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裂囊肿

合集下载

浅谈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浅谈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CT和MRI诊断

2 脉络膜裂囊肿 的发生
脉 络膜 裂囊 肿发 生在 胎儿发 育时 期 ,沿脉络 膜裂 形成 原 始 脉 络 膜 丛 时 如 果 发 生 问 题 , 此 时 就 极 有 可 能 在 脉 络 膜 的 任 何 一 个 部 位 形 成 脉 络 膜 裂 囊 肿 。 从 目前 来 看 ,脉 络 膜 裂 囊 肿 被 定 性 为 神 经 上 皮 囊 肿 。 该 囊 肿 拥 有 原 始 室 管 膜 和 ( 或 )脉 络 膜 丛 的特 征 。 在 其 内 衬 上 , 拥 有 上 皮 组 织 , 能 够 同时具 有或者 缺 乏基底 膜 。然 而 ,虽然 当前对 脉络 膜裂
2 0 1 5年 4月 B第 2卷 第 1 1 期
A B 201 5Vo 1 . 2No .11
临床 医药文献杂志
J o ur na l o f Cl i ni c a l Me di c a l Li t e r a t u r e 21 8 9
浅谈脉络裂蛛 网膜囊肿 的C T  ̄ 裂 囊肿 的影像 学特 点 分析
脉络 膜裂囊 肿 的发生 部位较 为特殊 ,其 病灶 的最大 层 面 大 多 时 候 位 于 大 脑 脚 上 部 或 中 脑 与 间 脑 移 行 区水 平 。病 灶 呈现 出 圆形 或者椭 圆形 状态 ,且密度 均匀 ,与脑 脊液 密 度 相 近 ,其 边 缘 位 置 呈 现 出 光 滑 和 锐 利 的 状态 ” ] 。对 于 部 分 病 灶 的 内 缘 来 说 , 其 可 以 同 环 池 相 连 。 通 过 观 察 囊 肿 的周 边 位 置 , 可 以 看 到 灰 质 结 构 ,且 没 有 水 肿 , 增 强 扫 描 病 灶 未 见 强 化 。 由 此 可 知 , 通 过 影 像 学 来 诊 断 脉 络 膜 裂 囊 肿 相 对 容易 。尤其 是通 过有 效应用MR I ,能够实 现全方位 地分 析 和观察 病灶 的形态 , 同时也 能够 有 效观察病 灶周 围的关 系 ,能够实现定性诊 断[ 2 ] 。

[要点与提醒] “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要点与提醒] “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要点与提醒] “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脉络膜裂囊肿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 fissure cyst, CFC)脉络膜裂囊肿(CFC)为颅内神经上皮囊肿之一,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囊壁为上皮,GFAP染色阳性。

【诊断要点】1.特征性部位是脉络膜裂,即大脑脚或环池外侧、海马伞与间脑之间(图1A、B),与其他囊肿不同(表1),脑脊液样密度,边界清楚锐利,呈水滴状、梭形或椭圆形、纺锤形,无水肿。

2.1cm左右,无钙化及强化。

【特别提醒】1.主要需与较大血管周围间隙鉴别,后者常为双侧对称性。

与脑膜型脑囊虫病不同的是后者见头节及强化。

2.疑难病例应行MR检查,包括FLAIR与DWI序列,有助于观察有无水肿及胶质增生。

图1脉络膜裂囊肿A.男,20岁。

左侧大脑脚外侧局限性水滴状低密度(白箭),边界清楚。

B.男,54岁。

右侧大脑脚外侧圆形低密度(白箭)表1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囊肿好发部位临床病理特点CT平扫CT增强MRI特点蛛网膜囊肿颞极前方、鞍上池、颅后窝、大脑凸面脑膜与蛛网膜融合失败,后天因素所致粘连脑外低密度病变,邻近颅骨受压无强化各序列与CSF信号一致,DWI低信号脉络膜裂囊肿大脑脚、海马伞与间脑之间无无症状水滴状、梭形或椭圆形、纺锤形低密度无强化各序列与CSF信号一致,DWI低信号脉络丛囊肿侧脑室脉络丛脉络丛退变,囊性或囊实性低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钙化无,或环状与结节状强化信号近似或稍高于CSF,FLAIR 可不被抑制室管膜囊肿侧脑室,少见于大脑半球胚胎时期神经上皮异常分离单侧性低密度病变无强化信号同CSF松果体囊肿松果体区松果体退变,影像检查发现率达10% ;低密度,壁可见钙化60%环状或结节状强化信信号近似或高于CSF,FLAIR上不被抑制表皮样囊肿颅内旁中线区,如CPA先天或后天性,填充式生长多为低密度,少数高密度少数边缘强化FL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扩散受限神经肠源性囊肿颅后窝,脑干前或CPA脊索与前肠分离失败所致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无强化信信号近似CSF,蛋白较高时扩散受限。

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表现

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表现

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

结果18例囊肿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9×2.2×1.1 cm,小者最大径仅0.5 cm,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囊性病变,病灶周围均无水肿,MR增强扫描无强化。

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R findings of choroidal fissure cyst of the brain.Methods Characteristic MR findings in 18 patients with choroidal fissure cy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cysts were situated within the choroidal fissure in all cases,and all cases were single,with clear border,no associated edema,and no enhancment in GdDTPA enhanced MRI.The maximum size of cyst is 2.9×2.2×1.1 cm,the minimum is smaller than 0.5 cm.Conclusion MR multiple plane scan shows the choroidal fissure clearly.MR diagnosis is better than CT on choroidal fissure cyst.【Key words】Cyst; Choroidal fissur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al fissure cyst)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附11例临床分析)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附11例临床分析)
1 2 检查 方法 .
符合以下条 件 即可作 出脉络膜裂 囊肿 的诊 断: R 显示脉络膜裂处典型的囊性病变, @M I 内部 信 号与 脑脊 液信 号 一致 , 壁 结节 及 软组织 肿 块 , 无
灶周无水 肿 , 无异 常强化 ; ②囊肿 与临床表 现无 关; ③复查时囊肿物变化 。本组病例均 由 3位有 经验的影像 医生共 同阅片 , R 影像结果均符合 M I 脉络膜裂囊肿的上述诊断标准。
( 稿 日期 :0 7— 6—1 ) 收 20 0 6
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 多伴智力发育差、 癫痫 、 皮脂 腺瘤。 单侧单发病灶 , 一般不伴结节硬化 , 肿块较大 且 含脂 肪较 多 , C 其 T表现较 典型 , 其边 缘 光滑 , 呈
脉 络膜 裂 囊肿 的 MR 诊 断 I ( 1 附 1例 临 床 分 析 )
脑部脉络膜裂囊肿属于神经上皮性 囊肿 , 由
于发 病部 位 比较 特殊 ,T及 MR 轴位 常将 本病 误 c I
的治疗。本文收集 1 例 M I 1 R 诊断 的脉络膜裂囊 肿病例 , 对其 M I R 表现进行 分析 , 以期提高对脉 络膜 裂囊肿 的认 识 。
认为颞叶内囊性病灶 , 容易误导临床进行 不必要
3 讨

圆形 或 类 圆 形 之 混 杂 密 度 影 ,C T值 一7 8~ 一
10 u 脂 肪密 度具 有 特征 性 。增 强 扫 描 , 管及 1H , 血 肌组 织呈 明显 不 均 匀 强 化 , 肪 很 少 增 强 。另 肾 脂
A ML又称 之 为错 构 瘤 , 肾脏 常见 的 良性 肿 是 瘤 之一 , 病理 上 肿瘤 由异 常血管 、 滑 肌及 脂肪 组 平 织 构成 。其外 表光 滑 , 圆形 、 圆形 或 轻 度分 叶 呈 类

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导语:脉络膜裂囊肿是一种大多数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直疾病,而且也属于先天性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孩子因为被病情的
脉络膜裂囊肿是一种大多数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直疾病,而且也属于先天性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孩子因为被病情的困扰,严重到了影响身体的发育,那么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脉络膜裂囊肿,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CT及MRI横轴面常将本病误认为是颞叶囊肿,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MRI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显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你的这个情况最好还是找找这方面的专家大夫给予帮助下好些。

毕竟医学领域是比较严谨的。

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未见到照片,通过你的描述,感到囊肿不是太大,对局部脑组织压迫不明显,我初步考虑此囊肿暂时不需处理。

现在的头痛症状,可能和囊肿关系不大。

以上我们了解到了,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其实形成了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先天性的发育,而且对于孩子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长朋友们要多加注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脉络膜裂囊肿

脉络膜裂囊肿

灰质异位
神经元从侧脑室壁上的生发基质中沿胶质纤维向外移行以形成大脑皮质的过程中发 生的任何阻滞均可形成灰质异位。较轻的灰质异位往往表现为癫痫,发病通常在15 岁以后,表现为白质内有等灰质密度(信号)异常影,增强后与灰质一样无明显强。
非室管膜下型
局灶性病灶位于皮质下和深 部白质中,块状、结节状、 带状
裂的边缘 衬有发育 异常的皮 质,腔内 面有软脑 膜和室管 膜缝合而 成的膜覆
盖。
闭唇型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单腔脑室,预后相对好可存活至 成人,可不伴有任何与脑裂畸形相关的临床症状,意外发现。
开 型
底边向 外的扇 形或梯 形。预 后差, 常早年 死于慢 性感染 和呼吸 衰竭
单腔脑畸形
单腔脑畸形为两侧侧脑室间透明隔缺如,侧脑室融合为一,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 及发作性四肢抽搐。 图一,男性25岁,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9月。图2女32岁头晕一月伴双手麻木,视 力下降
在经过侧脑 室中央部的 冠状位切面 上,脉络裂 位于上方的 穹窿和下方 的背侧丘脑 之间
脉络膜裂囊肿:
房部
颞部
脉络膜裂囊肿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为该囊肿形成 的原因,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如果发生问题,就可能在脉络膜 裂的任何一处形成脉络膜裂囊肿。
一、脉络膜裂囊肿 二、神经元移行异常
脑裂畸形 灰质异位症
1、脉络膜裂囊肿
脉络膜裂
是胚胎时期脉络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时所
经的裂隙,随着胚胎的发育,侧脑室脉络丛及其脉 络膜裂向尾侧伸展,弯曲到达侧脑室颞角的尖端,二 者走行相一致,呈狭长的“C”字形。有学者测得脉 络膜裂长度为(23. 85±3. 22) cm。脉络膜裂在MRI 上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走行自然的含脑脊液裂隙。 颞部在矢状位和冠状位显示,以冠状位为佳。房部 在矢状位和横轴位可显示,以横轴位为佳。体部较 窄细,在各方位显示均欠佳。常规CT由于空间分辨 率较低和部分容积效应影响而难以清楚地显示。脉 络膜裂可相应分为体部、房部和颞部。

脉络膜裂囊肿讲课文档

脉络膜裂囊肿讲课文档
第十二页,共27页。
第十三页,共27页。
第十四页,共27页。
第十五页,共27页。
第十六页,共27页。
海马
第十七页,共27页。
• 1)豆状核(2)侧脑室下角( 3)侧脑室三角区(4)海马( 5)髓质(6)额中回(7)中 央前回(8)中央沟(9)中央 后回(10)顶上小叶(11)枕 外侧回(12)杏仁体(13)颞 极(14)小脑幕(15)方形小 叶(16)上半月小叶(17)水 平裂(18)下半月小叶(19) 二腹小叶(20)第四脑室(21 )横窦(22)乙状窦(23)颈 内动脉(24)眼球(25)视神 经(26)上直肌(27)下直肌 (28)上颌窦(29)翼腭窝( 30)翼外肌(31)翼内肌(32 )口腔
第十一页,共27页。
• 冠状位显示最佳。MPR示绝大部分囊肿左右径≥ 上下径,小部分上下径>左右径,矢状位示病灶 沿脉络膜裂自后上方至前下方走行,故大部分病 例前后径相对较大;病灶体积较小,最大径一般 <2.0cm。平均大小约0.7cm×0.8cm×1.1cm, 与文献报道相似;病灶均呈脑脊液样密度影,囊 壁光整、境界清晰,病灶较小者周围占位征象不 明显,较大者多呈“双凸透镜形”,无异常水肿 征象; CT复查病灶范围、密度无异常变化,增 强扫描,病灶无异常强化。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 脑软化灶:脑软化灶多发生于基底 节区层面,而脉络裂蛛网膜囊肿常 见于基底节区下方层面;脑软化灶 多有相关脑血管病的病史,临床上多 有相关神经症状及体征。紧邻脑室 旁,可使脑室顺应性扩大。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 • 4 环池内囊肿病变,蛛网膜囊肿是由脑脊液被包裹在蛛网膜下隙内形成的囊袋状结构,
第二页,共27页。
• 脉络膜裂可相应的分为体部、房部和颞部。一般 MR显示为边缘光滑锐利、走行自然的脑脊液裂 隙。 体部:较窄细,MR各个方位显示均欠佳 ; 房部:以横轴位显示为佳; 颞部:以冠状 位显示为佳。

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MRI诊断

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MRI诊断

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MRI诊断刘金有【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2)007【摘要】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核磁共振(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MRI表现,并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13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其中1例发生于双侧,7例发生于右侧,5例发生于左侧,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及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信号,囊壁及其内外均无异常信号.结论低场强MRI诊断脉络膜裂囊肿具有特异性.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有利于与脑内其他囊性病变鉴别.%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and value oflow-field MRI in diagnosis of choroidal fissure cyst in brain. Method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low-field MRI findings of 13 choroidal fissure cyst in brain, and analyze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findings. Results 13 cases were cracked in the choroid, 1 case occurred in the bilateral, 7 cases occurred in the right side, 5 cases occurred in the left sid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ound, oval or spindle and smooth sharp boundary of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signal, and there was no abnormal signals in its wall and inside and outside of cyst. Conclusions Low-field MRI has specificity in diagnosis of choroidal cyst. MRI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anar imaging, can show a clear split choroid, and is conducive to differentiate from other cystic lesions.【总页数】4页(P79-82)【作者】刘金有【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江苏淮安22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1【相关文献】1.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J], 陈纲;刘康;印弘;席一斌;李陈;田萍2.脑脉络膜裂MRI解剖研究及脉络膜裂囊肿影像分析 [J], 邹子仪;高振华;胡晓书3.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J], 王峰4.低场强MR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郭广卿;马军洁;王厚革;裴勇;白宗堂5.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J], 魏小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脑囊虫病:常为脑实质内多发小囊性病灶,如为 单发,则病灶较大;增强扫描可显示囊内头节,并 常有其他部位病灶;随访观察,病灶有典型的脑囊 虫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钙化期,并可有典 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而脑脉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 变化。 (8) 动脉瘤:多位于颅底willis环或外侧裂池、纵裂池 内;多可见其与大血管连通;由于瘤内血液流速 不均,信号常不均匀,常见血栓;通过MSCT的血管 三维重建或MRI脑血管动脉造影(MRA)可与脉 络膜裂囊肿鉴别。 (9)颞叶囊实性肿瘤:颞叶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 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神经节胶质瘤等囊实性 病变也不少见,由于肿瘤均具有实性部分且实性肿 瘤组织明显强化,鉴别诊断不难。
脉络膜裂囊肿在CT轴位像上,显示于四叠体 下丘脑层面,位于脉络膜裂区。囊肿一般较小, 病灶边缘清晰,水样低密度。值得指出的是,由 于CT组织分辨率不高,轴位像上,常不易与颞叶 深部、海马或下丘脑病变鉴别。即使在CT冠状位 像上,也难以与下丘脑病变相鉴别,甚至容易将 下丘脑的病变误诊为脉络膜裂囊肿。
随着影像检查设备的改进,借助MSCT的MPR 和MRI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和三维成像优势,可清 楚地显示脉络膜裂的解剖结构,增加本病的检出 率,正确地认识并诊断本病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 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脉络膜裂囊肿MRI表现

谢 谢!

鉴别诊断: (1) 蛛网膜囊肿:与脉络膜裂囊肿的密度或信号一 致,但多位于颞叶前方或邻近环池内。 (2) 表皮样囊肿: 多见于桥小脑角池,为匍匐样或 塑型状生长,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密度或信 号不均匀,FLAIR和DWI均呈高信号;病灶内含 有脂肪时,CT值常低于-20HU,T1WI信号稍高, 且在脂肪抑制后呈低信号。 (3)侧脑室颞角:脉络膜裂囊肿位于侧脑室颞角和环 池之间,如能在MSCT的MPR后的图像上或MRI冠状 面观察到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并且于矢状面见 囊肿沿脉络膜裂呈特征性斜行走行,有利于和侧脑 室颞角鉴别。
MR可以多方位成像,而且组织分辨率远远高 于CT,因此MRI检查可以作为脉络膜裂囊肿确诊 手段。脉络膜裂囊肿MRI信号表现特点与其它部 位蛛网膜囊肿一样为长T,长T2信号,FLAIR低信 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容易与胆脂瘤鉴别。 MRI还可显示其形态上具有“见缝就钻”的特点: 冠状位上,由于有下丘脑和海马回的上下隔,其 内外侧有脉络膜裂的存在,故病灶多呈“双凸透 镜”形;矢状位上,脉络膜裂与海马沟交通,类似 斜卧的‘入”字,所以脉络膜裂囊肿常沿脉络膜 裂、海马沟成角,呈一箭头样”改变。在鉴别脉 络膜裂囊肿与下丘脑或海马回病灶时,首选MRI 冠状位。能清楚分辨囊肿与上述两部位之间有一 正常脑实质相隔。
根据sherman等研究报道,符合以下几点可做出脉络 膜裂囊肿的诊断: 1)MRI显示脉络膜裂处典型的囊性病变,内部信号 均匀且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无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 无水肿及强化; 2) 囊肿与临床表现无关; 3) 复查时囊肿无变化。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特点 由于脉络膜裂囊肿发生部位具有特殊性,结合其囊 肿的密度和/或信号特点,影像学诊断并不难。但 常规的单层螺旋ct扫描为横轴面,所以可能将脉络 膜裂囊肿误认为颞叶病变,随着多层螺旋CT (MSCT)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的广 泛应用,大大提高了CT的诊断能力。MRI由于具 有多方向扫描的优点,因此可进行准确的定位,结合 病灶的特点,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4)脑软化灶:年龄较大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病史,临床 上多有相应部位的神经症状; CT和MRI还可发现 其他部位的缺血灶或软化灶,伴有脑室、脑池及 脑沟的扩大。儿童常可追溯到早产或外伤等病史 ,有利于诊断。 (5)脑内囊肿:脑内囊肿极少见,虽然信号可与脉络 膜裂囊肿一致,但多位于大脑半球、丘脑或小脑等 部位,并且体积多较脉络膜裂囊肿大。 (6)血管周围间隙:常见于患高血压的老年人; 是穿 支动脉自蛛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引起软脑膜内陷 造成的,其发生部位以前连合两侧、近大脑凸面 半卵圆中心最多,直径常小于5mm,常双侧对称分 布;另外矢状位扫描多不呈后上至前下的斜行走 行。
CT表现: 多发于单侧颞叶,体积较小,右侧略多于左侧,与 蛛网膜囊肿的特点相同:病灶边界清晰,呈圆形或椭 圆形,密度均匀,接近脑脊液密度,囊肿周围无水肿, 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灶最大层 面一般位于环池旁1、长t2 信号,dwi为低 信号,囊液在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相等,灶周 无水肿,增强后无强化。冠状位可清楚的显示囊 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其外下方可见侧脑室颞角呈点 状或条状结构, 且常见海马和侧脑室颞角等周围邻 近结构受压变形,但未见异常信号,矢状位显示颞 叶内侧卵圆形或梭形囊肿,其长轴沿后上至前下斜 行。

脉络膜裂 是胚胎时期脉络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 时所成的裂隙,在侧脑室中央部此裂位于穹隆和丘 脑之间,在侧脑室颞角则位于海马伞和终纹之间。 此裂深处无脑实质,仅由1层室管膜封闭,软脑膜及 其携带的血管于此处顶着室管膜突入侧脑室,发育 成侧脑室脉络丛。随着胚胎的发育,侧脑室脉络丛 及其脉络膜裂向尾侧伸展,弯曲到达侧脑室颞角的 尖端,二者走行相一致,呈狭长的“C”字形。有学者 测得脉络膜裂长度为(23. 85±3. 22) cm。脉络膜裂 在MRI上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走行自然的含脑 脊液裂隙。颞部在矢状位和冠状位显示,以冠状位 为佳。房部在矢状位和横轴位可显示,以横轴位为 佳。体部较窄细,在各方位显示均欠佳。常规CT由 于空间分辨率较低和部分容积效应影响而难以清 楚地显示。
脉络膜裂囊肿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梁 庆乐
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al fissure cyst) 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 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 定义 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脉络膜裂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颈内动脉分支, 携软脑膜伸入侧脑室下角参与脉络丛生成时所形 成的裂隙。其内有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外动 脉及其分支走行,还含有少量脑脊液。位于海马 回与下丘脑之间,内侧通于环池,外侧为侧脑室 下角,前面是海马沟及杏仁体,后部与海马沟交 通,此区域可称为脉络膜裂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