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一级框支剪力墙结构项目总结

合集下载

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最新最全的模板范本:框支-剪力墙结构一:引言本旨在介绍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要点,以及相关技术指导,旨在提供详细和全面的信息,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二: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概述1.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定义和特点框支-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造工程的结构形式,它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或者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作为主体承载结构,与框架结构相结合,在承载和抗震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

2.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构成要素框支-剪力墙结构由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组成,其中框架结构负责承担垂直荷载,剪力墙负责承担水平荷载,两者相互协调工作,共同保证建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1. 结构的布置和几何形态设计在设计框支-剪力墙结构时,应根据建造属性、功能需求、地震要求等因素确定结构的布置和几何形态,充分考虑建造整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剪力墙的布置和尺寸设计剪力墙的布置和尺寸设计是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在确定剪力墙位置和数量时应考虑荷载传递路径、结构布局、构造条件和施工等因素,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尺寸设计。

3. 框架结构的设计框架结构的设计应满足建造的承载要求和抗震要求,确定框架的布置和尺寸,合理配置剪力墙和框架的位置,并通过分析和计算确定结构的稳定性和耐震性。

四: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要点1. 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应充分了解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设备,并按照像关施工规范进行合理布置和准备工作。

2. 剪力墙的施工剪力墙的施工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布置和模板安装等步骤,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墙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框架结构的施工框架结构的施工包括钢柱、梁等构件的连接和安装,应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五:附件清单:1. 设计图纸- 建造平面布置图- 结构剖面图- 剪力墙布置图- 框架结构布置图2. 施工工艺与方法- 剪力墙浇筑工艺- 框架结构安装工艺3. 施工材料清单- 钢筋- 混凝土- 模板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造法:指国家对建造工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规和规范。

框支剪力墙结构规范的一些摘抄要点

框支剪力墙结构规范的一些摘抄要点

框⽀剪⼒墙结构规范的⼀些摘抄要点抗规6 多层和⾼层钢筋混凝⼟房屋6.1 ⼀般规定6.1.1 本章适⽤的现浇钢筋混凝⼟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

平⾯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适⽤的最⼤⾼度宜适当降低。

依据表6.1.1 现浇钢筋混凝⼟房屋适⽤的最⼤⾼度(m)。

部分框⽀抗震墙100m(注1:部分框⽀抗震墙结构指⾸层或底部两层为框⽀层的结构,不包括仅个别框⽀墙的情况)6.1.3钢筋混凝⼟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平⼒作⽤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矩⼤于结构总地震倾覆⼒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

注: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

2 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相邻上下各⼀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确定抗震等级。

4 当甲⼄类建筑按规定提⾼⼀度确定其抗震等级⽽房屋的⾼度超过本规范表6.1.2相应规定的上界时,应采取⽐⼀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注:本章“⼀、⼆、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三、四级”的简称。

表6.1.2抗震等级设防烈度7度时部分框⽀抗震墙结构在25~80m间,框架层框架⼆级,抗震墙⼀般部位三级、加强部位⼆级。

6.1.9 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向的抗震墙相连;框⽀部分落地墙的两端(不包括洞⼝两侧)应设置端柱或与另⼀⽅向的抗震墙相连。

2 较长的抗震墙宜设置跨⾼⽐⼤于6的连梁形成洞⼝,将⼀道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墙段,各墙段的⾼宽⽐不宜⼩于3。

3 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不宜有突变;抗震墙有较⼤洞⼝时,以及⼀、⼆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洞⼝宜上下对齐。

4 矩形平⾯的部分框⽀抗震墙结构,其框⽀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于相邻⾮框⽀层楼层侧向刚度的50%;框⽀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于24m,框⽀层的平⾯布置宜对称,且宜设抗震筒体;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矩,不应⼤于结构总地震倾覆⼒矩的50%。

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探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践,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重点探讨了梁式转换结构设计和转换构件设计的特点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框支体会目前,一些框支剪力墙结构由于底部几层有较大的空间,能适用于各种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

主要广泛应用于底层为商店、餐厅、车库、机房,上部为住宅、公寓、饭店、综合楼等高层建筑。

但是,这种结构在受力上也有明显的缺点:传力不直接,结构竖向刚度变化很大,甚至是突变,地震作用下易形成结构薄弱层,加上构造复杂,给结构设计带来较大难度。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设置转换层进行结构转换柱下部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结构可以在建筑物下部形成一层或多层的大空间,通过结构转换层,用框架柱代替剪力墙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1 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14338.36㎡,住宅部分首层架空,转换层以上为25层、27层、28层住宅。

一层为地下室和两层为车库,地下一层局部设核六级人防及设备用房,平时用作停车库。

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2 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分析2.1抗震等级的确定本工程转换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上为纯剪力墙结构,是多种结构形式共存的复杂高层建筑,因而不能像单纯的框架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那样笼统地确定抗震等级,而应该严格按照现行规范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地分别确定结构体系各部位不同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

该工程属“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上高度79.4m,转换层设在三层楼面(属高位转换),7度抗震设防,其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2.2结构竖向布置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且应避免刚度突变,然而带转换层的结构显然有悖于此,因此《高规》对转换层结构的侧向刚度作了专门规定。

对该工程而言,属于高位转换,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于1,不应大于1.3。

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要强化下部,弱化上部,尽量避免出现薄弱层。

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习总结【范本模板】

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习总结【范本模板】

中铁航空港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实习总结实习地点:渭南蒲城基地建房项目部工程名称:御景华城项目实习时间:2012年9月28日—10月20日姓名:郭虹琳实习总结通过为期十二天的房建理论知识培训,让我对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进一步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公司安排我们到蒲城御景华城基地项目部进行二十三天的实习。

通过现场实践,受益匪浅,进一步提高了我对建筑知识,建筑施工及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展所学理论知识.下面就实习期间掌握到的知识予以总结:一、工程概况工程地点:浦城县延安路西段铁一处家属院工程名称:御景华城项目实习时间:2012年9月27日至2012年10月20日本工程为御景华城3#住宅楼,为黄土地区乙类建筑,地基复杂程度一级,具严重黄土失陷性.地下1层,地上18+1层住宅楼,结构采用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建筑物面积为166645㎡,总高度分别为57。

450米。

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

5度,结构抗震等级为:剪力墙三级,框架梁三级。

二、基础工程1、地基御景华城3#楼地基采用粱筏基础,地下车库为坡形独立基础,周边为剪力墙条形基础,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沉管成孔,重锤孔内夯实的两次挤密法,用以消除自重失陷性和提高场地土承载力。

桩体采用沉管成孔,重锤孔内夯实的两次挤密法,扩孔后桩径不小于550mm,桩长12.5m,桩距900mm,等三角形布置。

施工流程为:先选场地开挖基坑至桩顶标高-4.600m后,应对场地进行普探,对于坑内的杂填土、杂土、虚坑、墓坑、渗井等应与挖除,并用素土进行回填,场地普探时,应将整个场地的含水率控制在12~24%之间,做为试桩及工程桩的依据。

挤密桩施工完成后,下挖50cm的虚桩头,在进行50cm 3:7灰土回填至设计标高-5.100m。

2、基础待基坑验收合格后,施工铺设10cm厚垫层,基础混凝土等级为C35,梁筏底平,其下做100厚C15混凝土垫层宽出筏板200mm。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而受 到 严重 破坏 , 所 以设计 过程 中尽 量使 这 两个 中心重 合 。
1转换 层在 高层 建筑 工程 中的应 用分析
( 3 ) 转换 层构 件 布置 。 转 换层 既是 上层 结构 的 基础 , 义是下 后 结构 的封 顶 , 由于多功能以及综合用途的要求, 从建筑的使用功能而言 , 通常将小开 连续 的进 问 没计 在 中 l 二 层, 而大 开 间设 置在高 层建 筑 的下 层部 分 。但 从结 构 的合 理 布 起 到承 上启 下 的作用 。转 换层 的存 在使 得 上下 传 力构 件无 法 直接 、 罱 来看 , 两者恰 好 相反 , 为 了满 足建筑 功 能的要 求 , 就必 须采 用 与常 规 相反 的 行 传 递 ,所 以在 转换 层 上部 的 竖 向抗 侧 力构 件 应 直接 落 在转 换 层 的主 结 构 从而 使水 平转 换结 构传 力 直接 , 避 免 出现 多级 复杂 转换 。 梁 式 转换结 构 在 布 置形 式 。 在 下层 布置 强 度较 弱 的框架 柱 , 上 层布 置 刚度较 大 的剪 力墙 , 而 上 上 , 并且 具 有 成熟 的模 型仿 真 , 但 是 由于框 支 主梁 下 层这 种结 构 的转 变必 须要 设 置转换 构件 衔 接两 种不 同机构 , 并传 递 之 间的 这 方 面就 表现 出 良好 的 性能 , 因此 在设 计 时 必须 进 行应 力 分 析实 验 , 并 按应 力校 内力 , 这 一层 就是 转换 层 。本 文将 重点 介绍 由于 上 下层 具有 不 用 的结 构从 而 受到 的作 用力 十 分复 杂 , 通 过转 换 层进 行转 换 的剪 力墙 结构 和框 架一 剪力 墙 结构 。在 此 类 型 中 , 转 换 核结 果配 备加 强筋 构造 。 层将 上部 剪 力墙转 换 为下 部建 筑 的框架 , 为建 筑 的底 部创 造 出一 个较 大 的 内

西宁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总结

西宁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总结

西宁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总结【摘要】:本文总结了西宁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商住楼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对上部剪力墙、转换层和框支层优化调整的措施。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结构优化调整措施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本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标准层面积为625m2,平面布置基本呈矩形较为规则,地下一层(6m),地上28层(88m),三层顶板为转换层,7度抗震,地上框支框架及底部加强部位的墙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抗震,其余为二级抗震。

在本工程设计过程中采取了改善结构抗震性能,减轻结构自重,调整内力解决连梁超筋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下为本工程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1 转换层上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1.1 减轻上部结构自重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建筑结构的自重最好能减到最小,一方面,高层结构中,楼层很多,水平构件总数大量增加,而竖向构件也是特别长,这样,结构自重就非常大了,因此产生的地震作用尤其明显;另一方面,从开发商的投资角度来考虑,降低耗材也是理所当然。

楼板核心筒内为电梯井和消防楼梯,属于大开洞,为了传递内筒与外墙的侧向刚度,对筒周边的楼板作了适当加强,取120mm厚。

其它楼板覆盖大部分结构面积,减小楼板厚度可以减小每平方米结构面积的混凝土重量。

把楼板厚度控制在计算跨度的要求之内,并满防火和预埋管线要求的较小值,即100mm,以取得最低的混凝土用量。

在pkpm计算分析中,考虑到构件的装修荷载及结构类型,混凝土重度采用28kn/m2。

本建筑为商住楼,上面全部为民宅,其装修荷载主要为30mm厚的双层抹面,即只有1.2kn/m2。

为此,楼板没有采用“自动计算自重”,而是手动输入面载,如100mm 厚的板为3.8kn/m2,更精确地体现了楼板的重力。

剪力墙按开间扩大剪力墙的间距,将部分开间的墙体用轻质隔墙取代,能有效地减小结构自重。

为了不增加板的跨度(使楼板厚度100mm 得以实现),在隔墙处设置梁。

特种结构工程施工总结

特种结构工程施工总结

特种结构工程施工总结一、项目概况本次特种结构工程项目为一座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工程,总建筑面积达到了50000平方米,总高度为150米。

该项目地处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区,周边有多栋高层建筑和商业设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二、项目实施情况1. 施工准备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项目组提前做好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按照计划购买了所有必要材料和设备。

同时,安排了一个专门的施工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2.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安全措施等内容。

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施工时间、成本、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施工方案科学合理。

3. 施工进度控制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完工,我们采取了严格的进度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及时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最终确保了施工进度在计划范围内。

4.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质量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

对于关键节点和重点部位,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查标准和程序,并派专人负责检查和验收。

5. 安全保障在特种结构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设立安全防护区域、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等,有效预防了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6. 管理与协调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施工管理和团队协作。

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协作顺畅,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成果与收获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后,本项目最终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与收获:1. 完成工程质量目标通过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法,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的工程质量目标,所有施工工程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质量得到了保障。

2. 实现工程安全目标通过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和规程,我们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保证了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摘要: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近年来的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次震害分析表明,框支剪力墙结构属于抗震性能较差的高层建筑结构,如果设计不当,在地震中框支层容易出现破坏,甚至造成房屋倒塌。

因此,深入研究有关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性和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措施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本文主要是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有限元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来分析。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建筑一、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的步骤框支剪力墙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数据准备及离散化主要包括结构计算所需相关参数的确定和结构体系离散化。

首先要确定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荷载、计算工况、以及其他相关计算控制参数和输入输出参数。

然后进行结构体系离散化,就是把常规的计算模型体系包括杆系结构体系、连续体等分解为有限个单元体,在单元体之间设置适当的结点,使单元体相关的参数能够连续分布,从而组成一个由结点连接起来的连续分布的单元体的集合表示原结构。

(2)单元分析在对连续体进行计算分析时,把组成连续体的各个单元体的位移、应力、应变用单元体之间的结点位移来表示,需要假定结点位移分布与坐标有一定的简单函数关系,这一简单函数称为插值模式或位移模式。

因为所有光滑函数的局部都可以用多项式逼近,并且多项式的数学运算比较方便,所以通常选择多项式作为位移模式。

根据单元的自由度和解的收敛性要求,选择多项式的项数和阶次。

通过假定的位移模式,能导出连续体内任意单元体的位移与相应结点位移的关系式,然后导出结点位移与单元体的应变的关系式,再用本构方程,导出结点位移与单元体的应力的关系式,从而建立用单元结点位移表示结点力的关系式:{f }e=[ k] e{δ }e(3)荷载分析处理通过对所受各种荷载(包括结点荷载和非结点荷载)的分析处理,求出结构所受荷载的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4)建立整体结构矩阵平衡方程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将各个单元的等效结点力列阵组集成总的荷载列阵;二是将各个单元的刚度矩阵组集成整个结构的刚度矩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做抗震特一级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写些心得体会。

一,模型的建立
1 首先要做一个带墙、柱、梁板混凝土等级的层高表。

思路要清晰。

2 标准层剪力墙的建立灰常重要,在前期一定要和框支层的链接结合好,避免在框支梁上建立较短的墙,形成集中力,和剪力墙落下靠近硬支座而形成连梁开洞的情况。

避免不了这样的情况会出现框支层上层剪力墙轴压比超限和剪力墙超筋现象。

主要是转换部位水平刚度突变,导致地震力突变,竖向刚度突变,剪力墙内力也突变。

3. 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如下方法解决:
适当加大框支梁和框支柱的刚度。

尽量避免较近剪力墙一个落在硬支座,一个落在软支座(梁跨中)上,避免不了时加大两片墙的距离。

剪力墙尽量和梁柱中心线对齐
缩短剪力墙的长度,使其全部落在墙柱上或转换梁上,减少相对变形。

4.模型用剪弯刚度计算,当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1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见高规151页)宜接近于1,不应大于1.3.
二,计算与画图
1主要是特一级构造配筋率的问题:
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2)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vc应增大20%;
3)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应按本规程表6.4.7数值增大0.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取1.4%,角柱取1.6%。

2 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梁端剪力增大系数ηvb应增大20%;
2)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3 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2)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c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vc应增大20%;地震作用产生的柱轴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3)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应按本规程表6.4.7的数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取1.6%。

2剪力墙:1)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
1.1倍采用,其他部位可按墙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1.3倍采用;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设
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2倍采用;
2)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
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
3)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
3 剪力墙和筒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2)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3)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规程第9.3.8条的规定。

技术措施:
12.3构造要求,
12.3.4 框支柱不宜采用短柱,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当不满足此项要求时,宜加大框支楼层的层高。

12.3.9 框支柱的轴压比uc应符合表12.3.9的要求,轴压比不满足限值或抗剪要求时,应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表12.3.9 框支柱的轴压比uc限值
注:表中数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

剪跨比小于2但不小于1.5的柱子,其数值应按表中数值减少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高规
10.2.8 框支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
2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3 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含箍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0.9ft/fyv;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3ft/fyv、1.2ft/fyv和
1.1ft/fyv。

混凝土结构设计禁忌及实例
P374 阴影部分纵筋配筋率,特一级为.1.4%,箍筋配箍特征值λv=0.24,阴影部分以外,Lc 范围以内λv=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