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章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2章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徐霞客把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土山”。
读某喀斯特地貌及其周边地区图,完成1~3题。
1.等高线图中虚线的东、西两侧为不同地貌,分析正确的是()A.东部是“土山”B.西部是孤峰、残丘、落水洞C.东部农田地块小D.西部是典型的塬、墚、峁2.造成图中两种地貌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水土流失程度不同B.岩石岩层性质不同C.绝对高度不同D.生产建设强度不同3.我国南北方都有“梯田”,山西省大寨曾以修建“梯田”成为农业典型。
“梯田”适宜建设在()A.坡度较大的“土山”上B.坡度较大的“石山”上C.坡度较小的“石山”上“土山”上答案:1.C 2.B 3.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虚线以东地区地形崎岖,为喀斯特地貌,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间的小盆地,面积较小,C项正确。
第2题,图中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虚线东侧为“石山”,西侧为“土山”,其岩石岩层性质不同,故B项正确。
第3题,梯田适宜建设在坡度小于25°的“土山”上,可减缓水土流失,故D项正确。
读下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断被侵蚀B.不断有泥沙沉积C.先侵蚀,后沉积D.先沉积,后侵蚀5.据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B.辽河下游流速变快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5.D4题,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图可知,由汉代到明代,随着历史发展,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选B项。
第5题,辽河流域降水较多,入海年径流量增大,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因此海岸向南推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辽河下游流速减慢,B项错误;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的含沙量会减少,海岸线不会推进,C项错误。
读某地形示意图,完成6~8题。
2021-2022学年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作业(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课后作业2.2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测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山型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海水堆积2.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变为()A.海蚀平台B.海蚀穴C.海蚀柱D.海蚀崖【答案】1.A 2.C【分析】1.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A正确。
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B、C、D错误。
故选A。
2.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海蚀柱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海滩受蚀后退后,较坚硬的蚀余岩体残留在海蚀平台上,形成突立的石柱或孤峰;另一种是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
海蚀柱在中国沿海常可见到。
读下面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1页,总6页5.我国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A.西南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南方丘陵地区6.贵州省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②植被破坏严重③人口多、耕地少④降水较多,特别是冬半年,地表侵蚀作用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防治土地石漠化的关键措施是()A.植树造林B.调整农村生活能源结构C.实施农业工程D.生态移民【答案】5.A 6.C 7.A【分析】5.读图可知,广西、贵州、云南的石漠化土地面积较大,说明我国西南地区土地石漠化问题较严重。
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根据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环境特点,可推断出土地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人口多、耕地少,存在过度开垦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D.丁
4.图中地貌多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高山地区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珠穆朗玛峰上形成和分布有典型的冰川地貌如角峰、 刃脊、U 形谷等。冰川地貌多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高 山地区。 答案:3.B 4.B
思维结构性评价——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 称。 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中国 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桂林山水是中国山 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别具 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范围很 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 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 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结合桂林地形地势图,探讨 桂林山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布及形成条件,据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峰林 洼地 地下河 (2)云贵高原 溶蚀、淀积 (3)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问题探究二 常见的海岸地貌类型有哪些基础考点 探究点(一)海蚀地貌
[思考探究] 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 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 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 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探究] 形成鼓浪石的外力作用是什么?该外力作用形成的 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 提示:海浪侵蚀作用。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平 台等。
问题探究三 常见的冰川地貌有哪些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日内瓦是瑞士第二大城市,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位 于日内瓦湖西南角。日内瓦湖是美丽的,许多知名作家、大诗人 都赞美、讴歌过它。亨利·詹姆斯称它是“出奇的蓝色的湖”;拜 伦则把它比喻成一面晶莹的镜子。日内瓦湖是阿尔卑斯湖群中最 大的一个,是一个冰碛湖。据说在第四纪冰期,发源于阿尔卑斯 山的罗讷河在埃克吕泽地区被冰碛物质所阻断,因此汇水成湖。
高中地理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第二章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课时训练

湘教版(2019新版)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时1喀斯特地貌下图是某同学寒假期间在云南拍摄的“孤峰残丘”景观。
据此回答1—2题1.形成该地貌的岩石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石灰岩2.形成图片中“孤峰残丘”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溶蚀B.冰川堆积C.风力侵蚀D.海浪堆积(2020·浙江金华十校高一联考)读“我国20元人民币背景取景地区(广西)景观图”,完成3-4题3.该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属于()A.冰川地貌B.雅丹地貌C.丹霞地貌D.喀斯特地貌4.该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的溶蚀作用B.风力的搬运作用C.流水的沉积作用D.冰川的侵蚀作用(2020·辽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读图完成5-6题5.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6.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A.溶沟阶段B.洼地阶段C.峰丛阶段D.孤峰阶段(2020·天津六校高一期中联考)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据此回答7—8题。
7.溶洞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8.图中石柱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沉积作用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11.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12.下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一处地貌,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课时2 海岸和冰川地貌(2020·湖南衡阳九中月考)读“某地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自主检测
三、冰川地貌
1.冰川
(1)概念: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
冰体。
(2)类型
划分依据
冰川的形态和 规模
类型 大陆 冰川 山岳 冰川
分布
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 格陵兰岛上
发育在高山上,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 拔地区
(3)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中的山洞和各有特色的小洞是如何形成的?载船的河呢? (2)材料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属于哪类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 成的? 提示(1)山洞和各有特色的小洞为地下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载船的河为地下河,也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2)属于喀斯特沉积地貌。在溶洞内,含有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 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在洞顶、洞壁 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1-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通过野 外观察 或运用 课 视频、 程 图像,识 标 别3~4种 准 地貌,描 述其景 观的主 要特点。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1.结合景观图或野外考察,说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类型及特点。
目 (地理实践力)
标 2.结合景观图或野外考察,说出海岸地貌的成因、类
(1)喀斯特溶蚀地貌
类型 特 征
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 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 100米 孤峰 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溶斗 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基础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基础练习一、单选题1.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海岸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是()A.潮汐B.波浪C.海啸D.洋流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石笋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一种地貌景观,该景观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哪种岩石形成()A.玄武岩B.石灰岩C.板岩D.石英岩4.贵州省被称为“世界桥梁博物馆”,众多桥梁建在峰林、峰丛之间,当地的地貌类型为()A.风成地貌B.黄土地貌C.海岸地貌D.喀斯特地貌5.有关喀斯特地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高温多雨的地区B.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降水多,地表水资源丰富C.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落水洞属于地下部分D.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地势崎岖,土层薄,不宜发展种植业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回答下题。
6.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长白山天池D.黄山7.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流水溶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四坑,坑外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
我国亚热带季风海岛上发育在巨大花岗岩上的风化坑最为典型,研究者在四坑内发现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
下图示意风化坑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推测风化坑容易发育于( )①平均高潮线以上的平坦海岸②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阶地③坡度平缓的山顶④坡度陡峭的凹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较浅的风化坑内往往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 )A.潮汐的海浪侵蚀作用B.旱、雨季的风、水搬运作用C.温差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D.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10.图示凹坑内积水深度经常低于出水口高度将导致( )A.坑外围变大B.坑底崎岖不平C.坑侧壁呈内凹状D.坑内岩性不变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
【新教材】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练习(解析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A.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侵蚀作用
B.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
C.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侵蚀作用
D.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
【答案】C
【解析】石钟乳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是化学沉淀物堆积形成,峰林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 3~5 题。
(1)图中地貌景观的共同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提示:从物质组成、成因等角度描述)。
(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____________(双项选择)。
A.植被
B.土壤
C.岩石
D.水文
6.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
【答案】A
【解析】图示地貌为冰斗、角峰、U 形谷,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7.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该地貌为冰蚀地貌,在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的地区分布较广。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 8~9 题。
甲
乙
8.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答案】C
【解析】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9.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对点跟踪训练】 (2019·徐州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下图为小王同学在学习地理 时看到的某种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冰川地貌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冰川侵蚀地貌示意图。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材料二 流水堆积和冰川堆积垂直剖面图。
(1)材料一中有哪些冰川侵蚀地貌类型? (2)比较流水堆积和冰川堆积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2.下列四幅图阴影部分对应的地形区中,上图反映的地貌分布 最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图中有溶洞、地下河、峰林等,可 判断此地为喀斯特地貌,影响图中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流水作用,选择 C。第 2 题,读图,从图中经纬度和城市可以 判断①是黄土高原、②是云贵高原、③是塔里木盆地、④是长 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选择 B。 答案:1.C 2.B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2)喀斯特沉积地貌 ①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 Ca(HCO3)2 的地下热水接近或 出露于地表时,因 CO2 大量逸出,导致 CaCO3 沉积,形成 __钙__华_____。常见的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②石钟乳、石笋、石柱 在溶洞内,富含 Ca(HCO3)2 的水中,CO2 逸出,CaCO3 在洞顶、 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a.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喀斯特地貌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
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B.风蚀地貌C.冰川地貌D.火山地貌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溶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3.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A.峰林B.小寨天坑C.单面山D.孤峰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
下图为广西桂林的两幅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千沟万整,地表支离破碎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5.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岩石、水文D.土壤、地形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7.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化学沉积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一词是岩溶地貌的代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喀斯特地貌形成了许多典型的自然景观并由此衍生出灿烂的文化。
下图中左图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梯田”景观——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右图为人造梯田景观——广西龙胜梯田。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的形成与哪种外力作用有关( )A.冰川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9.关于广西龙胜梯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保持水土,体现人地协调发展B.可以增加当地农业粮食的产出,提高农民的收入C.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资源D.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并由此导致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题组二海岸地貌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该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海水侵蚀D.冰川侵蚀11.下列地貌景观成因与图示景观相同的是( )A.离岸堤B.石芽群C.风蚀柱D.海蚀崖12.形成下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A.海水侵蚀B.流水堆积C.冰川堆积D.风力堆积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
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据此完成下题。
13.“蓝窗”景观属于( )A.流水地貌B.风成地貌C.海岸地貌D.山岳地貌题组三冰川地貌我国第四套人民币10元背面图为珠穆朗玛峰(见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该山峰在地貌类型上属于( )A.峡谷B.角峰C.峰林D.火山15.形成珠穆朗玛峰的外力作用主要为(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海浪作用16.若下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堆积物(颗粒)示意图,则该堆积物的成因可能是( )A.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C.海浪堆积D.风力堆积17.自然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
下图为我国三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甲地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有(多选)( )A.垄槽相间排列B.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C.土墩形态千奇百怪D.土垄坡度较陡(2)图中甲、乙、丙三地为冰川地貌的是,该地(多选)。
A.海拔高,空气稀薄B.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C.降水丰富,草原分布广D.为河流发源地,湖泊众多能力提升练题组一喀斯特地貌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
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疑难1,)“石灰刀石林”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溶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海水侵蚀作用2.(疑难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岩浆岩B.可溶性岩石C.变质岩D.沉积岩3.(疑难1,)姆鲁“石灰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C.气温更高,降雨更多D.地形起伏更大2014年6月23日,我国广西环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与桂林山水共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下图为我国广西环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疑难1,)塑造广西环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主导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溶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波浪侵蚀作用5.(疑难1,)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
阅读考察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1)考察记录单中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双选)( )A.奇峰林立B.冰川广布C.地势平坦D.地表崎岖(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还有、等。
(3)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
题组二海岸地貌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蓝窗”位于马耳他戈佐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
两边直径约100米的天然石灰岩石墩,支撑着一个石盖,形成一个高约100米、宽约20米的“窗子”,从中可以看到对面蓝色的波涛,因而得名“蓝窗”并成为该国的旅游标志(如图所示)。
“蓝窗”在2017年3月8日的一场暴风雨(风速可达48千米/时)中坍塌,当地居民罗杰目睹了这惊人一幕:2017年3月8日9:40左右,“蓝窗”下的海水波涛汹涌。
突然,石穹坍塌,巨石落入海中,一阵烟雾随即冲向天空……(1)指出造成“蓝窗”坍塌的地质作用。
(2)分析造成“蓝窗”坍塌的自然原因。
题组三冰川地貌下图为四川省第二高峰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海拔6 250米,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
幺妹峰壁立千仞,多角峰、刃脊。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疑难2,)幺妹峰为( )A.冰川地貌B.火山地貌C.喀斯特地貌D.丹霞地貌8.(疑难2,)幺妹峰顶部角峰、刃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冰川堆积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下图为内蒙古某旗及相关景观示意图,该地在距今300万年至1万年被冰雪覆盖,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疑难2,)图中平顶山刃脊、角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堆积10.(疑难2,)北大山石林是由平顶山地貌演变而成的,其演变( )A.受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影响B.反映北大山所受的断裂作用强于平顶山C.是由地震的崩塌作用造成的D.反映北大山地势和纬度高,更易被侵蚀11.(疑难2,)冰川地貌常见的地貌景观有( )①V形谷②U形谷③角峰④峰林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专题强化练五喀斯特地貌选择题“中国南方喀斯特”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角峰B.U形谷C.峰林D.风蚀蘑菇2.()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2、4、6B.2、6、4C.6、2、4D.4、2、63.()图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易错)A.溶洞4B.6和7两个小地貌C.地下暗河5D.地表1越南下龙湾约有3 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B.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C.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5.()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 )A.东非大裂谷B.挪威峡湾C.重庆天坑D.山东泰山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有岩溶平原、岩溶高原与岩溶山地。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下列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形成因素的是( )A.纬度较低,光照极强B.气温较高,降水充沛C.地势较高,风力较强D.植被茂密,土层深厚7.()由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表现形式是( )A.土地沙漠化B.石质荒漠化C.土壤盐渍化D.土壤板结化8.()我国西南岩溶地貌区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A.大力发展梯田农业,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B.发展峰林观光与溶洞探险等旅游项目C.开挖有色金属矿,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D.发展林业,采伐天然木材发展林木加工业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当洞内空气的温度低于洞外空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到洞外(即“呼气”)为主。
读“某地溶洞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9.()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A.①B.②C.③D.④10.()与洞外相比,洞内( )A.温差较小B.气温较低C.风速较大D.气压较高11.()该溶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C.海浪侵蚀D.流水堆积第三节综合拔高练选考练考点海岸地貌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易错)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5.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模拟练选择题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