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表现

合集下载

浅谈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浅谈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CT和MRI诊断

2 脉络膜裂囊肿 的发生
脉 络膜 裂囊 肿发 生在 胎儿发 育时 期 ,沿脉络 膜裂 形成 原 始 脉 络 膜 丛 时 如 果 发 生 问 题 , 此 时 就 极 有 可 能 在 脉 络 膜 的 任 何 一 个 部 位 形 成 脉 络 膜 裂 囊 肿 。 从 目前 来 看 ,脉 络 膜 裂 囊 肿 被 定 性 为 神 经 上 皮 囊 肿 。 该 囊 肿 拥 有 原 始 室 管 膜 和 ( 或 )脉 络 膜 丛 的特 征 。 在 其 内 衬 上 , 拥 有 上 皮 组 织 , 能 够 同时具 有或者 缺 乏基底 膜 。然 而 ,虽然 当前对 脉络 膜裂
2 0 1 5年 4月 B第 2卷 第 1 1 期
A B 201 5Vo 1 . 2No .11
临床 医药文献杂志
J o ur na l o f Cl i ni c a l Me di c a l Li t e r a t u r e 21 8 9
浅谈脉络裂蛛 网膜囊肿 的C T  ̄ 裂 囊肿 的影像 学特 点 分析
脉络 膜裂囊 肿 的发生 部位较 为特殊 ,其 病灶 的最大 层 面 大 多 时 候 位 于 大 脑 脚 上 部 或 中 脑 与 间 脑 移 行 区水 平 。病 灶 呈现 出 圆形 或者椭 圆形 状态 ,且密度 均匀 ,与脑 脊液 密 度 相 近 ,其 边 缘 位 置 呈 现 出 光 滑 和 锐 利 的 状态 ” ] 。对 于 部 分 病 灶 的 内 缘 来 说 , 其 可 以 同 环 池 相 连 。 通 过 观 察 囊 肿 的周 边 位 置 , 可 以 看 到 灰 质 结 构 ,且 没 有 水 肿 , 增 强 扫 描 病 灶 未 见 强 化 。 由 此 可 知 , 通 过 影 像 学 来 诊 断 脉 络 膜 裂 囊 肿 相 对 容易 。尤其 是通 过有 效应用MR I ,能够实 现全方位 地分 析 和观察 病灶 的形态 , 同时也 能够 有 效观察病 灶周 围的关 系 ,能够实现定性诊 断[ 2 ] 。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韩翠萍;高正义;孙宏勋【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21【总页数】2页(P3298-3299)【关键词】囊肿,脉络膜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韩翠萍;高正义;孙宏勋【作者单位】061300,河北省盐山县人民医院CT/MRI室;河北省盐山阜德医院影像科;河北省盐山阜德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脉络膜裂囊肿为神经上皮样囊肿,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例数的增多和多种影像学方法的使用,本病的发现率有明显提高,影像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也较前提高。

现总结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CT、MRI诊断的脉络膜裂囊肿38例进行分析,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3~75岁,平均49岁。

临床症状包括头痛(10例)、头晕(4例)、癫痫(2例);因脑血管病来诊10例;因脑外伤行头颅检查发现10例;体检发现2例。

1.2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32例,使用东芝Asteion四排螺旋CT机,层厚、间距均为5 mm;磁共振检查14例,使用日立AIRIS—Ⅱ0.3T开放式磁共振机,常规行 SE序列 T1WI(TR 350 ms,TE13 ms)扫描及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TR 4 000 ms,TE126 ms)扫描,行轴位、冠状位成像,扫描层厚7 mm,间距0.7 mm。

有2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使用碘海醇100 m l静脉注射;有6例行MR增强扫描,使用钆喷酸葡胺15 ml静脉注射。

图1 左侧脉络膜裂囊肿,囊肿位于脉络膜裂部位,呈前内后外走向椭圆形脑脊液密度影图2 MRI平扫位于脉络膜裂部位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清楚。

于FLAIR像信号下降,程度同脑脊液2 结果38例中单侧36例,双侧2例。

单发病例中右侧25例,11例位于左侧。

囊肿均位于脉络膜裂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最大者直径2 cm,平均直径为1.3 cm。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

12例均行CT扫描,其中9例行MRI扫描,7例行CT增强扫描。

结果:脉络膜裂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或MRIT1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结论: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和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正确诊断。

关键词:脉络膜裂;囊肿;X线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脑部脉络膜裂囊肿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临床上不常见。

若不熟悉其影像表现,容易误诊为脑部其他囊性病变。

笔者收集12例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收集2000年5月~2010年10月病例,诊断标准根据Sherman1等的研究报道,男8例,女4例,年龄6~72岁,平均岁。

检查方法:①采用Siemens duo螺旋CT和Siemens Avanto 超导MRI仪,头部CT扫描层厚10 mm,MRI用头部矩阵线图,行常规横轴位FLAIR矢状位和冠状位SET1 WI,12例病例中有9例行增强扫描。

②CT和MRI所见,囊肿位置及形态,12例脉络膜囊肿均为单例,右侧9例,左侧3例,囊肿呈梭形或椭圆形并将脉络膜裂挤开,其长轴与脉络膜裂平行,即斜行沿后上方至前下方分布,冠状位可清楚显示囊肿位于脑外,即囊肿位于颞叶内侧与间脑之间的脉络膜裂内。

囊肿大小5~mm不等。

囊壁光滑,囊内密度和信号与液体一致。

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2 讨论解剖与胚胎发育,脉络膜裂位于海马回与下丘脑之间,走行与侧脑室内脉络丛一致,内侧通于环池,外池为侧脑室下角,前面是海马钩及杏仁体,后部与海马沟交通。

神经胶质囊肿、脉络膜裂囊肿、海马沟残余囊肿,这些经常见到,你诊断对了吗?

神经胶质囊肿、脉络膜裂囊肿、海马沟残余囊肿,这些经常见到,你诊断对了吗?

神经胶质囊肿、脉络膜裂囊肿、海马沟残余囊肿,这些经常见到,你诊断对了吗?神经胶质囊肿概述•神经胶质囊肿(NGC) ,又称为胶质室管膜囊肿•良性、内衬神经胶质、内含液体、包埋在大脑白质内的空腔•可发生在脑和脊髓的任何部位•额叶是最常见部位•大小各异,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影像CT•边界清楚、低密度、单腔的脑实质内囊肿•无钙化或增强MR•T1低信号/T2高信号(类似于脑脊液)•在FLAIR像信号通常受抑制•DWI成像无弥散受限•无强化•无或极轻微的周边信号异常主要的鉴别诊断•脑穿通性囊肿•血管周围间隙(PVS) 扩大•蛛网膜囊肿•室管膜囊肿•表皮样囊肿•感染性囊肿(如,神经系统囊虫病、包虫病)诊断纲要•脑实质囊肿,与脑室系统不相通,周边无或有轻微胶质增生,可能是神经胶质囊肿•FLAIR、DWI有助于不同类型颅内囊肿的鉴别(左)轴位绘图显示一个经典的神经胶质囊肿。

这个边界清楚的单腔病灶内含清亮的液体,不与脑室相通。

周围脑组织正常。

神经胶质囊肿内衬胶质细胞、星型细胞、罕见室管膜细胞。

(右) 一例儿童患者,轴位FLAIR像显示偶然发现的一个良性外观的囊肿,位于左侧额部皮层下白质。

囊肿在所有序列中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无强化。

(左) 表现为头痛的年轻患者,轴位FLAIR像显示右侧额部一个脑脊液样信号的囊肿。

(右) 同一位患者,轴位DWI像显示病灶无弥散受限。

囊肿内液体被排空并作活检。

组织学检查显示囊肿内衬神经胶质组织而无上皮成分的证据。

脉络膜裂囊肿概述•起源于脉络膜内或附近的,颅内脑实质外神经上皮囊肿影像最佳影像要点:累及颞叶内侧、脉络膜裂的类似脑脊液的囊性灶,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囊肿NECT:颞叶内侧的低密度灶;可对海马产生占位效应MRI:在所有序列中信号与脑脊液相似•FLAIR:完全被抑制•弥散加权像:无弥散受限•T1WI C+:无强化MR矢状位呈典型的“纺锤”形冠状位T2WI成像可显示与脉络膜裂的关系主要的鉴别诊断•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囊性肿瘤病理•脉络膜裂:海马伞和间脑之间的脑脊液间隙临床要点•良性病变,偶然发现•大多无症状•罕见与复杂部分性癫痫有关,可能的癫痫灶•若占位效应显著或证明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灶,一些学者建议手术切除(左)T1WI显示一个大的脉络膜裂囊肿,对邻近的海马产生占位效应。

脑内囊肿的MRI诊断

脑内囊肿的MRI诊断

被 称 为 室管 膜 囊 肿 、脉 络 膜从 囊 肿 、脉 络 膜 上 皮 囊 肿 、蛛 网膜 下 室管膜 囊肿 等_3]。这 些囊 肿 的特 点 是具
第 15期
吴 大 等 :脑 内囊 肿 的 MRI诊断
135
有 原 始 室管 膜 或 脉络 膜 丛 .可能 是 由于神 经 外 胚 层 内皮样囊 肿 、表皮 样囊 肿及 脑室 内囊 虫病 鉴别 :
号 6例侧 脑室 内囊 肿 均可 见患 侧 脑窜 内脉 络膜 丛 移 位.侧脑 室 内囊 肿可见 线样 囊壁 影 12例 MR增 强 扫 描 中-.|1例囊 肿 均不 强化 。仅 有 1例病 变 边缘 有 轻 微强化 23例 DWI上均 呈低 信号 .信号 明显低 于 脑 实 质 信 号 .ADC 图上囊 肿 信 号 类 似 于 脑 脊 液 ,明 显 高 于脑 实 质信 号
第 31卷 第 l5期 2015年 8月
甘 肃 科 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1 No.15 Aug. 2015
脑 内囊肿 的 M RI诊 断
吴 大 .张积 春
f兰州 市 兰 石 医 院放 射 科 .甘 肃 兰 州 730050)
摘 要 :通 过 对 23例 脑 内囊 肿 的 MRI表 现 进 行 分 析 ,探 讨 脑 内囊 肿 的 MRI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对 23例 脑 内囊 肿 的 MRI表 现 进行 回顾 性 分 析 。男 7例 ,女 16例 。均 行 MRI检 查 ,包 括 T1WI、T2WI、T2一FLAIR及 DWI序 列 。脑 内囊 肿 位 于 侧脑 室者 6例 ,脉 络 膜 裂 内 12例 ,脑 实 质 者 5例 。囊 肿外 形 规 则 者 22例 、占 96.5%(22/23)。侧 脑 室 内囊 肿 可 见 线 样 囊 壁 影 。MRI平 扫囊 肿 均 呈 脑 脊 液样 信 号 ,增 强 后 未 见 强 化 ,DWI上 呈 低信 号 ,ADC图 呈 高 信号 。明 显 高 于脑 实 质 信 号 。 形 态规 则 、信号 类 似 于 脑 脊 液 、DWI呈 低信 号 、ADC 图呈 高 信 号 、无 强 化 是脑 内囊 肿 的 MRI表 现 特征 关 键 词 :囊 肿 ;脑 内 :磁 共 振 成 像 中图 分 类 号 :R445.2

脉络膜裂囊肿

脉络膜裂囊肿

灰质异位
神经元从侧脑室壁上的生发基质中沿胶质纤维向外移行以形成大脑皮质的过程中发 生的任何阻滞均可形成灰质异位。较轻的灰质异位往往表现为癫痫,发病通常在15 岁以后,表现为白质内有等灰质密度(信号)异常影,增强后与灰质一样无明显强。
非室管膜下型
局灶性病灶位于皮质下和深 部白质中,块状、结节状、 带状
裂的边缘 衬有发育 异常的皮 质,腔内 面有软脑 膜和室管 膜缝合而 成的膜覆
盖。
闭唇型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单腔脑室,预后相对好可存活至 成人,可不伴有任何与脑裂畸形相关的临床症状,意外发现。
开 型
底边向 外的扇 形或梯 形。预 后差, 常早年 死于慢 性感染 和呼吸 衰竭
单腔脑畸形
单腔脑畸形为两侧侧脑室间透明隔缺如,侧脑室融合为一,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 及发作性四肢抽搐。 图一,男性25岁,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9月。图2女32岁头晕一月伴双手麻木,视 力下降
在经过侧脑 室中央部的 冠状位切面 上,脉络裂 位于上方的 穹窿和下方 的背侧丘脑 之间
脉络膜裂囊肿:
房部
颞部
脉络膜裂囊肿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为该囊肿形成 的原因,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如果发生问题,就可能在脉络膜 裂的任何一处形成脉络膜裂囊肿。
一、脉络膜裂囊肿 二、神经元移行异常
脑裂畸形 灰质异位症
1、脉络膜裂囊肿
脉络膜裂
是胚胎时期脉络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时所
经的裂隙,随着胚胎的发育,侧脑室脉络丛及其脉 络膜裂向尾侧伸展,弯曲到达侧脑室颞角的尖端,二 者走行相一致,呈狭长的“C”字形。有学者测得脉 络膜裂长度为(23. 85±3. 22) cm。脉络膜裂在MRI 上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走行自然的含脑脊液裂隙。 颞部在矢状位和冠状位显示,以冠状位为佳。房部 在矢状位和横轴位可显示,以横轴位为佳。体部较 窄细,在各方位显示均欠佳。常规CT由于空间分辨 率较低和部分容积效应影响而难以清楚地显示。脉 络膜裂可相应分为体部、房部和颞部。

脉络膜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脉络膜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插床和实验 医学杂志 21 年 l 第1 01 1月 0卷 第2 期 1
-1 7 ・ 67
脉 络膜裂囊肿 的 C T与 MR 表 现 及 诊 断价 值 I
王磊 裴 昌君 蔡维波 朱杰 ( 洪县 人 民 医院 C 泗 T室 江 苏 泗 洪 2 30 ) 2 90
【 摘要】 目的 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 c 核磁共振成像( R ) T M 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 09年3月至21 00
c s a e c a a t rsi o ai n a d i g n e t r s,c re t i g o i a d d f r n i ld a o i a d y a a y i g C a d MRIf au e . y th v h r c e t lc t ma i g fa u e i c o n o r c a d n ss n i e e ta ig ssc n be ma e b n zn T n l n e t r s

i eeptns eert set e n l e . eu ̄ O 12 ai t ea ndwt TadMRI 3 eee o dl suecs 1 8 0 . nt s ai t w r e opci l a a zd R sl h e r vy y f 5p tns xmie i C 21 e h n , 8w r h mia fsr yt( . % ) i
鉴别 , 免误诊 。 避
【 关键词 】 囊肿
脉络膜裂
c 磁 共振 成像 T
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
The CT nd M RIfn i sa d d a n si a u n te t t ho o d lIs l e c s .WA e a i d ng n i g o tc v l e i pa i n s wih c r i a isl y t r NG L i

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的CT和MRI诊断

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的CT和MRI诊断
活 . 参 与形成 D C。磷脂酶 A促使 血液 中孵磷脂 水解 ,转 I 化 为溶血 卵磷脂 ,出现溶血现象 由于 圆斑蝰蛇可直接或间 接损害 旺踱循环 ,出现 出1 .血栓及形成溶血 。临床表现广 0 1
鉴别诊断:脉络 裂蛛 网膜囊肿需 与下列疾病鉴别 :① 脑
软化灶 ;基底节 区下部的脑辕化灶 .由于其形志 、边 抖 、密 度 与囊肿相 似.应注 意鉴别 。软化灶多有继仆临床病 史 .如 出血 、梗塞 ;② V 间隙 ( rhw—rtnsae R d ea o: p c)亦秫血 管 d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 般资料 :本 组 1 7例经妇 科排
除 与主要症状有 关的其它妇 科疾病 .H超或 (r确诊 为子宫 - 肌瘤 .年龄 2 —5 4 8岁.平均年 龄 3 7岁 .主要症状为 月经量 过多 ,经期过长 1 2侧 ;经 期 长伴有 腰 酸 、下 腹 坠胀 3侧 ; 贫血 、排 尿 困难 及便 泌 者 2例 .病 群 4个 月一3年 ,平 均 I5 ,均经激素类药物治疗无明显疳螋 .年 1 2 方法 :术前 准备一1 . 7例患 者人院后 均完善常规检 查 ,排除了妊娠 .肿瘤或盆腔 内其它疾病 对有 出血症状的 病人行宫颈刮片或子宫 内膜{ 检 。手术时间的选择 为月经干 舌 净后 5 1 ,术前 4 禁食 — 0天 h 操作 方法 :采 用  ̄ti e 技术 行股 动 脉穿 刺 ( dn r g 一般 穿
3 0 T ,MRI 00 E 扫描使用东芝 Ⅵ 115 .T超导型 .常规采 用
S E、F E序列。 S 结果 l 例囊肿 中 9例发生 于左侧 .4例 发生于 右侧。 3 C T表现均为发 生于脉络裂 区的近圆形低 密度 影 ,密度均匀 ,
周 建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

结果18例囊肿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9×2.2×1.1 cm,小者最大径仅0.5 cm,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囊性病变,病灶周围均无水肿,MR增强扫描无强化。

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R findings of choroidal fissure cyst of the brain.Methods Characteristic MR findings in 18 patients with choroidal fissure cy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cysts were situated within the choroidal fissure in all cases,and all cases were single,with clear border,no associated edema,and no enhancment in GdDTPA enhanced MRI.The maximum size of cyst is 2.9×2.2×1.1 cm,the minimum is smaller than 0.5 cm.Conclusion MR multiple plane scan shows the choroidal fissure clearly.MR diagnosis is better than CT on choroidal fissure cyst.
【Key words】Cyst; Choroidal fissur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al fissure cyst)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CT横轴面常将本病误认为是颞叶囊肿,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MRI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显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现将本院诊断的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1月至今,MR诊断脉络膜裂囊肿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 年龄4~77岁,平均27.17岁。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12例、头晕6例,其他以无关症状就诊。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检查,其中3例同时增强扫描。

1.2 MRI检查方法应用GE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头正交线圈,行T1 FLAIR(TR 2000 ms,TE 7.8 ms)扫描及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TR 4900 ms,TE 83.5 ms)扫描,采用矢状面、轴面及冠状面成像,扫描层厚5 mm,间隔1.5 mm。

其中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

(图①、②分别为轴位T2WI,T1WI,显示右侧颞部中脑旁可见一约2.9×2.2×1.1 cm的半圆形长T1长T2脑脊液样信号灶,边界光滑清楚,图③、④分别为增强后冠状位、矢状位成像,显示病变沿脉络膜裂走行,增强扫描未见强化。

)
2 结果
MRI所见18例中均为单侧发病,其中12例位于右侧,6例位于左侧;病灶最大径0.5~2.9 cm,所有病例中只有2例最大径超过2 cm;囊肿呈长T1 、长T2信号,且在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壁光滑且边缘清楚,周围无水肿;横轴面囊肿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多位于大脑脚旁或环池旁,海马可受压变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可清楚显示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并沿脉络膜裂走形,呈长圆形或梭形。

3例增强MR均未见强化。

3 讨论
3.1 脉络膜裂解剖脉络膜裂是海马与间脑之间潜在的脑脊液间隙,斜行沿后上方至前下方分布,呈狭长的“C”字形,
是胚胎时期脉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所残留的裂隙[1]。

脉络膜裂囊肿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为该囊肿形成的原因,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如果发生问题,就可能在脉络膜裂的任何一处形成脉络膜裂囊肿[3]。

3.2 诊断标准根据Sherman等[2]研究报道,符合以下几点可做出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①MRI显示脉络膜裂处典型的囊肿性病变,内部信号均匀且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无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无水肿及强化;②囊肿与临床表现无关;③复查时囊肿无变化。

该组18例均未行手术或病理活检,但根据上述标准,均可符合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

3.3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由于MR可以多方位成像,根据脉络膜裂囊肿特殊的发生部位,结合其囊肿信号特点,诊断并不难。

MR检查囊肿呈均匀一致的长T1、长T2 信号,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相等,邻近海马和侧脑室颞角等周围邻近结构可受压变形,灶周无水肿,增强后无强化。

冠状位可清楚的显示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其外下方可见侧脑室颞角呈点状或条状结构,矢状位位于颞叶内侧,呈长圆形或梭形,其长轴沿后上向前下斜行。

3.4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鉴别诊断[35] ①扩大的侧脑室颞角:CT容易混淆,但MR的多平面扫描有利于鉴别,根据脉络膜裂囊肿的特征性走形不难区分;②脑软化灶:多有脑血管病史,临床多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常伴其他部位的病灶,不具有斜行走形特征;③皮样、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T1WI常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后呈低信号,表皮样囊肿有匍匐生长的特征;④脑囊虫病;有流行病学史,增强扫描可见头节,随访复查病灶有典型的脑囊虫病的演变过程;⑤血管周围间隙:以前连合两侧、双侧半卵圆中心最多,直径常小于5 mm,一般双侧对称分布;另外矢状位扫描多不呈后上至前下的斜行走行。

通常认为脉络膜裂囊肿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此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减少误诊的发生,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使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斌,高英茂.人体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7.
[2] Sherman JL,Camponovo E,Citrin CM.MR imaging of CSFlike choroidal fissure and parenchymal cysts of the brain.AJNR,1990,11(5):939945.
[3] 马林,李宏军,安宁豫,等.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6):584586.
[4] 李坤成,张念察.比较神经影像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74.
[5] 马洪舟.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3):3733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