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

合集下载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
甬 煞聋i
C h 巾园化 i I : 贸易
n a C h e mi c a l T r a d e
2 0 1 3 1 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高稠 油采收率 的主要方法和机理
高玲玲
胜 利油 田井 下作业 公 司■胜油 公司
摘要 :本 文探讨 了注蒸 气热 采技 术 的主要 方法 ,蒸 气吞 吐采 油和 蒸汽 驱 。分别 对两 种采 油方 法 的采油 机理 和采 油技 术进 行论 述 ,并对 两 项技 术存 在 的
问题及 解决 办 法进 行探 讨 。 关键词 :稠 油 采 收率 原理 采 油技 术 ( 1 )组 合式 吞吐技 术 组 合 式蒸 汽吞 吐 是指 在 蒸汽 吞吐 开发 单 元中 , 多 口井按 优 化设 计 的排 列组 合进 行 有序 的 蒸汽 吞 吐采 油 ,达 到改 善开 发效 果 的方 式 。组合 式 吞 吐 技术可 以有效抑 制和 利用 汽窜 ,提高 蒸汽热 能利 用率 ,改 善油 层动 用状 况 , 使 油井 的周 期产 油 量和 油汽 比均 得 到提 高 ,它 是 改善 蒸汽 吞 吐 超稠 油 油藏 开发 效果 ,提 高吞 吐阶段 采收 率 的有效 途径 。 ①井 对同注 同采方式 这种 吞 吐方 式是 针对 汽 窜方 向单 一 ,主 要集 中在 两 口井 之 间 ,通 过对 两 口井实 施 同时注 汽 、同时采 油 ,达到 抑制 汽窜 影响 ,提 高油 井生 产效 率 , 提 高油 井 生产 效果 的简 单 组合 式 吞吐 方式 。主 要适 应 于 超稠 油 油藏 开 发 早 期 ,汽 窜仅在 分散 区域井 或 高周期 的边 部 区域发 生 。 ② 多井整 体吞 吐方式 多井 整 体吞 吐方 式 是将 射孔 层位 相 互对 应 ,汽 窜发 生 相对 频 繁 的多 口 油 井作 为 一个 整体 单 元 ,集 中注 汽 、集 中生 产 , 以满 足 抑 制汽 窜 、提 高 动 用 效 果的 一种 方法 主 要 适 用于 超稠 油 开发 的 中后 期 ,此 时汽 窜 较 为严 重 且 相对 明显 的区域 。 ③ 水平井 井组 同注 同采 方式 水 平井 井组 同注 同采方 式 是针 对超 稠 油直井 向水 平井 开 发过 程 中 ,与 周 围直 井 相互 影 响较 严重 ,将 水 平井 与射 孔 层位 相 互对 应 汽 窜发 生 相对 频 繁 的多 口直 井 , 作 为一个 整体 单元 ,同时注 汽 、 同 时生 产 ,以满 足抑 制 汽窜 、 提 高动 用 效果 的 一种 方法 。主要 适用 于超 稠 油水 平 井 与周 围直 井 汽 窜较 为 严 重且 具有 相对 明显 区域 性的 区域 。 ④ 少注 多采 少 注 多采 方式 是在 多 井整 体 吞吐 的基 础上 ,对 射 孔层 位 相互 对 应 ,汽 窜发 生相 对 频繁 的 多 口油井 作 为一 个整 体 单元 ,优 选 部分 井 集 中注 汽 、实 现 单元 整体 采油 ,以满足抑 制汽 窜 、利用 汽窜 ,提 高动 用效 果 的一种 方 法 。 主 要适 用于 超稠 油开 发后 期 ,汽窜 非常 严重 的区域 。 ⑤ 一注 多采 方式 注 多采是 针对 于开 发层位 、吞 吐周 期 、采 出程 度 相 同或相 近 的井组 , 特 别 是汽 窜相对 严重 ,整体 吞吐 效果 差的 井组 , 采 用 中心井 大 注汽量 注 汽 , 周边 同层 位 邻井 利用 已形 成的汽 窜 通道 来 引 窜加 热油 层 ,增 加 油层 平 面动 用程 度 。其适 用 范 围主 要是 在井 组 中心 井 汽 窜严 重且 多 方 向汽 窜 ,射 孔 位 置最好 略 高于周 围井 ( 3~ 5 m )。 ( 2 )组 合式蒸 汽 吞吐现 场 实施过 程 中注意 的 问题 : ① 组 合 区域 内油 井应 达 到周 期 相当 、层 位相 同、吞 吐 时 间相近 。组合 式吞 吐 区域 内 油井 由于 在 周期 生产 时 间上 要 求几 乎相 当 ,而 根据 超 稠 油 周 期生 产 规律 分析 , 不 同周 期的 周期 生 产时 间 差别 较 大 。因此 ,为 了保 证 区 域 内油井 运 行 的 同步 ,要 求区 域 内油井 的周 期尽 量相 当:而 要 求其 达 到 抑 制汽 窜 、提 高动 用 的 目的 ,就 必须 要求 油 井 的生 产层 位 相 同 :在上 述 两个 条件 满 足后 ,要 达 到运 行 时间 上 的相近 ,还 必须 在 实施 前 ,对注 汽 时 间进 行调 整 。 因此要 实 施组 合 式吞 吐 ,必 须满 足 周期 相 当 ,层 位相 同 、吞 吐 时 间相 近三 个基 本条 件 。 ②要 充 分考 虑对 组 合 区域 外 的 影响 。在 实施 组 合式 吞 吐 的过程 中, 随 着 周期 的增 加 ,采 出程 度 的提 高 , 区域 的边 界也 逐 渐模 糊 ,这 样 ,组 合 式 吞 吐区 域 对区 域外 的 影响 也在 加 大 ,因此 ,在实 施 时要 充 分考 虑 对 区域 外 部 的影 响 ,让 其影 响在 可接 受的 范围 内 。 ③在 实 施组 合 时 ,井数 控制 要 灵活 、 时间可 相 对拉 长 。在 实 施组 合 式 吞 吐 的过 程 中, 区域 内井 数可 根 据 实际情 况 进行 增 减或 调 整 , 同时 一个 大 的 井组 可 适 当延长 运 行 时间 ,在 短 时间 内分 阶段 实 施 , 同时对 注 汽 井的 顺 序进 行 必要调 整 。 ④ 注汽 强度 可适 当下 降。在 实 施组 合 式吞 吐 的过程 中, 由于 在 短时 间 内对 一 个 区域 进行 集 中注 汽 ,使 这个 区 域 的能量 补充 幅度 较 大 ,如 果继 续 按 照 正常 的注 汽量 增 幅增 加 注汽 量 ,可 能 会导 致热 能交换 慢 ,使 焖 井 时间 延 长 ,油井 开井温 度 高 ,在影 响生 产 效率 的同 时 ,浪费 了蒸 汽热 量 ,因此 , 在 注汽 强度 设计 时 ,进 行适 当 的下 降调整 是 必要 的。 三 、结 论 1 、组 合式 吞吐 技术可 有 效 的抑 制 和利 用汽 窜 .是大 孔 、高渗 超 稠油 油 藏 有效 改善 开发 效果 的技 术 。 2 、实施 组合式 吞 吐技术 ,有 利于 建立 整体 温场 ,提 高 蒸汽热 利 用率 , 节 约注 汽  ̄ t t - . 。 3 、实施 组合 式吞 } 技 术 ,I - J 有 效减 缓超 稠汕 商蒯 ! l J j 递 减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摘要:在油田开发后期主要以稠油为主,稠油油藏在经过多轮措施后,其物性和流体性质都有较明显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油井的采油效果,其主要表现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含水升高、油气比降低,严重影响原油开发的经济性能,当今对于一些稠油井,应该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稠油储量动用程度。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化学驱技术研究我国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稠油主要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目前开采稠油主要方法是蒸汽驱和蒸汽吞吐。

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性较差,常规热采效率低,成本高,消耗大很难有经济有效的开发。

因此,为了改善稠油开采效果,提高稠油采收率,发展了多种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文章主要阐述了:稠油热采工艺技术,井筒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

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稠油老油田开采基本面临着,大多数区块蒸汽吞吐以达到8轮以上,处于蒸汽吞吐中后期,产量递减严重,油气比降低,地层压力降至原始油藏压力的20~35%,油藏的有效动能量很小,绝大多数油藏已经过2~3次加密,井距已接近70~100米,从吞吐的角度来讲,已没有加密的余地,尽管吞吐轮次较高,但加热半径有限,仅在井筒附近区域温度有所升高,吞吐动用半径较小,在井筒附近50米以内。

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是把射孔层位相互对应、汽窜发生频繁的部分油井作为一个井组,集中注汽,集中生产,以改善油层动用效果的一种方法。

原理为利用多井集中注汽、集中建立温度场,提高注入蒸汽的热利用率,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井整体吞吐能有效抑制汽窜,减少汽窜造成的热损失。

由于多炉同注、同焖,有效地抑制了汽窜的发生,使注入蒸汽的热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2.多井整体注汽时,注入热量相对集中,油层升温幅度大。

由于采用多炉同注、同焖,有利于注入热量向油层中未动用区域扩散,增大了热交换面积;集中建立地下温度场,使热交换更充分。

3.多井整体吞吐时,通过不断变换注汽顺序,使驱油方向发生改变。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思路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思路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思路摘要:稠油油藏是一类特殊的油气藏,与常规油藏有许多不同之处,稠油属于低品位石油资源,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投资高,但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是开发稠油的重要课题。

热力采油是当今稠油开采主要技术,本文回顾了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等常规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这些技术的局限之处,介绍了几种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新思路 (如强底水稠油油藏双水平井油水同采、改善特稠油油藏SAGD开发效果的智能完井和溶剂添加技术、水平井交互蒸汽驱技术、双水平井连接U型井加热技术等),在目前成熟的稠油热采开发技术基础上,探索强化采油、改善开发效果的新技术、方法。

关键词:稠油油藏;热力采油;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一、研究背景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约为9-13万亿桶。

剩余可采储量中常规原油占47%,而稠油和沥青占53%;稠油沥青资源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48%)、加拿大(32%)、俄罗斯、美国、中国、伊拉克、科威特等。

中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探明储量40亿吨。

储量最多的是辽河油田(23亿吨),而后依次是胜利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和河南油田,海上稠油集中分布在渤海地区。

1.稠油开采技术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分为热采和冷采两类。

蒸汽吞吐是稠油热采的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作业较简单、产油速度高、见效快,蒸汽吞吐加热区域有限,因此采收率仅为15-20%;蒸汽冷热周期变化,对井筒的损害较大;蒸汽吞吐作业周期长,时效性低。

蒸汽驱是最为有效的热采技术。

注入的高干度蒸汽不但可以降低原油粘度,还可以补充地层能量,采收率为约40%。

蒸汽驱油开发效果受油藏深度影响很大,我国的稠油埋藏普遍较深,高温蒸汽在通过较长的井身时会损失大量的热量。

火烧油层是稠油热采中应用最早的一种EOR方法。

对热量利用高,适应油藏范围更加广泛采收率为约50%.需要连续向油层中注入空气,高压、大排量空气压缩机常年连续工作,对设备性能要求较高。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是一种针对稠油资源的开采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热能将粘稠的稠油变得更加流动,从而方便提取。

随着全球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稠油资源的开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就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一、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原理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替法、地热法、电阻加热法等几种方法。

1. 蒸汽吞吐法蒸汽吞吐法是通过将高温的蒸汽注入稠油层,使稠油受热膨胀并形成气相驱动油的运移。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稠油产量。

蒸汽驱替法是将蒸汽注入稠油层,通过高温高压破坏稠油的粘度结构,从而使得稠油与油藏底部的水形成乳状液,提高了油品的可采性。

3. 地热法地热法是利用地下热能来提高稠油层的温度,使稠油在地热的作用下变得更加流动,并且可以减少热能的消耗。

4. 电阻加热法电阻加热法则是通过在井筒中加入电阻加热器,通过电流产生的热能来加热稠油,降低其粘度,从而方便提取。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主要应用于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在这些地区,使用传统采油技术提取稠油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1. 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稠油生产国之一,其阿尔伯塔地区的稠油储量巨大,但由于粘度高,采油困难。

加拿大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地区拥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大部分是非常高粘度的稠油,传统采油技术效果不佳。

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公司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3. 俄罗斯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在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大量的稠油资源。

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方面经验丰富,在稠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相较于传统的采油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采收率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稠油资源的采收率,从而增加了石油产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不仅开展了室内实验,而且对不同的油藏进行了注氮气开发。

89年我国开始了注氮气开发油田的实验,到90年代中期,由于膜分离制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为氮气在油田开采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在新疆、辽河、胜利等油田已有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注氮气开采机理1.注氮气开发油田通常通过以下机理来提高原油采收率:1.1多次接触混相驱(包括作为驱替CO2、富气或其它驱替剂与地层原油混相段塞的后缘注入或者气水交替注入混相驱);1.2多次接触非混相驱或近混相驱;1.3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1.4顶部重力驱。

混相驱或非混相驱适于油层物性较差、原油中含一定溶解气、原油重度在38~51oAPI(0.8348~0.7753)、油气藏埋藏较深的轻质油藏;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适于注水效果差、低孔隙、低渗透、原油重度在31~60oAPI范围、埋藏较浅的油藏;而重力驱适合于油层物性好、埋藏较深、闭合高度大的盐丘或背斜油藏。

2.混相驱2.1连续注入氮气混相驱氮气很难与油藏原油发生一次接触混相,但在足够高的压力下可与许多油藏原油达到蒸发气驱动态混相,即注入的氮气与油藏原油之间经过多次接触和多次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组分不断蒸发到气相中,当气相富化到一定程度时便与原油达成混相。

2.2注氮气推动易混相气体段塞混相驱注氮气要求原油的轻烃和中间烃含量高,故一般来说实施的难度比较大且适用范围较窄,但却较之于注CO2和烃类气体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点。

为了充分利用CO2和烃类气体易混相的特点,同时也为了降低使用CO2和烃类气体的成本,可通过注氮气推动CO2或烃类气体段塞混相驱来提高采收率,其开采机理与CO2和烃类气体混相驱机理相似。

如果易混相气体段塞的尺寸选择合理,则用氮气推动混相段塞的驱油效果会比连续注入氮气效果较好,经济效益会更高。

2.3交替注氮气注水混相驱在注氮气驱过程中,由于氮气的粘度远低于油藏原油,产生的流度比会造成前缘气体的粘性指进。

稠油开采方案

稠油开采方案

稠油开采方案1. 引言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由于其黏度高,相比于常规原油,开采过程更加复杂且困难。

本文将介绍稠油开采的方案,涵盖一些常用的稠油开采技术和方法。

2. 稠油开采技术2.1 热蒸汽注入法热蒸汽注入法是常用于稠油开采的技术之一。

该方法通过注入高温的蒸汽来减低油藏中的原油粘度,降低黏度后,使得原油更易于抽采。

热蒸汽注入法可以分为直接蒸汽驱和蒸汽辅助重力排油两种。

直接蒸汽驱是将高温蒸汽注入到油藏中,通过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作用,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得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辅助重力排油是通过注入蒸汽从而提高油温,使得原油流动性增加,同时借助地层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原油通过重力驱出。

2.2 转矩驱油技术转矩驱油技术是一种基于转子引动原理的稠油开采技术。

该方法通过在井下安装转子设备,利用转子的运动来产生剪切力和推动力,使得原油流动起来。

转矩驱油技术主要用于黏度较高的胶体状原油开采。

2.3 溶剂驱油技术溶剂驱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特定的溶剂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常用的溶剂包括丙酮、苯和二甲苯等。

该方法可以与蒸汽驱、转矩驱油技术等相结合,提高稠油开采效果。

3. 稠油开采方法3.1 增注增注是指向油层注入特定的驱油剂以改善油层的流动性。

这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增注方法包括水驱、聚合物驱、碱驱、聚合物-碱联合驱等。

水驱是指注入水来增加原油流动性和驱出原油。

聚合物驱是指注入具有降低粘度的聚合物溶液来改善原油流动性。

碱驱是指注入具有碱性的溶液来降低油藏中的黏土含量,改善原油流动性。

聚合物-碱联合驱是将聚合物驱和碱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稠油开采效果。

3.2 高压气体驱油高压气体驱油是指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来提高砂岩孔隙中的压力,从而驱使原油流动。

常用的高压气体包括天然气和二氧化碳。

该方法可以提高原油流动性,增加采收率。

3.3 超声波驱油技术超声波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在井下注入超声波来改变原油的流变性质,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提高采收率技术(王从领)

提高采收率技术(王从领)

越来越大,采收率平均约33%,大量原油遗留地下。
油田开发迫切需要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
一、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7、石油开采历程
储藏在地下的原油到底能够从地层采出多少呢?其衡 量指标是原油采收率。原油采收率是指采出原油地质储
量的百分数。
油藏开发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的一次采油阶段。通常这种方 式开采的原油采收率都比较低,只有8%~15%。
主 讲:王 从 领
中原油田培训中心
学习内容
目 录
一、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二、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原理
三、三次采油技术 四、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3
一、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1.石油的用途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料油,燃料油是目前世 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 化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 的原料。 当今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 其它12%作为化工原料。
24
12、国内及各油田提高采收率发展现状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尽管在80年代开 展了CO2和天然气驱矿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气源问题,一直未 得到发展。 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世界级气田的发现。 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 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吉林的扶余油田、苏北黄桥气田、江苏秦潼凹陷以及广东三水盆地等一
15
一、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10、我国提高采收率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国内 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这种供求矛盾使我国1993年成 为石油净进口国。 国内各大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原油含水率不断上升, 平均含水率已经高达80%以上。而近几十年来发现新油田的难

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

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

4、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1)蒸汽吞吐采油方法又叫周期注气或循环蒸汽方法,即将一定数量的高温高压下的湿饱和蒸汽注入油层,焖井数天,加热油层中的原油,然后开井回采。

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开采的增产机理为:(1)油层中原油加热后粘度大幅度降低,流动阻力大大减小,这是主要的增产机理;(2)对于油层压力高的油层,油层的弹性能量在加热油层后也充分释放出来,成为驱油能量;(3)厚油层,热原油流向井底时,除油层压力驱动外,重力驱动也是一种增产机理;(4)带走大量热量,冷油补充入降压的加热带,当油井注汽后回采时,随着蒸汽加热的原油及蒸汽凝结水在较大的生产压差下采出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热能,但加热带附近的冷原油将以极低的流速流向近井地带,补充入降压地加热带;(5)地层的压实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种驱油机理;(6)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油层解堵作用;(7)注入油层的蒸汽回采时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8)高温下原油裂解,粘度降低;(9)油层加热后,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增加了流向井筒的可动油;(10)某些有边水的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过程中,随着油层压力下降,边水向开发区推进。

2)蒸汽驱蒸汽驱采油的机理有:原油粘度加热后降低;蒸汽的蒸馏作用(包括气体脱油作用);蒸汽驱动作用;热膨胀作用;重力分离作用;相对渗透率及毛管内力的变化;溶解气驱作用;油相混相驱(油层中抽提轻馏分溶剂油);乳状液驱替作用等。

3)火烧油层又称油层内燃烧驱油法,简称火驱。

它是利用油层本身的部分重质裂化产物作燃料,不断燃烧生热,依靠热力、汽驱等多种综合作用,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4)出砂冷采(1)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极大地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2)稠油以泡沫油形式产出,减少了流动阻力;(3)溶解气膨胀,提供了驱油能量;(4)远距离的边、底水存在,提供了补充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摘要:本文探讨了注蒸气热采技术的主要方法,蒸气吞吐采油和蒸汽驱。

分别对两种采油方法的采油机理和采油技术进行论述,并对两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原理采油技术
稠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稠油开采发展很快。

就目前稠油开采技术而言,稠油油藏开采可分为热采和冷采两类。

其中主要以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化学降粘等方法为主,同时也开展了许多新的技术。

一、注蒸汽热采技术
1、蒸汽吞吐采油机理
蒸汽吞吐技术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2、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工艺
蒸汽吞吐的工艺过程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气,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即在同一口井进行注入蒸汽、关井浸泡(闷井)及开井生产3个阶段,蒸汽吞吐工艺描述如图1。

注入蒸汽的量以及闷井的时间是根据井深、油层性质、原油粘度、井筒热损失等条件预先设计好的。

图1 蒸汽吞吐工艺
通常注入蒸汽的数量按水当量计算,注入蒸汽的干度要高,井底蒸汽干度要求达到50以上;注入压力及速度以不超过油藏破裂
压力为上限。

3、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蒸汽吞吐见效快,容易控制,工作灵活,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一般经过几个周期的连续吞吐,含水饱和度的增加使油水比上升,吞吐效果将逐渐变差。

目前蒸汽吞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有:
(1)热采完井及防砂技术
热采完井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套管变形。

针对出砂这一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但这种方法对细粉砂效果差,多次吞吐后易失败。

(2)注汽井筒隔热技术
针对注汽过程中热量损失问题,研究应用了隔热技术,如使用超级隔热油管、绝热同心连续油管、隔热接箍、环空密封、喷涂防辐射层。

(3)注汽监控系统
在注汽过程中,需要监测和控制蒸汽参数,以提高注汽的应用效果。

为此,可应用地面水蒸汽流量、干度测量技术,地面水蒸汽分配与调节技术,井下压力、温度、流量、干度等注汽参数检测技术等。

二、蒸汽驱
1、蒸汽驱采油机理
蒸汽驱技术机理主要是降低稠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度。

蒸汽相
不仅由水蒸汽组成,同时也含烃蒸汽。

烃蒸汽与水蒸气一起凝结,驱替并稀释前缘原油,从而留下较少或较重的残余油。

2、蒸汽驱采油技术工艺
常规的蒸汽驱工艺过程是指从一口井注入蒸汽,然后从另一口井开采原油的方法,也就是注汽井持续注汽而从相邻的生产井采油。

与蒸汽吞吐相比,蒸汽驱油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注入才能见到效果,费用大、回收时间长。

3、注蒸汽热采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3.1热采开发后期存在主要问题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

在所有问题中,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汽窜导致蒸汽的波及体积急剧减小,严重地影响了注入蒸汽的热效率,形成注汽、采水的恶性循环。

3.2改善汽窜现象的方法
改善汽窜现象的方法:
(1)组合式吞吐技术
组合式蒸汽吞吐是指在蒸汽吞吐开发单元中,多口井按优化设计的排列组合进行有序的蒸汽吞吐采油,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方式。

组合式吞吐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和利用汽窜,提高蒸汽热能利用率,改善油层动用状况,使油井的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均得到提高,它是改善蒸汽吞吐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的有
效途径。

①井对同注同采方式
这种吞吐方式是针对汽窜方向单一,主要集中在两口井之间,通过对两口井实施同时注汽、同时采油,达到抑制汽窜影响,提高油井生产效率,提高油井生产效果的简单组合式吞吐方式。

主要适应于超稠油油藏开发早期,汽窜仅在分散区域井或高周期的边部区域发生。

②多井整体吞吐方式
多井整体吞吐方式是将射孔层位相互对应,汽窜发生相对频繁的多口油井作为一个整体单元,集中注汽、集中生产,以满足抑制汽窜、提高动用效果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超稠油开发的中后期,此时汽窜较为严重且相对明显的区域。

③水平井井组同注同采方式
水平井井组同注同采方式是针对超稠油直井向水平井开发过程中,与周围直井相互影响较严重,将水平井与射孔层位相互对应汽窜发生相对频繁的多口直井,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同时注汽、同时生产,以满足抑制汽窜、提高动用效果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超稠油水平井与周围直井汽窜较为严重且具有相对明显区域性的区域。

④少注多采
少注多采方式是在多井整体吞吐的基础上,对射孔层位相互对应,汽窜发生相对频繁的多口油井作为一个整体单元,优选部分井
集中注汽、实现单元整体采油,以满足抑制汽窜、利用汽窜,提高动用效果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超稠油开发后期,汽窜非常严重的区域。

⑤一注多采方式
一注多采是针对于开发层位、吞吐周期、采出程度相同或相近的井组,特别是汽窜相对严重,整体吞吐效果差的井组,采用中心井大注汽量注汽,周边同层位邻井利用已形成的汽窜通道来引窜加热油层,增加油层平面动用程度。

其适用范围主要是在井组中心井汽窜严重且多方向汽窜,射孔位置最好略高于周围井(3~5m)。

(2)组合式蒸汽吞吐现场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①组合区域内油井应达到周期相当、层位相同、吞吐时间相近。

组合式吞吐区域内油井由于在周期生产时间上要求几乎相当,而根据超稠油周期生产规律分析,不同周期的周期生产时间差别较大。

因此,为了保证区域内油井运行的同步,要求区域内油井的周期尽量相当;而要求其达到抑制汽窜、提高动用的目的,就必须要求油井的生产层位相同;在上述两个条件满足后,要达到运行时间上的相近,还必须在实施前,对注汽时间进行调整。

因此要实施组合式吞吐,必须满足周期相当,层位相同、吞吐时间相近三个基本条件。

②要充分考虑对组合区域外的影响。

在实施组合式吞吐的过程中,随着周期的增加,采出程度的提高,区域的边界也逐渐模糊,这样,组合式吞吐区域对区域外的影响也在加大,因此,在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对区域外部的影响,让其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③在实施组合时,井数控制要灵活、时间可相对拉长。

在实施组合式吞吐的过程中,区域内井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或调整,同时一个大的井组可适当延长运行时间,在短时间内分阶段实施,同时对注汽井的顺序进行必要调整。

④注汽强度可适当下降。

在实施组合式吞吐的过程中,由于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区域进行集中注汽,使这个区域的能量补充幅度较大,如果继续按照正常的注汽量增幅增加注汽量,可能会导致热能交换慢,使焖井时间延长,油井开井温度高,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浪费了蒸汽热量,因此,在注汽强度设计时,进行适当的下降调整是必要的。

三、结论
1、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和利用汽窜,是大孔、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

2、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有利于建立整体温场,提高蒸汽热利用率,节约注汽量。

3、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减缓超稠油高周期递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