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资料
战略管理概论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框架和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企业战略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加强对企业战略管理基本概念学习的基础上,从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历史、管理内容、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管理过程及本质上理解战略管理是企业的最高层次的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以增进企业战略管理区别于各项职能管理的理解,为后面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管理的本质,战略管理理论演进的历史过程,战略管理的特点及作用,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系统,战略管理者,对战略的5P的认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掌握通过对战略管理定义的理解,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和过程,从战略管理主体、内容和系统的角度,深入地理解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概念:包括对战略管理、战略、战略管理系统、战略管理层次等概念的掌握;理论:对企业战略管理本质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与环境关系的分析、从战略管理过程整体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构架和思维方法、加强对战略管理的特点及作用的认识,以区别于各项职能管理;应用:对战略管理者所需能力的判断、对一些熟悉企业的战略管理应用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二)教学难点1. 对战略管理内容与战略管理过程的真正掌握;2. 对战略管理与其他职能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论;3. 战略管理思维方式的形成和构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战略管理的本质1. 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2. 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管理人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3. 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环境的适应性,是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1. 法约尔和泰勒对企业计划理论的贡献2. 长期规划时代3. 战略规划时代4. 战略管理时代第三节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及作用1. 战略管理2. 战略管理的特点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战略管理从时间上来说具有长远性;战略管理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战略管理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第一节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名词: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二做出得长远性、全局性得规划以及为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使命而采取得竞争行为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具体的讲,企业战略就是要确定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规划企业所要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组织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地全部资源,从而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2、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简述:一、试简述企业战略的特征?(1)具有总体性。
(2)具有长远性。
(3)具有指导性。
(4)具有现实性。
(5)具有竞争性。
(6)具有风险性。
(7)具有创新性。
(8)具有稳定性。
二、与传统的职能管理相比,战略管理具有哪些特征?答:1、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管理。
它不是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各项职能的管理。
因此,它必须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推动才能顺利进行。
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管理。
它是一项涉及企业所有部门以及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活动。
3、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性管理。
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企业战略管理活动自身可能具有一定的偏差性,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也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4、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重在改进效能,而职能管理重在改进效率。
三、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有区别吗?如果有,其区别是什么?答:企业战赂实质是一种“谋划或方案”,而战略管理则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具体地说是对企业的谋划或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控制。
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是相当重要的。
对企业界来说,有助于更好地加强战略管理,对于理论界而言,则有助于纠正目前很多人将这二者混淆的状况。
第二节企业战略的要素、层次、体系名词:1、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纲领,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1 战略管理概述

CHAPTER ONE
第一章 企业战略管理概论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战略的管理,而
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初 看起来,这两种表述只是限定语的不同,而本 质上它们的涵义是不同的。狭义概念下的企业 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 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而广义概念下的 企业战略管理对象则是“企业”,是针对整个 企业所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主张狭义战 略管理概念的学者占主流。
企业管理者 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1、参与制定公司战略; 2、制订公司范围的方针、政策与标准,通过考核与监督, 保证执行的一致性; 3、就各事业部的任务、战略、经营计划与预算问题,向 公司高层管理者提出建议; 4、就各事业部的职能部门工作,向公司高层领导者提出 专门性意见; 5、制订职能部门系统的战略、目标和职责; 6、对于关键岗位的任命、工作标准的设置,以及考核评 价,提出建议; 7、在需要的地方提供职能方面的服务。
CHAPTER ONE
第一章 企业战略管理概论
企业管理者与战略管理过程
企业管理者 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1、制定公司的任务和战略; 2、确定公司各事业部门的任务; 3、按照任务给各部门分配资源; 4、批准各事业部的计划、预算和主要投资; 5、考核各事业部的工作,保证整个公司按照战略规划运 行。
岛。截至2010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 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 万人。2010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357亿元,品牌 价值855亿元,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45所希望小学,制作 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 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2011年7月28日,海尔宣布收购 三洋家用的商用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以及三洋在东 南亚4国的白电销售业务。
企业战略管理(第三版)(全)_练习题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三版)(全)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选择题:1、战略分析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 A )两部分。
A.企业内部环境或条件分析B.企业经营情况分析C. 企业管理情况分析D.市场环境分析2、从逻辑上讲,战略管理过程的出发点是( D )A.外部环境分析B.内部条件分析C.企业使命的确定D.内部资源的配置3、关于战略的概念,安索夫和安德鲁斯的观点是( D )A.都认为包括企业要实现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途径B.都认为只包括企业要实现的目的C.前者认为包括企业要实现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途径,后者认为包括要实现的目的D.前者认为只包括企业要实现的目的,后者认为要实现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途径4、狭义的战略观点是( A )的观点。
A. 安索夫B. 安德鲁斯C.赫茨伯格D.霍弗和申德尔5、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问题是( C )。
A.企业使命的确定B.外部环境分析C.资源的协同配置D.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匹配6、在下面四种协同中,( D )是以管理经验的积累为核心基础的。
A.投资协同作用B.销售协同作用C.作业协同作用D.管理协同作用7、企业战略概念起源于( A )。
A.企业计划工作B.企业会计工作C.企业市场营销工作D.企业预算工作8、( C )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A.生产管理B.经营管理C.战略管理D.营销管理9、科学管理的先驱是( C )A 彭罗斯、泰罗B 桑恩、波特C 法约尔、泰罗D 豪施、哈罗德10、( B )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A 董事会B 战略管理者C 总经理D 基层管理人员11、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的企业一般是先由公司总部的( A )管理人员制定整个企业的战略。
A、高层B、中层C、低层D、所有都行12、自下而上的模式的不足之处是,有些习惯于自上而下指方式的事业部管理人员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企业战略计划的( B )。
A、稳定性B、完整性C、长期性D、确定性13、( D )负责向外界诸如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政府等传播企业的内部信息。
战略管理-第1章

第2节 战略内涵
一、战略解析
战略涉及组织长期发展方向和范围,力求与环境和消费者匹配。 企业战略概念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践,有以下代表性定义:
➢ 安德鲁斯: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制订的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 ➢ 波特: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公司为达到这些目标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 ➢ 安索夫:企业战略是贯穿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一条共同主线 ➢ 霍弗和申德尔:战略是企业当前和未来的资源配置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
第3节 战略管理者
三、战略管理者的任务
战略决策。高层承担,定方向 变革管理。目的是适应市场,高层制定并推动 资源配置。高效管理和配置各种资源 应急处理。有预案方能应对 运营管理。管理是一种执行过程
战略管理职责:高层>中层>基层
第2节 战略内涵
二、战略的构成要素
安索夫1965《企业战略》 经营范围 business scope。领域 资源配置 resource allocation。资源、技能配置整合能力 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相对优势 协同作用 collaborative effect。共同努力的效果
美国学者钱德勒1962年出版书,掀起了研究企业战 略的浪潮。书中阐述了环境、战略和结构三者的关系 。企业战略应适应环境,满足市场,组织结构也应适 应企业战略。
在此基础上,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两大学派: 设计学派 & 计划学派
第1节 战略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二、 近代经典战略管理理论
设计学派——安德鲁斯 企业内外条件和环境匹配过程,分为战略制订和实施 两个阶段 最大贡献——SWOT分析
产业结构决定盈利能力;战略选择;价值链是优势来源
1990s,重点从外部环境分析转向内部控制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企业资源学派——企业即是各种资源的集合 演化经济学——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企业战略管理重点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二、企业战略的特征:全局性与复杂性;未来性及风险性;系统性及层次性;竞争性及合作性;稳定性及动态性三、企业战略的层次1、公司层战略公司层战略又称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最高管理层为整个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公司层战略的主要任务:一是确定企业整体的业务组合和核心业务;二是根据业务组合和各类业务的地位和作用,决定战略业务单位及对各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分配方式和次序;三是建立在战略期内追逐环境变化,对重大、关键环境变化及时作出战略变革决策和行动的机制。
2、业务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又称竞争战略/业务单位战略或事业部战略,即由各业务管理中心或称为战略业务单位(SBU)根据公司层战略决定业务组合和各业务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确定本业务的具体竞争方式和资源使用重点,即如何获得竞争优势的问题。
3、职能层战略职能层战略又称为职能部门战略。
职能层战略是按照公司层战略 (当职能活动由公司管理层直接领导时)或业务层战略对职能活动发展方向进行的策划和对职能活动进行管理的计划。
如营销策略、财务管理策略、研究与开发策略、生产策略等。
四、企业战略观念1、传统战略观念:战略是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战略是企业高层管理的职责;保持战略过程的正式性和刚性。
2、战略权变观念:战略是一种连续的决策和行动方式,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战略。
3、战略的控制观念:企业的使命和长期目标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战略就成为根据企业的能力处理特定变化的方式。
它认为战略管理的第一步不是确定企业的使命和长期目标,而是制定恰当的控制方式。
4、战略进化观念:战略符合企业的设立目的;战略是目标导向的;战略反映并引导企业经营的业务特征。
1、战略管理(特指战略制定)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思想过程。
战略管理不能凭直觉,也不能带有应急性。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企业战略管理各章节习题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理论的大发展使我们进入了( D )的时代,各派管理学说不断涌现。
A.科学管理B.行为管理C.计划管理D.管理丛林2.法国工程师、管理先驱者之一的()总结50年的经理工作经验,在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指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A.小阿尔弗雷德·钱德勒B.彼得·圣吉C.阿尔弗雷德· 泰罗D. 亨利·法约尔3. 长期规划理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雏型,这一时期开始于()初,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期。
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4. 战略管理时代它开始于()初期,一直发展到今天。
A. 20世纪3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4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5.企业战略管理一词最初是由()在其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
A.安德鲁斯B.明兹伯格C.钱德勒D. 安索夫6. 战略管理的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
A.循环管理过程B.静态管理过程C.生态管理过程D. 动态管理过程7. 战略管理需要能够统观企业全局,了解企业的全面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具有对战略实施所需资源进行分配的权力,因此,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
A.中层管理人员B.基层管理人员C.高中基层管理人员D. 高层管理人员8.()指企业按照战略管理过程的要求而设立的战略管理组织、机构、制度等的总称。
A.战略管理计划B. 战略管理系统C.战略管理过程D. 战略管理模式9. 经营(事业部)战略处于战略结构中的第二层次,也被称之为()A.公司战略B. 竞争战略C.职能战略D.发展战略10. 战略经营单位是从事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独立事业单位,它为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它是()内部的单位。
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论 《战略管理》PPT课件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为求得长期稳 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 标以及实现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和行动。
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
确定企业使命和目标 明确企业的战略态势 进行战略定位 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有效实施战略
确定企业使命和目标
战略引导企业未来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所要从事的业务、 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企业使命回答的 是“我(企业)是谁?”“我想干什么?”等事关企业长 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纲领,也 可以称之为企业的经营哲学。
总的来看,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解决的是效能问题, 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职能战略解决的则是效率 问题,强调的是“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战略管理需要把三个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 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
1.2.2 战略管理过程
从时间的角度看,战略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 三个阶段: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 与变革。
1.3.2 企业目标
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目标的设定,企业战略目标 是企业在实现其使命的过程中所追求的阶段性 成果,是对企业使命的具体阐释和界定。
战略目标的作用
激励组织成员(企业员工)为之努力; 为战略实施提供依据; 为战略控制提供基准。
企业战略目标的多元性
企业战略目标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经济性目标,也 包括非经济性目标,战略决策者通常主要从市场、 财务、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建立企业的战 略目标。
战略制定的动态性
战略制定的挑战在于其隐含的动态性,由于环境 的机会与威胁,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因此企业的目标、环境与资源三者不 但会作用于战略的形成,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相互 影响,这种动态关系使得现实中的战略制定变得 更加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1 管理技术的演变
环境特点
1900 年
1930 年 1950 年 1970 年 1990 年
重复发生的
·系统性的操作规程手册
·财务控制
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 国的数量达到8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这些 店铺在不能提供足够利润的情况下,成为了柯达 战略转型的包袱。
2003年,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锐减至 41.8亿美元,与其巅峰143亿美元相比,跌幅达到 71%。面对利润锐减,邓凯达终于在03年9月26日 宣布放弃传统胶卷行业,重心转向数字产品。可 是这个时候,几大数码巨头(富士、索尼、惠普、 佳能、爱普生等 )都已经有了自己稳定的市场和 相当牢固的品牌认知度。
Management:A New View of Business Policy and Planning. N. Y:Little,Brown & Company Limited,1979:40
表1-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
各时代开始 的时间 管理的重点
前提
管理的程序
长期规划时代 战略规划时代 战略管理时代
2012年1月19日,伊士曼柯达正
式依据美国《破产法》提出破产保
柯达
护申请。破产保护期间,柯达继续
破产
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并将在法庭
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这家有131年历史的公司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
亿美元一路剧降至2012年1月的1.45亿美元,短短15年
间蒸发幅度超过99%。2011年12月至今,股价一直在1美
各个要素; 了解在战略管理中不同战略管理者的角色和定位; 理解战略的内涵、不同层面(公司、经营单位和职
能部门)上战略或策略的重点、战略经营单位SBU 的含义。
第一节 战略管理的性质
• 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
的管理理论。
•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
技能。见下页图1-1。
利用外推法可以预测的
·短期预算
·资本预算
·目标管理
期性的战略规划
·周期性的战略管理
部分可预测出的“弱信号”
·事项分析技术
·“实时”战略管理
不可预测的意外情况
·意外性管理
资料来源:Ansoff H I. The Changing Shape of the Strategic Problem. in Schendel D, Hofer C W(ed). Strategic
★ 从传统胶片业务中尽量争取更多的利润; ★ 为向数码影像业务转型做准备; ★ 开拓新业务。
早在2006年,富士胶片集团就在日本国内从事护肤 品研制,其护肤品品牌ASTALIFT艾诗缇在日本国内已 拥有超过4000家连锁专柜。2010年9月开始进军中国 化妆品市场。
富士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优势,一是富士公司 对胶原蛋白的技术优势。护肤品所需的胶原蛋白,曾 是富士原来胶卷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二是富 士先进的抗氧化技术。富士自1934年成立以来即开始 了抗氧化技术的研究,至今已有76年的历史,加之其 全球领先的纳米技术,使产品具有极强的抗氧化功能。 三是富士对于中国市场的谙熟以及互联网给快速消费 品行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销售渠道。
• 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高层管理
42.7%
17.9%
人际能力 技术能力
中层管理
42.4%
34.8%
39.4% 思维能力
22.8%
低层管理
37.7%
0
50.3% 能力分布
图1-1 不同能力的分布
12.0% 100%
第二节 战略管理的演进
科学管理先驱:法约尔和泰罗对企业计划的贡 献。见表1-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二篇 战略分析 第三篇 战略选择 第四篇 战略实施
本书的战略管理框架图
企业环境
责任与目标
战略分析
资源与能力
公司战略
竞争战略
战略选择
国际化战略
战略实 施
组织结构
职能战略 领导
战略正确与否决定企业兴衰存亡
——典型案例实证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案例:数码时代,柯达 倒下,富士坚挺
20世纪最后十年,是柯达史上业绩最辉煌的“黄 金十年”。2000年,柯达传统影像部门销售利润达 到143亿美元。柯达CEO邓凯达决心进一步加强胶卷 行业的强势地位,缓缓数码化的步伐。于是,
柯达开始收购现成的企业,既没有投入自主开发,也 没有投入多元化发展。这一年柯达的数码
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2%。
2004年,柯达终于推出了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产 品,但是这6款产品的利润率竟然仅为1%。
CEO邓凯达认为,自己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正 确地估计到传统影像行业衰落得竟然如此迅速。
创新、求变、多面出击
20世纪80年代,富士看到数码成像技术正 在给传统胶片敲响丧钟。公司及时改变战略并 采取了三大策略迎战:
元左右徘徊。
柯达为什么 会破产?
柯达破产原因:
面对数字科技给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柯达决策者满 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 的前瞻性分析,不能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错失良机。
事实上,柯达是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公司。1975年, 柯达应用电子工程师发明了著名的数码原 型机,它有一万像素,重8.5磅,由16节AA电池驱 动 。然而,当时柯达的高层人士只是小声给发明者 这样的建议:“是个有趣的发明,但还是把它藏起来, 别告诉其他人。”
“我整天没有 做几件事,但有 一件做不完的工 作,那就是规划 未来”。
原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总裁韦尔奇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论
学习目标
学习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了解战略管理与职能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和战略管理或战略决策的特点; 掌握本书所提倡的规范的战略管理过程及所包括的
20世纪50年代初 20世纪6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
开始出现
开始出现
出现
以对环境的预测 和制定长期计划 为重点
以适应环境变化, 以主动应对环境突变
制定长远发展战 及出现的机会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