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作业

班级:503班学号:1261150111 姓名:王雅媛

(1)作出散点图,建立税收随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斜率的经济意义。

(2)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从回归的结果看,可决系数 ,模型拟合地比较好,但不是非常的好,它表明各地区税收变化的76.03%可由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变化来解释。 假设检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29的 t 统计量的临界

值 ,由表可得 的 t 统计量检验值约为

9.59,显然大于2.05,拒绝原假设,说明GDP 对税收有显著性影响,由其相应P=0.0000<0.05 ,拒绝原假设,也可得出GDP 对税收有显著性影响。

7603.02≈R 0

:10=βH 0

:11≠βH 05.2)29(025.0=t 1?β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第一自由度为1,第二自由度为 29 的F 检验的临界值 ,该模型的F

值为91.99198>4.18,即 ,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成立,也即总体Y 与X 线性显著;由其相应的

P=0.0000<0.05 ,拒绝原假设,也可得出总体线性显著。

由一元线性回归 t 检验与 F 检验一致,依然可以得

出模型总体线性显著的结论。

(3)若2008年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8500亿元,求该地区税收收入的预测值及预测区间。

18.4)29,1(05

.0=F 05.0F F >

由上可知进行预测所需的各数据分别为: 样本: 预测值: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

残差平方和:

临界值:

由公式:

代入以上数据得总体条件均值的预测区间为: ( 479.51 , 707.02 )

由公式:

代入以上数据得个别预测值的预测区间为: ( -49.34 , 1235.88 )

8500

0=X 2667

.593?0=Y 126

.8891=x 64

.57823127)(=x Var 2760310

2

=∑i

e 05

.2)29(025.0=t

常用显著性检验.

常用显著性检验 1.t检验 适用于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方差具有齐性的两组间小样本比较。包括配对资料间、样本与均数间、两样本均数间比较三种,三者的计算公式不能混淆。 2.t'检验 应用条件与t检验大致相同,但t′检验用于两组间方差不齐时,t′检验的计算公式实际上是方差不齐时t检验的校正公式。 3.U检验 应用条件与t检验基本一致,只是当大样本时用U检验,而小样本时则用t检验,t检验可以代替U检验。 4.方差分析 用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多组间计量比较。常见的有单因素分组的多样本均数比较及双因素分组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方差分析首先是比较各组间总的差异,如总差异有显著性,再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组间比较用q检验或LST检验等。 5.X2检验 是计数资料主要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用于两个或多个百分比(率)的比较。常见以下几种情况:四格表资料、配对资料、多于2行*2列资料及组内分组X2检验。 6.零反应检验 用于计数资料。是当实验组或对照组中出现概率为0或100%

时,X2检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直接概率计算法。 7.符号检验、秩和检验和Ridit检验 三者均属非参数统计方法,共同特点是简便、快捷、实用。可用于各种非正态分布的资料、未知分布资料及半定量资料的分析。其主要缺点是容易丢失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所以凡是正态分布或可通过数据转换成正态分布者尽量不用这些方法。 8.Hotelling检验 用于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两组间多项指标的综合差异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讨论 计量经济学中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之下,使用的检验统计量不同,在这里我论述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在讨论不同的检验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要检验,到底检验什么?如果这个问题都不知道,那么我觉得我们很荒谬或者说是很模式化。检验的含义是要确实因果关系,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是要说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那么如果两个东西之间没有什么因果联系,那么我们寻找的原因就不对。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或者说是意义不大的。那么检验对于我们确认结果非常的重要,也是评价我们的结果是否拥有价值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做统计检验。 t检验,t检验主要是检验单个ols估计值或者说是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什么是显著性?也就是给定一个容忍程度,一个我们可以犯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__________的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_________数据、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和__________检验。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及参考全部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为研究中国各地区入境旅游状况,建立了各省市旅游外汇收入(Y ,百万美元)、旅行社职工人数(X1,人)、国际旅游人数(X2,万人次)的模型,用某年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估计结果如下: i i i X X Y 215452.11179.00263.151?++-= t= R 2= 92964.02=R F= n=31 1)从经济意义上考察估计模型的合理性。 2)在5%显着性水平上,分别检验参数21,ββ的显着性。 3)在5%显着性水平上,检验模型的整体显着性。 练习题参考解答: (1)由模型估计结果可看出:从经济意义上说明,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均与旅游外汇收入正相关。平均说来,旅行社职工人数增加1人,旅游外汇收入将增加百万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增加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增加百万美元。这与经济理论及经验符合,是合理的。 (2)取05.0=α,查表得048.2)331(025.0=-t 因为3个参数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048.2)331(025.0=-t ,说明经t 检验3个参数均显着不为0,即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分别对旅游外汇收入都有显着影响。 (3)取05.0=α,查表得34.3)28,2(05.0=F ,由于34.3)28,2(1894.19905.0=>=F F ,说明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联合起来对旅游外汇收入有显着影响,线性回归方程显着成立。 表给出了有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的部分结果:

表 方差分析表 1)回归模型估计结果的样本容量n 、残差平方和RSS 、回归平方和ESS 与残差平方和RSS 的自由度各为多少 2)此模型的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为多少 3)利用此结果能对模型的检验得出什么结论能否确定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各自对Y 都有显着影响 练习题参考解答: (1) 因为总变差的自由度为14=n-1,所以样本容量:n=14+1=15 因为 TSS=RSS+ESS 残差平方和RSS=TSS-ESS=66042-65965=77 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为:k-1=3-1=2 残差平方和RSS 的自由度为:n-k=15-3=12 (2)可决系数为:265965 0.99883466042 ES R TSS S = == 修正的可决系数:2 2 2 115177 110.998615366042 i i e n R n k y --=-=-?=--∑∑ (3)这说明两个解释变量 2X 和.3X 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很显着的影响,但是还不 能确定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各自对Y 都有显着影响。 经研究发现,家庭书刊消费受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的影响,表中为对某地区部分家庭抽样调查得到样本数据: 表 家庭书刊消费、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数据

所有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全)

计量经济学所有检验方法 一、拟合优度检验 可决系数 TSS RSS TSS ESS R - ==12 TSS 为总离差平方和,ESS 为回归平方和,RSS 为残差平方和 该统计量用来测量样本回归线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该统计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调整的可决系数)1/() 1/(12---- =n TSS k n RSS R 其中:n-k-1为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n-1为总体平方 和的自由度。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 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作出推断。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H 0:β1=β2=β3=…βk =0 H 1: βj 不全为0 统计量 )1/(/--= k n RSS k ESS F 服从自由度为(k , n-k-1)的F 分布,给定显著性水平α,可得到临 界值F α(k,n-k-1),由样本求出统计量F 的数值,通过F>F α(k,n-k-1)或F ≤F α(k,n-k-1)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 0,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成立。 三、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 对每个解释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决定是否作为解释变量被保留在模型中。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H0:βi =0 (i=1,2…k );H1:βi ≠0 给定显著性水平α,可得到临界值t α/2(n-k-1),由样本求出统计量t 的数值,通过 |t|> t α/2(n-k-1) 或 |t|≤t α/2(n-k-1) 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0,从而判定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应包括在模型中。 四、参数的置信区间 参数的置信区间用来考察:在一次抽样中所估计的参数值离参数的真实值有多“近”。 统计量 )1(~1??? ----'--= k n t k n c S t ii i i i i i e e βββββ 在(1-α)的置信水平下βi 的置信区间是 ( , ) ββααββ i i t s t s i i -?+?2 2 ,其中,t α/2为显著性 水平为α、自由度为n-k-1的临界值。 五、异方差检验 1. 帕克(Park)检验与戈里瑟(Gleiser)检验 试建立方程: i ji i X f e ε+=)(~2 或 i ji i X f e ε+=)(|~|

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演示教学

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验检性著显的. 3 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1、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回归平方和与剩余平方和(1) 是否确实存在线性关系呢?这, 回归效果如何呢?因变量与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以后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因变量, 取值的变化规律。的每是需要进行统计检验才能加以肯定或否定, 为此常用该次观侧值每次观测值的变差大小, 次取值是有波动的, 这种波动常称为变差, 次观测值的总变差可由而全部, 的差(称为离差)来表示与次观测值的平均值总的离差平方和, : 其中它反映了自变量称为回归平方和 , 是回归值与均值之差的平方和, 。)为自变量的个数的波动的变化所引起的, 其自由度(, ), 是实测值与回归值之差的平方和或称残差平方和称为剩余平方和(的自由度为其自由度。总的离差平方和。它是由试验误差及其它因素引起的, , , 是确定的即, 如果观测值给定则总的离差平方和是确定的, 因此大则反之小, 或者, 与, 大所以且回归平方和都可用来衡量回归效果, 越大则线性回归效果越显著小则如果越小回归效果越显著, ; 则线性回大, 说剩余平方和0, =如果则回归超平面过所有观测点归效果不好。复相关系数(2) 人们也常引用无量纲指标, 为检验总的回归效果, (3.1)

或. , (3.2) 称为复相关系数。因为回归平方和实际上是反映回归方程中全部自变量的“方差贡献”, 因此因此的相关程度。显然, 就是这种贡献在总回归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表示全部自变量与因变量 因此它可以作为检验总的回归效果的一个指标。但, 回归效果就越好, 。复相关系数越接近1 常有较大的并不很大时, 相对于, 与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个数及观测组数有关, 当应注意 一般认为应取, 的适当比例的5到10至少为倍为宜。值与, 因此实际计算中应注意 检验(3)

Eviews计量经济学三大检验(精品文档)_共14页

作业1 我们有1978-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年度数据。请用Eview 进行回归分析。 (1(根据回归结果分析模型的经济意义(包含模型的显著性,拟合优度,系数 的显著性,系数的经济意义) 建立模型,做OLS 估计,得结果图一,列表如下: 4 3283175.57898859.0003271.0558.6399X X X Y ++--=∧ ) 0636.20)(065848.0)(012559.0)(836.2132(SE ) 882456.2)(65061.13)(260476.0-)(000492.3-(t = 997046.02=R 996705.02=R 845 .2924=F 模型整体显著性较高(F 检验十分显著),可决系数2 R 和调整的可决系数较大,即样本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较好。t 检验显示2X 的系数不显著(p 值>0.05,不能拒绝β=0的原假设),3X 和4X 的系数显著(p 值<0.05,拒绝β=0的原假设)。 从模型的经济意义来看,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财政收入成正相关,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成负相关,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可能与模型变量的选取有关。考虑对模型进行对数变换,结果为图二。 4 32ln 128427.1ln 631090.0ln 448496.0946444.6ln X X X Y +++-=∧ ) 610249.0)(160929.0)(141418.0)(853146.2(SE

) 849127.1)(921549.3)(171412.3)(434662.2(t -= 987673.02=R 986251.02=R 3969 .694=F 对数变换后模型整体显著性较高(F 检验十分显著,p 值=0.00<<0.05), 可决系数2 R 和调整的可决系数略有下降,模型可解释98.63%的因变量变化。t 检验显示4ln X 的系数不显著(p 值=0.0758>0.05,不能拒绝β=0的原假设),2ln X 和3ln X 的系数显著(p 值<0.05,拒绝β=0的原假设)。 从模型的经济意义来看,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财政收入均成正相关,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财政收入平均增加0.44849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每增加1%,财政收入平均增加0.631090%。 (2(分别用F 检验,Wald, LR, LM 检验检验: “财政收入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的边际效应之合为1”是否成立。 (要求:清将必要的Eviews 输出结果放在作业中,并做必要的解释)Wald 检验: 在限制条件中输入c(3)+c(4)=1,得出的结果图三,t 检验F 检验卡方检验p 值均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财政支出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之和为一不成立。 F 检验: 受限条件为,回归模型为143=+ββ4433221X X X y ββββ+++=∧ 可得受限模型为) (4332214--X X X X y βββ++=∧ 对受限模型进行OLS 估计,结果见表4.可得,而无约束14599615=R RSS 模型的,又,代入F 检验统计量: 11076606=U RSS 4,30,1===k n q

方程显著性的检验

方程显著性的检验 方程显著性可用方程的F比值(F比值=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和复相关系数描述,当α等于0.05以下,方程的可靠程度的概率超过95%。复相关系数r接近1较好,随着项数的引进多,R会自动增加,容易形成假象。所以,α的可靠性比R高。 样本的预留检验,是用预留的样本值直观检验回归方程预报值的拟合精度。如果这几批都与预报值相差很大,再预报其它值还有可靠性吗? 三种检验方法各有优缺点。通常,样本数少、试验误差大、检测不准是造成检验难过关的主要原因。 1.F统计值 在建模时,F临界值是用于引入或剔除一个变量时的一种尺度。临界 值高,在引入方程时,将显著性好的变量引入。剔除时,又可将引 入方程的变量再次检验,将变得不显著的剔除,使方程处于优化状 态。 引入和剔除的F临界值是怎样确定呢?选择α=?时的F分布表, 查该表的第N1列、第n-N1-1行的值,该值即为该表α=?时的f 临界值。其中n为样本个数,N1为方程中引入的变量模式数。 当N1=1时,是引入一个变量,所得F临界值用于建模。若是回归方 程中引入了5个自变量或是其组合项,此时N1=5,所得的F临界是 用于描述方程拟合得好与坏。 在方差分析中,回归平方和是由自变量X的变化引起的,它的大小 反映了自变量X的重要程度。剩余平方和是由试验误差以及其它为 加控制的因素引起的它的大小反映了试验误差及其它因素对试验结 果的影响。平方和除自由度为均方,两个均方相除得F比值。 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α下,F临界值不一样。F比值高于F临界值, 表明在显著性水平α=?时,回归方程显著。F比值值高,则显著性 水平好,此时的α是反映回归方程拟合的程度。 2.显著性水平α 显著性水平α在统计检验中具有重要作用,α=0.05,意味着回归 方程的有效性为95%,α=0.01,为99%的可靠性。通常α=0.01, 为高度显著;α=0.05,为一般显著;α=0.10以上,方程可靠性 大为下降。 3.复相关系数R

计量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计量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 P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由哪三组组成? 定义:“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P9: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P12:常用的样本数据:时间序列,截面,虚变量数据 P13:样本数据的质量(4点) 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P15-16:模型的检验(4个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2、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 总体显著性检验 变量显著性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 异方差性检验 序列相关性检验 共线性检验 4、模型预测检验 稳定性检验:扩大样本重新估计 预测性能检验:对样本外一点进行实际预测 P16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理论、方法和数据。 P18-20: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1、结构分析 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是对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与比较静力分析。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是揭示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模型得到弹性、乘数等。 2、经济预测 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一类经济数学模型,是从用于经济预测,特别是短期预测而发展起来的。 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以模拟历史、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找出变化规律为主要技术手段。 对于非稳定发展的经济过程,对于缺乏规范行为理论的经济活动,计量经济学模型预测功能失效。 模型理论方法的发展以适应预测的需要。

计量经济学检验汇总

最全计量经济学检验汇总 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检验包括以下三个大类: §1.1 系数检验 一、Wald 检验——系数约束条件检验 Wald 检验没有把原假设定义的系数限制加入回归,通过估计这一无限制回归来计算检验统计量。Wald 统计量计算无约束估计量如何满足原假设下的约束。如果约束为真,无约束估计量应接近于满足约束条件。 考虑一个线性回归模型:εβ+=X y 和一个线性约束:0:0=-r R H β,R 是一个已知的k q ?阶矩阵,r 是q 维向量。Wald 统计量在0H 下服从渐近分布)(2q χ,可简写为: )())(()(112r Rb R X X R s r Rb W -'''-=-- 进一步假设误差ε独立同时服从正态分布,我们就有一确定的、有限的样本F-统计量 q W k T u u q u u u u F /) /(/)~~(=-''-'= u ~是约束回归的残差向量。F 统计量比较有约束和没有约束计算出的残差平方和。如果约束有效,这两个残差平方和差异很小,F 统计量值也应很小。EViews 显示2χ和F 统计量以及相应的p 值。 假设Cobb-Douglas 生产函数估计形式如下: εβα+++=K L A Q log log log (1) Q 为产出增加量,K 为资本投入,L 为劳动力投入。系数假设检验时,加入约束1=+βα。 为进行Wald 检验,选择View/Coefficient Tests/Wald-Coefficient Restrictions ,在编辑对话框中输入约束条件,多个系数约束条件用逗号隔开。约束条件应表示为含有估计参数和常数(不可以含有序列名)的方程,系数应表示为c(1),c(2)等等,除非在估计中已使用过一个不同的系数向量。 为检验规模报酬不变1=+βα的假设,在对话框中输入下列约束:c(2)+c(3)=1 二、遗漏变量检验 这一检验能给现有方程添加变量,而且询问添加的变量对解释因变量变动是否有显著作用。原假设 0H 是添加变量不显著。 选择View/Coefficient Tests/Omitted Variables —Likehood Ration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列出检验统计量名,用至少一个空格相互隔开。例如:原始回归为 LS log(q) c log(L) log(k) ,输入:K L ,EViews 将显示含有这两个附加解释变量的无约束回归结果,而且显示假定新变量系数为0的检验统计量。 三、冗余变量 冗余变量检验可以检验方程中一部分变量的统计显著性。更正式,可以确定方程中一部分变量系数是否为0,从而可以从方程中剔出去。只有以列出回归因子形式,而不是公式定义方程,检验才可以进行。 选择View/Coefficient Tests/Redundant Variable —likelihood Ratio ,在对话框中,输入每一检验的变量名,相互间至少用一空格隔开。例如:原始回归为: Ls log(Q) c log(L) log(K) K L ,如果输入K L ,EViews 显示去掉这两个回归因子的约束回归结果,以及检验原假设(这两个变量系数为0)的统计量。 §1.2 残差检验 一、相关图和Q —统计量 在方程对象菜单中,选择View/Residual Tests/Correlogram-Q-Statistics ,将显示直到定义滞后阶数的残差自相关性和偏自相关图和Q-统计量。在滞后定义对话框中,定义计算相关图时所使用的滞后数。如果残差不存在序列相关,在各阶滞后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值都接近于零。所有的Q -统计量不显著,并且有大

(财务知识)计量经济学最全版

(财务知识)计量经济学

1、费里希(R.Frish)是经济计量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2、经济计量学和数理经济学和树立统计学的区别的关键之点是“经济变量关系的随机性特征”。 3、经济计量学识以数理经济学和树立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的交叉科学。它以客观经济系统中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用数学模型方法描述具体的经济变量关系,为经济计量分析工作提供专门的指导理论和分析方法。 4、时序数据即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同壹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 5、横截面数据是在同壹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列。 6、对于壹个独立的经济模型来说,变量能够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被认为是具有壹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由模型自身决定的;外生变量被认为是非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在模型之外决定的。 7、对于模型中的壹个方程来说,等号左边的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等号右边被称为解释变量。在模型中壹个方程的被解释变量能够是其它方程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壹定是模型的内生变量,而解释变量既包括外生变量,也包括壹部分内生变量。 8、滞后变量和前定变量。有时模型的设计者仍使用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在计量经济学中将这样的变量程为滞后变量。滞后变量显然在求解模型之前是已知量,因此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 9、控制变量和政策变量。由于控制论的思想不断渗入经济计量学,使某些经济计量模型具有政策控制的特点,因此在经济计量模型中又出现了控制变量、政策变量等名词。政策变量或控制变量壹般在模型中表现为外生变量,但有时也表现为内生变量。 10、经济参数分为:外生参数和内生参数。外生参数壹般是指依据经济法规人为确定的参数,如折旧率、税率、利息率等。内生参数是依据样本观测值,运用统计方法估计得到的参数。如何选择估计参数的方法和改进估计参数的方法,这是理论经济计量学的基本任务。 11、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系统应当遵循以下俩条基本原则:第壹、以理论分析作先导;第二模型规模大小要适度。 12、联立方程模型中的方程壹般划分为:随机方程和非随机方程。随机方程是根据经济机能或经济行为构造的经济函数关系式。在随机方程中,被解释变量被认为是服从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且假设解释变量是非随机变量。非随机方程是根据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法规的规定而构造的反应映某些经济变量关系得恒等式。 13、所谓经济计量分析工作是指依据经济理论分析,运用经济计量模型方法,研究现实经济系统的结构、水平、提供经济预测情报和评价经济政策等的经济研究和分析工作。 14、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程序包括四部分:1、设定模型;2、估计参数;3、检验模型;4、应用模型。

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 T检验 零假设,也称稻草人假设,如果零假设为真,就没有必要把X纳入模型,因此如果X确定属于模型,则拒绝零假设Ho,接受备择假设 H1,(Ho:B2=0 H1:B2≠0) 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检验法: t=(b2-B2)/Se(b2)服从自由度为(n-2)的t分布,如果令Ho:B2=B2*,B2*就是B2的某个数值(若B2*=0)则t=(b2-B2*)/Se(b2)=(估计量—假设值)/假设量的标准误。可计算出的t值作为检验统计量,它服从自由度为(n-2)的t分布,相应的检验过程称为t检验。 T检验时需知:①,对于双变量模型,自由度为(n-2);②,在检验分析中,常用的显著水平α有1%,5%或10%,为避免选择显著水平的随意性,通常求出p值,p值充分小,拒绝零假设;③可用半边或双边检验。 双边T检验:若计算的ItI超过临界t值,则拒绝零假设。 显著性水平临界值t 0、01 3、355 0、05 2、306 0、10 1、860 单边检验:用于B2系数为正,假设为Ho:B2<=0, H1:B2>0 显著性水平临界值t 0、01 2、836 0、05 1、860 0、10 1、397 F检验(多变量)(联合检验) F=[R2/(k-1)]/(1-R2)(n-k)=[ESS(k-1)]/RSS(n-k)、n为观察值的个数,k 为包括截距在内的解释变量的个数,ESS(解释平方 与)= ∑y^i2RSS(残差平方与)= ∑ei2TSS(总平方 与)= ∑yi2=ESS+RSS、判定系数r2=ESS/TSS F与R2同方向变动,当R2=0(Y与解释变量X不想关),F为0,R2值越大,F值也越大,当R2取极限值1时,F值趋于无穷大。 F检验(用于度量总体回归直线的显著性)也可用于检验R2的显著性—R2就是否显著不为0,即检验零假设式(Ho:B2=B3=0)与检验零假设R2为0就是等价的。 虚拟变量 虚拟变量即定性变量,通常表明具备或不具备某种性质,虚拟变量用D表示。 方差分析模型:仅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若:Yi=B1+B2Di+Ui,Di—1,女性;—0,男性 B2为差别截距系数,表示两类截距值的差异,B2=E(Yi/Di=1)-E(Yi/Di=0) 通常把取值为0的一类称为基准类、基础类、参照类、比较类,研究结论与基准类的选择没有关系。 定型变量有m种分类时,则需引入(m-1)个虚拟变量,否则会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即完全共线性或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 例:收入变量(X2)完全线性相关,而R2(=r2)=1

显著性检验

一、计量资料的常用统计描述指标 1.平均数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观察值(变量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平均数 计算公式: 式中:X为变量值、Σ为总和,N为观察值的个数。 2.标准差(S) 标准差表示的是一组个体变量间的变异(离散)程度的大小。S愈小,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愈小,反之亦然,常写成。标准差计算公式: 式中:∑X2 为各变量值的平方和,(∑X)2为各变量和的平方,N-1为自由度3.标准误(S?x)标准误表示的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用以说明样本均数的分布情况,表示和估量群体之间的差异,即各次重复抽样结果之间的差异。S?x愈小,表示抽样误差愈小,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愈接近,样本均数的可靠性也愈大,反之亦然,常写 作。标准误计算公式: 三、显著性检验 抽样实验会产生抽样误差,对实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时,不能仅凭两个结果(平均数或率)的不同就作出结论,而是要进行统计学分析,鉴别出两者差异是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由特定的实验处理引起的。 1.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原理显著性检验即用于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或两种不同处理的效应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显著的方法。 2.无效假设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是提出“无效假设”和检验“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P)水平的选择。所谓“无效假设”,就是当比较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时,假设两组结果间差异不显著,即实验处理对结果没有影响或无效。经统计学分析后,如发现两组间差异系抽样引起的,则“无效假设”成立,可认为这种差异为不显著(即实验处理无效)。若两组间差异不是由抽样引起的,则“无效假设”不成立,可认为这种差异是显著的(即实验处理有效)。 3.“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水平检验“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水平一般定为5%(常写为p≤0.05),其含义是将同一实验重复100次,两者结果间的差异有5次以上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则“无效假设”成立,可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不显著,常记为p>0.05。若两者结果间的差异5次以下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则“无效假设”不成立,可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显著,常记为p≤0.05。如果p≤0.01,则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非常显著。 (一)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 1.t 检验 (1)配对资料(实验前后)的比较假设配对资料差数的总体平均数为零。其计算公

所有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全)

所有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全)

计量经济学所有检验方法 一、拟合优度检验 可决系数 TSS RSS TSS ESS R -== 12 TSS 为总离差平方和,ESS 为回归平方和,RSS 为残差平方和 该统计量用来测量样本回归线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该统计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调整的可决系数 ) 1/() 1/(12---- =n TSS k n RSS R 其中:n-k-1为残差 平方和的自由度,n-1为总体平方和的自由度。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 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作出推断。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H 0:β1=β2=β3=…βk =0 H 1: βj 不全为0 统计量 ) 1/(/--= k n RSS k ESS F 服从自由度为(k , n-k-1)的F

分布,给定显著性水平α,可得到临界值F α(k,n-k-1),由样本求出统计量F的数值,通过 F>F α(k,n-k-1)或F≤F α (k,n-k-1)来拒绝或接受 原假设H ,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成立。 三、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对每个解释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决定是否作为解释变量被保留在模型中。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H0:β i =0 (i=1,2…k); H1:β i ≠0 给定显著性水平α,可得到临界值t α/2 (n-k-1),由样本求出统计量t的数值,通过 |t|> t α/2(n-k-1) 或|t|≤t α /2 (n-k-1) 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0,从而判定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应包括在模型中。 四、参数的置信区间 参数的置信区间用来考察:在一次抽样中所估计的参数值离参数的真实值有多“近”。

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 T检验 零假设,也称稻草人假设,如果零假设为真,就没有必要把X纳入模型,因此如果X确定属于模型,则拒绝零假设Ho,接受备择假设H1, (Ho:B2=0 H1:B2≠0) 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检验法: t=(b2-B2)/Se(b2)服从自由度为(n-2)的t分布,如果令Ho:B2=B2*,B2*是B2的某个数值(若B2*=0)则t=(b2-B2*)/Se(b2)=(估计量—假设值)/假设量的标准误。可计算出的t值作为检验统计量,它服从自由度为(n-2)的t分布,相应的检验过程称为t检验。 T检验时需知:①,对于双变量模型,自由度为(n-2);②,在检验分析中,常用的显著水平α有1%,5%或10%,为避免选择显著水平的随意性,通常求出p值,p值充分小,拒绝零假设;③可用半边或双边检验。 双边T检验:若计算的ItI超过临界t值,则拒绝零假设。 显著性水平临界值t 0.01 3.355 0.05 2.306 0.10 1.860 单边检验:用于B2系数为正,假设为Ho:B2<=0, H1:B2>0 显著性水平临界值t 0.01 2.836 0.05 1.860 0.10 1.397 F检验(多变量)(联合检验) F=[R2/(k-1)]/(1-R2)(n-k)=[ESS(k-1)]/RSS(n-k).n为观察值的个数,k 为包括截距在内的解释变量的个数,ESS(解释平方 和)= ∑y^i2RSS(残差平方和)= ∑ei2TSS(总平方 和)= ∑yi2=ESS+RSS.判定系数r2=ESS/TSS F与R2同方向变动,当R2=0(Y与解释变量X不想关),F为0,R2值越大,F值也越大,当R2取极限值1时,F值趋于无穷大。 F检验(用于度量总体回归直线的显著性)也可用于检验R2的显著性—R2是否显著不为0,即检验零假设式(Ho:B2=B3=0)与检验零假设R2为0是等价的。 虚拟变量 虚拟变量即定性变量,通常表明具备或不具备某种性质,虚拟变量用D表示。 方差分析模型:仅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若:Yi=B1+B2Di+Ui,Di—1,女性;—0,男性 B2为差别截距系数,表示两类截距值的差异,B2=E(Yi/Di=1)-E(Yi/Di=0) 通常把取值为0的一类称为基准类、基础类、参照类、比较类,研究结论与基准类的选择没有关系。 定型变量有m种分类时,则需引入(m-1)个虚拟变量,否则会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即完全共线性或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 例:收入变量(X2)完全线性相关,而R2(=r2)=1

使用SPSS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F检验、显著性差异、计算p值

使用SPSS 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F检验、显著性差异、计算p值 SPSS版本为SPSS 20. 如有以下两组独立的数据,名称分别为“111”,“222”。 111组:4、5、6、6、4 222组:1、2、3、7、7 首先打开SPSS,输入数据,命名分组,体重和组名要对应,111组的就不要输入到222组了。数据视图如下: 变量视图如下,名称可以改成“分组嗷嗷嗷”“体重喵喵喵”等

点击“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 来到这里,分组变量为“分组嗷嗷嗷”,检验变量为“体重喵喵喵”。

【关键的一步】点击分组嗷嗷嗷,进行“定义组”

【关键的一步】输入对应的两组数据的组名:“ 111”和“222” 点击确定,可见数据与组名对应上了。

点击“确定”,生成T检验的报告,即将大功告成!

第一个表都知道什么回事就不缩了,excel都能实现的。 第二个表才是重点,不然用SPSS干嘛。 F检验: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用于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即方差齐性。 如图:F旁边的 Sig的值为.007 即0.007, <0.01, 即两组数据的方差显著性差异! 看到“假设方差相等”和“假设方差不相等”了么? 此时由于F检验得出Sig <0.01,即认为假设方差不相等!因此只关注红框中的数据即可。 如图,红框内,Sig(双侧),为.490即0.490,也就是你们要求的P值啦, Sig ( 也就是P值 ) >0.05,所以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PS:同理,如果F检验的Sig >.05(即>0.05),则认为两个样本的假设方差相等。 所以相应的t检验的结果就看上面那行。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关系怎样? 答: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经济理论和统计技术来分析经济数据的科学和艺术,它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带有随机影响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规律。2、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是在计量经济学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必要前提,这三者中的每一个对于真正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是必要的,但不充分,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行。 2计量经济学三个要素是什么? 经济理论、经济数据和统计方法。 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包括哪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1)经济意义检验,即根据拟定的符号、大小、关系,对参数估计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判断(2)统计检验,由数理统计理论决定。包括:拟合优度检验、总体显着性检验。(3)计量经济学检验,由计量经济学理论决定。包括:异方差性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4)模型预测检验,由模型应用要求决定。包括:稳定性检验:扩大样本重新估计;预测性能检验:对样本外一点进行实际预测。 4.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计量经济学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5.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那两个基本特征? 答:一是随机关系,二是因果关系 6.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是研究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即计量经济学方法或者理论计量经济学。二是应用,即应用计量经济学。无论是理论计量经济学还是应用计量经济学,都包括理论、方法和数据三种要素。 7.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类型怎样?举例解释其中三种数据类型的结构。 答:计量经济模型:WAGE=f(EDU,EXP,GEND,μ) 1)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 2)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间点手机的不同个体的数据。如世界各国某年国民生产总值。 3)混合数据是兼有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成分的数据,如1985—2010世界各国GDP数据。8.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1)理论模型的设计(2)样本数据的收集(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 9.用OLS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设? 1、回归模型是线性的,模型设定无误且含有误差项 2、误差项总体均值为零 3、所有解释变量与误差项都不相关 4、误差项互不相关(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5、误差项具有同方差 6、任何一个解释变量都不是其他解释变量的完全线性函数 7、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 10.随机误差项包含哪些因素影响? 在解释变量中被忽略的因素的影响(影响不显着的因素、未知的影响因素、无法获得数据的因素);变量观测值的观测误差的影响;模型关系的设定误差的影响;其它随机因素的影响。 11.为什么要计算调整后的可决系数? 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如果在模型中增加一个解释变量,?往往增大。这是因为残差平方和往往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而减少,至少不会增加。这就给人一个错觉:要使得模型拟合得好,只要增加解释变量即可。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由增加解释变量个数引起的的增大与拟

以往《计量经济学》作业答案汇编

以往计量经济学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1-2.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 答: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是研究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或者说,计量经济学是利用数学方法,根据统计测定的经济数据,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即计量经济学方法或理论计量经济学;二是应用,即应用计量经济学;无论是理论计量经济学还是应用计量经济学,都包括理论、方法和数据三种要素。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随机关系;二是因果关系。 1-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模型检验,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 1-6.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预测检验。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大小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第二次作业: 2-1 答:P27 6条 2-3 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设?违背基本假设的计量经济学模

(完整版)计量经济学重点(简答题)

计量经济学重点(简答题) 一、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又称经济计量学,它是以一 定的经济理论和实际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1)理论模型的设计 A.理论或假说的陈述; B.理论的数学模型的设定; C.理论的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 i.把模型中不重要的变量放进随机误差项中; ii.拟定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2)获取数据 数据来源:网络、统计年鉴、报纸、杂志 数据类别: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混合数据、虚变量 数据。 数据要求: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i.完整性:模型中包含的所有变量都必须得到相同容量 的样本观察值。 ii.准确性:统计数据或调查数据本身是准确的。

iii.可比性:数据口径问题。 iv.一致性:指母体与样本的一致性。 3)模型的参数估计:普通最小二乘法。 4)模型的检验:经济学检验;统计学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 模型的预测检验。 5)模型的应用: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经济理论的 检验与发展。 三、简述统计数据的类别? 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混合数据、虚变量数据。 1)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先后排列收集的数据。 采纳时间序列数据的注意事项: A.所选择的样本区间的经济行为一致性问题。 B.样本数据在不同样本点之间的可比性问题。 C.样本数据过于集中的问题。不能反映经济变量间的结构关 系,应增大观察区间。 D.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序列相关问题。 2)截面数据:又称横向数据,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 调查数据。研究某时点上的变化情况。 采纳截面数据的注意事项: A.样本与母体的一致性问题。 B.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