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

2.2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一: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钢尺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每次钢尺的振幅相同)。

注意事项:紧压钢尺,和桌面接触部分不能发出声音,避免产生干扰。

实验设计:将钢尺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两次实验中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实验结论:物体的音调高低和振动快慢有关。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

例如:人心跳每分钟72次,则心跳频率为1.2Hz。

4.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产生及现象人耳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 到 20000Hz 。

人们把高于 20000Hz 的声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核爆炸,还有大象发出的声叫次声波。

人的发声频率在85-1100Hz,一般说来,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振动频率低;成年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较高,所以女子说话的音调比男子高些。

5.有关改变振动的快慢来改变音调高低的例子(1)滑动梳子,快慢改变,则音调改变;(2)齿轮旋转,齿数不同,纸条发生振动的快慢不同,则频率不同;(3)管乐器、温水瓶等,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4)敲击编钟、装有不同质量水的瓶子,质量越大,振动越慢,音调越低;(5)弦乐器,弦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6.频率相关知识、波形图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频率的高低在波形图上反映为波形的疏密。

如果声音的音调越低,则波形较稀疏,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较少,频率较低;如果声音的音调较高,则波形较密集,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较多,频率较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模块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训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模块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训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模块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训练2019-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模块-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训练一、单选题1.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传播速度2.正在弹吉他的一位同学不断的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使吉他发出不同的音调B.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 为了获得更大的响C. (1)(3)D. (3)(4)5.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部分,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B.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 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D. 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6.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 响度较大B. 音调较高C. 音调较D. 响度较小7.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 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 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 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 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8.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D. 速度9.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A. 声音的音色不同B. 声音的响度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10.两个人同时说话,甲的声带5s内振动了1500次,乙的声带8s内振动了2300次,则这两人的音调()A. 甲高些B. 乙高些C. 一样高D. 不能比较1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 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 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二、填空题12.如图,小明用硬卡片两次快慢不同的划过梳齿,主要是比较两次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本题所研究的声源是________ (梳齿、硬纸片)13.某种苍蝇飞行4s内翅膀振动1200次,则频率是________Hz,而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是8Hz,人类能听到的是________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

音响系统的频率与音调

音响系统的频率与音调

5
音乐制作中的频率处理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处理技巧:通过调整频率,可以改变音调,从而改变音乐的情感表达。
频率处理工具:如EQ、压缩、混响等,可以调整频率,使音乐更加丰富、立体。
频率处理实例:如调整吉他、贝斯、鼓等乐器的频率,以适应不同风格的音乐制作。
音响系统的频率与音调
XX,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
影响音响系统频率响应的因素
如何调整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
频率与音调在音乐制作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目录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1
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声音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古典音乐:频率范围广,音调丰富,注重和谐与平衡
流行音乐:频率集中在中高频,音调明快,注重节奏与旋律
摇滚音乐:频率集中在中低频,音调强烈,注重力度与动感
电子音乐:频率范围广,音调多变,注重创新与实验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6
音响系统频率响应不佳的原因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音响系统软件问题:如音频驱动、音频设置等软件问题
调整音响系统软件参数,如均衡器设置、压缩器阈值等
尝试更换音响系统硬件或软件,如更换扬声器、升级软件版本等
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如音响系统调试、维修等
针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声音失真:调整均衡器设置,确保声音平衡
音量过低:检查音量设置,适当增加音量
噪音干扰:使用降噪功能,减少环境噪音影响
音质不佳:更新音频驱动,确保硬件正常工作

音的传播与频率实验探究

音的传播与频率实验探究

音的传播与频率实验探究音的传播和频率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实验,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音的传播和频率的相关原理和实验方法。

一、材料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音频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的音频信号。

2. 音箱:用于放置音频发生器,将音频信号传播出去。

3. 麦克风:用于接收传播出去的音频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二、实验一:音的传播1. 将音频发生器连接到音箱,并将音箱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以确保实验环境安静。

2. 设置音频发生器的频率为一个较低的值,如100Hz,打开音箱发出声音。

3. 将麦克风放置在音箱附近,将麦克风输出的信号连接到示波器上。

4. 打开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

5. 逐渐增大音频发生器的频率,并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的变化。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波形的周期减小,频率越高,周期越短。

这说明音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

三、实验二:频率的测量1. 将音频发生器的频率设置为一个已知的值,如500Hz,打开音箱发出声音。

2. 将麦克风放置在音箱附近,并将麦克风输出的信号连接到频率计上。

3. 打开频率计,观察并记录显示屏上的频率值。

4. 重复步骤1至3,使用不同的频率值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频率计上显示的频率值。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频率计能够准确测量出音频发生器产生的频率。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验证和了解音频发生器的频率参数是准确的。

四、实验三:音的传递媒介1. 将音频发生器连接到音箱,并将音箱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以确保实验环境安静。

2. 设置音频发生器的频率为一个固定值,如1000Hz。

3. 将麦克风放置在音箱附近,记录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的强度。

4. 逐步调整麦克风与音箱的距离,并记录每个距离下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强度。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强度逐渐减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练习+中考连接)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练习+中考连接)

教师姓名张祖坤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学科物理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第章第节阶段□观察期第()周□维护期教师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课程名称课时计划第()课时共()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容: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一、乐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二、音调:1.音调:物理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①我们把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Hz。

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三个频率范围人的听力:20Hz—20000 Hz.次声波:发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超声波:发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三、响度1.响度:物理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声音的响度。

2.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

四、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特色叫音色。

1.声音的__________叫做音调,它和____________有关。

2.频率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__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到__________,高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

3.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4.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_____,拨动钢尺,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_,听______________的声音。

(注意使两次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__________。

伸出短,振动_____,音调_____;伸出长,振动______,音调______。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通过空气、水或其他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声音具有很多特性,其中频率和音调是其中最基本和重要的两个特性。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频率和音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声波震动的次数。

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表示单位时间内震动的次数越多,声音也就越高音。

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频率与其波长存在直接的关系。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频率 = 速度 / 波长由上述公式可知,声速是一个常数,波长越短,频率就越高。

所以,当声音的频率增加时,波长会变得更短。

二、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是指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知。

音调高低从物理学上对应着声音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音调的高低是人们感知声音的结果,不同的频率会引起不同的听觉感受。

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诸如钢琴键盘、吉他琴弦等乐器上不同位置的按键或按弦,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从而形成不同的音高。

三、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例如,高音调的声音具有较高的频率,而低音调的声音频率较低。

人类对声音的频率敏感程度是有限的。

根据统计数据,大多数成年人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至20kHz之间。

婴儿和小孩可以听到更高的频率。

因此,如果一段声音超出了人类可听到的频率范围,那么我们将无法感知其音调高低。

除了频率,声音的强度和谐波的存在也会影响我们对音调的感知。

但是,频率仍然是决定音调高低的主要因素。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频率是声音波动的次数,在物理学中与声音的波长有直接的关系。

音调是人们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知,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是紧密相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八年级上册物理音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音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音调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音调知识点音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音乐世界。

在物理学中,音调(Pitch)是描述音高(高低)的一个物理量,是衡量声音频率大小的标准。

一、音调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音调通常指一个声音的高低。

它与频率直接相关,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频率单位为赫兹(Hz),是指每秒钟发生的周期振动次数。

普通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至20kHz。

20Hz以下的音频被称为次声波,20kHz以上的音频被称为超声波。

二、音调的测量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频率来确定它的音调。

通过使用频率计或电子麦克风来实现对声音信号的测量。

在实验室中,人们通常使用谐波分析仪来显示声音的频谱,进而测定其频率。

三、音调的分类在音乐和声学中,音调通常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两类。

1.绝对音高:绝对音高是指确定频率的一个音,例如钢琴上的C调就是一个绝对音高。

在横跨各种不同音高的声音中,用绝对音高来区分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2.相对音高:相对音高是指音符与另一个音符之间的高低关系。

同时还有半音、全音和调式等概念。

通过相对音高的方式,音乐家能够构建出更加复杂的和声和乐曲结构。

四、音调对音乐的影响音调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不同的音调组合可以创造出极具特色的音乐。

例如,一个高升调的旋律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一个低沉调的旋律则可能会让人感到悲伤。

同时,音调也为音乐家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音调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信息,从而激励人们进行创作和演奏。

五、结论总的来说,音调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读者了解音调这个概念,并对音乐和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的第四章《声现象》教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的第四章《声现象》教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的第四章《声现象》教学教案设计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2、实际感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延伸到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1)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古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提问:你能体会古诗意境,知道古诗中蕴涵了哪些物理知识吗?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吗?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鱼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二、声音的产生分小组探究: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这三个实验大家可以直接感知,有利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把以上实验对比分析如下:发声体发声时现象无声时现象结论声带喉咙部位在振动不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直尺直尺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直尺在振动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音叉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手感觉发麻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名称: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目的:
1、知道音调和频率的概念;
2、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钢锯条放在桌沿边上,露出来一部分(如下图一),并用手拨动钢锯条露出桌沿的一头,观察钢锯条震动的快慢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图一)
(图二)
步骤二:
左右滑动钢锯条来调节钢锯条在桌沿外的长度,并反复拨动桌沿外不同长度的钢锯条
(如步骤一),观察钢锯条震动的快慢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实验结论:
声音的音调是由发生体震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钢尺震动的越快),音调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小(钢尺震动的越慢),音调越高(声音越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