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人体的物质运输第2节 《血液循环》学案2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9章 第2节《血液循环(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第2节血液循环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探究活动,能够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了解人的正常血液和脉搏,认识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脉搏的因素。
【教学重点】1.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教材分析】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第2节血液循环第二课时一、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两个阶段:肺循环和体循环2.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二、血压和脉搏1.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舒张压≤60mmHg2.正常成人脉搏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9章第2节血液循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心脏疾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的作用和心脏的结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循环路线、心脏结构功能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因为心脏能够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在于体循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而肺循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血液在肺部和体循环之间的交换,保证了氧气的供应和废物的排出。
6.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左心室:负责将氧合血泵送到全身,是心脏中最大的室。
右心室:负责将缺氧血泵送到肺部,是心脏中最小的室。
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等,负责血液的单向流动。
2.教学难点
(1)血液循环路线的理解:学生对于血液循环的路线和途径的理解较为困难,尤其是对于肺循环和体循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举例:通过图示、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液循环路线。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血液循环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9.2 血液循环2-北师大版

第2节血液循环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心脏,辨认心脏结构,说明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和观看视频,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慨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养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识别与心脏连通的血管,辨认房室瓣与动脉瓣,说出心脏内的血流方向〖设计思路〗本节课从引导学生观察心脏开始,步步展开,增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察后的归纳和总结,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我把心脏的结构知识进行了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模型观察到实物解剖,从结构的认识到功能的分析,反复进行观察、讨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掌握这些知识。
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纯知识性内容很多,全靠学生们自己去观察总结很难完成,师生多共同总结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2.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推进新课【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9.2.3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9.2.3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能循环流动,在于有心脏和血管的结构,这节课内容再次让我明白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课堂反馈通过课后练习题1某人感冒,患肺炎,经医生诊断后在他的手背上注射青霉素。
你认为青霉素经过怎样的路径到达肺部去抵抗病菌完成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1通过这道练习题,既将本节课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同时检测了学生对于血液循环途径和意义这个重要概念掌握和应用的情况。
课堂拓展自主阅读,学习血压、脉搏阅读教材,学习血压、脉搏等概念完成课后练习题27.板书设计8.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一是从形象感知实事实知识入手到概括出抽象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二是通过“以画促学”建构生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一)从形象感知事实知识到概括抽象出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和“画心脏结构图”的活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学生直接感知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激发学生思考血液怎样在血管和心脏之间循环流动的?帮助学生认识血液循环途径的概念。
(二)“以画促学”建构生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本节课主要围绕“血液在心脏与血管之间怎样循环流动”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学生互动,通过画图、比图、写图、思图四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建立“血液循环途径及意义”这个重要概念。
整个教学设计从学生学出发,通过建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
由于我过高的估计了有些学生对心脏结构的理解,所以在绘制血液循环图时多用了一些教学时间,在课堂小结,回顾知识建构框架图的时候显得时间有点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之后注意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生物七年级下北师大版9-2血液循环教案-2

CAI 展示心脏位置示意图。
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结构模型及示意图。
小组讨论:
1心脏有几个腔?每个腔是否相通?分别与哪 些血管相连?
2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度是否相同?
3比较左右心室肌肉壁的厚度是否相同?
4心房有心室之间及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功能是什么?
2、说出血液循环的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还有把脉的时候在什么部位?
一、血管和心脏
A血管
师: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观察两种血管的图片并结合书本思考:
1、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
血液。
2、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4、 认识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对增强心脏健康、提高心脏工作潜力的意义,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害处。
教学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尝试画一画心脏的结构简图,并标出结构名称
思维拓展:
1某学生手臂被利刃划伤,伤及的血管可能是动脉或静脉,也可能是毛细血管.你能根据受伤情况,分析利刃划伤了哪类血管吗?
2用橡皮筋扎紧人的手腕,手面上的静脉就会凸现出来。请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小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从图片上分析比较二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3、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速度如何?
图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9第2节血液循环word教案(2)

第2节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1、观察血管,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观察心脏,辩论心脏结构,说明心脏与功能适应的结构特点。
3、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4、描述血液循环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二、教学重点: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3、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教学难点: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3、心动同期与心脏功能的关系;4、体循环、肺循环的气体交换;5、血压、脉搏的形成;6、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三、课时:3课时四、教学模式:观摩式、启发式。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了解到人体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器官。
人体的血液就像公路上行走的交通工具,血管是一条条公路,而这些血管有什么类型,又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节血液循环。
请同学们先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的内容。
板书:第2节血液循环(一)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1、动脉:管壁原,弹性大,血流快。
2、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慢。
3、毛细血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红细胞单行通过。
(学生阅读后,先让一些学生进行回答血管的类型,分布的位置,教师总结)教师强调:1、血管的类型,颁布的位置。
2、各血管的血流速度。
3、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板书:(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1、结构:有4个腔,上下相通,左右不能。
2、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用多媒体展出心脏结构模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回答,教师最后总结)教师强调:1、心脏有四个腔,这四个腔的名称和特点。
2、左心室在这四个腔中,室壁最后,这与它的功能有关。
板书:3、生理(1)心率: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平均值为75/min(2)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3)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判定的(教师通过在课室上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心率的测算方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应强调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七年级生物下册4.9.2血液循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血液循环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知识点。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例题2:请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部的富氧血液,左心室将富氧血液泵送到全身。右心房接收来自全身的缺氧血液,右心室将缺氧血液泵送到肺部。心脏的功能:泵送血液,使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
3.例题3:请说明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方向。
答案: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方向为: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然后泵送到全身;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右心室,然后泵送到肺部。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血液循环》导学案(第2课时)

《血液循环》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37-39页,完成下列习题。
下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识图回答:
1、填写各部分名称
2、完成下表
位置:胸腔中部略偏左。
特点:主要由____构成。
心室壁比心房壁____,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___,与功能相适应。
左心房:连通 。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只能朝向 开,心室与动脉之间
有 ,只能朝向 开。
作用防止____________。
左心室:连通 。
右心室:连通 。
3、心脏的心房与心室,左心室与右心室壁的厚薄不同,这与他们各自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心房 心室 心脏 右心房:连通
参考答案
1、①上腔静脉②肺静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下腔静脉⑥主动脉⑦肺动脉⑧左心房⑨瓣膜⑩左心室
2、位置:心肌,厚,厚
结构: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
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3、心房、心室壁的厚薄与输送血液的距离有关系。
与心房相比,心室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能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一些,因为左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全身,需要较大的收缩力,壁要厚一些;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很近的肺,需要的收缩力小一些,壁就薄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血液循环
【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P34-37,勾画出人体三种血管结构及特点;了解不同血管的出血特点及止血方法。
通读教材P38-40,,勾画出人体心脏的结构和相连的血管。
最后尝试分析血管和心脏的关系。
探究案(课前完成,夯实基础)
探究一:三种血管结构特点
小资料1: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即使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小资料2:蚁人,一位曾经拯救世界维护和平的英雄,决定利用身体变小的力量深入人体血管和心脏中, 了解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以便更好地帮助人类彻底治愈这些顽疾。
请根据资料思考问题: 1.蚁人缩小进入人体,他首先到了一个是血流飞速的血管A ;顺着血流前进,发现到了血流速度极慢的血
管B ,他需要与红细胞一起排队逐个通过;继续往前走,到了血管C ,发现血流速度快了一点,而且管 腔内部有“门”。
你能告诉蚁人A 、B 、C 分别是什么血管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结合蚁人的路线图:
2.蚁人顺着血流来到了心脏,他打开心脏结构图,发现心脏有多个腔室,连接的血管也各不相同,他一不小心,被突如其来的血流冲到了“肺动脉”,才发现伸缩器落在“右心室”了……要帮蚁人制定一个返回心脏的计划才行!
(1)完成心脏及相连血管的结构图。
记忆口诀:
心脏和我面对面 我左它右正相反
地下室上盖楼房 上下相通左右墙
房连静脉室连动左室主动右室肺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房室动毛回静
单向流动因瓣膜
(2)蚁人能否直接由肺动脉返回右心室?为什么?(提示:会被什么结构阻挡?)
(3)请你帮蚁人制定重返心脏取回伸缩器的路径。
(提示: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
探究三:急救——出血处理
练习案(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一、达标提升
1.在医院里输液或抽血的时候,针插入的血管是()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不能确定
2.毛细血管是人体内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与该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A.数量多,分布广 B.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管内血流速度缓慢 D.以上都是
3.小明的手臂被毒蛇咬伤,为防止蛇毒扩散,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他手臂的()
A.被毒蛇咬伤处 B.近心端处 C.远心端处 D.以上都可以
4.下图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5.下列关于出血急救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脉出血时,血流速度较慢 B.静脉出血时,呈喷泉式射出
C.毛细血管出血时,血量较少可自行凝固 D.动脉出血时应压远心端止血
二、中考热身
6.(2014·广东)关于血液在人体心脏中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B.肺静脉→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C.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7. (2016•咸宁)图中能正确表达下肢静脉内血液方向的是()
8.(2015•广东)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9.(2013·广东)下图为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流方向是a→b→c
B.血流最慢的是血管b,有利于物质交换
C.血管a为动脉,管壁薄、血压高
D.血管c中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