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
江苏省区划调整方案

江苏省区划调整方案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江苏省区域之间的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全省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江苏省政府决定进行区划调整。
一、调整原则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区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整合资源优势:将具有相似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的城市进行整合,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兼顾历史文化传承:在调整区划时,要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二、调整内容1. 合并城市:将苏州市和无锡市合并成为苏锡市,整合两个城市的产业优势,形成更大规模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2. 设立新区:在扬州市、镇江市和南京市之间设立具有战略地位的新区,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 调整市辖区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对部分市辖区进行合并或重新划分辖区,提高城市规模经济效益。
4. 完善县级行政区划:在完善县级行政区划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行政管理便利性。
三、调整后的效果1. 增强城市竞争力:通过区划调整,形成规模更大、资源更丰富的城市,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
2. 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后的区划方案将有助于更好地整合区域内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效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区域合作:调整后的区划方案将促进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4. 提高城市品质:通过区划调整,有助于提升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总结:江苏省区划调整方案旨在促进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调整的原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优势,兼顾历史文化传承。
调整内容包括合并城市、设立新区、调整市辖区划和完善县级行政区划等。
调整后的效果包括增强城市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和提高城市品质。
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江苏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9.06•【字号】苏政复〔2023〕30号•【施行日期】2023.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30号宿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宿政发〔2023〕92、93、9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沭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你市要指导各地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化实施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着力将沭阳县建成中国花木之都、江淮生态经济区重要支点城市,将泗阳县建成江淮生态经济区新兴增长极、大运河畔美丽生态宜居城市,将泗洪县建成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创新实践基地、洪泽湖畔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沭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35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4.2106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2.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394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182倍;泗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0.961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4194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0.9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06.462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266倍;泗洪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7.397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5.8000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1.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79.744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171倍。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2.25
•【字号】宿政发〔2021〕11号
•【施行日期】2021.02.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市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人民政府
2021年2月25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5.25•【字号】宿政办发〔2020〕23号•【施行日期】2020.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宿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5月25日宿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苏发〔2019〕30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构建全市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切实做好宿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按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会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四化同步、绿色跨越,聚力打造“水美城市、宜居城市、中国酒都、旅游名城、电商名城”五大名城。
统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现“多规合一”,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利用效率,推动“六增六强”,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
(二)主要目标。
科学构建市、县、乡镇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020年底基本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到2025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地方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通过规划,到年,宿迁市将下辖新沂市(现辖于徐州市)、沭阳市(原沭阳县)、泗阳市(原泗阳县)、泗州市(原泗洪县)、宿豫区(原宿豫县)、宿城区,共有四市两区,有个镇,个街道办事处,有个村(居)委员。
近期(年):()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形成“亚铃式”新型城市,全市人口将达到万人,总面积达到平方公里。
()调整宿迁市区区划,使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
()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城区区划,沭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洪城区规划控制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
()申报将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
()申报撤乡设镇。
通过近期调整,全市有个镇,个乡,个街道办事处,有个村(居)委员会。
中期():()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市)城区区划。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沭阳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洪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阳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
()申报将泗阳县撤县设市。
()调整部分农场区划,实行属地管理。
()对全市范围内的乡镇进行适度规模的撤并,将其并入中心镇、重点镇。
通过中期调整,全市有个镇,个街道办事处,个村(居)委员会。
远期(年以后):()进一步调整宿迁市区区划,市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不含新沂市)。
()进一步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市城区区划,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平方公里以上。
()撤销规模相对偏小、经济相对薄弱的镇,因地制宜将其并入中心镇。
第六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一、近期规划(年)(一)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年月和月间,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先后两次到新沂市考察,明确指出该市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地处苏鲁边界和“三纵三横”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成为“江苏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
省委领导作出的这一战略决策,为拓宽江苏发展空间、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指明了路子,同时也为新沂依托宿迁加快发展,宿迁向北傍上东陇海产业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50题)1、下列关于大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道路网功能关系表述,错误是( )。
A.快速路网主要为城市组团间中、长距离交通服务,宜布置在城市组团间B.城市主干路网主要为城市组团内和组团间中、长距离交通服务,是疏通城市及与快速路相连接主要通道C.城市次干路网是城市组团内路网,主要为组团内中、短距离服务,与城市主干路网一起构成城市道路基本骨架D.城市支路是城市地段内根据用地细部安排产生交通需求而划定道路,在城市组团内应形成完整网络【答案】 D2、(2021年真题)下列关于城市供热方式选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煤炭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城市,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供热方式B.以天然气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城市,新规划建设区宜采用集中供热方式C.在太阳能条件较好的地区,应采取以太阳能为主的供热方式D.在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发展以电为能源的供热方式【答案】 D3、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构成可以有两种划分方式,其中一种是根据法律法规内容与城市规划本身相关性进行划分,下列分法中错误是()。
A.主干法B.从属法C.专项法【答案】 D4、城市职能是指( )。
A.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担负主要职能B.城市在一定地域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发挥作用C.城市在一定地域內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作用和承担分工D.城市在区域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中发挥作用【答案】 C5、1978年12月,( )做出了把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战略决策,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段。
A.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D.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答案】 B6、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方式改进和( )技术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
A.交通B.通信C.机械D.管理7、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目表述,不准确是( )。
宿迁市情简介

宿迁概况一、政区沿革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
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
秦置下相等县。
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
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
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新安镇为宿北县。
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设宿迁市,属泗宿县。
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
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
二、行政区划宿迁市现辖沭阳、泗阳、泗洪三县和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和市洋河新城。
有104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75个,村委会1098个、居委会360个。
1996年7月建市之初,全市辖四县一区,共有乡镇124个。
1996—2000年,先后有51个乡撤乡设镇。
200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并15个乡镇、6个场圃,新设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26个减少为111个。
2001年6月,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全市范围内2500人以下的村(居)委会进行了合并,村(居)总数由原来2299个撤并为1418个,撤并率为38%。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
调整后,市区规划控制面积扩大到2108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近150万。
2005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将沭阳县十字镇、七雄镇、章集镇并入沭城镇;将泗阳县城厢镇、来安乡并入众兴镇,同时将临河镇大兴居委会划归众兴镇;将泗洪县大楼乡、重岗乡并入青阳镇,同时,将五里江农场划入青阳镇,进一步扩大了三个县城规模。
宿迁的简介

地级宿迁市1996年建市,下辖沭阳县、 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 宿迁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 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31.53 万(2007末),
• 目前宿迁人口构成特征:
• ——市区人口比例还较低;
• ——乡镇人口城市化明显; • ——外来人口比例偏低,以本地人为主。
• 宿迁整体的城市建设定位为“以老城区为轴心,宿 豫、宿城两翼齐飞”。
• 宿迁市区被两条河流分隔成为三个区域,从东到西 依次是宿豫区、主城区和宿城新区。 老城区作为宿迁传统意义上的市中心区域,城市建 设定位成为宿迁未来的商业中心; 宿城区是宿迁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所在地,也将是 宿迁未来发展的新区;
宿豫区曾经是宿迁的一个县,2004年行政区域调整 成为宿豫区,整个区域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该 区域建设定位为具有独立城市功能的都市生活区。
• 在秦汉文化的风云际会之地,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那就 是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的中国江苏省 宿迁市。这个年轻的城市历史悠久,境内有江苏省发现最早 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上 唯一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史 记》中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为现在的宿 迁。
城区总体布局:通过大运河、古黄河、环城路将城区分割成 六大片区,形成开敞型,片区式空间结构: 1、老城区——全市传统商贸中心,教育、科研中心。 2、市府新区——全市行政、文化中心,现代生产服务中心。
3、宿豫新区——居住、工业兼容的综合性片区。
4、宿城新区——综合性生活片区。 5、市经济开发区——全市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6、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教育科研和 现代农业研发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通过规划,到2020年,宿迁市将下辖新沂市(现辖于徐州市)、沭阳市(原沭阳县)、泗阳市(原泗阳县)、泗州市(原泗洪县)、宿豫区(原宿豫县)、宿城区,共有四市两区,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有1441个村(居)委员。
近期(2004-2010年):(1)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形成“亚铃式”新型城市,全市人口将达到615万人,总面积达到10126平方公里。
(2)调整宿迁市区区划,使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136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
(3)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城区区划,沭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1 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32平方公里;泗洪城区规划控制由目前的104.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92平方公里;泗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62平方公里。
(4)申报将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
(5)申报撤乡设镇。
通过近期调整,全市有86个镇,16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有 1441 个村(居)委员会。
中期(2010-2020):(1)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市)城区区划。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沭阳调整扩大到 390平方公里;泗洪调整扩大到347平方公里;泗阳调整扩大到305平方公里。
(2)申报将泗阳县撤县设市。
(3)调整部分农场区划,实行属地管理。
(4)对全市范围内的乡镇进行适度规模的撤并,将其并入中心镇、重点镇。
通过中期调整,全市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1441个村(居)委员会。
远期(2020年以后):(1)进一步调整宿迁市区区划,市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不含新沂市)。
(2)进一步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市城区区划,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公里以上。
(3)撤销规模相对偏小、经济相对薄弱的镇,因地制宜将其并入中心镇。
第六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一、近期规划(2004-2010年)(一)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2003年4月和8月间,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先后两次到新沂市考察,明确指出该市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地处苏鲁边界和“三纵三横”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成为“江苏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
省委领导作出的这一战略决策,为拓宽江苏发展空间、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指明了路子,同时也为新沂依托宿迁加快发展,宿迁向北傍上东陇海产业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此情况下,建议将新沂市调整划入宿迁市管辖,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是有利于实现宿迁和新沂两地之间最大化的优势互补。
应该看到,宿迁的最大优势是:宿迁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等的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幅射和影响作用,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宿迁最大的劣势是:地处苏北腹地,区位、交通不占优势。
新沂的最大优势是:地处东陇海线上,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新沂最大的劣势是:距离中心城市徐州市较远(新沂市区距徐州市区120公里),难以接受到中心城市徐州市的辐射和影响,且缺少可依托的发展空间、腹地。
如果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就能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
届时,宿迁占据苏鲁交界处、东陇海线上的交通枢纽,可从根本上改善宿迁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必然使宿迁的发展如虎添翼;新沂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影响(新沂市区距宿迁市区不到50公里),且依托宿迁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必然使新沂的发展“釜底加薪”。
二是有利于骆马湖自然资源最大化的开发利用。
水域面积达350平方公里的骆马湖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骆马湖分属两市,不利于统一规划开发利用。
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则可将骆马湖以及紧靠湖畔的马陵山,连同宿迁、新沂城区实行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开发,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
三是环绕骆马湖,依托马陵山,宿迁和新沂两市对接开发建设,形成有山有水、独具特色的“亚铃式”新型城市,将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作用。
总之,省委、省政府如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是加大对宿迁扶持力度的战略之举。
把规划变成现实,则是对宿迁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最长久的扶持(详见附件《合力共创东陇海线第三大城市——新沂划归宿迁的几点思考》)。
(二)宿迁市县(区)域调整1、宿城区区域调整:将原属宿豫县的耿车镇、埠子镇、洋北镇、龙河镇、罗圩乡、南蔡乡、三棵树乡;将原属泗洪县的陈集镇;将原属泗阳县的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共13个乡镇(9镇4乡)整建制划归宿城区管辖,并将双庄镇改设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宿城区由原来的1镇1乡、4个街道办事处增加为9个镇、4个乡、5个街道办。
总面积由原来的136平方公里扩大到893.7平方公里。
2、宿豫县区域调整:为解决市县同城,不利于统一规划、管理的问题,规划在扩大宿城区面积的同时,将宿豫县撤县设区。
将原属宿城区的井头乡整建制划归宿豫区管辖。
然后,将顺河镇、井头乡改设为顺河、井头两个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宿豫区由原来的23个乡镇减少为13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
总面积由原来的 1586平方公里缩减为1227平方公里。
宿豫区政府仍驻原驻地。
经过上述调整,宿迁市市区规划控制区面积将达到近1000平方公里,必将为宿迁在加快苏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与辐射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县城区域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沭阳、泗阳和泗洪三县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沭阳、泗阳和泗洪三县的城区人口、用地布局以及行政、商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绿化、给水、排水、电力、邮电、环保、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变化。
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县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规划扩大沭阳、泗阳和泗洪三县城区范围。
具体为:1、沭阳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1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32.4平方公里。
将沭城、十字、扎下三镇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2、泗阳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62.18平方公里。
将城厢镇、来安乡撤销,并入众兴镇。
3、泗洪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104.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91.9平方公里。
将青阳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将大楼乡与五里江农场合并后,改设为城北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四)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根据沭阳、泗洪两县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预测和目前两县经济发展的运行情况,至201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指标均可达到撤县设市标准,因而可适时申报撤销沭阳县,设立沭阳市;撤销泗洪县,设立泗州市。
(五)关于撤乡设镇。
沭阳县:撤销茆圩乡,设立茆圩镇;撤销西圩乡,设立西圩镇;撤销周集乡,设立周集镇。
泗洪县:撤销天岗湖乡,设立天岗湖镇;撤销峰山乡,设立峰山镇;撤销车门乡,设立车门镇;撤销石集乡,设立石集镇;撤销城头乡,设立城头镇;撤销曹庙乡,设立曹庙镇。
泗阳县:撤销三庄乡,设立三庄镇;撤销南刘集乡,设立南刘集镇;撤销庄圩乡,设立庄圩镇。
宿城区:撤销屠园乡,设立屠园镇;撤销罗圩乡,设立罗圩镇;撤销南蔡乡,设立南蔡镇。
宿豫县:撤销曹集乡,设立曹集镇。
二、中期规划(2010——2020年)(一)县城区域调整1、沭阳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232.4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390平方公里。
将七雄、章集、龙庙三镇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2、泗洪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191.9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347平方公里。
将重岗乡并入城北办事处,瑶沟乡改设为洪桥办事处,并入城区。
3、泗阳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262.18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 305平方公里。
将众兴镇、八集乡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二)乡镇撤并受行政区界的限制,因部分乡镇规模太小,在进行基础设施和居民点建设等项目时,无法统筹规划、集中建设,形不成适度规模的小城镇,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撤销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的乡镇,将其并入中心镇或重点镇,则有利于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按集约化要求,必须对规模偏小的乡镇进行撤并。
1、城镇撤并原则(1)城镇撤并应满足中心镇或重点镇发展空间的要求;(2)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带动欠发达的,规模较大的城镇吸纳规模较小的,发展潜力大的兼并发展后劲不足的。
(3)合并的乡镇地域相邻,且交通便利,尽可能成建制合并,尽量不打破原来乡镇和其它周围各区的界线;(4)老城市规划区内的城镇应纳入城市远景规划,以适应市区发展要求;(5)历史文化名镇应予以保留;(6)体现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城镇发展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城镇撤并方案。
2、乡镇撤并标准。
原则上,撤并后中心镇或重点镇规划镇区人口3-5万人,镇区建设用地按120平方米/人控制;一般镇规划镇区人口2-3万人,镇区建设用地按110平方米/人控制。
3、乡镇撤并方案。
沭阳县:撤销万匹乡,并入华冲镇;撤销官墩乡,并入韩山镇;撤销东小店乡,并入塘沟镇;撤销北丁集乡,并入陇集镇;撤销张圩乡,并入钱集镇。
泗洪县:撤销陈圩乡,并入半城镇;撤销四河乡,并入双沟镇。
泗阳县:撤销高渡镇,并入裴圩镇;撤销穿城镇,并入张家圩镇;撤销里仁乡,并入爱园镇。
宿城区:撤销三棵树乡,并入埠子镇。
宿豫县:撤销保安乡,并入来龙镇;撤销新庄镇,并入曹集镇。
(三)农场圃区划调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像宿迁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纯农业的农场圃的行政区划有必要进行调整。
1、将沭阳境内的青伊湖农场撤销。
原青伊湖农场中的蔷薇、垤庄、汪荡三个分场和赵集村并入青伊湖镇实行属地管理;原青伊湖农场中的李场分场并入湖东镇实行属地管理。
2、将泗洪县境内的五里江农场整建制并入青阳镇。
(四)将泗阳县撤县设市。
根据泗阳县经济发展的规划、发展的预测和经济发展动行情况,至202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指标均可达到撤县设市标准,因而可适时申报撤销泗阳县,设立泗阳市。
将众兴镇、八集乡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
三、远期规划(2020年以后)(一)进一步调整扩大宿迁市区。
主要是向北拓展,将宿迁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1000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
(二)进一步调整扩大沭阳、泗州、泗阳三市城区,使三个市的城区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公里以上。
(三)调整扩大中心镇。
根据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调整扩大全市境内的中心镇。
中心镇规划达到标准为:辖区人口10万人左右,镇区人口5万人左右;辖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况一、规划期限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2010年。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近期2003-2007,远期2008-2020年,远景至20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