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1]

合集下载

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简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简介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梅花桩是梅花拳的一种功法,传说历史非常悠久。

据《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

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描述,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第二代为江苏徐州张三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

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影响面非常狭窄。

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于民间。

从历史记载看,梅花拳最晚诞生于明末清初,真正的创始人是当时江苏铜山人邹宏义。

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幼时客居江苏铜山北街。

明朝崇祯末年,邹宏义拜武林高人张三省为师学习武艺。

历经数载风霜雪雨,邹宏义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术——梅花拳。

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故冠以“梅花拳”之名。

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

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部分,讲究文武双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

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

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

从武功层面看,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

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

在文理、武功的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国家“非遗”梅花拳在邢台市的发展现状研究

国家“非遗”梅花拳在邢台市的发展现状研究

国家“非遗”梅花拳在邢台市的发展现状研究梅花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传统拳术流派,流传于河北邢台地区,是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代表之一。

本文通过对邢台市梅花拳的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梅花拳的历史渊源梅花拳是流传于邢台地区的一种传统拳术流派,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由一位盛行于邢台县城的名医邢天斗创立。

梅花拳因其招式轻灵、绵软激烈、变化多端而得名。

20世纪50年代,邢台梅花拳宗师李国樑通过广泛普及和宣传,将梅花拳推向全国,成为中国武术界的一支亮点。

二、梅花拳的技术特点梅花拳是一种以手为主的传统拳术流派,招式简练流畅,动作轻灵,起落有度,势如游龙,手腕柔韧,力道凌厉,变化多端。

其讲究“柔中求刚”之道,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强化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梅花拳所表现的拳理与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三、梅花拳的现状分析随着时代发展的变迁,梅花拳在邢台市乃至全国的传承已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人们对梅花拳的认知不够深刻。

另一方面,梅花拳的传承人群逐渐老龄化,老一辈传承人的去世等原因,继承人群逐渐减少。

同时,深度宣传和推广也不足,很难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这些建设性的问题都阻碍了梅花拳在当地的宣传、发展和传承。

四、未来梅花拳的发展方向为了让梅花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有效地宣传发扬梅花拳文化,特别是注重传统文化知识在学校的普及。

其次,媒体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同时,加强创新和科技,可以将梅花拳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采用新的传播方式。

最后,建立完善的管理和传承制度,确保梅花拳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得以有效地开展。

综上,要想让邢台市的非遗梅花拳在未来得以更好地发展壮大,重点还是要加大宣传与保护力度,激发更多人对梅花拳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从而让梅花拳成为更好的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的代表之一。

梅花拳

梅花拳

梅花拳梅花拳1、梅香内黄
黄河故道
有枣园,槐林,尖椒和花生
汉时就居四合院
唐朝写格律诗
元明清站桩习武
富日子穷日子一样过
每年冬闲,庭院梅开
家家生火,铺草,清扫完积雪
碰一碗老酒
练练拳脚
2、武探花
在朝,在野
探花杨炳总是不卑不亢
麻线底布鞋
宽腿窄袖,一身习武装扮御前侍卫,辞了
“优游园圃”,烦了
弟子们也都能顶门立户
京豫两地,“老杨拳”常打丁家庄,沙飞雪舞
杨探花老了
就躲进一朵梅花里
代代,逸香
3、梅花桩
天高地阔
村头,一个人站立
他深吸气
摆梅花五势
静心,“如明镜止水”
此时,他需要几片雪花
一缕寒风
五根阵桩
高三尺六寸
象梅花登上枝头
弹一指冷香
气沉丹田
4、落地梅花拳
梅开五辦,全飘落坡上
冷香贴地皮游走
小鼓点紧敲着
白衣少年如灵猿攀枝,炯炯目光
紧盯风的影子
现在,不离不散的五辦梅已成为他的手指
攥紧成拳,伸为掌
振臂旋腕翻飞,应声处点到为止。

中国武术格斗的“活化石”-梅花拳

中国武术格斗的“活化石”-梅花拳

中国武术格斗的“活化石”-梅花拳梅花拳是一种流行于河北的一种武术文化,它融合了周易八卦于拳理,不断地发扬光大,先后出现了很多的名人。

随后也被列为首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么,大家对于中国武术格斗的“活化石”了解有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梅花拳的特色据《辞海》“梅”字条目中记载:梅花拳,亦称梅花桩。

武术拳种。

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

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

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

梅花拳是邹宏义始祖总结了集干支术数之精华,融阴阳生克之奥理,星转斗移,寒暑往来,天下始于一,成于三,行于五,定于七,终于九,万物通变之术,皆其术数也。

外有五式开合,内有吐呐升降,风格独特,简单易学,常持久练,身强体健,神清脑灵。

梅花拳以文养武,以武济文,吸收佛道儒之精华,是中华武术中文武双修的拳派。

梅花拳具有独特的演练鼓乐。

梅花拳的主要内容梅花拳内容丰富多彩,梅花拳多以口传身授形式授徒,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类:1、文理:“未学艺,先知理”,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文武兼备,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招,趋避之内有利害“如天之无不覆,地之无不载”。

2、武功:梅花拳的练习,首先要从基本功练起,其内容主要有: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练习。

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

梅花拳还以文养武、以武济文,其指导思想和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梅花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的流派之一,它经历了数百年来武林高手的不断锤练,日臻完美,它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简单易学、效果显着,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文武并重,是中国着名之文武双修的拳派。

梅花拳五势内容

梅花拳五势内容

梅花拳五势内容
梅花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拳法,其五势包括:
1. 落梅势:主要表现为上手蓄力,拳势如落梅花一般轻盈自然。

此势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臂力的协调,以及步法的灵活运用。

2. 豹子势:以模仿豹子捕猎时的迅猛和狡黠为特点。

此势注重速度和爆发力,通过迅猛无比的拳势,以瞬间打击对手。

3. 闪电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为特点,表现出攻击的短暂而强悍。

此势注重力量的迅速释放,拳势短小精练,以快、准、狠的方式攻击对手。

4. 蜂腰势:以蜂腰扎啄的姿态为特点,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的灵活运用和扎击技巧。

此势注重腰力的运用,通过腰部的扭动和蓄势,释放出强大的攻击力。

5. 凤头势:主要表现为形态优美、高挺而有力。

此势注重挺胸抬头,展现自信和威严,通过手势的变化和步法的运用,以控制对手并完成攻击。

以上就是梅花拳五势的基本内容,每个势均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击方法,通过练习和研究这五势,可以提高自身的拳法技艺和战斗能力。

梅花拳

梅花拳

九路又名双扑
乙为拉弓式: 乙以箭步成右弓步右直拳打乙的头部,上左步成 左弓步左直拳打乙的头部,再上右步成右弓步右直拳打乙的头 部,甲跳起左后转360度落为右仆步,双掌俯地目视甲方,并用 左肘格开甲的右拳击肋部,乙右腿斜上一步,右转90度双掌推 击甲的胸部,下蹲身闪开甲的右反背掌,并以左弓步右直拳击 甲的裆步,再以右弓步左直拳击甲的裆步,乙以左弓步右掌抓 住甲的右掌的腕部由上向下拧,左掌推其肘部拿住甲的右臂, 由左弓步变右仆步用左掌由外向里格开并抓住甲的左爪锁喉, 乙右掌再抓住甲的左手指,同时后撤左腿成左仆步,并拿住甲 的左掌,乙的双掌被甲的右掌托开后,同时用双掌封住甲的右 弹踢,甲跳起左后转360度,落为左虚 步,双掌交叉左上右下放 于左腿上.

梅花拳对练
整理者:
一路叠掌分掌
预备式:甲乙二人背向立正站好,同时双掌由上向 下按掌,双掌再由下向上捞起,二人均变马步向左 右双冲拳,目视左方,二人同时向前箭步;而人落 为马步二人交右臂,右脚在前,目视右方; 乙 以右脚弹踢击甲的腹部,右脚落地后,以左弹踢 , , 击甲的腹部,左脚落地为左弓步,以右直拳击甲的头 部,左直拳击甲头部,随后乙用左臂格甲的右直拳,再 用右臂格甲的左直拳,乙立即蹲身抱起甲的左腿;乙 的双手被分开后,以右仆步双掌封甲的右弹踢,乙跳 起左后转180度;落为左仆步双掌封甲的左弹踢,乙跳 起右后转落为左丁步,左手向左打直拳,右手屈臂放 于胸前,拳心向下;为拉弓势.
十一路大截膀
乙为拉弓式:以箭步成右弓步右直拳击甲的头 部,甲的右腕被抓住,右肘被托起,乙右腿被甲 的左腿扫起,乙的左手着地前俯,并想上左腿抱 甲的右腿,乙右转身180度,并以右弹踢击甲的 裆部,随后用左扫腿扫击甲的双腿,并向前滚身 闪开甲的踹腿,起身落为左虚步,双掌交叉胸 前..

武子穿心梅花拳一至四式预备势和扣腿双剑指等

武子穿心梅花拳一至四式预备势和扣腿双剑指等

武子穿心梅花拳一至四式预备势和扣腿双剑指等预备势动作:并步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两手心向内微贴大腿两侧;目平视前方(图936)要领:头正、项直;挺胸,塌腰;精神贯注。

扣腿双剑指动作:右脚向后退半步,左脚尖稍提起并在原地下落点地,两腿屈膝,成左虚步;同时,两臂屈肘,两手掌收抱于两腰侧,手心向上,指尖斜向前下方;目视前方(图937)。

承上,左脚向前上半步并屈膝下蹲,右脚尖钩扣在左膝窝处;同时,双手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弯曲,食指和中指伸直成剑指姿势,同时向前方指击,高与肩齐,手心向上,指尖向前,劲达指尖;目视前方’(图938、图939)。

穿心梅花拳扣腿双剑指要领:上步、扣膝、双剑指前击要同时完成;重心要稳。

虚步抱掌动作:右脚向后落步,左脚上提稍收回并在右脚前下落,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两臂内旋使两手心向内、向下、再向外翻转,直臂向左右两侧分开平摆,至两臂侧分到极限时屈肘回收,两指变掌外旋腕,收抱于两腰间,手心斜向前上方;左摆头.目视左方(图940一图942)。

穿心梅花拳虚步抱掌要领:上身挺胸、收腹、塌腰;摆头要轻快。

并步排打动作:身体左转90度;左脚向左横跨半步,脚尖外撇,右脚上步与左脚并齐;同时,右掌变拳直臂向前撩打,拳面斜向左前下方,拳心向内,左臂稍屈肘向前下方伸出,掌心拍按在右前臂前侧;目视右拳(图943,图944)穿心梅花拳要领:右臂前撩与右脚上步要同时;右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抖劲振颤,拍击轻脆有力。

转身反臂拳动作:身体右转180度;左脚后撤一大步并屈膝使两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拳随转身之势向前上方直臂反臂劈拳,拳心斜向上,左拳收抱于左腰侧;目视右拳(图945)穿心梅花拳并步排打要领:反臂劈拳要借助抡臂的力最;力点在拳背与右前臂外侧。

梅花拳五势拳法

梅花拳五势拳法

梅花拳五势拳法五势拳法一、梅花五势拳法根源梅花五势拳法,又称梅花五行拳,五势桩法。

古佛法王老祖分定天地之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宇宙万物定五行,五行的生克制化,维持天、地、人三才的平衡之时,差遣五方佛祖各管一方,有其根源为证。

五方佛排定五方。

古佛世尊为了渡化众生,在世间开展文武大道,按五行之法,命五方佛祖创下了梅花五势拳法。

五方佛各创一势。

太素佛居西方,创下大势;太乙佛居北方,创下顺势;太始佛居东方,创下拗势;太初佛居南方,创下小势;太极佛居中方,创下败势。

五势即有各势的独立性,自成一套法理;又有生克制化整体理法。

其理法奥妙无穷。

梅花拳无极歌混沌一气内外修,梅花功法至根由;穴穴自然虚无静,仙佛还元始已生。

无极势,又称预备势,起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

身要直,含胸拨背收腹,头往上虚领顶劲,下额微收,两眼平视前方。

两腿自然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微曲,五指并拢,中指贴于裤缝。

眼观鼻,鼻观口,口合心,凝神敛气,内视于心,立于虚空之地,混沌虚无之境。

无极势,默念无字真经,奉请五方佛祖,从虚无中来,虚空中坐定五行方位,佛光普照,整个宇宙光华布满乾坤,充贯身体大小周天,四肢百骇,使虚无之躯充满佛光,在虚无之境,结出丹田圣胎,无极而太极。

梅花太极歌无极孕育太极生,动静开合两仪形;三才四象八卦转,五行六合七星成。

太极势,由无极生太极,意守丹田,运丹田真元二气,转太极生两仪,天、地、人三才合一,两手走太极,左脚回收提起,左手由下往左上划弧走里面,经过右肩,右胸,向下往左,至左前方,臂与肩同高,正好阴阳变化一太极。

同时,右手从下向左,向上走外面经过左胸,左肩,往上至头顶,臂伸直向上,阴阳变化一太极。

同时,左脚向左迈出成大虚步,成左大势。

(一代宗师——王道隆)二、大势大势歌诀大势气弘性属金,生顺克拗妙绝伦;金隐于内鼻通肺,五行第一存其真。

(一)、大势动作说明:1、梅花拳大架大势大势,又名横势、打虎势、扑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乡梅花拳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北有少林拳,南有武当派。

然而邹宏义所创立的梅花拳深深植根于平乡大地,辐射世界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十几个省份,堪称中华武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时至今日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平乡县委、县政府在该县后马庄村举办了中国平乡第十五届梅花拳联谊会大会,迎来了众多的武林界著名人士和武林精英纷纷献艺,诸多门派,相互交流,场面之宏大,盛况空前,以此弘扬民族文化,纪念梅花拳始祖邹宏义。

一、梅花拳的渊源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少数民族的铁骑踏入中原大地,而明朝遗臣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在长江以南拥立皇族建立起几个小朝廷与清兵对抗,由此江南开始陷入长达二十年的连绵战火,就在此时一个武术天才在江苏徐州的铜山县呱呱坠地,此人就是梅花拳始祖邹宏义。

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客居江苏徐州铜山北街,有邹氏家谱云:“我邹氏本是北直顺德人在先元顺帝时,始祖为元内臣,至洪武年间始祖改元而为明臣辅理有功,承蒙皇上洪恩,钦赐世袭一等指挥职。

镇守江南徐州府,代代相传。

遂寄籍徐州而家焉。

”邹宏义的曾祖父名邹养浩,字完宇,名登一榜,初任徐州府教谕,后升山东常清县令,又升山东兖州府同知,又坐升兖州府太守,祖父讳业美,字景元,父名邹宗孟,字篓里。

宏义幼时,家人本想让其读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未能成名,加上当时清兵与南明朝的连年征战,乱世苍茫,国家离乱,宏义便习起武来。

开始通过拜师和家传武功相结合习练。

大约在崇祯末年,宏义在山坡上练武时巧遇武林高人张三省,张三省把宏义所练的拳术中不足之处,一一指点,并把自己练武的要领、套路、动作等秘诀传授给邹,邹当即叩拜张三省为师。

宏义天资聪慧,极具悟性.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四方云游,走访高手,切磋探讨精心锤炼,(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历数载风霜雪雨,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拳路。

其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斗雪怒放,行步三法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临风婆娑。

桩步为静,静如处子,行步为动,动若脱兔,动静结合,相得宜彰。

又多在梅花树下练武,遂故命名为梅花拳。

“梅花拳”简称“梅拳”,因过去练功在木桩上练习,所以又叫“梅花桩”。

全称“干枝五势梅花桩”,后来由于时代变革,栽桩百根以上,造价高,又费事,后改为以砖代桩,再后来干脆在地上演练,故又叫“落地千枝梅花拳”。

“梅花拳”是我国武术中著名的优秀拳种之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的实际效用。

技击擒拿都有特殊的招式,防身健体更是得心应手,加之武德高尚,尊大让小,谦虚忍让,虽有武功彰其外,实有文德居其内,历来深受人民的爱戴,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二、梅花拳的传播与发展清朝初年,邹宏义的武功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侠义心肠,热爱百姓,决定将自己所创立的梅花拳,推向社会,以传后人。

于是离开徐州到开州今河南濮阳">收徒授艺,在此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等为徒。

因邹宏义功法极高,功力很强,拳术精湛,很快使梅花拳在开州传播开来,四方传教,名震武林。

时隔不久,邹宏义向弟子们提出辞行北上,一方面传授拳术,另一方面寻找故里,思想上露出落叶归根之意。

高徒蔡光瑞看师傅年事已高,多有不便,便代师北上,寻找故里。

蔡光瑞一路北上,一边打拳收徒,一边寻找师傅祖籍。

蔡光瑞首收河南内黄八里庄杨炳清康熙壬辰科式探花为徒,继而信马游缰,一路北上,打听邹师傅祖籍家乡。

一日来到平乡县城,恰恰过庙会,四面八方,人如川流,涌向平乡城里,光瑞找了一片空地,亮拳献艺,耍开大刀,呼呼生风,只见刀光不见人影,观者里三层外三层,越聚越多,人人叫好。

可就是没有学艺的,因许多爱武之人看他穿戴是大户人家,供养不起,无法招待,所以不敢前来学艺。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穷人叫张复,看蔡光瑞的拳神奇绝伦,踌躇多时,便大胆向前深施一礼,言欲有拜师之意,蔡观其人虽清贫却是忠厚之人,便应允,后随徒张复来到后马庄家中。

蔡光瑞一边传张复武艺,一边帮助张复磨豆腐,许多乡亲见蔡师傅平易近人,容易接触,纷纷前来拜师学艺。

蔡光瑞在后马庄张家一晃就是几年,仍没有找到邹师傅故里的下落,整日心事重重,张复见此景便向蔡师傅说:“师父,我有句话不知该讲不该讲,师爷祖籍是顺德府,这么长时间也打听不着下落,我们这里就属顺德府管辖,就在我村买片宅子盖上房,也算完了他老人家的心事,不是一样吗。

”蔡光瑞听着有理,与众弟子商议,决定在此地为邹师傅置房一处,了却师傅思归故里之愿。

清康熙乙酉年,为迎师祖到来,一切置办完毕。

同时派平乡县停西口弟子车进德、平乡县东田庄弟子徐进德、南和县郑庄弟子郑玉德三人,日夜兼程,南下徐州将邹宏义迎请到平乡县后马庄村,这就是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

之后,邹宏义便定居于此设拳场收徒传艺,由此,平乡县后马庄村远近闻名,人来如织,周边数十多个县以及山东、河南众多的爱武之士云集后马庄村,拜师学艺。

font-数年后,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随率全家北上后马庄村寻父,时邹宏义已故,文聚在其父墓前祭奠之后,定居下来,继父业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

邹宏义之孙邹克诚,承祖父遗志,专心推广梅花拳,四处传教,广收门徒,梅花拳的发展席卷全国,有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正宗,足而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诸,受其教者十数百,被其德者亿万家”。

>至今梅花拳弟子遍布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十几个省份,梅花拳享誉世界武林。

三、梅花拳在历史时期的影响和作用梅花拳历经几百载风雨,是和邹宏义创立之初所崇尚的中国传统儒家、武术相结合思想分不开的,他教导梅花拳弟子习武如作人,孝敬父母,尊师爱徒,济众生,御邪恶,为国争光,为民谋利,梅花拳的这一武德自邹宏义开始不断的被后世传人发扬、光大。

清康熙年间,梅花拳五世传人杨炳(武探花),更是整理出梅花拳弟子《五戒》、《五要》、《习武规矩十二条》。

至此梅花拳传授弟子的不仅仅是桩步、行步的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文化精髓。

所以,今已传十七世,经久不衰,名家辈出,影响颇大。

梅花拳第五代传人河南内黄县八里庄杨炳,康熙五十一年武探花,康熙帝侍卫,在朝竞技获胜,因此,梅花拳名振京城。

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河北威县沙柳寨赵三多领导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他在清朝腐败,民族受辱的危机时刻,揭杆而起,高举爱国反帝旗帜,同洋人展开浴血奋战,展示了中华民族英勇气概,使列强闻风丧胆,虽然最后遭到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但梅花拳弟子赵三多和他所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书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永远被载入史册。

一九三四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以平乡梅花拳弟子为骨干发动的盐民暴动,聚众万余人,手持长矛大刀,肩扛土枪土炮,浩浩荡荡的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为我党组织发动的冀南暴动揭开序幕,革命的火种在平乡大地迅速传播开来。

">一九四三年,冀南军区政委杨秀峰,司令员吕正操组织的以梅花拳弟子为骨干的冀西抗日大队,招兵司令梅花拳第十代传人丁老卜,十二代传人张老换等为抗击外来侵略招了大批士兵,仅马庄村就有张保群、王孟冬等七人参加,深入敌后英勇奋战,抗击日寇,保卫中华。

总之,数百年来梅花拳育出的众多仁人志士,尤其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了光辉的业绩,谱写了无数抗敌爱国的辉煌篇章。

四、梅花拳走向盛世青山不老,绿水悠悠,几百年来,梅花拳这一高深的优秀拳种深受国内外习武之人的喜爱,武林界对此也特别重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河北省前武协主席南仆同志,受国家武协委托,挖掘整理“梅花拳”这一宝贵遗产,他费了三年多的心血,跑遍了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经三访平乡县,直到一九八四年冬,终于在平乡县后马庄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他如获珍宝,备办了祭品毕恭毕敬地祭奠了师祖,受到了广大梅花拳弟子的信赖和拥戴。

弟子们献出了绝不外传的“梅花拳世谱”、“邹氏家谱”等重要文献。

他还在为纪念邹师祖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梅花拳为国为民的重大贡献。

年座落在平乡县后马庄村的邹氏墓群被河北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副省长王祖武同志亲笔题词“梅花拳圣地”。

同年七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命名平乡县为“河北梅花拳之乡”荣誉称号。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陈振江先生为“梅花拳师祖之墓”题词。

平乡县梅花拳受到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国家武协主席徐才同志四次亲临平乡视察指导梅花拳武术文化。

<,徐才同志参加了平乡县举办的举世闻名的中国平乡梅花拳第六届联谊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并题词“梅香飘万里,拳艺传四方”。

省、市体委领导光临本届联谊会,《中国体育报》、《武魂》杂志、《河北日报》《邢台日报》、《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为提高平乡知名度,促进平乡发展做出了贡献。

时至今日,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习练梅花拳有一千多万人,梅花拳名扬四海,弟子遍天下,新人辈出,代代相传。

到平乡县后马庄村邹氏墓群祭祖,为海峡两岸团聚,为祖国统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梅花拳第十七代弟子中国歌剧院院长于建、梅花拳第十六代弟子中国公安大学武术教授韩建中、梅花拳第十七代弟子,少林寺主持方丈'释永信等诸多名家,为梅花拳在武林界赢得了显赫的地位。

平乡县做为梅花拳之乡,习练此拳蔚然成风,有十万人之多,并多次派代表队参加迎接香港澳门回归和其它庆祝活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年平乡梅花拳代表队参加欧、亚地区武术交流大会,荣获了梅花拳传统套路一等奖。

年在北京武术交流大会上,平乡县武术学校荣获了梅花拳传统套路一等奖,刀、棍术获金质奖。

,香港《中国功夫》杂志社总编梁伟明一行在县委及市、县文体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到平乡县后马庄考察梅花拳。

在邹氏墓地前,一群英姿勃发的少年,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正在习武,仿佛历史的画卷猎猎展开,梅花拳自创立至今已历数百载沧桑,世事变迁,逝者已矣,然而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扎根平乡这块热土,正在被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梅花拳定会走向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