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该知道,这三种降糖药被证实可以保护心血管

合集下载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控制达到目标水平。

对于老年人和肾功能受损患者,需调整剂量。

四、不良反应与安全性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乳酸酸中毒,但这种情况多数与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其他疾病有关。

因此,在使用二甲双胍前应进行肾功能评估,并注意监测肾功能和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五、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二甲双胍可以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等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但需注意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六、特殊人群的使用对于妊娠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等特殊人群,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已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临床医生和患者应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二甲双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导排卵,提高生育率。

二甲双胍是一种可靠的降糖药物,可使HbA1c下降1%~2%。

它可以与其他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其他降糖药后可进一步获得明显的血糖改善。

此外,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和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少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

对于特殊人群,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及以上儿童,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使用最大剂量。

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但使用对比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48~72小时,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

二甲双胍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脂肪合成与代谢,改善血脂谱,对NAFLD患者的肝脏血清学酶谱及代谢紊乱均有显著改善。

此外,虽然二甲双胍没有治疗PCOS的适应证,但可以提高PCOS患者的雌二醇水平,改善多毛症,使月经规律,诱导排卵,提高生育率。

司美格鲁肽,又一款新型降糖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治疗与价格双获益

司美格鲁肽,又一款新型降糖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治疗与价格双获益

司美格鲁肽,⼜⼀款新型降糖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治疗与价格双获益新药速递: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周制剂),⼜⼀款新型降糖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治疗与价格双获益天津⼤学泰达医院李青刚刚,⼜⼀款新型降糖药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我国上市。

该药属于肽类降糖药(GLP-1 RA类药物),原名索马鲁肽,此次在中国正式获批的名字为“司美格鲁肽”,是周制剂,每周⽪下注射⼀次即可。

该药由⽬前肽类降糖药中使⽤最⼴、影响⼒最⼤的利拉鲁肽派⽣⽽来,为了⽅便⼤家理解,我称之谓“利拉鲁肽周制剂”,正规的名字是“司美格鲁肽”。

司美格鲁肽在降糖的同时有减重和⼼⾎管保护作⽤,主要⽤于2型糖尿病伴有⼼⾎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在饮⾷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后⾎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1、降糖作⽤作为“本职⼯作”的降糖药,司美格鲁肽的降糖效果是⾮常出⾊的。

多项临床研究已经明确证实,司美格鲁肽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红蛋⽩降低1.5%~1.8%,降糖效果优于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周制剂、西格列汀以及⽢精胰岛素等药物。

⽆论原来采取什么治疗措施、⽆论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司美格鲁肽均可显著降低糖化⾎红蛋⽩,⽽且治疗前的糖化⾎红蛋⽩越⾼,使⽤司美格鲁肽后降幅越⼤。

中国的研究也明确证实,经30周司美格鲁肽1.0mg/周治疗后,⾼达86.1%的患者达标(⽬标值为糖化⾎红蛋⽩<7%)。

2、减重作⽤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在降糖的同时可实现“智能”减重。

多项研究已证实,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其减重效果是基于治疗前的体重⽽“智能”减重,⽤药前越胖,减幅越⼤,⾝体不胖(BMI<25kg/m2)的患者减重幅度相对⼩,因此不胖的患者也可以放⼼使⽤。

3、⼏乎没有低⾎糖风险司美格鲁肽的降糖效果呈“⾎糖依赖性”,⾎糖越⾼,降糖效果越好;⾎糖降⾄正常,其作⽤明显减弱。

汇总分析发现,使⽤司美格鲁肽治疗者低⾎糖的风险极低,可真正实现“按需”降糖。

十大类降糖药物的特点与用药注意事项

十大类降糖药物的特点与用药注意事项

十大类降糖药物的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递增,大家对如何正确服用降糖药物也越来越关注。

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因作用机制不同和作用特点也不同,在药物的选择上应因人因病因药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接下来逸仙药师介绍十大类降糖药的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其中口服降糖药八类,注射用降糖药两类。

一、双胍类药物代表药物:二甲双胍作用机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可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肌肉糖原合成和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

优点:降糖效果好,尤其降空腹血糖效果好,且单独使用不发生低血糖,可降低体重,有心血管的获益;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一线)用药。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

注意事项: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二、α-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作用机制:抑制糖苷键水解,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优点:不引起低血糖,有降体重作用,尤其适用于我国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的人群。

是当前MD诊治指南中推荐使用的一线药,也是我国唯一获得葡萄糖耐量受损适应证的药物。

缺点:初用时有腹胀、排气增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禁用于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患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严重肾损的患者,18岁以下患者及孕妇不应使用。

三、磺酰脲类药物代表药物: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因此,用此类药的前提是患者有一定的胰岛功能。

优点:降糖效果好。

主要用于有一定β细胞功能、无磺脲类药物使用禁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选,或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方案首选。

缺点:易发生低血糖风险及体重增加。

肝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磺脲类药物。

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磺脲类药物,但格列喹酮例外。

注意事项: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比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

2种新型降血糖药,降血糖,保护肾脏和心血管,怎样选,药师详解

2种新型降血糖药,降血糖,保护肾脏和心血管,怎样选,药师详解

2种新型降血糖药,降血糖,保护肾脏和心血管,怎样选,药师详解说到降糖药,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这些传统药物一直霸占降糖药市场,也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但其实这些年来,很多新型降糖药应运而生,已经成功挤进了降糖药销售排行榜的前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或)慢性肾脏疾病(CKD)不但是2型糖尿(T2DM)常见合并疾病,也是 T2DM 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一系列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新型抗高血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 RA)(利拉鲁肽、司美鲁肽、度拉糖肽等)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抑制剂(SGLT2i)(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等)类药物能显著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临床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发挥降糖作用,不仅降糖效果好,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

研究发现,该类降糖药的降糖效果要比磺脲类、西格列汀、甘精胰岛素等更优。

对于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不达标的患者,可以选择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

SGLT2i是分布在肾脏近曲小管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负责90%的尿糖重吸收。

SGLT2i 能够抑制SGLT2减少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增加尿糖排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

SGLT2i 的降糖作用呈现血糖水平依赖性。

血糖水平较高时大量葡萄糖被过滤到尿液,此时抑制SGLT2i 的作用更为显著;相反,血糖水平正常时抑制SGLT2i 所致的降低血糖作用轻微。

2. 附加作用强,均具有利尿、排钠、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减轻血管炎症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能降血糖,还能减轻体重,尤其适用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

另外,研究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还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注射利拉鲁肽14天可以降低收缩压2.6-3.3mmHg。

同时该类降糖药对心血管也有独特的保护作用,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策略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策略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策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糖代谢异常引起的高血糖。

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发心血管疾病并加重其风险。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策略,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降血糖药物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用的降血糖药物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1. 口服降糖药物: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类、二甲双胍类药物等常被用来一线治疗糖尿病。

这些药物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促进血糖的控制。

2. 胰岛素治疗:当口服药物不足以控制血糖时,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选择。

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并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进一步加重。

二、降血压药物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因此,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降血压治疗。

以下是常用的降血压药物:1. ACE抑制剂和ARB: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并对心脏和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特别是对于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ACE抑制剂和ARB可减缓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2. 钙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血压并放松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

某些钙通道阻滞剂还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减少心率。

这些药物对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尤为适用。

三、降血脂药物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因此,控制血脂水平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降血脂药物: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有效药物。

这些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心脏事件和中风的风险。

2.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通过与胆酸结合,促使胆酸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这些药物对于那些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或者他汀类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尤为适用。

四、抗凝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抗凝治疗在其治疗策略中占有重要位置:1.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八大类口服降糖药优缺点比较

八大类口服降糖药优缺点比较

八大类口服降糖药优缺点比较但是常吃的药有哪些好和不好的地方,相信就不是每个糖友都清楚的事情了。

我们就来聊聊八大类口服降糖药的优劣之处吧!一、磺脲类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瑞易宁、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没有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等。

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

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二、格列奈类主要有诺和龙、唐力,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可与其他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

餐时即服,方便灵活,患者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

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需多次服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低血糖。

三、二甲双胍类优点二甲双胍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效降低血糖,此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比较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可达20%;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拜唐苹、卡博平和倍欣,降低餐后血糖,非常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患者,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优点降糖效果肯定,肝肾等全身不良反应少,不增加体重或能减轻体重,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和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具有糖耐量减低治疗适应证的降糖药。

缺点主要为部分患者初用时有胃肠道不良反应(排气增多、胀气),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

注意与其他降糖药联用可引起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使用葡萄糖治疗,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

三种能保护心脏的降糖药为糖尿病患者“保驾护航”!

三种能保护心脏的降糖药为糖尿病患者“保驾护航”!

三种能保护心脏的降糖药为糖尿病患者“保驾护航”!2型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并发症更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糖友来说,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进行血管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

GLP-1受体激动剂为GLP-1的同源性物质,天然GLP-1在体内被二肽酰肽酶-4(即DPP-4)迅速降解,而GLP-1受体激动剂不会被DPP-4降解,可通过激活GLP-1受体替代生理性GLP-1发挥作用,可使GLP-1浓度达到药理水平。

因此,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避免快速被体内DPP-4降解的优点,逐渐代替内源性GLP-1成为研究和治疗糖尿病的热点。

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等。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心肌损伤及心肌传导系统异常等。

Lonborg等发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静脉低剂量输注可以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和减少梗死面积。

关于保护机制有研究表明,利拉鲁肽是通过激活Epac-1/Akt信号途径来防止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Yi等认为,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CE)表达,并通过降低Capase-3的活性减少细胞凋亡,增加心肌细胞活性,从而防止心肌损伤,RACE轴的激活是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近期一项研究指出,GLP-1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miR-27a表达,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微小RNA(miRNA)是一类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iR-27a是目前研究较多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miRNA。

迄今为止获得的研究结果和一些荟萃分析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不但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血压、改善血脂的功能,而且表现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心肌梗死缺血等作用,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糖尿病血管病变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对心血管疾病有益的糖尿病新药——SGLT

对心血管疾病有益的糖尿病新药——SGLT

对心血管疾病有益的糖尿病新药——SGLT恩格列净是全球首个经大型心血管结局研究(EMPA-REG OUTCOME)证实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2型糖尿病药物。

SGLT-2抑制剂,即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

国内已上市的药物有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卡格列净。

最新研究证明,除降糖作用外,SGLT2抑制剂还具有降压、改善心脏和肾脏预后等独到作用。

一、独特的降糖作用机制正常情况下,每天经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约为180g/d,但这些葡萄糖100%被肾小管上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SGLT-1,SGLT-2)重吸收。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SGLT-2对葡萄糖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可使70~80g/d葡萄糖从尿液排泄,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并具有降压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尿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SGLT2抑制剂可增加尿路及生殖道感染风险,患者应适量增加饮水,保持外阴清洁,必要时给予治疗。

二、SGLT-2抑制剂的降糖外作用1、减轻体重SGLT-2抑制剂增加尿液排泄葡萄糖70~80g/d,相当于热量300kcal,相当于少吃4~5两米饭,或者多走1~1.2万步。

连续使用SGLT-2抑制剂,可降低体重1.5~3.5kg。

2、降低血压 SGLT-2抑制剂,即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在抑制葡萄糖重吸收的同时,可促进尿钠排泄,可使血浆容量下降约7%,用药1~2周后可使舒张压下降1~2mmHg,收缩压下降3~5mmHg。

3、心脏保护国内已上市的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均已证明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可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显著下降,心衰住院率显著下降。

与安慰剂相比,恩格列净可使糖尿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率、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下降14%,并使心血管死亡率、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率及心梗的发生率分别下降38%、33%和13%。

4、肾脏保护国内已上市的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均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应该知道,这三种降糖药被证实可以保护心血管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知道,长期血糖水平过高或者波动过大,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些患者更容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性斑块,罹患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理论上讲,能降低血糖的药物都可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减少上述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但经过多年的用药实践和科学研究,目前为止只有三种降糖药被科学家明确证实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可见,从理论到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应该更加信赖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降糖药来保护自己的心血管。

有科学证据支持的三种降糖药分别是: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一线药物。

与其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其中心肌梗死风险下降39%;综合来讲,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肌梗死、猝死、心绞痛、卒中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了30%。

在随访了10年之后,仍能使心肌梗死风险下降33%。

这表明二甲双胍的保护心血管作用具有时间的延续效应。

2、利拉鲁肽
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目前已在我国上市。

与安慰剂相比,利拉鲁肽可使糖尿病患者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病率降低13%;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2%;综合来讲,还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血运重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的总体住院风险降低12%。

3、恩格列净
恩格列净也是一种新型降糖药,国外的临床试验证实了这种药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只是目前尚未在我国上市。

那么其他降糖药,对心血管保护的作用是怎样的呢?
根据现有的临床证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及利司那肽等药物,既不增加也不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服用这些药物无须担心其会带来心血管风险。

像阿卡波糖、利格列汀、艾塞那肽、度拉唐肽、阿必鲁肽、达格列净、坎格列净及德谷胰岛素等,这些药物在心血管保护方面的大规模研究还在进行之中。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它们之中会有保护心血管作用的药物脱颖而出。

其他的一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安排保护心血管作用的大规模科研项目。

但其中有些在小规模研究中显示出积极的结果。

还是那句话,控制好血糖水平或者减少血糖的波动,一定会对保持心血管的健康有帮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