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合集下载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14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4.1 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14.2空气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a) 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 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d) 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要求。使用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保证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e)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 f) 能够使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值要求的合法有效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7医院感染的监测 7.4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 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75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发病趋势、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 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7.6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8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8.14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2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 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感染控制策略- 遵循卫生部和相关卫生机构制定的感染控制指南和政策。

- 加强手卫生,包括正确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程,确保废物的正确分类、储存和处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符合卫生标准。

- 确保ICU病房内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 感染控制培训- 所有ICU病房相关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包括病房内的严格洗手程序、感染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等。

- 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和演,以提高员工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感染监测和报告- 设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ICU病房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 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查、隔离和治疗。

4. 访客管理- 加强对ICU病房访客的管理,限制访问时间和人数。

- 要求访客执行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设备的要求。

5. 病房清洁和消毒- 制定清洁和消毒工作规程,并定期对ICU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

- 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区域(如手术室、进风口等)应按规定进行清洁和消毒。

6. 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 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定期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和维修。

7. 感染控制委员会- 成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ICU病房的感染控制策略和措施。

- 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讨论感染控制相关事宜,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以确保其与时俱进并符合最新的感染控制要求。

所有ICU病房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共同维护好ICU病房的感染控制工作。

以上为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详细操作细则请参阅相关文件和指南。

ICU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人员管理1、监护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培训。

工作时应着专用工作服、穿室内鞋、戴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

外出时,应换鞋、换外出服装。

2、对进出监护室人员要严格管理,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内。

严格探视制度及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探视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二、环境管理1、监护病房布局合理,生活区、办公区、治疗区、监护区及污染处理区等分区明确,应相对独立。

2、各区均设有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

监护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采取机械通风,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

三、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掌握进入监护室患者的分室标准,对免疫抑制、特殊感染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必须单间隔离;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护理。

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患者,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床旁设明显标记,所有使用的物品,必须专人专用,用后严格消毒并无害化处理。

2、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实施隔离技术,认真洗手或手消毒,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须洗手;执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前,接触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护理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须戴手套;避免锐器刺伤,如意外刺伤,应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院感预防保健科,随访观察并记录。

3、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监测,特别是对各种留置管路、口腔、皮肤、肠道,抗生素使用情况,细菌耐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

加强危重患者的局部护理与清洁消毒,预防并及早发现菌群失调而引发的医院感染。

4、进行动静脉注射、导尿管的放置、气管插管、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机的使用等操作,应严格按相关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操作与护理。

5、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灭菌管理及监测。

每个床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用品、供氧装置等,禁止与其他床位交叉使用。

患者转出或出院后,应清洗消毒后再转为他用。

6、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医院感染病例有异常增加时,应及时报感染管理科,尽快调查处理。

icu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

icu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

icu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ICU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师等。

第三条 ICU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科学管理、精准监测的原则。

第二章感染管理流程第四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管理计划。

第五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ICU环境、器械、人员等进行监测。

第六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报告和处置制度,及时报告感染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第七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防控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八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处置制度,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章病房管理第九条 ICU病房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开展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条 ICU病房应合理配置护士站,设置洗手设施,提供充足的洗手液和消毒剂。

第十一条 ICU病房应设立感染监测点,定期对病房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

第十二条 ICU病房应制定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

第四章医护人员管理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防控培训,熟悉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四条医护人员应遵守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操作规程,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五条医护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第十六条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如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第五章患者管理第十七条患者应定期接受感染监测,如发现感染应立即隔离并接受治疗。

第十八条患者应配合医院的防控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九条患者家属应配合医院的安排,遵守病房规定,避免干扰医疗秩序和增加感染风险。

第二十条患者出院后如发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配合治疗。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 ICU医院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病房、医护人员、患者等进行监督检查。

icu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icu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icu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ICU感染管理工作,防范和控制ICU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ICU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ICU感染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疗、协同作战、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ICU感染管理工作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防控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第五条医院应加强ICU感染管理团队的建设,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开展ICU感染管理相关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管理档案,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 ICU感染监测第八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监测制度,对ICU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第九条医院应定期对ICU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发现感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监测数据库,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监测报告制度,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感染监测结果和分析。

第三章 ICU感染预防第十二条医院应制定ICU感染预防方案,明确预防措施和责任人员。

第十三条医院应定期对ICU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ICU患者的手卫生和呼吸道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第十五条医院应规范ICU患者的护理操作,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十六条医院应加强ICU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安全。

第十七条医院应加强ICU医护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防护意识。

第四章 ICU感染管理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措施和责任人员。

第十九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管制区域,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第二十条医院应规范ICU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第二十一条医院应加强ICU感染的监测和反馈,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第二十二条医院应定期开展ICU感染管理工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章 ICU感染处置第二十三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处置应急预案,做好感染事件的处理。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2. 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类:(1)呼吸系统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2)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3)手术部位感染:如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等;(4)血流感染:如败血症、菌血症等;(5)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丹毒等;(6)其他感染:如消化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二、医院感染控制的必要性1. 降低患者死亡率:医院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感染控制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2. 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加重医疗资源的负担。

3. 提高医疗质量: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加强感染控制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4. 避免交叉感染:医院感染容易在患者之间传播,加强感染控制有助于避免交叉感染。

三、ICU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 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1)制定感染控制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ICU感染控制政策;(2)成立感染控制小组:由ICU主任、护士长、感染控制医师、护士等组成,负责ICU感染控制工作;(3)定期培训:对ICU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感染控制意识;(4)监督与考核: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手卫生管理(1)提高手卫生意识:让医护人员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2)配置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在ICU各区域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池、免洗手消毒液等,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3)定期监测手卫生情况: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呼吸系统感染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呼吸系统相关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2)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病情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3)加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严格执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特点
ICU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 以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使得ICU成为医院感染的高 发区域。
感染发生的原因
患者自身因素
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 功能低下等。
诊疗操作因素
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 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 作,以及手术等。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如滥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的联合用药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目录
• ICU医院感染概述 •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 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 ICU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评价 • ICU医院感染典型案例分析
01
ICU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
如空气、物体表面、医疗 器械消毒不彻底等。
感染的危害
增加患者病死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患者 病死率。
传播疾病
医院感染可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之间传播, 引起交叉感染。
延长住院时间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 降低医疗效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对ICU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定 期消毒灭菌处理。
02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质 量符合标准。
02 对不合格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追溯调查,分析原 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确保 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手消
毒方法。
02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要求完整版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要求完整版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要求完整版前言本规范的编制是为了规范和加强重症监护病房(以下简称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医疗事故和感染率,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ICU部门的医疗卫生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洁净工、营养师等。

规范要求环境卫生要求1. ICU病区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杂物,无异味。

2. ICU病区应每日消毒,拖地、擦墙、擦家具等应每周至少进行两次。

3. ICU病区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日应开窗通风两次,每次15分钟以上。

医护人员卫生要求1. 所有进入ICU病区的医护人员应穿着清洁的医用工作服、帽子,应佩戴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防护用品。

2. 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至少每个工作日应进行2次手卫生消毒,每次时间不少于30秒。

3. 医护人员应每天更换一次工作服,工作服应单独清洗,禁止污染空气。

物品消毒处理要求1. ICU病区应配备专门的消毒设备,医疗器械消毒应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完成。

2. 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存放,无菌医疗器械和半批次医疗器械应按照标准进行密闭存放。

3. 患者使用的衣物、被褥、靠垫等物品应单独清洗、消毒晾晒,禁止交叉感染。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要求1. 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情况进行严格掌控,避免滥用。

2. 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守规范,按照剂量、用药时间和使用方式进行正确的使用。

3. 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

结语本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规范和改进ICU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强卫生管理提供了有力保证,将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为患者的康复健康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2、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染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
等,应相对独立。

3、气流组织:
(1)普通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

(2)洁净ICU:
1)气流组织应为上送风下回风。

2)当洁净ICU为正压时,压差梯度设计成病房>洁净走廊(缓冲间)>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3)当洁净ICU为负压时,有两种气压设计:洁净走廊或缓冲间为负压设计,走廊大于病房0.1Pa以上,走廊小于外界8Pa以上;洁净走廊或缓冲间设计为正压时,走廊大于病房8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4、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的原则。

5、有合理的人员和物品流程,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6、医疗区域:
(1)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12张为宜。

(2)新建或改建ICU应设置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条件许可时设置正压和负压单间病房各一个。

(3)每张病床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5㎡,床间距大于等于1m;单间病房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8㎡。

(4)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

7、手卫生设施:
(1)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应尽量使用抗菌皂液。

(2)洗手设施,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3)每张病床均应配备卫生手消毒剂。

8、在人员流动通道上不应设空气吹淋室。

二、环境管理
1、基本要求
(1)污染的环境,应先去污,彻底清洁,再消毒。

(2)清洁工具应标识清楚、分区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

(4)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空气
(1)普通ICU
1)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应开窗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不建议对空气进行常规消毒。

自然通风受限时,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洁净ICU
1)使用中应每日自检正负压1~2次,方法:在门缝处采用烟柱、飘带,观察其气流方向,
吸入烟雾的房间为负压。

但精确的压差应采用仪器检测。

2)使用中应每日监测温度、湿度1~2次。

3)定期对空气细菌菌落总数进行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

3、墙面和门窗
定期使用清水湿式,保持清洁、干燥。

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4、物体表面
应使用消毒剂对卫生间、污物处置间、洗手池等台面进行清洁消毒,每日至少一次。

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5、地面
所有地面,包括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区域等,应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日至少2次。

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班不少于1次。

6、不适宜的做法
(1)在室内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
(2)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
(3)在入口处放置消毒剂的脚踏垫。

(4)在门把手上缠绕喷洒消毒剂的织物。

三、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
(1)应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医生人数和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达到0.8:1和3:1以上。

(2)医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常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基本知识培训,工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等基本知识培训。

上岗后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

(3)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

(4)上岗前应接种乙肝疫苗,每年宜注射流感疫苗。

(5)进入工作区应着清洁的工作服、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2、患者
(1)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安置。

(2)经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负压;条件受限时,单间普通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
应有缓冲间。

(3)经飞沫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缓冲间;条件受限
时,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实际屏障。

(4)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条件受限时,宜收治在相对独立的区
域,病床间距大于等于1.1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探视人员
(1)应以宣传栏、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向探视人员介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如手卫生、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2)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探视,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或为婴、幼儿童,以及在社区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应谢绝探视。

(3)应指导探视人员探视前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指导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四、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基本原则:
(1)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3)各种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定期清洁消毒,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4)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处理。

(5)应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首先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2、呼吸机操作面板、监护仪面板、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等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
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不少于1次。

呼吸机外壳、监护仪外壳等非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

3、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湿化罐、湿化瓶、咽喉镜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直
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

4、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电筒、血管钳、剪刀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一
床一套,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1次。

5、经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专
人专用,条件受限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6、床栏杆、床旁桌、门把手等患者周围物品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多
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至少1次。

护理站台面、病历夹、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擦拭清洁消毒至少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