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之风
论语君子之风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品质?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 包括“道”、“德”、“仁”、“义”、 “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 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具体又有能正 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 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 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 表的统一等。
《君子之风》
君子具有了这些内涵和并实践之 后,将体现出怎样的特性来?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 深刻。
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评论:没 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 出这样的形容。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 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 故乐山。
• (1)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 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
• (2)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 拉一辆车的四匹马。这就是成语“一言既出,驷马 难追”的语源。
• (3)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
(12.8)本章叙述子贡矫正棘成子的偏见, 阐明文采和本质,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
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 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 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 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12.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 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 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弦歌鼓琴,未尝绝 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高中语文论语专题 《君子之风》教学资料17

成语: 患得患失: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老是考虑 个人得失。 无所不至:没有不达到的地方。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
6·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 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 困顿也自得其乐。 提问: 箪食陋巷(箪食瓢饮):指贫苦的生活。
你怎样理解“浮云” 的比喻义?
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
⑴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 ⑵浮云至轻至淡,喻我把富贵看得无足轻重。 ⑶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对我来说是过眼 烟云;
7· 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 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尔。”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 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 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课后练习一第一问):从7· 16、 7· 19两章中来看, 你怎样看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怀的心境? 答案:这两章,把孔子安贫乐道的生活和乐以忘忧的 心境表现得非常传神。他看重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 是追求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快乐。他从读书学习和活动中体 味无穷的乐趣。孔子是一个典型的现实注意注意和乐观主 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面貌。“忘食”“忘忧”“忘老”这“三忘”,把他的这 种快乐推向新高峰、新境界。 成语: 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 形容十分勤奋。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
君子之风十大名言

君子之风十大名言
1.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味着君子不会在危险或卑劣的环境中屈服,而是保持尊严和坚定的态度。
2. 仁者爱人:君子应该具备爱心和同情心,对他人有深切的关心和关注。
3. 以德报怨:君子不会以同样的恶意回应对方的恶意,而是用善良和宽容来回应。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应该首先修身养性,然后规范家庭,以此来治理国家和平天下。
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关注的是道义和正义,而不是短视的私利。
6. 以诚待人,以信取友:君子应该诚实守信,以此来建立长期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7.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应该坦诚、开放、诚实,在行为和言辞上保持真实。
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君子应该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并积极地帮助他人成长。
9. 君子无所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君子具备淡泊名利的品质,不为物质所迷惑,也不被个人情感所左右。
10. 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心态,从他人身上不断学习和进步。
- 1 -。
论语 六 君子之风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6.23)
知:古时同“智”,即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
仁者: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 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 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 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 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六
君子之风
子曰:“志①于②道③,据于德④,依⑤于仁⑥, 游于艺”(7.6)
「注释」 ①志:立志。
②于:介词。 ③道:正道,也就包括了天道和人道。 ④德: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⑤依:依据按照。 ⑥仁:仁爱,爱心。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 到的境界。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作学问要把目标放 得高远。
子曰:“志士仁人①,无求生②以③害仁④,有杀身⑤以 成⑥仁⑦。”(15.9)
①仁人:有德行的人 ②求生:谋求活命 ③以:来 ④仁:仁德。 ⑤杀生:牺牲生命 ⑥成:成全 ⑦仁:仁爱
凡有志气和有道德的人,没有哪个是 为了求生而失德的,只有以生命来争 取真理的。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字,仁爱、 有思想的(也可解释为有信仰的)
子曰:“君子①喻②于③义④,小人喻于 利⑤”(4.16)
【注释】 ①君子:泛指才德出众的人。 ②喻:了解,明白,这里指看重 ③于:介词,在。 ④义:义气。 ⑤利:利益
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 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告诉人们真正高尚的人重视的是正义感, 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而卑贱的人仅仅狭 隘地从自身利益出发。
4.“游于艺”: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孔子当年的 教育就是以六艺为主。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 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君子之风

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一、
浮云的比喻义
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 云烟”。 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 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二、
现实生活中患得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是比
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合算而 患得;还有的是对得到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 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 如果不“义”,就是再富贵也 没有意思,相反, 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只要心中有“义”,就是吃粗茶淡饭,睡觉连枕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颜回乐什么? 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三、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
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 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 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 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 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 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 该是义利统一观。
难点突破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
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 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 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 犹犬羊之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质朴多于外在的文 采,那么就会粗鄙野蛮,如果外在的文采 多于内在的质朴,那么就会虚浮,惟有两 者协调,才能称得上君子。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 也。”
君子之风其清穆如的含义

君子之风其清穆如的含义
"君子之风其清穆如"是一句出自《论语·子罕第十一》的经典句子,是儒家思想中对于君子风度的描述。
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君子的风度应该庄重而端庄,举止言谈之间应当流露出高尚和庄重的气质。
在儒家文化中,君子被视为有道德修养和高贵品质的典范。
君子之风要求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严守规矩和道德准则,使人感受到他们的高尚气质。
"清穆如"这个描述意味着君子的风度清雅庄重,不张扬也不妄自尊大,内外的修养表现出谦逊和宽宏大度。
君子之风的清穆如特征反映了儒家对于人格修养的追求。
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人的自律和道德约束,认为只有经过不懈的修养和实践才能达到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不仅在个人品质上有重要的作用,还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具有影响力。
君子之风的传承能够助力社会和谐和家族和睦,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在今天的社会中,君子之风的概念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君子之风的传统价值观,如诚实、正直、宽容、谦虚等,仍然被认为是人们追求的品质。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君子之风的表现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声誉。
君子之风也是我们培养自己内在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指引。
总而言之,君子之风其清穆如的含义是指君子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高尚、庄重和清雅的风度。
这个概念代表了儒家文化中的道德追求和个人修养的重要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君子之风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个人、社会和家庭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语文版选修教材《〈论语〉选读》资料之06.君子之风

第六课 君子之风引人入胜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幽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君子之风”。
有人说:“绅士风度是外国有钱人在讲究;而君子之风却是人人适用,无论是穷是达。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看来“君子之风”比“绅士风度”要好得多,它适用范围更广。
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有“君子之风”?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
……[课 前 预 案]……一、文言知识(一)正字音孙.以出之(x ùn ) 一箪.食(d ān ) 曲肱.而枕之(g ōng ) 虎豹之鞟.(ku ò) (二)通假字1.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谦逊。
)2.女奚不曰(“女”通“汝”,你。
)3.知者不惑(“知”通“智”,智慧。
)4.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与”通“欤”,语气词。
)(三)一词多义①志于道.,据于德(正道)②夫子自道.也(说)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⑤任重而道.远(道路) 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主张,思想) ①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诚信) ②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确实) ③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任,相信) ④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副词,诚然)①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庸俗浅薄)②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③子路性鄙.,好勇力(粗野)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轻视) ①君子义以为质.(根本,基础) 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本质)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底子) ④质.明,避哨竹林中(副词,刚刚) ①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 ②礼以.行之(介词,按照) ③孙以.出之(介词,用) ④有杀身以.成仁(目的连词,来) ⑤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于“而”) 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介词,把) ①曲肱而.枕之(连词,表修饰关系) ②不义而.富且贵(连词,表转这关系) ③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关系) 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作为) 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语气助词,呢) (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饭.疏食,饮水(吃) 不义.而富且贵(守道义) (2)名词的意动用法曲肱而枕.之(以……为枕) 2.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为乐) 耻.恶衣恶食者(以……为耻)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曲.肱而枕之(使……弯曲) (五)古今异义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六)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句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何以文为2.状语后置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叶公问孔子于子路3.主谓倒装句贤哉,回也!4.省略句未足与议也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七)成语积累1.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论语之君子之风

《〈论语〉选读》复习五:“君子之风”一、文化思想1.“君子”是孔子用来培养学生和律人律己的理想人格。
2.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
“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3.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
二、专题训练1.《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2分)(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的?(2分)参考答案:(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2)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2分)(2)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
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安贫乐道”和“好学”各1分)(2)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1分)。
因为颜渊是孔子所赞赏的贤人(君子)的典型代表(1分)。
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的修身除了守义、求知并具有自强 不息的精神外,还包含什么?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6】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 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18 】
——朱熹:
《君子之风》
君子具有了这些内涵和并实践之 后,将体现出怎样的特性来?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 深刻。
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评论:没 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 出这样的形容。
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 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 故乐山。
《君子之 风》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大学》
《君子之风》
1、孔子的安贫乐道是否有“酸葡萄”心理? 2、如何真正理解颜渊和孔子的“乐” ?
《君子之风》
1、孔子的安贫乐道是否有“酸葡萄”心理?
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 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 ……弦歌鼓琴,未尝绝 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孔子曰: “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 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 ,霜雪 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君子之风》
2、如何真正理解颜渊和孔子的“乐” ?
乐,并非以箪食、瓢饮、在陋巷或疏食、 饮水、曲肱枕之而乐,乐是因为作为君 子能够坚守自己心中的信念——道义, 而不以贫累其心、改其乐。
《君子之风》
君子喻于义,小人呢?
利
《君子之风》
小人求什么利?
生命、财富、权位……
《君子之风》
探究:君子可以获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