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

合集下载

肺隐球菌病怎样治疗?

肺隐球菌病怎样治疗?

肺隐球菌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肺隐球菌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肺
隐球菌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肺隐球菌病应该吃什么药。

*肺隐球菌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本病常在免疫功能降低时发病,故应消除各种诱发因素。

早期局限性肺部肉芽肿或空间,可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2、对于单纯有呼吸道隐球菌寄生的慢阻肺病人,当没有肺
部受侵犯的证据时应定期随访。

对胸片有肺实质受侵犯,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中分离出新型隐球菌的病人应给予积极的治疗,防止发生血源性播散。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因病变极易由肺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所以既使其脑脊液检查还是阴性结果,亦应极早开始系统治疗。

3、治疗中以两性霉素B作为首选药物,单用两性霉素B时
从小剂量开始每天0.1~0.25mg/kg,逐渐增加至每天1mg/kg,
加入5%葡萄糖液中,滴注时间不少于6~8h,一个疗程总剂量为1~2g。

*2、预后
该病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对脑膜和脑组织有亲和性,故脑隐球菌病80%以上,死亡率最高。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肺隐球菌病怎么治疗,肺隐球菌病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肺隐球菌病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肺隐球菌病”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传染病防治:隐球菌病

传染病防治:隐球菌病

传染病防治:隐球菌病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所致全身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亦可侵犯皮肤、粘膜、骨骼及肝脏等组织、器官。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临床感染常呈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免疫低下患者的显著增多,隐球菌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国外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一)病原学隐球菌属至少有30多个种,其中具有致病性的绝大多数为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过去分别称之为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和格特变种,其它种类隐球菌如罗伦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偶有引起人类感染的临床报道,而我们通常所指隐球菌主要是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在4~6μm,大小为红细胞的2~3倍,个别可达20Um。

能保留革兰染色,PAS染色菌体呈红色,菌体为宽厚透明的荚膜所包裹,荚膜可比菌体大1~3倍,不形成菌丝和抱子,赖出芽生殖。

隐球菌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30?C左右,且能在37?C生长,而非致病性隐球菌在37?C不能生长。

能同化D-葡萄糖、D-半乳糖、蔗糖、麦芽糖等,而不能同化乳糖、蜜二糖。

其氮源主要为含氮有机化合物,但不利用缴氨酸,也不能还原硝酸盐。

绝大多数隐球菌产生尿素酶,在隐球菌胞内有酚氧化酶,能作用于多巴、单酚或双酚化合物,产生黑色素(melanin),保护自身在宿主体内存活,同时又有致病性。

隐球菌荚膜的主要成分荚膜多糖是确定血清型特异性的抗原基础,并与其毒力、致病性以及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根据隐球菌荚膜多糖的生化特性将其分为2个种和5个血清型:①新生隐球菌,有性阶段为新生线黑粉菌,血清型表现为A、D和AD型;②格特隐球菌,有性阶段为棒杆抱线黑粉菌,血清型表现为B、C型。

两种隐球菌在生化特性、流行病学分布、遗传学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各不相同。

(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鸽粪是新生隐球菌的重要传染源,中性、干燥鸽粪易于本菌的生长,鸽子栖息多年的场所如旧房屋、塔楼等易于分离到。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附3例报告)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附3例报告)

-诊断技术-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附3例报告D莆田县医院<3511OOD许祖梅陈国章肺隐球菌病属于肺霉菌病一类较少见[1]但随着抗菌素~激素的广泛应用有逐渐增多趋势肺隐球菌病CT表现缺乏特征性[2]现将3例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 男性33岁左胸痛不适半个月深呼吸时加剧无发热~咳嗽行胸部平片检查诊断左胸膜肥厚经消炎抗菌等治疗无效后行胸部CT检查平扫见:左肺下叶外基底段靠近胸壁处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大小约4.2>2.2cm边缘毛糙无小棘状突起内密度不均CT值35~65Hu相应的胸膜增厚粘连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内可见二个小空泡征CT 诊断炎性病灶或结核灶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病理报告:肺隐球菌病例2 男性6O岁右下胸痛月余无发热~咳嗽~咯血胸部平片检查提示右下肺团状阴影行胸部CT检查平扫见右肺下叶外基底段靠近胸壁处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大小约3.O>2.1cm内密度尚均匀CT值58Hu边缘毛糙可见点状钙化影周围可见散在点状卫星子灶相应胸膜增厚粘连增强扫描后病灶无强化CT诊断结核灶可能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病理报告:肺隐球菌病病人最后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病理报告同活检病理报告例3 男性64岁左下胸痛一年~加剧2天无咳嗽~发热~咯血胸部平片检查提示左肺占位行胸部CT检查平扫见:左肺下叶内基底段靠近胸壁处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灶大小约2.6>2.9cm内密度不均CT值12~23Hu边缘尚光整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无强化相应的胸膜增厚CT诊断炎性假瘤可能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病理报告肺隐球菌病2讨论肺隐球菌病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对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或正常人均可致病感染途径为吸入性[3]本病病理改变取决于机体免疫状况[4]免疫功能完善者在肺内形成肉芽肿病灶内可有干酪样坏死并形成小空洞本组2例病灶有小空洞及坏死区免疫功能抑制者在病原体周围发生炎症反应肺泡实变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多为肺内播散病灶表现为广泛肺泡实变影本组3例均属于免疫功能完善者所以病灶在肺内以肉芽肿的形态存在其中1例病灶周围有散在点状炎症反应由于肺隐球菌病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较困难需与结核~炎性假瘤肿瘤鉴别肺结核者临床一般有低热~咳嗽~消瘦有时有咯血CT表现病灶边缘毛刺较长内有较多钙化灶周围可有卫星子灶痰检结核菌可有助于诊断肺炎性假瘤临床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CT表现一般病灶较大边缘光整内密度均匀周围型肺癌CT特征性表现如病灶边缘呈分叶状有小棘状突起增强扫描后病灶可强化瘤周有胸膜凹陷征等这些均有助于肺癌的诊断本组3例病灶边缘均无分叶状及毛刺相应的胸膜呈增厚粘连改变所以均未考虑肺癌但由于对肺隐球菌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也未考虑肺隐球菌病由于本组3例病灶均靠近胸壁易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下行活检术取得病理结果最后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所以作者认为肺部孤立性斑片征状或结节状或团块状软组织病灶在CT征象不典型时应考虑肺隐球菌病可能必要时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参考文献1.吴茂雄王玉凯孙洪勋等主编.临床影像诊断新进展.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42~43.2.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21.3.张国桢编著.实用胸部CT诊断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74~75.4.李铁一主编.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图谱.第1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37.。

肺隐球菌病治愈标准

肺隐球菌病治愈标准

肺隐球菌病治愈的标准包括:
临床症状消失:例如,原有的咳嗽、咳痰、胸闷、发热等症状应完全消失。

影像学检查正常: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肺部病变应得到明显吸收或完全消失。

患者自身免疫力恢复到正常水平: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一种有荚膜包绕的酵母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内脏真菌病,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但也可以侵犯骨骼、皮肤、黏膜和其他脏器。

因此,治愈的标准也应包括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恢复,以防止复发。

综上所述,肺隐球菌病的治愈标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自身免疫力的恢复情况。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准确信息。

一例肺部隐球菌感染的病例分享

一例肺部隐球菌感染的病例分享

肺隐球菌病例分享病例信息男性,43岁,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微咳嗽,干咳为主,未特殊治疗,一周前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咳嗽较前加重,粘白痰,量少,口服“布洛芬”及头孢效果不佳。

遂进行影像学检查后进行右肺穿刺活检。

镜下形态图一:HE染色,镜下见由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聚集形成以慢性炎症纤维化为背景的肉芽肿,并隐约可见部分淡灰色周围透亮的小圆形球体,可疑隐球菌感染。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对该组织进行了PAS染色和六胺银染色。

图二:PAS染色(+),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大量隐球菌孢子被染成玫红色。

图三:六胺银染色(+),隐球菌孢子被染色黑色病理诊断:(右肺穿刺活检)慢性肉芽肿性炎,符合隐球菌感染。

讨论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us) 是由孢子菌属酵母菌样真菌-新型或格特隐球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性疾病。

【好发部位及人群】可感染健康的个体,病变主要是肺部,但多数是发生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且常表现为播散性隐球菌病,特别是霍奇金淋巴瘤、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患者、结节病、糖尿病患者以及AIDS和其他被破坏了细胞免疫的个体。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但常发生在30~50岁,大约1/3患者无症状。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慢性咳嗽、低度发热、胸膜性或非胸膜性胸痛、咳黏液痰、身体不适和体重减轻。

胸部X线表现为肺和间质浸润改变,可有单个或多个结节。

肺段和小叶实变,可发生空洞变(10%~15%发生率),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水少见。

进展性肺隐球菌病,较常见是由肺经血行播散到脑膜,其他器官受累相对较少,但可经肺原发病灶播散到皮肤、骨、关节、淋巴结、肾、前列腺、脾、肝和其他内脏。

【大体】受累肺脏切面可见实性灰黄-棕黄色团块状实变区(图5-154A),可单个或多发,切面呈黏液样或胶样改变。

在播散性感染的肺脏重量较重,有实变。

【光镜】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隐球菌组织学改变常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反应。

肺新型隐球菌病

肺新型隐球菌病

02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表现
01
早期表现为弥漫性肺泡和间质浸 润影,迅速发展为双侧门蝶状影 ,呈结节状或片状,边缘模糊。
02
晚期可见纤维条索状阴影,伴有 肺门淋巴结肿大,偶见胸腔积液 。
CT扫描特征
早期表现为肺部小斑片状或结节 状影,密度较低,边缘模糊。
随着病情发展,病灶逐渐增多、 增大,可融合成大片状影,密度
建立康复档案
为患者建立康复档案,记录其康复过程中的 心理变化和需求。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康复情况和心 理需求,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组织康复活动
组织患者参加康复活动,如康复训练、心理 辅导等,促进其身心康复。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给 予患者家庭支持和关爱。
THANK YOU
对症治疗
针对具体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治疗 措施,如抗感染、胸腔穿刺引流等。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焦虑 和恐惧情绪。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工作安排
定期复查
药物巩固治疗
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胸片等指标,了 解病情恢复情况。
根据医生建议,继续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 巩固治疗。
确定问题
明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制定目标
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目标,如缓解焦虑、提高 生活质量等。
选择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理干预目标,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如 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
实施干预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康复期心理支持计划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形态,判断病变性质 细胞病理学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判断病变性质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免疫反应,判断病变性质 基因检测:观察基因突变,判断病变性质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等
实验室检查:痰培养、血 清学检查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肺隐球菌病的概述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病例分析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肺隐球菌病的概述
定义与背景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隐球菌是一种真菌,主要存在于土壤、鸟类粪便和腐烂的植物中 肺隐球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肺隐球菌病可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诊断方法:痰液检查、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
分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复 发性
治疗方法:抗真菌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03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 发现肺部阴影, 但无法确定是 否为隐球菌病
CT检查:可发 现肺部结节、 空洞、肿块等 病变,有助于 诊断隐球菌病
MRI检查:可 发现肺部病变, 但较少用于隐 球菌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
鉴别诊断:与其他肺部疾 病如肺结核、肺炎等相鉴 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泼尼松等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 曲康唑等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他 克莫司等

肺隐球菌病临床诊疗进展

肺隐球菌病临床诊疗进展

肺隐球菌病临床诊疗进展
韩文雅;周阳煜;王梅芳;薛新颖
【期刊名称】《中国防痨杂志》
【年(卷),期】2024(46)7
【摘要】肺隐球菌病是呼吸道吸入隐球菌引发的侵袭性真菌病,既可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可见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隐球菌病最初影响患者肺部,可出现全身播散,如脑、血液等播散。

其中,隐球菌脑膜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

近年来,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和漏诊。

笔者对肺隐球菌病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以提高该疾病的早诊早治率,改善患者预后。

【总页数】9页(P830-838)
【作者】韩文雅;周阳煜;王梅芳;薛新颖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第四届国际眼科临床诊疗进展及药物临床试验研究高峰会议暨全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眼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报名通知
2.进展性卒中的临床诊疗进展
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功能与分子影像临床转化分委会第二次学术
大会暨医学影像规范化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与应用学习班征文及参会通知4.辽宁省肺隐球菌病51例临床诊疗分析5.1例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结核病例的临床诊疗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dition (54/219, 24.6%). • Among HIV-negative patients, liver diseases (HBV
carrier or cirrhosis) were common (30.2%)
Taiwan Infectious Diseases Study Network for Cryptococcosis. PLoS One. 2013 Apr 17;8(4):e61921.
---
pathogenesis
The capsu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virulence factor of the fungal pathoge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 The structure • Production Of the capsule • adhesion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to epithelial lung cells •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cryptococcosis
• GXM against alveolar macrophages (AM) .
Mechanisms of immune evasion in fungal pathogens.
1 Microbiology. 2001 Aug;147(Pt 8):2355-65. 2 Curr Opin Microbiol. 2011 Dec;14(6):668-75.
PS,etc alveolar microenvironment
capsule?
---
adhesion to epithelial lung cells
• an adhesion-like interaction between MP on the fungal surface and the complementary receptor molecules on the epithelial cells.
Japanese Society of Chemotherapy and The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J Infect Chemother. 2014 Oct 29
---
Epidemiology IV
• 219 patients with proven cryptococcosis at 20 hospitals in Taiwan, 1997-2010
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ulmonary mycosis clinically proven from 1998 to 2007
Totally 474 cases of pulmonary mycosis from 16 centers in10 cities.
Regulation of crypt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by iron. J Infect Dis. 1993 Jan;167(1):186-90.
---
Production Of the capsule III
• capsule enlargement in living C. neoformans cells was influenced by Ca(2+) in the culture medium.
➢ 210 isolates were C. neoformans (95.9%); ➢ 9 isolates were C. gattii (4.1%). • 15.4% did not have any underlying condition. • HIV infec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underlying
---
Epidemiology V
• Clinical analysis of 76 patients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with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 Of 76 patients (54 males and 22 females), 41 (53.95%) were immunocompetent and 35 out of the 41 were asymptomatic.
Eukaryot Cell. 2007 Aug;6(8):1400-10.
---
Production Of the capsule IV
• based on the axial lengthening of PS molecules.
Capsule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grows by enlargement of polysaccharide molecules.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9 Jan 27;106(4):1228-33.
---
关于隐球菌Cryptococcus
• 带厚荚膜的酵母菌(乳胶凝集试验) • 腐生菌:土壤、鸽粪、霉烂蔬菜、水果等 • 感染部位: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肺 • 感染途径:吸入呼吸道经血行播散到其它部位 • 分型:17个种、18个变种 (新生隐球菌及变种具有致病性)
---roduction Of the capsule I
• CA/CO2-sensing pathways .
1 Regulation of capsule synthesis by carbon dioxide. J Clin Invest, 1985, 76( 2) : 508-516. 2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 CO2 sensing pathway via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arbonic anhydrase i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Genetics. 2010 Aug;185(4):1207-19.
---
immune response
• SP-D increases susceptibility to C. neoformans infection by promoting C. neoformans-driven pulmonary IL-5 and eosinophil infiltration.
既往:体健。否认性病冶游史。家中曾养宠物(鸽子、狗)。 查体:T:37.9 ℃,浅表淋巴结不大,右下肺可及湿啰音。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D-二聚体正常;ESR:65mm/h,CRP: 48mg/L;血气分析正常;HIV(-) PPD试验阴性;LA试验、G试验阴性(送至C院检测)
---
2010.9.6 A院CT 2010.9.27 A院CT
---
病史介绍
A院气管镜检查: 镜下:未见明显异常; 右下肺灌洗和刷检:未见恶性细胞、TB阴性。
---
2010.10.12 B院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
• 病理结果确诊: 肺隐球菌病
➢上皮样肉芽肿性病变; ➢成堆隐球菌
---
几点疑问
• 真菌病一般都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 隐球菌如何侵袭到肺的 • LA试验阴性 • 肺隐球菌病CT表现和肺炎一样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14 Aug 19;4:106.
---
Phagocytosis defence
• Size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Dynamic changes in the morphology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during murine pulmonary infection.
• pulmonary aspergillosis(1 80 cases,37.9%) • pulmonary candidiasis(162 cases,34.2%) •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74 cases,15.6%) • pneumocystis cafinii pneumonia(23 cases,4.8%) • pulmonary mucormycosis(10 cases,2.1%)
---
The structure of capsule
This structure consists of highly hydrated polysaccharides, including • glucuronoxylomannan (GXM),葡萄糖醛 酸木糖甘露聚糖 • galactoxylomannan (GalXM) ,半乳糖木糖 甘露聚糖 • mannoproteins (MPs),甘露糖蛋白,less than 1% of the capsular weight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Eur Respir J. 2012 Nov;40(5):1191-200.
---
summary
• approximately half of patients had no underlying diseases
•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asymptomatic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
---
Epidemiology II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in China Mainland • 69.7 % patients had no underlying diseases. • The common underlying diseases wer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diabetes ➢malignant tum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