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之古桥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 -回复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 -回复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回复【中国古代桥梁名录】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富含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这些桥梁的建设技术和设计理念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中国古代桥梁名录,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魅力。

一、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中国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空腹石拱桥。

它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由李春设计建造。

赵州桥全长50.82米,宽9.6米,主跨37.02米,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这座桥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拱形结构的力量分散原理,使得整座桥既坚固又美观。

二、卢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全桥长266.5米,宽9.3米,有11个孔洞。

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狮雕刻而闻名,共有485只形态各异的石狮立于桥栏两侧。

此外,卢沟桥还是抗日战争爆发的见证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广济桥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浮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知府曾会主持建造。

全桥长518米,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段为梁桥,东段为浮桥。

这种独特的设计既满足了船只通行的需求,又保证了陆路交通的畅通。

四、洛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建。

全桥长731.29米,宽4.5米,有46个桥墩。

洛阳桥的建设采用了“筏型基础法”和“种蛎固基法”,大大提高了桥梁的稳固性。

五、安济桥安济桥位于山东省聊城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孔敞肩石拱桥。

安济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全桥长64.4米,宽9.3米,主跨31.3米。

该桥采用敞肩式设计,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强了抗洪能力。

六、湘子桥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乾隆年间古桥介绍

乾隆年间古桥介绍

乾隆年间古桥介绍乾隆年间的古桥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瑰宝,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桥梁工艺的精湛技艺,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下面将介绍一些乾隆年间的代表性古桥,以及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要介绍的是乾隆年间的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不仅是中国古代桥梁中最早建造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赵州桥全长317米,桥身由44个石拱构成,气势雄伟,结构严密。

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四十三年,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

它不仅是水陆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是诗人文人经常题咏的对象,流传至今。

其次是乾隆年间的颐和园的七拱桥。

七拱桥是颐和园中最具特色的一座桥梁,也是乾隆年间的代表作。

它由七个石拱组成,桥长150米,宽8米。

这座桥修建于乾隆三十年,其设计精巧,构造严谨。

七拱桥融汇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园林的设计风格,展现出乾隆时期的独特审美观念。

七拱桥周围景色优美,桥身上还雕刻有精美的浮雕,彰显了乾隆时代的文化艺术水平。

再者,乾隆年间的九曲桥也是一处有名的古桥。

九曲桥位于苏州市,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座桥不仅造型美观,而且独具匠心。

九曲桥由273个石拱组成,桥身蜿蜒曲折,桥面伸展自如,形成了独特的曲线美。

桥面上的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动物和植物纹样,栩栩如生。

九曲桥修建于乾隆四十五年,为苏州园林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乾隆年间的古桥不仅在造型上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桥梁的建筑工艺非常精湛,桥墩、拱洞、栏杆等细节处理得非常考究。

同时,这些桥梁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乾隆年间的古桥不仅有着观赏价值,更是对后世的建筑师和工匠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它们的存在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

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这些珍贵的桥梁,让它们成为我们与历史对话的媒介,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关于古桥的资料很多,而且有的桥图片很精美,但我只能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如最早的、最有影响的、最具民族风格的。

桥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省东郊的洛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宋代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

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州桥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省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

县古时曾称作州,故名。

州桥是隋朝石匠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

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

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

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象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

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

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

三年级赵州桥原文

三年级赵州桥原文

三年级赵州桥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今年的寒冬,赵州桥也因此变得格外壮丽。

作为中国著名的古桥,赵州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石拱桥之冠”。

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令人留连忘返。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10公里的赵州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赵州桥全桥长298米,桥面宽7.5米,由七孔石拱桥组成。

整座桥横跨赵州河,气势磅礴,犹如一道巨龙横卧在大地上。

桥上的栏杆上刻有大量的汉字和楹联,一字一间,装点着赵州桥的庄严和瑰丽。

这些楹联是由当地文人墨客精心撰写的,既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又抒发了作者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期盼。

这些楹联经过岁月的洗涤,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古桥的一道亮丽风景。

每逢寒冬时节,赵州桥上的冰雪景观更是美不胜收。

在酷寒的北国冬天里,河面上的冰雪已经结得很厚,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溜冰场”。

他们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和手套,在冰面上嬉戏玩耍,留下一道道欢乐的足迹。

而赵州桥两边的柳树和枫树也都披上了洁白的雪衣,宛如童话世界里的仙境。

柳树的枝条上挂着冰棱冰镇,被冰雪围绕的枫树仿佛是一个个冰雕艺术品,透出一丝玄幻的美感。

走在桥上,呼吸着清新的寒风,欣赏着银装素裹的景色,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奇妙世界。

赵州桥的边上有一座古老的亭子,名字叫做“听音亭”。

相传,这座亭子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建,用来聆听赵州桥上的钟鸣声。

听音亭以其精巧的建筑和独特的功能而著名,成为了游客们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站在听音亭里,可以眺望到远处的赵州桥和周围的美景。

桥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桥下流淌的河水,仿佛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亭中传来悠扬的古风音乐,引人陶醉。

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景,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赵州桥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和建筑的精深和博大精深,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赵州桥的存在,让人们能够追溯过去,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古桥研究报告

古桥研究报告

古桥研究报告古桥研究报告古桥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本报告旨在对古桥进行研究,探讨其建造技术、历史背景以及文化意义。

一、古桥的建造技术古桥建造技术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古桥通常采用石头、木材等材料进行建造,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牢固、工艺精细。

并且,在古代没有现代化工具和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古人能够建造如此宏伟的桥梁,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二、古桥的历史背景古桥作为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交通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古代,桥梁的建造是为了解决交通的需求,改善走水条件,并体现统治者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视。

因此,古桥的兴建往往伴随着一个地区的繁荣和交通网络的发展。

古桥的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古桥的文化意义古桥不仅仅是交通工程,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技术成为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重要代表,代表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古桥上有许多雕刻和铭文,这些雕刻和铭文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是书写着历史和传统文化,代表着古代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

四、对古桥的保护和传承由于种种原因,古桥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桥的文化遗产,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古桥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古桥的认知和重视。

其次,加大对古桥的维护和修缮力度,保持其原始风貌和历史特色。

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桥进行数字化保护,以便将来的研究和传承。

总结:古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保护和传承古桥的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重视。

只有通过保护和传承,才能让古桥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并让后人继承和传承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

中国四大古桥与三大文化名楼

中国四大古桥与三大文化名楼


十字桥 位于山西太原 市晋祠内。桥梁为十 字形。全桥由34根铁 青八角石支撑,柱顶 有柏木斗拱与纵、横 梁连接,上铺十字桥 面。
安平桥 位于福建晋江 安海镇。桥面由7条大 石板铺成,桥头有六 角五层砖构宋塔一座, 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 式石桥,
桂林玻璃桥
• 玻璃桥:长仅22.4米,宽仅 2.64米,是我国第一座采用 特别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 桥梁。无论是外部立面,鱼 廊屋顶,还是桥面承重部分, 均采用工艺精致、造型考究 的水晶玻璃制品为构件,甚 至连柱头、栏杆和饰件也都 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 桥拱为五跨贴水型拱桥,只 供观赏,不可通船,以保安 全。该桥不论远望还是近观, 都是晶莹剔透,异常迷人。 入夜之时,在梦幻般的灯光 烘托下,让游客产生漫游仙 境的感受。
• 解放桥主桥长284米,宽45米,其中机动车道宽22米,为 双向六车道。解放桥两端设有大型亲水平台,行车道以花 带相隔,东岸新辟沿江步行街,西岸与繁华的商业街相连, 成为桂林市的又一标志性精品。整座桥简洁通透,拱中套 拱,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有机地融入桂林周 围的山水景观中,成为又一旅游景点
为了保护赵州桥, 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 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3.安澜桥

飞跨成都著名都江堰上的安澜桥是中国和世界上现存最长 的古代索桥,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 修建的材料有关。清嘉庆八年 (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 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 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 妻桥"。它是勾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本 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 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 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 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十七孔桥的简介

十七孔桥的简介

十七孔桥的简介1. 引言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连接了两岸,还代表了人们对于技术、工程和美学的追求。

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桥梁——十七孔桥。

本文将介绍这座桥梁的背景、历史、结构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2. 背景十七孔桥,又称黄姚古桥,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东北60公里处的黄姚镇,跨越黄姚溪。

这座桥修建于明代初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最著名的木结构桥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工艺的杰作之一。

3. 历史3.1 修建过程十七孔桥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由于交通的需要,黄姚地区的农民们决定建造一座桥梁以方便通行。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设计,最终确定了桥梁的位置和形式。

由于当时缺乏现代建筑设备,桥梁的修建全靠人工施工,历时数年才完成。

3.2 历史沧桑在桥梁修建后的几百年里,十七孔桥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和自然灾害。

它见证了黄姚地区的繁荣与衰败,也承受了洪水和地震的考验。

然而,桥梁始终屹立不倒,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3.3 文化底蕴由于十七孔桥的历史悠久,它成为了黄姚地区的文化象征和重要景点。

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赞美之词。

同时,桥梁周边的村落和风景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4. 结构4.1 整体布局十七孔桥的整体布局呈”U”形,由16个石柱和17个拱洞组成,因此得名十七孔桥。

桥梁长约110米,宽约4米,高约10米。

其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木结构技术,展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的精髓。

4.2 建筑材料十七孔桥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青石和木材。

桥梁的石柱由青石制成,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确保了桥梁的稳定性。

桥面和栏杆则采用了上等的木材,经过精心加工和防腐处理,保证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4.3 工艺特点十七孔桥的建造采用了独特的木梁拱桥结构,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特点。

桥梁的每一个拱都采用了榫卯结构,使得桥梁更加牢固。

此外,桥梁的柱子和横梁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保证了桥梁的均衡和稳定。

赵州桥的建造历史与文化意义

赵州桥的建造历史与文化意义

赵州桥的建造历史与文化意义赵州桥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邙山区,跨越了漳河。

是中国唯一一座千年古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建造时间始于公元589年,唐代始建,至晚唐时代即公元610年,才全部竣工。

历时20余年,横跨漳河水面的长度为46.7米,高度为7.5米。

赵州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以其灵性、简洁、规整、在实用中体现出美学价值见长。

其建造者利用当时先进的技术,以及杰出的工匠与设计师的智慧才能,创造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桥建筑。

赵州桥不仅是桥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赵州桥的特点是石基、石拱、石栏,三石组成的三段形,被称为“三石组合体”。

首先,它的石基十分丰富,使桥的结构牢固不易倾倒。

其次,石拱则是赵州桥建筑中的金字招牌,在工程上石拱不仅可以承受桥面和行人的重量,更是抵御河水冲刷和灾害的关键结构。

与传统古桥比较,赵州桥石拱的支撑点较多,中间有拱、边有拱、拱下面有另一个小拱,这些层层递进的设计思想为桥梁的负载增加了许多保障。

而石栏便是赵州桥的装饰部分,更是桥梁美感和审美价值的来源所在。

这三个能够协调、相互制约而又相互融合的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石拱桥的基本模式。

赵州桥的石材萃取自五代唐尧祭祀之地、蜀州青城山、荥阳山等地的花岗岩,因其材质坚硬、质量安稳,所以经历千年风雨,仍能安然屹立。

从赵州桥的设计建造和工程质量上看,述司空图所说,“或者说:停木立,或者说:十年大计,或者说:石拱之巧,或者说:集众工之功,或者说:千里来取素材,五十里烧木做铁器;在此必有施者,瑞祥之神焉所居也。

” 显然,历史以来,赵州桥的建造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历史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协调,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瑰宝和世界文献资料库之一。

除此之外,赵州桥还有很多身心的文化意义。

首先,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从石建筑和桥梁建筑的发展历程来看,赵州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传统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和博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名桥
几千年来,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
壮丽的桥梁。

这些桥梁横跨在神州大地的山
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
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的古桥有
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许多现存的古
桥,无论是样式还是力学原理、美学理念,
仍然对当代世界桥梁建筑产生着影响,充分
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中国历史上历代文人骚客们对桥充满赞
美之情,将桥比作苍龙腾驾、新月出云、长
虹饮涧、玉环半沉,一派美的风姿。

而在中
国普通百姓的词典里,桥,既是欢乐之所,
也是伤心之地,在桥上,故友相逢,尽享闲
情雅致,充满欢笑与安宁;同样在桥上,人
们送别亲人,隔水相望,挥泪洒别,此时的
桥梁既是一种交通工具,同时又将建筑、艺术和科学和谐的融在一起,从桥梁的历史来看,中国最先建造的是梁桥。

时至今日,许多简单的小型梁桥,仍然普遍存在于乡村和山区。

由于受攀藤而渡的启发,古人创建了索桥。

又因受乘船过河的启发,古人创建了较为耐久的浮桥。

人们把建造城门用的拱券结构用于建桥,拱桥因此而诞生。

梁桥、拱桥、浮桥、索桥便成了中国桥梁的“四大兄弟”。

卢沟桥建造时间:公元1189年
卢沟桥它位于北京丰台区的
永定河上,因为横跨卢沟因
此而得名,它是北京现存的
拱桥中最古老的一座桥,始
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它是一
座十一孔联拱桥,桥梁全长
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
翅桥面呈喇叭口状,著名的
“卢沟桥事变”就发生在这
里。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半
圆拱券采用纵联式实腹砌筑
法,使11个拱券联成一体,
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
大,桥面两侧设置石栏。


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
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
广济桥
建造时间:始建于南宋乾
道七年(1171年)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
侯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至今已有近九百年历史。

横跨韩江,是潮州八景之一,它与赵州桥、卢沟桥、福建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它将梁桥、浮桥、拱桥集于一身,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桥梁中
只此一座,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
(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安平桥
建造时间:公元1138年
安平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因为桥梁全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属于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公元1138年,历时十四年告成,是
赵州桥
建造时间:公元595年
赵州桥位于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
五亭桥
建造时间:1757年
五亭桥位于江苏省扬
州市瘦西湖内,是扬
州市的地标建筑,始
建于公元1757年,是
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
和十七孔桥而建的,
该桥建筑风格兼具了
南方的秀丽和北方雄
伟,所以它被称为有"
中国最美的桥"。

风雨桥
建造时间:公元1916年
风雨桥因为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它的代表则是位于广西三江的程阳桥,这座桥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各种人物、山水雕刻绘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

十字桥
建造时间:公元1102年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始建于公元1102年,因桥梁为十字形而得名,古代中国十大名桥之一,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桥梁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依然非常的坚固。

泸定桥
建造时间:公元1705年
泸定铁索桥位于泸定县城大渡河上,始建于清康熙44年,由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由13根铁链组成,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是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

中国红军长征途经中的飞夺泸定桥就发生在这里。

玉带桥
建造时间:公元1736年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
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
为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而得名.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
到玉泉山的通道。

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

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
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
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

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
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

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线。

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

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

它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

五音桥
建造时间:清顺治年间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
陵神道上,两侧装有方解石栏
板126块,桥全长110.60米、
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
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
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
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顺着
敲击,会发出“五音”,因此
得名。

洛阳桥洛阳桥,又名万安桥,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
史,位于泉州城东,建于北宋,由北宋泉州
太守蔡襄主持修建。

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
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
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是中国现存最
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
础的开端。

宝带桥
宝带桥位于江苏苏州长桥镇,桥成316.8米,53
拱,是我国现存最多拱的石拱桥。

宝带桥始建
于唐代,目前的桥梁是明清时代修建的。

宝带
桥位于大运河边跨詹台湖,历来是船运和纤道
所经,所以它既要满足拉纤还要满足船运。


三孔连拱特高,可供大船通过。

中国现代桥梁欣赏
我们毕业啦
谢谢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SZ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