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掌握绘画技巧表现劳动者
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劳动者的形象和动态 掌握表现劳动者特征的绘画技巧如人物比例、表情和动作等 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劳动者的质感 了解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培养对劳动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培养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绘画作品中的 劳动者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 敬意。
劳动者的形象特征: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劳动者的形象特征如粗糙的双手、汗流浃背的样子 等。
绘画技巧:运用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明暗等表现劳动者的形象特征。
情感表达:通过绘画作品传达对劳动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细节处理:注意细节的处理如劳动者的服饰、工具等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
重点:掌握绘画技巧表现劳动者
提问学生:这些劳动者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在我们的生 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我们 创造美好生活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通过绘画作品 来了解和表现劳动者的形象特征和精 神风貌。
讲授新课:讲解劳动者形象特征和绘画技巧要点引导学生了 解如何表现劳动者形象
介绍劳动者形象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劳动者照片总结其外貌、动作和神态特点。
PPT课件:包含劳动者的图 片、文字介绍和绘画技巧等 内容辅助教师教学。
画笔、画纸、颜料等绘画工具
画笔:选择不同型号的画笔用于描绘细节和勾勒线条 画纸:选择质地优良、吸水性好的画纸有利于绘画作品的呈现 颜料:选择鲜艳、饱满的颜料能够增强绘画作品的表现力 调色盘:用于混合和调配颜料使绘画作品色彩更加丰富和自然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绘画作品引导 学生欣赏、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感受 劳动者的美和力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画面的艺术成就
1、 画中人物个性鲜明,是俄 罗斯劳动者的群像典型
2、画面揭示了俄国劳动人民的 苦难,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本质
3、 画家注重人物的形象细节描绘,充满 深刻的文学性和视觉的绘画性
同学们,一起来感受纤夫的艰辛吧!
模仿纤夫的姿势和动作,体验纤夫的苦难和坚强!
列宾(1844年-1930年),俄罗斯 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 人物。创作了大量表现人民的贫 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的作 品。
躬背弯腰 两手握拢 神色严厉 直对前方
画面的内容
9
第二组人物:

画面的内容
粉衣少年,紧蹙眉头,负荷过重。调节 纤索,目视前方,不甘剥削。少年拉纤,沙皇 统治,榨取劳力,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 标。
秃顶老汉,皮肤助黑,脸色阴沉,斜倚纤索,打 开烟袋,偷闲抽烟,缓解苦闷。
步履艰难,全身虚弱,袖口擦汗,急促喘息 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非常吃力
第三组人物:
画面的内容
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 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
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 论家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
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 ,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 小坡上移动。
11
服饰:衣衫褴褛,打着补丁,破旧不堪
画面的色彩
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 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 加强人物的悲剧性,烘托干燥炎热的天气。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

劳动创造了世界。从古至今,有大量 的艺术作品以劳动者为题材,反映了艺 术家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记录了劳动 者的艰辛、欢乐与坚强。

岭南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案

岭南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案
《初踏黄金路》李焕民——画面以象征丰收的金黄色为主调,与其作对比的黑、白、红三色突出了欢乐自信的藏族妇女。画面线条饱满有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藏族人民喜迎和平解放后第一个丰收年的心情。
《播种》(农民画)、《打谷》(天津农民画)——以农民画的形式描绘了农民播种和丰收的劳动场面,色彩非常丰富和饱和,使人感受到农民画的强烈装饰意味和稚拙风格。
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者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罗曼,罗兰曾评论说: "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女神”.
分组探讨:
提问:分小组探讨一下画面中环境和人物的细节(如工具、动作、服饰等),说说作品表现了什么?劳动者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如何?你有什么感受?
2.更深入地去了解和认识画家激发我们的绘画兴趣。
3.我们要多做劳动,亲身去体验劳动,感受劳动个我们带来的乐趣,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
总结归纳
归纳和整理课堂知识
板书设计
七、作业
1.创作一幅以“劳动者”为题材的画作。
2.主题自定(如:勤劳的妈妈、能干的老爸、努力工作的我、植树、扫荡、值日等等)
3.整体设计协调统一、对比强烈、视觉效果强。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表达自己的观后感。
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其课题,更贴切地感受和体验劳动的艰辛。让学生表达观后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
一、画作欣赏:我国画家对劳动的热情与赞颂
《画像砖中的农耕场面》(汉代)——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以劳动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在远古时期就已有之。远古时期的艺术作品比为简约和朴素。
3.议一议: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创设了多元文化的欣赏情境,开拓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充分体现了“美术与人文”的主题内涵。

二问题思考:1 听过一些美术欣赏课,有一种感觉就是学生们不够主动,表现的不积极。

我们应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如何把美术作品与音乐完美的结合,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感受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提高视觉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美术的内在联系;能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书籍、咨询、上网查询相关的信息,初步了解美术作品。

并对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产生兴趣;回忆劳动场景,创作一幅劳动场面的作品,体验劳动过程带来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分析美术作品,感受画家对劳动者的尊敬和赞美;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光荣,树立热爱劳动的信念。

四案例描述:1 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热爱劳动吗?老师创作了一幅作品(图1),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我想表现什么吗?生1:我看到了一个推着垃圾车的清洁工。

图1生2:远处矗立的高楼大厦都离不开的他高大的身影。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也通过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创作了大量反映劳动场面的艺术作品,记录了劳动者的艰辛、欢乐与坚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2 欣赏与评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观察思考评价感受师:首先我们欣赏《伏尔加河纤夫》(图2),大家已经搜集了大量资料,你们都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评价一下这幅作品吗?图2生1:这幅作品的作者是俄罗斯画家列宾。

生2:画面表现了11个衣衫褴褛的纤夫在烈日炎炎的沙滩上拉纤的情景。

师:假如你就站在这些纤夫的对面,你有什么感觉?生1:很震撼生2:不敢去看他们的眼睛生3:去帮助他们一起拉生4:觉得他们很伟大……(从孩子们的眼中我看到了真诚)师:画家列宾通过哪些方面表现了这场面?(引导学生从构图、色调、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生回答略。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精品教案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精品教案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相关历史,感受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美术作品学习绘画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视频
2.问好
3.提醒学生翻开课本以及准备好学案。
2.从米勒生平介绍引入巴比松画派的诞生。
3.以《拾穗者》与《蓬帕杜夫人》作对比赏析,讲解作者如何塑造劳动者形象,顺势解释现实主义绘画的意思。
4.以《梦特芳丹的回忆》与《秋千》作对比赏析,结合绘画发展历史,讲解巴比松画派“直面写生”的概念与特点。
5.以米勒的《播种者》与梵高的《播种者》作对比赏析,结合绘画发展历史,讲解巴比松画派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授1
赏析《牛耕图画像石》
展示《牛耕图画像石》拓片。
简单介绍画像砖的基本知识。
3.视频进一步赏析《牛耕图画像石》中课文内展示部分。包括画面内容以及象征意义。
4.视频强调通过该图证明我国农耕文明与技术在此时领先于欧洲。
5.视频讲授完后暂停,请学生提问并解答学生提问。
1.根据配套学案要求,填写关于《牛耕图画像石》的相关知识要点。
6.视频讲授完后暂停,请学生提问并解答学生提问。
1.根据配套学案要求,填写关于《拾穗者》的相关知识要点。
2.如有疑惑,在教师讲授时暂时记录,待提问环节再举手提问。
1.以政治历史与绘画历史结合讲解《拾穗者》,使学生认识到该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2.以巴比松画派作品与洛可可风格作品作对比,加深学生对于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认识课文中的中外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感受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五年级上美术第2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高晓艳

五年级上美术第2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高晓艳
1.能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等方面感受和理解画家笔下的劳动者。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与审美体验,画出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三、出示自学指导:
欣赏油画《伏尔加河纤夫》:
1.请你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各有什么特点?
2.从画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模仿画中的纤夫,谈谈对他们的感受吗?
3.你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等方面如何去感受和理解列宾笔下的纤夫的苦难和坚强的毅力?
五、当堂训练:(板书)
1.作业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与审美体验,画出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2.作业要求: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有动态。
六、作品展示:
1.自评;2.互评;3.师评。
板书设计
第2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1.作业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与审美体验,画出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2.作业要求: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有动态。
教后反思
让学生从中外经典作品中体验与感悟自然美、生命美、创造美。
学会运用基本的美术语汇,较生动的描述阳光下的自然世界和劳动创造的世界。
范 画 参 考
备课教师
高晓艳
备课时间
2013(下学期)第2周8.27
课题
第2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能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等方面感受和理解画家笔下的劳动者。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与审美体验,画出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教学重点
从名家作品中感受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光荣;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习大师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教学难点
了解画家通过劳动者的动态、表情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教案、范画、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示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形象特点,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

2. 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形象特点: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等。

2. 绘画劳动者:通过观察、分析劳动者的动作、神态、服饰等特点,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

3. 绘画技法的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提高绘画技能。

2. 难点:如何抓住劳动者的形象特点,生动地表现劳动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绘画作品、劳动者图片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劳动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劳动者的形象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绘画劳动者的重要性,教授绘画劳动者技法。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劳动者练习。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劳动者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2. 课题要求: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3. 重点:绘画劳动者技法4. 难点:生动地表现劳动者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绘制一幅劳动者的绘画作品。

2. 观察身边的劳动者,记录下他们的形象特点。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绘画劳动者的技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学生绘画作品的表现,是否存在共性问题,如何指导。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形象特点,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劳动者的动作、神态、服饰等特点,教授绘画劳动者技法,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表现劳动者。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绘画作品,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五年级美术上册《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案 岭南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案 岭南版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案教学目标:能用美术术语说出自己对画家笔下的纤夫的感受;能观察画中各人物的表情、特点,深刻感受到沙皇统治下纤夫们的沉重的苦难及坚强的毅力。

重点:从名家作品中感受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光荣,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大师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难点:了解画家通过劳动者的动态、表情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1、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导入课题(感受与激趣)听一听:创设情境,播放《伏尔加河船夫曲》乐曲或朗读,欣赏后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一看:《伏尔加河纤夫》(1)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特点,你能发现哪位纤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经习惯这种工作的?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2)纤夫们是怎样工作的?作者是谁?为什么作者画了大量的时间去写生后才创作这幅作品?议一议:让学生合作讨论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上如何去感受和理解列宾笔下的纤夫的苦难和坚强的毅力。

作者为什么要表现这些纤夫?说一说:你看后有什么感受?演一演:模仿纤夫的姿态和动作,体验纤夫的苦难和坚强。

2、欣赏其他各图,要求通过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的方法去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他们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3、分组介绍本组所欣赏的作品的内容、形式、特点及疑问,并综合本组同学的感受做一个简短的演讲汇报。

4、欣赏课外收集的表现劳动者的美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更多的画家并激发学生学习大师的兴趣。

5、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劳动场面,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画的同学可以通过线条画把自己劳动的感受画出来,也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

6、欣赏评述学生创作的各类作品。

7、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多点去劳动,感受劳动给人带来的无限欢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油画:《伏尔加河纤夫》
看一看: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特点,你 能发现哪位纤夫是新手吗?哪位是已经习惯这种工作的? 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议一议:纤夫们是怎样工作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写生后才创作了这幅作品?作者是 如何表现这些纤夫的?
合作讨论: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上,如何去感 受和理解列宾笔下的纤夫的苦难和坚强的毅力。
这幅画表现了沙皇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劳动人民所受的野蛮剥 削,同时也表现了蕴藏在他们身上坚强的力量。
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住到了伏尔加河畔,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 作了长时间的观察,最后才完成了这幅杰作。
欣赏:《伏尔加一演:模仿纤夫的姿态和动作,体验纤夫 的苦难和坚强。
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哎哟嗬,哎哟嗬,齐心合力把纤拉! 哎哟嗬,哎哟嗬,拉完一把又一把。 穿过茂密的白桦林,踏着世界的不平路! 我们沿着伏尔加河,对着太阳唱起歌, 哎嗒嗒哎嗒,哎嗒嗒哎嗒,对着太阳唱起歌。 哎呦嗬,哎呦嗬,齐心合力把纤拉, 伏尔加,可爱的母亲河,河水滔滔深又阔, 哎嗒嗒哎嗒,哎嗒嗒哎嗒,河水滔滔深又阔,
播种(农民画) 现代 刘荣红
交流探讨:
回忆你经历过的劳动场面,再欣赏本 课作品,当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细节?有 哪些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提示:劳累、欢乐、疲倦、困苦、 热闹、高昂、压抑等等)
创作表现:
• 画(或临摹)一幅以劳动为题材的画,表 达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课后欣赏
• 欣赏课外收集的表现劳动者的美术作品:
拾穗者(油画) 1857米勒(法国)
感受我国画家对劳动的热爱和歌颂劳动者的画面
欣赏:
《 初
《初踏黄金路》
踏 黄


是现代版画画家

李焕民经过长期深入
( 版
藏民生活而创作的作
画 )
品,描绘了新中国成
1963
立后,藏族劳动人民
凭借自己的双手辛勤
李 焕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的热情与情境。
感受我国画家对劳动的热爱和歌颂劳动者的画面
• 了解和认识更多的画家并激发我们学习大 师的兴趣。
• 鼓励同学们多去劳动,感受劳动给人带来 的无限欢乐。
欣赏:

《农耕画像砖》
像 砖


是我国东汉时期的
农 耕
作品,牛耕技术的使用,

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

时代的一个标志。 我国

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

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之交,中国 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 具的出现及农耕技术的使 用,极大地节省了当时社 会制度的变革,促使奴隶 社会想封建社会制度转变。
欣赏:《伏尔加河纤夫》
绘于1870—1873年,作者是列宾,是俄国19世纪hi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 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
画面:一队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在酷日下向前挣扎,荒 芜的沙滩下只有半埋在沙里的几个破筐,纤夫们的步子是那样沉重,仿佛让人 听到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从远处传来。
自主学习
1、欣赏其他各图,要求通过看一看、议一议、 说一说的方法去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它们对 劳动者赞美之情。
2、分组介绍本组所欣赏的作品的内容、形式、 特点及疑问,并综合本组同学的感受做一个简短 的演讲汇报。
欣赏:《拾穗者》
观察、发现:
观察画面中环境和 人物的细节(如工 具、动作、服饰 等),说说作品表 现了什么?劳动者 的生活和精神状况 如何?你有什么感 受?
伏尔加,伏尔加,母亲河, 哎呦嗬,哎呦嗬,齐心合力把纤拉! 哎呦嗬,哎呦嗬,拉完一把又一把!
哎呦嗬,哎呦嗬!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劳动创造了世界。从古至今,有大量 的艺术作品以劳动者为题材,反映了艺术 家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记录了劳动者的 艰辛、欢乐与坚强。
欣赏:《伏尔加河纤夫》
欣赏后提问:你听后感受到了什么?
劳动对社会发展起到 很大的促进作用。
感受我国画家对劳动的热爱和歌颂劳动者的画面
欣赏:《播种》
是农民画家刘荣红 所作,展现了农民画淳 朴深厚、新颖脱俗、写 实和装饰并融的绘画风 格。
在内容、色彩、构 图等方面都倾注了画家 的感情,以新颖的构图、 强烈的色彩描绘了一幅 家乡美的图画,颇具大 西北地域特征和当地人 的强悍气质,犹如一首 美妙的田园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