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合集下载

建筑形式与功能

建筑形式与功能

建筑形式与功能建筑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产物,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具备一定的形式美感。

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1. 形式与功能的互补关系建筑形式和功能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

形式是建筑对外界的视觉呈现,是对功能的体现和展示。

而功能则是建筑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的重要因素。

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来实现最佳匹配,使建筑既具备美感又具备实用性。

2. 建筑形式对功能的影响建筑形式对功能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建筑的形式可以提供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

例如,高楼大厦一般采用纵向发展的形式,以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而别墅则常常采用宽敞的平面布局,更加注重私密性。

其次,建筑形式还可以影响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分区。

例如,采用环形结构的建筑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空间利用,并提供多个独立的功能空间。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形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功能的要求,以实现最佳的使用效果。

3. 功能对建筑形式的要求功能要求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指标,也会对建筑形式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首先,建筑的功能要求决定了形式的合理性。

例如,医院的建筑形式必须能够提供充足的空间来容纳各种医疗设备,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

其次,建筑的功能要求还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例如,一座商业综合体的建筑形式应该能融入周围的城市景观,并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

因此,功能的要求需要在形式设计中得到充分考虑,以实现建筑的整体效果。

4. 形式与功能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的建筑形式可能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能。

例如,绿色建筑将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建筑形式将更加注重自然通风、采光和节能。

同时,智能建筑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形式和功能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建筑形态。

结论:建筑形式与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建筑的形式应能够满足功能的需求,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美感。

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分析

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分析

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的形式和功能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整体。

本文将对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展示二者之间的复杂性和互动性。

一、形式与功能的相互影响形式与功能是建筑空间两个重要的方面,在其相互作用中相互影响。

建筑的形式是建筑物的具体形状、结构和布局,而功能则是建筑空间为实现的具体目标和使用需求。

简而言之,形式是建筑空间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建筑空间的内涵。

形式对于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塑造:不同形式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空间特征,通过建筑的形式可以打造出适合特定功能的空间。

例如,在一个房间中,高大的天花板和宽敞的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体验,适合用于展览或娱乐活动;而低矮的天花板和狭小的空间则适合用于工作或学习。

2. 视觉效果:形式对于建筑空间的视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的形式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外观和立面,增强建筑的身份特征和艺术表达。

不同的形式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从而增强建筑的功能表达。

3. 空间分区:形式决定了建筑空间的划分和分区。

通过不同形式的空间划分,可以使不同功能的空间得以有效组织和合理分配。

例如,在一个大型商场中,形式的设计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商店、休闲区和餐饮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功能对于形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功能的要求对建筑的结构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筑的功能需要符合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建筑的形式设计上需要考虑到功能的要求。

2. 空间布局:功能的不同需求会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布局。

例如,在一个办公楼中,不同职能的办公室需要被合理地布局,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舒适度。

3. 材料选择:功能对建筑材料的选择起到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材料来实现,并通过形式的设计将其融入到建筑的整体中。

二、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矛盾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和矛盾是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a
7
情趣化产品设计
该办公用品产品设计采用了企鹅的造型,圆润饱满,让人工作心情愉 悦。
a
8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a
1
形式 功能
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就设计而言,看得见的是形式,如形 状、结构、材质、色彩等表现形式指的是它的装饰性;
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看不见的是功能, 如衣食住行,指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实用性。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
人造物分为三个阶段
1.功能至上 2.形式至上 3.功能与形式的融合
a
4
手工业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期中形式与功能的争斗
针对机器生产引起的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也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产品形式 的关注,威廉·莫里斯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随后,以法国、比利时为首开展了 新艺术运动,还有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装饰艺术运动。
综观上述三次运动,都主要是针对机器大批量生产之初对于产品形式的忽视, 力求发展新的、合理的、完善的设计风格将对形式的追求融入其中。
a
2
功能至上
人类产生之初,造物行为就是植根于人的生存、生活需要在物的使用功能 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快感和舒畅的基础上,人类萌发了 对形式中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最初认识。
a
3
追求形式的手工业时代设计
当人类的设计活动进入手工业时代,由于最初的设计是在一种“功能至上”思 想指导下进行,设计出的产品都是以追求物的有用性为根本目的,因此,大量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到了手工业时期其内在的使用功能就趋于稳定。在通 常情况下,当一件东西的基本功能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形式作为一种可以 为人所感知的外部形象,在不影响物的有用性的前提下,对它的处理就有了相 对较大的自由度。

功能与形式

功能与形式

功能与形式功能与形式是指某一物体、事物或活动所具有的特定作用或目的,并以该作用或目的为基础,展现出的形式和结构。

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考虑到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可以确保作品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具有美学上的吸引力。

在产品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所能提供的服务、效用、便利性等,而形式则是指产品的外观、轮廓、线条和材质等。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既具备良好的功能,又具有美观的形式,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一台手机需要有良好的通讯功能,同时在外观设计上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使其愿意选择购买。

在建筑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建筑物的功能是指它所承载的功能需求,如住宅需要提供居住空间,办公楼需要提供办公场所等。

而建筑的形式也需要与其功能相适应,满足用户的需求,并通过建筑的外观来表达其功能和意义。

例如,一座住宅楼需要有合理的户型布局、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在外观上要有统一的风格和美感,以吸引人们的眼球。

在艺术创作中,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同样重要。

虽然艺术品不一定需要具备实用的功能,但它们仍然需要通过形式来传达某种意义或情感。

艺术的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音乐等,它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悟和情感。

不同艺术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技艺和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一幅画作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来传达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总之,功能与形式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设计和创作中,考虑到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可以确保作品的实际效用和美学价值都能得到满足。

无论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还是艺术创作,都应该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吸引力。

浅谈设计思路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浅谈设计思路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浅谈设计思路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设计思路是一种反映设计师思想的方案,而形式与功能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两个关键方面。

设计师必须在考虑物品的功能的同时,要考虑它的形式,这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形式是功能的体现。

在设计中,形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传达物品的功能和表达情感,同时也是设计师表达自己设计理念的有力手段。

无论是产品还是环境设计,设计师要在考虑物品的功能的同时,考虑它的形式,将设计意图转化为视觉形象。

其次,功能影响形式的表达。

设计师需要考虑物品的功能给形式带来的影响。

如果一个物品的功能需要强调它的稳定性和坚实性,那么设计师应该采用粗壮的形式来表达这种特点。

然而如果一个物品的功能需要注重其流畅性和柔性,那么设计师就应该采用柔和流畅的形式来表达其特性。

因此,形式和功能之间的互动作用在设计中非常重要。

再次,形式和功能的关系能够影响销售。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高质量的设计能够为商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一个好的产品设计需要不仅有实用价值,还需要有美学价值,这样才能够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因此,形式和功能的协调关系对产品销售十分重要。

最后,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密切相关于实用性。

在设计中,实用性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实用性,如果设计师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物品的功能,那么它的实际价值将会大打折扣,反之,如果只注重功能而忽略了形式,也不会得到人们的青睐。

因此,设计应该在形式和功能之间寻找平衡点。

总之,形式和功能在任何设计中都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师需要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还要注重美学价值,在形式和功能之间找到平衡点。

只有形式和功能达到良好的协调,才能够创造出精美的设计作品。

建筑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

建筑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

建筑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在建筑设计中,形式和功能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

形式指的是建筑的外在表现,包括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等方面;而功能则是建筑的使用目的和实际需求。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着建筑的实际效果和使用价值。

首先,形式和功能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

建筑的形式应该是建筑功能所需要的最佳表达方式。

当建筑设计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建筑的功能需求时,形式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功能。

比如,一个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需要能够展示出其它艺术创作作品的空间,这时候建筑的形式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展示。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形式应该紧密结合功能,体现功能的最佳表达。

此外,形式和功能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建筑的形式必须符合其功能的要求,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的效果不佳。

例如,在设计一个住宅时,如果形式过于复杂或装饰过分,可能会使空间布局变得拥挤,不利于居住者的舒适和实际使用。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形式要符合功能的实际需求,以保证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另一方面,形式也可以影响功能的实际效果。

建筑的形式可以通过创造独特的空间氛围和视觉效果,提升建筑的使用体验和感染力。

比如,一个现代艺术馆的设计采用了创新的外观形式和内部空间布局,可以提供不同的展览体验,增加参观者的兴趣和参与感。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形式可以通过独特性和创新性来提升建筑的功能价值。

最后,形式和功能的平衡是成功建筑设计的关键。

在实际设计中,建筑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将二者达到最佳平衡状态。

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平衡可以使建筑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又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这需要建筑师充分了解建筑的使用环境和需求,结合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中的形式和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形式应该服务于功能,通过创造独特的空间氛围和视觉效果,提升建筑的使用体验和感染力。

同时,形式和功能之间需要保持平衡,以确保建筑的实际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得到最优化的体现。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设计例子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设计例子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设计例子
摘要:
1.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2.设计例子:建筑物的结构设计
3.设计例子: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
4.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正文:
一、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功能与形式是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功能是指设计所要实现的目的和功能,是设计的核心;而形式是指设计的外观和表现方式,是实现功能的手段。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能够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使得设计既有实用性,又有美观性。

二、设计例子:建筑物的结构设计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功能与形式统一的设计例子。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例如承受重量、抵御自然灾害等,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在结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等,以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三、设计例子: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
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也是一个功能与形式统一的设计例子。

用户界面的设计需要考虑软件的使用功能,例如操作简便、易于理解等,同时还要考虑界面
的美观度,以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

在界面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软件的功能需求,设计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界面,以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四、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是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它能够使设计既有实用性,又有美观性。

在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形式,以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浅谈设计思路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浅谈设计思路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浅谈设计思路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形式与功能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关系。

形式指的是设计的外观、样式、构造等可见的特征,而功能则指的是设计的目的、使用效果、实用性等实际效果。

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形式与功能之间需要相互匹配。

设计的形式应当与功能相适应,以实现设计的理念和目标。

如果设计的是一件家具,那么其形式应当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给人带来舒适的使用感受,同时也要考虑材质和结构的稳固性,以实现其功能性能。

形式与功能的匹配可以提高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形式可以与功能进行互补。

在设计中,形式可以起到强化功能的作用。

通过巧妙的形式设计,可以突出产品的特点,使其更具辨识度和吸引力。

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一直以简约、纤薄、流线型的形式风格著称,这种形式设计符合用户对便携性和美观性的需求,同时也凸显了产品的独特性。

形式与功能的互补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形式可以为功能提供表达的媒介。

设计的形式往往可以通过视觉语言来表达功能的特性。

通过形式的设计,可以以直观、易懂的方式传达产品或服务的用途和价值。

交通信号灯的设计,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以及不同的闪烁方式,清晰明确地传达了停止、准备和前进的功能。

形式作为功能表达的媒介,可以增强设计的可视化效果,并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是动态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设计的需求不断变化,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设计师需要根据时代的潮流和用户的需求来调整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日益增加,设计师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上也需要考虑产品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人们对于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释义: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

即是说,就设计而言,看得见的是形式,如形状、结构、材质、色彩等表现形式指的是它的装饰性;看不见的是功能,如衣食住行,指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实用性。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

其中“为人造物”指明了设计必须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且必须具备有用性即实用功能。

在设计中,一般来说设计作品的内容即是其功能,而与内容相对的,必然要有相应的形式。

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形状、色彩等在作品外部形成可被人感知的实体,因此设计中要求的“按照美的规律”也主要体现在对形式的创作中。

一般来说, 人造物的发展大致要经过功能至上、形式至上、功能与形式的融合三个阶段。

每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 设计会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或以更高的形态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一、设计生产之初的功能至上如果说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那么“为人造物”就是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设计的标准。

人类产生之初,造物行为就是植根于人的生存、生活需要,进行造物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物品,在以后的石器制作中无论是制作技术从一次加工到二次加工以及到后来的局部磨光、整体磨光,还是工具的品类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专门化和组合,始终都体现着“功能至上”的原则。

而在漫长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实用的目的对物的原形不断进行改造,在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快感和舒畅的基础上,人类萌发了对形式中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最初认识。

二、追求形式的手工业时代设计当人类的设计活动进入手工业时代,由于最初的设计是在一种“功能至上”思想指导下进行,设计出的产品都是以追求物的有用性为根本目的,因此,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到了手工业时期其内在的使用功能就趋于稳定。

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件东西的基本功能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形式作为一种可以为人所感知的外部形象,在不影响物的有用性的前提下,对它的处理就有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度。

手工业的独立是在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

居于社会下层的手工匠人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居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

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彰显社会地位、炫耀财富的需要,手工匠人在制作器物时往往不记成本的追求“错金镂(lòu)银,雕缋(huì)满眼”的效果,有时甚至到了穷加雕饰的地步,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状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的设计中都得到反映。

比如明代的宣德炉,再如洛可可时期的路易十五的办公桌和豪华台柜,都是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典型作品。

圆明园的海晏堂是仿制的西方建筑,但是由于对功能结构原理的忽视以至喷泉的动力机构瘫痪后,只得由人工提水来维持其正常喷水,这更加是只重形式。

三、手工业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期中形式与功能的争斗18世纪的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以煤、铁、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为基础的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

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个性的设计屈服于机器的生产,那些充满艺术创意和手工技艺的设计也被惟利是图的商人所摈弃,传统的审美趣味被单纯注重使用功能和效率的大批量机械产品所掩盖。

针对机器生产引起的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也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关注,威廉·莫里斯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

随后,以法国、比利时为首开展了新艺术运动,还有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装饰艺术运动。

综观上述三次运动,都主要是针对机器大批量生产之初对于产品形式的忽视,力求发展新的、合理的、完善的设计风格将对形式的追求融入其中。

但是它们所借鉴的形式往往都是以往手工业生产的那种繁杂的装饰,显然有违当时工业化生产的现实。

如何才能在保持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创造出能代表大机器时代的优良的设计促使人们又开始了对包含在设计产品中形式和功能新的探索。

可以说,设计之所以产生,正因为产品的形式出了大问题,而这个大问题来自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人造物前所未有的膨胀,带来了众多的“怪物”。

当年莫里斯在1851年伦敦国际博览会中捂上眼睛,不愿观看,不是因为博览会中的产品功能不好,而是因为其形式拙劣。

莫里斯有一句名言:“你认为有用,但是不美的东西,希望一件也不要放在家里”。

这句话正是针对当时工业革命的弊端提出的。

工业革命极大地扩充了产品的功能,却同时恶化了产品的形式。

他不能容忍拙劣的形式——为此,他宁可放弃享用先进的功能。

应该说,莫里斯的确创造出了好的形式,但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代价之一是他难以享用大工业产品的功能,代价之二是他未能完全实现改造工业社会的理想。

由于莫里斯的设计置身于大工业之外,大工业本身仍然自行其是。

莫里斯的确带来了设计的起点,但他并未给予设计坚实的基点。

设计必须立足于产业,而产业不仅需要考虑产品,还需要考虑成本。

四、现代主义设计与“功能主义”思潮(1)“功能主义”的确立大约在19世纪末,一种后来被称为“功能主义”的思潮出现在了设计领域。

所谓功能主义,指的是设计师优先考虑产品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形式。

1896年,也即莫里斯去世的那一年,美国建筑师沙利文在其著作《以艺术的眼光考量高层办公建筑》中喊出了一句口号:“形式永远追随功能”。

对设计而言,这句口号标明了新时代的到来。

显然,就产品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而言,沙利文与莫里斯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但客观地看,沙利文恰恰是莫里斯合格的继承者,他的口号使设计绝处逢生。

应该指出的是,“形式追随功能”口号的提出者沙利文的意图并不是盲目排斥装饰,而是认为装饰应具有建筑物所必需而不可分割的内容,只是不希望简单地重复历史上形成的模式和纹样,而是依照建筑的功能设计出独特的风格。

大工业极大地扩充了产品功能,从而打破了产品功能和形式原有的平衡。

设计师当然对此很敏感,但明智的做法不是固守原有的平衡,而是去建立新的平衡。

也即是说,要让形式“追随”功能,因为功能是多变的要素,是变化的先导。

对于手工时代产品,塑造形式是相对自由的,因为产品没那么多的技术含量,功能相对单纯。

比方说,我们吃饭用的圈足碗就是明显的例子,它功能单纯,形式与功能容易协调。

一方面,其基本形式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其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

相比之下,大工业产品的形式塑造则没法这么自由。

比如,英国德·哈维兰公司制造的“彗星”一代客机曾两次在飞行途中爆裂,造成惨剧,原因在于,其机窗采用了尖角设计。

数学知识告诉我们,尖角处的点没有斜率,是“孤立的点”,当飞机高速运行而受力时,它最容易被“突破”,从而造成机身断裂。

所以,飞机的窗户都应采用圆角设计,轮船和潜艇的窗户也应如此。

如果一个设计师不明白这点,在产品形式的塑造上随心所欲,便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

可见,在大工业的条件下,设计师必须对产品的技术问题作出让步,也就是说,他必须和工程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使自己创造的产品形式与日益膨胀的产品功能相协调。

在手工时代,产品的制造由工匠完成,而到了大工业时代,科学技术急速发展,工匠便产生分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专门研究科学技术,成为工程师,另一部分关注产品形式,成为设计师。

一方面,正是大工业使设计师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另一方面,在大工业范畴,设计师无法单独主宰产品塑造,他必须和工程师分工合作。

工程师关注生产,设计师关注消费,先生产,后消费,在产业过程中,设计师客观上是“追随者”。

由于工程师的主要筹码是产品的功能,因此,“功能领先”也就不足为怪。

经过二战的洗礼,各国迎来战后重建高潮,此时的现代主义设计以国际主义风格的产生和发展为特征,从美国发起很快遍步世界各地。

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主义是功能主义发展到极端的产物。

以纽约西格兰姆大厦为标志性建筑的“国际主义”风格,利用了人们在战后急切需要廉价物品而无暇兼顾其他的心理,为追求最大的商业利益,一味强调功能,将形式简化为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以致完全排斥装饰。

(2)“功能主义”的评价对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的设计而言,功能主义往往是必须的。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当设计师具有了这种素质时,便会有勇气提出功能主义,因为他不再苛求某种形式,而是可以在任何一种形式中发现美。

历史上,设计中功能主义的兴起和现代艺术的发展关系密切。

德国包豪斯学院曾一度是功能主义设计的大本营,而包豪斯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现代艺术家,他们不仅在设计史上留名,也是艺术史上的风云人物。

最初,沙利文用“哪里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装饰是精神上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来阐释自己对“形式服从功能”的理解,虽然最初的理解较为狭隘,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欧洲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机械化不断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当前社会需要成为主要的目标,功能第一是当务之急;现在我们运用当前的设计理念来回顾和展望设计,也不得不惊叹“形式服从功能”所蕴含的科学性、经济性等因素为后来的设计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古代哲人对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也有类似的见解,范仲淹的“器以象制”、墨子的“先质而后文”与“形式服从功能”均有异曲同工之意,都表达了器物以满足实用性为前提,形式只是功能得以实现的一个载体的涵义。

沙利文的口号虽然是“形式永远追随功能”,但他的作品却表现出了对形式的讲究。

例如,沙利文1899年设计建造的卡尔森·皮里·斯科特百货商店,其高层立面用水泥塑造,强调直线感,底层立面用铁来装饰,强调曲线感,在形式塑造上用心良苦。

这说明,功能主义并非一种风格,它只是一种理念。

不过,在设计界,功能主义最终变成了一种风格。

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汉斯·迈耶是一个极端的功能主义者,自称其设计与美学无关;而包豪斯的第三任(也即最后一任)校长米斯·凡·德·罗则是一个极端的形式主义者,他以所谓“少则多”的名言,完结了功能主义。

此后,设计中的功能主义,总与少装饰的、单调的、冷漠的风格存在必然联系,为它带来了坏名声。

1972年,日本建筑师山崎实,深受米斯·凡·德·罗影响,他设计建造的普鲁迪·艾戈住宅(Pruitt-Igoe,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因为它的形式太缺乏人情味,让人难以容忍而被政府拆毁。

美国建筑理论家、设计师詹克斯将这一事件视为设计史的一个转折,认为“后现代设计”从此迎来曙光。

后现代设计强调创造出丰富的形式,设计仿佛进入了“形式狂喜的时代”,功能主义几乎成了贬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