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

合集下载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t11罐的适装介质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t11罐的适装介质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 简称IMDG Code)是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简称IMO)制定的规范,用于规范和管理国际海运中的危险货物。

这些规则和标准旨在确保危险货物在海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不仅保护海运船只和船员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安全。

在IMDG Code中,T11罐是一种专门用来运输危险货物的集装箱,本文将重点探讨T11罐的适装介质。

1. T11罐的定义T11罐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海运危险货物的集装箱,其设计和使用需要符合IMDG Code中的相关规定。

T11罐一般用于运输液体危险品,例如化学品、石油产品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T11罐的设计要求能够确保运输过程中危险品的安全性,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2. T11罐的适装介质T11罐的适装介质是指可以放置在T11罐内运输的液体危险品。

根据IMDG Code的规定,T11罐可以用来运输多种液体危险品,包括但不限于:- 汽油:汽油是一种常见的液体危险品,它在T11罐中运输时需要严格符合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汽油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泄漏和火灾事故。

- 燃料油:燃料油是另一种常见的液体危险品,它主要用于工业和船舶的燃料。

在运输燃料油时,需要确保T11罐的密封性和结构稳固,以防止泄漏和污染。

- 化学品:包括各种化学品溶液、溶剂、酸碱溶液等都可根据其特性适合运输。

3. T11罐的规范要求根据IMDG Code的规定,T11罐的设计和使用需要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这些规范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罐体材质和厚度:T11罐的罐体需要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材料制成,罐体的厚度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能够承受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压力。

- 密封性能:T11罐的密封性能需要经过严格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和挥发。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
环境有害物质
• 环境有害物质主要是指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的液体或固体及它们的溶液和混合物。这 里的物质指的是自然状态或其所用工艺由 任何杂质衍生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但 不包括在不影响其稳定性或不改变其成分 条件下可被分离的任何溶剂。我国作为 (MARPOL 73/78)的缔约国,对环境有害物 质的运输必须严格按照《国际危规》的要 求来执行。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
第34套IMDG CODE
• 《国际危规》第34-08 套修正案已于2009 年1 月1 日起生效。 第33-06 套修正案之前的修正案均已失 效。第33-06 套修正案于2007 年1 月1 日 起生效并可一直使用至2009 年12 月31 日 。第34-08 套修正案于2009 年1 月1 日起 生效并可一直使用至2011 年12 月31 日。
• 国际海事组织在2004年5月举行的第78次MSC会议通过了 强制性的《国际危规》第32套修正案。
• 2004版《国际危规》增加了第1.4章保安规定,第6.9章散 装容器的设计、构造、检验和试验等许多新规定、新条目 和新品名,修正了第7.9章,明确了主管机关关于“免除、 批准和证书”的规定,对许多危险货物的积载与隔离要求、 包装要求等也做了修正。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
4.1、有毒物质
• 在有毒物质章节,对经口吞咽、皮肤接触和吸 入粉尘、烟雾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正。其中主要 是对包装类Ⅰ的有毒物质的界定有所改变。原先 定为Ⅰ类包装的皮肤基础毒性LD50值范围为≤40 ,现改为≤50;原先定为Ⅰ类包装的吸入粉尘和 烟雾毒性LC50值范围为≤0.5,现改为≤0.2。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解析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解析
f. 3475 乙醇汽油混合物,乙醇含量超过10% g. 3476 含有遇水反应物质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燃料电池燃料
盒,或者与设备包装在一起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h. 3477 含有腐蚀性物质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或者与设备包装在一起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i. 3478 含有液化可燃气体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燃料电池燃料
• 另外增加了新的“受感染动物”这一段,规定除非感染性 物质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运输,否则不能使用活体动物作 为载体运输该物质;将感染A类病原体或仅在培养物中才 会被划分为A类的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划入UN2814(感染性 物质,对人感染)和UN2900 (感染性物质,只对动物感染) ;规定感染B类病原体的其他动物尸体必须按照有关主管 部门确定的规定运输。
• 《国际危规》第2册“ 危险货物一览表” 中增加了特殊规定、 限量、中型散装容器包装导则、中型散装容器特殊规定、 IMO罐柜导则、UN罐柜导则和罐柜特殊规定等与危险货物运 输有关的信息资料, 还将EMS表号也放到了一览表中。但一 览表中没有了危险货物分子式和危险货物标志这两项旧版中 原有的内容另外, 在一览表中将闪点和爆炸极限这两项内容归 到了“ 特性与注意事项”栏下。
大连海事大学
2009年9月
IMDG CODE
IMDG CODE是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组织在海运危 险货物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制定的国际准则,对实施 SOLAS和MARPOL73/78,保障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和人命财产安 全、防止海洋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IMDG CODE是从事海运危险货物安全和防污染监督管理人 员、承运人、托运人及其代理人、船公司管理人员、船舶检 验人员、危险品制造商、危险货物包装检验人员、港口作业 及管理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简称IMDG Code)是国际海事组织(IMO)设立的危险货物运输标准。

该规则旨在确保海运中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保护人类生命和环境。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规则的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覆盖了危险物质的分类、包装、标记、装载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规定了各种危险货物的分类方法,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例如,易燃物质、毒性物质、腐蚀物质等被分为不同的类别,这有助于运输者识别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其次,该规则对危险货物的包装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包装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能够抵御运输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影响,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同时,包装上必须明确标识货物的性质和分类,以便于他人识别和处理。

标记是《规则》中一个重要环节。

包装的每一层和货物本身都需要进行正确的标记,明确表明所运输的危险货物的特征。

标记和标签上通常包含了货物的名称、危险性等级等信息,这有助于控制运输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港口工作人员和船员的安全性。

另外,装载和运输这一环节在IMDG Code中也得到了详细规定。

根据货物的性质和分类,装载和运输必须遵循一系列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例如,禁止将危险货物与其他非危险货物混装,对于易燃物质需要采取防火措施,以确保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在国际海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为各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依据。

许多国家在制定国内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时,都引用了IMDG Code的内容。

其次,该规则的执行有助于确保国际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

遵循该规则可以降低事故风险,减少货物损失和环境污染,保障物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总之,《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为海运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提供了重要的准则和标准。

通过合理分类、正确包装、明确标识、安全装载和保障运输等环节,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精选文档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精选文档

5、UN1950烟雾剂的新规定
• 修正案中对危险货物一览表中的UN1950烟雾剂 的条目做了较大的改动。在类别或小类一栏中增 加了SP63(第2类的细分类和副危险性取决于烟 雾剂内装物的性质);特殊要求一览表中增加了 SP327和SP959(关于飞起烟雾剂的运输要求) ;在包装导则一栏中增加了LP02(烟雾剂大型容 器必须符合Ⅲ类包装性能水平);在包装规定一 栏中增加了PP87(运输废弃烟雾剂,包装必须有 例如吸收材料的吸收装置)、L2(对烟雾剂,大宗 包装满足包装类Ⅲ的性能指标);在烟雾剂(超过 1L)条目的16兰中,把“按第2类的规定给里改 为“按第2类小类的规定隔离”;同时也在16栏 中新增了有关“废弃烟雾剂”的内容。
2、易燃液体闪点的重新定义
• 第33套《国际危规》对于第2.3章的第3类 易燃液体作出了重新定义。把旧版本中的 61℃改为60℃,同样的变动出现在规则的 其他篇章中。
3、自反应物质定义的变化
• 原先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定程序是氧化物 质的,不能被视为第4.1类的自反应物质; 修正后的2.4.2.3.1.1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 定程序是氧化物质的,但其若含有5.0%或 更多的易燃有机物的氧化性物质混合物应 按自反应物质的分类程序进行分类。
4.1、有毒物质

在有毒物质章节,对经口吞咽、皮肤接触和吸 入粉尘、烟雾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正。其中主要 是对包装类Ⅰ的有毒物质的界定有所改变。原先 定为Ⅰ类包装的皮肤基础毒性LD50值范围为≤40 ,现改为≤50;原先定为Ⅰ类包装的吸入粉尘和 烟雾毒性LC50值范围为≤0.5,现改为≤0.2。
4.2、感染性物质
第31套IMDG CODE
• 性质的转变:建议性——强制性(大部分内容) • 规则用语含义: 须(shall) ——“强制性的” 应(should) ——“建议性的” 可(may) ——“选择性的”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学习资料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学习资料
• 取消了旧版《国际危规》补充本中的MFAG表, 取而代之 的是1个在进行紧急抢救和诊断时用的问题表和20个 “ 表”( 此“ 表”并非旧版《国际危规》中的MFAG表) 以及15个“ 附录”
• 《国际危规》中不再包括《BC规则》的内容。
第31套IMDG CODE
• 性质的转变:建议性——强制性(大部分内容) • 规则用语含义:
2、易燃液体闪点的重新定义
• 第33套《国际危规》对于第2.3章的第3类 易燃液体作出了重新定义。把旧版本中的 61℃改为60℃,同样的变动出现在规则的 其他篇章中。
3、自反应物质定义的变化
• 原先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定程序是氧化物 质的,不能被视为第4.1类的自反应物质; 修正后的2.4.2.3.1.1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 定程序是氧化物质的,但其若含有5.0%或 更多的易燃有机物的氧化性物质混合物应 按自反应物质的分类程序进行分类。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
第30套IMDG CODE
• 《国际危规》4.1章中增加了大量的和危险货物包装、中型散 装容器包装、可移动罐柜使用有关的图表, 这些图表被用来配 合第2册中的“ 危险货物一览表” 使用。
• 《国际危规》7.2章中增加了一些与集装箱船上货物运输组件 之间的隔离的有关规定, 并附了很多集装箱隔离示意图。
4.1、有毒物质
• 在有毒物质章节,对经口吞咽、皮肤接触和吸 入粉尘、烟雾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正。其中主要 是对包装类Ⅰ的有毒物质的界定有所改变。原先 定为Ⅰ类包装的皮肤基础毒性LD50值范围为≤40 ,现改为≤50;原先定为Ⅰ类包装的吸入粉尘和 烟雾毒性LC50值范围为≤0.5,现改为≤0.2。
4.2、感染性物质
须(shall) ——“强制性的” 应(should) ——“建议性的” 可(may) ——“点

imdg code规则

imdg code规则

imdg code规则IMDG Code规则IMDG Code(国际海洋危险品规则)是联合国海洋国际法委员会(IMO)制定的一套规则,用于确保国际海洋运输中危险货物的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

本文将介绍IMDG Code规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1. 背景和目的IMDG Code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护船员、船舶和海洋环境免受危险货物的威胁。

它规定了危险品的分类、标记、包装、装载和运输要求,以确保在海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危险品分类IMDG Code规则将危险品分为九个主要类别,包括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害品、感染性物质、腐蚀品和放射性物质。

每个类别都有特定的标识和处理要求。

3. 标记和标签每个危险品都必须标有适当的标记和标签,以便船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能够识别和处理。

这些标记和标签包括危险品的类别、危险性等级、包装规格等信息。

4. 包装要求IMDG Code规则规定了不同类型危险品的包装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容器的强度、防漏措施等,以确保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或造成其他危险。

5. 装载和固定危险品的装载和固定也是IMDG Code规则的重要内容。

根据规则,危险品必须正确装载并牢固固定在船舶上,以防止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

6. 应急措施IMDG Code规则还规定了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船员的培训、事故报告、紧急救援等,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影响和保护船员的安全。

7. 法规遵从IMDG Code规则是国际海洋运输中危险品的法定要求。

所有参与海洋运输的相关方,包括货主、船舶操作员和港口管理者,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以确保危险品的安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8. 培训和资质IMDG Code规则要求船员和相关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以确保他们具备处理危险品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培训和资质包括危险品的识别、包装和装载要求、应急措施等。

9. 重要性和影响IMDG Code规则的实施对于国际海洋运输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4.2、感染性物质• 在感染性 Nhomakorabea质的定义部分多了对“病患者试样”的说明; 将UN3291(诊疗废物)也列入感染性物质的划分类别里; 对UN2814(感染性物质,对人感染)和UN2900 (感染性物 质,只对动物感染)的内容做了修改;把UN3373(生物学 物质)的正确运输名称改为B类生物物质;增加了感染性 物质的豁免条款。
• 《国际危规》7.2章中增加了一些与集装箱船上货物运输组件 之间的隔离的有关规定, 并附了很多集装箱隔离示意图。
• 《国际危规》第2册“ 危险货物一览表” 中增加了特殊规定、 限量、中型散装容器包装导则、中型散装容器特殊规定、 IMO罐柜导则、UN罐柜导则和罐柜特殊规定等与危险货物运 输有关的信息资料, 还将EMS表号也放到了一览表中。但一 览表中没有了危险货物分子式和危险货物标志这两项旧版中 原有的内容另外, 在一览表中将闪点和爆炸极限这两项内容归 到了“ 特性与注意事项”栏下。
• 另外增加了新的“受感染动物”这一段,规定除非感染性 物质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运输,否则不能使用活体动物作 为载体运输该物质;将感染A类病原体或仅在培养物中才 会被划分为A类的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划入UN2814(感染性 物质,对人感染)和UN2900 (感染性物质,只对动物感染) ;规定感染B类病原体的其他动物尸体必须按照有关主管 部门确定的规定运输。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6、包装和罐柜的主要修正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易燃液体闪点的重新定义
• 第33套《国际危规》对于第2.3章的第3类 易燃液体作出了重新定义。把旧版本中的 61℃改为60℃,同样的变动出现在规则的 其他篇章中。
3、自反应物质定义的变化
• 原先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定程序是氧化物 质的,不能被视为第4.1类的自反应物质; 修正后的2.4.2.3.1.1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 定程序是氧化物质的,但其若含有5.0%或 更多的易燃有机物的氧化性物质混合物应 按自反应物质的分类程序进行分类。 对于对经办危险品的岸上人员进行适当培 训的要求,由过去的仅为“建议”改为现 在的“强制要求”,并且可能被管理当局 审查。未经培训的人员仅能在一名经过培 训的人员的直接监督下操作。
3、海洋污染物
• 删除了关于严重海洋污染物[代码PP]的概 念,海洋污染物仅被指称为P。海洋污染物 的“子弹”型标志被删除,但是,若所托 运的货物符合相关标准,托运人仍需要将 其申报为海洋污染物。新增了2.9.3 节对此 予以描述,第2.10 章被重写。新的海洋污 染物的标志为一棵死树和一条死鱼。
7、
• 新增6.5.3结构要求和6.5.4试验、发证和检 验以及7.7.6温度控制条件下运输闪点低于 23℃c.c.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特殊规定。
8、对标志标记的修正
• 1、放置方向标记。新增的5.2.1.7规定:内 容器装有液态危险货物的组合容器、配有 通风口的单容器和拟装运冷冻液化气体的 开口低温容器必须清楚地标有放置方向标 记。
• 取消了旧版《国际危规》补充本中的MFAG表, 取而代之 的是1个在进行紧急抢救和诊断时用的问题表和20个 “ 表”( 此“ 表”并非旧版《国际危规》中的MFAG表) 以及15个“ 附录”
• 《国际危规》中不再包括《BC规则》的内容。
第31套IMDG CODE
• 性质的转变:建议性——强制性(大部分内容) • 规则用语含义:
4.1、有毒物质
• 在有毒物质章节,对经口吞咽、皮肤接触和吸 入粉尘、烟雾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正。其中主要 是对包装类Ⅰ的有毒物质的界定有所改变。原先 定为Ⅰ类包装的皮肤基础毒性LD50值范围为≤40 ,现改为≤50;原先定为Ⅰ类包装的吸入粉尘和 烟雾毒性LC50值范围为≤0.5,现改为≤0.2。
4.2、感染性物质
现在包括与经修正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应急反应 措施(EMS指南)相对应的EMS表号。 • 对包装说明200进行了全面修正,加入了更多的 解释性文字以使该规定方便用户。
第32套IMDG CODE
• 国际海事组织在2004年5月举行的第78次MSC会议通过了 强制性的《国际危规》第32套修正案。
• 2004版《国际危规》增加了第1.4章保安规定,第6.9章散 装容器的设计、构造、检验和试验等许多新规定、新条目 和新品名,修正了第7.9章,明确了主管机关关于“免除、 批准和证书”的规定,对许多危险货物的积载与隔离要求、 包装要求等也做了修正。
第34套IMDG CODE
• 《国际危规》第34-08 套修正案已于2009 年1 月1 日起生效。 第33-06 套修正案之前的修正案均已失 效。第33-06 套修正案于2007 年1 月1 日 起生效并可一直使用至2009 年12 月31 日 。第34-08 套修正案于2009 年1 月1 日起 生效并可一直使用至2011 年12 月31 日。
5、UN1950烟雾剂的新规定
• 修正案中对危险货物一览表中的UN1950烟雾剂 的条目做了较大的改动。在类别或小类一栏中增 加了SP63(第2类的细分类和副危险性取决于烟 雾剂内装物的性质);特殊要求一览表中增加了 SP327和SP959(关于飞起烟雾剂的运输要求) ;在包装导则一栏中增加了LP02(烟雾剂大型容 器必须符合Ⅲ类包装性能水平);在包装规定一 栏中增加了PP87(运输废弃烟雾剂,包装必须有 例如吸收材料的吸收装置)、L2(对烟雾剂,大宗 包装满足包装类Ⅲ的性能指标);在烟雾剂(超过 1L)条目的16兰中,把“按第2类的规定给里改 为“按第2类小类的规定隔离”;同时也在16栏 中新增了有关“废弃烟雾剂”的内容。
f. 3475 乙醇汽油混合物,乙醇含量超过10% g. 3476 含有遇水反应物质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燃料电池燃料
盒,或者与设备包装在一起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h. 3477 含有腐蚀性物质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或者与设备包装在一起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i. 3478 含有液化可燃气体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燃料电池燃料
• 《国际危规》第2册“ 危险货物一览表” 中增加了特殊规定、 限量、中型散装容器包装导则、中型散装容器特殊规定、 IMO罐柜导则、UN罐柜导则和罐柜特殊规定等与危险货物运 输有关的信息资料, 还将EMS表号也放到了一览表中。但一 览表中没有了危险货物分子式和危险货物标志这两项旧版中 原有的内容另外, 在一览表中将闪点和爆炸极限这两项内容归 到了“ 特性与注意事项”栏下。
第33套IMDG CODE
• 国际海事组织危险品、固体货物和集装箱 分委会(DSC)于2005年9月批准了《国际 危规》第33-06修正草案,并提交给海安会 第80届会议通过。该修正案于2007年1月1 日自愿实施,2008年1月1日强制生效。
1、新增烟花爆竹的新条目
• 第33套《国际危规》增加了一个关于烟花爆竹的 新条目2.1.3.5,描述了如何将该累货物划分为第1 类的分类方法。基于《联合国试验与标准手册》 试验系列6的数据,正常确定烟花危险性分类为 1.1、1.2、1.3、1.4四个小类。联合国编号0333 、0334、0335或0336条目下的烟花危险性分类 的确定,基于不需进行《联合国试验与标准手册 》试验系列6的试验,烟花通过参照设定的烟花分 类表进行类比,将烟花划入上述四个联合国编号 条目,但条款中指明这种划分必须在有主管部门 的同意下作出。
基本要素的确定方法
• 1纲、类急48性小水时生E毒C5性0或通海常藻使类用7鱼2或类9966小小时时ELCC5500来,进甲行壳 分级。这些物种被认为可代替所有的水生生物。
须(shall) ——“强制性的” 应(should) ——“建议性的” 可(may) ——“选择性的”
第31套IMDG CODE修正要点
• 第1.3章是关于培训要求的,其中增加的新表格提 供了根据《国际危规》对危险货物运输所涉及的 岸方人员的培训要求方面的建议。
• 第6章增加了关于多单元气体容器的新条款。 • 危险货物一览表的第15栏进行了彻底修改;其表
• 与放射性物质运输有关的详细资料被单独编排在新版国际 危规第2册3.5章“ 放射性物质的运输明细表” 中, 因为” 危险货物一览表“中已不能包含运输放射性物质所需要的 全部信息资料。“ 放射性物质的运输明细表” 中一共列 明了14种放射性物质的运输信息这14种放射性物质也是按 联合国编号顺序排列的。
• 在感染性物质的定义部分多了对“病患者试样”的说明; 将UN3291(诊疗废物)也列入感染性物质的划分类别里; 对UN2814(感染性物质,对人感染)和UN2900 (感染性物 质,只对动物感染)的内容做了修改;把UN3373(生物学 物质)的正确运输名称改为B类生物物质;增加了感染性 物质的豁免条款。
盒,或者与设备包装在一起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j. 3479 在金属氢化物中含有氢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 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与设备包装在一起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k. 3480 锂离子电池。 l. 3481 设备中携带的锂离子电池,或者与设备包装在一起的锂离子电
池还有另外5 个联合国编号,之前因为不适用《国际危规》而没有列 入当中,但现在被定义为“不受本规则限制但可能受以其它运输方式 运输的危险品相关规定的限制”。对于一些需要在运输某个阶段标注 为危险品的货物而言,这可能会有帮助。之前在《国际危规》没有, 但在第34-08 套修正案新增的联合国编号包括: m. 1910 氧化钙。 n. 2807 磁化材料。 o. 2812 铝酸钠,固体。 p. 3166 内燃发动机或者以可燃气体作为动力的车辆或者以可燃液体作 为动力的车辆。
大连海事大学
2009年9月
IMDG CODE
IMDG CODE是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组织在海运危 险货物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制定的国际准则,对实施 SOLAS和MARPOL73/78,保障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和人命财产安 全、防止海洋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IMDG CODE是从事海运危险货物安全和防污染监督管理人 员、承运人、托运人及其代理人、船公司管理人员、船舶检 验人员、危险品制造商、危险货物包装检验人员、港口作业 及管理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6、包装和罐柜的主要修正内容
• 增加了装液体的内容器的放置要求;规定 每个金属、硬塑料和复合中型散货箱必须 在投入使用前、其后应当在每隔不到两年 半和五年的时间内、在修理或改制之后再 次用于运输之前进行检查和试验;专门列 出“装液体和固体的压力容器”;规定6.2 类散装废物(UN3291)的运输只允许使用 封闭式散装货箱(BK2),并规定了BK2在 设计、试验和使用规范方面的要求。
环境有害物质分类的基本因素
• 环境有害物质的分类,按照联合国《全球 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的分类标准 和国际海事组织海洋污染问题专家组提供 的分类导则执行,其分类要素包括急性水 生毒性、潜在或实际的生物积聚性、有机 化学物质的降解(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和慢性 水生毒性。对于各要素的基本数值,虽然 要求使用国际统一的试验方法获取,但实 际上等效的国家方法获得的实验数值也可 以使用。
第30套IMDG CODE
• 《国际危规》4.1章中增加了大量的和危险货物包装、中型散 装容器包装、可移动罐柜使用有关的图表, 这些图表被用来配 合第2册中的“ 危险货物一览表” 使用。
• 《国际危规》7.2章中增加了一些与集装箱船上货物运输组件 之间的隔离的有关规定, 并附了很多集装箱隔离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