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叶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桑叶为原料,经采叶、清洗、切叶、杀青、揉捻、速包、松块、筛渣、烘焙、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茶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桑叶:适时采收,无腐烂、无劣变、无霉变、无虫蛀,不含有夹杂物的天然原料。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3.5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031桑叶检验操作规程

031桑叶检验操作规程

吉林草还丹药业有限公司版号:03 文件名称桑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1031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检测中心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分发数量各一份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分发部门检测中心、档案室编订依据《桑叶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及通则目的:建立桑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范围:适用于中药材桑叶的检验。

责任者:检验员、检测中心主任。

内容:1.名称1.1中文名称:桑叶1.2汉语拼音:Sangye1.3拉丁名称:FOLIUM MORI2.代号:Y0313.规程依据:《桑叶质量标准》(文件编码:TG01031)《显微鉴别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07)《薄层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11)《水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08)《灰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12)《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43)《浸出物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14)《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09)4.检验项目4.1 性状4.1.1 标准规程:本品多皱缩、破碎。

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宽7~13㎝。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文件名称桑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1031 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

质脆。

气微,味淡、微苦涩。

4.1.2 检查方法:目测、鼻嗅、口尝、手摸。

4.2 鉴别4.2.1 显微鉴别4.2.1.1 原理: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桑叶生产工艺规程

桑叶生产工艺规程

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目的:建立桑叶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范围:桑叶生产过程。

3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产品概述5.1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桑叶5.1.2规格:统5.1.3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

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

质脆。

气微,味淡、微苦涩。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甘、苦,寒。

归肺、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5.1.7用法与用量:5〜10g。

5.1.8贮藏:置干燥处5.1.9 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 袋;30g/ 罐;40g/罐;50g/ 罐;0.5kg/ 袋;1 kg/ 袋;10kg/ 袋;15kg/ 袋;25kg/ 袋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辅料:无5.4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工艺流程图:净制※中间体检包装※成品检验入库6.1桑叶生产工艺流程图:6.2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2.1领料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桑叶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 净希tj :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 工挑选,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将净桑叶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桑叶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桑叶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桑叶1.2 汉语拼音:Sangye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石油醚、乙醇、水、桑叶对照药材、甲苯、乙酸乙酯、甲酸、磷酸、芦丁对照品、盐酸、硝酸、硝酸银、氨试液、二氧化锰、硫酸、碘化钾淀粉试纸、盐酸、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水浴锅、硅胶G板、三用紫外分析仪、烘箱、电子天平、马弗炉、高效液相色谱仪、药典筛、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线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置60℃水浴上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桑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 :2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约至8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7.5.1 水分不得过15. 0%(附录15 第二法)。

7.5.2 总灰分不得过13.0%(附录17)。

7.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 . 5% (附录17)。

7.5.4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 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8nm。

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

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

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桑叶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至关重要。

以下从安全性评估、功能性评估、质量标准和添加量限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安全性评估1.1 急性毒性通过对桑叶提取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估其一次性口服的最大剂量。

通常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观察其急性死亡剂量。

若未观察到死亡现象,则表明该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较低。

1.2 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试验是为了评估桑叶提取物长期使用的毒性。

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桑叶提取物,观察其长期使用下的毒性反应。

若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则表明该提取物的慢性毒性较低。

1.3 致突变性致突变性试验是评估桑叶提取物是否存在诱发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通过检测桑叶提取物对细菌或哺乳动物细胞的致突变性,可以评估其是否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1.4 致癌性致癌性试验是评估桑叶提取物是否存在诱发肿瘤的风险。

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桑叶提取物,观察其长期使用下的致癌反应。

若未观察到明显的肿瘤发生,则表明该提取物的致癌性较低。

2.功能性评估2.1 抗氧化性桑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

通过对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其在抗氧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2.2 抗炎性桑叶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对其抗炎性能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其在抗炎药物和保健品方面的应用价值。

2.3 降血糖桑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能够改善血糖水平。

对其降血糖效果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其在糖尿病治疗及保健品方面的应用价值。

3.质量标准3.1 提取工艺桑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应标准化,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制定严格的工艺参数和控制方法,确保每批产品的提取效率和质量的一致性。

3.2 成分分析对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了解其化学组成和含量。

桑寄生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桑寄生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品名:1.1中文名:桑寄生1.2 汉语拼音:Sangjisheng2代码:4 取样文件编号:5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6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7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试剂:甲醇、水、稀硫酸、乙酸乙酯、槲皮素对照品、0.5%氢氧化钠溶液、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乙醇、乙醚、醋酸铅饱和溶液、硫酸钠饱和溶液、三氯甲烷、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溶液。

7.2 仪器设备:显微镜、电子天平、回流装置、水浴锅、硅胶G薄层板、紫外光灯。

7.3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横切面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水(1:1)60ml,加热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0ml后,加水10ml,再加稀硫酸约0.5ml,煮沸回流1小时后,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强心苷:取本品粗粉10g,加80%乙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弃去乙醚层,取下层水溶液加醋酸铅饱和溶液至沉淀完全,滤过,滤液加乙醇10ml,加硫酸钠饱和溶液脱铅,滤过,滤液加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浓缩至1ml。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叶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桑叶为原料,经采叶、清洗、切叶、杀青、揉捻、速包、松块、筛渣、烘焙、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茶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桑叶:适时采收,无腐烂、无劣变、无霉变、无虫蛀,不含有夹杂物的天然原料。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3.5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桑叶含量测定方法

桑叶含量测定方法

桑叶含量测定方法桑叶可是个好东西呢,那咱来聊聊它的含量测定方法吧。

一、总黄酮的测定。

对于桑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测定呀,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比色法。

就像是给桑叶里的黄酮类物质找个颜色伙伴来“标记”它们的量。

先把桑叶样品处理好,提取出里面可能含有的黄酮成分。

然后加入特定的显色试剂,这个试剂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让黄酮类物质显示出特定的颜色。

之后呢,通过分光光度计这个厉害的小仪器,它能检测出这个颜色的深浅程度,颜色越深呀,往往就代表黄酮的含量越高呢。

再根据事先做好的标准曲线,就能算出桑叶里总黄酮到底有多少啦。

二、生物碱的测定。

说到桑叶里生物碱的测定,那也有不少办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就很靠谱。

这就像是给生物碱们安排一场赛跑比赛。

先把桑叶样品精心处理,把生物碱从桑叶这个大家庭里分离出来。

然后把它们注射到高效液相色谱仪里,不同的生物碱就像不同速度的小选手,在仪器里的柱子里跑起来,最后在不同的时间到达终点(被检测到)。

根据它们到达的时间和峰面积大小,就能准确地知道每种生物碱的含量啦。

就像我们看比赛,根据选手到达的先后顺序和成绩来判断他们的表现一样有趣呢。

三、多糖的测定。

桑叶中的多糖含量测定也很重要哦。

通常可以用苯酚 - 硫酸法。

这个方法有点像一场甜蜜的化学反应。

先把桑叶里的多糖提取出来,然后加入苯酚和硫酸。

这时候就会发生奇妙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再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这个颜色变化对应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就能算出桑叶里多糖的含量啦。

就好像是在做一个神奇的小实验,看着颜色的变化就能知道多糖有多少,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含量测定方法呀,就像是给桑叶做一个详细的“体检”,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桑叶里到底都藏着哪些宝贝,它们的量又有多少。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利用桑叶的价值啦,不管是在医药方面,还是在养生保健方面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桑叶
1.2 汉语拼音:Sangye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石油醚、乙醇、水、桑叶对照药材、甲苯、乙酸乙酯、甲酸、磷酸、芦丁对照品、盐酸、硝酸、硝酸银、氨试液、二氧化锰、硫酸、碘化钾淀粉试纸。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水浴锅、硅胶G板、三用紫外分析仪、烘箱、电子天平、马弗炉、高效液相色谱仪、药典筛。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线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 取本品粉末2g,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置60℃水浴上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桑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 :2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约至8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
7.5.1 水分不得过15. 0%(附录15 第二法)。

7.5.2 总灰分不得过13.0%(附录17)。

7.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5% (附录17)。

7.5.4 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19)的热浸法测定,用无水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7.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色谱法(附录8)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0. 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8nm。

理论板数按芦丁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芦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制成每lml含0. l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lg,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渣再用甲醇50ml.同法提取2次,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µ1,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芦丁(C7H30O16)不得少于0.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