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合集下载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古建筑汇总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古建筑汇总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古建筑汇总唐代建筑: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山西省五台县五台佛光寺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山西省五台县芮城广仁王庙山西省芮城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平顺天台庵山西省平顺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正定开元寺钟楼河北省正定县时代有争议五代建筑:平顺大云院大佛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山西省平顺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山西省平遥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山西省平顺县正定县文庙大成殿河北省正定县辽代建筑:涞源阁院寺文殊殿辽应历十六年(966年)河北省涞源县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4年)天津市蓟县义县奉国寺大殿辽开泰九年(1020年)辽宁省义县新城开善寺大雄宝殿河北省高碑店市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重熙七年(1038年)山西省大同市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清宁二年(1056年)山西省应县北宋建筑: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福建省福州市太原晋祠圣母殿山西省太原市长治故驿崇教寺大佛殿山西省长治市长治正觉寺后殿山西省长治市长子法兴寺圆觉殿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山西省长子县长子崇庆寺千佛殿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山西省长子县平遥慈相寺正殿山西省平遥县泽州府城玉皇庙玉皇殿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山西省泽州县晋城二仙庙正殿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青莲寺释迦殿、观音阁、地藏阁山西省泽州县泽州岱庙天齐殿山西省泽州县泽州北义城玉皇庙玉皇殿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周村东岳庙正殿、拜亭北宋元丰五年(1083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西顿济渎庙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高都景德寺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山西省泽州县陵川南吉祥寺过殿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北吉祥寺前殿、中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小会岭二仙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平顺县龙门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平顺县平顺九天圣母庙圣母殿山西省平顺县平顺佛头寺山西省平顺县阳泉关王庙正殿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山西省阳泉市武乡大云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武乡县潞城原起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潞城市芮城城隍庙大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山西省芮城县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山西省高平市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高平市高平游仙寺毗卢殿北宋淳化年间山西省高平市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河北省正定县寿阳普光寺正殿山西省寿阳县忻州金洞寺转角殿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山西省忻州市太谷安禅寺藏经殿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山西省太谷县祁县兴梵寺大雄宝殿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山西省祁县定襄关王庙无梁殿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山西省定襄县乡宁寿圣寺正殿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山西省乡宁县济源济渎庙寝宫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河南省济源市登封初祖庵大殿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 河南省登封市韩城司马迁祠献殿、寝宫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陕西省韩城市宁波保国寺大殿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浙江省宁波市肇庆梅庵广东省肇庆市莆田元妙观三清殿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福建莆田市金代建筑:五台佛光寺文殊殿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延庆寺大佛殿山西省五台县太原晋祠献殿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山西省朔州市沁县大云院正殿山西省沁县汾阳太符观大殿金承安五年(1200年)山西省汾阳县。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单檐木构建筑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单檐木构建筑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单檐木构建筑九开间大型木构殿堂遗存五代、两宋时期的建造量很大,因为每个不同王朝都有大规模的建造活动,而且主要的建筑是宫殿、苑囿及大量的住宅。

但是这些建筑都已经不存在了,特别是宫殿,带有政治色彩,新的朝代往往都不保存它。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宗教建筑遗存比较多,特别是佛教建筑保存得很多。

中国社会佛教的传入是在公元1世纪,称公元67年汉明帝梦金人开始传入,到公元3世纪开始比较大规模地传播,4世纪进入佛教的比较鼎盛的状态,4世纪是十六国时期。

东晋到5世纪南北朝时期一直到10世纪唐代、南北朝和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最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应该说是个佛教社会。

那时候的帝王都希望把自己变成转轮王,佛教的王,大规模地营造各种寺院、殿阁、石窟寺、塔,历史上最高大的塔,最大的寺院几乎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的。

宋以后只有几个主要的宗派,禅宗、净土宗、律宗、华严宗还存在,其它的仪式比较繁杂比较神秘的,像密宗、法相宗这些仪礼比较复杂的宗派逐渐地都淡出了佛教的领域。

这对佛教建筑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

唐代佛教十三宗盛景到了宋代已经看不到了,而且唐代那种动则有数十个院落甚至上百个院落的大寺院,寺院规模有好几百亩,寺塔有上百米。

七八十米高的塔,五千平米这样大的殿堂这样的格局已经见不到了。

宋代寺院的规模明显地变小,佛教也慢慢地集中在了律宗、禅宗、净土宗、华严宗这样几个主要宗派。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单檐木构殿堂,为什么这么分,因为中国建筑主要是殿堂和塔幢。

殿堂如果按照时代划分比较杂乱,按照格局去划分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从规模上讲,规格最高的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九开间的大型木构殿堂,这两座大殿堂都是辽代建筑。

一座是大同华严寺上寺大殿。

一坐是辽宁的义县奉国寺大殿大同上华严寺创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这座殿堂应该是我们所知道的唐、宋、辽、金时期规模最大的殿堂。

九开间,通面阔53.70米,进深有五间,通进深27.44米,进深相当于面阔的大约二分之一,这是古代大型殿堂的基本的比例。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2· 地盘图中殿阁之阁,不是多层楼阁之“阁”,而
5· 压槽枋 6· 普拍枋 放在阑额及柱 头上面,以承铺作的扁方条
7· 剳 牵 (清称单跨梁) 8· 绰幕枋 梁枋下柱相交
处的短木,用以缩短梁 枋的净跨距离 9· 合朩杳 蜀柱两侧的加固件 10· 出 际 榑头伸到山墙外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三·斗栱
1· 斜栱 45。或30。上安的栱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剳八 牵架 乳架 栿椽 用屋 六前 柱后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六 架 椽 屋 乳 栿 对 剳 牵 用 四 柱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郭黛姮《中国古代建筑史》654/729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郭黛姮还认为: “分槽图”即为建筑物的仰视平面图。
柱端平面 柱根平面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第七章宋辽金建筑概况
我的观点 1· 注意《法式》中附图与释文的关系
稍检《法式》,就可见出它是遵循“图文一致”的, 亦即有释文,必在图中可见。尤其是卷三十一的地盘图 (平面图)和草架侧样图(横剖面图),图文几乎完全 一致。
槽”是指衬枋头和柱头枋正交骑于檐柱缝之意。这里
“槽”与“缝”是同一个意思。[3]
[3] 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二)南京工学院学报

辽宋金宗教建筑2

辽宋金宗教建筑2

西夏时代佛塔 西夏以银川为中心建立国家,占据今宁夏、内蒙古鄂尔多斯、阿拉 善旗、额济纳旗以及甘肃的一部分地域,存在于宋、辽、金三个时期, 从公元1032—1277年,统治两百多年。西夏统治者亦学汉文化大力发 展佛教,建造寺院和佛塔,从未间断。西夏时代留存至今的佛塔不多, 主要在宁夏及其周围地区,类型五花八门。
河南洛阳齐云塔 (1977年中国旅 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齐云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 南约 200米处。据白马寺现存碑刻 和某些佛籍载,东汉永平已已(公 元69年),汉明帝敕建佛塔,“芨 若岳峙,号曰齐云”。今存之砖塔 ,实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 。塔为四方形密檐式,十三层,通 高约25米。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 仿木构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 外轮廊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拨, 古雅秀丽。
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适 应中国的习惯,以楼阁形式作为礼佛的纪念性建筑物。楼阁式塔可供奉 佛像,还兼有登高望远甚至军事了望的功用,如北京良乡的昊天塔。 楼阁式塔的造型特征是下有台基、基座,上有木结构或砖石仿木结 构的多层塔身,梁、枋、柱、斗拱等构件一应俱全。平面以正方、八边 或六边形为多,塔顶呈攒尖状,塔刹部件以覆钵好相轮为主,但形制多 样。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 有外廊(“副阶”),加强了上部的稳定性 ,也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雨水冲刷,提高了塔的寿命。 楼阁式塔是中国塔的发展主流。著名的如山西应县木塔、西安大雁 塔、开封铁塔、定州料敌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等。
宁夏银川海宝塔
宁夏银川承天寺塔
宁夏贺兰山拜寺口双塔
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方塔
宁夏贺兰宏佛塔
宁夏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大足石刻
大足的由来 公元701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将她的大周 王朝年号改为“大足”,寓意“大足天下,天下大足”。这是武 则天登基的第十二年。 五十七年以后,武则天的曾孙唐肃宗颁令设置大足县,取 “大丰大足”之意。

中外建筑史 · 第4章 宋辽金元建筑

中外建筑史 · 第4章 宋辽金元建筑
整塔体座造型柔和优美 构塔图身富塔仿有身木韵高结一构律层 。,完全
装塔饰檐偏塔13于檐层华紧,密檐丽相与叠檐,之间共
满布斗拱。塔檐逐 层内收
刻意仿木达到无以复 加塔的刹程度
第四章 宋、辽、金、元建筑
第三节 宗教与祭祀建筑 二、佛塔 2、喇嘛塔 案例:北京阜成门内妙应寺白塔
1)喇嘛塔是随着元代对藏传佛 教的尊崇而出现的一类佛塔建筑
第三节 宗教与祭祀建筑 二、佛塔 2、密檐式塔 案例:天宁寺塔
1)建于辽代(1119-1120年)
2)塔台基:下层方形,上层八角 形
3)塔总高55.38米,全部砖砌, 平面八角形,实心。
塔座
下段:须弥座
塔身
中段:须弥座+
塔檐
平坐斗拱+栏杆 上段:莲台
塔刹
第四章 宋、辽、金、元建筑
第三节 宗教与祭祀建筑 二、佛塔 2、密檐式塔 案例:天宁寺塔
第四章 宋、辽、金、元建筑
第三节 宗教与祭祀建筑 一、佛寺 1、正定隆兴寺
3)现存寺内的摩尼殿、转轮藏殿、慈氏阁和山门都是宋代的 木构建筑。
现存的最古老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是中国现存最早 的转轮藏(可以转动的佛经书架)。梁思成先生评价:“转
轮 为藏转殿动之此转结柜轮构可藏,获殿尤得为和精念巧经,同是样木的构功建德筑。之杰转作轮。藏”佛教徒认
苏州文庙内刻碑
第四章 宋、辽、金、元建筑
第一节 城市建设 二、北宋 ·平江府
3、街道 1)水路、陆路相结合的交通系统; 2)主要街道横平竖直,十字交叉或丁字交叉 3)大街:“两路夹河”;小街:“一河一路”并行
4、住宅 平江位历于史子街城区以位于北苏,州东古西城向东北联隅排,长是巷苏形州迄式今,保巷存内最建完整宅、,规巷模口最立大的牌历 坊史,街巷区,外堪为称商苏业州街古城道的缩影。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木结构古建筑汇总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木结构古建筑汇总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木结构古建筑汇总唐代建筑: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山西省五台县?五台佛光寺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山西省五台县?芮城广仁王庙?山西省芮城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平顺天台庵?山西省平顺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正定开元寺钟楼?河北省正定县?时代有争议?五代建筑:平顺大云院大佛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山西省平顺县?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山西省平遥县? 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山西省平顺县?正定县文庙大成殿?河北省正定县?辽代建筑:涞源阁院寺文殊殿?辽应历十六年(966年)?河北省涞源县? 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4年)?天津市蓟县? 义县奉国寺大殿?辽开泰九年(1020年)?辽宁省义县?新城开善寺大雄宝殿?河北省高碑店市?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重熙七年(1038年)?山西省大同市?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清宁二年(1056年)?山西省应县?北宋建筑: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福建省福州市?太原晋祠圣母殿?山西省太原市?长治故驿崇教寺大佛殿?山西省长治市?长治正觉寺后殿?山西省长治市?长子法兴寺圆觉殿?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山西省长子县?长子崇庆寺千佛殿?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山西省长子县平遥慈相寺正殿?山西省平遥县?泽州府城玉皇庙玉皇殿?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山西省泽州县?晋城二仙庙正殿?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青莲寺释迦殿、观音阁、地藏阁?山西省泽州县?泽州岱庙天齐殿?山西省泽州县?泽州北义城玉皇庙玉皇殿?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周村东岳庙正殿、拜亭?北宋元丰五年(1083年)?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西顿济渎庙?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高都景德寺?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山西省泽州县? 陵川南吉祥寺过殿?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山西省陵川县? 陵川北吉祥寺前殿、中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小会岭二仙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平顺县龙门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平顺县?平顺九天圣母庙圣母殿?山西省平顺县?平顺佛头寺?山西省平顺县?阳泉关王庙正殿?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山西省阳泉市? 武乡大云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武乡县?潞城原起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潞城市?芮城城隍庙大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山西省芮城县?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山西省高平市?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高平市?高平游仙寺毗卢殿?北宋淳化年间?山西省高平市?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河北省正定县? 寿阳普光寺正殿?山西省寿阳县?忻州金洞寺转角殿?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山西省忻州市? 太谷安禅寺藏经殿?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山西省太谷县?祁县兴梵寺大雄宝殿?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山西省祁县?定襄关王庙无梁殿?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山西省定襄县?乡宁寿圣寺正殿?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山西省乡宁县?济源济渎庙寝宫?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河南省济源市?登封初祖庵大殿?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河南省登封市?韩城司马迁祠献殿、寝宫?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陕西省韩城市? 宁波保国寺大殿?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浙江省宁波市?肇庆梅庵?广东省肇庆市?莆田元妙观三清殿?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福建莆田市金代建筑:五台佛光寺文殊殿?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延庆寺大佛殿?山西省五台县?太原晋祠献殿?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山西省朔州市?沁县大云院正殿?山西省沁县?汾阳太符观大殿?金承安五年(1200年)?山西省汾阳县?平顺龙门寺山门?山西省平顺县?平顺淳化寺正殿?山西省平顺县?平顺回龙寺大殿?山西省平顺县?碳十四测试和树轮年代校正,其建筑年代应为北宋晚期至金初浑源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浑源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山西省繁峙县?繁峙三圣寺大雄宝殿?山西省繁峙县?定襄洪福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定襄县?泽州川底佛堂正殿?泽州府城玉皇庙成汤殿?金泰和七年(1207年)?沁县普照寺大殿?山西省沁县?高平开化寺观音阁?山西省高平市?高平西李门二仙庙中殿?山西省高平市?高平中坪二仙宫正殿?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山西省高平市高平二郎庙戏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山西省高平市?陵川龙岩寺过殿?金天会七年(1129年)?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崔府君庙山门?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山西省陵川县陵川西溪二仙庙后殿及东西梳妆楼?金皇统二年(1142年)?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南神头二仙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寺润三教堂大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玉泉东岳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石掌玉皇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白玉宫过殿?金大安至崇庆年间?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北马玉皇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平遥文庙大成殿?金大定三年(1163年)?山西省平遥县?壶关三嵕庙正殿?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山西省壶关县? 武乡洪济院正殿?山西省武乡县?武乡会仙观三清殿?金正大六年(1229年)?山西省武乡县盂县大王庙寝宫?山西省盂县?柳林香严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柳林县?绛县太阴寺南大殿?山西省绛县石楼兴东垣东岳庙大殿?山西省石楼县?曲沃大悲院献殿?山西省曲沃县?文水则天庙圣母殿?金皇统五年(1145年)?山西省文水县? 万荣稷王庙正殿?山西省万荣县阳城下交汤帝庙拜殿?金大安三年(1211年)?山西省阳城县? 阳城开福寺献殿?山西省阳城县?清徐狐突庙献殿、正殿?金明昌元年(1190年)?山西省清徐县?清徐清源文庙大成殿?金泰和三年(1203年)?山西省清徐县?新绛白台寺释迦殿?金明昌年间?山西省新绛县?襄垣灵泽王庙灵泽王殿?金大安二年(1210年)?山西省襄垣县?襄垣昭泽王庙昭泽王殿?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山西省襄垣县? 潞城东邑龙王庙正殿?山西省潞城市?榆社福祥寺正殿?山西省榆社县?太谷真圣寺正殿?金正隆二年(1157年)?山西省太谷县?长子天王寺中殿、后殿?山西省长子县?阳曲不二寺大雄宝殿?山西省阳曲县?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金天会二年(1124年)?山西省应县涉县成汤庙山门?金大定四年(1164年)?河北省涉县?济源奉仙观三清殿?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河南省济源市汝州风穴寺中佛殿?河南省汝州市?登封清凉寺大殿?河南省登封市?宜阳灵山寺毗卢殿、大雄宝殿?河南省宜阳县?丹凤二郎庙?金大安三年(1211年)?陕西省丹凤县?曲阜孔庙碑亭?山东省曲阜市?南宋建筑:广饶关帝庙大殿?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山东省广饶县? 江油云岩寺飞天藏?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四川省江油市? 武都福津广严院?四川省武都县?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南宋淳熙年间?江苏省苏州市?罗源陈太尉宫正殿?福建省罗源县?其它断代成疑的建筑:?布村玉皇庙?山西省长子县慈林镇?年代为唐?五代?北宋?? 小张碧云寺?山西省长子县丹朱镇?年代为五代。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城市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城市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建筑五代、两宋、辽、金、西夏历史这个时间大概覆盖了10世纪到13世纪三百年,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中国建筑从秦汉开始走了一千多年,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

先对这个时期的历史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这之前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鼎盛的一个时期。

但是,随着唐王朝在公元907年的轰然倒塌,整个中国进入了一个战乱和纷争的时代。

中原地区这时候由于频繁的战乱,像走马灯一样的在更换着政权,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前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

这些王朝主要在中原地带。

在南方地区还出现了前蜀、后蜀、吴、闽、楚、北汉、南唐、越、南汉、南平十个割据政权,所以我们在历史上称这段时期叫五代十国时期。

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整个国家的情况是一片割据的乱象。

从960年,北宋王朝立国以后着手统一事业,先后统一了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的割据政权,中原地区得到了统一。

当时这个北宋皇帝还是有些雄心,他希望统一中国。

所以他跟北方的辽政权进行较量,但是经过几次回合,双方各有胜各有负,最终达到一种持平的状态,形成了辽宋南北对峙的格局。

这个历史很有意思,所谓澶渊之盟,百年和好。

经过反复的争斗以后,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这张图可以看出当时辽宋对峙的格局,在这个时候稍微晚一点,又出现另外一个政权叫西夏。

辽是由契丹人掌控的政权,西夏是党项人,就是羌人掌控的政权,实际上是三足鼎立的状态。

一百多年之后,大概在12世纪初期,在黑龙江一带的女真人开始兴起,就是所谓的金人。

金的政权兴起以后很快就灭了辽,1125年辽灭亡。

两年以后,北宋又灭亡,宋的政权向南迁,出现了金、南宋、西夏三足鼎立的状态。

党项人的时间跨度相对大一点。

1038年建立西夏,1227年西夏被蒙古铁骑扫灭。

到1234年,蒙古人又灭金,又经过四十多年到1271年元帝国建立。

1279年南宋灭亡,中国重新进入统一的大帝国时代。

五代、两宋、辽、金木构建筑

五代、两宋、辽、金木构建筑

五代、两宋、辽、金木构建筑单层重檐殿堂遗存檐代表等级。

重檐建筑一般等级比较高。

太原晋祠圣母殿是一座祭祀性建筑,单层重檐。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是宋代的遗构,建造年代是宋崇宁元年、1102年,比《营造法式》早一年。

从圣母座后元祐年间的题记上看可能更早,元祐二年是1087年,还早二十多年。

这个建筑是重檐,一般重檐是有周匝副阶的。

殿身部分上檐是九脊顶,也就是歇山顶,包括副阶的这部分。

下层檐是七开间,进深是六间,殿身是五间,因为它收进一些檐子,平面大致接近一个方形,周围有一圈廊。

它的总平面如下图,这是个园林化的祠。

大殿有盘龙柱,重檐。

前面还有一个十字形的石桥。

形式是殿堂式结构。

内外柱同高,构架用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的做法,前面省了一个柱子,结构很大胆,而前面有一个短柱,就是上檐柱直接落在了前面的三椽栿上。

它产生的效果是前廊特别大。

如果到那个地方,都感觉前廊很空畅,便于礼寺。

外观很精美,重檐、九脊。

宋代的建筑装饰华丽、华美,加上盘龙柱、石栏杆,非常地精巧、玲珑和庄重的一个建筑物。

斗栱用得并不太高,上檐用六铺作双杪单下昂,出了三跳。

下檐一般要减上檐一铺,用的是五铺作,这是习惯。

一般上檐要高一点。

盘龙柱是现存最早的(曲阜的孔庙大圣殿也用了盘龙柱),殿内还有圣母像和座椅。

这个座椅是目前所知道最早的家具,元祐二年的,应该公元1087年,离现在已经是一千多年了。

它的琉璃瓦顶也很精美,用了琉璃剪边,用了很丰富的雕饰。

但这些脊部很可能是明代的。

它有维修的痕迹河北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的造型和空间极其独特而且很丰富,也是单层重檐。

隆兴寺在唐代叫龙藏寺,后改成龙兴寺。

唐中宗年间,全国普遍地改龙兴寺。

到清代改成隆兴寺。

这个寺院保持得比较完整,从前面的影壁、牌坊、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摩尼殿,一直到戒坛、大悲阁、弥陀殿、敬业殿、药师殿,整个纵深很长。

宋代的图形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空间,特别是大悲阁两侧还用两个配楼,非常隆重。

摩尼殿是现存寺内比较早的一座殿堂,它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一、历史文化背景:
公元10世纪时(北宋+辽) 12世纪时(金+南宋)
二、建筑实例
1.宋东京城(今开封)
设计要点:
①三重城墙:便于防御守城,城墙每隔100步设一马面,新
城城墙周长19公里,旧城周长9公里
②四水贯都: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
③城门布局:城门与水门结合
④突破里坊制:(唐长安、洛阳均采用里坊制,有坊墙)东京
采用沿街商店——街巷式
⑤商业、服务业建筑发展
⑥娱乐性建筑发展:以勾阑为中心的“瓦子”形成,说书、
讲史、宫调木偶、皮影、商谜、说相声、杂技等娱乐活动
⑦宫殿的重要性下降
小结:
●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从封闭的里坊制转向开放的
街巷式,从封闭的市井转向开放的街市,是中国城市后期
模式开始。

●宫城居北,前有大道(御道)不妨碍交通。

●水陆交通十分地达,四条水路构成水运中心的基础,正交
路网,桥特别多。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不足:街巷制带来了交通混乱;线性的街区带来治安威胁;
防火不利,设置“厢吏”。

宋《平江府图》
2.宫殿:由州衙发展起来,较简单,不太恢宏,为加强气氛,设
①“千步廊”:引导空间→小广场→宫殿
②“工字殿”:称“轴心舍”,使小宫庭略显气势
《清明上河图》中的住宅
3.园林:
①堆山叠石的艺术高潮——人造假山。

赵佶“艮岳”(万岁山)
②宋画中的园林建筑形式也相当丰富
③沈园——陆游
4.宗教建筑:
①佛寺:河北正定隆兴寺:轴线很长;注重整体的轮廊线;
单体屋顶变化及细部处理丰富细腻。

其他佛寺实例:太原晋
祠、汾阴后土庙
河北蓟县独乐寺:
1、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四阿顶,台基低矮,出檐深远,鸱尾雄壮有力,各部比例和谐凝
重,内部不设天花,平面为“分心槽”形式。

2、观音阁(辽承唐风)
(一)平面: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二)立面:立面造型符合观音性格
①台基低矮:显示观音与人亲密
②入口宽大
③水平分割:用水平线显示稳定,平易近人
④屋顶采用九脊殿式样(即歇山顶):出檐深远,斗拱雄大
⑤观音阁比例严谨,轮廊呈正方形
(三)剖面:殿阁型构架、金厢斗底槽
1.水平分层:三个柱网层、三个铺作层、一个屋架层
外观两层,有腰檐平座,内部三层(中间有一夹层)
2.内槽柱子处理:叉柱造1、缠柱造2
3.叉手、蜀柱(脊瓜柱)并存
4.空井处理:为盛放较高的观音像,从上到下依次为:八边形、六边形、四边形
5.屋顶平缓
(四)、抗震问题:
1.地基坚实
2.构架用材得当
3.平面、空间尺度得当
4.内外槽水平联系牢固、铺作层坚实
5.空井在各楼层有加居措施
6.榫卯连接可缓冲一定能量
山西大同华严寺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一)结构成就(结构措施)
1.八角形平面:承受风压力比四边形优越(八角形非造型美的需要而是抗风性的需要)
2.殿阁型构架(与独乐寺观音阁相同):九个柱网层,九个铺作层,一个屋架层,早期塔
多四边形后期多为八角型。

每个铺作层都象圈梁一样。

金厢斗底槽。

3.高宽比合理——约2:1(宽30多米)高67.31米
4.塔的合理收分,若内柱上下完全对齐、上层廊子太窄了,内柱一至五层对齐,六七层
错半柱径,八九层内错半个柱经,外槽柱每层都错半柱经。

5.夹层处理:美观所需,不是结构所需。

斗拱将光线挡住,夹层很暗没有什么用处,楼
梯穿其而过,暗层中有很多斜撑。

6.门窗处理:每层都得开门通向平座。

30年代维修时,将斜撑拿掉没窗子,结果塔出现
倾斜可见其结构之作用。

7.楼梯独到:凡楼梯通过处都将斜撑拿掉,楼梯每上一层就换一边,以避免纵向断裂。

8.小构件:这么高大的建筑为什么用的都是小构件?每层柱子不高、空间跨度小、小构
件,但数量多,可使荷载分散,减轻自重,大的构件仅在一层有。

使用叉柱逐层收分,稳定性好。

9.佛像的处理:佛像大就会很重,一楼很高很大的空间放置大佛像,二层以上为四个小
佛像,这样重量减小,荷载分散,另一层空间大而暗,适合观看大体量大致型体而轻细部,这样的处理很适合。

10.强化最不利环节
11.套简式结构:一层柱子用土坯包起来,稳定柱子。

(二)立面造型
雄壮而华丽,尺度大,体量很大,六层檐口,五层楼。

采用了60多种斗拱繁多的
1*叉柱造:楼阁或木塔的上层柱子下端,十字开口成四瓣,叉在下层柱头铺作中,柱脚直接落在栌斗上或栌斗上方。

有的平座柱较下层柱内收半柱径,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收进较少,外观不够稳定。

优点是构造简单。

宋以后这种做法逐渐消失。

见《建筑史文集》六及《教材》
2*缠柱造:在楼阁建筑中,由于上层较下层内收,当上层角柱向内收进较多时,在下层柱端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平座转角铺作做成具有三个栌斗的形式,围绕上层角柱柱根布置,这时正、侧两面都可以看到两个栌斗,在结构上、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构造复杂,现存遗构中没发现缠柱造做法。

构件为结构所需构筑了华丽的外形,尺度很大,所以同时又是雄壮的。

评析:当时砖塔为先进的结构形式,采用木结构是落后的,从历史发展上来说是落后的,但由于使用木材得法是木结构中的精品,科学价值也很高。

①采用筒体结构。

②多层斜撑、柔性结构、抗震
金代: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佛光寺文殊殿、大同上下华严寺、善化寺、山西应县净土寺小木作
②佛塔:苏州报恩寺塔、苏州虎丘山云岩寺塔、内蒙古巴
林左旗辽庆州白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仁寿塔、河北正定开元寺塔、河南开封市祐国寺塔、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北京天宁寺塔
③经幢: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
5.陵墓:
①河南巩县宋陵:
继承了唐代合葬制。

“七帝八陵”,几个皇帝在一片陵区。

特色:陵区范围大(群体)但单体小。

①唐代太花钱,宋代定制度,生前不建陵墓,死后七个月内必须下葬,所
以来不及建得太大。

②帝王的地位降低,“方上制”最后
一个时期。

下宫置于墙内——风水,“五音”——献殿放在西北,陵朝西——南高北低——对形成气势很不利
小结:浅埋”——祭祀建筑重要性上升
献殿——“龟头屋”——浅穴埋尸——转折时期
其它实例: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山西侯马市董氏墓
三、建筑理论:
北宋,李诫,《营造法式》,
1〉按照斗拱的材模数化、定型化
2〉等级制、伦理化
3〉成就与局限:一方面制度成熟,节约了用料、规范了结构和构造,有利于经济与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一方面没
有分析建筑结构和构造内在的原因、关系、作用,从而
使规范变得讲话,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木构技术的继续发
展。

四、群体结合
1>东京汴梁——(开封)开敞性、商业性
2>水城苏州——“平江图”发展水网,粮食富庶、军事要地
3>宋三大名楼——黄鹤楼、藤王阁、岳阳楼,强调单体与群体
组合。

4>河北正定隆兴寺
五、建筑艺术趣味
●从唐代的恢宏变得隽永、秀丽。

辽承唐风;金为辽宋之结
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

●园林——优雅、赏石,重个人趣味,小、秀气
●装饰——纤细工整、绚烂柔美,向细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