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法
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课件

①水 ②空气 ③铁 ④二氧化碳O4·5H2O) ⑧食盐水
⑨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⑩硫酸氢钠(NaHSO4)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⑧ (2)①④ (3)⑥ (4)⑤
(5)⑦⑨⑩ (6)⑦⑨ (7)⑩ (8)①~⑩ ⑦⑨⑩
• 【方法技巧】 分类时要注意一些特殊物质 的类别。如①纯碱(Na2CO3)不属于碱,而属 于盐;②NO、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 属于酸性氧化物;③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 也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 CO既不能跟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反 应,A错;NaHSO4溶液能与Mg反应产生氢 气,但属于盐溶液,B错误;N元素有多种氧 化物,其中NO2和N2O4即为同种价态的氧化 物,C正确;Mn2O7为酸性氧化物,但其为金 属氧化物。
【答案】 C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2.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 这个反应是 ( ) A.3Fe+2O2=点==燃==Fe3O4 B.C+CO2==△===2CO C.NH4HCO3==△===NH3↑+H2O+CO2↑ D.Na2CO3+CO2+H2O===2NaHCO3
质有______________,同时采用交叉分类法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以上空格填物质的序号)
【解析】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如胆矾 CuSO4·5H2O,碱式盐如Cu2(OH)2CO3,酸式盐如 NaHSO4都有固定的组成,均为纯净物;食盐水由 NaCl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酸、碱、盐 等都有明确的概念,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判断, 但是对同一种物质从不同角度又有不同的分类法, 这就是交叉分类法;(1)~(5)问中的物质都是采用树 状分类法;(6)(7)问对于铜盐、钠盐又有交叉分类法 的应用。
分类法的概念

分类法的概念一、概念:分类法就是把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分成若干类,并加以比较,从而找出不同种的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分类法的定义与特点分类法也称归类法,它是一种按照事物属性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类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由于研究对象各不相同,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例如,要弄清城市用地规划的特点,就可以根据其用途、性质等方面的特点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运输区、文教区、体育区等若干类型。
一个地方有着自己的特点,但又不是完全孤立的,所以在分类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些特点。
例如,建筑物多层、少高层,是南京一个显著的特点。
我们分类时,就应该按照多层与少高层来分,而不能笼统地说成“大多数是多层,少数是高层”。
当然,具体分类的对象也必须是比较单纯的,即对象越单纯,分类的结果就越简单。
而且,分类本身也需要规则,一般是先确定所分类的总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逐层展开,最后把每一层次的不同对象依次排列起来。
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必须注意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因为只有相似的东西才有可比性。
例如,某小区楼房很多都是7层的,且多数房子都带阁楼;而其他小区的楼房多是6层或5层的,还带阁楼,那么这两个小区就有了共同的特征,可以把它们分别归为同一类型的楼房,即把它们都划归为多层建筑,或者叫做“多层住宅”,因为这样分类,也便于管理。
如果是把不同小区楼房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再作具体的归类。
总之,分类法是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只有分类研究,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分类法的优缺点分类法有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掌握事物的特点。
但分类研究事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思想上的差异,会使分类产生误差。
例如:不同性质的人按照一定标准分成几个类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四、分类法的意义和局限性分类法是科学发展史上一项伟大的创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分类法的名词解释

分类法的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什么是分类法不?分类法呀,就好像是给一群各种各样
的东西找家一样!比如说,咱去逛超市(就像沃尔玛那种大超市),
那里面的商品不都整整齐齐地摆在不同的区域嘛,食品在一块儿,日
用品在一块儿,这就是一种分类呀!再比如,学校里的学生也可以按
年级分类,一年级的一堆,二年级的又一堆,这不也是分类嘛!
分类法其实就是把相似的东西归到一起,让它们有个“组织”。
想象
一下,你有一大堆玩具(像小汽车啦、玩偶啦、积木啦等等),乱七
八糟地堆在一起,找个东西都费劲。
但要是你把小汽车放一起,玩偶
放一起,积木放一起,哇塞,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多啦?这就是分类
法的魔力呀!
咱生活中到处都在用分类法呢!像图书馆里的书,按照不同的类别
摆放,什么小说类、科普类、历史类,你想找本喜欢的书就容易多了,对吧?还有手机里的照片,你可以按照时间、地点或者人物来分类,
以后找起来就方便极了。
分类法可不仅仅是把东西分开这么简单哦!它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
和处理周围的事物。
就好像你把拼图的碎片分类,然后就能更容易地
拼成一幅完整的图一样。
你说神奇不神奇?而且呀,分类法还能让我
们发现一些隐藏的规律呢!比如说,你观察不同动物的分类,可能就
会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或者不同之处,这多有意思呀!
总之,分类法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好帮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
加有条理,更加容易理解!你现在是不是对分类法有更清楚的认识啦?。
中国标准分类法24大类

中国地方标准代号一览表
DB11 DB11/T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2 DB12/T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3 DB13/T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4 DB14/T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5 DB15/T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21 DB21/T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2 DB22/T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3 DB23/T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31 DB31/T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2 DB32/T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3 DB33/T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4 DB34/T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5 DB35/T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6 DB36/T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7 DB37/T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41 DB41/T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2 DB42/T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3 DB43/T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4 DB44/T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5 DB45/T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6 DB46/T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50 DB50/T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1 DB51/T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2 DB52/T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3 DB53/T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4 DB54/T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1 DB61/T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2 DB62/T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3 DB63/T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4 DB64/T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5 DB65/T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 DB71 DB71/T 台湾省地方标准 DB81 DB81/T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方标准 DB82 DB82/T 澳门特别行政区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分类法一级 40 类目
01 综合,术语,标准化,文献 03 社会学,服务,公司组织和管理, 行政,运输 07 数学,自然科学 11 医疗,卫生技术 13 环境和保健,安全 17 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 19 试验 21 机械系统和通用部件 23 流体系统和通用部件 25 制造工程 27 能源和传热工程 29 电工技术 31 电子学 33 电信 35 信息技术,办公设备 37 成像技术 39 精密机械,珠宝 43 道路车辆工程 45 铁路工程 47 造船和船用设备 49 航空与航天工程 53 材料储运设备 55 货物的包装和分发 59 纺织和皮革技术 61 服装行业 65 农业 67 食品技术 71 化工技术 73 采矿和矿产 75 石油及有关技术 77 冶金 79 木材技术 81 玻璃和陶瓷工业 83 橡胶和塑料工业 85 造纸技术 87 涂料和颜料工业 91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 93 民用工程 95 军事工程 97 服务性工作,文娱,体育
五部分类法

五部分类法是中国古代的文献分类法,具体包括经、史、子、集、丛五类。
1. 经部: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孝经、四书等,主要是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2. 史部:包括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时令、地理等,主要是记录历史事件的学问。
3. 子部: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小说等,主要是研究诸子百家的学问。
4. 集部:包括楚辞、汉魏六朝别集、唐五代别集、宋别集、金别集、元别集、明别集、清别集等,主要是收录历代文人的文学作品。
5. 丛部:包括汇编、辑佚等,主要是收录各种散佚的书籍。
分类法

D0 政治理论
D03 国家理论 D031 D032 D033 D034 国家起源、….. 国家与民族…. 国家政治制度 国家体制
………...
2. 建立类目参照
一般用于内容上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在分类体系 中被分散了的类目之间,通常以互逆的方式在 相关门类下揭示。例:
1. 设置交替类目
指一知识门类同时从属于两或多个科学部门的情 况下,同时在相应门类中设置类目,规定其中 一个为使用类目,其他类目用方括号“[ ]” 括起,注明“宜入××”,本身不用来分类, 起引向使用类目的作用。 交替类目——为多重从属关系重复设置的类目中, 规定不用来进行标引的类目。
交替类目样例
法律部门-国家-文献类型 宪法 中国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朝鲜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韩国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行政法 中国 --朝鲜 --财政法 中国 ------朝鲜 -------经济法 中国 -----朝鲜
引用次序实施方法
– 按用户检索的目的(或主要对象)确 定主要标准(或首要分面);
本节思考题
• 类目划分应遵守的规则及实际应用情况。
• 引用次序的作用,引用次序与排列次序的关系。 • 同位类排列规律是哪些? • 对类目体系不能加以集中的相关类目的处理特 点和存在的问题。 • 类目之间的关系及表现形式。了解这些关系对 类目体系的使用有什么实际意义。
本节参考资料
• 信息组织(第5章3节) • 文献分类法主题法导论(第3章) • 北京大学图书分类编写组 图书分类( 第1、2章) • 张琪玉 情报语言学基础 (第3章)武汉大学出版 社 1997
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课件

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
① 2Ca+O2=点==燃==2CaO
, 化合反应 ;
② CaO+H2O===Ca(OH)2 , 化合反应 ; ③ Ca(OH)2+Na2CO3===CaCO3↓+2NaOH , 复分解反
应; ④ C+O2=点==燃==CO2
, 化合反应 ;
⑤ CO2+H2O===H2CO3 , 化合反应 ;
【答案】 C
2.图中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 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 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Ag
HCl
【解析】 A中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 应。B中甲和己、乙和丙、丁和甲之间也不能反应。D中乙与 丙、丙与丁均不能反应,故A、B、D不符合题意。C中反应依 次为:甲和乙2CO+O2=点==燃==2CO2;乙和丙CO+CuO==△===Cu +CO2;丙和丁2CuO+C==△===2Cu+CO2↑;甲和丁C+ O2=点==燃==CO2;丁→乙2C+O2=点==燃==2CO。
2.对酸有哪些分类依据?具体说明。 【提示】 (1)是否含氧分为无氧酸和含氧酸。 (2)是否强弱分为强酸和弱酸。 (3)电离出H+的多少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第2步 阐述——要点归纳,深化知识
1.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 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酸式盐一般指能与碱反应生成正盐的盐,碱式盐一般指 能与酸反应生成正盐的盐。
问题列举法的分类方法

问题列举法的分类方法
一、问题列举法的分类方法
1. 主题分类法
根据问题的类别来对问题进行分类,将问题分成多个主题,然后把每一个主题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整理,从而形成有结构的问题列表。
2. 时间分类法
根据问题发生的先后顺序,将问题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把发生在前面的问题放在前面,发生在后面的问题放在后面。
3. 优先级分类法
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把重要的问题放在前面,不重要的问题放在后面。
4. 性质分类法
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分类,将会对企业战略、经营战术、发展机会、竞争手段、绩效改善等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结构的问题列表。
5. 层次分类法
根据问题的广度、深度来进行分类,将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分类,形成有结构的问题列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法1.信息资源的分类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系统组织和解释信息资源的方法,是分类方法在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2.一个完整的分类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依据事物的属性区分或分组;其二,按照区分出来的对象集合的关系排序3.信息资源分类的作用:①进行资源组织,最常见的是用于文献资源的分类排架;②建立分类检索工具,即将分类法用于信息资源的揭示,分类检索工具包括分类目录、索引等,不仅包括卡片式、书本式等手工检索,也可以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是一种按照内容之间关系系统揭示信息资源的工具;③分类统计,这是有效进行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基本手段;④兼容工具4.分类法的类型:①等级列举式②分面组配式③列举—组配式5.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体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通常将类目体系组织成一个树状结构,按照划分的层次,逐级列出详尽的专指类目。
(以线性显示,以缩格表示类目的等级关系)6.等级列举式的特点:①分类结构显示直观;②类目设置均衡;③标记简明,适于分类排架。
7.列举式分类法的不足:①揭示专门主题能力差;②不便于调整检索途径;③无法自动生成新类;④篇幅较大的类表,管理要求高8.比较著名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有:《杜威十进制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9.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是一种依据分析兼综合的原则编制的分类法类型,采用简单概念组配复合类目的方式,基本思想是: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基本概念,同时,它们也可以通过相应基本概念的组合加以表达。
10.具有代表性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冒号分类法》、《布立斯书目分类法(二版)》11.列举—组配式分类法是以列举式类表为基础,广泛采用组配方法,包括允许大量进行主表类目之间的组配,基本上可以达到与分面类表同等标引水平。
著名的列举—组配分类法有《国际十进分类法》。
12.根据分类法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分类法的组成分为: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
13.类目体系(类目表):是分类法的主体,一般是以知识分类为基础,按照信息资源分类的实际需要建立的。
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由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组成。
主表: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附表:1个复分表14.基本部类是为分类法的合理展开对知识范畴所作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划分。
基本部类的划分及其序列(基本序列)是分类法展开的基础。
15.《中图法》五大基本部类: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②哲学;③自然科学;④社会科学;⑤综合性图书《杜威法》三大基本部类:理性知识、想象知识、记忆知识《布立斯书目分类法(二版)》四大基本部类:哲学、科学、历史、技术和艺术16.基本大类是分类法列出的第一级类目,主要应做好类目设置和序列两个方面:类目设置:传统的文献分类法一般均以学科为中心设置基本大类,构成从学科角度展开的大类体系。
排列次序:重视对各个门类之间关系的揭示。
国外:将综合性大类置于首位,从总到分《中图法》将自然科学部门的大类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理论到应用的次序排列。
17. 简表,亦称基本类目表、主要类目表。
《中图法》第四版简表由前二级组成,共约250个基本类目。
18. 简表的作用:①可以帮助用户迅速了解整个分类法的概况,通过它的引导方便详表的使用;②可用作概略分类的工具,直接作为中小型文献单位的标引依据19. 详表是分类法的主体和正文。
20. 复分表:为了增强分类体系的细分程度,缩小类表的篇幅,分类法一般将这些共性子母抽出,单独列表。
这种由共性子目构成,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称为复分表,亦称副表、辅助表、共性区分表。
复分表是分面组配的一种基本使用形式。
21. 综合性文献分类法中常用的通用复分表:标准复分表(总论复分表)、地区复分表、时代复分表。
22. 专类复分表:为缩小类表的篇幅,列举式分类法往往根据割裂的需要设置多种专类复分表。
《中图法》四版共设有67个专类复分表。
23. 仿分:类表中一组性质相近的类目出现相同子目时,为了简化类表的编制,通常在总论性类目或在前类目下详列子目,指明供有关类目仿照复分。
仿分有类似专类复分表的作用,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常采用这一形式。
24. 标记符号:亦称分类号,用于标识类目的代号。
分类号具有固定类目次序,显示类目之间关系的作用。
现代分类法正式通过以分类标记为中介,将分类体系有效地用于组织文献收藏和建立检索工具的。
25. 分类号的要求:①简明性:号码简短、顺序性强;②表达性:分类号能显示类目的排列次序,还能反映结构特点③容纳性;这是分类号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性能④助记性主要供排架使用的分类体系,应将简明性作为标记编制的重点;供机检使用的分类法,可适当重视标记的表达性;同时兼顾排架和检索的分类系统,应先充分保证容纳性,再处理好简明性和表达性。
26. 分类标记通常可以分为单纯号码、混合号码两种;单纯号码:单纯数字《科图法》、《杜威法》单纯字母《伦敦教育分类法》(专业分类法)混合号码:以字母标记基本大类或二级类目,其余类目以数字标记,《中图法》、《国会法》27. 分类法的编号制度的4种基本类型: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顺序—层累标记制、分面标记制。
28. 顺序标记制:号码只表示类目的次序,不揭示类目的等级或其他关系。
采用顺序标记制最典型的分类法是《国会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混合号码)29. 层累标记制:号码不仅反映类目的次序,而且可以根据标记的位数判断出类目的等级。
《中图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混合号码)30. 顺序—层累标记制:《科图法》31. 分面标记制:由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
《冒号分类法》中的辅助符号有5个基本范畴:本体、物质(材料)、动力、空间、时间32. 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几种技术:①八分法(扩九法:同位类10-18个);②双位制(集团标记法:同位类﹥18个);③借号法;④预留空号法;⑤对应编号法;⑥字母标记法33. 说明与注释是分类法中用以说明类目体系特点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文字,通常包括编制说明(序论)、大类说明、类目注释。
34. 大类说明一般收于各大类的前后或几种收录于分类法的使用手册之中。
《中图法》的大类说明集中收录于《<中图法>使用说明》之中。
35. 《中图法》类目注释的类型:①规定类目的含义和内容范围;②揭示本类与相关类的关系:指明交替类目、类目参照及参考有关类的标引方法③说明分类方法:指示类目复分、仿分,说明特殊分类规则和配号方法④规定同类文献的排列方法;⑤说明修订情况36. 类目索引时为了克服类目查找的困难编制的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分为直接索引、相关索引、主题词索引。
37. 直接索引:将分类表中的类目名称,包括同义词、注释中的小主题,按字顺排列,在每条索引条目后注上相应的分类号码。
《人大法》的索引就属于直接索引。
分面分类表的索引只收入类表收录的基本概念及其同义词,其后指向分面标记,一般不收入复合主题,亦属于直接索引。
38. 相关索引可以将被分类体系分散的一个主题各个方面的类目加以集中。
杜威首创,最先用于《杜威法》,可以揭示分类法中的相关材料。
39. 建立分类体系时用以区分的事物属性,一般必须是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
40. 类目划分的逻辑性准则:①每次划分只使用一个标准;②划分应穷尽;③划分后各子类应相互排斥41. 列举式的类目体系:通过类表逐级显示,直观;划分概括,对展开的维度有较强的选择性分面组配式分类体系:隐含的,抽象的;类目划分充分,按照范畴,多角度、多层次进行。
42. 引用次序:复合主题在标引和检索中,不同主题因素的组配次序。
列举式分类法中,引用次序指划分标准使用的先后顺序;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中,引用次序指复合主题中不同组面被引用的先后次序。
43. 引用次序决定着类目体系以何种方式集中资源,以及提供什么样的检索途径问题,是与分类体系适用性密切联系的。
关键是应根据用户的检索需求,结合主题领域的特点,确定适用的引用次序。
44. 文献分类法的引用次序一般总是根据检索系统地特点,按照多数用户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建立,同时使用其他方式如索引、主题法等对被分类体系分散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加以弥补。
45. 同位类排列的方法主要有: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②按事物进化顺序排列;③按空间次序排列;④按逻辑次序排列;⑤按依存次序排列;⑥按惯用次序排列;⑦按实用次序排列;⑧按字顺次序排列。
46. 处理类目横向关系的做法:①设置交替类目:用方括号“[ ]”括起,注明“宜入xx”或“xx入xx”交替类目是传统分类法处理单线序列与多重从属关系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
②建立参照类目:一般用于内容上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在分类体系中被分散了的类目之间,以互逆的方式在相关门类揭示③设置选择类目:在主题内容存在着不同处理可能时,指明可供选择的不同处理方法。
这类处理通常在涉及集中与分散的时候进行,一般在总论性类目下注明 O29:TB11④设置选择类表;⑤规定类目的归属:规定类目处理的规律。
这是传统文献分类法处理一般横向联系最常用的方法。
47. 传统分类体系一般是通过层层划分的方式,按照等级、并列等方式展开,结构特点:①类目体系按照类目直接按的尼尔在联系组织起来②通过缩格、并列、交替、参照等多种方式显示类目之间的联系,包括:从属、并列、参照、相关关系③采用单线排列形式,以满足文献组织和检索使用的需要48.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大多采用缩格及大小字体等形式加以标示。
同一类系中类目之间的关系均为从属关系。
49. 从属关系的类目包括属种、整部、方面三种基本类型属种关系:对生物、事物及其概念的类型进行区分方面关系和整部关系的上、下位类之间主要是一种限定关系。
50. 交替类目一般不直接用来类分文献,只起查找使用类目的作用。
手工检索工具中,交替类目通常以参照的方式指向使用类目;机检系统中,一般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直接将交替类目作为检索入口51. 从属关系、并列关系揭示类目体系展开的主要线索,反映了类目的纵向联系;交替类、类目参照则是对类目体系显示的主要关系的补充,揭示被类目体系所分散了的横向关系。
52. 网络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的不同:①揭示角度不同:传统:以学科为中心建立体系;网络:以主题为中心②类目设置的特点不同:传统:根据文献资源的特征设置类目,重视逻辑性、系统性;网络:根据资源分布和多数用户需求设置类目③展开形式不同:传统:线性序列;网络:多维结构④同位类排列方式不同:传统:按照类目的关系排列;网络:英文搜索引擎按字顺排列,国内的排列具有多样性,结合点击的频率排列、按类目特征分组排列、按类目关系系统排列⑤适用特点不同:传统:重视分类体系的学术性与通用性的结合;网络:重视普遍适用性53. 网络分类法编制中的一个突出变化,是结合超文本技术的应用,发展了一系列类目关系揭示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