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句法理论与汉语研究

合集下载

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概说

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概说

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概说作者:杨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6期摘; 要:构式语法理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传入国内,至今已经二十多年。

其间很多国内学者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成果颇丰。

从总体上看,汉语构式语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汉语具体构式的研究和对构式语法理论的本体研究两个方面。

关键词:构式;构式语法;互动作者简介:杨帅(1988.7-),男,山东省临沂市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11.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小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和后来在汉语语法学界占统治地位的美国描写主义的结构分析方法都让汉语语法学家将句法具有递归性这一思想奉为圭臬,但是结构分析方法在分析汉语整体句式义和语言形式本身的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九十年代构式语法的传入正好弥补了结构分析法的这一不足。

在汉语语言学界,早在构式语法理论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一些语言学家的研究体现出了构式思想,王力对“处置式”的研究可以看作是对构式的形式和语义关系的早期探索。

另外,朱德熙(1981)、张拱贵(1985)等对句式和语义关系的研究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构式观。

但是,国内的语法学家没有将这种研究思路和语法观念很好地系统化和理论化,所以最终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法理论。

最早在汉语语言学界引进西方构式语法理论并进行汉语具体实例分析的是张伯江。

张伯江(1999)对汉语双宾句进行了研究,文中张伯江总结了结构主义方法在解释汉语双宾句时的三点不足,认为对汉语双宾句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以往从“位置”角度的定义,而是要转变研究思路,从句式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解决结构主义方法所不能完美解决的问题。

张文中的“句式语法”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构式语法”。

由此,构式语法开始进入国内语言研究者的视野。

2011年之后,随着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牛保义《构式语法理论研究》和刘正光主编《构式语法研究》的出版以及大量构式语法研究论文的发表,构式语法研究不断升温。

乔姆斯基和句法分析

乔姆斯基和句法分析

乔姆斯基和句法分析乔姆斯基之于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就像图灵之于计算机科学。

没有这些“先知”,我们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

这个说法不只是比喻性的:乔姆斯基的句法频谱后来被证明和几种自动机有着深刻的关联:乔姆斯基3型文法(正则表达式)等价于有限自动机,2型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等价于下压自动机,1型文法(上下文相关文法)等价于线性有界非确定图灵机,0型文法等价于图灵机。

乔姆斯基的句法研究导致了乔姆斯基在哲学上的理性主义立场,这与英美的经验主义主流不合拍。

其实乔姆斯基的理性主义与欧陆传统的理性主义并不完全一致,倒是和丘奇-图灵论题可互为佐证。

这话展开了讲太长,语言学和哲学系找不到课题的博士生可以试试这个。

乔姆斯基决定干语言学其实缘于他的政治兴趣。

他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开山哈里斯(Zellig Harris)的学生,他们都是犹太人,有同样的政治主张。

大二时,乔姆斯基对学业困惑,准备退学,哈里斯劝他说:你干嘛不试试语言学呢,可先从数学和哲学入手。

哈里斯给了他一本自己尚未出版的《结构语言学方法》一书的草稿,乔姆斯基从此开了窍,走上了语言学之路。

传统的人文范儿的语言学家必是那些懂多种语言的人才。

但哈里斯把语言学从人文转变成科学,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建立了美国第一个语言学系。

乔姆斯基在宾大得了本科和硕士学位后,在那时还在宾大哲学系教书的古德曼(Nelson Goodman)的影响下,前往哈佛投奔当时美国哲学界的领袖蒯因(Quine),他在哈佛还被选为初级研究员(Fellow)。

哈佛的这个Fellow是给那些明日学术之星准备的,在乔姆斯基之前,王浩、库恩等都得过。

在哈佛期间,乔姆斯基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句法分析系统”(Systems of Syntactic Analysis)。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并未发表在语言学杂志上,而是在数理逻辑最权威的《符号逻辑杂志》(JSL )上。

这本杂志由丘奇创办,从杂志创刊开始,丘奇就为JSL 写评论,一直写到他80岁高龄。

【语言哲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语言哲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乔姆斯基(1928——)生于美国的费城。

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

他的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乔姆斯基曾在滨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自1951年到1955年在哈佛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从1955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现代语言系任教,同时在电子学研究实验室兼职。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语言学,语言哲学和逻辑等。

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和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语言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形成了一个语言学的新派别,即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语法结构》(1957),《语言理论的当前问题》(1964),《语法理论面面观》(1965),《笛卡尔派语言学》(1966),《语言与精神》(1968),《美国权力与新官僚》(1969),《知识问题与自由》(1971),《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研究》(1972),《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1975),《语言论》(1975),《规则与表达》(1980)。

乔姆斯基研究的不是一般语言现象,即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能力。

他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被理想化了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知识”。

他认为语言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提供选择语法时要依据的标准。

生成语法就是这样的语法理论,它的中心思想是:某一语言的语法应该生成所有的句子。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

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乔姆斯基说,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一定联系,索绪尔是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而他是区别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但是他认为必须否定索绪尔的下述观点:语言是意义和声音的网络。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创造过程,他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承认经验在人类掌握语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他认为经验不能单独起作用。

经验只具有激发天赋语言能力的功能。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据《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巴比伦市定居,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巴比伦塔。

上帝大怒,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

这样就无法合作修建高塔.然而,人类在上帝面前从来就不是温顺的羔羊,他们总是在努力进行着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他们有的直接学习某种外语,有的对人类语言普遍规律进行探索,有的企图建立统一的世界语.从某种意上讲,这些有识之士都可以称作是再造巴比伦通天塔的工程师。

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一、乔姆斯基其人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位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

1951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

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

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

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生成语言学理论发展阶段关于乔姆斯基理论发展的阶段,有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等说法,为了方便讲述,我们采取三个阶段的说法。

语文学科前沿(2)

语文学科前沿(2)

六、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和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语言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形成了一个语言学的新派别。

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句法结构》,开创生成语法理论,标志着语言学研究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范式上的转移,这一转移推动了众多相关学科的发展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

乔姆斯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65,《句法理论要略》(标准理论);1972,《生成语法中的语义研究》(扩充式标准理论);1981,《管辖与约束讲稿》(管约论GB Theory);1992,《语言学理论的最简方案》(最简方案)。

乔姆斯基的语言研究方法不再以归纳法为主,而改为以演绎-推导法为主。

他认为语言是人的生物属性,人的语法知识是天赋的,人类语言存在着普遍语法,人脑中有专司语言的机制--语言官能。

乔姆斯基以内省、演绎、形式化的方法探寻人类语言的普遍运作机制和特点。

乔姆斯基把语言分为三个部分,即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

句法部分构成一个句子的深层结构,并进一步转换成它的表层结构。

语义部分对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进行语义结构说明。

而语音部分对表层结构做出语音说明。

乔姆斯基在一系列逐步严格限制的基础上,设计了四套文法(文法不等于语法):0型文法:不加上述任何限制1型文法:上下文有关文法2型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3型文法:有限状态文法四类文法之间的关系是层层包含的,如每一个有限状态文法都是上下文无关文法,每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都是上下文有关文法,O型文法范围最大。

反之则不然。

大致为:0型文法>上下文有关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有限状态文法。

有限状态文法源自马尔可夫过程,不仅生成能力差,而且不能说明语言层次。

上下文无关文法,类似树形结构图。

从根(标号S)到叶,叶表示最后的实际单位,根是要分析的结构。

上下文有关文法与0形文法生成能力逐级递增,但因为上下文无关文法可以采取乔姆斯基范式实现层次分析,故在自然语言研究中为人们乐于采用。

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

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

试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乔姆斯基把语言的内在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认为人类的生物禀赋本身含有一个确定的人们可能获得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原则系统,而经验只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这些原则起到完善或者强化的作用,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部结构,叫做普遍语法,即语言获得装置。

它在后天语言经验是作用下,转化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和关于这一语言的知识(即该语言的具体语法)。

儿童在出生时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适用于任何语言。

乔姆斯基把语法体系分为句法、语义、语音三个部分。

在这一体系中,句法部分是语法的生成部分,具有生成无限多的句子的创造能力,至于语音部分和语义部分是语法的解释部分。

在该理论中,乔姆斯基发现:(1)儿童掌握母语异常迅速,及其完善。

(2)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儿童掌握语音尤其是句法结构的次序是相同的,时间也是一致的。

(3)尽管各种句子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普通语法基本形式(语法结构)。

(4)儿童生来就具有发现或分析语言程序从而获得语言的能力。

(5)语言具有创造性。

儿童在开始有语言的时候,就能按照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和成人交流语法关系,这正是儿童普遍语言能力的表现。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一方面承认儿童普遍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承认一些复杂的语法规则是将普遍加以结合和限制的结果,这些规则的获得要在儿童与成人交往中得以实现。

乔姆斯基儿童语言是内在的生物机制决定,注重了语言发生过程中生物学因素,但是没有注意普遍语法的建构过程,语言的发展既要有内源因素又要有外源因素,他没有把语言获得置身于认知过程所从属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作用,而是求之于“固定的先天内核”。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对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成就和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

英汉空语类对比研究

英汉空语类对比研究

文化长廊英汉空语类对比研究杨静 天津工业大学摘 要:空语类是乔姆斯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没有语音值,但是具有句法功能的特殊语法成分。

本文通过对英汉空语类的对比研究更好地探索两种语言空语类的总体特征,从而深入发掘英汉空语类的句法和语义表达式。

关键词:英汉空语类;研究;对比作者简介:杨静(1994-),女,山西临汾人,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196-01引言:1981年乔姆斯基提出了管辖与约束理论,简称管约论。

管约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而空语类理论是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空语类,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做过深入研究,但从英汉对比角度来探讨句法空语类的尝试却很少。

本文旨在从管约论视角下对英汉空语类进行对比分析,更好地探索两种语言空语类的共性与不同。

1.英语空语类研究乔姆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空语类”的概念,表明句法结构包含显性和隐性两种成分。

隐性成分没有语音形式,但在语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成分被称为空语类。

乔姆斯基还将EC分为四种类型:NP-trace,Wh-trace,PRO 和pro。

1.1 NP-语迹NP-语迹是由名词短语移位而产生的。

在英语中,主语提升,主动变被动留下的语迹属于NP-语迹。

例如:John was murdered t.我们可以看出,t 位置,即动词murder 的补语位置就是这类空语类存在的位置,John 从底层的补语位置移入到表层结构的主语位置,留下的痕迹形成了这类空语类。

在该被动句中,John 是移位的目标,移位的目的地是该句的主语位置,其移位的原因可通过格理论得到解释。

1.1 Wh-语迹 (变项)和NP-语迹一样,Wh-语迹也是由移位产生的,但其移位的对象是以wh 为标记的疑问代词,移位的出发地是题元位置,目的地则是标句词(complementizer)位置。

乔姆斯基句法

乔姆斯基句法

乔姆斯基句法乔姆斯基句法是现代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名字命名。

乔姆斯基句法的核心思想是把语言的结构视为生成式的过程,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和归纳,揭示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规则和原则,从而探究语言的本质和结构。

乔姆斯基句法的基本假设是,语言是由一系列层次结构的句子构成的,每个句子都可以分解为一个个更小的成分。

这些成分以树状结构的形式呈现,从而展示了语言中的层次性和关联性。

具体来说,乔姆斯基句法分析句子时,首先将句子分解为短语,再将短语进一步分解为词汇项和功能类别,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

乔姆斯基句法强调语言的生成过程,即从原子单位(即词汇)开始,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转换,逐步生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这种生成过程遵循着乔姆斯基提出的“X条规则”原则,其中X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短语。

例如,名词短语可以由一个“限定词-名词”组合而成。

“X 条规则”原则一方面解释了为何语言中出现了一定模式的句子结构,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类语言能够产生和理解无数新句子的能力。

乔姆斯基句法不仅在语言学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也对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乔姆斯基句法的生成式特点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让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构建语法规则和转换规则,实现计算机对语言的自动分析和理解。

从智能语音助理到机器翻译系统,乔姆斯基句法的思想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而言之,乔姆斯基句法是一套解释和描述语言结构的理论框架,通过揭示语言中的规律和原则,为我们深入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它不仅在语言学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也对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乔姆斯基句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推动语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第4期 外 国 语 总第140期 No.4, July 2002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401文章编号:1004-5139(2002)04-0001-05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乔姆斯基句法理论与汉语研究*陆俭明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A Preface to Chomsky's Syntax Theory: Its Evolution andLatest DevelopmentLU Jian-ming(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Peki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1, China )去年暑假期间,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石定栩博士应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邀请,作有关乔姆斯基(N. Chomsky )形式语法学理论的系列演讲,现在读者所看到的《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历史进程与最新理论》一书就是他根据演讲内容整理修改而成的。

该书系统介绍、评论了乔姆斯基半个世纪来的形式语法学理论。

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语言学界的“乔姆斯基革命(N. Chomsky revolution )”至今已快半个世纪了,可是在中国大陆真正能跟踪了解、掌握乔姆斯基理论的人很少,能用乔姆斯基理论方法来考察、描写、解释汉语的人则更寥寥无几。

原因我想有三方面:一是绝大多数从事汉语研究的学者,英语都不怎么过关,不能自由、快速地阅读英语原著,这样当然不可能跟踪了解、掌握乔姆斯基理论,更不用说借鉴乔姆斯基理论来研究汉语了。

二是能自由、快速地阅读乔姆斯基语言学论著的学者绝大多数是学英语出身的,他们英语当然不错,但他们对汉语语言学了解不多,更没有什么研究,加之乔姆斯基论著里所用的概念和名词术语并非传统语言学里的概念和名词术语,大多是从数学、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理学,有的甚至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那里借用来的,所以这些英语出身的学者中真能跟踪阅读乔姆斯基论著、并能真正看懂的也不多;真能借鉴乔姆斯基理论来深入研究汉语的更少。

三是我们国家的翻译工作跟不上,在这一方面不像日本,西方一有新的语言学著作问世很快就给翻译成了日语,这也影响汉语语言学者借鉴乔姆斯基理论方法来研究汉语。

以上所述是客观事实,不必回避;而上述情况是很不利于汉语语言学的发展的,因为乔姆斯基理论值得从事语言研究的人,当然包括从事汉语研究的人重视和琢磨。

在乔姆斯基理论中,什么思想观点值得从事语言研究的人重视和琢磨呢?为什么他的思想观点值得从事语言研究的人重视和琢磨呢?我想主要有四点:第一,乔姆斯基一反几千年来传统语言学的思想,强调语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对语言现象进行充分而又合理的解释。

我们知道,自人类开始研究语言以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主要是对种种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很少进行解释。

描写当然是需要的,因为这是我们认识一种语言的基础,而且可以说“对语言的描写是语言研究中一个永恒的课题”;但如果只是描写,语言研究不易深入,语言学理论不易升华。

该书作者在书中介绍的乔姆斯基所举的牛顿万有引力的问世的实例——牛顿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忽然萌发了“苹果为什么总是往地下掉,而不会往天上飞”这一念头,并决心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力求找到合理的解释,结果提出了“万有引力”的理论——确实十分浅显而生动地说明了解释的重要。

要是当初牛顿对苹果下落只是作一个描写,即使描写得很详细,万有引力理论也不可能得以问世。

在语言学发展史上也出现过由于注重解释而引起了新的语言学理论方法的产生的事例——历史比较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谱系树的构拟,就都是19世纪语言研究者注重解释的产物。

今天,乔姆斯基明确强调必须加强对种种语言现象的解释,这很值得从事语言研究的人重视和琢磨。

第二,乔姆斯基认为,各民族、各地区虽语言各异,但有相同的原则,即人类语言存在着普遍语法,存在着共性,而各语言之间的差异只是参数不同而已。

回忆我们的汉语研究一直是在强调汉语特点的呼声中向前推进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对汉语特点的强调可以说达到了顶峰。

重视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讨,也需要;但是如果光注意汉语的特点,不考虑语言的共性,不利于对汉语的深入研究,更不利于使汉语研究对现代语言学理论作出反馈。

因此,乔姆斯基反复强调语言共性问题,并为探求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奋斗不息,这也很值得从事语言研究的人重视和琢磨。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在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论的影响下,陈平先生在1988年举行的第二届《国外语言学》编辑工作研讨会上,就提醒大家:仅就汉语立论,永远不要指望会发现汉语的特点。

要想真正发现汉语与其他语言的相异之处,只有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王洪君先生也指出,片面强调汉语的特性,简单地搬用西方普通语言学理论来处理汉语,这两种倾向,“在某种意义上看有通病,就是其立足点事实上都只限于如何处理汉语,而不把处理人类语言的共性当作自己的任务”。

她在文章中以事实说明,我们所说的一些所谓汉语的特点在更高层次上看实际是属于语言的共性。

她还以东西方语言学发展历史的事实说明:“放弃对语言共性的探索,不仅使中国语言学逐渐落后于西方语言学,差距越拉越大,而且也很难真正搞清汉语的特点。

”(《汉语的特点与语言的普遍性》,见《缀玉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三,乔姆斯基提出,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则应该是高度概括的,极为简单明了的,因而可以根据这些规则生成各种语言的所有合法的结构。

我们看到,乔姆斯基的理论从1957年的《句法结构》开始,几乎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

这在科学史上还是很难看到的。

有人正是以此为理由,说乔姆斯基的理论不值得看,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因而老需要变。

殊不知乔姆斯基要探求的是一种“既高度概括,又极为简单明了”的人类普遍语法,他所以老变,就因为觉得自己先前的理论还未达到“既高度概括,又极为简单明了”的地步。

因此,乔姆斯基理论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这一事实正说明乔姆斯基本人对探索人类语言之“既高度概括,又极为简单明了”的普遍语法是那样的执著,同时又说明他对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是那样地充满信心。

不断地否定自己正是为了更好地肯定自己。

让自己的理论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这反映了乔姆斯基可贵的科学进取精神。

人类语言是否有一个其规则“既高度概括,又极为简单明了”的普遍语法,大家可以持不同的看法,目前不必急于争2论。

要知道,客观世界太复杂了,人类不可能一下子认识它。

从现有的科学发展事实表明,不管哪个学科领域,对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处于高级阶段时所总结归纳的规则往往比处于低级阶段时所总结归纳的规则更概括,更简单明了。

所以说,乔姆斯基提出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则应该是高度概括的,极为简单明了的,因而是极具生成能力的,这也很值得从事语言研究的人重视与琢磨。

第四,乔姆斯基认为,在人的脑子里,天生有一种内在的语言机制,这是人生来就有的。

当上个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首次提出这一看法时,许多人不以为然,多数人抱怀疑态度。

人的大脑里到底是否有一个内在的语言机制,现在还无法充分证实,也很难一下子加以证实,因为人脑不同于一般的人体器官,很难任意而又充分地观察;即使把人脑提供在科学家面前,也无法判定里边有没有内在的语言机制。

但是有这个假设总比没有这个假设好,可以推动人们去思考、探求为什么一个小孩,不管原本是哪个族群的,到了另外一个族群里生活,马上就会说那个族群的话。

乔姆斯基他那在人的脑子里有一种人生来就有的内在的语言机制的看法,已引起脑科学领域、认知科学领域里学者的广泛注意,这难道不值得从事语言研究的人重视与琢磨吗?总之,乔姆斯基的理论值得从事语言研究的人重视——赞成他理论的人,可以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事实来检验这种理论,并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去进一步探索,以建立起乔姆斯基所追求的“一种公式化的一般语言结构理论”,一种符合人类语言实际的既高度概括又极为简单明了并极具生成能力的普遍语法;不赞成他理论的人,也可以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事实来批驳这种理论,并为了能驳倒这种理论而促使这些学者从另外的途径创立起另一种语言学理论方法。

无论哪一方面都将有利于推动整个语言学的发展。

要重视乔姆斯基的理论,首先得学习、了解、掌握这种理论。

要学习、了解、掌握这种理论,最好自己去阅读乔姆斯基的原著。

但是,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就从事汉语研究的学者来说,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还不能自由、快速地阅读乔姆斯基的原著,在这样的情况下,介绍、评论乔姆斯基理论的论著,对从事汉语研究的学者来说,显得很需要。

石定栩教授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演讲时,场场爆满,也说明了这一点。

石定栩教授《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历史进程与最新理论》这本书的出版正是适应了这方面的需要。

众所周知,以往的语言研究,特别是后期的美国描写语言学,关心的是怎么通过某种发现程序对某个具体语言进行切分、等同、分类、组合等一系列的描写、分析。

能把一个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构词等等的内在规律描写、分析清楚了,就算完成了研究任务。

乔姆斯基关心的不再是某个具体语言内在规律的描写和分析,他关心的是整个人类语言,特别是人的语言机制(language faculty),即人的大脑中的语言能力本身,以及语言的习得,即人是如何获得语言知识系统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对种种语言现象的解释。

 乔姆斯基为什么会从这个角度去关注语言呢?他是从小孩子学话中得到启发的。

他认为,如果语言规则像以往人们所描写的那样复杂,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学会的;人与人之间有很多差别,但在母语学习上,差别不大;这都不能用“白板说”或“刺激-反应”说来解释。

因此,乔姆斯基研究语言的目的是要揭开这样一个秘密:一个人的语言机制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人的大脑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能力。

他对语言的研究正是循着这个思路走的。

乔姆斯基论著丰富,他的语法理论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57-1965),称为“第一语言模式时期”(the First Linguistics Model),也有人称为“古典理论时期”(Classical Theory),3其代表作是《句法结构》(1957)。

第二个阶段(1965-1970),称为“标准理论时期”(Standard Theory),其代表作是《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1965,本书作者将该书书名译为“句法理论面面观”)。

第三个阶段(1970-1979),称为“修正后扩充标准理论时期”(Revised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关于动词名物化的一些看法》(1970)、《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1971,本书作者将该文题目译为“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及语义说明”)和《转换的必要条件》(1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