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性肾炎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病因,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病因*一、发病原因1、HBV直接感染肾脏或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可能为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并发肾脏损害的原因;2、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均可致病。

3、乙肝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肾小球肾炎。

*二、发病机制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有以下几种解释:1、HBV抗原与抗体复合物致病 HBV相关肾炎的肾损害与沉积于肾小球的HBV免疫复合物造成的免疫损伤有关。

有人在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肾小球内证实存在HBsAg,同时在血液中也测到高浓度的HBsAg,说明这种肾小球肾炎具有特异性免疫发病机制。

HBsAg参与MN发病的途径,推测有以下两种可能:(1)HBsAg的沉积来源于血循环,沉积于肾组织内的HBsAg不是完整的病毒外壳,而是HBsAg的片断。

(2)HBsAg来源于肾组织内病毒蛋白的局部表达,与来源于血循环中的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

2、HBV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 HBV在肝细胞内繁殖,可能改变自身抗原成分,并随肝细胞破坏而释放入血;HBV可直接侵犯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从而引起免疫功能紊乱。

HBV感染耙细胞后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对耙细胞免疫杀伤,改变耙细胞膜的抗原决定簇,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损伤的发生可能与免疫调节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3、 HBV直接感染肾组织而致病无论动物实验还是人体严重,均在肾组织中找到了HBVDNA,提示HBV有直接感染肾脏的作用。

HBVAg除沉积于肾小球外,肾小管常有阳性表达,尤其是HBcAg。

并发现HBcAg阳性组的肾炎病变明显重于阴性组,认为HBVAg的存在可能导致T细胞的攻击造成组织损伤。

*三、HBV病理结构1、HBV结构:HBV是直径为42~45nm的球形颗粒(dane颗粒),为DNA病毒,由双层外壳及内核组成,内含双股DNA及DNA 多聚酶,其中一条负链为长链,约3.2kb,另一条正链是短链,约2.8kb,长链DNA上有4个阅读框架,分别编码HBsAg、HBcAg、HBeAg、DNA多聚酶和X蛋白。

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护理

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护理

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护理毕杰,金丽萍(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河北秦皇岛066100)[关键词]老年;乙型肝炎病毒;肾炎;精神护理;卫生护理;生活护理本文通过患有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32例医学临床资料,总结出老年HBV-GN的护理,包括精神、心理护理,合理的膳食,卫生护理及生活护理。

同时指出,一些重型病例、难治病例在护理中做到个体化,要因人而异。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较高,乙型肝炎病毒(HBV)除了可感染肝脏外,尚可累及肾脏引起HBV-GN。

在老年肾脏疾病,尤其是继发性肾脏病中,发病率较高,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各器官功能较差,且大多数同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故与年轻人和一般的肾小球肾炎治疗相比,疗程更长,效果更差。

本文拟对16例老年HBV-GN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干预,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1.1我科1998年1月 2011年6月共收治行肾活检确诊的老年HBV-GN患者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60 69〔平均(62.6ʃ2.5)〕岁,平均病程11.8个月(10d 8年)。

于入院后1周内行肾脏穿刺术。

1.2根据我国制定的HBV-GN的诊断标准:①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者血清中HBV-DNA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狼疮性肾炎等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③肾组织中有HbsAg存在。

本组病例均符合标准。

2护理2.1精神、心理护理:中医讲究调养情志,护士要细致的观察患者,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释放情绪。

由于肾脏疾病病程绵长,且易于反复,患者思想包袱较重。

需要全面了解患者身心状况,针对老年患者的共性与个性做好心理护理。

与家属交流沟通,告知日常接触不会被传染乙肝,家属要多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其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

鼓励患者思想放松,胸怀开阔。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3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33例

1 . 对照组 甘利欣胶囊保肝治疗 ,3次/,每次 10 .1 2 d 5 mg ;严重者静 点甘利欣 10 ,阿托莫兰 1 g 5 mg . ,1 d 2 次,, H V复制指标阳性的病人给予 a干扰素 治疗 ,每 次 3 0 B 一 0
万 u, 隔 日 1次 。 配合 补 充 维 生 素 、能 量 合 剂 及 对 症 处 理 ,水肿 重者给 予利尿剂 ,高血压者 合用卡托普利,有
出的诊断必 备条件 【:血清 乙型肝炎病 毒抗原 阳性 ;患 l 】 肾小球 肾炎并可排除其他继发性 肾小球 肾炎 ;肾组织切 片中检测 有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 1 治疗方法 . 2
证实 , 并除外肝 、肾两种疾病无关同时存在及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其他病 因引起肝 肾病变 的一种疾病 。 乙型肝炎病毒 相关性 。炎简称 乙肝肾炎 ,是指 H V感染人体后通过免 肾 B 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 H V无直接侵袭 肾 B 组织引起 的肾小球 肾炎 。 临床 表现为蛋 白尿 、 血尿或 肾病 综合征,典型病理改变为膜性肾病 。H V 感染伴有 肾小 B
2 结 果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年 1 . 08 月至 2 1 年 3月问在我 00 院诊断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病例 6 例 , 6 随机平均分成 两组 。治疗组 3 3例,男 2 4例 ,女 9例 。年龄最 小者 1 6 岁,最大者 4 3岁 ,平均 2 . 。病程最短者一年,最 9 2岁 长者六年 ,平均 37年;对 照组 3 . 3例 ,男 2 2例 ,女 1 1 例 。年龄最小者 1 岁 ,最大者 4 5 2岁 ,平均 3 . 岁 。病 01 程最短者一年,最长者 五年半 ,平均 3 . 4年 。两组患者
第8 第2 卷 3期 ・ 第 13期 总 0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性肾炎(HBV-GN)1例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性肾炎(HBV-GN)1例

缘下未及。肝 区叩击痛 , 肾区无 叩击 痛 , 双 移动性 浊 音 阴性 , 肠
疾病 的治疗 , 给予 护 肝、 仅 降酶 、 退黄 等 治疗 , 随着 肝 功能 的恢
复, 血尿 、 白尿逐渐好转直 到正 常 , 本病例 的诊断是 成立 , 蛋 故 但
鸣音正 常。辅 助 检 查 :( 0 6年 1 20 2月 1 3) 血 常规 :WB 81 : C
毒学 阳性 、 肾组织 乙肝沉积 , 同时要求病 理类型为 膜性 肾病 与膜
增殖性 肾炎。 国内部分 专家 尚不认 同。根 据 目前 的标准 , 肾小
球伴有 H V 抗 原沉 积是 诊 断 乙 肝 病毒 相 关 性 肾炎 的 必 备条 B
件 , 本病 例 中 患 者 的 血 清 的病 毒 学 中 H s g B A (一) HBA 、 sb
TBI 2. m ofL, L5 8u l DBI 6. L 1 Oumo L, T 8  ̄ KL 1 9U/L , KST 44U/L, TP
5 . g L A B3 . g L A G 12 肾功 能示 : U 5 0mm  ̄L 9 6/ , L 30 / , / . , K N: . o ,
(一) HB A (一) H e b 、 eg 、 B A (一) H c b 、 B A (+) HB 、 V—D A(一 ) N ,
杂音 。腹部平坦 , 未见 腹壁 静脉 曲张 , 右上腹 压痛 (±) 无反 跳 ,
痛及肌 紧张 , 肝上界位 于右锁骨 中线 第五肋 间 , 在右锁骨 中线 肝
3 4 G/ UT# . 1 / YMP . l L NE 2 3 4G L L H# . 6 G 0 6 2 /L MON O% 9 % .1
本病例并 不符 合 目前 乙肝 病毒 相关 性 肾炎 的诊 断 , 据此 可推 断 对乙肝病毒相关性 肾炎诊断并不 是单独地 依靠血清病 毒学 阳性 做为诊 断 , 也绝不 能仅仅依 靠肾活检 , 而应 将病史 、 临床 表现 、 实 验室检查 结合起来 考虑 。这 与 陈惠平 的观点 是一 致 的, 其认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春美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5期[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累及机体多个脏器,如肝脏、肾脏、心脏等。

目前HBV 与肝损的相关性研究已日趋成熟,许多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的焦点转入HBV与肾损害的相关性上,以至以后得名的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本文将从最新研究热点入手,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肾炎;HBV感染;肾炎;诊断[中图分类号] R692.3;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26-02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之间的联系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全世界大约有4.0亿人口感染有HBV,在这些感染者中约高达16%的人群存在肝外表现,其中肾小球肾炎占3%[1];我国HBV感染伴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为6.8%~20%[2]。

近几十年来,HBV-GN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诊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1 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有文献报道,HBV-GN通常表现为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膜性肾炎(MN)、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及IgA肾病;也有学者认为还可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但出现的概率很小[3]。

成人男性HBV-GN发病率高于女性,其病理类型以不典型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为主,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少见,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4];儿童HBV-GN多见于学龄期男性患者,病理类型以非典型膜性肾病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亦以肾病综合征为主[5]。

最近有研究显示,东亚地区HBV-GN的临床特点与世界其他区域的有所差异。

2 发病机制目前HBV-GN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此国内外学者各抒己见。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
展至终末 期 肾脏 病 ( e n d—s t a g e r e n a l d i s e a s e , E S R D) , 因 此 延 缓 但替 比夫定较恩替卡 韦和 替诺 福韦酯 更 容易 产生 耐药 突变 , 目
H B V—G N进展 十分 重要 。迄 今为 止 HB V—G N 尚未有 肯定和统 前 很 少 有 用 于 H B V—G N的 报 道 。
摘要 : 乙型肝 炎病毒相 关性 肾炎(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a s s o c i a t e d g l o m e r l o n e p h r i t i s ,H B V—G N) 是免 疫复合 物介导 的继发性 肾小球 疾病之 一。 乙型肝炎病毒 (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us r ,H B V) 感染与免 疫介 导的炎症 并存 , 导致其 治疗棘 手, 当前 H B V—G N在 国内外都缺乏 确 实有 效的治疗方案 , 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有抗病毒 、 激素及 免疫抑 制剂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等 , 其 中抗病毒 治疗是其 他治疗 方法 的 基础 , 而糖皮质激素及免 疫抑 制剂的应 用与否及其应 用的疗程和剂量 尚存在争议 。
免疫复合物沉 积在 肾小球 导致 的免疫 损伤 , 从 而达 到治 疗 H B V 制剂 治疗 , 结果 显 示 : 乙肝 活 动 组完 全 缓 解 率 6 0 %, 激 活剂 , 其免 疫激 活效 应 又有使 1 0 0 %, 平均缓解时 间 1 3 . 7个 月 ; 无 乙肝 活 动 组 完 全 缓 解 率

主, 糖 皮质激素及免 疫抑 制剂 的 应用 与否 及其 应 用 的疗 程 和剂 良好 的抗 病毒作用。其抑制 H B V的作用优于阿德福韦酯。但 由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分析作者:公丕强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来氟米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例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治疗6个月后,3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治疗后的尿Pr、Scr、ALT明显低于治疗前,Alb明显高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来氟米特;恩替卡韦;乙型肝炎;肾炎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10-02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引起膜性肾病的重要诱因,其发病率随着乙肝患者的增多而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该病于1971年被首次报道,迄今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并且还易使乙肝复发或病情恶化,故临床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

本研究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例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例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HBV-GN的诊断标准。

其中23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6.73±7.54)岁。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例,膜性肾病9例,肾小球硬化16例,膜毛细血管性肾炎3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口服来氟米特片,10mgx14片/盒(河北万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4),最初三天50mg/d,之后给予维持剂量20mg/d。

同时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x7粒/盒(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19),1粒/次,1次/天。

若患者谷丙转氨酶(ALT)上升则加用保肝降酶,治疗期间不服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前后尿蛋白(尿Pr)、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ALT等指标的变化。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 nephritis)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

本病曾称为乙型肝炎-肾炎、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肾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相关性肾炎等。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HBV携带率高达15%,而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生率占HBsAg阳性者的23%-65%。

1发病机制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机制有①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与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袢上,进而激活补体,造成免疫损伤。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在HBV的三种抗原成分中,HBeAg的分子量较小,虽然也带有负电荷,但可以透过肾小球基膜,与先植入上皮下的带正电荷的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上皮下而致病。

③HBV直接感染肾脏:HBV是一种泛嗜性病毒,除肝细胞外,还可感染多种细胞。

已发现肾脏细胞中确有HBVDNA存在,但HBV是否在肾脏复制及其在乙肝相关性肾炎中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

④自身抗体和细胞免疫损伤:在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常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的存在,会造成相应靶细胞的损伤。

同时,HBV感染靶细胞后,可引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从而改变靶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2病理特征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类型较多,常见的类型为膜性肾病,儿童患者此种类型尤为多见,其次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少数表现为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肾炎。

HBV相关膜性肾病与典型的膜性肾病有所不同,光镜下表现为不典型改变,即除了弥漫性肾小球基膜增厚及钉突形成外,增厚的基膜常呈链环状,伴有较明显的系膜增生。

电镜下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在上皮下、基膜内、内皮下及系膜区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除见IgG、补体C3呈颗粒样沉积外,也常有IgM、IgA沉积,沉积部位除毛细血管壁外也见于系膜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疾病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指乙肝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并经血清免疫学及肾活检免疫荧光所证实,并除外肝、肾两种疾病无关同时存在及系统性等其他病因引起肝肾病变的一种疾病。

HBV相关性肾炎至今无特效药物,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数无效,而上述药物应用可延迟中和抗体产生,并促进HBV复制,加重病情,故应用此类药必须慎重,只有肾病病情需要,且血清HBV复制指标(HBV-DNA、HBV-DNA 多聚酶、HBeAg及高效价抗HBC-IgM)阴性时才宜应用,且需密切监测HBV复制指标及肝病变。

小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可能对改善肾炎症状有一定效果。

有报告抗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阿糖胞苷及无环鸟苷等,用药后可使HBV复制转阴,某些病例肾病症状也随之好转,但由于例数太少且缺乏对照性研究,具体疗效还待进一步探讨。

对伴有肝功能异常,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辅以护肝治疗。

多数病例预后良好,自发缓解率可达50%以上,在成人患者,特别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部分病人可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不全。

疾病描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简称乙肝肾炎,是指HBV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HBV无直接侵袭肾组织引起的。

临床表现为、或肾病综合征,典型病理改变为膜性肾病。

HBV 感染伴有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约为%~%,儿童多见。

症状体征
起病年龄多为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居多,临床表现多样。

1、肾脏症状
所有病人均出现镜下血尿或蛋白尿、起病隐匿,多在查尿时发现。

部分病人可以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起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伴有不同程度水肿、可有大量腹水,表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者,40%有血压升高,20%肾功能不全。

表现为膜性肾病者,无血压升高和肾功能不全。

2、肝脏症状
大多数无肝炎病史和肝炎的临床表现,部分病人可有肝脏增大或肝功能异常。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HBV—GN的发病发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有几种方式致病。

1、HBV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免疫损伤,可以两种形式致病:
(1)循环免疫复合物:HBV感染人体后与其血清抗体可能在血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激活补体造成免疫损伤。

HbsAg与HbcAg的分子量大,其带有符电荷,因为它们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很难穿透肾小球基膜而进入上皮下,主要沉积于内皮下及系膜区引起心膜血管性肾炎或系膜增生性肾炎。

HbeAg分子量小,其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分子量也较小,HbeAg虽也带符电荷,但其抗Hbe去带有强大的正电荷,因此此种复合物可透过基膜沉积于上皮下而引起膜性肾病。

(2)原位免疫复合物:分子量较小的HbeAg可以穿过基膜与先植入上皮下的HbeAb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上皮下而致病。

2、病毒直接感染肾脏细胞
无论动物实验还是人体严重,均在肾组织中找到了HBVDNA,提示HBV 有直接感染肾脏的作用。

3、HBV感染导致自身抗体和细胞免疫损伤
HBV感染刺激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GNA抗体,抗细胞骨架成分抗体,抗肝细胞膜特异脂蛋白抗体,抗肾小管刷状缘抗体等,HBV感染耙细胞后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对耙细胞免疫杀伤,改变耙细胞膜的抗原决定簇,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损伤的发生可能与免疫调节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病理: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其次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偶见。

HBV相关膜性肾病(HBV—MN)是HBV相关性肾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与特发性膜性肾炎有所不同。

HBV—MN大多数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弥漫性一致的增厚,银染色基膜见多数“钉突”,有时见系膜区轻度扩大,系膜细胞轻度增生,电镜子四下见增生的系膜细胞有插入。

上皮下及膜内见大量团块装电子致密物沉积,基膜增厚,免疫组化法检测可见HbeAg和(或)HbsAg 呈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少数有间质及小管沉积,伴IgG (100%)、C3(75%)沉积,少数有IgA、IgM沉积。

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蛋白尿明显,可伴不同程度镜下血尿和管型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有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肾功能多数正常,部分系膜毛系血管性肾炎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几乎全部病人血BhsAg阳性,60%—80%病例HbeAg阳性。

血清C3、C4降低,冷球蛋白增多,白蛋白减少,胆固醇轻度增高,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可增高,有人认为球蛋白增多是HBV—GN的主要特征,血IgG、IgA增高,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诊断:中华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于2000年11月珠海会议制定:①血清HBV标志物持续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③肾组织切片中找到HBV抗原或HBVDNA,④肾组织病理为膜系生病,凡
符合第①、②、③条可确诊,不论其肾组织病理为何,符合第①、②、④条时,尽管其肾组织且间中未查到HBV抗原或HBV DNA,可作为拟诊。

HBV—GN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有关,膜性肾病50%可自发缓解,当血清HbvAg转阴而出现HbeAb时,尿和肝功能异常也相继改善。

而病理表现为系膜血管性肾炎者预后较差,可渐进至肾功能不全。

治疗方案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与一般肾炎相同,合理的生活制度,恰当的营养,定期的医疗随诊很重要。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用优质蛋白,低盐饮食,予以利尿剂或静脉补充白蛋白等非特异治疗,另可试用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减轻或消除蛋白尿,但不宜单独使用。

糖皮质激可延迟体内中和抗体产生,延缓宿主清除HBV的能力,并有促进HBV的再生细胞内复制的潜在危险,使病理改变迁延不愈或加重。

HBV—GN不应应用免疫抑制剂。

抗病毒治疗
(1)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断病毒的繁殖和复制,但不能进入宿主细胞直接杀灭病毒。

可使用重组人类α干扰素(α—IFN)100万IU—300万IU肌注,每周3次,6个月为一疗程,主要副作用为发热、流感样症状、嗜睡和乏力,少数患者发生多形红斑,个别病例出现精神症状或原有神经症状加重,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2)阿糖腺苷在体内转化能抑制DNA多聚酶和还原酶,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剂量15mg/()静脉点滴,2周为一疗程,联合应用α—IFN可取得较好效果。

(3)胸腺肽α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与α—IFN合用时HBV转阴率较单用α—IFN明显提高。

安全提示
1.宜食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肾炎病人HBV携带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儿童HBV感染伴发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男性占80%-100%,成人HBV感染伴发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男性占40%-70%。

注意:
1.慎用激素。

2.临床治疗应注意:增加营养、适当的休息与活动,预防和及时治疗继发感染等。

由于酒精会伤肝,潜伏的病毒也会伤肝,会促使肝细胞损害,所以乙肝患者严禁饮酒。

忌吃发毒食物:如虾、白带鱼、芋头、竹笋等,会激发病毒损伤肝。

宜吃滋阴保健品:如鳖、田鸡、水母鸭、海参、猪蹄筋、瘦肉、牛奶及鸡蛋等。

偏热患者:要选择清淡、容易消化饮食,多配合一些清热解毒蔬菜类(如金针菜、空心菜、豆苗、豆芽、芦笋等),并要禁忌食公鸡、番鸭、羊肉、狗肉、辣椒、胡椒、葱蒜等大辛大热食物。

偏湿患者:要禁食生冷水果及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糯米、地瓜粉、米粉等)。

对急性期乙肝病人需要做到早诊断、早报告疫情、早隔离诊疗,以杜绝传染,隔离期以发病日起至少一个月。

如果复发仍按急性期病例处理,病人所用餐具、茶杯等需要煮沸半小时消毒,粪便、尿及鼻咽分泌物均需用漂白粉妥善消毒处理。

对于从事病房、人工透析或肾脏移植者,需做好个人卫生,尽量设法调整工作,并定期复查。

凡曾患肝炎者、肝功能异常者或其它可疑肝炎者,一律不能捐血。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西医疗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即乙肝肾炎)的发病占乙肝患者的8%-13%,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基本一致。

因此,有关该病的治疗,可基本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方案处理。

考虑到乙肝病毒在发病过程中仍起主导作用,尤其是乙肝活动期或有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则应试有能使以上各项指标阴转的中西医疗法,如治疗肝炎病毒血症的干扰素、单磷酸阿糖腺苷、猪苓多糖配合乙肝疫苗及三苓丹等;还应配合保肝药如葡醛内酯、水飞蓟宾(益肝灵)、立效乙肝扶正护肝金药片等治疗肝炎。

肾炎的治疗应分辨是膜性肾炎还是增殖性肾炎,以确定是否应用皮质激素。

应用激素一般不会引起肝炎恶化,如能在停用激素后2周再开始应用1个疗程的干扰素,效果可能更好些。

但有人认为不宜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因此类药能加速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加重乙肝病毒感染。

如果患者无乙肝病毒复制,而肾病综合征表现较重,则可在严密监测下给予小剂量的泼尼松;如肝功正常者,可同时给予环磷酰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