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的调研报告
【精编范文】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影响与制约,一部分大龄青年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
为了解我市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未婚的原因,市妇联对我市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调查大龄未婚青年指年龄为28岁至40岁的未婚人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和结构特点(一)大龄未婚青年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接受调查的972人中,男性400人,女性572人,分别占41.15%和58.85%。
女性多于男性。
从年龄结构来看(表一),28—30岁的有562人,占57.82%;31—35岁的有292人,占30.04%;36—40岁的有118人,占12.14%。
其中,男性三个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55.5%、34%和10.5%;女性分别为59.44%、27.27%和13.29%。
大龄未婚青年主要集中在28—35岁,且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结构基本相同,但35岁以上女性未婚的比例高于男性。
(二)大龄未婚青年的学历结构接受调查的972人中,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00人,占10.29%;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有252人,占25.9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444人,占45.68%;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4人,占14.81%;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32人,占3.29%。
从学历结构看(表二),男性高中及以下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所占的比例都比女性高,男性分别为11%和24.5%,女性分别为9.79%和13.64%。
分年龄段看,36—40岁年龄段女性高中及以下学历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为 4.76%,女性为23.68%;而这一年龄段研究生学历所占的比例男性又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3.81%和5.26%。
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调研的报告

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一些功利化的婚恋观和落后的婚姻习俗,对青年的婚恋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解决大龄青年遇到的婚恋难题,营造大龄青年婚恋的良好氛围,共青团大新县委员会对本县大龄青年基本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及时大龄青年婚恋观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婚恋指导方案,分类指导,切实帮助大龄青年婚恋问题。
二、调查目的对本县大龄青年的婚恋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大龄青年在婚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提升社会对大龄青年对婚恋问题的认识,帮助大龄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三、调查内容调查时间:2017 年10 月调查问题分类:(一)单身大龄青年婚恋观的基本情况(二)大龄青年单身的原因(三)婚恋意愿调查(四)调查对象:XXXX大龄青年(五)调查方式:面谈、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四、大龄青年婚恋观的基本情况本次抽样调查样本对象为120名23-35岁大新县单身未婚青年,其中男性60人,女性60 人。
在消费上,调查样本中78.5%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在500 元至1000元是合理的,占工资收入的。
4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开支最大,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这些花费应该谁来买单呢?66.8%的男性认为男方应该支出绝大部分,超60%的女性则认为男女花费应该大致平衡,或经济条件好的一方出绝大部分。
在收入上,调查样本中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2 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超半数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 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 倍及以上。
在择偶的时间上,追了好久,对方都不为所动,是否就放弃呢?调查数据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 6 个月,更有35%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 个月。
关于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现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结果1.大龄未婚青年比例:调查显示,在农村地区,大龄未婚青年的比例较高,占到总人口的20%以上。
这一比例相较于城市地区更高,显示出农村大龄未婚青年问题的严重性。
2.教育程度:大部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到50%以上。
这一现象与过去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关。
3.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就业状况普遍较好,超过70%的被调查者已经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然而,一些调查对象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是导致未婚的原因之一。
4.经济压力:近80%的调查对象认为经济压力是他们未婚的主要原因。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往往面临着家庭的期望、房屋购买以及生活成本等压力。
5.婚姻观念:调查显示,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对婚姻的理解和态度与过去有所不同。
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强调婚姻伴侣的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二、问题分析1.家庭压力: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往往面临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和亲戚的期望成为他们选择婚姻的重要因素。
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他们在婚姻问题上的自主性和选择空间。
2.经济困难: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龄未婚青年往往难以承担结婚的经济压力。
购房问题是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高昂的房价使得他们望婚却步。
3.婚姻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对婚姻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更加关注婚姻的质量和配偶的个人素质,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婚姻观念。
三、解决方案1.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婚姻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正确对待婚姻问题,提升他们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政府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减轻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结婚的经济压力。
关于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情况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大龄未婚青年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的社会现象。
过去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学历提升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进行一次调研,以了解他们的情况和主要问题。
调研方式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广泛的农村地区,调查对象为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年龄范围在25岁至40岁之间。
调研结果及分析:1. 学历提升和职业发展: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其中大部分已经完成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业。
然而,这些优势在农村地区的职业发展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他们普遍面临着就业困难和职业晋升的限制。
2. 婚姻观念和压力:调研发现,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更加倾向于选择个人发展和追求婚姻的平等与自由。
然而,由于农村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亲人的期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婚姻压力。
除此之外,男性未婚青年遭受到的压力更大,因为男性在中国农村地区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
3. 婚恋环境和机会:调研发现,农村大龄未婚青年面临着婚恋环境的不利影响。
缺乏合适的婚恋渠道和机会,缺乏婚恋活动的平台和交流机会成为了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
另外,一些调查对象也反映出对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希望以扩大婚姻机会。
4. 社会支持和状况改善: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注。
社会应当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以减轻他们的婚姻压力,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婚恋机会和资源。
结论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认为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改善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状况。
1. 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机会。
2. 推动农村社会文化的转变,树立更加平等和自由的婚姻观念。
3. 支持农村地区举办婚恋活动,提供交流平台和机会。
4. 加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提供心理咨询和情感支持。
5. 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为大龄未婚青年提供更多的婚恋机会。
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

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影响与制约,一部分大龄青年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
为了解我市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未婚的原因,市妇联对我市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调查大龄未婚青年指年龄为28岁至40岁的未婚人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和结构特点(一)大龄未婚青年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接受调查的972人中,男性400人,女性572人,分别占41.15%和58.85%。
女性多于男性。
从年龄结构来看(表一),28-30岁的有562人,占57.82%;31-35岁的有292人,占30.04%;36-40岁的有118人,占12.14%。
其中,男性三个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55.5%、34%和10.5%;女性分别为59.44%、27.27%和13.29%。
大龄未婚青年主要集中在28-35岁,且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结构基本相同,但35岁以上女性未婚的比例高于男性。
(二)大龄未婚青年的学历结构接受调查的972人中,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00人,占10.29%;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有252人,占25.9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444人,占45.68%;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4人,占14.81%;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32人,占3.29%。
从学历结构看(表二),男性高中及以下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所占的比例都比女性高,男性分别为11%和24.5%,女性分别为9.79%和13.64%。
分年龄段看,36-40岁年龄段女性高中及以下学历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为4.76%,女性为23.68%;而这一年龄段研究生学历所占的比例男性又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3.81%和5.26%。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未婚人员的比例逐步增多,在三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6%、8.97%和23.68%;而男性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未婚人员的比例则是逐步减少,在三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61%、10.29%和4.76%。
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调研

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调研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农村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在景东县贫困山区,青年娶妻难问题越加普遍和突出,这实质上也是农村青年缺乏就业创业能力、缺乏致富成才本领的一个反映,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大问题。
现就景东县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
一、景东县贫困山区青年娶妻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岭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点。
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73公里,幅员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5%,坝区仅占4.5%。
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受自然条件恶劣、家庭贫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县贫困山区形成了大量大龄未婚男青年群体。
2014年9月,景东县妇联在全县开展了大龄未婚青年的调查研究工作,经实地调查走访,对全县大龄未婚青年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
景东县辖13个乡镇、166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116333户365465人,其中年龄在30~45周岁之间的人口数为100664人,男性58248 人,女性42416 人。
经调查,景东县年龄在30~45周岁的未婚人数为11752人,其中男性为10462人。
西边五乡镇未婚男青年总数为4470人,与全县该年龄段未婚总人数的比为43 %。
由此可见,贫困山区青年娶妻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以曼等乡为例,在曼等部分村组娶妻难已成为本地的突出问题。
曼等的9个村中,只有排沙、瓦窑、菜户3个村未婚人数与本村30~45岁的比例在10%以下,其余6个村比例都在10%以上,特别是扎结、排沙、花地、曼等4个村的情况更加严重,未婚人数与本村年龄30~45岁的比例高达15%以上,如扎结村平均每8.5户就有一个大龄未婚男青年,排沙平均每8户就有一个大龄未婚男青年,而地处偏远的花地村,409户人家中,大龄未婚男青年达82人,平均5户人家就有一名大龄未婚男青年。
关于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情况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了解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情况及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详细的调研。
二、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1000名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进行了调查。
问卷包含了关于个人背景、婚姻观念、经济状况、父母期望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未婚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结果1. 调查结果显示,85%的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是男性,15%是女性。
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至35岁之间。
2. 绝大多数未婚青年表示他们有意愿结婚,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
3. 父母的期望是影响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婚姻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相当比例的未婚青年认为父母的期望过高。
其中,6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父母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4. 经济压力是另一个主要原因。
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经济状况无法满足婚姻的需要,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婚姻需要支付高昂的彩礼费用。
5. 有相当一部分未婚青年表示,他们在农村地区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缺少年轻人口,社交圈狭窄。
6. 性别比例失衡也被一些人提到,认为这导致了找对象的困难。
四、讨论1.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存在多种原因,需要综合考虑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2. 父母期望过高、经济压力大、地缘因素等是农村大龄未婚青年面临的主要困境。
3. 支持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婚姻选择,提倡农村地区加大婚恋交流活动,提高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设施等措施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五、结论农村大龄未婚青年问题不仅是一个个体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只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才能使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能够尽快走入婚姻生活,实现自己的家庭愿望。
六、原因分析1. 父母的期望过高:农村文化传统中,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找到一个家境好、有车有房的伴侣。
然而,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许多农村大龄未婚青年难以达到这些标准,造成了婚姻难题。
大龄未婚调研报告

大龄未婚调研报告大龄未婚调研报告引言:本调研报告旨在研究大龄未婚人群的现状和原因,帮助了解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通过调研和分析数据,我们将为社会提供相关建议,以促进大龄未婚人群的婚姻幸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研究背景在传统观念中,大龄未婚人群通常指的是年龄超过30岁、仍未婚的人们。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大龄未婚人群的人数逐渐增加。
这个群体的增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且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大龄未婚人群的现状和原因,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婚姻观念、婚姻意愿以及相关的个人和社会因素。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将找出影响大龄未婚人群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大龄未婚人群。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婚姻观念、婚姻意愿、生活压力等,在线调查平台上进行。
四、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龄未婚人群中男女比例接近,但女性稍多;2. 大龄未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有过恋爱经历,但没有走入婚姻;3. 大龄未婚人群中,婚姻观念较传统,对婚姻有更高的要求,注重稳定性和幸福感;4. 大龄未婚人群中约有一半表示有明确的婚姻意愿,但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对伴侣的要求和经济问题;5. 在大龄未婚人群中,社交圈小、婚介平台信任度低是另一个阻碍婚姻的原因。
五、原因分析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龄未婚人群之所以无法迈入婚姻的原因主要包括:1. 婚姻观念的变化:传统观念中的婚姻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个人发展需求;2. 经济压力的增加:大龄未婚人群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负担的增加;3. 社交圈的狭窄:大龄未婚人群因为工作压力大和社交圈狭窄,很难找到合适的结婚伴侣。
六、建议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倡包容和多元的婚姻观念,鼓励个人在婚姻中追求自己的幸福;2. 改善大龄未婚人群的职业环境和经济条件,减轻其经济压力;3. 拓宽大龄未婚人群的社交圈,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和机会;4. 加强婚介平台的监管和服务质量,提高其信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的调研报告青岛市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青岛市妇联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影响与制约,一部分大龄青年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
为了解我市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未婚的原因,市妇联对我市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调查大龄未婚青年指年龄为28岁至40岁的未婚人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和结构特点(一)大龄未婚青年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接受调查的972人中,男性400人,女性572人,分别占 %和 %。
女性多于男性。
从年龄结构来看(表一),28—30岁的有562人,占 %;31—35岁的有292人,占 %;36—40岁的有118人,占 %。
其中,男性三个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 %、34%和 %;女性分别为 %、 %和 %。
大龄未婚青年主要集中在28—35岁,且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结构基本相同,但35岁以上女性未婚的比例高于男性。
表一:大龄未婚青年的年龄结构年龄性别28—30岁31—35岁36—40岁男性22213642女性34015676合计562292118(二)大龄未婚青年的学历结构接受调查的972人中,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00人,占 %;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有252人,占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444人,占 %;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4人,占 %;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32人,占 %。
从学历结构看(表二),男性高中及以下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所占的比例都比女性高,男性分别为11%和 %,女性分别为 %和 %。
分年龄段看,36—40岁年龄段女性高中及以下学历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为 %,女性为 %;而这一年龄段研究生学历所占的比例男性又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分别为 %和 %。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未婚人员的比例逐步增多,在三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 %和 %;而男性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未婚人员的比例则是逐步减少,在三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 %和 %。
表二:大龄未婚青年的学历结构第 3 页共17 页学历年龄高中及以下学历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28—30岁2824408810818042464231—35岁141442523864第 5 页共17 页1812836—40岁21862424306242合计445688 16427478662012(三)大龄未婚青年的职业和收入结构从接受调查人员的职业分布来看(表三),国家公务员有258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有244,科研人员有18人,高校教师有164人,中小学教师有40,医护人有员40,普通职员有110人,自主创业者有48人,其他50人,分别占 %、 %、 %、 %、 %、 %、 %、 %和 %。
男性和女性在职业分布上的差别不是很大,但男性从事企事业单位管理、科研、自主创业的人员比例高于女性,男性在三个职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 %和7%,女性分别为 %、 %和 %;女性在国家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和普通职员中的人员比例高于男性,男性在四个职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 %、 %和9%,女性分别为 %、 %、 %和 %。
表三:大龄未婚青年的职业结构职第7 页共17 页业性别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普通职员自主创业者其他男性10211210666362828女性1561328982834742022合计25824418164第9 页共17 页401104850从接受调查人员的收入状况来看(表四),月收入在XX 元及以下的有316人,在XX元—3000元的有362人,在3001元—5000元的有236人,在5001元—8000元的有42人,在8001元—10000元的有6人,在10000元以上的有8人,分别占 %、 %、 %、 %、 %和 %。
其中,男性月收入在XX 元及以下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6%;女性月收入在XX元—3000元所占的比例最高,为 %。
但男性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所占的比例比女性高,男性为 %,女性为 %。
表四:大龄未婚青年的收入结构月收入性别XX元及以下XX元—3000元3001元—5000元5001元—8000元8001元—10000元10000元以上男性1441181121862女性172244124第11 页共17 页246合计3163622364268二、大龄未婚青年的择偶意向和男女两性差异分析大龄未婚青年在择偶意向和标准方面,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绝大多数人最看重对方的人品,对学历、家庭背景等方面则不大在意。
但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对方的容貌,而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对方的学历和职业。
在回答最看重对方什么条件问题时,有 %的人把人品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性格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容貌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职业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经济条件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学历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家庭背景放在第一位。
但男性和女性对容貌的要求却有很大差异,有11%的男性把容貌放在第一位,仅有 %的女性把容貌放在第一位。
在对待学历和职业方面,分别有1%的男性把两者放在第一位,而女性则有 %和 %的人把学历和职业放在了第一位。
2、多数人将国家公务员作为自己选择对象的理想职业,男性选择教师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选择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自主创业者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同时,女性绝大多数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高,而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低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在回答希望自己的对象从事什么职业时,有 %的人选择国家公务员, %的人选择教师, %的人选择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者,分别有 %的人选择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选择普通职员的人仅有 %。
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从事教师职业的占到了 %,而女性仅有 %。
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从事企事业单位管理和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是 %和 %,而男性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和 %。
同时,女性选择国家公务员职业的比例也比男性高个百分点。
这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希望自己的对象从事有地位、有高收入的职业。
有 %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男性的比例是12%。
有 %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高,而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高的比例是 %。
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低的男性的比第13 页共17 页例是14%,女性仅有 %。
3、多数人希望自己的对象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但女性比男性对学历的要求更高。
在回答希望自己的对象具有什么学历时,有 %的人选择大学本科学历, %的人选择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但男性选择大学专科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了 %,而女性所占的比例为 %。
女性选择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 %,而男性所占的比例为11%。
同时, %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的学历高,没有1名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的学历低;而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的学历高的仅占 %,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学历低的占到了 %。
4、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和对象的年龄差距在5岁以下较为合适,而男性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小,女性则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大。
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对象和自己的年龄相差多少最合适时,有 %的人选择2岁及以下, %的人选择3岁—5岁, %的人选择6岁—10岁, %的人选择10岁以上。
但选择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性占到了 %,男性仅占 %。
选择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占了58%,女性仅占 %。
选择自己的对象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的比例,男性和女性基本一致,分别是21%和 %。
5、男性和女性对自己对象身高的要求差异明显,绝大多数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高,而多数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矮或身高差不多。
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对象在身高方面怎样合适时,有 %的女性选择比自己高,仅有6%的男性选择比自己高;有58%的男性选择比自己稍矮些,仅有 %的女性选择比自己矮;选择两人身高差不多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是 %和 %;选择无所谓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是 %和 %。
6、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和对象之间的性格应该互补,女性认为两人性格相同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认为两人性格互补的比例高于女性。
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对象在性格方面怎样合适时,有 %的人选择两人性格互补,其中男性为 %,女性为 %;有 %的人选择两人性格相同,其中男性为 %,女性为 %;选择无所谓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是13%和 %。
7、男性和女性对自己对象工作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绝大多数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工作能力强,而多数男性希望两人差不多或无所谓。
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对象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条件怎样合适时,有 %的女性选择比自己强,仅有12%的男性选择比自己强;有 %的男性选择比自己稍差些,仅有 %的女性选择比自己差;选择两人差不多和无所谓的男性比例分别是42%和 %,而女性的比例分别是 %和 %。
这说明,女性对自己的对象在工作能力等方面条件的要求比男性要高。
三、大龄青年未婚的原因及择偶途径第15 页共17 页造成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上分析的男女两性在择偶意向和标准方面的巨大差异是造成大龄青年择偶难的最主要的原因。
调查中,有 %的人表示自己谈过,但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其次,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大,人们的社交活动少,从而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找对象,是造成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另一主要原因。
有 %的人认为自己生活、社交圈子小,没机会找对象;有 %的人认为自己工作繁忙,没时间找对象;另有 %的人认为自己经济、生活压力大,不敢结婚。
此外,选择独身主义者、不想结婚,追求自由、不愿承担婚姻的责任或为婚姻所束缚,有固定的异性朋友、不在乎婚姻形式的被调查者的比例分别占 %、 %和 %。
在择偶的形式和途径方面,多数人选择自主相识。
认为两个人应该自己相识交往的被调查者的比例占 %。
其次,有 %的人希望通过经亲人、朋友介绍找对象。
希望自己和对象之间是同学同事关系的人占到了 %。
有 %的人希望通过参加有针对性地交友活动找对象。
另有 %的人希望通过互联网络找对象。
希望通过媒体征婚和婚介机构找对象的人最少,分别只有 %和 %。
婚姻家庭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解决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帮助大龄青年结成婚姻、组成家庭、维系家庭和谐,一方面可以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大龄青年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