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时间与危险因素。
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生存率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1年、3年、5年、10年、15年、20年未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所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依次为64.8%、53.5%、40.8%、6.2%、0%;对患者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异常是影响该类疾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当前者病程延长时,后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且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将使得患者出现一系列慢性并发症的时间更早。
标签:发病时间;危险因素;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也逐渐提高,此外,由该类疾病衍变成的相关慢性并发症也相继出现,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探究了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时间与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疾病治疗前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均确诊。
其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有82例,68例,年龄最小的患者37~92岁,平均(58.3±6.9)岁。
确诊为糖尿病时的年龄29~85岁,平均(49.2±5.6)岁。
1.2方法采用乘积极限法对患者的20年生存率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该类疾病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3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症肾病、视网膜疾病、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病、下肢或颈部血管病变均符合2010年我国对该类疾病的防治指南[2]。
糖尿病视网膜疾病:存在微动脉瘤、出血、渗出、出现新生血管、纤维增生等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出汗异常、排表排尿障碍等;出现异常体征,包括痛觉、震动觉、踝反射、压力觉、温度觉异常等[3-4];出现传导功能异常等。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因素糖尿病是一组呈全球流行趋势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趋势。
美国国家糖尿病委员会报道糖尿病病人患心脏病、坏疽、肾病和失明者分别为非糖尿病病人的2、20、17和25倍[1]。
在2型糖尿病初诊时,约有15%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约有20.5%有微量蛋白尿,22.8%有缺血性心脏病[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问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内分泌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共入选13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可能造成肾、眼、脑损害的原发性疾病。
其中男651例,女721例;年龄7~88(59.6 5±14.05)岁,病程0~27(6.89±5.59)年。
1.2 方法:调查近3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人资料及辅助检查。
包括:①个人资料:一般情况、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治疗情况、既往病史、烟酒嗜好、有无糖尿病并发症,每例患者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
②辅助检查:测空腹血糖(f 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等。
慢性并发症的确定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的实施细则进行[4],分为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眼部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6种。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分析软件处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慢性并发症日超增高,严重威胁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本文根据我北京路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糖尿病患者169例,就其慢性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对象选择2003~2006年期间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理的部分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病例169例,其中男97例,女72例,离退休干部66例,城乡居民及工人103例,年龄4 0~82岁平均年龄67.5岁,糖尿病病程5~32年。
1.2 方法调查,收集和整理以上病例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身高, 体重, 体重指数,血压, 心肺情况, 肝脾,下肢足背动脉,皮肤痛触觉,眼底检查,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肾功能,尿蛋白, 心电图,神经肌电图,下肢血管彩超,心脏B超等。
1.3 糖尿病诊断2 结果2.1 各种并发症情况①脑血管病变38例,患病率22.4%,其中脑梗26例(占68.4%),短暂脑缺血发作10例(占26.3%),脑出血2例(5.3 %)。
②心血管并发症105 例,患病率62.1%,其中高血压55例(占52.4%),冠心病50例(占47.6%)。
③视网膜病变65 例,患病率38.4%。
④糖尿病肾病54例患病率32%⑤周围神经病变105例,患病率62.1% 。
⑥下肢血管62例,患病率36.6%。
169例患者中有一种并发症8例(4.73%),有2种并发症30例(17.7%),有三种并发症87例(51.4%),有四种以上并发症44例(26%)。
2.2 慢性并发症与年龄病程的关系3 讨论微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部份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UP)。
糖基化血红蛋白及糖基化蛋白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糖化血红蛋白(HbAlc)增高时氧解离困难而引起组织缺氧,微循环中血小板功能和体内抗凝血机制异常,血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加以缺氧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中典型的微血管病变,从而发展为多脏器病变。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a b e t e s f r o m J a n t o J u l 2 01 3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Re s l l l t s Amo n g t h e 7 5 0 i n p a t i e n t s .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 r a t e s o f
总患 病 率 7 7 . 3 3 %。糖 尿 病慢 性 并发 症危 险 因 素主要 包 括 年龄 、 糖 尿病 病 程 、 糖 化血 红蛋 白、 体 重指 数 、 空腹 胰 岛
素、 空腹 甘 油 三酯 、 空腹低 密 度脂 蛋 白等 。 结论 抚顺 地 区 2型糖 尿病 住 院 患者 慢性 并 发症 患 病率 水 平较 高 , 须 引起重 视 。高危 因 素主要 包括 高龄 、 长期 糖尿 病病程 、 血糖 控制 不佳 、 肥胖 、 血脂 异 常等 。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 r a t e s o f c h r o n i n s i n t h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 2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6 0 . 8 0 % f or d i a b e t i c p e r i p h e r a l n e u r o p a t h y .T h e t o t a l p r e v a l e n c e r a t e wa s 7 7 . 3 3 %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慢性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病程、颈动脉斑块、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在有无慢性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收缩压升高、病程长、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30mg/L预测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对风险比(OR)分别为2.035、2.173、6.389、1.590、2.796。
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为独立于年龄、病程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结论:独立于年龄和病程,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和尿微量清蛋白对于筛选出需要早期防治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高危人群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30年中快速增长近10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增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致残,甚至致死。
与2型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高。
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在 2020年 1月至 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25例患者。
125例患者中男 66 例( 52.8%),女 59例( 47.2%);年龄22~85岁,平均(60.92±12.05 )岁;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84例,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41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67.2%。
中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中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慢性并发症情况及其相关高危因素。
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35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病例,回顾其慢性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7.15%,其中多见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分别占30.5%、23.5%、18.0%。
200例发生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3例出现以上两种并发症,占31.5%,同时出现三种及三种以上慢性并发症的有23例,占11.5%,其他114例仅出现一种慢性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体重指数、年龄、病程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是慢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的病变。
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具有相关性,应该有针对性的积极预防,减少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中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的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
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故糖尿病常伴有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糖尿病发病率超过10%,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健康[2]。
本文选取我院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案例,对其慢性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其高危因素,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400例,选取其中35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其中男155例,女195例,患者的年龄为35~81岁,平均年龄(59.1±2.9)岁,病程为2个月~20年,平均病程7.5年。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血红蛋 白等临床资料 。结果
[ 关键词 ] 糖尿病 ; 性并 发症 ; 险因素 慢 危 [ 中图分类 号】 R 8 . 57 1 [ 文献标识码 ] B
压 、G、 H L H A C F G和 2 P T C O 、 B 1 、P h G等因素 , 结果显示两组 间
年 龄 、 程 、 缩 压 、G、 B C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病 收 T H A1 见表 1 。 ) 表 1 两 组 各 因 素 的 比较 ( s 孟± )
( 85 ) 其 中 出现 1种 并 发 症 30例 (0 8 ) 2种 并 发 症 6.% , 8 3 .% , 2 0例 ( 37 ) 3种 并 发 症 7 2 2 .% , 9例 ( .5 )4种 及 以 上 并 发 98% , 症 2 例 ( . % ) 中 青 年 患 者 中 出 现 并 发 症 4 3 例 0 42 。 5
了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 率及其 危险 因素 , 早期 对 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 2型糖 尿病患者 12 24例 , 对其
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 报告如下 。 现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 回顾性调查20 年 1 07 月至 1 月在宁夏医 2
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 的所有 2型糖尿病患者 12 24例 , 中男 其 70例 , 4 4例 ; 4 女 8 中青年患者 7 4例 , 1 老年患者 5 0例 。分别 1 记录性别 、 龄 、 程 、 族 史 、 重 指数 ( M ) 甘 油 三酯 年 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 B I、
C L、 B I F G和 2 P 为 自变量 进 行 L gsc 步 回归 HO H A C、P hG oii 逐 t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32一MG)两项指标皆异常者定义为肾小管功能损伤。⑤吸烟 史:目前吸烟或既往吸烟≥1支/d.吸烟时间大于6个月或以上 者。⑥采用改良后的MDRD公式计算eGFR C 6I。eGFR (MDRD)=186x(血肌酐/88.4)‘一Ⅲ’x(年龄)‘。0 203’(女性× 0.742)。⑦肾脏B超检查:患者空腹.由有经验的B超医师采 用GE公司L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2)生化指标
glutamylImnsferaseandrisk ofcardiovasculardiseasemonalitvinpeople
with
disease[J]・IntUrolNephrol,2013,45:1071・1078・
M,Yeganeh M,et al・Role of gamma—
diagnosis of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4.07.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3428,81373864) 作者单位:300070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肾病科,卫生部及天津市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常宝成.Email:changbcl970@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分析
许杰
杨菊红单春艳郑妙艳王颖任惠珠常宝成
回顾性分析l 466例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统计慢性肾脏病
【提要】
(chmnic kidnev disease。CKD)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
【Key words】Diabetic
mellitus,type 2;Chronic kidney disease;Prevalence;Risk facto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医院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25例病历资料。
包括人体学指标、病史、个人史、生化指标等。
慢性并发症按照中华医学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的实施细则计算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
影响因素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体患病率为96.62%,其中9.54%患者合并1种慢性并发症,26.46%患者合并2种并发症,32.62%患者合并3种慢性并发症,20%患者合并4种慢性并发症,8%患者合并5种慢性并发症。
冠心病患病率36.62%,脑卒中患病率18.10% ,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79.69%。
糖尿病肾病患病率43.3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26.7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86.77%。
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病。
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eGFR)、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周围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HDL-C、TC。
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HDL-C。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尿白蛋白/肌酐(ACR)、糖尿病病程。
周围神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
结论该研究人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96.62%,大多数患者合并2~4种慢性并发症。
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HbA1C、TC、TG、HDL-C、eGFR、ACR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标签: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1]。
糖尿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导致的大血管、微血管慢性并发症,日趋成为患者个人、家庭、社会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致死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足病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2]。
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早期的筛查和干预对于疾病防治,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该研究人群为基层医院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針对基层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资料较少(几乎都是三甲医院的资料),该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基层医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选取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在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25例病历资料,包括人体学指标、病史、生化指标等。
排除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急性心衰、恶性肿瘤等病例。
1.2 研究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别、年龄、身高、体重、婚姻、职业等。
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
生化指标及相关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
1.3 诊断依据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
慢性并发症按照中华医学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的实施细则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诊断、计算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3]。
脑卒中(依据三甲医院头部CT或MRI结果: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依据心绞痛病史、心电图、三甲医院冠脉造影结果)、周围血管疾病(依据颈动脉、下肢动脉彩超结果,以动脉斑块形成为阳性结果)、周围神经病变:依据主观症状:四肢末端麻木症状、感觉异常及电生理检查;视网膜病变:眼底照片诊断;糖尿病肾病:依据尿白蛋白/肌酐及eGFR 结果。
ACR ≥30 mg/g或eGFR0.05),见表2。
2.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分别以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血尿酸、TC、TG、HDL-C、LDL-C、FPG、HbA1c、ACR、eGFR,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TC、HDL-C、高血压病史。
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HbA1c、TG。
周围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年龄、ACR、HDL-C、TC。
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HDL-C。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ACR、糖尿病病程。
周围神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
见表3。
3 讨论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如果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容易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主要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全国住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达31.9%,心血管病变15.9%,脑血管病变12.2%,下肢血管病变5.0%,肾脏病变33.6%,眼部疾患33.3%,神经病变60.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患病率为73.2%[3]。
该研究显示合并高血压患病率82.77%,其余患病率:冠心病36.62%,脑卒中18.10%,周围血管病变79.69%。
糖尿病肾病43.3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6.7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6.77%。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体患病率为96.62%。
除眼部疾患外,其余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
原因分析如下:该组人群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2岁以上,且病程长,平均病程10年以上,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标准方面周围血管病变依据血管彩超结果,很多患者没有主观症状,而全国流调依据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干性坏疽、湿性坏疽等,标准相对严格。
该研究还显示高血压病、HbA1C、TC、TG、HDL-C、eGFR、ACR、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病率达82.77%,远高于全国流调水平31.9%。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UKPDS显示积极控制血压可使脑卒中發生率降低44%,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降低32%[4]。
高血压作为可控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
该研究还显示血脂异常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患病率达75.07%,主要表现为TG 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
LDL-C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HDL-C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调脂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5]。
中华糖尿病协会组织对25 8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现状调查显示,调脂药物的使用率为20%,血脂的达标率36.1%[6]。
该研究人群血脂达标率只有25%,低于全国流调水平。
血脂作为可控的另一个危险因素,积极调脂治疗势在必行。
DCCT、UKPDS等[7-8]大型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显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但是该研究人群为老年患者、已出现明显的慢性并发症,存在神经病变或神经反应较迟钝,常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低血糖昏迷,低血糖还可诱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不适合严格的血糖控制,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因低血糖而增加死亡风险[9]。
该研究显示该院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较高水平,大多数患者合并2~4种慢性并发症。
这部分人群已错过早期积极干预的最佳时期,目前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仍需积极调脂治疗和降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
同时也感受到糖尿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亟待培训基层医生,实施标准化治疗方案。
加强糖尿病早期筛查,加强糖尿病教育,加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积极控制血压、调脂治疗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 Xu Y,Wang L,He J,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48-959.[2] 陆菊明.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历史地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3-7.[3] 向江丁.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2-237.[4]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e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UKPDS 38[J]BMJ,1998,317(7160):703-713.[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6] 纪立农,陆菊明,郭晓蕙,等.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397-401.[7]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J Med,1993(329):977-986.[8]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 33)[J].Lancet,1998(352):837-853.[9]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5):37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