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学后感

合集下载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在古代中国,《礼记》是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它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编纂的,记录了古代礼仪的规范和原则。

尽管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但《礼记》中的智慧和启示依然对我们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礼记教导我们要注重仪式和礼仪的重要性。

古人认为,仪式是人类对天地间的最高敬意的表达。

通过仪式,我们不仅向神明表达敬意,也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大众传递友好和尊重。

例如,我们在重要场合会举行开幕式、婚礼、祭祀等仪式。

这些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我们对于共同价值观和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其次,《礼记》告诉我们要遵循礼仪的规范。

礼仪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

通过遵循礼仪规范,我们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并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老师、长辈,有礼貌地与他人交流,以及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

当我们尊重他人并遵循礼仪规范,我们就能够建立起持久的友谊和信任。

此外,礼记还强调了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人只有诚心待人、兑现承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如今,这一观念仍然适用。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守信用、秉持诚信的原则,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拥有持续发展的机会。

最后,《礼记》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和修身养性。

在古人的观念中,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对自身的修养,我们能够培养起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灵,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影响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层次丰富、内容广泛,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交交往,还是在工作和事业发展中,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指导。

它教会我们要尊重并遵循传统的礼仪和规范,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诚信与责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不断修身养性,追求个人的精神境界。

只有遵守这些原则和指导,我们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担当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礼记学记读后感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自小耳濡目染,谁都能说几句论语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话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令我受益匪浅的话语却又很多很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乱说话就会影响其他人,这样你就是把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强加在了别人身上,在教育中我也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把自己都讨厌的事情强加在学生或者是家长身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再三,真正做到“教育”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7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7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礼记学记》读后感篇1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

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通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

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可以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

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过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

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

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般同学都知道,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这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

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

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礼记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我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通过学习礼记,我深刻体会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礼记学习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礼记强调了个体之间的尊重和关怀。

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要求人们相互尊重、关怀他人的感受。

在礼记中,有很多关于待人接物的规则和频率。

比如《礼运篇》中提到“君子和群,不诋焉;朋友郄,不蔽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诋毁他人,不隐瞒朋友的过失。

这种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礼记教导人们要讲究仪容仪表。

在礼仪文化中,仪表举止是十分重要的。

礼记中有很多关于仪容仪表的规定,比如《乐经》中提到“观其躬也,观其家也,观其所好也。

”说明了一个人的仪表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代表了家庭的形象。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注意仪容仪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修养和自己的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仪表举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再次,礼记强调了社会秩序和道德约束。

礼记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通过遵守礼仪规则,人们可以树立起公正、诚信的道德观念。

比如《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求自己的身心修养,然后才能影响到家庭、国家和天下的治理。

礼记中还有很多有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条文,这些条文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遵守礼仪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

最后,礼记提出了人伦之道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在礼记中,人们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怎样做一个好的丈夫或妻子,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家长。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尊敬父母、孝顺亲人,让我们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伦理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更加稳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篇一:礼记学记学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第一禁于未发,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

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在还没有发出来时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

在小时,教会他们摆脱可能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

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当其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

第三不陵节而施,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

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要顾及到一些接受慢的学生。

太过急功近利的教学,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这样是毫无成效的。

第四相观而善,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学习,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也不能选择品行不好的朋友,且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

虽然《礼记.学记》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

篇二:《礼记。

学记》读后感XX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读《礼记.学记》有感龙口一中A区当我还不是教师,但正在努力变成教师的路上奋斗时,我最先接触到的有关教育的书籍就是《学记》。

当时,只是对照着翻译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但不能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内涵。

现在成了一位真正的老师,接触到了学生,再看《学记》,才真正领悟到原来这短短的一千二百字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3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3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3篇)《礼记学记》篇1《礼记·学记》开篇说得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自汉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后,中国的教育哲学、教育理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改变。

汉武帝在诸子百家里选择儒家的教学思想为国家的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我们什么?宋朝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教我们平常思维的方法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处事待人接物的纲领有: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此书真正能帮助大家都获得一把“启迪心灵的钥匙”,能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读本及参考教材,亦同时启迪我们父母师长们应从小注重培养儿童的德育。

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强国之本。

”今天,我们给儿童最好的基础教育无过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儒家圣贤文化,并希望得到各界共同来参与和大力推动。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位耻。

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

姐妹重圆读书梦。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事迹,“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希望我们大家能携起手来,让美德世代相传。

《礼记学记》读后感篇2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礼记学记》,我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有了新的认识。

《礼记学记》中提到了许多关于礼仪的内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礼义之道,人情之教”。

这句话表达了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也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于礼仪的重视似乎有所减弱,但是《礼记学记》提醒我们,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学习《礼记学记》,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比如说话不经大脑、举止不够得体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去改正和提高的地方。

另外,《礼记学记》中还提到了“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受到推崇的。

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似乎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享乐,而忽视了传统的美德。

通过阅读《礼记学记》,我意识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孝悌忠信是我们作为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遵循的准则。

我会努力去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阅读《礼记学记》,我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礼仪文化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礼记学记》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古代礼仪的内容,比如宴席礼仪、婚丧礼仪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学习礼仪文化,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礼记学记》,我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有了新的认识。

我会努力去做一个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孝顺父母、诚实守信的人,同时也会努力去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经学之中,冠绝诸书”。

它记录了中国古代礼仪法规、人际关系、家庭教育、官场规矩、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受、文章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思考和观点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礼记学记》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想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礼记学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深深感觉到它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经典著作,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领域比较广泛,因而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与此同时,由于作者的语言简练、精炼,使得这本书的阅读起来非常的愉悦。

这本书中充满了智慧与哲学,让我不仅在学术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也使我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升华。

其次,我谈谈这本书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传统经典,礼记的地位可谓独一无二。

《礼记学记》不仅仅是一本经典著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同时也对世界文化奠定了基础。

现今,世界各地的学者都会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而礼记就是其中最被重视的部分。

礼记研究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更是世界文明中的重要一环。

最后,我想分享自己的创新思考和观点。

我认为,在礼记中,最重要的是人性的关爱和尊重。

这本书中,无论是在礼仪规范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充满着尊重和关爱。

这种人性关怀和尊重精神是现今社会最为需要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礼记中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对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找到和借鉴这些古人的思想和理念,对现今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礼记学记》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的经典著作。

在阅读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有深刻启示和现实意义的道理。

礼记中的“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学习和实践,依循礼之教诲,做一个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的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会更加有礼貌、有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第一禁于未发,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

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在还没有发出来时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

在小时,教会他们摆脱可能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

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当其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

第三不陵节而施,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

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要顾及到一些接受慢的学生。

太过急功近利的教学,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这样是毫无成效的。

第四相观而善,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学习,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也不能选择品行不好的朋友,且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

虽然《礼记.学记》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