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亡羊补牢》教案(15篇)

《亡羊补牢》教案(15篇)

《亡羊补牢》教案(15篇)《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结构,并能给生字组词,理解含义。

2.理解本课词语的含义,并能用词语造句。

3.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过程与方法:1.借助图片字词典及教材,学习每个生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练习使用工具书,提高自学能力。

2.通过对词语的学习,学习并理解课文。

3.学习重点句型,练习造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的兴趣.2.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结构偏旁,并会组词。

2.理解词语含义,能用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重点句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4.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堵、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5.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1.理解词语含义,并能实际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示范例举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文一(词语、生字)课型:词语课、生字课课时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结构、偏旁及含义。

2.能为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谈话,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问答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很有道理的故事)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则:相当于篇师:那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学习道理)板书:道理)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一开始就学习道理吗?(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亡羊补牢》,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吸取教训、勇于改正错误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亡羊补牢”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将课文寓意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羊会丢失?为什么要在羊丢失后补牢?4. 情景教学(1)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2)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我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亡羊补牢”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亡羊补牢”的寓意,写一篇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5篇)

《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5篇)

《亡羊补牢》教案《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5篇)《亡羊补牢》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1.看图片猜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2.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

(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3.(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学习生字“亡、牢”。

(1)“亡、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呢?减一减法:忙-忄=亡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4.质疑课题。

“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羊圈叼走街坊后悔从此劝告丢过钻进去(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游戏。

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入”中的“钻”读“zun”;“ 叼”的读音为“di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精选8篇亡羊补牢篇一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窟窿窿读轻声质疑: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

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

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7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一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寓和则是这篇课文中要求学会写的字,请认真看老师板书。

2、什么是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相机板书:故事道理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亡养补牢》这则寓言,看看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板题。

读题。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窟窿等生词。

窟窿、街坊指导读好轻声。

了解词意。

3、出示句子,指名读。

正音。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2)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4、读准了生词,读通了句子,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三、朗读感悟,知故事1、亡羊补牢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2、理解亡、牢。

牢是羊圈的意思。

你们看,牢的偏旁是宝盖头,代表房子的意思,最早牛羊是住在一起的。

亡有的同学认为是死亡的意思,有的同学认为是丢失的意思。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3、指名说。

结合句子理解亡是丢失的意思。

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联系课文的方法来理解。

4、养羊人一共丢失了几次羊?两次丢羊,养羊人分别是什么态度?默读课文,从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5、全班交流,感悟两次丢羊后的态度:(1)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他是什么态度?a、指名说。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b、体会着这个人漫不经心、毫不在乎的心情读一读他说的话。

c、他如此不在意,街坊说了些什么?联系赶快体会街坊关心、着急的心情。

体会读。

d、同桌分角色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全班读。

(2)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他又是怎么做的?a、他为什么赶快修呢?心里在想什么?b、体会后悔的心情读句子。

反复指名读。

c、全班一起读。

6、师:从此,这个养羊人的羊再也没丢过。

我们也为他而高兴。

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交流讨论,明道理1、我们知道,学习寓言故事有两个重点。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通用9篇)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通用9篇)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亡羊补牢》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亡羊补牢》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词语解释: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部编版)亡羊补牢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亡羊补牢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亡羊补牢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

1.2 教学内容介绍成语“亡羊补牢”的来历和故事背景。

分析成语中的关键词,如“亡羊”、“补牢”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寓意。

1.3 教学步骤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成语“亡羊补牢”。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成语的理解和例子。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面对错误或问题时及时改正。

第二章:新课内容展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深入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2.3 教学步骤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分段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成语“亡羊补牢”。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是否符合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3.3 教学步骤展示案例,让学生阅读和理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是否符合成语的含义。

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成语的运用。

第四章:小组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综合运用成语“亡羊补牢”。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组活动,让学生讨论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3 教学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成语“亡羊补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或编写短剧,展示成语的运用。

分享各小组的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五章:总结与作业让学生巩固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用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部编版)亡羊补牢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亡羊补牢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亡羊补牢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

(2)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生活哲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懂得珍惜时间,勇于改正错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生活哲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讲解课文题目“亡羊补牢”的含义。

(2)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难写字进行重点指导。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探讨角色的性格特点。

4. 品味语言(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发挥想象,为课文添加一个续编。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6. 小结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主旨。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以“亡羊补牢”为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及“窟窿”、“街坊”、“结结实实”等
字的读音。

2、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学习生字。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解解“亡”和“牢”的意思。

出示“黄泡泡”,我们先来看看学习小伙伴是怎么学懂的。

2、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

板书:丢失羊圈
3、处理“圈”这个多音字。

4、小结:我们关注了“黄泡泡”的提示,又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再联系课文内容,就能找到词语更准确的意思了。

5、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6、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不补第二次修补]
(二)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1、了解故事起因,指读起因部分。

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2、了解句式,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结构。

养羊人养了好几只羊,一天早上发现少了一只,为什么少了一只呢?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这一次书中没有用这个句式说明原因和结果,而是用了“原来”一词引出了原因,读的时候要把原因清清楚楚告诉大家。

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三)揣摩人物内心,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1-3自然段。

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羊,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

他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

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分别指两到三组读,在读中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街坊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羊圈里还没有丢的那些羊,所以是着急的。

而养羊人只看到、想到的是已经丢了的那只羊,所以不着急也无所谓。

3、小结:在修羊圈这件事上,街坊看到的是羊圈里没丢的那些羊,所以心里很着急,想的是要赶快修羊圈、堵窟窿。

(齐读街坊说的话)而养羊人看到的是那只丢了的羊,想的是已经丢了,所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板书:不接受)不补羊圈。

(齐读养羊人说的话)看来,面对同样的事情,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想法、做法也就不同了。

(四)读懂养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理解寓意。

1、谁来通过读书告诉我们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

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狼再次把羊给叼走了。

丢羊人损失又大了一次。


2、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课文再次用“原来”一词引出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板书:做错事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丢了两次羊,养羊人的表现呢?(板书:后悔)读书上的句子。

理解“后悔”一词,读懂养羊人“悔”的是什么。

板书:不该不接受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观察插图,练讲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

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课文插图画的正是养羊人修补羊圈改正错误的过程。

请你仔细观察养羊人的神态、动作,想想:他心里会想什么?街坊看到养羊人的做法,会是什么表现?会说些什么?
2、说说什么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提示: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通顺地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3、提示:主要情节要展开想象讲。

本文可以在人物对话及养羊人修补羊圈处加以想象来讲。

4、提示:如果能在讲故事时加上动作、表情,会更加吸引人。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窟窿叼走
做错事街坊劝不接受
丢失羊圈听意见后悔不该不接受
亡羊补牢改错误结结实实
还不晚再也没丢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