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分析风险和机遇定量评估方法

过程分析风险和机遇定量评估方法
过程分析风险和机遇定量评估方法

附件4:过程分析风险和机遇定量评估方法:

1.风险和机遇的程度

2.风险和机遇发生的概率

3.风险和机遇发现的可能性

4.风险和机遇等级的划分及应对措施

风险和机遇系数=程度×发生概率×发现可能性。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一目的 1.1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 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接受和风险转移在内的 操作要求; 1.2建立全面的环境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确 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预防和减少非预期的影响, 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1.3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 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二范围 适用于在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及相关方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三定义 3.1风险 不确定性的影响 注1:影响是指偏离预期,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 注2: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及其后果或可能性的信息缺失或 了解片面的的状态。 注3:通常用潜在事件和后果,或者两者的组合来表现风险 的特性。 注4:通常用事件后果(包括情形的变化)和相应事件发生

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风险。 注5:“风险”一词有时仅在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使用。 3.2风险评估 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3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 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4风险降低 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依据 3.5风险接收 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收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

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 类风险及机遇的识别风险及机遇的评估 执行情况 型类别 法规 要求 外 部 因 素 相关 方要 求 外 相关部 方要因 求素外部因素及相 风险和机遇 关方描述 风险:公司是否通过了ISO9001-2016 的质 量体系、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体系的检 法律、法规内 查,公司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充分收集 评估,并转化为公司制度执行,符合新法 容的变化 规要求 机遇:公司产品机构调整,给公司带来潜 在的客户 风险:公司现有的制度,是否符合新行业 行业标准的变标准的要求 化机遇:行业生产环境变化,给公司带来潜 在的客户 风险: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如公司 监管部门的监执行不规范,可能存在被查处的风险 管力度机遇:行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给公司带来 新的发展机遇 风险:原材料市场不稳定,希望签订的年 供应商的要求 度合同和保底价格,带来的采购和资金风 险 机遇:原材料可能会降低 风险:客户对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以及对供 应周期和售后服务的期望值提升,给公司生 客户的需求产、质量和售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机遇: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管理水平的提 升,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发展机遇 发生可能性 ×严重性 4×3=12 4×3=12 4×4=12 2×3=6 4×4=16 风险及机遇应对措施 等级 1.主要职能部门按照要求加 强相关产品销售区域所在地 法律法规的收集评价 一般 2.销售部门加大市场开拓 1.主要职能部门按照要求加 强法律法规的收集评价 一般 2.销售部门加大市场开拓 1.各级部门严格按照公司的 规章制度开展相关工作 高 2.职能部门加大公司内部制 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对公司影响较大的玉米做好 一般 年度采购计划 1.品管部加强与客户进行质量 标准制定的沟通,统一双方的 高标准和检测方法 2.生产部门做好生产计划的 安排,保证生产计划的执行 执行部门时限 品管部、办公 全年 室、、生产部 销售部全年 品管部、办公室、 全年 生产部 销售部全年 生产车间、仓库、 全年 品管部 品管部、办公室、 全年 生产部 总经理室、原料 全年 部 品管部、销售部全年 生产部全年

风险和机遇评估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所有过程。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 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管理代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 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负责人:参与风险和机遇评估,并按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 执行。 3.4业务课:负责收集服务售后的风险信息及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 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经营风险等。 4.4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4.5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6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7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 险发生频度。 5.作业内容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估与应对管理程序

风险和机遇评估与应对管理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职责、内容、过程、方法与要求,以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增强有利影响,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改进。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项目经理部与风险和机遇管理有关的一切活动。 3 术语和定义 3.1企业环境:是指一些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影响企业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各因素的集合。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3.2风险: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商业风险、营运风险等。 3.3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的实践,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 3.4风险评估:是对所收集的风险管理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的风险评估,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应对措施等步骤,其目的在于查找和描述企业风险,评价所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价值,给出风险控制的优先次序并选择应对措施加以实施等。风险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咨询、访淡、集体讨论、情景分析、统计分析、模拟分析、管理工具分析等。 4 职责和权限 4.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领导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工作,确定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并确保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得到确定和执行。

4.2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活动过程有关的风险和机遇,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4.3工程管理部负责汇总公司风险和机遇清单,以提供管理者代表确定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的参考和依据。 5 管理内容或程序 5.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流程 5.2考虑因素 5.2.1在识别和确定风险和机遇时,应考虑对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影响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以及相关方的要求。 5.2.2 对公司管理体系有影响内、外部因素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要素和影响。对于外部因素,可从国内外和本地的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于内部因素,可从公司的价值观、文化、知识、绩效等方面进行考虑。 5.2.3与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可能包括:业主(建设单位)、总承包方、用户、公司股 东、公司员工、供应商、分包方、银行、监管部门、工会、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或其他对公司有负面影响的团体。 5.3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确定 5.3.1风险与机遇识别时机 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变化、新项目开工,原则上风险与机遇的识别一年不能低于一次。 5.3.2风险和机遇分类 5.3.2.1质量风险和机遇: a)直接质量风险:工程质量问题,导致返工、返修、赔偿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工程交付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负

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DXJ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 序

1.目的 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或环境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和机遇,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2.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服务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和机遇的评价、更新与管理。 3.定义 危害来源: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与工作相关的危险事件或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与由危险事件或暴露而导致的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职业健康安全机遇:一种或多种可能导致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改进的情形。 4.职责 4.0.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清单的批准。 4.1.H SE部负责组织对危险源的评审活动,进行风险和机遇的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订对危险源控制措施。 4.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并参与评价工作。 4.3.行政人事部负责行政、采购、后勤等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活动。 4.4.各相关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征。 5.工作程序 5.1初始状态评审 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a)获取与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公司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b)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进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 c)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评估其与体系标准的符合性和风险控制的适宜性; d)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初始状态评审要形成《初始评审报告》,作为体系策划的基础。 5.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与应对控制程序

Q/XX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与应对控制程序 版序:A/0 2017-06-01发布2017-06-01实施

A/0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与应对控制程序Q/KT02-39.01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使用。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定义 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 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 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 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 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 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 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 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3.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 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3.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 营风险等。 3.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1

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管理程序

1.0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 .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2.1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2 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3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4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5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6 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7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8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9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 .0职责 3.1 管理代表 3.1.1 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 3.1.2 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1.3 负责按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 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 3.1.4 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课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3 业务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 风险并落实执行。 4 .0相关文件 4.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5 .0定义 5.1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5.2 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与应对控制程序

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Q/XX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与应对控制程序 版序:A/0 2017-06-01发布2017-06-01实施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使用。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定义 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 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 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 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3.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 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3.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 营风险等。 3.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3.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 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1)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3)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4)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5)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6)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7)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8)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9)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三、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企管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风险和机遇应对处理表》。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四、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五、作业内容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1)对质量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2)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XXXXXX有限公司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版本/修订次:C/0 页码:1/71 目的制定风险和机遇控制措施,确保能够识别公司在生产和经营过程的风险和机遇,考虑外部.内部环境,以及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达成其目标的影响,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明智决策延缓风险。通过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3 职责3.1 总经理: a.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 b.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的确定; c.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3.2行政部: a.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 b.负责按本程序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c.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

d.负责本部门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 a.负责收集与本部门负责的过程有关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 b.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c.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评估。X XXXXX有限公司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版本/修订次:C/0 页码:2/74 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5 内容5.1风险和机遇管理的策划1)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2)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行政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地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风险; b.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c.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交付后服务的风险; e.采购原料的风险; f.其他过程失效的风险。 5.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1目的 本中心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1)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设计和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3)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4)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5)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6)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7)不合格品的处理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8)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9)当使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 指南。 3术语和定义 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期限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 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 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者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 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 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3.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 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3.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 管理风险、经验风险等。 3.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 务风险等。 3.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3.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3.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 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频度。 4职责 4.1质量负责人 4.1.1负责本中心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4.1.2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审批重大的风险清单; 4.2体系工程师: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 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

风险及机遇评估分析表--实用.doc

2018年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序号类别风险和机遇内容 风险分析 严重风险 程度 频度 系数 日期:年月日 管理措施 责任部门实施时间评价措施有 / 人(开始 - 完成)效性 客户开发、1合同评审过 程 2生产计划3制造过程4产品交付5顾客服务 经营计划管6 理1、对市场需要产品的发展 趋势判断失误 2、客户要求识别不完整 3、末未能确保能够满足客 户要求就签订合同 1、计划制定不合理、导致无 法按时完成计划任务,从而 延误产品交付 1、生产不能按时完成计划; 2、不良率过高; 3、效率太低; 4、产品标识不清、混料。 1、不能按时交付; 2、交付的产品不符合客户 的要求 1、顾客投诉未能有效解决; 2、顾客满意度低,导游顾 客丢失 和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劣势分 析失误,导致业务萎缩 31 3 41 4 32 6 41 4 41 4 31 3 1 、对市场需求产品的发展趋势分析应该反复论 证; 2 、对客户的要求实施监视和测量;供销部有效 3 、在确定与客户签署合同前落实合同评审事宜。 1 、合理计算公司的实际产能; 2 、依据产品特点和本公司的实际产能合理安排 生产部有效 生产计划; 3 、安排跟单员全程跟进生产计划的实现过程。 1 、生产计划管制; 2 、过程能力提前策划; 3 、不良率前期策划; 生产部有效 4 、标识管理要求: 相关文件:“生产管理制度”;“产品标识和可 追溯性管理办法” ;“产品搬运包装作业指导书” 。 1 、生产计划管制; 2 、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 3 、成品的品质检验;生产部 有效 4 、出货前的品质检验;质检部 相关文件:“产品过程检验规范”;“成都检验 规范”;“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对所接到的客户投诉登记信息,安排专人负 责处理并及时回复客户,客户处理一律按报告格 式存档。 供销部有效 2 、确保产品质量和交期,与客户保持积极沟通, 以确保客户的满意度,从而稳定客户。 相关文件:“客户满意控制办法” 1 、对竟争对手的调查分析应严谨细致; 2018 年.2-- 2 、加强公司内部质量控制。供销部有效

风险和机遇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风险和机遇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结果,有必要识别和评价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及机遇,以预防和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实现持续改进,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各过程中风险的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督、检查和改进的管理。 3术语和定义 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3.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3.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3.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3.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3.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3.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4、职责 4.1最高管理者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批准风险可接受准则,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4.2认证办负责建立本程序,并负责维护。负责按本程序所要求的周期组织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的评价、应对措施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 5、工作程序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5.1.1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识别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会的评价、应对措施表》; 5.1.2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环境因素可能产生与有害环境影响、有益环境影响和其他对公司的影响有关的风险和机遇。危险源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可将确定与环境因素、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和机遇作为重要性评价的一部分,也可单独确定。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或环境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和机遇,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2.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服务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和机遇的评价、更新与管理。 3.定义 危害来源: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与工作相关的危险事件或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与由危险事件或暴露而导致的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职业健康安全机遇:一种或多种可能导致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改进的情形。 4.职责 4.0.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清单的批准。 4.1.HSE部负责组织对危险源的评审活动,进行风险和机遇的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订对危险源控制措施。 4.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并参与评价工作。 4.3.行政人事部负责行政、采购、后勤等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活动。 4.4.各相关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征。 5.工作程序 5.1初始状态评审 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 5.1.1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a)获取与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公司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b)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进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 c)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评估其与体系标准的符合性和风险控制的适宜性; d)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5.1.2初始状态评审要形成《初始评审报告》,作为体系策划的基础。 5.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 5.2.1危险源识别范围包括:

风险和机遇评估及应对措施程序(含表格)

风险和机遇评估及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 1.0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0范围 适用于在公司汽车产品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1)商务活动、市场业务开发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供应商开发及管理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3)监视和测量资源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4)设施、设备和工装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5)生产过程控制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6)发生各类变更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7)不合格品的处理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等。注: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的变更控制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执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程序(FMEA)。 3.0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力资源、必要的培训、信

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度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销售部:负责收集产品交付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0定义 4.1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通常指负面的影响。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评测某一事件或者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几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

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最新版】

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职责 3.1常务副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品保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

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单位:负责本部门/课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业务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 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

(完整版)风险与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风险与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有效应对风险和机遇。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策划与实施。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确认,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的审批。 3.2 各相关部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和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相关职责的实施。 3.3质量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方案,并监督实施。 4、定义: 4.1环境因素: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4.2 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的实践,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 5、工作流程:

5.1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应考虑: 5.1.1可能对企业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5.1.2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5.1.3企业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5.1.4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5.1.5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要求。 5.2风险与机遇识别时机: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5.3风险与机遇的类型: 5.3.1质量风险与机遇:直接产品质量风险与机遇、间接产品质量风险与机遇。(1)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大量投诉、召回等风险。(2)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5.3.2环境风险与机遇:主要有自然、人文、政治、经济以及其他。 (1)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2)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3)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4)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IATF16949风险和机遇评估及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 范围 适用于在公司汽车产品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1)商务活动、市场业务开发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供应商开发及管理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3)监视和测量资源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4)设施、设备和工装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5)生产过程控制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6)发生各类变更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7)不合格品的处理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等。 注: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的变更控制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执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程序(FMEA )。 3.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力资源、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度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销售部:负责收集产品交付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 定义 4.1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通常指负面的影响。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评测某一事件或者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几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4.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验风险等。 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