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_以平顶山市为例

合集下载

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苏晓红,张莉萍(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和典型的成熟型资源城市,平顶山市产业从单一的煤炭资源开采已经发展到现在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经济新常态下,平顶山市产业转型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发展环境优势。

但平顶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受资源环境约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显化。

为了避免因“一业独大”而导致“矿竭城衰”,平顶山市应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期,全力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因此建议其依托但不依赖资源,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化解过剩产能,做好后续保障工作;以“互联网+”为契机,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新体系;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平顶山市[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8)07-0041-03第2018年第7期(总第503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7,2018Total No.503[作者简介]苏晓红(1965-),女,河南禹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府规制;[通讯作者]张莉萍(1982-),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委托项目:河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模式选择与政策体系研究(2017SZFZB001)。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长期以来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对资源高度依赖、发展缺乏活力等问题。

单一的产业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能源原材料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既迫在眉睫又困难重重。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平顶山市被划分为成熟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2008年9月第7卷第3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San m enx i a Pol yt e chni cSep.,2008V01.7.N03区域发展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巾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梁亚红(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河南平项山467000)摘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

以平顶山市为例。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城市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城市化的战略模式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市化:发展中围分类号:F299.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I一9123(2008103—003l—03收稿日期:2008-05-13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0624440018)作者简介:梁亚红(196仁),女,广西柳州人,平顶山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城市化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经济的发展【l】(啪)。

加快城市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源型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

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资源型城市及其转型(一)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是在一定时期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删,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311'11扣鳓。

目前,我国有120个资源型城市。

其中煤炭城市占50%[4t。

依据所开发的资源种类可将资源型城市进一步分为油城、煤城、钢城以及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又可划分为综合发展程度较高型、二次创业型、发展型、过渡型和传统发展型等四五种类型。

处于其生命周期嗍不同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不同。

在发展前期,资源型城市的问题并不突出。

但发展到中兴鼎盛之后就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资源问题、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衍生问题。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的调研报告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的调研报告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的调研报告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的调研报告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

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我国资源型城市蓬勃兴起,组成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为祖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单纯或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而产生的先天不足和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暴露,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特别是,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发展依托缺位,价格剪刀差导致的双重利益损失,过剩经济、买方市场产生的内在约束,全球化、知识化、生态化浪潮的接踵而至,都使资源型城市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プ魑煤炭城市,同样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的经济发展单纯建立在煤炭的采选基础之上,致使经济结构单一、超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市建设欠账较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在资源萎缩的今天,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速实现城市转型,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市最为现实和紧迫的重任。

对此,市近几年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清一个前提,突出两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

ァ∪锨逡桓銮疤幔就是重新进行城市定位。

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煤炭工业城市,必须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转型的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资源型城市要对主体资源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判断,针对资源的衰退、枯竭程度确定未来发展的步骤和重点。

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壮大接续产业、发展替代产业。

对于煤炭城市而言,煤炭工业作为主体工业,在城市经济中举足轻重,单纯依赖和完全放弃既不现实又不可能,必须要拓宽开发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主体工业的稳步发展,为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提供时间和资本积累,与此同时,立足自身特色,发掘比较优势,加速培育替代产业。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与思考一、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

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

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

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

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20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5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50年,进入了老年期。

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力和生活方式,一个城市亦然。

也有其少年、中年和老年,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阜新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滑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急需转型,重振雄风。

资源枯竭的定义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情况。

按此分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划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三类。

其中第一类约有20多个,正在成长,前途风光:第三类也约有20多个,日子十分难过;其余的都在第二类之列,再过10-15资源开始枯竭,属于眼下不急,马上就难过的境地。

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

**市的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煤炭工业,当属此列。

按开采时间**市属于老年期,按可采储量当属第二类和第三类之间,对**的未来应该给以及早的、高度的重视,尽早着手准备转型工作。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转型之路,使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才能避免重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覆辙。

二、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

资源是资源型城市的立身之本。

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所谓人无我有。

狠抓落实,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

狠抓落实,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

狠抓督查落实,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河南平顶山市“督查落实年”的做法2017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以开展“督查落实年”活动为抓手,探索抓落实的督查格局、体制机制和工作措施,推动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的位次迅速前移,经济转型攻坚阔步前行。

一、深化大督查格局、凝聚抓落实强大合力强化党委督促落实主体责任。

把构建大督查格局作为推动落实的重要措施,2017年以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就抓督查落实批示50多次,带头夯实各级党委抓督促落实的主体责任。

市委“督查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督促检查工作的统筹谋划、组织协调、督查推动和考核奖惩,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做好日常安排、监督检查、评议考核等工作;市委督查室、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均按照市委“督查落实年”活动方案要求制定方案、建立台账,健全完善工作落实周督查周通报、月督查月通报、季督查季通报、半年总结通报、年底总结考评的督查机制。

上下联动形成督查合力。

市委督查室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解,落实督办负责人制度,全程把控,及时跟进,直至见效。

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对市重点工作全盘接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每月定期向市委报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督促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把作决策抓督查保落实同部署同推进。

2017年初,市委列出“十大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市委督查室适时开展集中督查和专项督查,加大常规督查、随机抽查和暗访核查力度,每月10日前汇总通报。

2017年10月,针对进展缓慢、全省排序靠后的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联合牵头、市直部门参与,实施“日问效、周汇报”制度,重拳出击,强力问效,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创新工作举措、提升督查水平优化督查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平台、督查微信群等工具,探索建立督查业务沟通交流和模块化管理制度,实现“10分钟”完成督办事项全市交办。

平顶山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平顶山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平顶山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平顶山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表明,发展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要求的循环经济模式是破解这一矛盾的合理选择。

本文从循环经济理论入手,对平顶山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结合平顶山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平顶山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循环经济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从发展模式上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更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环状反馈式循环为基本特征的经济运行过程,表现为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的“两低两高”,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采用“压干榨尽”的方式,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达到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附加值的目的。

(二)从发展结果上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通过对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从总量上控制能源及原材料的投入规模,用较少的能源、原材料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从经济活动的源头上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同时,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再利用、再循环,使废弃物和污染物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将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平 顶 山城 市 经 济 发 展 现 状和 城 市 转 型 的 必 要 性
( ) 一 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 省中南部 , 是我 国建 国后 自行勘 测 设计 、 开发建设 的第一座大型煤炭工业基地 , 现辖两个 县级
市和 四县四区 , 总面积782 8 平方公 里 , 总人 口 5 1 1万 , 0. 中 心城区人 口 9 5万。2 o 0 7年, 该市采 矿业 人数 1 . 8万人 , 22 占从 业人 数的 2 .% , 67 煤炭工业增加值 占规模 以上工业增

响经济发展。另外 , 第三产业 占 G P比重过低 已经成为平 D 顶山就业 问题 日益突 出的另一 个重要原 因 ,0 8年第三产 20
业 比重 仅 为 2 .% 。 53
4处于城市转型的最佳期。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进程来 . 看, 资源型城市表现出比较鲜 明的阶段性特征, 美国地质学家
( ) 国鲁尔区的产业延伸型转 型模式 一 德
鲁 尔 区是 德 国历 史 悠 久 的煤 炭 开 采 工 业 基 地 ,0世 纪 2
中期 , 其煤炭产量一度 占全 国 8 %以上 。进入 2 世纪后半 0 0 叶, 由于过度开采和能源消费结构 变化所造 成的资源 趋于 枯 竭 , 产 成 本 上 升 , 品市 场 萎 缩 , 业 状 况 严 峻 等 问 题 生 产 失 严重 制约 了鲁尔区的传统 经济发 展。对 此 , 国政府及 时 德 对原有的煤炭经营进 行 了产 业链延伸 , 使其成为 全国 的烟 煤生产基地 , 同时拓展 采矿技术服 务、 采矿设备生产 、 国际
竭、 经济衰退、 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本文在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基本论述的基础上, 以平项山为例 , 分析 了平项山市城 市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政府主导战略探析——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政府主导战略探析——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政府主导战略探析
—河南 平顶 山 4 7 o) 6 0 0
摘 要: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 资源型城 市经济振 兴与可持 续发展的首选途径。 资源型城市 实 施政府主导型旅 游发 展 战略 。 政府在健康向上旅 游观的形成 、 基础设施 建设 、 城市整体形 象宣传 、 有序发展环境 的营造 、 区域旅 游资源保 护开发规划 的制订 、 旅游市场信息 平 台的建立等 方面起 主导作 用 , 不仅符合旅 游业 自身特性 的要 求 , 资源型城 也是
收稿 日期 :07 0 — 8 2 0 — 7 2
作者简 介: 梁亚红 (9 4 )女 , 16 一 , 副教授 , 广西柳州人 , 主要从事区域地理 和资源 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教学 与研究工作。
13 3
维普资讯
旅游宣传 , 并积极开展景区创 A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伟 目 的实现 , 标 因而要求政府进行主导 , 以求得更大 建设 , 逐步形成了以焦作 山水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 的发 展 。 3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要求强化实施政府主导型 . 3 及功能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2 0 年 , 04 焦作市旅游业 总收入 4 亿元 ,占全市 G P的比重 由 19 1 D 99年的不 旅游 发展 战 略 3 . 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 政府 .1 3 足1 %跃升为 9 %。同年 , 云台山景区黄金周期 间的游 客人数达到全国第 8 ,门票收入达到全国第 5 , 义不容辞的责任 名 名 长期 以来 , 资源型城市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 超过 北京 故宫 。 3 旅游业 自身特性要求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区域 的经济格局 ,为社会提供 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 . 2 对 3 .旅游资源具有跨地域性 , .1 2 需要政府加强协调 区域 的经 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 资源型 旅游资源是以内在特征为纽带联系在一起 的, 经济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工业重型化趋势进一步加 而 不是 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分布 的。 如伏牛山旅游资 剧。如平顶山是华东和中南地区最大的煤 田, 原煤储 源属于三市八县 , 各县从各 自的立场去开发本县旅游 量曾超过 10 0 亿吨 ,且几乎全部都是优质的工业煤 , 煤” 如今 已被列为全国 4 7 资源 , 结果造成各景 区孤立分散 , 品雷同, 产 市场竞争 这个 因“ 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 平顶山煤业集 团现有的十几 无序 , 生态破坏 , 、 、 人 财 物浪费严重 , 旅游资源整体效 个资源枯竭性城市之一。 益难以发挥 。要改变这种状况 , 必须树立“ 大旅游” 观 个矿 山中 ,有 4 个将在 2 1 年前不得不关 闭。根据 00 念和“ 一盘棋 ” 思想 , 对具有共 同特质 的、 越行政地 20 年《 跨 0 3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整理并计算 出, 全国城市 域界限的旅游资源 ,要紧紧围绕资源本身进行开发 , 三次产业 G P D 结构平均水平为 1 : .:9 , 34 5 3 . 平顶山 7 5 的第 二产业 比重高达 5 %以上 , 4 第三产业偏低 , 仅为 而非以行政单位进行开发利用 ,更不能各 自为政 , 圈 地经营。因此 , 只有在政府 出面主导 , 统一协调 , 在互 3 %。以平顶山市 19 3 95年到 20 年间的国内生产总 02 惠互利 、 互相依赖的前提下 , 打破行政界限 , 实现区域 值作为特征行为序列 ,取三次产业的 G P D 增加值为 联合 , 才能有效地解决体制上 、 管理上和经营中的一 相关 因素序列 , 计算平顶山市经济增长与增加值结构 系列问题 , 才能形 成资源合力 , 也才能真正按 照市场 灰色关联度 , 结果表明 , 平顶 山市 的第 二产业和经济 经济规 律办 事 。 增长 的关联度是三次产业 中最高的,并达到了 0 . 9以 3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 .2 2 需要政府对其生产环节 上 , 可见资源型城市 的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 进行 有效 的协 调 度是非常大的。另外 , 平顶 山市第三产业和经济增长 旅游产 品综合性 突出 , 涉及 面广 , 是食 、 、 、 的关联度不高 , 明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已经制 住 行 说 游、 、 购 娱六大要 素的综合 , 个环节相互依赖 、 各 相互 约了产业 结构的调整 , 同时, 也制约 了产业结构对经 补充。由于政府对旅游宏观信息把握较为充足 , 对产 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如此产业结构现状 , 5 1 。 给资源型城 品各个环节的了解更清楚 , 能有序开发 ; 更 对旅游市 市带来 的根本问题 ,是 区域的现代化发展要求 与资 场需求把握更全 面 , 更能有针 对性地开发 ; 有足够的 金 、 人才 、 技术 、 能源等生产要素 、 区域经济、 社会 、 生 财力 , 有强有力 的各种保障措施 , 为综合性旅游产品 态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 同时, 也严重阻碍产业结构 的 开发提供保障。因此 , 需要政府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的 升级和优化 , 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改善这 协调 。 状况 , 必须 由政府进行宏观决策 , 大力发展第 三产 3 _旅游促销具有层次性 , .3 2 需要政府组织旅游形 业 , 使城市经济持续增长。 象宣传和跨 区域旅游线路宣传 3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4期 咸 宁 学 院 学 报 Vol.30,No.4 2010年4月 Journa l of X i a nn i n g Un i versity Ap r.2010文章编号:1006-5342(2010)04-0028-02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3肖 锐1,彭 鹏2(郑州大学 1.商学院;2.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 要: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这些城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

本文在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基本论述的基础上,以平顶山为例,分析了平顶山市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和国外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提出了平顶山市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模式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资源型城市是在一定时期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

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中兴鼎盛之后,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日益激化,要想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现存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向产业链条高端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或者转向其他产业,使城市发展摆脱对原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

一、平顶山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城市转型的必要性(一)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我国建国后自行勘测设计、开发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煤炭工业基地,现辖两个县级市和四县四区,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1.1万,中心城区人口95万。

2007年,该市采矿业人数12.28万人,占从业人数的26.7%,煤炭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8%,资源型产业完成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9.2%,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二)城市转型的必要性1.政策背景。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未来国家将强化政府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化的跨行业企业集团。

2007年11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培育替代产业、解决就业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加强资源勘查和矿产权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和落实责任等八个方面,为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发展做了全面部署。

2.环境问题严峻。

由于20世纪平顶山城市建设是本着方便生产的原则,没有很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城建在矿中,同时平顶山三面环山,像个盆地,烟尘、煤尘不容易扩散,导致环境容量相当饱和,给现在的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另外,平顶山市区北部、西部由于煤炭资源过度开采而形成的连片塌陷区,也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

3.就业问题突出。

平顶山市在煤炭进入低谷的1996年前后,许多煤矿工人相继下岗,一些缺少其它技能的下岗工人很难维持生计,又因为年龄偏大,难以实现再就业,劳动保障与再就业问题的存在很容易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另外,第三产业占G DP比重过低已经成为平顶山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第三产业比重仅为25.3%。

4.处于城市转型的最佳期。

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进程来看,资源型城市表现出比较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美国地质学家胡贝特将一般矿业城市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兴起期,资源开发前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成长期,全面投产至生产达到设计规模阶段;第三阶段———繁荣期,生产达到设计规模阶段后继续发展,综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规模逐步扩大;第四阶段———转型期,以矿业为主体的产业地位下降,替代资源产业或非资源产业得到发展,矿产区域的性质功能转变,一般演变为综合性工商业中心城市。

如果没有新的产业兴起,城市开始衰退、消失。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表明,新兴产业的形成和成长期与老产业的衰退期之间的衔接是很重要的。

在老产业开始衰退之时,新兴产业如果接近成熟,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业转换所带来的负效应。

因此资源型城市发展替代资源产业或非资源产业的最佳时期应在资源型产业“成熟繁荣期”,最迟期在“萎缩衰退期”。

根据平顶山市现有煤炭储量,按生产能力4000万吨/年计算,可连续开采70年以上。

因此可以推断,平顶山市资源型产业处于成熟期,即属于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

二、国外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分析(一)德国鲁尔区的产业延伸型转型模式鲁尔区是德国历史悠久的煤炭开采工业基地,20世纪中期,其煤炭产量一度占全国80%以上。

进入20世纪后半叶,由于过度开采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所造成的资源趋于枯竭,生产成本上升,产品市场萎缩,失业状况严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鲁尔区的传统经济发展。

对此,德国政府及时对原有的煤炭经营进行了产业链延伸,使其成为全国的烟煤生产基地,同时拓展采矿技术服务、采矿设备生产、国际煤炭贸易等行业,并实现相关电力、化工、电子、房地产等业务多元化发展,形成以煤为主,钢、电、化、机械全面发展的多元化工业结构,此外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技术3收稿日期:2010203211创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二)日本九洲的退出型转型模式日本九洲煤炭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能源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利用本国资源转向利用国外市场资源,为配合这一政策,九洲开始实施一系列煤炭资源退出式措施:放弃原有煤炭资源传统产业,实行全面关闭和退出政策,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教育业、旅游业,逐步形成以汽车、能源、环保、医疗、生物和通信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型城市产业经济结构。

经过十年时间,九州由传统的煤炭产业区成功转变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三)国外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案例的启示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制定合理可行的转型规划和整体目标,从立法、政策、财税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而协调各方利益。

2.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发展煤炭产业,使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良好的环境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此,鲁尔区政府曾投资50亿马克,成立环境保护机构,对污染严重的矿区进行综合治理改造。

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绿地开发、改善交通等措施,将原来的工业污染地改变成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

九洲则通过发展拥有先进环保技术的中小企业,在垃圾处理、循环经济等方面走在日本前列。

3.正确把握城市资源转型的时机。

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宜在其成长和成熟期开始起步,如果到了衰退期才进行则要面临各方面的限制,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欧洲、日本的资源转型就是在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期开始的。

由于起步较晚,资源型支柱产业衰退已给城市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和经济衰退问题。

政府一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又要着手发展替代产业和新型产业,因而将面临较巨额的财政投入和效率损失,市场机制也将面临失灵的困境。

所以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应充分利用其在稳定时期的竞争优势,赢得主动和时间。

4.注重职工的转岗就业培训。

资源型城市转型意味着劳动力的大量释放,如何解决传统资源型企业职工转岗再就业问题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各国转型经验表明,转岗培训是再就业的基础。

对此,鲁尔区实施工人转岗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资助政策,九州把培训职工、提高技能作为重新就业的重要途径,培训后可供选择的职业岗位多达100种以上,90%的人员能重新就业。

5.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能够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进程。

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原有煤炭企业进行产业技术创新,提高其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此外,还可以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能源产业,环保技术产业、医疗健康和生物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产业,为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平顶山城市转型的模式选择和对策措施(一)城市转型的模式选择平顶山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应将鲁尔区的延伸型模式与九洲的退出型模式相结合,采取复合模式即将原有煤炭产业的扩展和新型产业的培育相结合,通过综合发展和技术创新,使煤炭产业的生命周期得到延长,同时为城市找到更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20-30年的时间,把平顶山建成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纺织等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

(二)推进平顶山城市转型的对策措施1.建立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城市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城市转型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平顶山市政府应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将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与整个城市的转型结合起来,要按照短期目标服从长远目标的原则,制定合理可行的转型规划和整体目标,特别是要尽早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2.明确城市定位,融入中原城市群分工体系。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政府对中原城市群财力、物力等要素大量的投入,中原城市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城市群区内各个城市主体意识过强,各自为战,低效博弈,尚未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协调机制。

平顶山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中国岩盐之都和全国十大优质铁矿区之一。

平顶山应根据自己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中国中部化工城,中原城市群化工、能源、原材料、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主动融入城市群分工体系,从而更有利于在合作中形成群的合力。

3.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第一,以煤为基点,形成3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以煤矸石、煤泥利用为源头,形成煤—电—建材产业链;以煤炭焦化为起点,形成煤炭—炼焦—焦油加工—碳素产业链;以煤炭气化为起点,形成煤炭—气化—尿素、甲醇—精细化工产业链。

第二,以盐为基点,形成盐—化工产业链。

第三,以铁矿为基点,形成铁矿—钢铁—机械制造产业链。

4.加快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平顶山市转型中发展旅游业的对策,第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旅游业的发展初期,政府应重视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建设和保护,加大投入,对景区进行规划建设。

第二,塑造旅游城市形象。

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的城市知名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平顶山市城市形象最主要的关联依然是煤炭资源。

要改变“煤城”形象,必须以现有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背景,以旅游资源的赋存特点(南部山水、北部文化)为基调,突出绿色、自然、生态和文化的整体氛围,在国内市场喊响“中国平顶山———中原山水名城,温泉休闲胜地”。

第三,积极实施科学营销战略。

针对不同市场,采取不同促销策略。

另外,平顶山市应以西部新城区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等现代化程度高的金融产业,利用平顶山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5.提高高等院校质量,为城市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