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保护的主要目的?A. 促进植物生长B. 预防和控制病虫害C. 减少农药使用D. 提高作物产量答案:A2. 植物病害的病原主要包括哪些?A. 真菌、细菌、病毒B. 真菌、细菌、线虫C. 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农药残留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影响?A. 无影响B. 可能引起慢性中毒C. 增强人体免疫力D. 促进生长发育答案:B4. 下列哪种措施不属于生物防治?A. 引入天敌B. 使用性信息素C. 喷洒化学农药D. 培养抗性品种答案:C5. 植物保护中,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A. 轮作B. 深翻土地C. 单一作物种植D. 频繁灌溉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植物保护中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A. 捕食性天敌的引入B. 黄板诱杀C. 灯光诱杀D. 机械捕捉答案:A7. 农药的合理使用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正确选择农药种类B. 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使用C. 随意增加用药量D. 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答案:C8. 哪种病害是由线虫引起的?A. 锈病B. 根腐病C. 霜霉病D. 叶斑病答案:B9. 下列哪种病害属于病毒性病害?A. 烟草花叶病B. 马铃薯晚疫病C. 棉花枯萎病D. 小麦赤霉病答案:A10. 植物保护中,哪种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A. 过量施肥B. 适时灌溉C. 密植D. 适当修剪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植物保护中的综合管理策略包括哪些方面?A. 农业措施B. 化学防治C. 生物防治D. 物理机械防治E. 以上都是答案:E1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农药的药效?A. 农药的浓度B. 使用方法C. 环境温度D. 作物种类E. 以上都是答案:E13. 植物保护中,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A. 合理轮作B. 清除病残体C. 过量灌溉D. 适时播种E. 以上都是答案:A B D14. 以下哪些是植物保护中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A. 引入天敌B. 使用生物农药C. 喷洒化学农药D. 利用性信息素E. 以上都是答案:A B D15. 植物保护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农药残留?A. 农药种类B. 使用剂量C. 使用时间D. 施药方法E. 以上都是答案: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所有农药都应在使用前进行稀释。

植物保护考试题+答案

植物保护考试题+答案

植物保护考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在农药标签下部的标志带为杀虫剂或者杀螨剂的颜色是A、白色B、蓝色C、黑色D、红色正确答案:D2.易于污染环境的防治方法是()A、化学防治B、物理防治C、农业防治D、综合防治正确答案:A3.下列哪个农药不是国家禁用农药A、甲基1605B、丁草胺C、1605D、除草醚正确答案:B4.蓟马的翅为()A、半鞘翅B、缨翅C、鞘翅D、膜翅正确答案:B5.下列昆虫中具有多型现象的是()A、蜜蜂B、介壳虫C、红蜘蛛D、蚜虫正确答案:A6.常用有机氮杀虫剂不包含以下哪种?A、抗蚜威B、辛硫磷C、仲丁威D、杀虫双正确答案:B7.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A、2.4-滴B、百菌清C、大隆D、乐果正确答案:D8.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和()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变态。

A、内部器官B、内部发育C、内部构造D、内部解剖正确答案:C9.下列哪种农药不属于杀线虫剂?A、克线丹B、克线磷C、威百亩D、波尔多液正确答案:D10.昆虫不完全变态的类型有A、表变态、增节变态、渐变态B、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C、表变态、渐变态、半变态D、增节变态、渐变态、半变态正确答案:B11.从云南空运鲜切花到我省某地必须进行()A、生物防治B、化学防治C、对外检疫D、对内检疫正确答案:D12.下列症状中属于细菌性病害特有特征的是()A、霉状物B、粉状物C、线状物D、浓状物正确答案:D13.用一些设备或器材来消灭害虫的方法叫A、综合防治B、化学方法C、物理方法D、农业防治正确答案:C14.下列动物中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是?A、蜜蜂B、蜻蜓C、螳螂D、蝼蛄正确答案:A15.蝇类特有的触角类型是()A、锯齿状B、羽状C、具芒状D、环毛状正确答案:C16.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A、大B、乐果C、2.4-滴D、百菌清正确答案:B17.下列选项中,()的特性对植物和作物有双重作用。

《植物保护学通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植物保护学通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植物保护学通论》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植物保护的主要目标?A. 预防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B.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D2.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化学防治?A. 喷洒农药B. 施用化学肥料C. 施用生物农药D. 施用土壤消毒剂答案:B3. 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生物防治?A. 引入天敌B.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C. 种植抗病品种D. 施用有机肥料答案:D4. 以下哪种植物病害不是由真菌引起的?A. 水稻稻瘟病B. 马铃薯晚疫病C. 番茄早疫病D. 苹果腐烂病答案:D5. 以下哪种害虫不是咀嚼式口器?A. 蚜虫B. 菜青虫C. 蝗虫D. 玉米螟答案:A6. 以下哪种病毒不是植物病毒?A. 烟草花叶病毒B. 马铃薯病毒C. 人类流感病毒D. 番茄黑环病毒答案:C7.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物理防治?A. 温汤浸种B. 辐射诱变C.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D. 施用石灰硫磺剂答案:B8. 以下哪种不属于植物保护的三项基本措施?A. 病虫害监测B. 病虫害预测C. 防治措施的实施D. 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答案:B9. 以下哪种不属于植物保护的主要任务?A.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B.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D10. 以下哪种不是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综合防治C. 科学用药D. 全面治理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答案: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用药和全面治理。

预防为主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综合防治是指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科学用药是指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量和用药时机,以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全面治理是指在防治病虫害时,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整体性,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学生1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学生1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1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寄生和腐生:2.半寄生性种子植物:3.生理小种: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1.按照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安氏(Ainsworth)分类系统中真菌属于菌物界真菌门。

真菌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五个亚门。

2.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变异的途径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病害流行特点植物病害可分为__________流行病害和__________流行病害。

4.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方式有: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_作用。

5.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类低等的____________,大多数为雌雄同型,少数为雌雄异型。

6.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侵染性病害病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多种具有侵染特性的生物因子,统称为_______,所致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8.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分为___________(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和__________(如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9.植物病害是指植物遭受不良因子影响,正常的____________功能受到干扰,_______受到影响,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__________,甚至死亡的现象。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一种真菌只能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

(__)2.大面积种植某一感病作物,遇到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1.什么叫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当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扰时,其正常的⽣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导致⼀系列⽣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长发育出现异常,甚⾄死亡的现象。

2.什么叫病状和病征?各举⼏个病例说明。

病状是指在植物病部可看到的异常状态,如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

马铃薯⼲腐病和⽢薯软腐病。

病征是指寄主在发病部位出现的病原物的⼦实体。

由于病原物不同,植物病害病征常表现出不同的形状、颜⾊和特征。

其中常见的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等。

如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霜霉病,病部可见⼤量霜霉状物。

多种植物的⽩粉病和⿊粉病等。

3.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者有何不同?侵染性病害:由⾮⽣物因素(如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等)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理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由于没有病原⽣物的参与,因⽽不能在植株个体间互相传染。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病原线⾍和寄⽣性植物等,因此,按其病原⽣物的类型⼜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病害和寄⽣植物病害等。

侵染性病害在植株间能够相互传染。

第⼆章植物病害的病原1.寄⽣性和致病性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病原物的两个重要属性:致病性:是指⼀种⽣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这种⽣物称为病原物。

强调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养分的能⼒。

寄⽣性:⼀种⽣物从其他活的⽣物中获取养分和⽔分的能⼒称为寄⽣性。

强调病原物破坏寄主的能⼒。

联系:①绝⼤多数病原物都是寄⽣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物都是病原物;②寄⽣性的强弱与致病性强弱没有⼀定的相关性2.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的⽆性繁殖和有性⽣殖的特点及其在病害发⽣和流⾏中的作⽤。

真菌的繁殖形式:有性繁殖和⽆性繁殖。

⽆性繁殖:是指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过程⽽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孢⼦的繁殖形式。

植物保护学通论题库及答案

植物保护学通论题库及答案

植物保护学通论题库及答案植物保护学是一门涉及许多方面的学科,从科学、逻辑到经济政策等都有广泛的涉及。

作为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保护学通论也是学习植物保护学的重要课程,也是参加植物保护学的考试的重要科目,常常会惊觉书本的知识点及题库的丰富性。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保护学典型题库及其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更好地完成考试。

一、什么是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的科学,它包括植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内容。

它是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学、农艺学、农业机械、植物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等学科及其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以保护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和作物产量提高为目的。

二、植物保护学的历史渊源植物保护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维护,即太平时期的五谷养生术。

在古代,中国民间常用自然药物防治病害,逐渐形成“五谷养生术”的知识体系,它的理论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植物保护学。

在西方,植物保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有大量有关植物保护学的文献,从而形成了植物保护学这一独立学科。

三、植物保护学的基本内容植物保护学的主要任务是把植物健康保护好,避免植物受病虫害的破坏。

具体内容包括:(1)植物病害的预防。

包括采取病虫害预防措施,如合理设计园地、耕地,降低病虫害滋生的风险。

(2)病虫害控制。

主要采取不同病虫害的抗性育种、化学杀虫剂、植物提取物等多种方法,以防治植物病虫害,提高植物生长和生物量。

(3)植物胁迫响应。

通常分为物质胁迫和环境胁迫,分别是植物受化学胁迫和受环境胁迫,主要根据植物的发育特性,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四、植物保护学的未来植物保护学不仅涉及科学和技术,而且也包含政策、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

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将得到应用,植物保护学也会受到更新;其次,气候变化也给植物保护带来挑战,因此,需要加强植物保护学的研究以应对气候变化;最后,正确的植物保护学政策也是植物保护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植物保护学政策体系。

植保

植保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习题一、解释术语:1.致死温度:2.致病性和抗性:3.植物病原的致病性:4.植物病害:5.真菌的生活史:6.杂草:7.有害生物综合治理:8.营养胁迫:9.温度胁迫:10.体外保毒期:11.水分胁迫:12.生理小种:13.全寄生性种子植物:14.侵染过程:15.潜伏侵染:16.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17.寄生物和寄主:18.寄生和腐生:19.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20.初侵染和再侵染:21.病害循环:22.病程:23.半寄生性种子植物:24.IPM:二、填空题:1.植物受害后出现的各种异常状态,称为。

通常包括和两部分。

2.植物病原菌致病的物质主要是、和。

3.植物病害形成的3因素是指:、和。

4.植物病害是指植物遭受不良因子影响,正常的功能受到干扰,受到影响,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甚至死亡的现象。

5.植物病害防治原理有:、、、、和。

6.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方式有:作用和作用。

7.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传播、传播、传播、和流水传播。

8.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生物,包括、以及无细胞壁的等。

9.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有、和。

10.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称为寄生现象。

获取养分的生物称为,被寄生的生物成为。

11.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类低等的,大多数为雌雄同型,少数为雌雄异型。

12.线虫的传括途径主要借寄主植物的材料等作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和等。

13.侵染性病害病因包括、、、、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多种具有侵染特性的生物因子,统称为,所致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14.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植保机构提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概念,要求在植物保护工作中贯彻观点、观点和观点。

15.寄生性种子植物是一类,按照其对寄主养分的依赖程度分为种子植物和种子植。

16.根据病原物的种类可分病害、病害、病害、病害、病害、以及、和引起的病害。

17.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可分病害、病害、病害、病害和等介体传播的病害等。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问题解答.doc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问题解答.doc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问题解答。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问题集答案《植物保护通论》课程问题集植物病理学部分,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1首先,名词解释:1.致死温度:导致有机体因热而死亡的最低温度或导致有机体冻死的最高温度。

2.致病性和抗性:有机体引起植物疾病的能力;指植物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特性。

3.植物病原体的致病性:病原体具有破坏宿主和诱发疾病的特性。

4.植物病害: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生理和组织结构发生病理变化,出现各种异常状态,甚至死亡。

5.真菌的生活史:从孢子萌发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后产生相同孢子的过程。

6.杂草:能在人工栖息地自然繁殖的植物。

7.有害生物的综合管理:考虑到生产者、社会和环境的利益,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各种有效的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8.营养压力:9.温度应力:超过植物生长所需温度的植物压力。

10.体外药物保留期:指病毒离开宿主生物并能在宿主生物之外存活的时间。

11.水分胁迫:水分流失超过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导致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膨压下降,正常代谢失衡。

12.生理种族:同一病原体的不同类群在形态上没有差异,在生理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致病性等方面也有差异。

一般来说,不同的小种对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或不同种属)有不同的致病性。

13.寄生种子植物:没有叶子或叶子退化成鳞片,没有足够的叶绿素,不能实现正常的光合作用。

导管和筛管与宿主植物相连,从宿主植物中吸收全部或大部分营养物和水。

14.感染过程:病原体与宿主植物的传染性部分接触,侵入宿主植物,在植物中繁殖和扩展,然后引起疾病表现出疾病症状的过程。

15.潜在感染: 在一些病原体侵入宿主植物后,由于宿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它们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并潜伏在宿主体内而没有症状。

然而,当宿主的抗病能力减弱,这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时,病原体可以继续扩展并发展出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习题集答案《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习题集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二○一一年植物病理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 致死温度:导致生物体热死的最低温度或是导致生物体冻死的最高温度。

2. 致病性和抗性: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

3. 植物病原的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诱发病害的特性。

4.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影响,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干扰,生长发育受影响,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病变,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甚至死亡。

5. 真菌的生活史: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6. 杂草: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7.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在效益分析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一下。

8. 营养胁迫:9. 温度胁迫:超过植物生长所需温度对植物造成的胁迫。

10. 体外保毒期:指病毒离开寄主生物,在寄主生物体外能存活的时间。

11. 水分胁迫:植物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膨压降低·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

12. 生理小种:同种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上没有什么差别,在生理生化特性、培养性状、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般情况下,不同小种对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或不同种、属)之间的致病性不同的生物类群。

13. 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片或叶片退化为鳞片状,无足够叶绿素,不能正常光合作用,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内吸取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

14. 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15. 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而潜伏在寄主体内不表现症状,但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有利于病菌生长,病菌可继续扩展并出现症状。

- 1 -16. 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感染;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

17. 寄生物和寄主:依靠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生物;被寄生的生物。

18. 寄生和腐生:依靠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

19.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只有处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一个植物生长季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

20. 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有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过程。

21. 病害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2. 病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23. 半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光合作用,但根多退化,导管直接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内吸取水分和无机盐。

24. IPM:综合治理二、判断题1. 子囊孢子是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F )2. 植物病原微生物都是寄生物。

(F )3. 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F )4. 植物病毒病没有病征。

(T )5. 真菌性病害一般呈系统性表现症状。

(T)6. 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T )7. 一种真菌只能在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

(F )8. 一种真菌的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称为单主寄生。

(T )9. 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T )10. 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主动侵入、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F )11. 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T )12. 同一种真菌需要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T )- 2 -13. 同一种真菌能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F )14. 没有病征的病害就是病毒所致。

(F )15.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F )16. 腐生物不会导致植物病害。

(F )17. 单年流行病害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

(T )18. 大面积种植感病作物,遇到大量的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

(T )19.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F )20.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成正相关。

(F )21.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病毒导致的病害都是系统性病害。

(T )22. 病毒导致的病害往往是系统发病。

(T )23. 病毒不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传播。

(F )三、选择题1.表现颗粒状物病征的病害属于:(A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2.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D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子囊孢子3.属于严格专性寄生的病原物是:(C )A、线虫B、细菌C、病毒D、都不是4.积年流行病害:(A )A、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B、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以上都不对上都对5.杂草分为耕地杂草、杂草类、水生杂草等,是按照杂草的(D)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6.表现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A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7.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D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担孢子8.能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B )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可能- 3 - D、以9.杂草分为禾草类、莎草类和阔叶草类,是按照杂草的(A )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10.表现锈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真菌病害)A、病毒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卵孢子12.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C )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不是13.杂草分为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是按照杂草的(B )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14.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 )A、芽孢子B、卵孢子C、结合孢子D、子囊孢子15.表现脓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B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16.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C )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可能17.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B )A、变色B、霉状物C、畸形D、萎蔫18.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B )A、卵孢子B、厚壁孢子C、子囊孢子D、担孢子19.测试病毒致死温度的时间是:(C)A、1分钟B、5分钟C、10分钟D、30分钟20.能主动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C )A、病毒B、细菌C、线虫D、都不是21.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B )A、萎蔫B、脓状物C、坏死D、腐烂22.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C )A、卵孢子B、卵孢子C、游动孢子D、担孢子23.植物表现长势不良,叶片发黄,最大的缺素可能是:(C )A、缺NB、缺PC、缺KD、缺Ca- 4 -24.主要通过伤口途径侵入寄主的是:(B )A、病毒B、细菌C、真菌D、线虫25.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状的是:(C )A、粉状物B、霉状物C、畸形D、锈状物A、结合孢子B、卵孢子C、担孢子D、节孢子27.下述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B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28.主要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途径侵入寄主的是:(B )A、病毒B、细菌C、真菌D、线虫29.表现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B )A、细菌性病害B、真菌性病害C、真菌性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30.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 )A、结合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芽孢子31.属于腐生的病原物是:(D )A、病毒B、细菌C、线虫D、真菌32.单年流行病害:(B )A、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B、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以上都不对D、以上都对四、简答题:1. 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

答: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装的菌脓;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2. 简述植物线虫对植物的危害机理和线虫病害的主要特征。

答:线虫的穿刺吸食对寄主细胞有刺激和破坏作用;症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

3. 简述植物病害形成的3因素在病害形成中的相互关系。

答:环境、寄主、病原物。

4. 简述细菌病害的防治要点。

答:①培养壮苗,要求植株强壮;②移栽时主要保护植物不要有伤口;③要控制环境条件。

5. 简述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病因种类。

答:①侵染病害:具有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病变过程。

②不具有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病迅速。

- 5 -6.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答:不具有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病迅速,不具有明显发病中心。

7.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程序。

答:从病害特点、发病范围、周围环境、病史等方面进行分析,可帮助诊断。

8. 简述病害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

9. 简述病毒病害的特点和主要的传播途径。

10. 简答植物病原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和病害对植物的生理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11. 简答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和类型。

答:①病征: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包含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②病状: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包含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12. 简答植物病害的诊断、鉴定程序。

13. 简答真菌的特征和安氏(Ainsworth)分类系统中真菌门的五个亚门名称。

答:①特征: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体繁殖的真核生物。

②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4. 简答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方式。

答:光照竞争、CO2利用竞争、水分竞争、矿质营养元素竞争。

15. 简答柯赫氏法则的步骤并分析柯赫氏法则在哪些条件下不适用。

答:①步骤:感病植物上伴随有病原物;在培养基上可分离和纯培养;回接表现相同症状;再分离培养得到相同病原物。

②使用条件:仅适用于侵染性病害。

16. 分别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主要侵染途径。

答:①真菌: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②细菌:自然孔口、伤口侵入;③病毒:伤口侵入五、论述题:1. 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的主要特征。

答:①真菌病害:坏死、腐烂、萎蔫,少数为畸形。

病斑上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