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合反应练习题
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缩聚反应的相关概念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缩聚反应的相关概念1.下列各组中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 由苯制硝基苯、由乙醇制取乙酸乙酯B. 乙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C. 由HO−CH2−COOH制、由氯乙烯制聚氯乙烯D. 由氯乙烷制乙烯、由溴乙烷制乙醇2.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分子式为C10H20O,它是环己醇的同系物B. X分子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三种C. X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 在一定条件下,X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除去甲苯中混有的苯酚,可先加入NaOH溶液,再进行过滤B. 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作用形成的聚合物的链节中只含有一个苯环C. 制作豆腐及淀粉水解均与蛋白质变性有关D. 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可发生银镜反应4.在国际环境问题中,一次性使用的聚苯乙烯材料带来的“白色污染”甚为突出.这种材料难以分解,处理麻烦.最近研究制出一种新型的材料能替代聚苯乙烯.它是由乳酸缩聚而生成的,该种材料可在乳酸菌作用下发生降解,下列关于聚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聚乳酸是一种纯净物B. 其聚合方式与聚苯乙烯相似C. 其单体为D. 聚乳酸是一种线型高分子材料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橡胶、酚醛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均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B. 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获得更加洁净的燃料,减少煤直接燃烧所造成的污染,实现煤的综合利用。
C. 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石蜡油会分解产生烯烃,将分解产物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使溶液褪色。
D. 水泥属于硅酸盐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以石灰石、黏土为主要原料,经研磨、混合后煅烧,再加入适量的石膏制得。
6.愈创木酚作原料合成香草醛的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检验制得的香草醛中是否混有化合物3,可用氯化铁溶液B. 化合物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C. 理论上反应1→2中原子利用率100%D. 等物质的量的四种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比为1:3: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其单体是甲醛和苯酚B. 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CH3)2CHCH(CH2CH3)CH2CH2CH3命名为:2−甲基−3−乙基庚烷C. 由甘氨酸、丙氨酸形成的二肽有三种D.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原理相同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油脂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可使其变性D. 苯酚、甲醛通过加聚反应可制得酚醛树脂9.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涤纶、锦纶、蚕丝都属于合成纤维B. 塑料、液晶高分子和合成橡胶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C. 用于生产“尿不湿”的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D. 酚醛树脂是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加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和HCHO为原料合成B. 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C. C3H8的六氯代物共有4种,而且CH3−CH=CH−CH3与C3H6一定互为同系物D. 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不相等11.玉米芯与稀硫酸在加热加压下反应,可以制得糠醛,糠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苯酚反应制备糠醛树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糠醛的结构简式为B. 糠醛树脂可与新制的Cu(OH)2浊液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红色沉淀C. 通过质谱法测定糠醛树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D. 糠醛树脂的链节为12.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 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苯、环己烯与溴苯B. 淀粉与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但二者完全水解的产物相同C. 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D. 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HOCH2CH2OH)能通过加聚反应制取聚醋纤维()13.对二甲苯(PX)是生产矿泉水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的必要原料,生产涉及的反应之一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PX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B. PTA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C. PTA与乙二醇通过加聚反应即可生产PET塑料D. 该反应每消耗1molPX,共转移12N A个电子(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1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B. 乙二醇、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C. 分子式为C4H8C1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8种D. 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数最多为18个1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反应能使碳链减短的是()A. 苯酚和甲醛B. 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C. 乙醛和银氨溶液D. 溴乙烷和氰化钠16.聚酯纤维以其良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广泛应用在服装面料及毛绒玩具的填充物中。
药物分析练习题

药物分析练习题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一、选择题1.氧瓶燃烧法测定盐酸胺碘酮含量,其吸收液应选()A、H2O2+水的混合液B、NaOH+水的混合液C、NaOH+ H2O2混合液D、NaOH+HCl混合液E、水2.用氧瓶燃烧法破坏有机药物,燃烧瓶的塞底部熔封的是()A、铁丝B、铜丝C、银丝D、铂丝E、以上均不对3.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其中不正确的是去除蛋白质的方法是()A、加入与水相互溶的有机溶剂B、加入与水不相互溶的有机溶剂C、加入中性盐D、加入强酸E、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4.氧瓶燃烧法破坏有机含溴/碘化物时,吸收液中加入()可将Br2或I2还原成离子。
A、硫酸肼B、过氧化氢C、硫代硫酸钠D、硫酸氢钠5.准确度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异,常用()反映。
A、RSDB、回收率C、标准对照液D、空白实验6.常用的蛋白沉淀剂为()A、三氯醋酸B、β-萘酚C、HClD、HClO4二、填空题1.破坏有机药物进行成分分析,可采用_______法,_____法和______法。
四、简答题1.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去除蛋白有哪几种方法?2.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加入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可以将蛋白去除,此法的机理是什么?3.常用的分析方法效能评价指标有哪几项?4.简述氧瓶燃烧法测定药物的实验过程?5.简述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一、选择题1.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产生氨气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药物是()A、乙酰水杨酸B、异烟肼C、对乙酰氨基酚D、盐酸氯丙嗪E、巴比妥类2.巴比妥类药物在非水介质中酸性增强,若用非水法测定含量,常用的指示剂为()A、酚酞B、甲基橙C、结晶紫D、甲基红-溴甲酚绿E、以上都不对3.药典规定用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所采用的指示终点的方法为()A、永停滴定法B、内指示剂法C、外指示剂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B 4.A 5.B 6.A二、填空题1.干法、湿法、氧瓶燃烧法四、简答题1.(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2)加入中性盐;(3)加入强酸;(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5)酶解法。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羟醛缩合专题卷

羟醛缩合专题1、仔细体会下列有机合成过程中碳骨架的构建及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完成下题:已知两个醛分子在NaOH溶液作用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羟基醛:肉桂醛F(分子式为C9H8O)在自然界存在于桂油中,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调味油,工业上主要是按如下路线合成的:已知:反应⑤为羟醛缩合反应。
请回答:(1)肉桂醛F的结构简式为:。
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反应①~⑥中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是。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②,③。
写出有关反应的类型:②⑥。
(4)符合下列要求的E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种(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其中有一个甲基在对位且属于酯类)。
2、尼龙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性能比较优异的一种合成纤维。
以X为原料合成尼龙-66的流程如下:已知部分信息如下:I.Z的化学式为C6H10O4。
Ⅱ.X和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Ⅲ.某些醛与醛之间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例如:RCHO+CH3CHO RCH(OH)CH2CHO RCH=CHCHO+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X的化学名称为___ ____。
W的结构简式为___ ____。
T的分子式为___ ______。
(2)反应②的条件为_____ 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
反应⑤的类型为_____ ______。
(4)G是Z少一个碳原子的同系物,M是G的同分异构体。
M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又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M的结构共有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3个峰的结构简式为___3、肉桂醛在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都有应用。
(1)质谱分析肉桂醛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2。
其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8%,其余为氢和氧。
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等于氢、氧原子数之和。
肉桂醛的分子式是。
(2)肉桂醛具有下列性质:请回答:①肉桂醛是苯的一取代物,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苯环侧链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结构简式是。
有机合成反应思考题及练习题集(10)

有机合成反应思考题及练习题集有机合成反应思考题及练习题集 (1)有机合成反应理论 (2)卤代反应习题 (2)还原反应习题 (5)氧化反应习题 (8)形成碳碳单键的反应 (11)形成长链烯烃的重要反应 (15)合成路线设计技巧 (17)习题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机合成反应理论思考题1、什么是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强度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2、活性中间体(如正碳离子、负碳离子及自由基)的稳定性取决于哪些因素?3、什么是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通常可以用作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化合物有哪些?4、什么是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请举例说明。
5、什么是芳香族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请简述一取代苯和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卤代反应习题一、思考题1、卤代反应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常用的氯化剂、溴化剂有哪些?并说明各种试剂的应用范围。
3、用I2与芳烃反应制备碘代芳烃时,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常采用什么措施?4、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并讨论反应物的结构对反应的影响。
(1)X2对双键的加成;(2)芳环侧链的取代;(3)芳核上的取代;(4)HX对双键的加成;(5)NBS对双键的加成;(6)NBS对烯丙位的取代;5、何谓卤仿反应?它在分析与合成上有何重要性?二、解释下列反应三、完成下列反应(6)CH 3O COCH 3??(7) C 7H 15OHC 7H 15Cl?PhC O N H (C H 2)4CH 2CO O HC l 2 / P?(10)(11)CH 3O CH 2(CH 2)2CC 6H 5ON BS / hv , CCl 4?(12)(13)(14)(15)还原反应习题一、思考题1)何谓催化氢化和催化氢解、低压氢化和高压氢化?2)催化氢化法有何优点和不足?3)试比较R-Ni、Pt、Pd及CuCr2O4催化剂的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
缩合反应练习题.

第四章 缩合反应练习题一、举例说明或解释以下人名反应。
1. Mannich 反应2. Strecker 反应3. Michael 反应4. Knoevenagel 反应5. Perkin 反应6. Stobbe 反应7. Wttig 反应8. Darzens 反应9. Diels-Alder 反应 10. Aldol 缩合二、请选出下列反应的主产物。
ClCH 2COOC 2H 51.( )( )A. B.C. D.ClCHCOOC 2H 5ClCH 2COOCH 2COOC 2H 5ClCHCOOCHCOOC 2H 5CHCH 2OOC 2H 5CHCH 2OOC 2H 5OCHCOOC 2H 5OHCHO 浓NaOD/D 2+2.( )( )A.B.C.D.CH 2OD+COONaCH 2OH +COONaCH 2OD +COOH CH 2ONa+COONa(CH 3)2CCH OH3.( )A. B.C. D.(CH 3)2CCH CH 2CH 2C 3CHCHO(CH 3)2CCH CH 2CH C 3CHCHO(CH 3)2CCH CH 2CH 2C 3CHCOOH(CH 3)2CCH CH CH C 3CHCHO+O O加热O4.( )A.B.C.D.O OOO OOO OOO O OOEtOHOCHONa+()5.A. B. C. D. HCOOEtHCHOHOOCCOOHCO 2CH 3322CH 3CH 2COOK,加热6.( )A. B.C. D.CHOH 3CCH 2CH 3COOH H 3CCH C CH 3COOHH 3CCHCH 3COOH H 3COOHO+CH 2(COOC 2H 5)2C 2H 5ONa7.( )A.B.C.D.C(COOC 2H 5)2O CH(COOC 2H 5)2OCH(COOC 2H 5)2O COCH 2COOC 2H 5 8.CH 3CH 2COOH Br 2C 2H 5OH Zn,甲苯OHCHCOOC 2H 5CH 3( )( )( )H 3OA.B.C.D.CH 3CH 2COBrCH 3CHCOOHBrCH 2CH 2COOHCH 3CH 2CHOCH 3CHCOOC 2H 5Br CH 3CHCOOC 2H 52CH 3CH 3CHCOOH2CH 3CH 3CH 2COOC 2H 5OOOO9.COCH 3+ HCHO +N HHCl( )AO H2C C H 2N.HClBOH H2C CH 3.HCl NCC O H C CHN .HClC O H2C CH 3.HClD10.( )( )CHO + HCHOOH 稀A.B.C.D.CHO CHO CH 2OH CHOCH 2OH CH 2OHCH 22OCH 2OH COOH CH 2OH CH 2OH COOH COOHCHOCH 2OH( )( )OO过量223211.A.B.C.D.CH 22CH 22CH 2CH 22( )( )( )OHH 2NiNa 2Cr 2O 7 H 2SO 4OH 加热12.A.B.C.D.OHOHOHOHO OCOOHOOOOO HOO CH 3CHCH 2CH 2CH 2COOH+加热13.( )CHCH 2CH 2CH 2COOHH 2C A B CHCH 2CH 2COOHH 3CHC CO O3DCH 3CHCH 2CH 2CH 2C OHO O CCH 2CH 2CH 2CHCH 3OH OOH314.( )( )AlCl 3A.B.C.D.O C OCH 3OH O CH 3OHC O 3O C OCH 3OHC O 3OHOCH 3O C O 3C OCH 3O C OCH 3O CHO + CH 3CHO 15.( )A.B.C.D.OC H CHCHO OOHOCH 3OOHO( )( )NH 316.H COCl CH 3H 2CA.B.C. D.H CONH 2CH 3H 2C H CONH 2CH 3H 2C H CH 3H 2CH CONH 2CH 3H 2CNH 2H NH 2CH 3H 2CH CONHBr CH 3H 2CH Br CH 3H 2CH CH 2H 2C CONH 2NH OKOHN O ()17.( )A.B.C.D.NK OOO O O OO OH OH NH OOCH 2BrCH 2BrCH 2OHCH 2OH18.( )( )COOEtC 2H 5ONa CH 3COOH/H 2O稀NaOH-H 2O 3A.B.C.D.OOHO COOEt OOO OOOOOOHOHO OH( )OCHO + Ac 2O3219.A.B.C.D.OCH 2COOHOCH CHCOOKOHOOCH 2COCHOCH 2COOH( )20.O+ ClCH 2COOEtt-BuOK t-BuOHA.B.C.D.O COOEtHOCOOEtClCOOEtCOOEt( )( )21.ON HO3H 2O2A.B.C.D.CH 3N CH 3N CH 3N CH 3NCH 3O CH 2CH 2CCH 3O CH 3NCH 2CH 23O CH 3O CH 2CH 23O CH 3N CH 2CH 23OCH 3O CH 3OHCH 2CH 23O CH 3O CH 2CH 2CCH 3O CH 3O( )( )( )( )22.O OO LiAlH 4EtONa22A.B.C.D.O OO O OO O OO O OOCH 2OH CH 2OH CH 2OH CH 2OH CH 2OH CH 2OHCH 2OH CH 2OHCOOEt COOEtCOOEtCOOEt COOEtCOOEt COOEtCl CH 2Cl CH 2OHCH 2Cl CH 2ClCH 2Cl CH 2OHCH 2Cl CH 2Cl( )23.OH 3OPBr 3PPh 3( )( )( )A.B.C.D.PhCH 2CH 2OHPhCHCH 3PhCH PhCHCH 2OHCH 2PhCH 2CH 2Br PhCHCH 2Br Br PhCHCH 3Ph 3P CHCH 2PhPh 3P CHCH 2Ph3CH 3CPh3Ph 3P CCH 2PhCH CHCH 2PhH CHPhC H H 2C H C H Ph C H C H CH 3CHPh PhCHCH 2Br24.OH+ HCHO +(CH 3)2NH( )A.B.C.D.CH 2N(CH 3)2CH 2N(CH 3)2CH 2N(CH 3)2CH 2N(CH 3)2(H 3C)2NH 2C+COOCH3( )25.A.B.C. D.H 3CH 3CCOOCH 33H 3C H 3CCOOCH 3CH 3H 3CH 3CCOOCH 33H 3CH 3CCOOCH 3CH 326.( )CH 2CHCH(CH 3)2OHH +,加热A.B.C. D.CH 2CH CH(CH 3)CH CHCH(CH 3)2CH 2CH 3CH 2CH 2CH(CH 3)227.( )OHCH 3CH 3CH 2CCl, AlCl 3OA.B.C.D.OH 3CO CH 2CH 3OHCH 3C CH 2CH 3O 3C OCH 2CH 3OHH 2C CH 2CH 328.( )( )( )( )NH O252223NaOH 2+A.B.C.NK OO OO OK OK N OOOH NCH 2CH 2CH 2CH 3OO NHCH 2CH 2CH 2CH 3OOOHNHCH 2CH 2CH 2CH 3OO NHCH 2CH 2CH 2CH 3COONa COONaCH 3CH 2CH 2CH 2NH 2COOH COOHCH 3CH 2CH 2CH 2NH 2COONa COONaCH 3CH 2CH 22OD.O OO NHCH 2CH 2CH 2CH 3OCH 3CH 2CH 2CH 2NH 2COOHONa O COONa29.O+CHCOCH 3KOH653H 2C ( )( )2A.B.C.D.OOOOHOOHCH2CH 2O30.( )C OCH 3+ ClCH 2COEtOOH +( )A.B.C.D.CH 3OCOOC 2H 5CH 3OCOOC 2H 5CH 3OH COOC 2H 5CH 3COOC 2H 5ClC OCHCH 2OHCH 3CHCHOCH 3CHCOOH CH 3CH 3H2C COOH OH。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羟醛缩合专题卷

羟醛缩合专题1、仔细体会下列有机合成过程中碳骨架的构建及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完成下题:已知两个醛分子在NaOH溶液作用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羟基醛:肉桂醛F(分子式为C9H8O)在自然界存在于桂油中,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调味油,工业上主要是按如下路线合成的:已知:反应⑤为羟醛缩合反应。
请回答:(1)肉桂醛F的结构简式为:。
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反应①~⑥中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是。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②,③。
写出有关反应的类型:②⑥。
(4)符合下列要求的E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种(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其中有一个甲基在对位且属于酯类)。
2、尼龙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性能比较优异的一种合成纤维。
以X为原料合成尼龙-66的流程如下:已知部分信息如下:I.Z的化学式为C6H10O4。
Ⅱ.X和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Ⅲ.某些醛与醛之间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例如:RCHO+CH3CHO RCH(OH)CH2CHO RCH=CHCHO+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X的化学名称为___ ____。
W的结构简式为___ ____。
T的分子式为___ ______。
(2)反应②的条件为_____ 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
反应⑤的类型为_____ ______。
(4)G是Z少一个碳原子的同系物,M是G的同分异构体。
M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又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M的结构共有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3个峰的结构简式为___3、肉桂醛在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都有应用。
(1)质谱分析肉桂醛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2。
其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8%,其余为氢和氧。
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等于氢、氧原子数之和。
肉桂醛的分子式是。
(2)肉桂醛具有下列性质:请回答:①肉桂醛是苯的一取代物,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苯环侧链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结构简式是。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缩合反应(含本章总结习题课)

当α C
NaOC2H5 , NaOH
H 只有一个时, 不易反应, 须加强碱:
(C6H5)3CNa , LDA, 叔丁醇钠 等.
4.2 混合酯缩合反应
一般选用
一个酯有 α H 一个酯没有 α H
用强碱
O C
OCH3
+ CH3
O C
NaH
OCH3
H+
O
O
C CH2 C OCH3
+ CH3OH
OO
O
C2H5O C C OC2H5 + CH3CH2C OCH3
O
O
NaOC2H5
CH3 C OC2H5 + CH3 C CH3
O
O
CH3 C CH2 C CH3 + C2H5OH
O
NaNH2 CH3I
O
不对称酮的酰基化及烃基化的区域选择性:
1.热力学控制:用三甲基氯硅烷实现
O CH3 (C2H5)3N
DMF
(CH3)3SiCl
CH3Li
O-Li+ CH3
CH3I
CH3COOH + HCHO + H N
H+ CH2COOH CH2 N
( HOOCCH2CH2
N
)
OH + HCHO + H N
OH H+
CH3CN + HCHO + H N
CH2 N H+
NCCH 2CH2 N
不对称酮 曼尼希碱
得 混合物. 霍夫曼消除反应
NCCH2CH2 N 或 碱 NC-CH=CH2 + H-N
2EtOEtOH
四章节缩合反应

C H=C H C
O
=
=
O
+ CH3 CHO NaOH/H2O CHO
O C CH3 H O C C COCH3 H
+ CH3CH2COCH2CH3 CHO EtONa CH3 O CH3
(60%)
11
对于不对称酮,以碱催化,主要得到甲基位的缩合产物 (更易形成碳负离子),以酸催化,主要得到亚甲基位的缩合 产物(形成更稳定的烯醇中间体)。
α,β- 不饱和醛酮与格氏试剂加成产物与羰基旁R的体积大小 有关,R体积小时,以1, 2加成为主;R的体积大时,以1,4加
成为主。
26
二、 - 卤烷基化反应(Blanc 反应)
芳香化合物用甲醛、氯化氢及无水ZnCl2 (或AlCl3或质 子酸如硫酸、磷酸)处理时,在芳环上引入氯甲基的反应, 称为布兰克氯甲基化反应。
94%
95%
28
ArCH2Cl可转化为: ArCH2OH, ArCH2OR, ArCHO, ArCH2CN, ArCH2NH2(R2)及延长碳链
CHO OH H3C (CH2O)n / HCl O2N CHO OH CH2Cl HN NH CHO OH Et3N /CH2Cl2 O2N CH2 N NH
RCH2CHO R R'' CH CH C NR' R'' O Li H2O R'' C R''
9
R'NH2
RCH2CH=NR'
LDA
Li RCHCH=NR'
(R'')2 C=O
R
O
C CH
Claisen-Schimidt 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缩合反应练习题一、举例说明或解释以下人名反应。
1. Mannich 反应2. Strecker 反应3. Michael 反应4. Knoevenagel 反应5. Perkin 反应6. Stobbe 反应7. Wttig 反应8. Darzens 反应9. Diels-Alder 反应 10. Aldol 缩合二、请选出下列反应的主产物。
ClCH 2COOC 2H 51.( )( )A. B.C. D.ClCHCOOC 2H 5ClCH 2COOCH 2COOC 2H 5ClCHCOOCHCOOC 2H 5CHCH 2OOC 2H 5CHCH 2OOC 2H 5OCHCOOC 2H 5OHCHO 浓NaOD/D 2+2.( )( )A.B.C.D.CH 2OD+COONaCH 2OH +COONaCH 2OD +COOH CH 2ONa+COONa(CH 3)2CCH OH3.( )A. B.C. D.(CH 3)2CCH CH 2CH 2C 3CHCHO(CH 3)2CCH CH 2CH C 3CHCHO(CH 3)2CCH CH 2CH 2C 3CHCOOH(CH 3)2CCH CH CH C 3CHCHO+O O加热O4.( )A.B.C.D.O OOO OOO OOO O OOEtOHOCHONa+()5.A. B. C. D. HCOOEtHCHOHOOCCOOHCO 2CH 3322CH 3CH 2COOK,加热6.( )A. B.C. D.CHOH 3CCH 2CH 3COOH H 3CCH C CH 3COOHH 3CCHCH 3COOH H 3COOHO+CH 2(COOC 2H 5)2C 2H 5ONa7.( )A.B.C.D.C(COOC 2H 5)2O CH(COOC 2H 5)2OCH(COOC 2H 5)2O COCH 2COOC 2H 5 8.CH 3CH 2COOH Br 2C 2H 5OH Zn,甲苯OHCHCOOC 2H 5CH 3( )( )( )H 3OA.B.C.D.CH 3CH 2COBrCH 3CHCOOHBrCH 2CH 2COOHCH 3CH 2CHOCH 3CHCOOC 2H 5Br CH 3CHCOOC 2H 52CH 3CH 3CHCOOH2CH 3CH 3CH 2COOC 2H 5OOOO9.COCH 3+ HCHO +N HHCl( )AO H2C C H 2N.HClBOH H2C CH 3.HCl NCC O H C CHN .HClC O H2C CH 3.HClD10.( )( )CHO + HCHOOH 稀A.B.C.D.CHO CHO CH 2OH CHOCH 2OH CH 2OHCH 22OCH 2OH COOH CH 2OH CH 2OH COOH COOHCHOCH 2OH( )( )OO过量223211.A.B.C.D.CH 22CH 22CH 2CH 22( )( )( )OHH 2NiNa 2Cr 2O 7 H 2SO 4OH 加热12.A.B.C.D.OHOHOHOHO OCOOHOOOOO HOO CH 3CHCH 2CH 2CH 2COOH+加热13.( )CHCH 2CH 2CH 2COOHH 2C A B CHCH 2CH 2COOHH 3CHC CO O3DCH 3CHCH 2CH 2CH 2C OHO O CCH 2CH 2CH 2CHCH 3OH OOH314.( )( )AlCl 3A.B.C.D.O C OCH 3OH O CH 3OHC O 3O C OCH 3OHC O 3OHOCH 3O C O 3C OCH 3O C OCH 3O CHO + CH 3CHO 15.( )A.B.C.D.OC H CHCHO OOHOCH 3OOHO( )( )NH 316.H COCl CH 3H 2CA.B.C. D.H CONH 2CH 3H 2C H CONH 2CH 3H 2C H CH 3H 2CH CONH 2CH 3H 2CNH 2H NH 2CH 3H 2CH CONHBr CH 3H 2CH Br CH 3H 2CH CH 2H 2C CONH 2NH OKOHN O ()17.( )A.B.C.D.NK OOO O O OO OH OH NH OOCH 2BrCH 2BrCH 2OHCH 2OH18.( )( )COOEtC 2H 5ONa CH 3COOH/H 2O稀NaOH-H 2O 3A.B.C.D.OOHO COOEt OOO OOOOOOHOHO OH( )OCHO + Ac 2O3219.A.B.C.D.OCH 2COOHOCH CHCOOKOHOOCH 2COCHOCH 2COOH( )20.O+ ClCH 2COOEtt-BuOK t-BuOHA.B.C.D.O COOEtHOCOOEtClCOOEtCOOEt( )( )21.ON HO3H 2O2A.B.C.D.CH 3N CH 3N CH 3N CH 3NCH 3O CH 2CH 2CCH 3O CH 3NCH 2CH 23O CH 3O CH 2CH 23O CH 3N CH 2CH 23OCH 3O CH 3OHCH 2CH 23O CH 3O CH 2CH 2CCH 3O CH 3O( )( )( )( )22.O OO LiAlH 4EtONa22A.B.C.D.O OO O OO O OO O OOCH 2OH CH 2OH CH 2OH CH 2OH CH 2OH CH 2OHCH 2OH CH 2OHCOOEt COOEtCOOEtCOOEt COOEtCOOEt COOEtCl CH 2Cl CH 2OHCH 2Cl CH 2ClCH 2Cl CH 2OHCH 2Cl CH 2Cl( )23.OH 3OPBr 3PPh 3( )( )( )A.B.C.D.PhCH 2CH 2OHPhCHCH 3PhCH PhCHCH 2OHCH 2PhCH 2CH 2Br PhCHCH 2Br Br PhCHCH 3Ph 3P CHCH 2PhPh 3P CHCH 2Ph3CH 3CPh3Ph 3P CCH 2PhCH CHCH 2PhH CHPhC H H 2C H C H Ph C H C H CH 3CHPh PhCHCH 2Br24.OH+ HCHO +(CH 3)2NH( )A.B.C.D.CH 2N(CH 3)2CH 2N(CH 3)2CH 2N(CH 3)2CH 2N(CH 3)2(H 3C)2NH 2C+COOCH3( )25.A.B.C. D.H 3CH 3CCOOCH 33H 3C H 3CCOOCH 3CH 3H 3CH 3CCOOCH 33H 3CH 3CCOOCH 3CH 326.( )CH 2CHCH(CH 3)2OHH +,加热A.B.C. D.CH 2CH CH(CH 3)CH CHCH(CH 3)2CH 2CH 3CH 2CH 2CH(CH 3)227.( )OHCH 3CH 3CH 2CCl, AlCl 3OA.B.C.D.OH 3CO CH 2CH 3OHCH 3C CH 2CH 3O 3C OCH 2CH 3OHH 2C CH 2CH 328.( )( )( )( )NH O252223NaOH 2+A.B.C.NK OO OO OK OK N OOOH NCH 2CH 2CH 2CH 3OO NHCH 2CH 2CH 2CH 3OOOHNHCH 2CH 2CH 2CH 3OO NHCH 2CH 2CH 2CH 3COONa COONaCH 3CH 2CH 2CH 2NH 2COOH COOHCH 3CH 2CH 2CH 2NH 2COONa COONaCH 3CH 2CH 22OD.O OO NHCH 2CH 2CH 2CH 3OCH 3CH 2CH 2CH 2NH 2COOHONa O COONa29.O+CHCOCH 3KOH653H 2C ( )( )2A.B.C.D.OOOOHOOHCH2CH 2O30.( )C OCH 3+ ClCH 2COEtOOH +( )A.B.C.D.CH 3OCOOC 2H 5CH 3OCOOC 2H 5CH 3OH COOC 2H 5CH 3COOC 2H 5ClC OCHCH 2OHCH 3CHCHOCH 3CHCOOH CH 3CH 3H2C COOH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