H V—D A探 针 作 分 子杂 交 检查 , 报 道斑 点 杂 交 阳 B N 并 性  ̄ote 杂 交 阳性 及 原 位 杂 交 阳性 。但 也 有 原 位 Suhm 杂交 阴性 。用 免疫 电镜 观察 到 肾小球 内有 完整 的 HB V 颗粒 , 明 H V直接 感染 肾脏 致 病 的可能性 。 说 B 2 3 H V感染 致 自身 免 疫 功 能 紊 乱 : B 可 直 接 侵 . B HV 犯淋 巴 细 胞 和 单 核 细 胞 , 而 引 起 免 疫 功 能 紊 乱 。 从 H V在 肝细胞 内 繁 殖 , 能 改 变 自身 抗 原 成 分 , 随 B 可 且 肝 细胞破 坏而 释放 人 血 , 此 即能导致 自身 免疫 疾 病 。 如 H V —G 患 者 常 可 检 出 带 有 多 种 自身 抗 体 , 抗 B N 如 D A 抗 体 、 平 滑 肌 抗 体 、 肝 细 胞 膜 蛋 白抗 体 等 。 N 抗 抗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性肾炎(HBV-GN)1例

缘下未及。肝 区叩击痛 , 肾区无 叩击 痛 , 双 移动性 浊 音 阴性 , 肠
疾病 的治疗 , 给予 护 肝、 仅 降酶 、 退黄 等 治疗 , 随着 肝 功能 的恢
复, 血尿 、 白尿逐渐好转直 到正 常 , 本病例 的诊断是 成立 , 蛋 故 但
鸣音正 常。辅 助 检 查 :( 0 6年 1 20 2月 1 3) 血 常规 :WB 81 : C
毒学 阳性 、 肾组织 乙肝沉积 , 同时要求病 理类型为 膜性 肾病 与膜
增殖性 肾炎。 国内部分 专家 尚不认 同。根 据 目前 的标准 , 肾小
球伴有 H V 抗 原沉 积是 诊 断 乙 肝 病毒 相 关 性 肾炎 的 必 备条 B
件 , 本病 例 中 患 者 的 血 清 的病 毒 学 中 H s g B A (一) HBA 、 sb
TBI 2. m ofL, L5 8u l DBI 6. L 1 Oumo L, T 8  ̄ KL 1 9U/L , KST 44U/L, TP
5 . g L A B3 . g L A G 12 肾功 能示 : U 5 0mm  ̄L 9 6/ , L 30 / , / . , K N: . o ,
(一) HB A (一) H e b 、 eg 、 B A (一) H c b 、 B A (+) HB 、 V—D A(一 ) N ,
杂音 。腹部平坦 , 未见 腹壁 静脉 曲张 , 右上腹 压痛 (±) 无反 跳 ,
痛及肌 紧张 , 肝上界位 于右锁骨 中线 第五肋 间 , 在右锁骨 中线 肝
3 4 G/ UT# . 1 / YMP . l L NE 2 3 4G L L H# . 6 G 0 6 2 /L MON O% 9 % .1
本病例并 不符 合 目前 乙肝 病毒 相关 性 肾炎 的诊 断 , 据此 可推 断 对乙肝病毒相关性 肾炎诊断并不 是单独地 依靠血清病 毒学 阳性 做为诊 断 , 也绝不 能仅仅依 靠肾活检 , 而应 将病史 、 临床 表现 、 实 验室检查 结合起来 考虑 。这 与 陈惠平 的观点 是一 致 的, 其认
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病毒可以导致多种肾小球疾病,比如我们熟知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从定义上来讲,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意味着病毒复制活跃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有直接的致病性关系。
那么,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有着怎样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慢性病毒性感染,超过 4 亿人口感染 HBV,是 HIV 和丙型肝炎(HCV)携带者总和的两倍。
大约 3-5% 的慢性乙肝感染患者会发生肾脏病。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可分为(1)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MN)、膜增生性肾炎(MPGN)、IgA 肾病;(2)免疫复合物相关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PAN)。
图 1.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出现的肾小球病变。
MC: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MN:膜性肾病;MP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AN:结节性多动脉炎;FSG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膜性肾病 MN乙肝相关性 MN 的发生和 HBeAg 有密切的关系。
这类患者约90% 可检测到肾小球 HBeAg 阳性,95% 可检测到循环 HBeAg 阳性。
IgG-HBeAg 复合物的电负荷偏于阳性,故更常沉积在上皮下,形成 MN。
而且其基底膜的 IgG 亚型以 IgG1 为主。
此外,HBV 基因位点突变也影响病理类型。
C1653T, A1726C, A1727T, C1730 G, T1753C, A1762T, G1764A 等位点发生突变的HBV 患者更容易发生 MN。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PGN带阴性负荷的 IgG-HBsAg 复合物容易沉积在内皮下,则形成MPGN。
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弥漫性增生病变,基底膜撕裂,系膜区、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或不伴有肾病水平蛋白尿)、低 C3 和 C4。
合并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是导致 HBV 患者发生 1 型 MPGN 的另一个原因。
HBV 合并冷球蛋白血症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系统性血管炎(低 C4、C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春美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5期[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累及机体多个脏器,如肝脏、肾脏、心脏等。
目前HBV 与肝损的相关性研究已日趋成熟,许多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的焦点转入HBV与肾损害的相关性上,以至以后得名的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本文将从最新研究热点入手,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肾炎;HBV感染;肾炎;诊断[中图分类号] R692.3;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26-02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之间的联系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全世界大约有4.0亿人口感染有HBV,在这些感染者中约高达16%的人群存在肝外表现,其中肾小球肾炎占3%[1];我国HBV感染伴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为6.8%~20%[2]。
近几十年来,HBV-GN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诊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1 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有文献报道,HBV-GN通常表现为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膜性肾炎(MN)、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及IgA肾病;也有学者认为还可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但出现的概率很小[3]。
成人男性HBV-GN发病率高于女性,其病理类型以不典型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为主,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少见,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4];儿童HBV-GN多见于学龄期男性患者,病理类型以非典型膜性肾病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亦以肾病综合征为主[5]。
最近有研究显示,东亚地区HBV-GN的临床特点与世界其他区域的有所差异。
2 发病机制目前HBV-GN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此国内外学者各抒己见。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

H B V—G N进展 十分 重要 。迄 今为 止 HB V—G N 尚未有 肯定和统 前 很 少 有 用 于 H B V—G N的 报 道 。
摘要 : 乙型肝 炎病毒相 关性 肾炎(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a s s o c i a t e d g l o m e r l o n e p h r i t i s ,H B V—G N) 是免 疫复合 物介导 的继发性 肾小球 疾病之 一。 乙型肝炎病毒 (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us r ,H B V) 感染与免 疫介 导的炎症 并存 , 导致其 治疗棘 手, 当前 H B V—G N在 国内外都缺乏 确 实有 效的治疗方案 , 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有抗病毒 、 激素及 免疫抑 制剂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等 , 其 中抗病毒 治疗是其 他治疗 方法 的 基础 , 而糖皮质激素及免 疫抑 制剂的应 用与否及其应 用的疗程和剂量 尚存在争议 。
免疫复合物沉 积在 肾小球 导致 的免疫 损伤 , 从 而达 到治 疗 H B V 制剂 治疗 , 结果 显 示 : 乙肝 活 动 组完 全 缓 解 率 6 0 %, 激 活剂 , 其免 疫激 活效 应 又有使 1 0 0 %, 平均缓解时 间 1 3 . 7个 月 ; 无 乙肝 活 动 组 完 全 缓 解 率
一
主, 糖 皮质激素及免 疫抑 制剂 的 应用 与否 及其 应 用 的疗 程 和剂 良好 的抗 病毒作用。其抑制 H B V的作用优于阿德福韦酯。但 由
从中医“毒损肾络”理论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机制假说

4 “ 损 肾络” 导 下 的 毒 指
治 则 的应 用
我 们 近 年 来 一 直 致 力 于 乙 型
结肝 肾。湿热 疫毒 深伏 于肝 , 血 等 出 现 尿 浊 , 血 , 肿 等 临 床 表 人 尿 浮
形 成瘀 毒 ; 热 瘀 毒 互 结 , 注 于 现 , 湿 下 都可用 “ 损 肾络 ” 释 。因此 毒 诠
中医药 通报 ・ 理论探讨
H x MH s I m N 表 达 , 示 不 同环节 出发 , B 、 B R A 提 力求 揭 示 二 者 的现 高 H V —MN 疗 效 的新 的理 论 观 B
H V感 染 及其 基 因整 合参 与 H V 代 医 学 内涵 和 内在 联 系 。尽 管 结 点 。 B B
气 血失调 , 碍气 机 , 泄失 常 , “ 热 之 毒 ” 由 于络 脉 是 气 血 运 终 形成 在 膜 性 肾病 基 础 上 的免 疫 阻 疏 日 湿 。
久气病及血 , 累及 其 他 脏 腑 , 现 行 的 基 本 通 道 , 出 肾病 日久 , 肾络 气 病 理损 伤 ( 虚毒 侵 )这 可 能是 乙 络 , 胁痛 腹 胀 等 症 状 ; 肾 同居 于 下 血 亏虚 , 血 运 行 无 力 , 致 H V 肝 病毒 相 关 性 膜 性 肾 病 的 发 病 机 肝 气 导 B 焦 , 肾 同 源 , 血 互 生 , 液 互 湿热 疫毒 乘虚 侵及 肾络 , 肝 精 阴 导致 肾络 制 之一 。基 于此 , 我们 在 实 验 中提
症状 。樊 乐 娟 认 为本 病 病 理 特 肾病 的病 理关 键 。 点为 毒侵 、 正虚 、 郁 、 阻 。本 病 气 血 初起湿 热蕴结于肝 , 及于 肾; 下 中 期 湿 热瘀毒 互结 ; 期 则渐 至 木乘 后 脾 土 和肝病 及 肾 , 致 肝 、 、 三 导 脾 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突显了中 医的治疗地 位,充分发 挥了中药作 用(即:中 医清除能力 的体验)
①全新的内 服药新尝试。 益气养血药 物的大提速
②真正实现 了中西医结 合的双创新
②干细胞的 全面使用实 现了肾脏功 能重建
免疫诊断:
• 目的是为了找到损害肾脏的特异性有毒有 害免疫元素。
• 乙肝感染患者可出现补体C3、C4的降低, 也可检出多种抗体如抗核抗体(ANA)、 SSA、SSB等,免疫荧光检查都可以出现 “满堂亮”现象。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 CD4+T细胞减少,而CD8+T细胞增多, CD4+/CD8+下降,CD4+T细胞的减少会 使特异性抗体产生不足。
诊断标准:
• 确诊仍依赖肾活检,诊断依据如下: • 1.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大多数为
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俗称 大三阳),少数为HBsAg、HBeAb和 HBcAb同时阳性(俗称小三阳),个别血清 HBsAg阴性但HBV-DNA阳性。 • 2.患肾病或肾炎并除外其他肾小球疾病: 大多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表现为蛋 白尿和血尿。
免疫耐受:
• 免疫阻断治疗后,虽然因免疫反应导致的 组织炎症损伤和细胞损害已经被阻止,但 是,已经损坏的固有细胞和沉积在肾组织 的免疫复合物还没有被清除。针对这种情 况,我们就设计出了三条治疗思路:定期 复查、定期评估、定期进行阻断治疗。免 疫耐受疗法是通过持续性抑制过激免疫反 应的办法,达到肾区组织和人体免疫复合 物共存的目的。
云克
• 云克能不断清除人体自由基,防止免疫复 合物形成,抑制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1的产 生,从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并且没有非 甾体抗炎药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 骨髓抑制等严重副作用。大多数患者能够 安全应用和耐受,并且能够坚持治疗。
• 用法:成人:5mg 加入 0.9%的氯化钠注 射液 20ml 中静脉缓慢推注。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肾小球上皮细胞病) 二住院部 张璐
定义: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肾 小球上皮细胞病,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 染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以蛋 白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镜下血尿,部分 病人可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流行病学
• 它是我国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也是儿童膜性肾病的主要病因,随着免疫 功能的发育和健全,部分病人可自发缓解。 成人也可发病,但很少自发缓解,预后较 儿童为差。
免疫பைடு நூலகம்节 免疫保护
①特殊诊 断理念和 技术
②分不同 病种的, 成体系的 诊断
③体现我 院特色的
①全新的治 疗理念,用 血液净化技 术作为治疗 技术
②独特的技 术引领下的 全新疗法
③全新的设 备和方法
①全新的机 理指导下的 全新治本技 术
②全新的药 物使用思路
①意想不到 的治疗效果
②程序化的 治疗方式
免疫调节:
• 免疫调节就是双向调节思路,一是通过以 活血化瘀为主的中医三联立体疗法来清除 免疫复合物,尤其是我院特有的微化中药 治疗。二是通过中药制剂中益气养血的药 物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通过提高免疫力 来清除机体中的免疫复合物的方法来修复 和重建受损细胞。
免疫保护:
• 在免疫治疗的过程中,想尽千方百计对受 损的肾脏组织和固有细胞进行有效保护而 采取的措施。主要以脉康合剂等益气养血 药物为主及生物治疗的办法达到重建自身 固有免疫系统的目的。
基质导致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这是乙肝 相关性肾炎主要的发病机制。
• 目前研究提示HBV相关性肾炎患者存在T细 胞亚群失衡,CD4+细胞有下降的趋势, CD8+细胞增多,CD4+/CD8+比例下降, CD4+/CD8+与肾组织的损伤呈正相关,与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
病理改变:
• 以膜性肾病(MN)为特征,膜增生性肾小 球肾炎也是常见的病理改变,其次是系膜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 或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ⅠgA肾病 等。本病主要是乙肝病毒抗原沉积于肾小 球。
巴利昔单抗
• 巴利昔单抗是一种鼠/人嵌合的单克隆抗体。 它能定向拮抗白细胞介素-2(IL-2)的受体 α 链(CD25抗原),CD25抗原在抗原的激 发反应中,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激活 的T-淋巴细胞对IL-2具极高的亲和力,巴利 昔单抗则能特异地与激活的T-淋巴细胞上 的CD25抗原结合,从而阻断T-淋巴细胞与 IL-2结合,亦即阻断了使T-细胞增殖的信息,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免疫清除:
• 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循环的抗 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清除游离的HBV及其 抗原成分, 以免造成HBV 在体内持续存在, 不断地感染细胞,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 的。
免疫阻断:
• 在充分抗病毒的基础上,我们目前在临床 上应用的云克、苦参碱、巴利昔单抗、利 妥昔单抗等治疗,目的是阻断肾脏内过激 的免疫炎症反应。
一般治疗:
• 避免疲劳,感染,适当营养,定期医疗随 诊,肾病综合征患者可给予低盐、优质蛋 白饮食,给予利尿剂或静脉补充白蛋白等 非特异治疗。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控制蛋白 摄入并给与保肾治疗和抗病毒治疗。血管 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 素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蛋白尿并保护 肾功能,如无低血压建议加用。
• 临床过程 HBV相关膜性肾病50%可自发缓解,当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转阴,HBV-DNA拷贝数下 降时,尿和肝功能异常也相继改善。在成人中, HBV相关性肾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尤其是 HBV相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逐渐发展为肾功能 不全,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HBV相关性肾炎的预 后与病理类型有关,HBV相关膜性肾病患者明显好 于HBV相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影响肾功能 进展的临床因素包括大量蛋白尿、高血压、发病 时即有血肌酐升高等。
• 2.乙肝病毒三个主要的抗原(HBsAg、HBcAg、 HBeAg)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系膜区均有沉 积。免疫复合物IGg,IGM,IGA,C3等各种 免疫球蛋白沉积在肾Ⅰ脏的系膜区或上皮细胞下, 通过补体释放炎性介质,吸引炎性细胞浸润,
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足细胞活化,进一步释
放炎性介质和发生表型转化,分泌大量细胞外
利妥昔单抗
•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型鼠/人的单克隆抗 体,该抗体与纵贯B淋巴细胞膜的CD20抗 原特异性结合,并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 应。细胞溶解的可能机制包括补体依赖性 细胞毒性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
• 用法:成人:500mg 加入500ml的氯化钠 注射液中缓慢静点,所用时间大约6-7小时 左右。 儿童:35Kg以下儿童,视病情而定。
谢谢!
毒标志物阴性也可确诊。
免疫发病机制溯源
消
各 类 并 发 症
肾 衰 竭
肾纤 纤维 维化 化期 (( 瘢炎 痕症 期期 ))
肾 脏 免 疫 过 激 反 应
免 疫 紊 乱
化 和 免吸 疫收 力不 低良 下脾 胃 不
/
和
环情 境绪 变失 化常 ,, 饮过 食劳 不或 合过 理逸
疾病治疗:
• 1988年的HBV-GN治疗指南主张按照原发 性的膜性肾病和膜增殖性肾炎治疗,即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HBV-GN,但疗效一直有 争议,治疗的关键是清除HBV;推荐干扰素 (interferon,IFN)和阿糖腺苷等药物抗病 毒治疗,并提出“不宜应用免疫抑制剂”, 此后大量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对HBV-GN 有效,甚至对无肝功能损害,和/或肝活检 也正常的HBV-GN患者也有效。
苦参碱
• 苦参碱具有对多种病毒(HBV),细菌有显著的 抑制作用。丝裂霉素样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细 胞合成周期S期,对癌细胞,正常细胞均有抑制作 用,是一抗癌药和免疫抑制药。苦参还有利尿作 用。用于各种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
• 用法:成人:150m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 500ml中 静脉点滴,一日一次,两周一疗程。 儿童:一般80m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 250ml中 静脉点滴。一日一次,两周一疗程。
• 3.肾小球中有1种或多种HBV抗原沉积: 大多有HBsAg、HBcAg或HBeAg在肾小 球沉积。
• 4.肾脏病理改变:绝大多数为膜性肾炎, 少数为膜增生性肾炎和系膜增生性肾炎。
确诊标准为:
• ①同时具备上述第l、2和3条依据; • ②同时具备上述第l、2条依据,并且第4条依据中
为膜性肾病; • ③个别患者具备上述第2和3条依据,血清乙肝病
抗乙肝病毒治疗
• 抗乙肝病毒治疗包括α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 (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联 合治疗也在探索中。需要强调的是HBVGN抗病毒治疗后肾病的改善需要一个较长 的时间,快的3-6月,慢的甚至要1年左右 才开始起效,因此必须要做好长期治疗的 准备。
免疫诊断
免疫治疗六步法
免疫清除
免疫阻断 免疫耐受
巴利昔单抗
• 巴利昔单抗主要是针对T细胞免疫,血药浓 度超过0.2ug/ml时,就能完全稳定的阻断 IL---2受体。本药不会导致细胞因子释放或 骨髓抑制。
• 用法:成人:2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 液100ml中缓慢静点。 儿童: 1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 液100ml中缓慢静点。
临床表现
• 肾脏表现 HBV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 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起 病多隐匿缓慢,有不同程度水肿和疲乏无 力。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现镜下血尿或 蛋白尿,部分患者以肾病综合征起病,部 分有大量腹水。40%有血压升高,20%肾功 能不全。
• 肾外表现 大多数患者肝功能正常,部分 患者可合并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 肝炎、肝硬化甚至重型肝炎而出现相应的 临床表现。几乎全部患者血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阳性,60%--80%病例乙型肝炎病 毒e抗原阳性。部分患者可有肝功能异常及 转氨酶升高。极少数可出现低补体血症和 冷球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