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常识

合集下载

语言文字常识

语言文字常识

语言文字常识语言文字常识一、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

2.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标准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根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标准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总原那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7.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明目标和要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是:2022年以前“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社会应用“根本标准”。

8.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四大重点行业及作用:党政机关——龙头作用教育系统——根底作用宣传媒体——典范作用公共效劳行业——窗口作用9.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0.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第一届为1998年9月。

2022年9月14–20日是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

”二、语言知识1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12.那些场合应该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要求是工作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大到联合国讲坛,小到基层信访办公室接待外地来访者,在这些场合说方言或不庄重,或有失政府形象。

13.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膜,以利于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三级六等〕普通话水平划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两个等次。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一、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宪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规范字的定义和分类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正体字选用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___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与此相对的异体字不再使用。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与此对照的繁体字即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限制使用。

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以1988年3月___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四、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于2007年11月23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___办公厅出台了《保定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规定》,规定自2014年12月18日起施行。

五、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范围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范围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旨在评估语言文字的正确性、规范性和适用性。

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语言文字的教学、翻译、编辑等工作,提高语言文字的质量和水平。

The n of the nal Common Language and Writing Law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us fields。

语言文字规范化常识

语言文字规范化常识

语言文字规范化常识1.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我国语言文字法的正式名称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根据什么法制定的?答: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中有关语言的规定是什么?答: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推广普通话是哪一年载入宪法的?答:1982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答:2001年1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什么作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答:普通话。

8.推广普通话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9.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什么?答: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10.目前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思路是什么?答: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

11.国务院规定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国务院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2.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会议、宣传及其他公共活动中,应当以什么为基本用语?13.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电子屏幕、校刊(报)、试卷、教育教学用书等应当以什么为基本用字?答: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1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哪些地方应当使用规范汉字?答: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电子屏幕、校刊(报)、试卷、教育教学用书以及教师板书等。

15.国家机关、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测试。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其规范化使用对于信息的准确传递、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大家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下是一套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让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吧!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按部就班风驰电掣开源节流相形见拙B 脍炙人口迫不及待诡计多端再接再厉C 瑕不掩瑜穿流不息心驰神往仗义直言D 破斧沉舟不胫而走世外桃源首屈一指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B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C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D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C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 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的假酒案。

A 不止正确耸人听闻B 不只正确骇人听闻C 不只准确骇人听闻D 不止准确耸人听闻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B 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

C 李老师当班主任 20 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12字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年为第十四届推普周。

7、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项目(4项)(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3)朗读短文;(4)命题说话。

9、现阶段对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水平;(2)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担任普通话教学的教师普通话达到一级水平;(3)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的普通话达到一级水平,其中市级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到一级甲等水平;(4)公共服务行业中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等岗位人员的普通话达到二级水平;(5)大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教师教育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教师教育类其他专业学生以及非教师教育类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的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达到二级水平。

10、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语言文字法规常识PPT课件

语言文字法规常识PPT课件

.
33
20.异体字在 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A. 地名 B. 姓名 C. 姓氏
.
34
21.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 作人员应当 。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 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 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
35
22.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 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 的普通话水平 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B. 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 工
.
36
23.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
用语,但
可以使用方言。
A. 确需使用方言时
B. 随时
C. 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 部门批准
.
37
24.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
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 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 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 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例如:“笔画”和 “笔划、“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 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 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
14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
.
15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 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实施。
A. 2000年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
16
2.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A. 法制建设 B. 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汇总一、基础知识1. 字音:掌握汉字的正确发音,包括准确无误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例如,对于多音字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字形:正确书写汉字,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搭配。

对于常见错别字能够准确辨识和纠正,例如“冒”和“帽”、“具”和“俱”等。

3. 词语:理解词义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需要对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辨析,掌握常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常见的语义错误,如“长年累月”与“常年累月”、“刻舟求剑”与“刻船求剑”等。

4. 语法:掌握基本语法规则是语言表达的基石。

我们需要了解词类、句子成分、简单句与复杂句等基础知识,掌握单复数、时态、语态等语法概念。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语言,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

5. 修辞: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手法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二、语言运用1. 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常用标点符号在句子中起到重要的分隔作用。

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正确用法,如逗号用于分隔并列的词语或短语,句号用于表示完整句子的结束等。

2. 句子转换:进行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等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些转换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3. 语段衔接:选择合适的词语或句子使语段连贯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过渡词或短语,使前后文自然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 语言表达: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切交流的基础。

除了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即在不同场合使用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正式场合使用正式用语,在口语交流中使用日常用语等。

三、语言积累1. 古诗词:背诵并默写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是语言积累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我们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PPT课件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PPT课件
孔子之后的先秦学者,如尹文子,墨子, 荀子等也对“名”“实问题发表过看法,
24
荀子”约定俗成“理论 在语言和实际的关系问题上,“约定俗成”
22
避讳的主要方式:
(1)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 删字等;
(2)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 字代讳字;
(3)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 近音字代替讳字。
23
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名实”之争: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表示 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 化,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名”、“实” 关系的注意。“名”即是指名称、词语, “实”是指“名”所指示的观念、实际。 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孔子。
利用语言趋吉避凶反 映人们对语言的崇拜,
21
语言禁忌: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 戏班子最忌讳“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里最大的
灾难,凡事与“散”字同音的,也必须用别的字代 替。比如雨伞,因为“伞”字与“散”同音,得叫 “雨盖”、“雨挡”、“雨遮”、“雨拦”。 避讳: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 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 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 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19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
一、语言观念 中国人语言观念 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如
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等。另一方面,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 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 的不断探索。
20
1、语言崇拜:
语言崇拜:原始人类 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 力量,认为它可以改 变自然、社会和人的 命运,对它奉若神明, 这就是语言崇拜。语 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 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规范常识(二)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简化字以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选用异体字以1955年公布的《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更改了的县以上地名生僻字以1955年——1964年国务院分九次公布的为准;更改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以1977年颁布的《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为准;所有规范汉字的字形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哪些字属于不规范汉字?
哪些字属于不规范汉字呢?结合语言文字工作实践,总结出不规范汉字的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别字将字“甲”写成字“乙”,这是最大量的错别字。

因为读音相同相近,如“账本”误为“帐本”,“粗犷”误为“粗旷”;又因为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装潢”误为“装璜”,还因为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

再就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

还有,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

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

二是错字书写中笔画多或少,如“污染”的“染”经常有人在“九”中加上一点,“茂盛”的“茂”下面多加一点。

三是不规范的简化字如写二简字(第二次简化字简称“二简字”,1986年国务院批准废止第二次简化字方案),将“玻璃”的“璃”字右边写成“力”,将“酒水”中的“酒”右边写成“九”,将“算术”的“算”写成“”,将“太原”的“原”写成“元”。

四是滥用繁体字已经简化了的字仍然写成繁体字,这是用字不规范的表现,应该属于错别字的范畴。

如常用的繁体字“觀點”、“表現”、“論壇”。

五是滥用谐音如今许多广告词中的滥用谐音最多。

如卖沙发的写成“坐想(享)其成”,卖饮料的写成“饮(引)以为荣”,卖蚊香的写成“默默无蚊(闻)”,卖衣服的写成“换(焕)然一新”等,这种谐音的滥用误导了学生对正确汉字的认识和使用。

六是书写不规范汉字书写笔画要规范,不规范的书写会造成对字的理解有偏差。

如“本”指草木的根或茎干,泛指事物的根本或
者根源,与“末”相反,有的人写成“大十”上下结构,就失去了字本来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