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的测定

不同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的测定
不同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的测定

胃蛋白酶原简介(精)

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 定量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项目推荐书 胃蛋白酶原简介 一、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1],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为一个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多肽链,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0,人胃粘膜中有7组胃蛋白同工酶原。PG在核糖体上合成,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根据生化性质、免疫原性、细胞来源及组织内分布可分成PGⅠ、PGⅡ两个亚群,1~5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Ⅰ(PGA),主要由胃腺的主细胞的粘液颈细胞分泌;6~7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Ⅱ,除由胃体和胃底黏膜的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外,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及十二指肠上段的Brunner腺也能产生PGⅡ。 PG含量与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有关,血清PGⅠ水平与萎缩性胃炎、PGⅠ/PGⅡ水平与胃癌和胃癌前期病变呈负相关。血清PGⅠ与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相关,PGⅡ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血清PG 反映胃总体分泌PG水平。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胃分泌酸过多有密切关系。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或胃癌发生时,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所干扰,胃酸分泌过多的浅表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

炎,PGⅠ和PGⅡ的分泌会增加;而在慢性严重萎缩性胃炎当主细胞减少时PGⅠ含量下降;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胃窦宪假幽门腺化生,PGⅡ含量会随之增高。血清PG可作为检测胃癌的一个可靠标志物。 约有1%的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血清PG I和PG II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也随之改变。因此,监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 二、专家共识 2010年2月2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中,将胃蛋白酶原检测作为重要普查方法:进一步以胃镜确诊。 已被卫生部疾控中心列为: 《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标准筛查手段。 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与指南,本次共识会议由亚太胃肠病学会发起。于2006年11月11~ 12日在泰国曼谷召开。共有38条公示条文被提出评估。 第15条:低血清PG I水平和低PG I/II比例反映了胃萎缩, 低血清PG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替代标志物。 第16条:低血清PG I水平和低PG I/II比例可作为鉴别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血清PG作为慢性萎缩

胃蛋白酶(Pepsin)试剂盒使用说明

胃蛋白酶(Pepsin)试剂盒使用说明 分光光度法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2320 规格:50/24S 产品内容: 试剂一:液体×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瓶,4℃避光保存。临用前加入25mL试剂二充分溶解。 试剂四: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25mL蒸馏水充分溶解。 试剂五: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30mL蒸馏水充分溶解。 试剂六:液体×1瓶,4℃保存。 标准品:液体×1支,0.5μmol/mL酪氨酸标准溶液浓度4℃保存。 产品说明: 胃蛋白酶由胃粘膜主细胞分泌,分解食物中蛋白质成小肽段。一般用于神经性低酸症的鉴别,慢性胃炎、慢性胃扩张、慢性十二指肠炎等症状时也会引起胃蛋白酶分泌的减少。 胃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水解产物与福林试剂反应后显蓝色;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胃蛋白酶活性呈正比。 自备仪器和用品: 研钵、台式离心机、震荡混匀器、可见分光光度计、1mL玻璃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组织样品: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 组织,加入1mL试剂一)冰浴匀浆,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即粗酶液。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580nm,蒸馏水调零。 2.试剂三和试剂四置于37℃水浴预热30min。 3.标准管:取EP管,加入100μL标准品,200μL试剂二,600μL试剂五,100 μL试剂六,混匀后室温静置20min,于580nm测光吸收,记为A标准管。 4.空白管:取EP管,加入100μL蒸馏水,200μL试剂二,600μL试剂五,100 μL试剂六,混匀后室温静置20min,于580nm测光吸收,记为A空白管。 5.对照管:取EP管,加入500μL试剂三,置于37℃水浴保温10min;加入500 μL试剂四,盖紧后摇匀1min;加入100μL粗酶液,混匀后8000g4℃离心10分钟; 取上清液100μL,加入新EP管,再加入200μL试剂二,600μL试剂五,100μL试剂六,混匀后室温静置20min,于580nm测光吸收,记为A对照管。 6.测定管:取EP管,加入100μL粗酶液,500μL试剂三,置于37℃水浴保温 10min;加入500μL试剂四,盖紧后摇匀1min;8000g4℃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100μL,加入新EP管,再加入200μL试剂二,600μL试剂五,100μL试剂六,混匀后室温静置20min,于580nm测光吸收,记为A测定管。 注意:空白管和标准管只需要测定一次。 三、计算公式: 1)按照蛋白浓度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37℃每毫克蛋白每分钟催化血红蛋白水解生成1nmol酪氨酸为1个酶活单位。 胃蛋白酶活性(nmol/min/mg prot)=C标准品×(A测定管-A对照管)÷(A标准管

胃蛋白酶原二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二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科 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粘膜分泌的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属于门冬氨酸蛋白酶家族,人胃粘膜有7组胃蛋白酶原同工酶原,按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不同,可分为两个亚群,即胃蛋白酶原I(PGI,1~5组)和胃蛋白酶原II(PGII,6~7组)。 PGI主要由胃底腺细胞分泌;PGII除由胃底腺细胞分泌外,贲门腺细胞、幽门腺细胞、十二指肠上段的Brunner腺也可分泌PGII。胃几乎是PG的唯一来源,且没有日内变化和季节变化,不受饮食影响,个体有较稳定的值。血清PGI和PGII反映了胃粘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胃液和血液PG水平与活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常一致。 PG主要用于胃粘膜萎缩和胃癌高风险性筛查,以PGI结果及PGI/ PGII比值降低作为阳性度界限判断标准;通常情况下,PGI结果及PGI/ PGII比值升高为胃粘膜受攻击时的反应。 一、参考区间 PGI: 70~200ng/mL PGII: <25 ng/mL PGI/ PGII: >3 二、PG阳性度是预警早期胃癌的重要指标 胃粘膜萎缩同胃早期癌变高度正相关。正常体检人群有15%PG阳性。 表1 血清PG结果及判断

三、PG结果解释及建议 1. 大批体检时,近70% PGI结果在40~70ng/mL范围内,而90%以上PGI/ PGII>3。这是因为国人绝大多数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属正常生理性胃酸分泌不足。 2. PG阳性仅代表胃癌风险,不一定是胃癌。PG适用于体检,代替X光及B 超筛查早期胃癌,意义不在诊断,而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正常体检人群有15% PG 阳性,当年无胃癌者,经追踪五年后胃癌发病率仅2%左右。 3. PG检测结果应综合分析,PGI/ PGII比值很重要。因胃粘膜分泌PGI受炎症攻击时,分泌变动幅度很大(70~800ng/mL),PGII分泌相对恒定。当 PGI<70ng/mL时,PGI/ PGII >3,根据PGI增高程度确定胃病种类,必须结合临床分析;PGI/ PGII<3时,建议胃镜检查或病理确证(见表2)。

胃蛋白酶原检测(PG技术检测)知识讲解

胃蛋白酶原检测(P G 技术检测)

胃蛋白酶原检测——PG技术新项目 一、胃蛋白酶原含义 胃蛋白酶原是胃黏膜特异性功能酶——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群,血清PG水平可以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PGⅠ/PGⅡ的比值可以起到胃黏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二、PG检测特征 1、检出率高最高检出率能达到90% 2、操作简便检测方法简单,一台仪器就可以进行检测 3、无痛苦易耐受只需要2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检测 4、检测费用低低廉的花费就可以判断胃部疾病的进展情况三、PG检测意义 1、胃癌普查的初筛 2、萎缩性胃炎、胃溃疡、HP感染的筛查 3、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 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 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判定指标 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检测 四、PG检测的结果判读和建议 1、PG的正常值 PGⅠ:67-200ug/L;PGⅡ:0-15ug/L;PGR:大于7.5

2、超出正常值的说明 正常值范围超出正常值范围的说明 PGⅠ 67-200ug/L <67ug/L: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 >200ug/L: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PGⅡ0-15ug/L >15ug/L: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PGR (PGⅠ/PGⅡ) >7.5 <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 3、建议 4、1)PGⅠ<67ug/L且PGR<7.5,建议到医院咨询或就医(2)PG Ⅰ<67ug/L或PGR<7.5,建议排除药物和饮食的影响后,3-6 个月内复查,复查结果异常,建议到医院就医。(3)PGⅡ>15ug/L且PGR<7.5,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4)PGⅡ<30ug/L且PGR<3.0,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5)PG三项检测结果正常,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以便个人动态检测胃部健康状况。五、PG检测与其它几种检测方法比较

生理学 消化考题(仅供参考)

第六章消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一功能: A.消化吸收 B. 内分泌 C.水平衡 D. 免疫 2. 关于消化管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正确叙述是: A.是一种超极化波 B. 其后一定伴随动作电位 C. 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D. 在切断支配胃肠的神经后消失 3.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大量内流B.K+大量内流 C.Ca2+大量内流D.Cl-大量外流 4. 支配胃肠道的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 多巴胺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5. 迷走神经兴奋时: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 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 C. 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6. 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 A.消化道 B. 下丘脑 C. 腺垂体 D. 心脏 7. 下列哪种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A.胃腺的主细胞 B. 胃腺的壁细胞 C. 胃腺的黏液细胞 D. 胃黏膜内的G细胞 8. 关于内因子的正确叙述是: A. 胃腺的主细胞分泌 B. 属肽类激素 C.促进胃酸分泌 D. 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9. 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A.阿托品 B. 乙酰胆碱 C. 促胃液素 D. 组胺

10.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 A. 西咪替丁 B. 阿托品 C. 组胺 D. 前列腺素 11.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物质是: A.肠激酶 B. 胃蛋白酶 C. 组胺 D. 糜蛋白酶 12.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排列顺序为: A.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酸钠 C. 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 D.盐酸、脂酸钠、蛋白质分解产物 1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 B.胆汁酸 C. 胆色素 D.水和无机盐 14.临床上治疗胃酸过少的胃病可用极稀释的 A.H2SO4 B.HCl C.H3P04 D.H2C03 15.头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是: A. 纯条件反射性的 B.纯神经调节性的 C.纯体液调节性的 D.神经—体液调节性的16.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最高的时期是: A.非消化期 B. 消化期的头期 C.消化期的胃期 D. 消化期的肠期17.下列哪类食物成分是促胃液素释放的强刺激物: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 维生素 18.胃肠道内下列哪种物质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 A.盐酸 B.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 C. 蛋白质消化产物 D. 糖及其消化产物 19. 关于胃容受性舒张的正确叙述是: A.反射性地胃窦部肌肉舒张 B.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仍出现 C. 使胃容量大增

胃蛋白酶原III在普查中的意义

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 ? ? 陈智周范振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肿瘤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研究所? 北京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是与胃癌密切相关的两种病变,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萎缩性胃炎已被普遍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在由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连锁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PG)的变化,而且后者已成为前面三种病变的良好诊断指标,以及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的监测指标。利用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测定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计划已在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实行,日本在“老年保健法”的指导下开展了“日本胃癌检测计划”,利用PGI,II,在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中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我国也是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胃癌的大面积普查应当摆在重要的地位。鉴于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三者的密切关系,我们要进行胃癌的普查,首先必须了解胃蛋白酶原在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时的变化规律. 人的胃粘膜主要含有两种门冬氨酸蛋白酶,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A,PGI)和胃蛋白酶原 -II(pepsinogen-II,PGC,PG-II),为分子量42,000Da的单链肽链,它由胃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并转化成有分解蛋白能力的胃蛋白酶(pepsin)。 一.PGI、PGII与HP感染的关系. HP感染已被普遍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其组织病理特点为急性,慢性炎症和腺体萎缩,它和胃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血清HP阳性者在1-24年中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比阴性者高三倍(Parsonnet l991)。HP胃炎经多年后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据某些作者估计,有60%的胃癌可归因于原始的HP感染;若早期HP感染得到控制胃癌的发生可以避免。HP感染显着的影响血清PG水平,起初是PGI,PGll均升高,PGI/PGII下降。0derda(1989)观察到血清HP阳性的儿童胃溃疡患者的血清PGI和抗HPlgG升高,PG1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87%.Karnes(1991)检测了血清HP阳性的萎缩性胃体炎患者,发现PGII升高,PGI/PGII显着下降.1997 年Takahisa F(1)以血清PG在HP根治前后的变化作为新方法来判别根治的成功与否。将根治前的血清PGI/PGII比值分为三个等级,PGI/PGII 小于3,PG1/PGII在3-5之间,PGI/PGII不小于5; 根治的界值对上述三组分别为,根治后PGI/PGII上升40%,25%,10%.此界值诊断HP根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度分别为100%, %,和%,此界值对处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状态的患者均可适用。血清PG被认为是胃癌危险度和胃粘膜状态的指征, Kikuchi S. (2)研究了长时间HP 感染及其感染灶的大小对血清PG的影响,观察了2584例,时段为1989—1996,从1996年的PG1/PGII减去1989年的PGI/PGII被定为δPGI/PGII,实验观察了HP阳性对δPGI/PGII的影响.结果发现,在HP阳性组δPGI

胃蛋白酶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胃蛋白酶的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适用范围:胃蛋白酶的质量检验。 责任者:QC按本标准进行检验。 内容 胃蛋白酶 Weidanbaimei Pepsin 本品系自猪、羊或牛的胃黏膜中提取制得的胃蛋白酶,按干燥品计算,每1g中含胃蛋白酶活力不得少于3800单位。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的粉末;无霉败臭;有引湿性;水溶液显酸性反应。 [鉴别] 取本品的水溶液,加5%鞣酸或25%氯化钡溶液,即生成沉淀。 [检查]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0℃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5.0%(附录VIII L)。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依法检查(附录XI J)。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50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过100个,并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每10g供试品中不得检出沙门菌。[效价测定]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酪氨酸对照品适量,加盐酸溶液(取1 mol/L盐酸溶液65ml,加水至1000ml)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 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上述盐酸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2~0.4单位的溶液。 测定法 取试管6支,其中3支各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1ml,另3支各精密加入供试品溶液1ml,置37℃±0.5℃水浴中,保温5分钟,精密加入预热至37℃±0.5℃的血红蛋白试液5ml,摇匀,并准确计时,在37℃±0.5℃水浴中反应10分钟,立即精密加入5%三氯醋酸溶液5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备用。另取试管2支,各精密加入血红蛋白试液5ml,置37℃±0.5℃水浴中保温10分钟,再精密加入5%三氯醋酸溶液5ml,其中1支加供试品溶液1ml,另1支加上述盐酸溶液1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分别作为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空白对照,照紫外-可见

胃蛋白酶测定

胃蛋白酶测定 文章目录*一、胃蛋白酶测定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胃蛋白酶测定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胃蛋白酶测定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胃蛋白酶测定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胃蛋白酶测定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 胃蛋白酶测定的基本信息 1、定义胃蛋白酶的前身是胃蛋白酶原,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在胃酸中转化为胃蛋白酶。后者将蛋白质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胃蛋白酶测定胃液化学检查项目之一。人类及哺乳动物胃液中的蛋白酶与凝乳酶为同一种酶,因此可利用胃蛋白酶使乳液发生凝固的速度,间接推算出胃蛋白酶的含量,此法简便、易操作。 2、专科分类消化 3、检查分类生化检查 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空腹

胃蛋白酶测定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40~60U/ml。 2、临床意义异常结果:胃溃疡时PP多为正常;十二指肠溃疡时明显升高;慢性十二指肠炎、胃扩张、慢性胃炎时活性减弱; 恶性贫血时极低或无活性。PGⅠ、PGⅡ含量升高提示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危险性增加,PGⅠ含量增高对判断溃疡活动有意义。PGⅠ/PGⅡ比值在胃癌和萎缩性胃炎时均明显降低,提示此项检查可 作为萎缩性胃炎的一种追查指标和早期发现胃癌的筛选方法。 胃蛋白酶测定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取0.5mol/L醋酸缓冲液95ml,加入0.2mol/L 氯化钙溶液5ml,再加入脱脂乳20g液体,即为基质液。 取基质液5ml,用0.05mol/L枸橼酸盐缓冲液稀释至6倍,加入胃液0.2ml混合。 立即置于35.5℃水浴中,立即用力摇动使其混合,并同时开动秒表,然后将试管反复倾斜、直立,同时注意铅管壁流下的乳液,当出现小片状干酪样物时,停止秒表,观察凝乳开始附着于管壁 的时间,记录时间。 胃蛋白酶单位的计算:在上速条件下,使5毫升牛乳一醋酸 混合液于60秒钟发生凝固的蛋白酶为一个单位。计算1毫升胃液内胃蛋白酶的单位数。

胃蛋白酶原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PG I/II,的临床意义 一、用于浅表性胃炎检测 浅表性胃炎早期的浅表性胃粘膜炎症刺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酸和胃泌素,而胃酸和胃泌素又刺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持续的炎症和粘膜反应可造成主细胞损伤、分泌减少。糜烂的胃粘膜增生和炎性浸润使得胃粘膜通透性增加,PG?渗入血循环的量增加。因此,浅表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增加,但PGI升高幅度不如PG?,故PGI,PG?比值下降。 二、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 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胃癌的主要致癌因素之一。在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肠型胃癌这一病变过程中,HP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国外报道,80,的中到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HP检测呈阳性,以胃窦为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发展为胃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8倍,而胃窦和胃体都有粘膜萎缩的患者,其危险性将高达正常人的9O倍。感染HP时刺激胃窦分泌胃泌素增多,进而导致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增加,PG?升高幅度较PGI明显,PGI/PG?比值降低。感染UP的程度、受损伤的部位及病变的程度不同PGI、PG?和PGI/PG?检测结果有差异。感染早期PGI、PG?均升高,PG I/PG?下降,如进一步发展,胃粘膜发生严重病变时,PGI降低、PG?正常或升高、PG I/PG?比值降低。由此可见,检测PG对HP感染早期的意义优于晚期。在药物治疗有效时。PG?含量会随着幽门螺杆菌的减少而降低,据此可进行疗效观察。 三、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惟一途径。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

胃蛋白酶工艺设计、产品检验方法、产品质量标准

胃蛋白酶工艺设计、产品检验方法、产品质量标准 09生物工程2班0902012041王照福 摘要:胃蛋白酶(英文名称:Pepsin)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胞(gastricchiefcell)所分泌,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片段。胃蛋白酶的前体被称为胃蛋白酶原。胃腺主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初分泌时为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或已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活性的胃蛋白酶。在适宜环境下(pH约为2)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和胨,很少产生小分子肽或氨基酸。自猪、牛、羊等胃粘膜提取的胃蛋白酶用作助消化药。常与稀盐酸同时用于幼畜消化不良性腹泻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本文论述胃蛋白酶工艺设计、产品检验方法、产品质量标准。 关键词: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工艺设计、工艺设计、产品检验方法 胃蛋白酶工艺设计 胃蛋白酶(pepsin)属于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类,是胃消化蛋白水解酶,猪胃蛋白酶的分子量为31~36kD,其前体是猪胃蛋白酶原[1]。不同动物来源的胃蛋白酶含量多少主要依动物的食性而改变:草食性动物>肉食和杂食性动物,最低是反刍类动物[2]。我国是生猪生产大国,生猪屠宰量占世界第一位,猪胃原料极为丰富,但以猪胃为原料,提取高附加值的猪胃蛋白酶的生产技术还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对猪胃蛋白酶的提取研究较少,提取方法主要应用酸法浸提和碱性缓冲溶液浸提,应用到生产中的主要是酸法浸提,但现有工艺参数提取的猪胃蛋白酶活力较低,经乙醚脱脂、浓缩干燥后酶活力仅为1948.5U/g[3]。国外对猪胃蛋白酶的提取研究较早,将酸法浸提得到的粗提液通过有机溶剂和盐析沉淀后得到了商业结晶胃蛋白酶[ 4 ],但此工艺复杂,耗时长。利用传统的酸法、碱法工艺生产胃蛋白酶,生产周期长、生产工艺参数不确定,得到的猪胃蛋白酶活力低且不稳定。张丽萍,王莹,崔素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猪胃蛋白酶活力为指标,建立猪胃蛋白酶活力与盐酸浸提液量、盐酸浓度、提取温度、浸提时间等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结果:回归模型较好的反应了猪胃蛋白酶活力与盐酸浸提液量、盐酸浓度、提取温度、浸提时间的关系;酸法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浸提液量6.2ml、盐酸浓度1.6%、温度45℃、浸提时间59.9min,提取的猪胃蛋白酶粗酶液活力可达4751.0U/g。 胃蛋白酶活力检验方法及产品质量标准 胃蛋白酶系自健康的猪、羊或牛的胃黏膜中提取的,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无霉败臭,有引湿性,易溶于水,在50℃~52℃活力最大。在我厂主要用于培养基(肉肝胃酶消化汤)

胃蛋白酶

猪胰蛋白酶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等电点沉淀、盐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原理及操作。 2、熟悉胰蛋白酶分离纯化的一般过程。 3、掌握胰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二、实验原理 胰蛋白酶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动物胰脏中,在Ca2+的存在下,被肠激酶或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自身激活,从肽链N端赖氨酸和异亮氨酸残基之间的肽键断开,失去 一段六肽,分子构象发生一定改变后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猪胰蛋白酶的分子量 约为23400,其等电点约为pH10.8,最适pH7.6~8.0,胰蛋白酶在pH3条件下较稳定,在pH5以上易自溶,Ca2+离子对胰蛋白酶有稳定作用,在低温条件下贮存数周内酶的活性不发生明显的改变。本实验以猪胰脏为材料,首先用酸性水溶液抽提组织, 在Ca2+离子存在条件下,以少量胰蛋白酶结晶激活所得的酶原,再以硫酸铵盐析获得粗胰蛋白酶。经过透析除盐,以羧甲基纤维素柱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即可获得 较纯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对于由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的羧基与其他氨基酸的氨基所形成的键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此外还能催化由碱性 氨基酸和羧基形成的酰胺键或酯键,其高度专一性仍表现为对碱性氨基酸一端的选择。胰蛋白酶对这些键的敏感性次序为:酯键> 酰胺键> 肽键。因此可利用含有这些键的 酰胺或酯类化合物作为底物来测定胰蛋白酶的活力。本实验以酪蛋白为底物的方法来 测定胰蛋白酶活力,其主要用于测定胰蛋白酶粗制品的活力。胰蛋白酶催化水解底物 酪蛋白生成不被三氯乙酸沉淀的小分子肽以及氨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酶的水解滤 液在波长280nm处光吸收的增值与胰蛋白酶的活力单位成正比。测定中以标准酪氨酸溶液的光吸收值做对照,根据酶活力蛋白的定义,确定样品中胰蛋白酶的活性。活力 单位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每分钟酶水解滤液光吸收的增值与1μmol酪氨酸在280nm 处光吸收值相同时的酶量为一个蛋白酶活力单位(U)。 三、试剂和器材 1、试:(1)pH2.5乙酸酸化水:在酸度计监测下,向蒸馏水中加入乙酸,使pH达 2 .5。2)10%(V/V)HAc 溶(3)2.5 mol/L H2SO(4)5 mol/L NaOH(5)2 mol/LHCl(6)0.001 mol/L HCl (7)0.01 mol/L , pH5.0,柠檬酸钠缓冲液:量

胃蛋白酶

一:苏玉永,徐楚鸿,吕永宁.多酶微片胶囊中胃蛋白酶的活力测定[J].2004.24(4):214-125 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酪氨酸对照品适量,加盐酸溶液(取1 moL·L-1盐酸溶液65 mL,加水至1000 mL,摇匀,即得)制成每1 mL中含0.5 mg的溶液,摇匀,备用。 2.1.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5粒,将内容物中的5片粉红色的胃蛋白酶糖衣片置研钵中,研细。加上述盐酸溶液少许,研磨均匀,移至100 mL量瓶中。加上述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用上述盐酸溶液制成每1 mL中 约含0.2~0.4单位的溶液。 2.1.3测定法取试管6支,其中3支各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1 mL,另3支各精密加入供试品溶液 1 mL,置(37±0.5)℃水浴中,保温 5 min。精密加入预热至(37±0.5)℃的血红蛋白试液5 mL,摇匀,并准确计时,在(37±0.5)℃水浴中反应10 min。立即精密加入5%三氯醋酸溶液5 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备用。另取试管2支,各精密加入血红蛋白试液5 mL。置(37±0.5)℃水浴中保温10 min,再精密 加入5%三氯醋酸溶液5 mL。其中1支加供试品溶液1 mL,另1支加盐酸溶液1 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分别作为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空白对照,照分光光度法,在275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见图1,图2。算出平均值A s和A,按下式计算:

式中,As为对照品的平均吸收度;A为供试品的平均吸收度;Ws为对照品溶液每1 mL中含酪氨酸对照品的量μg;n为供试品稀释倍数。在上述条件下,每分钟能催化水解血红蛋白生成1μmoL酪氨酸的酶量,为一个蛋白酶活力单位。 2.2干扰试验按照处方配制无胃蛋白酶的空白样品,取适量,按2.1项下方法操作,结果在275 nm波长处几乎无吸收,说明处方中其他组分对胃蛋白酶活力的测定无干扰。 2.3线性试验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酪氨酸对照品85 mg,加上述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 mL。再精密量取0.2,0.4,0.6,0.8,1.0 mL各3份分别置试管中,依次加上述盐酸溶液至1.0 mL,按2.1项下方法操作,测得吸收度A值分别为:0.1383,0.2536,0.3757,0.4905,0.6111, 线性回归方程为:Y=0.5912X+0.01909(r=0.9999),线性范围为:0.17 ~0.85 g·L-1,说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4回收试验按处方制备高、中、低各3份共9份模拟样品,按2.1项下方法 分别测定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101.6%,结果见表1

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常识 1.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2.检测PG的意义? 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如图)。 ①PG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选指标 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常规体检中大约有15%左右的人的血清PG水平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PGI及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的高危人群的胃癌发生率一般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 ②PG的临床意义——胃部疾病治疗的监控指标 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II,除菌后则显著下降)。血

清PGI/PGII比值反映了除菌治疗后较早期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Hp除菌效果评价的指标。 消化性溃疡初发、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初发患者PGI升高明显,复发者PGII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GI、PGII均显著升高,治愈后PGI、PGII恢复正常。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血清PGI、PGII含量作为随访指标,可为胃癌复发提供重要线索,胃癌切除术后PGI、PGII明显降低,复发者的PGI、PGII升高。 3.检测PG可发现哪些疾病? 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进行确诊。健康体检者和不同胃病患者的PG异常率如下,可以看到胃病患者的PG异常率远远大于健康体检者。 4.检测PG在胃癌防治上有什么意义? 部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如下:Hp感染或其他原因→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如果能尽早的阻止此进程,则得胃癌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而此进程常伴随着PG值的变化,有报道在确诊胃癌患者中1/3在几年前的血清PG值已不正常。所以定期检测PG并积极干预治疗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

胃蛋白酶原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Ⅰ/Ⅱ(PG I/II)的临床意义 一、用于浅表性胃炎检测 浅表性胃炎早期的浅表性胃粘膜炎症刺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酸和胃泌素,而胃酸和胃泌素又刺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持续的炎症和粘膜反应可造成主细胞损伤、分泌减少。糜烂的胃粘膜增生和炎性浸润使得胃粘膜通透性增加,PGⅡ渗入血循环的量增加。因此,浅表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增加,但PGI升高幅度不如PGⅡ,故PGI/PGⅡ比值下降。 二、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 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胃癌的主要致癌因素之一。在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肠型胃癌这一病变过程中,HP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国外报道,80%的中到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HP检测呈阳性,以胃窦为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发展为胃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8倍,而胃窦和胃体都有粘膜萎缩的患者,其危险性将高达正常人的9O倍。感染HP时刺激胃窦分泌胃泌素增多,进而导致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增加,PGⅡ升高幅度较PGI明显,PGI/PGⅡ比值降低。感染UP的程度、受损伤的部位及病变的程度不同PGI、PGⅡ和PGI/PGⅡ检测结果有差异。感染早期PGI、PGⅡ均升高,PG I/PGⅡ下降;如进一步发展,胃粘膜发生严重病变时,PGI降低、PG Ⅱ正常或升高、PG I/PGⅡ比值降低。由此可见,检测PG对HP感染早期的意义优于晚期。在药物治疗有效时。PGⅡ含量会随着幽门螺杆菌的减少而降低,据此可进行疗效观察。 三、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惟一途径。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是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胃镜被称为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这两种途径检查方法必须要求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门的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费用较贵,而且胃镜又令患者很痛苦,因此,不能作为普查手段。早期胃癌缺乏一定的特异性症状与体征,一般的消化道症状经对症治疗后能暂时好转,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来就诊时,往往病情已属中、晚期,使胃癌难以早期发现,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预后。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人的PG I由胃黏膜的胃主细胞及颈黏液细胞合成,PG II不仅由胃主细胞及颈黏液细胞合成,而

胃蛋白酶原1检测

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定量检测 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简介: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为一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多肽链,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0,人胃粘膜中有7组胃蛋白同工酶原。PG 在核糖体上合成,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根据生化性质、免疫原性、细胞来源及组织内分布可分成PGⅠ、PGⅡ两个亚群,1~5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Ⅰ(PGA),主要由胃腺的主细胞的粘液颈细胞分泌。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得出结果。【包装规格】 48人份/盒、96人份/盒 【预期用途】 用于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的定量检测。 【样本要求】 1.采用正确医用技术收集血清样本。 2.样本中的沉淀物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离心除去,并确定样本未变质方可使用。 3.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样本不能用于测定。 4.样本在24h内测定,则应存放于2℃~8℃冰箱中,如果长期使用,则应冻存于-20℃以下,避免反复冻融。使用前恢复到室温,轻轻摇动混匀。

【检测步骤】 1.取出一定量的包被孔,每孔分别加入20μl校准品或血清样品。 2.每孔分别加入酶结合物50μl。 3.在微型振荡器上振荡30秒使孔内液体混合均匀,置37℃温育60分钟。 4.洗板5次(推荐使用洗板机),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5.每孔分别加入发光底物A和B各50μl,室温(18℃~25℃)避光反应5分钟。 6.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发光强度。 【结果计算】 选择适当的曲线拟合方式,本试剂盒推荐使用线性回归拟和方程建立标准曲线,但也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其他拟和方式。以系列校准品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轴),以系列校准品发光强度值的对数值为纵坐标(Y轴)建立标准曲线(log-log),进行计算。 【胃蛋白酶原试剂盒检测优势】 优点:1.血清检测无创伤、更安全。 2.费用低廉,适用于普查体检。 3.操作简单,时间短,不会造成受检人员的长时间滞留。 4.胃癌检出率高,特异性强 5.操作简便 6.无创,病人耐受好 7.费用低

胃蛋白酶原检测意义

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是由胃黏膜分泌,为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为一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多肽链,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 000,人胃黏膜中有7组胃蛋白酶同工酶原。属于门冬氨酸蛋白酶家族,按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不同,可分为两个亚群,即胃蛋白酶原Ⅰ(1-5组分)和胃蛋白酶原Ⅱ(6-7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胃蛋白酶原I,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II,除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的Brunner腺也能产生胃蛋白酶原II。胃几乎是PG的唯一来源,并且在分泌阶段的分泌量会发生变化,血清PGⅠ和PGⅡ反映了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胃液和血液PG水平与活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常一致。 它的主要用途及代谢 大部分PG经细胞分泌后直接进入消化道,约1%经胃粘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除血清外,PG 还可在胃液和24小时尿液中测定,但血清最为方便快捷,反应最广泛。PG 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标。胃蛋白酶原没有日内变化和季节变化,不受饮食的影响,个体有较稳定的值。 胃癌早期筛查 主要用途:胃溃疡、慢性胃萎缩、HP感染筛查 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 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断标准 胃切除术后的复发判断指标 个人胃粘膜功能的动态检测 有何临床意义? 血清PG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 1. PG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其中死于胃癌的患者占到10%。每年新发胃癌934,000例,其中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为主,约占90%,早期胃癌诊断率仅为10%左右。而日、韩两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均达40%~ 50%甚至更高。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的总体复发率为50%~70%。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昂贵。我国绝大多数病人首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其中50%左右难以施行根治性切除。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分布和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两种亚群。胃黏膜合成的胃蛋白酶原大部分进入胃腔,另外,有大约1%的胃蛋白酶原进入血液,血清中PG的量反映其分泌水平,血清PG水平可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和PGⅠ/Ⅱ比值(PGR)可起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胃蛋白酶原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具

有重要意义。2009年8月,由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书中,明确将PGⅠ和PGⅡ作为胃镜前检测和胃癌筛查的判断标准。 PGⅠ/Ⅱ测定的应用范围: 1、胃癌早期筛查 2、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 3、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 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 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 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 PGⅠ/Ⅱ测定的临床意义: 项目指标 正常值范围 超出正常值范围的说明 PGⅠ 67200ug/L: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

慢性肾脏病病人胃蛋白酶原Ⅰ、Ⅱ检测的意义

?66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9 Jan,23(1) 代动力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必要时不同 类型抗菌药物应联合应用,并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 程中注意于48 ~72 h评价临床疗效,及时调整抗菌 药物剂量或类型[18?。临床医生更需注重合理应 用抗生素,遵守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和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亚平,王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药物敏感性及病原菌分布 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 :11-12. D0I: 10.3969/j. issn. 1671-3141.2016.55.007. [2] HUOI C.VANHEMS P,NIC0LLE M C,et al. Incidence of Hosp;- tal-Acquired Pneumonia, Bacteraemi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2004-2010: A Sur- veillance-Based Study[ J ].Plos One, 2013,8(3): e58121. DOI : 10.1371/joumal. pone. 0058121. [3]盛波,叶英,李家斌.住院病人70160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J].安徽医药,2017,21(1):77-81. [4]陈飞飞,王煦,何海照.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 物敏感性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9) :1166-1167. [5]MTRAVTTTJ.ES M,ANZUETO A. Antibiotics for acute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 Critical Care Medi- cine,2013 ,188(9) :1052-1057. [6]水跃翔,周华,朱丹,等.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 耐药性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8):900-902. [7]于琦,修云霞,杨翠珍.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临床 检验探讨[<1].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295-296_ [8]周冰,奚艳,朱益文.老年人院内肺部感染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6) :185-186. [9]NOGUCHI S,YATERA K,KAWANAMI T,et al. The cHnical fea- tures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caused by the Streptococcus angino- sus group[J]. BMC Pulmonary Medicine,2015,15(1) :133. [10]蒋海平.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 :2209-2210.[11]赵霞,张国伟.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 [J].基层医学论坛,2013(13) : 1714-1715. [12]吴宗宝,李爱娟,丁式行,等.感染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病 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 (12): 2321-2321. [13] GORDON S B, BRUCE N G, GRIGG J, et al. Respiratory risks from household air pollution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J]. Lancet Respir M ed,2014,2(10) :823-860. [14 ]周蓉,朱卫民.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进 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33(1):1-5. [15 ] BARTON R C, HOBSON R P, MCLOUGHUN H,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respiratory culture of Aspei^illus, in the non- neutropenic patient. A critique of published diagnostic criteria[ 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32(7) :923-928. [16] AYDEMIR 0,AYDEM IR Y,0ZD EM IR M. The role of multiplex PCR test in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pathogens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 J ]. 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Online, 2014,30(5) :1011-1016. [17 ] SHINDO Y, ITO R, KOBAYASHI D, et al. Risk factors for drug-re- sistant pathogens in community-acquired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 J ].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3,188(8) :985-995. [18] SURESH B K, KASTELIK J, MORJARIA J B. Role of long term antibiotics in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 J ]. Respiratory Medi- cine,2013,107(6) :800-815. [19]俞云松.重视细菌耐药监测提高耐药监测水平[J].中华检验 医学杂志,2012,35(1):6-7. [20] WANG PH, WANG HC. Risk factors to predict drug-resistant pathogens in hemodialysis-associated pneumonia [ J ]. BMC Infect Dis,2016,16(1) :377. [21 ]黄承龙,于锋,葛卫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 原菌分布与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6): 1199-1201. (收稿日期:2017~03-22,修回日期:2018-1(K)8) doi:10.3969/j. issn. 1009-6469.2019.01.017 ?临床医学?慢性肾脏病病人胃蛋白酶原i、n检测的意义 周萍,焦瑞宝,章文,潘恺 作者单位:铜陵市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安徽铜陵244009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 K D)病人蛋白酶原I、n检测结果对肾功能减退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2015年10月至 2016年3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慢性肾脏病病人,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分四组;对照组选取84例健康者。以酶联免 疫方法检测各组样本的胃蛋白酶原I(P G I )、胃蛋白酶原II(P G I I)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肌酐(S C r)水平,做对比分 析。结果慢性肾脏病各组病人的 P G I 水平(p g/L)(251.62 ± 96. 36、308. 58± 101. 89、379. 54 ± 117. 09、4〇1. 59 ± 115.42)、P G I I水平(jjLg/L) (25.85 ± 16. n、25. 81± 15.79、23.52 ± 15.04、31. 31 ±21.5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 05);随着肾功能减 退程度的增加,P G I的水平逐渐増高,P G I与S&呈明显正相关性(r= 0.618 0,P <0. 05);C K D各组之间P G I I水平的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〇.〇5),P G I与S&呈正相关性(「=0.2051,尸>0_05)。结论胃功能指标P G I、P G I I 的检测结果有助于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