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同位素地球化学-1-1详解
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研究及其应用

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研究及其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化学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学科。
同位素是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但质量数不同的不同种类的原子,其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研究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同位素的定义和分类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相同)但质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和)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根据元素的同位素组成来分析物质起源、演化和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过程。
同位素一般可以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两类。
稳定同位素是指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具有稳定存在状态的同位素,如氢的两种同位素氢-1和氢-2,氧的三种同位素氧-16、氧-17和氧-18。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不稳定存在状态的同位素,如铀系列的235U和238U以及镭系列的226Ra等。
二、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研究方法1. 同位素质谱法同位素质谱法是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测量元素的同位素比例来获取有关地球物质起源和演化的信息。
该技术基于同位素质量分析仪器,可以对地球系统中的各种物质样品进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2. 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手段,它通过采集含有某种同位素标记的物质,并追踪其在地球系统中的传输和转化过程。
该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物质的迁移路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为地球系统模型的构建和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三、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研究应用1. 地质探测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研究可以用于地质探测,例如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可以追踪岩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从而确定岩石的年代和形成过程。
这对于研究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以及矿床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2. 古气候研究同位素的组成可以反映地球气候变化的过程。
通过对冰川和海洋沉积物中的同位素比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过去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
这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有重要意义。
南京大学同位素地质学-13Nd同位素演化-Nd同位素地球化学(含作业)-1

陨石和整体地球的Nd同位素演化
由于 147Sm 衰变为 143Nd ,地球的 143Nd 丰度 和143Nd/144Nd比值随时间增加。
这可用一模式来描述,该模式所采用的地球 年龄、Sm/Nd比值和地球原始143Nd/144Nd等 参数都是从石陨石研究获得。
143Nd/144Nd
(CHUR)
洋脊玄武岩(MORB)Nd=+101.5 143Nd/144Nd=0.51315,147Sm/144Nd=0.2137, (Peucat et al., 1988),来源于亏损的上地幔; 洋岛玄武岩(OIB)的Nd值小于MORB的值,一 些OIB的Nd值达到CHUR的值,来源于原始下地 幔/地幔源区受到俯冲物质影响; 与俯冲带有关的洋内岛弧(IOA)的Nd值介于 MORB和OIB之间,少量达到CHUR的值,其形成 与俯冲洋壳(包括部分沉积物)再熔融有关。
Nd(t)>0 Nd(0)>0 Nd(t)>0 Nd(0)<0 Nd(t)<0
Nd(t)=0
CHUR
Nd(0)<0
如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的初始 143Nd/144Nd一般低于CHUR。
如果岩石的Nd(t)为零,即岩石的Nd同位 素组成与CHUR的相同,这种岩石可能就直 接来源于CHUR库,也可能由来源于亏损库 的岩浆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所致。
许多石陨石的矿物 Sm-Nd 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 也在4.55Ga左右,例如: Hamet et al. (1978)得到了无球粒陨石Moama 的矿物 Sm-Nd 等时线年龄 4.580.05 Ga 和原始 143Nd/144Nd比值 0.506840.00008,此值与球粒 陨石值很一致;
地球化学讲义 第五章同位素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大学)

4)同位素标准样品
同位素分析资料要能够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就必须建立世 界性的标准样品。世界标准样品的条件:
①在世界范围内居于该同位素成分变化的中间位置,可以做为 零点;
3)测温作用:由于某些矿物同位素成分变化与其形成的 温度有关,为此可用来设计各种矿物对的同位素温度计,来 测定成岩成矿温度。
另外亦可用来进行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
一、自然界引起同位素成分变化的原因
核素的性质 同位素分类 同位素成分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自然界引起同位素成分变化的原因
(二) 同位素分类
从核素的稳定性来看,自然界存在两大类同位素: 一类是其核能自发地衰变为其它核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 素; 另一类是其核是稳定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它们能够衰 变成其它核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然而,核素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现阶段的实验技术对 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检出范围,目前一般认为,凡是原子存在的 时间大于1017年的就称稳定同位素,反之则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
一、自然界引起同位素成分变化的原因
(一)核素的性质 1.什么叫核素? 由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按一定结构组成各种元素
的原子核称为核素,任何一个核素都可以用A=P+N这 三个参数来表示。
而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数目中子数所组成的一组 核素称为同位素。
O的质子数P=8,但中子数分别为8、9、10,因此一对放射性同位素都是一只时钟,自地 球形成以来它们时时刻刻地,不受干扰地走动着,这样可以 测定各种地质体的年龄,尤其是对隐生宙的前寒武纪地层及 复杂地质体。
2)示踪作用:同位素成分的变化受到作用环境和作用本 身的影响,为此,可利用同位素成分的变异来指示地质体形 成的环境条件、机制,并能示踪物质来源。
同位素地球化学(看放射性的部分)

§1 固体同位素样品实验技术简介
D/Ds=(D/Ds) 0+P/Ds(eλt -1) 87Sr/86Sr=(87Sr/86Sr) 0 +87Rb/86Sr (eλt -1)
质谱测定
定量分析(同位素稀释分析)
两个步骤: 1、化学分离 2、质谱测定
研究领域 包括有两个方面: 1、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2、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测定地质体的年龄 与活动历史;另外,放射性同位素的示 踪,可用来研究地壳、地幔和其他星体 的成因与演化;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中稳定 同位素的分布及其在各种条件下的运动规 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释岩石和矿石的 形成过程、物质来源及成因等问题。
出版社
6、沈渭洲,1993,稳定同位素地质,原子能出版 社
7、朱炳泉等,1998,地球科学中同位素体系理论 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
四、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学术团体
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从1958年开 始,目前拥有的研究人员和质谱属世界第一。
学术团体: 1、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同一元素具有2个或2个以 上组成的核素。
自然界存在两类同位素: 一类是放射性同位素,它们能够自发地衰
变形成其它同位素,最终转变为稳定的 放射成因同位素;
另一类是稳定同位素,它们不自发地衰变 形成其它同位素或由于衰变期长其同位 素丰度变化可忽略不计。
在地球化学系统中,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丰 度的变异记载着地质作用的时间,同时它们又 是地质过程有效的示中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因此,同 位素地球化学在研究地球或宇宙体的成因与演 化,主要包括地质时钟、地球热源、壳幔相互 作用及壳幔演化、成岩成矿作用、构造作用及 古气候和古环境记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有价值 的信息,为地球科学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
百科知识精选同位素地球化学

分馏系数分馏系数表示同位素的分馏程度,反映了两种物质或两种物相之间同位素相对富集或亏损程度。
在自然界,分馏系数是指两种矿物或两种物相之间的同位素比值之商。
其表达式为:□ A-B=RA/RB式中A和B表示两种物质(物相),R代表重同位素对轻同位素的比值,如18O/16O,13C/12C等。
□ 值偏离1愈大,说明两种物质之间的同位素分馏程度也就愈大;□=1时,物质间没有同位素分馏。
δ值稳定同位素组成常用δ值表示,δ值指样品中某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比值相对标准(标样)相应比值的千分偏差。
其公式为□δ值能清楚地反映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样品的δ值愈高,反映重同位素愈富集。
样品的δ值总是相对于某个标准而言的,同一个样品,对比的标准不同得出的δ值各异。
所以必须采用同一标准;或者将各实验室的数据换算成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这样获得的δ值才有实际应用价值。
比较普遍的国际公认标准为:①SMOW,即标准平均海洋水,作为氢和氧的同位素的国际统一标准;② PDB,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白垩系皮狄组地层内的似箭石,一种碳酸钙样品,用作碳同位素的国际统一标准,有时也作为沉积碳酸盐氧同位素的标准;③CDT,是美国亚利桑纳州迪亚布洛峡谷铁陨石中的陨硫铁,用作硫同位素的国际统一标准。
稳定同位素实验研究表明,大多数矿物对体系(矿物-矿物)或矿物-水体系,在有地质意义的温度范围内,103ln□ 值与T 2成反比,T为绝对温度。
103ln□ 值可以近似地用两种物质的δ差值表示,即δ-δB=ΔA-B≈103ln□A-B。
因此,只要测得样品的δ值,就可直接计算出103ln□值。
它同样表示物质间同位素分馏程度的大小,利用它可绘制同位素分馏曲线,拟合同位素分馏方程式和计算同位素平衡温度(见地质温度计)。
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H、C、O、S等研究较深入。
它们在天然物质中分布广泛,可形成多种化合物,由于它们的同位素质量数都比较小,相对质量差别大,因而同位素分馏更明显,这对确定地质体的成因及其物质来源和判明地质作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同位素地球化学5

5.3.1
5.3.2 5.3.3 5.3.4
稳定同位素基础及分馏机理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地球化学
5.3.2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 5.3.2.1
➢5.3.2.2 ➢5.3.2.3 ➢5.3.2.4
自然界氢氧同位素的分馏 各种自然产状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岩石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
3、封存水 大气降水和海水深循环后长期封存(不 流动)的产物,以高温和高矿化度为特征。 ❖ δD=-120‰~ - 25‰; ❖ δ18O=-16‰~+25‰
4、变质水
❖ δD=-140‰~ - 20‰; ❖ δ18O=-16‰~+25‰ ❖ 高温变质水与岩石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
因此,变质热液的同位素组成指示变质环 境、原岩性质和流体来源。
实验测试25℃时液相(l)和气相(v)间 氢氧同位素分馏系数为:
αl-v= (18O / 16O)l/ (18O / 16O)v=1.0029 αl-v= (D/H)l/ (D/H)v =1.017
➢由于水分子经过反复多次蒸发~凝聚过程,
使得内陆及高纬度两极地区的蒸气相(雨、 雪)中集中了最轻的水( δ18O 、δD趋向更 大负值);
5、原生水及岩浆水☆
❖ 来自地幔的与铁、镁超基性岩平衡的水称 为原生水;
❖
δD=-85‰~ -50‰;
δ18O=5‰~+9‰
❖ 岩浆水指的是高温硅酸盐熔体所含的水及 其分异作用形成的水 :
❖
δD=-80‰~ -50‰;
δ18O=6‰~+10‰
5.3.2.3 岩石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1、岩浆岩 2、沉积岩 3、变质岩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地球化学概述1. 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与物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的固体部分,包括岩石、矿物、土壤等;- 地球的流体部分,包括大气、水体、地下水等;- 地球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时空变化;- 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化学过程;- 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 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与采样:包括地质填图、钻孔、槽探、岩心采样等;- 实验室分析: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吸收光谱(AAS)等;-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学分析、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 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 同位素示踪: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过程。
2. 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 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 探索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评估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理解地球生物圈的化学循环和生态平衡;-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19世纪初,地质学家开始关注矿物的化学组成;- 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克托·戈尔德施密特等科学家奠定了地球化学的基础;- 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地球化学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同位素地球化学PPT课件

32
1)轻稳定同位素
A. 原子量小,同一元素的各同位素间
的相对质量差异较大(ΔA/A≧5%);
B. 轻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同
位素分馏作用造成的,其反应是可逆的。
2019/7/3
第五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Ⅰ
33
2)重稳定同位素
A. 原子量大,同一元素的各同位素间的相
对质量差异小(ΔA/A=0.7~1.2%),环境 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通常不导致重稳 定同位素组成的改变;
526262621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定律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原理622kar法及40ar39ar法年龄测定623rbsr法年龄测定624smnd法年龄测定625upb法年龄测定53621621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前提及分类541放射性原子释放出粒子和能量的现象即所谓的放2放射性衰变元素的原子核自发地发出粒子和释放能量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
2019/7/3
第五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Ⅰ
11
5. 同位素地球化学发展现状
同位素地球化学发展迅速,已渗透到地 球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如:大地构造 学、岩石学、矿床学、海洋学、环境科 学、空间科学等。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实验测试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 ♣ 多元同位素体系的综合研究; ♣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 各种新方法的出现 。
28
② 类型
1)放射性同位素(unstable or radioactive isotope)
其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们能自发地放出粒子并衰变成 另一种同位素。
2)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原子核是稳定的,或者其原子核的变化不能被觉察。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相同,原子质量不同,化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时作用:每一对放射性同位素都是一只时钟, 自地球形成以来它们时时刻刻地,不受干扰地走动着,这 样可以测定各种地质体的年龄,尤其是对隐生宙的前寒武 纪地层及复杂地质体。 2)示踪作用:同位素成分的变化受到作用环境和作 用本身的影响,为此,可利用同位素成分的变异来指示地 质体形成的环境条件、机制,并能示踪物质来源。 3)测温作用:由于某些矿物同位素成分变化与其形 成的温度有关,为此可用来设计各种矿物对的同位素温度 计,来测定成岩成矿温度。 另外亦可用来进行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 治等。
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时共存相同位素相对丰度比值为一
常数,称分馏系数α。例如:
1/3CaC O3+H2 O≒1/3CaC O3+H2 O
16 18 18 16
(25℃,α=1.0310)
又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发生氧同位素交换反应
2H 2 18O16O2 2H 2 16O18O2
(0℃:α=1.074, 25℃:α=1.006)
112,114,115,116,117,118,119,120,122,124Sn
只有一种同位素的元素:Be、F、Na、Al、P等27种。
其余大多数由2-5种同位素组成。
(二) 同位素分类
放射性同位素:
其核能自发地衰变为其它核的同位素,称放射性同位素; 原子序数大于83,质量数>209 稳定同位素: 原子存在的时间大于1017年; 原子序数<83,质量数A<209的同位素大部分是稳定的
稳定同位素又分重稳定同位素和轻稳定同位素。
轻稳定同位素: 原子序数Z<20(原子量小),同一种元素的各同位素 间的相对质量差异较大ΔA/A≥10% ;
同位素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同位素分馏,其反应是可
逆的。 重稳定同位素: 原子序数Z>20,ΔA/A<10% (0.7-1.2%) ; 同位素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放射性核素衰变,这种变
例如样品中34S/32S相对于标准样品的富集程度, 即以 δ34S‰ 来表示:
δ34S‰=[((34S/32S)样/(34S/32S)标)-1] ×1000
习惯上把微量(较小相对丰度)同位素放在R的分子上, 这样可以从样品的δ值,直接看出它含微量同位素比标准样 品是富集了,还是贫化了。 δ>0表示34S比标准样品是富集了;
R值——重同位素和轻同位素之比
如大气中的16O/18O比值:
R=16O/18O=99.763/0.1995=500.065, 或 R=18O /16O=2.0×10-3。
δ值——若取某一给定样品的 R值为标准,则地质样品中 R值 与标准的绝对变差以δ表示:
δ(‰)= (R样-R标) /R标×1000‰= (R样/R标-1)×10003;16O2→C16O2 C+16O18O→C16O18O 平衡常数K1 平衡常数K2 K1/K2=1.17
③平衡分馏(同位素交换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
物之间由于物态、相态、价态以及化学键性质的变化,使轻重
同位素分别富集在不同分子中而发生分异叫做平衡分馏,也称 同位素交换反应。
0.00
3.813
101325 96.208
-
0.28
蒸发作用强烈的死海(约旦、巴勒斯坦国之间)咸水中 D218O含量最高。单向多次反复的物理过程,同位素分馏效 应最明显。
② 动力分馏:其实质是质量不同的同位素分子具有不同的 分子振动频率和化学健强度,因轻同位素形成的键比重同位 素更易破裂,这样在化学反应中轻同位素分子的反应速率高 于重同位素分子,因此,在共存平衡相之间产生微小的分馏
化是不可逆的。
Rb Sr 238U→206Pb、235U→207Pb、232Th→208Pb,
87 87
147
143 Sm Nd
(三) 同位素成分变化
1、稳定同位素分馏
概念:在地质作用中由于质量差所引起的轻同位素(Z<20)
相对丰度的变异,称为同位素分馏作用。
引起分馏效应的原因: ① 物理分馏:也称质量分馏, 同位素之间因质量差异而引 起的与质量有关的性质的不同,(如密度、比重、熔点、沸 点等微小的差别),在蒸发、凝聚、升华、扩散等自然物理
δ<0表示34S比标准样品是贫化了。
2)同位素标准样品
世界标准样品的条件: ①在世界范围内居于该同位素成分变化的中间位置,可以 做为零点; ②标准样品的同位素成分要均一; ③标准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 ④标准样品易于进行化学处理和同位素测定。
第五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本章内容 自然界引起同位素成分变化的原因 同位素年代学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自然界引起同位素成分变化的原因
核素的性质 同位素分类 同位素成分变化
(一)核素的性质
1.什么叫核素?
由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按一定结构组成各种元素的原
子核称为核素,核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核素的质
④生物化学反应:动植物及微生物在生存过程中经常与介质 交换物质、并通过生物化学过程引起同位素分馏。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12C更多地富集在有机体中,
因此生物成因地质体如煤、油、气等具有高的12C/13C值。 生物化学分馏是同位素分异作用中重要的控制反应。
2、同位素丰度的表示方法 1)同位素丰度的表示方法
过程中,使得轻、重同位素分异。
水和重水的物理性质
分 子
H216O D216O H218O
分子 量 18.015 20.028
-
密度 20℃g/cm
3
最大密度 时温度℃
熔点
℃
沸点℃ 100.00 101.42 100.14
蒸气压
100℃,Pa
0.9979 1.1051 1.1106
3.98 11.24 4.30
量数(如16O)。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核素构成元素。一种元素的核数可以
有不同数量的中子,称为同位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上占 据同一位置。
任何一个核素都可以用质量数A=P(质子数)+N(中子
数)这三个参数来表示。
2、核素的性质
(1)核素具有电荷
(2)核素具有质量 (3)核素具有丰度 (绝对丰度/相对丰度) (4)核素具有能量 (5)核素具有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