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培训讲义
ISO14001: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解读培训学习PPT课件

理解要点
A.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与组织环境相关的外部问题的考虑方面可包括: 政治—政治体制类型、经济—可利用的公共资源、金融— 金融体系、竞争—其他当地类似组织的发展目标和理念, 在必要时所采取保持竞争地位的措施、供应链管理、社会、 文化、市场和公共需求、技术、立法、自然。 ——与组织环境相关的内部问题的考虑方面可包括: 组织管理方法和结构、守法、方针、目标和策略、能力和 潜力、信息系统、与内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管理体系和 标准、组织风格和文化、合同。 ——考虑下列一些信息的来源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其环境条 件: 气象,地质,水文,生态信息 与本组织所在地有关的历史灾害信息 可提供的以前的环境审查、评估或评价,如初始环境 评价或生命周期评估报告 境监测数据 环境许可证或许可证申请 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的报告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ISO14001:2015
4.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 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 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4.1和4.2获 得的知识。
理解要点
A.4.4环境管理体系 ——主要变化: 1)增加了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为取得预期 的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的表述; 2)特地强调了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 作用”的要求; 3)增加了“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 考虑在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的要求; 4)弱化了文件化的要求。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P:4/4.3/4.4/5.1/5.2/5.3/6.1.2/6.1.3/6.1.4/6.2.2 /6.2.3/6.2.4 D:7.1/7.2/7.3/7.4/7.5.2/7.5.3/8.1/8.2 C:9.1.1/9.1.2/9.1.3/9.2/9.3 A:10.2/10.3
ISO14001 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和应用指南

ISO14001/FDIS: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应用指南介绍0.1背景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
这也是当代社会的主题。
因为各种环境问题,逐步进化出了可持续发展、透明和承担责任的社会期望。
所以企业需要进行系统化环境管理,以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提供一个系统框架来保护环境,对环境状况做出反应,使其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
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帮助企业达成环境管理的预期目标。
通过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使最高管理层获得持续的成功,并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预防或者减少不利环境影响●减轻潜在的对环境条件和组织本身的不利影响●帮助组织实现符合性义务●用生命周期的观点控制或者影响与组织的产品、服务相关的设计、生产、分配、消耗、处置等过程,以便预防不利环境影响。
否则,现实中很容易发生偏离●通过实施正确的环境选项,实现经济效益,加强市场地位●与相关方交流环境信息标准不额外增加组织法律责任。
0.3成功因素所有层级的承诺,尤其最高管理层。
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机会预防或者减轻不利环境影响,提升有利的环境影响。
尤其是从市场竞争和战略发展角度考虑。
最高管理层可以通过把环境管理整合进商业过程、战略规划,并将环境风险和机遇与经营重点摆在同等地位,将环境管理组织构架整合进全面管理体系中,对组织的风险和机遇进行有效的管理。
可以向相关方展示一个成功的环境管理体系。
标准未规定最优的结果,标准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环境管理体系复杂程度根据组织不同(环境影响、符合性义务、范围、组织状况)而变化。
0.4PDCA组织的背景情况内部和外部的问题相关方的期0.5标准内容本标准准守ISO 组织的要求及标准格式。
这些要求包括ISO 标准中更高等级的结构要求、核心内容的一致性、核心定义术语一致等,以方便标准之间的整合。
标准不设定特异于其他几个体系的特殊要求。
标准让企业可以用通用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方法把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体系要求整合起来。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教材课件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如下方面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消除或者削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来保护环境
缓解外部环境条件对组织造成的潜在不良影响
有助于遵守符合性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控制和影响组织设计、生产及分配其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运用能够缓 解环境负荷的生命周期的观点来消费和处置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意图相关的并影响其达成环境管理 体系
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事宜,这些事宜包括能影响或 受组
织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条件。
ISO14001:2015条文解析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方; ——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如要求); ——这些需求和期望成为合规性责任。
0.4 PDCA循环
目录
1 范围
1 范围 与2004版相同,2015版未说明特别的环境绩效标准 与2004版相比较: 2015版未陈述认证或者自我声明的选择 2015版清晰的明确了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果,具体包括: —环境绩效的提升 —遵守符合性义务 —完成环境目
2 参考标准 与2004版保持一致,未提及参考标准。
3 术语定义(部分)
3.18 风险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 ——影响是对预期的偏离—积极或消极。 ——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其后果或可能性的认识或了解方 面的信息的缺乏或不完整的状态。 ——风险通常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他们的组合来描述。 ——风险通常以事件的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和发生可能。
3 术语定义(部分)
ISO14001:2015条文解析
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范围以建立其范 围。 当确定这个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要素4.1中所提的外部和内部事宜; ——要素4.2中所指的合规性责任; ——组织单元、职能、及物理边界; ——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权限和其实施控制和影响的能力。 一旦界定出范围,在该EMS范围之内的具有重要环境影响 活动、产品和服务应包含在此EMS范围内。 这个范围应以文件形式予以维持,并为相关方所获取。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应用指南

ISO14001/FDIS: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应用指南介绍0.1背景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
这也是当代社会的主题。
因为各种环境问题,逐步进化出了可持续发展、透明和承担责任的社会期望。
所以企业需要进行系统化环境管理,以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提供一个系统框架来保护环境,对环境状况做出反应,使其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
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帮助企业达成环境管理的预期目标。
通过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使最高管理层获得持续的成功,并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预防或者减少不利环境影响●减轻潜在的对环境条件和组织本身的不利影响●帮助组织实现符合性义务●用生命周期的观点控制或者影响与组织的产品、服务相关的设计、生产、分配、消耗、处置等过程,以便预防不利环境影响。
否则,现实中很容易发生偏离●通过实施正确的环境选项,实现经济效益,加强市场地位与相关方交流环境信息标准不额外增加组织法律责任。
0.3成功因素所有层级的承诺,尤其最高管理层。
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机会预防或者减轻不利环境影响,提升有利的环境影响。
尤其是从市场竞争和战略发展角度考虑。
最高管理层可以通过把环境管理整合进商业过程、战略规划,并将环境风险和机遇与经营重点摆在同等地位,将环境管理组织构架整合进全面管理体系中,对组织的风险和机遇进行有效的管理。
可以向相关方展示一个成功的环境管理体系。
标准未规定最优的结果,标准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环境管理体系复杂程度根据组织不同(环境影响、符合性义务、范围、组织状况)而变化。
0.4PDCA组织的背景情况内部和外部的问题相关方的期0.5标准内容本标准准守ISO 组织的要求及标准格式。
这些要求包括ISO 标准中更高等级的结构要求、核心内容的一致性、核心定义术语一致等,以方便标准之间的整合。
标准不设定特异于其他几个体系的特殊要求。
标准让企业可以用通用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方法把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体系要求整合起来。
ISO14001-2015课件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4 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 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 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组织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 个性化的体系,以尽可能达到环境管理“预期结果”的目的 。
环境因素的描述(污染物排放、资源能源消耗): 名词+动词 如: 噪声排放;扬尘排放;污水排放;固废排放;电能消耗;钢材消耗。
4)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有害或有益
的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5)风险 不确定性的影响。
注1:影响指对预期的偏离——正面的或负面的。 注4: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与相关的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 的组合来表示。
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三个方面:增强组织 环境绩效、遵守法律法规的合规义务、实现组织的环境目标 。为此,组织的内外部问题可从这三个方面考虑。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增强环境绩效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最主要的预期结果。 环境绩效通常体现在:预防污染、降低污染、治理污染、节 能降耗等方面。
这些方面要根据组织内部的具体情况和活动来确定。可 能需考虑包括对气候、天气(雾霾、酸雨、风沙)的影响、 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水环境、土质、自然资源、生物多样 性等环境状况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2015idtGB/T24001-2016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状况 5. 领导作用 6. 策划 7. 支持活动 8. 运行 9. 绩效评价 10. 改进
ISO14001:2015最新版本培训ppt课件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10
62
理解与实施要点
要求:
— 有哪些相关方?
— 有什么期望和要求? (明示的/隐含的)
— 哪些需求和期望成 为合规义务?
影响组织或受组织影响
1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理解与实施要点
1
ISO14001:2015 修订及主要变化
2 3
SC1 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 ISO14004 ISO14005 ISO14006
SC4 环境绩效评价 ISO14031 ISO/TS14033 ISO/DIS14034
7. 支持
— 资源 — 能力 — 信息交流
• 总则 • 内部信息交流 • 外部信息交流
— 文件化信息
• 总则 • 创建和更新
•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 运行
— 运行策划和控制 — 应急准备和响应
9. 绩效评价
—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 总则 • 合规性评价
— 内部审核 — 管理评审
10. 改进
— 总则 — 持续改进
17
70
理解与实施要点
示例:EMS要求融入业务过程
﹡战略目标中考虑EMS期望的成果和环境目标 ﹡战略策划时考虑应对可能影响组织的环境条件 ﹡工作描述中融入环境职责 ﹡部门或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中纳入环境绩效参数 ﹡用于环境改进的财务资源纳入正常的会计管理
﹡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风险和机会融入业务风险管理过程 ﹡业务过程策划、产品或服务设计开发纳入环境准则 ﹡过程或活动的运行/操作规程中规定环境要求 ﹡采购或采购过程方面的环境准则 ﹡外部供方评价中的环境绩效要求 ﹡组织经营活动评价中包括环境的合规性评价 ﹡ ------------------------------------------------------------。
ISO14001:2015新版标准(含注解培训内容)

4. 主要条款解读
2 引用标准: 下列参考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引
用的版本适用。 未注明日期的引用,引用的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的应用。 无规 范性引用文件。包括这一条款是为了保持与以前的版本(ISO 14001:1996)的条款编号 相同。
ISO 14001 Certification Asia
目
录
1. ISO 14001 产生背景及标准改版计划 2. 重大改变 3. 新版标准条款结构 4. 主要条款解读及应对措施 5. 实施 ISO 14001 常见问题
ISO 14001 Certification Asia
18 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曾经带给人 类无限希望和欣喜,工业化兴起、城 市化发展、科学技术 的进步 使人类 的 生活水平得到飞速提高,人类文明进 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 欣喜,还有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甚 至埋下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威胁 。
新增要求
无对应条 款
4 组织的状况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组织 应(确定)评价和理解 内部 及外部的环境。这些背 景是 与组织的目标相关的并 且影 响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 体系 预期的结果/方针承诺。
当设计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时以上获得的知识应被考虑。
注 参考附录 A
ISO 14001 Certification Asia
的商业策略中贯彻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以确保环境管 理体系获得其预期成果。
ISO 14001 Certification Asia
2. 重大改变
新版标准有以下方面的改变:
• 政策:政策承诺已被拓展,包括支持环境保护。 • 环境因素:本条款从生命周期角度来评估环境因素。 • 环境目标:委员会草案要求要为每个环境目标划定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教材

0.1背景
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 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 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 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 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 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3. 术语和定义
3.2.5目标 objective 要实现的结果。 注1:目标可能是战略性的、战术性的或运行层面的。 注2:目标可能涉及不同的领域(例如:财务、健康与安全以及环境的目标), 并能够应用于不同层面(例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服务和过程 (3.3.5))。 注3:目标可能以其他方式表达,例如:预期结果、目的、运行准则、环境目标 (3.2.6),或使用其它意思相近的词语,例如:指标等表达。 3.2.6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3.1.4)依据其环境方针(3.1.3)制定的目标(3.2.5)。 3.2.7污染预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2.4)而采取(或综合采用)过程(3.3.5)、惯例、 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 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消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 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或处理。
3. 术语和定义
3.2.8要求 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 注1:“通常隐含的”是指对组织(3.1.4)和相关方(3.1.6)而 言是惯例或习惯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规定要求指眀示的要求,例如:文件化信息(3.3.2)中规 定的要求。 注3:法律法规要求以外的要求一经组织决定遵守即成为了义务。 3.2.9合规义务 compliance obligations [首选的术语]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legal requirements and other requirements[被承认的术语] 组织(3.1.4)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3.2.8),以及组织必 须遵守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 注1:合规义务是与环境管理体系(3.1.2)相关的。 注2: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例如: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或来自于自愿性承诺,例如:组织的和行业的标准、合同规定、 操作规程、与社团或非政府组织间的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24001-
ISO14001标准产生背景与目的
2
IS0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 引用指南、术语和定义
3
IS014001:2015标准要求
2
一
IS014001:2015标准产生 背景与目的
3
0引言
0.1产生背景(1.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平衡。 2.严峻的环境形势)
环境管理体系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
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 案(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以下7方面成功的途径):
6
0引言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续)
---预防或减轻有害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不利影响;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性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和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
既要满足当代需求而又不要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尤 为重要的是实现环境与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可持 续发展的这“三大支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
环境
社会
经济
4
0引言
0.1产生背景(1.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平衡。 2.严峻的环境形势)
随着立法的日趋严格,以及环境污染、资源低效利用、 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 失等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 责任的期望也进一步增强。---严峻的环境形势!
---“可以(may)”表示允许;
---“可能(can)”表示可能性或能力。 标记“备注”的信息旨在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文件。第三章使用的 “词条注解”提供关于增补术语信息的附加信息,用于补充术语有关 的资料,其中可能包含了与术语使用相关的规定。 第三章中的术语和定义按照概念上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在文件最 12 后附有依字母顺序的索引表。
8
0引言
0.4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模式
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以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即PDCA理念为 基础。PDCA模式提供了可用于组织实现持续改进的循环递进过程,它
可用于环境管理体系,也可用于其他的要素。PDCA可简述如下:
--策划(P):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 相一致的结果;
上述情况是使得组织出于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
做出贡献的目的,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以系统的方法 开展环境管理活动。
5
0引言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2大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个用于保护环境和响应环境状 况变化的框架,以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需求间的平衡。标 准规定了能够使组织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 的要求。
13
二
IS014001:2015 环境管理 体系范围、引用指南、术 语及定义
14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性质的组织,并适用 于组织基于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 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本标准未提出具体的 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能够整体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 但是,只有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了组织的环境管
--实施(D):实施所策划的过程;
--检查(C):依据环境方针,包括方针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 对过程实施监测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改进(A):采取行动,持续改进。
图1展示了本标准采用的结构是任何整合入PDCA模式的,它可帮助 新的和既有标准使用者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9
0引言
0.4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模式
、交付、消费和处置等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
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
务和运营收益;(如节能减排、规避合规义务风险)
---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7
0引言
0.3成功因素(2方面)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 能的承诺(5.1领导作用与承诺)。组织可以通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 轻有害的环境影响,增强那些有益的特别是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环 境影响,将环境管理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与其他 业务优先事项相一致,并将环境管理方法整合到组织整体的管理体系 中,这样可使最高管理者能够有效应对风险和机会。本标准成功实施 的证据可使利益相关方确信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正在发挥作用。
内、外部问题 组织所处的环境(4) P 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策划(6)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输入
P
改进(10)
领导作用 (5)
P
支持和运 行(7、8)
环境管理体 系持续改进 的循环过程
A
绩效评价 (9)
D
C 1.提升环境绩效 2.履行合规义务 3.实现环境目标 输出
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PDCA与本标准框架间的关系 10
0引言
0.5本标准内容(推行本标准4大作用) 本标准包括了评价符合性所需的要求。任何有愿望的 组织均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证实与本标准的符合: a)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或 b)寻求组织的相关方(例如:顾客),对其符合性进行 确认:或 C)寻求组织的外部机构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0引言
理解要点:(2大要点)
1.本标准的要求需要从系统或整体角度考虑,不要脱离其他条款而 孤立解读特定语句或条款。 2.变更的管理是保持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组织能够持续实现其环 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标准诸多要求均提出对变更 的管理,包括: ---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见4.4)(如新工艺追加,如抛光) ---环境因素(见6.1.2)(如:新机台抛光机的追加) ---内部信息交流(见7.4.2)(如员工、外部供方或合规义务变更) ---运行控制(见8.1)(如:产品、过程、设备的变更) ---内部审核方案(见9.2.2)(如:抛光工序的追加) ---管理评审(见9.3)
11
0引言
0.5本标准内容(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附录A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误读。附录B显示 了本标准先行版本与以往版本之间完整的技术对照。有关环境管理体 系的实施指南包含在GB/T24004—2015中。
本标准中使用以下词语:
---“应(shall)”表示要求; ---“宜(should)”表示推荐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