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危险货物分类、包装和容器要求、运输和处理要求。

首先,危险货物分类是基于货物的性质和潜在危险性进行的,将危险货物分为不同类别,如爆炸品、易燃液体、毒品、放射性物质等。

每个类别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其次,包装和容器要求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包装和容器应该具备的特性和标识。

货物的包装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或引发意外事故。

最后,运输和处理要求规定了危险货物的运输和处理程序。

货物在装船前、装船、海运途中和卸船后都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包括正确标识、隔离存放和相应的文件记录。

IMDG Code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确保了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

通过严格的分类和要求,IMDG Code确保了危险货物的正确处理和运输,减少了货物泄漏或引发意外事故的风险。

其次,IMDG Code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海运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危险货物占据了海运中的一部分。

IMDG Code为海运业提供了统一的规则和要求,使得各国和各海运公司可以在相同的基础上开展业务,提高了运输的效率。

此外,IMDG Code还促进了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

各国政府和海运公司通过共同遵守IMDG Code,认可和接受彼此的运输标准,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并通过分享和交流最佳实践来提高运输安全性。

然而,IMDG Code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IMDGCode只是一份国际协议,各国政府对其执行力度和方式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可能没有完全实施IMDG Code或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性存在差异和风险。

其次,IMDG Code需要不断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兴的危险货物和新的运输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的危险品的出现,IMDG Code需要及时更新和修订,确保其在海运业中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IMDG Code是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运输的重要法规,确保了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和处理。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基础知识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包装危险货物相关法律法规
1.成立背景
鉴于海运业的国际性,长久以来人们认识到要增进 海上安全,就需要一个国际常设机构来经常协调和 促进有关海上安全的国际公约和协定的执行。随着 联合国的诞生和各种专门的国际性机构的陆续建立, 1948年3月6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航运会议 上,各国决定成立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 并通过了《政府间海事组织公约》,于1958年生效。 后来经数次修订,并于1982年5月22日根据公约的 1975年修正案将“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正式更名 为“国际海事组织”(IMO)。
第一部分 包装危险货物相关法律法规
(一)以中国海事局为中心,设置辖区管理模式
❖ 海事系统经过多次的体制改革以后,形成一现在的“中国 海事局——直属海事局——分支局——海事处”四级管理 模式。
❖ 中国海事局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 港务监督局(交通部安全监督局)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船 舶检验局(交通部船舶检验局)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 的,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负责行使国家水上安全监管和 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管理和行 政执法,并履行交通部安全生产等管理职能,其船舶监管 处具体负责拟定和组织实施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有关政策、 法规和规章,并负责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安全监督管理工 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第一部分 包装危险货物相关法律法规
2.组织机构 国际海事组织现设有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和5个专业委员会。 大会是国际海事组织的权力机构,理事会是执行机构,秘书处
负责保存和保管执行国际海事组织各项任务所必需的文件、记录 和报告,并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专业委员会(下设分委会)主要任务是执行国际海事组织的各 项工作,向所有成员国开放。其中与包装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的是 海上安全委员会(MSC)。根据工作需要,海上安全委员会下设9 个分委会,其中与包装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的分委会包括: (1)危险货物、固体货物和集装箱分委会(DSC); (2)散装液体和气体分委会(BLG); (3)防火分委会(FP)。 1972年5月,国际海事组织第二十届理事会通过决议,承认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有权在国际海事组织中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 府。我国于1975年当选为理事国,1989当选为A类理事国,成为 国际上公认的航运大国。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解析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解析
f. 3475 乙醇汽油混合物,乙醇含量超过10% g. 3476 含有遇水反应物质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燃料电池燃料
盒,或者与设备包装在一起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h. 3477 含有腐蚀性物质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或者与设备包装在一起的燃料电池燃料盒。 i. 3478 含有液化可燃气体的燃料电池燃料盒,或者设备中携带的燃料电池燃料
• 另外增加了新的“受感染动物”这一段,规定除非感染性 物质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运输,否则不能使用活体动物作 为载体运输该物质;将感染A类病原体或仅在培养物中才 会被划分为A类的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划入UN2814(感染性 物质,对人感染)和UN2900 (感染性物质,只对动物感染) ;规定感染B类病原体的其他动物尸体必须按照有关主管 部门确定的规定运输。
• 《国际危规》第2册“ 危险货物一览表” 中增加了特殊规定、 限量、中型散装容器包装导则、中型散装容器特殊规定、 IMO罐柜导则、UN罐柜导则和罐柜特殊规定等与危险货物运 输有关的信息资料, 还将EMS表号也放到了一览表中。但一 览表中没有了危险货物分子式和危险货物标志这两项旧版中 原有的内容另外, 在一览表中将闪点和爆炸极限这两项内容归 到了“ 特性与注意事项”栏下。
大连海事大学
2009年9月
IMDG CODE
IMDG CODE是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组织在海运危 险货物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制定的国际准则,对实施 SOLAS和MARPOL73/78,保障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和人命财产安 全、防止海洋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IMDG CODE是从事海运危险货物安全和防污染监督管理人 员、承运人、托运人及其代理人、船公司管理人员、船舶检 验人员、危险品制造商、危险货物包装检验人员、港口作业 及管理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的背景:IMDG Code最早于1965年由IMO制定,旨在保护船员、船舶和海上环境的安全。

它是国际公认的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目前已被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接受并实施。

IMDG Code从那时起已经经历了数次修订,每两年修订一次,以确保其与技术和法规的要求保持一致。

1. 介绍:概述了IMDG Code的目的、范围和适用性。

2. 定义:提供了与IMDG Code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的解释。

3.分类:将危险货物分为9个类别,如易燃物质、腐蚀品、气体等,并对每个类别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4.包装与包装标准: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包装要求,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封口等。

5.标记:说明了在包装上标注的要求,以便船员和港口工作人员能够轻松识别和处理危险货物。

7.运输文件:要求提供运输文件以确保货物的正确运输,包括运输文件的内容和处理要求。

8.责任和义务:描述了船员、货主、船舶运营人员等在海上危险货物运输中的责任和义务。

9.海上和港口操作:给出了在危险货物装卸过程中的操作指南,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和高效运输。

10.EMSC(紧急事件控制):解释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置危险货物,包括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措施等。

IMDG Code的核心内容:IMDG Code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危险货物的分类、包装和运输的要求。

其中,分类是将危险货物按照其特性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以确定运输和处理的要求。

包装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包装方式,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造成泄漏或其他安全问题。

运输要求提供了危险货物的运输文档要求,以确保货物被正确处理和运输。

IMDG Code还要求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和认证,以确保他们具备正确处理和运输危险货物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IMDG Code是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的权威规范,旨在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高效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对于从事国际海运的企业和个人来说,遵守IMDG Code是保证危险货物运输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简称IMDG Code)是国际海事组织(IMO)设立的危险货物运输标准。

该规则旨在确保海运中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保护人类生命和环境。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规则的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覆盖了危险物质的分类、包装、标记、装载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规定了各种危险货物的分类方法,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例如,易燃物质、毒性物质、腐蚀物质等被分为不同的类别,这有助于运输者识别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其次,该规则对危险货物的包装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包装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能够抵御运输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影响,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同时,包装上必须明确标识货物的性质和分类,以便于他人识别和处理。

标记是《规则》中一个重要环节。

包装的每一层和货物本身都需要进行正确的标记,明确表明所运输的危险货物的特征。

标记和标签上通常包含了货物的名称、危险性等级等信息,这有助于控制运输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港口工作人员和船员的安全性。

另外,装载和运输这一环节在IMDG Code中也得到了详细规定。

根据货物的性质和分类,装载和运输必须遵循一系列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例如,禁止将危险货物与其他非危险货物混装,对于易燃物质需要采取防火措施,以确保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在国际海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为各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依据。

许多国家在制定国内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时,都引用了IMDG Code的内容。

其次,该规则的执行有助于确保国际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

遵循该规则可以降低事故风险,减少货物损失和环境污染,保障物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总之,《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为海运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提供了重要的准则和标准。

通过合理分类、正确包装、明确标识、安全装载和保障运输等环节,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精选文档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精选文档

5、UN1950烟雾剂的新规定
• 修正案中对危险货物一览表中的UN1950烟雾剂 的条目做了较大的改动。在类别或小类一栏中增 加了SP63(第2类的细分类和副危险性取决于烟 雾剂内装物的性质);特殊要求一览表中增加了 SP327和SP959(关于飞起烟雾剂的运输要求) ;在包装导则一栏中增加了LP02(烟雾剂大型容 器必须符合Ⅲ类包装性能水平);在包装规定一 栏中增加了PP87(运输废弃烟雾剂,包装必须有 例如吸收材料的吸收装置)、L2(对烟雾剂,大宗 包装满足包装类Ⅲ的性能指标);在烟雾剂(超过 1L)条目的16兰中,把“按第2类的规定给里改 为“按第2类小类的规定隔离”;同时也在16栏 中新增了有关“废弃烟雾剂”的内容。
2、易燃液体闪点的重新定义
• 第33套《国际危规》对于第2.3章的第3类 易燃液体作出了重新定义。把旧版本中的 61℃改为60℃,同样的变动出现在规则的 其他篇章中。
3、自反应物质定义的变化
• 原先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定程序是氧化物 质的,不能被视为第4.1类的自反应物质; 修正后的2.4.2.3.1.1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 定程序是氧化物质的,但其若含有5.0%或 更多的易燃有机物的氧化性物质混合物应 按自反应物质的分类程序进行分类。
4.1、有毒物质

在有毒物质章节,对经口吞咽、皮肤接触和吸 入粉尘、烟雾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正。其中主要 是对包装类Ⅰ的有毒物质的界定有所改变。原先 定为Ⅰ类包装的皮肤基础毒性LD50值范围为≤40 ,现改为≤50;原先定为Ⅰ类包装的吸入粉尘和 烟雾毒性LC50值范围为≤0.5,现改为≤0.2。
4.2、感染性物质
第31套IMDG CODE
• 性质的转变:建议性——强制性(大部分内容) • 规则用语含义: 须(shall) ——“强制性的” 应(should) ——“建议性的” 可(may) ——“选择性的”

IMDG code 介绍

IMDG code 介绍
可溶性↑、挥发性↑、颗粒度↓,毒害性↑
4、列入《危规》的标准
固体口服LD50 ≤200(mg/kg)(500) 液体口服LD50 ≤500(mg/kg) (2000) 皮试LD50 ≤1000(mg/kg) 吸入LC50 ≤10(mg/L)
5、6.2类:感染性物质 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或其毒素, 能引起人畜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 主要包括:含有感染性物质的生 物制剂、医学标本等,但不包括以基 因改变的微生物和生物体(第九类)。
《国际危规》:9大类、22小类 《水路危规》:9大类、24小类 《水路危规》: 危险货物品名顺序号≤500: 一级危险品 危险货物品名顺序号>500: 二级危险品
三、危险货物的包装及标志
(一)危险货物的包装 1、分类
通用包装和专用包装。
2、通用包装
2.1 通用包装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第3、4、5、6.1、9类中的大 部分货物和第1、8类中的部分货物。

2
4335 4.3-03 705 …



中文版国际危规 增加了“危险货物中文名称索引”。 它是按照汉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 其中仅仅列出危险货物的中文名称 及相应明细表所在国际危规的页码。
(二)《水路危规》
1、《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第一部分《水路包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2、制定依据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危规》 和《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简称联合国 “橙皮书”)。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各 类包装危险货物的船舶运输、港口装卸、 储存等业务,但是不适用于国际航线运输 (包括港口装卸)、军运、散装危险货物。
4、危规内容
包括八章73条、7个附件、2个附录。 分2本印制。

imdg code规则

imdg code规则

imdg code规则IMDG Code规则IMDG Code(国际海洋危险品规则)是联合国海洋国际法委员会(IMO)制定的一套规则,用于确保国际海洋运输中危险货物的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

本文将介绍IMDG Code规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1. 背景和目的IMDG Code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护船员、船舶和海洋环境免受危险货物的威胁。

它规定了危险品的分类、标记、包装、装载和运输要求,以确保在海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危险品分类IMDG Code规则将危险品分为九个主要类别,包括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害品、感染性物质、腐蚀品和放射性物质。

每个类别都有特定的标识和处理要求。

3. 标记和标签每个危险品都必须标有适当的标记和标签,以便船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能够识别和处理。

这些标记和标签包括危险品的类别、危险性等级、包装规格等信息。

4. 包装要求IMDG Code规则规定了不同类型危险品的包装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容器的强度、防漏措施等,以确保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或造成其他危险。

5. 装载和固定危险品的装载和固定也是IMDG Code规则的重要内容。

根据规则,危险品必须正确装载并牢固固定在船舶上,以防止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

6. 应急措施IMDG Code规则还规定了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船员的培训、事故报告、紧急救援等,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影响和保护船员的安全。

7. 法规遵从IMDG Code规则是国际海洋运输中危险品的法定要求。

所有参与海洋运输的相关方,包括货主、船舶操作员和港口管理者,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以确保危险品的安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8. 培训和资质IMDG Code规则要求船员和相关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以确保他们具备处理危险品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培训和资质包括危险品的识别、包装和装载要求、应急措施等。

9. 重要性和影响IMDG Code规则的实施对于国际海洋运输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取消了旧版《国际危规》补充本中的MFAG表, 取而代之 的是1个在进行紧急抢救和诊断时用的问题表和20个 “ 表”( 此“ 表”并非旧版《国际危规》中的MFAG表) 以及15个“ 附录”
• 《国际危规》中不再包括《BC规则》的内容。
第31套IMDG CODE
• 性质的转变:建议性——强制性(大部分内容) • 规则用语含义:
2、易燃液体闪点的重新定义
• 第33套《国际危规》对于第2.3章的第3类 易燃液体作出了重新定义。把旧版本中的 61℃改为60℃,同样的变动出现在规则的 其他篇章中。
3、自反应物质定义的变化
• 原先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定程序是氧化物 质的,不能被视为第4.1类的自反应物质; 修正后的2.4.2.3.1.1规定根据第5.1类的划 定程序是氧化物质的,但其若含有5.0%或 更多的易燃有机物的氧化性物质混合物应 按自反应物质的分类程序进行分类。
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
第30套IMDG CODE
• 《国际危规》4.1章中增加了大量的和危险货物包装、中型散 装容器包装、可移动罐柜使用有关的图表, 这些图表被用来配 合第2册中的“ 危险货物一览表” 使用。
• 《国际危规》7.2章中增加了一些与集装箱船上货物运输组件 之间的隔离的有关规定, 并附了很多集装箱隔离示意图。
4.1、有毒物质
• 在有毒物质章节,对经口吞咽、皮肤接触和吸 入粉尘、烟雾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正。其中主要 是对包装类Ⅰ的有毒物质的界定有所改变。原先 定为Ⅰ类包装的皮肤基础毒性LD50值范围为≤40 ,现改为≤50;原先定为Ⅰ类包装的吸入粉尘和 烟雾毒性LC50值范围为≤0.5,现改为≤0.2。
4.2、感染性物质
须(shall) ——“强制性的” 应(should) ——“建议性的” 可(may) ——“点
• 第1.3章是关于培训要求的,其中增加的新表格提 供了根据《国际危规》对危险货物运输所涉及的 岸方人员的培训要求方面的建议。
• 第6章增加了关于多单元气体容器的新条款。 • 危险货物一览表的第15栏进行了彻底修改;其表
第33套IMDG CODE
• 国际海事组织危险品、固体货物和集装箱 分委会(DSC)于2005年9月批准了《国际 危规》第33-06修正草案,并提交给海安会 第80届会议通过。该修正案于2007年1月1 日自愿实施,2008年1月1日强制生效。
1、新增烟花爆竹的新条目
• 第33套《国际危规》增加了一个关于烟花爆竹的 新条目2.1.3.5,描述了如何将该累货物划分为第1 类的分类方法。基于《联合国试验与标准手册》 试验系列6的数据,正常确定烟花危险性分类为 1.1、1.2、1.3、1.4四个小类。联合国编号0333 、0334、0335或0336条目下的烟花危险性分类 的确定,基于不需进行《联合国试验与标准手册 》试验系列6的试验,烟花通过参照设定的烟花分 类表进行类比,将烟花划入上述四个联合国编号 条目,但条款中指明这种划分必须在有主管部门 的同意下作出。
• 《国际危规》第2册“ 危险货物一览表” 中增加了特殊规定、 限量、中型散装容器包装导则、中型散装容器特殊规定、 IMO罐柜导则、UN罐柜导则和罐柜特殊规定等与危险货物运 输有关的信息资料, 还将EMS表号也放到了一览表中。但一 览表中没有了危险货物分子式和危险货物标志这两项旧版中 原有的内容另外, 在一览表中将闪点和爆炸极限这两项内容归 到了“ 特性与注意事项”栏下。
• 与放射性物质运输有关的详细资料被单独编排在新版国际 危规第2册3.5章“ 放射性物质的运输明细表” 中, 因为” 危险货物一览表“中已不能包含运输放射性物质所需要的 全部信息资料。“ 放射性物质的运输明细表” 中一共列 明了14种放射性物质的运输信息这14种放射性物质也是按 联合国编号顺序排列的。
• 在感染性物质的定义部分多了对“病患者试样”的说明; 将UN3291(诊疗废物)也列入感染性物质的划分类别里; 对UN2814(感染性物质,对人感染)和UN2900 (感染性物 质,只对动物感染)的内容做了修改;把UN3373(生物学 物质)的正确运输名称改为B类生物物质;增加了感染性 物质的豁免条款。
5、UN1950烟雾剂的新规定
• 修正案中对危险货物一览表中的UN1950烟雾剂 的条目做了较大的改动。在类别或小类一栏中增 加了SP63(第2类的细分类和副危险性取决于烟 雾剂内装物的性质);特殊要求一览表中增加了 SP327和SP959(关于飞起烟雾剂的运输要求) ;在包装导则一栏中增加了LP02(烟雾剂大型容 器必须符合Ⅲ类包装性能水平);在包装规定一 栏中增加了PP87(运输废弃烟雾剂,包装必须有 例如吸收材料的吸收装置)、L2(对烟雾剂,大宗 包装满足包装类Ⅲ的性能指标);在烟雾剂(超过 1L)条目的16兰中,把“按第2类的规定给里改 为“按第2类小类的规定隔离”;同时也在16栏 中新增了有关“废弃烟雾剂”的内容。
现在包括与经修正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应急反应 措施(EMS指南)相对应的EMS表号。 • 对包装说明200进行了全面修正,加入了更多的 解释性文字以使该规定方便用户。
第32套IMDG CODE
• 国际海事组织在2004年5月举行的第78次MSC会议通过了 强制性的《国际危规》第32套修正案。
• 2004版《国际危规》增加了第1.4章保安规定,第6.9章散 装容器的设计、构造、检验和试验等许多新规定、新条目 和新品名,修正了第7.9章,明确了主管机关关于“免除、 批准和证书”的规定,对许多危险货物的积载与隔离要求、 包装要求等也做了修正。
• 另外增加了新的“受感染动物”这一段,规定除非感染性 物质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运输,否则不能使用活体动物作 为载体运输该物质;将感染A类病原体或仅在培养物中才 会被划分为A类的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划入UN2814(感染性 物质,对人感染)和UN2900 (感染性物质,只对动物感染) ;规定感染B类病原体的其他动物尸体必须按照有关主管 部门确定的规定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