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3)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2)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教学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难点:1、CO2与水、石灰水反应。

2、CO还原CuO的分析。

[课前延伸]复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3、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单质 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 _____二氧化碳化学性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氧化物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一氧化碳用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自我检测1、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C60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C、它与金刚石一样具有很大的硬度D、它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2、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A、木炭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C、金刚石D、铅笔芯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容器中加入稀盐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A、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没有加热C、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较少D、加入的是稀硫酸4、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用来制二氧化碳5、反应条件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应物相同但条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碳和碳的化合物说课稿PPT培训课件

碳和碳的化合物说课稿PPT培训课件
——叶圣陶
谢谢
培养精神 强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课 标 要 求
二、编写体例 、编者的意图
编写体例
各栏目以问题、 填空等形式为学 生提供思维发展、 合作交流的空间
阅 读 资 料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活动与探究 讨论
正文
单元前图、 引言
调 查
家 庭
与小
研实
究验
合学
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
化 生学 活

共 同 行
“ 低
动 !


三、本单元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
横向联系
金刚石薄膜 人造金刚石

装 置
检 验
药理

石墨
实验室制法
金刚石
C60
性质
组成、构成
用途
物理 性质
性 质
CO2
化学 性质



化学与环境
温室效应
太阳能 氢能等

可替代的 新能源
碳的氧化物
CO
性质
用途
知 识 结 构
风 力 发 电
收集信息
布置问题
课前准备
引导 促进
教师

联系生活实际 艺术欣赏
学案导学
创设情境
课堂活动
构建课堂

教 学 建 议
自主
学生
合作
交流
铅笔芯:石墨
玻璃刀:金刚石
碳 的 稳 定 性
我出生于空气这个大家庭里,由于我 密度大,他们把我压在最低层。但我不满 足于现状,于是我的分子偷偷逃了出来, 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开始漂流……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学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学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学案班级: 姓名:一、复习目标1.复习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复习巩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基础知识的整理归纳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找一找,然后将下列物质、性质、用途(或收集方法)按示例连线2 . 选择C 、CO 和CO 2填空(1)能用于灭火的是 (2)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得的是 (4)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是(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7)能与烧碱反应的 (8)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9)能还原氧化铜的是3.试试画出本章的化学性质网络图质软、滑腻 铅笔芯、润滑剂玻璃刀无色透明难溶于水的气体 吸附性强 人工降雨 除臭剂 一氧化碳 硬度大 密度比空气大 作电极 装饰品排水法收集 固态升华吸热 活性炭、木炭 二氧化碳 金刚石 向上排空法收集 石 墨导电性良好4、二氧化碳的制取(1) 从上面所给装置选择合适的填空(2)如何知道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三、知识再现应用观察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Ⅰ、Ⅱ、Ⅳ、Ⅴ有关的现象及方程式化学方程式(2)装置Ⅲ的作用是什么?说明理由(3)该装置是否有缺陷?如果有,在图中指出并改正(直接画在图上)。

四、课后延伸1.如何证明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鉴别CO 、CO 2 3.我已学会了 我还没完全理解的内容有 解决办法 1、自己查资料( )2、和同学讨论( )3、向老师提问( )气体 发生装置理由 收集装置理由 氧气 二氧化碳ⅠⅤ澄清石灰石。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件-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件-碳和碳的化合物

(CuO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8
例题与练习
例3. 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
其主要成分是木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B. 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 C. 摆放炭雕必须远离火种
D. 将炭雕的下脚料研成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
不发生反应 分析:此题考察的主要是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双面使用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仍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写化学方程式。
15
考点整合
考点四: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气体 性质、用途 色、态、味 溶解性
CO2
CO 无色无气味气体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燃料、冶炼金属
具有氧化性 CO2 + C
没有毒性
点燃
2CO
CO + CuO
加热
Cu + CO2
具有毒性 (与血红蛋白结合)
17
例题与练习
例7. 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
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D )
A. 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木炭烤肉串 C. 用熟石灰改良本性土壤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分析:化学性质通过变化体现出来,看哪个发生的是物
11
考点整合
考点三: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O2
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 物质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
CO2
注意:CO2不是空气污染物。CO2在自然界不断循环,是氧
气的间接来源。但是由于CO2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只是影响环境,不能算污染。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河北省宁晋县第六中学 薛荫栋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河北省宁晋县第六中学 薛荫栋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河北省宁晋县第六中学薛荫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学会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

3.通过复习氢气、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会还原装置的选择,树立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1.能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获取信息。

3.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活以及化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的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总结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比较一氧化碳、氢气、碳的还原性。

三、教学难点:能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获取信息。

四、教学过程:一次访问之旅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准备充分,认真研究了教材,对知识进行挖掘、分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创设了教学情境,以对碳父一家的采访为主线,进行本单元的复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此为线索展开对单质碳以及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点复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的活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以“兵教兵”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时间安排上有一些紧,还应该把一些前后的有关知识联系更深入一些。

宁晋六中薛荫栋。

碳和碳的化合物(

碳和碳的化合物(

分类依据


①是否具有可燃性 H2 、CO
② 是否是单质
H2、O2
③ 是否是氧化物
CO、CO2
O2 、CO2
CO、CO2 H2、O2
组成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
由C、O两种元素组成 由C、O两种元素组成
2
构成


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2
色、态、味 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4 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物理性质 密度
比空气略小
比空气大
溶解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可燃性

还原性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与碱反应

毒性


主要用途
燃料、还原剂
温色肥料、制冷剂、化工原料
典型例题
❖ 例1: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化学式 杂质的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CO2 CO Cu MnO2
CO CO2 CuO C
CO+CuO→ CO2+Ca(OH)2 → CuO+H2SO4→
C+O2→
❖ 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二、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高 可燃性 1、氧气充足:
2、氧气不足: 温
还原性 1、与氧化铜反应:

2、与二氧化碳反应:
碳和碳的化合物(2)---复习课
❖ 基础知识回顾
❖ 5、H2 、 O2 、 CO 、CO2,是我们初中化学学习 中最为熟悉的四种气体,请根据一定的依据对他 们进行分类

初中化学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的单质形态,掌握金刚石、石墨、C60等碳的同素异形体;(2)掌握碳的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3)掌握碳化物的概念,了解碳化硅、碳化钨等碳的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3)运用分类法,对碳的化合物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碳的化合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碳的单质形态和同素异形体;2. 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3. 碳化物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和性质;2. 碳的氧化物的溶解性和化学反应;3. 碳化物的分类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导管、澄清石灰水等;2. 教学课件:碳的单质、碳的氧化物、碳化物的图片和资料;3. 教学视频:碳的同素异形体、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碳的单质形态;(2)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等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等,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2)讲解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如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化学反应;(3)介绍碳化物的概念,举例说明碳化硅、碳化钨等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3. 课堂练习:(1)根据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特点,完成相关习题;(2)根据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完成相关习题;(3)根据碳化物的概念,完成相关习题。

4. 实验环节:(1)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如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3)总结实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14碳和碳的氧化物学案苏教版

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14碳和碳的氧化物学案苏教版

课题14 碳和碳的氧化物【学习目标】1、知道石、石墨和几种无定形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强化环保意识,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牢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课前延伸1.下图是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其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石、石墨、C60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2.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A. 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色B. 石蕊使二氧化碳变红色C.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石蕊反应使石蕊变红色D. 石蕊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变红色4.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镜。

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A.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 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D.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5.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过大的正确方法是()A. 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B. 带入一杯水C. 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D. 带入一盏点燃的油灯或木柴6.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①二氧化碳②臭氧③甲烷④氟氯代烷⑤氮气⑥氧气A. ①②B. ③④C. ⑤⑥D. ①④7.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 比空气重B. 分子构成不同C. 难溶于水D. 用途不同8.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对煤气的下列叙述中,与CO性质无关的是()A. 煤气有毒B. 煤气可燃C. 煤气有刺激性气味D. 煤气有还原性9. 下列反应均能产生二氧化碳,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B. 利用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C.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D. 燃烧石灰石10.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能用向上排气法B. 都能用排水法C. 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集气法D. 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11.木炭、一氧化碳分别与黑色氧化铜粉末反应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应都需要加热或高温②都有红色物质生成A.①B.②C.①②D.都不对12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单质是()A. COB. O2C. CD. CO213.无色气体A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A溶于水生成B,B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A和C;A与灼热的黑色固体D反应,可以生成无色气体E;E燃烧时火焰为蓝色,燃烧后生成A;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使石灰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白色沉淀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