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时间
计算机基础考试-简答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有哪些基本特点?答:1.运算速度快 2.存储容量大 3.计算精度高 4.逻辑判断力强 5.自动化程度高3.简述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答:第一代 1946年-1953年电子管第二代 1954年-1964年晶体管第三代 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第四代 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四代: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以及各阶段所采用的元器件和主要特点、作用。
答: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如下四代: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主要特点:以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
主要作用:用于科学计算;第二代(1958年~1963年)是晶体管计算机,主要特点:主要元件由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主要作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第三代(1964年~1971年)是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特点: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这种电路器件是把几十或几百个独立的电子元件集中做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硅芯片上。
主要作用:文字、图像、通信;第四代(1971年~至今)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特上集成1000到10万个电子器件。
对集成电路的认识

对集成电路的认识一、什么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将多个电子元器件(如电晶体、电阻、电容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电子器件。
通过微电子技术的应用,集成电路能够完成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集成电路的分类根据集成电路中元器件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可以将集成电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数字集成电路(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DIC)数字集成电路主要处理二进制信号,对信号的处理通过逻辑门电路实现。
数字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设备等领域,如微处理器、存储器等均为数字集成电路。
2. 模拟集成电路(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IC)模拟集成电路主要处理连续信号,对信号的处理通过模拟电路实现。
模拟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音频、视频、电源等领域,如放大器、滤波器等均为模拟集成电路。
3. 混合集成电路(Mixed-Signal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MSIC)混合集成电路结合了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特点,既能处理数字信号,又能处理模拟信号。
混合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多媒体等领域,如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等均为混合集成电路。
4. 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是将数十个至数千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子设备等领域,如微控制器、ASIC等均为大规模集成电路。
5.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将数万至数十亿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电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设备等领域,如处理器、存储器等均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NCRE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理论部分

C
S
c
s
0100
EOT DC4
S
4
D
T
d
t
0101
ENQ NAK
%
5
E
U
e
u
0110
ACK SYN
&
6
F
V
f
v
0111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BEL ETB
‘
7
G
W
g
w
BS
CAN
(
8
H
X
h
x
HT
EM
)
9
I
Y
i
y
LF
SUB
*
:
J
Z
j
z
VT
ESC
+
;
K
[
k
{
FF
FS
,
<
L
\
L
|
基本符号 0,1
0,1,2,3,4,5,6,7 0,1,2,3,4,5,6,7,8,9 0,1,2,3,4,5,6,7,8,9
A,B,C,D,E,F
进位计数制
十进制D
0 1 2 3 4 5 6 7
二进制B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八进制O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Windows的操作(10分) Word的操作(25分) Excel的操作(20分)
PowerPoint的操作(15) 浏览器(IE)的简单使用与邮件的收发
(10分)
报考条件与适用人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认识计算机一、选择题1.B2.D3.C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器;控制器三、简答题1.表1-1计算机发展史2、3答案略第2章主机一、选择题1.C2.C3.A4.B二、填空题1.外频;倍频2.母板;主机内各个部件的通信和调度3.Socket;Slot4.内存;DIMM插槽;SIMM插槽5.A T;A TX;Micro A TX;BTX6.A T电源;A TX电源;Micro A TX电源三、简答题1.缓存(Cache)的作用是为CPU和内存在数据交换时提供一个高速的数据缓冲区。
当CPU要读取数据时,首先会在缓存中寻找,如果找到了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如果在缓存中未能找到,CPU才会从主内存中读取数据。
L1高速缓存用于暂存部分指令和数据,以使CPU 能迅速地得到所需要的数据。
L2高速缓存的容量和频率对CPU的性能影响也较大,它的作用就是协调CPU的运行速度与内存存取速度之间的差异。
2.主板上的插槽比较多,一般常用的有AGP插槽、内存插槽、PCI插槽和PCI Express插槽。
(1)AGP(图形加速接口)插槽AGP插槽是专用的显卡插槽。
(2)内存插槽内存插槽是主板上用来固定内存的插槽。
(3)PCI插槽和PCI Express插槽主板上用来固定声卡、网卡、电视卡和内置Modem等的插槽。
(4)IDE设备接口。
接硬盘和光驱。
(5)软盘驱动器接口。
用来连接软驱。
外设接口包括键盘和鼠标接口、USB接口、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
键盘和鼠标接口用来接键盘和鼠标,USB接口用于连接USB接口的设备。
如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串行接口接串口的鼠标,并行接口接并口打印机。
3.DDR2内存采用了240针脚的FBGA封装,DDR2模组不可与DDR1互换,且DDR2不向下兼容,DDR是184针的。
DDR2内存技术最大的突破点是采用更低发热量,更低功耗的情况下,反而获得更快的频率提升,突破标准DDR的400MHZ的限制。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
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在软件方法上产生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另外,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也在这一阶段诞生并获得飞速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核心部件——微处理器的发展上,每当一款新型的微处理器出现时,就会带动微机系统的其它部件的相应发展,如微机体系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存储器存取容量的不断增大、存取速度的不断提高,外围设备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出现等。
根据微处理器的字长和功能,可将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
通常称为第一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
基本特点是采用PMOS工艺,集成度低(£4000个晶体管/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20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μs,用于家电和简单的控制场合。
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1章

30
输出设备
外设中,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以图 形、图像、文字等方式显示出来。
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像素与分辨率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
31
液晶显示器(LCD. )
显卡
显卡也称为显示适配器,是显示器与主机 通信的控制电路和接口。显卡的主要作用是将 计算机数据处理成显示信息,并在显示器上显 示出来。
36
功能键区
功能键区位于键盘的顶端,排列成一行,包括F1~F12键、Esc 键和最右侧的用于控制电脑系统的3个控制键,如图所示。
其中Esc键和F1~F12功能键在不同的应用软件中有着各自不同 的功能。通常情况下,按Esc键可以把已输入的命令或字符串取消, 在一些应用软件中可起到取消和退出的作用;在程序窗口中按F1键 可以获取该程序的帮助信息; 按Power键将执行关机操作;按Sleep键将使电脑转入睡眠状态 以节约用电;按Wake Up键可将电脑从睡眠状态唤醒。
硬盘 硬盘是由若干个硬盘片组成的盘片组,上面覆 盖着磁性氧化物。硬盘一般被固定在计算机箱内。 硬盘的存储格式与软盘类似,但硬盘的容量要大得 多,存取信息的速度也快得多。
硬盘内部结构
从左到右依次为2.5in、1.8in、1in和0.85in硬盘
24
外存储器
磁带
磁带在20世纪60年代是大型计算机上最为流行的存 储设备,微机出现以后,使用的磁带是盒式磁带,与今 天的录音磁带类似,如图。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 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诞生了(如图所 示),它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精品)概述-电子技术发展史

分立元件阶段(1905~1959)
*晶体管时代(1948~1959)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布拉顿、巴丁发明晶体管,迅速取代电子管。
武汉工程大学电子学教研室刘海英
现代二极管图片
整流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武汉工程大学电子学教研室刘海英
现代三极管图片
武汉工程大学电子学教研室刘海英
武汉工程大学电子学教研室刘海英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ENIAC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 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 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 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 昂贵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 用了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运算、逻 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而就大大提 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 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 条弹道的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 专门用于弹道运算,后来经过多次 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 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 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 ENIAC服役长达9年。
武汉工程大学电子学教研室刘海英
集成电路阶段(1959~)
微控制芯片(MCU)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大规模存储芯片(RAM/ROM)
武汉工程大学电子学教研室刘海英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4.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1)艰苦创业(1956~1965) (2)初见端倪(1965~1980) (3)继续发展(1981~1995) (4)快速前进(1996~)
小学三年级计算机课教案第一课--计算机发展史

人类的追求是无穷尽的,计算机小了还想让它更小。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软件上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产生了分时、实时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1965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小型计算机PDP-8诞生了,标志着计算机小型机时代的到来。小型机采用的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性能完全可以媲美于大型机,且耗材很少,价格低廉,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在当时的销售量是非常的好。
5.多媒体化
多媒体计算机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来综合处理包括文本、声音、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在内的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大大丰富人机交互手段,改善人机交互界面,使得计算机朝着人类所能自然接受的信息处理方向发展。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计算机发展史
一、计算机发展简史
1、1946~1957年是电子管计算机
3.微型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型计算机将发展得更加迅速,如今微型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4.巨型化
应用于天文、气象、地质和核反应、航天飞机、卫星轨道计算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逐步跨向巨型化。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巨型计算机的研制。目前计算速度为每秒几百亿次到上千亿次的巨型计算机已经投入运行,而更高速度的巨型计算机也在研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尼阿克”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9米, 宽 1.8米,高 2.3米,重约4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 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500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 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 输出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000个字符。它的耗电 量为4500瓦
鼠标
1.3.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主板 2.中央处理器 3.内存 4.显卡 5.声卡和音箱 6.硬盘 7.软驱
8.光驱 9.网卡和调制解调器 10.显示器 11.鼠标和键盘 12.机箱和电源 13.其他设备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3.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主板
主板也叫母板。主板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计算机内部的各种 配件不是直接安装在主板上就是通过电缆线连接在主板上。主板是一块 控制和驱动计算机的印刷电路板,在计算机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上面有 许多设备的插座和接口。主板如图1-2所示。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2 计算机的发展
5.人工智能阶段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 能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人 们通常把第五代计算机称为人工智能计算机。
人工智能研究的近期目标是使现有的计算机不仅能做一般 的数值计算及非数值信息的数据处理,而且能运用知识处理问 题,能模拟人类的部分智能行为。参照这一目标,根据现行的 计算机的特点,科学家们建立了相应的智能系统,例如目前研 究开发的专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模式识别系统、智能学习 系统和机器人等。
1.3.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内存
内存就是内部主存储器,是计算机运行程序时用于快速存放程序 和数据的载体。内存由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组成。内存的容量 和速度很大程度影响着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运行效率,现在常用的内存 为DDR内存。内存是计算机运行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如图1-4所示为内 存的外观。
一、计算机在个人方面的应用:1、资料查找。通过互联网的、谷歌等搜索引 擎可快速查找信息。
2、信息传递。例如:电子邮件、网络电话、QQ 在线聊天等。
3、金融理财。例如:自动柜员机、网上银行等。 4、购物消费。例如:淘宝网。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在个人方面的应用: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2
计算机的发展
2.晶体管阶段
时间:1958年到1964年。 该阶段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大 量采用了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晶体管计算机不论是在运 算速度和可靠性上都优于电子管计算机,其代表机型有 IBM 7000系列、UNIVACⅡ等。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 组成,是计算机的运算中心,主要负责计算机的数据运算和发出计算机 的控制指令。CPU如图1-3所示。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图1-2 主板
(a)CPU正面
(b)CPU 结束
1.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三、计算机在工作方面的应用:
1、办公自动化。例如:使用Word软件创建文 档等。
2、工厂自动化。例如:使用计算机控制生产线 上的机器进行产品的制造。
3、仿真训练。例如:飞行员飞行训练。 4、网上招聘。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2 计算机的发展
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认识:
5、休闲娱乐。例如:网上听音乐、听广播、看 电影、玩各种游戏。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在社会方面的应用:
1、电子化政府。例如:政策发布、查询。 2、医疗卫保健。例如:网上挂号、门诊查询。 3、全球定位系统。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2 计算机的发展
三、计算机的种类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按大小把
计算机划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 机、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PC)等六类。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常用的计算机进行分类,更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分 类方法把计算机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机、 笔记本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等五大类。
4.显卡
显示卡简称“显卡”,显卡是用来控制显示器颜色等信息的设备。 也就是说,显示器必须依靠显示卡提供的显示信号才能显示出各种字符 和图像。显卡如图1-5所示。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3 计算机的组成
1.3.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3.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3.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由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和音箱等设备组成, 如图1-1所示。
显示器
音箱
主机
键盘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模块一 认识计算机
本模块要点
1.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1.2 计算机的发展 1.3 计算机的组成
本模块要点
知识要点
◎了解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
技能目标
◎ 能熟练说出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2
计算机的发展
二、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根据采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分)
1.电子管阶段
2.晶体管阶段
3.集成电路阶段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5.人工智能阶段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2 计算机的发展
1.电子管阶段
时间:1946年到1957年, 该阶段的计算机通常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管 (即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主要用于数值计算。由于电子 管计算机体积大、耗电量大、价格贵等因素,使计算机的应 用受到很大限制。电子管阶段的代表机型有ENIAC、EDVAC等。
1.2
计算机的发展
3.集成电路阶段
时间:1965年到1970年。 该阶段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 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表机型有IBM 360系列。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2
计算机的发展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时间: 1970年以后。
计算机都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随着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进入个人领域的 技术障碍已层层突破。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多媒体 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计算机开始真正改变人们的 生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的代表机型有IBM PC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