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

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在那个电影还未完全占据人们生活的年代,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已经是全球公认的“笑匠”。
他以其独特的默剧表演风格,让无数观众在银幕前捧腹大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银幕上的小丑,在现实生活中也曾遭遇过惊心动魄的时刻——一场与劫匪的智勇较量。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卓别林刚刚结束了一场紧张的排练,正准备返回他在伦敦的寓所。
街道上,昏黄的路灯在雨中摇曳,为这条平日里繁忙的街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卓别林身着他那标志性的小胡子、圆顶礼帽和肥大裤子,手里提着一个装满剧本和手稿的公文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突然,从一条昏暗的小巷里窜出两个身影,他们手持利刃,眼神凶狠,显然来者不善。
卓别林心中一惊,但很快就恢复了冷静。
他意识到,面对这样的劫匪,硬碰硬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用自己的幽默和智慧来化解这场危机。
“哎呀,这不是我最喜欢的两位观众吗?”卓别林故作惊喜地喊道,仿佛是在舞台上遇到了热情的粉丝,“你们来得正好,我正需要一些观众来检验我的新笑话呢!”劫匪们面面相觑,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友好”态度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其中一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中的刀,恶狠狠地说:“少废话,把钱和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卓别林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夸张地笑了起来:“哈哈,看来你们对喜剧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啊!要知道,真正的幽默可是无价之宝,而我这里,正好藏着无数能让你们笑破肚皮的笑话!”说着,卓别林开始即兴表演起来。
他模仿着各种滑稽的动作,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讲述着一个个令人捧腹的笑话。
虽然周围只有雨声和偶尔传来的远处车辆行驶声,但卓别林仿佛真的置身于一个充满笑声的剧场中。
劫匪们先是愣住了,随后,他们脸上的凶相逐渐被一种莫名的困惑所取代。
其中一人甚至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一笑,仿佛打破了某种无形的屏障,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卓别林见状,心中暗自窃喜。
他趁机继续加码,用更加幽默和机智的话语引导着劫匪们一步步远离了原本的犯罪意图。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

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他曾遭遇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劫匪事件,而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幽默,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那天,阳光明媚,查理·卓别林正在伦敦街头表演。
突然,一个蒙面劫匪手持手枪,闯入了人群。
人群瞬间陷入恐慌,四处逃散。
而查理·卓别林,却镇定自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机智的光芒。
劫匪走到查理·卓别林面前,恶狠狠地威胁道:“把钱交出来,否则我就开枪了!”查理·卓别林微笑着,用他那特有的幽默语气说道:“先生,你看我这破衣烂衫,哪有钱啊?要不,您先借我一点钱,等我出名了,一定还您。
”劫匪一愣,没想到查理·卓别林竟敢如此调侃自己。
他瞪大了眼睛,心想:这个家伙,难道不怕死吗?于是,他怒斥道:“你给我闭嘴!快把钱包交出来!”查理·卓别林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颤抖着双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破旧的皮夹,递给劫匪。
劫匪接过皮夹,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破旧的纸片,上面写着:“我是查理·卓别林。
”劫匪怒不可遏,骂道:“你耍我!”查理·卓别林却笑着说道:“先生,我知道您是误会了。
我确实没有钱,但这张纸片代表了我的一生。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成为有钱人的。
”劫匪被查理·卓别林的幽默和自信所折服,他心想:这个人,竟然如此自信,难道我真的抢错人了?于是,他放下手枪,对查理·卓别林说:“好吧,我信了。
你是个有志气的人,我放你走。
”人群渐渐围了上来,纷纷为查理·卓别林点赞。
他微笑着向大家挥手,仿佛在说:“看,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即使遭遇困境,也要保持乐观,用智慧化解危机。
”从此,查理·卓别林的名声更加响亮,他的喜剧作品也深受人们喜爱。
而那场劫匪事件,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段佳话。
正如他所说:“幽默,是生活中最美丽的风景。
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

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在繁华的巴黎街头,星光璀璨的夜晚,一位身着破旧大衣的喜剧大师,他的身影在街角若隐若现。
他,就是查理·卓别林,一个用笑声温暖世界的传奇人物。
然而,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不仅以喜剧征服了观众的心,更以机智与勇气,化险为夷,智胜劫匪,谱写了一段传奇。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卓别林刚刚完成了一部新电影的拍摄,心情愉悦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夜幕降临,街灯昏黄,行人稀少。
突然,一个黑影从暗处蹿出,一把捂住了他的嘴,冷冷地说道:“把你的钱包交出来!”卓别林心中一惊,但他并未慌乱,反而用一种戏谑的口吻回应:“哦,原来是一位艺术家啊,请问您这是在排练哪一出戏?”劫匪被他逗笑了,稍微放松了警惕。
“好吧,既然您这么有礼貌,那我就不客气了。
”劫匪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掏卓别林的口袋。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卓别林突然伸手抓住了劫匪的手腕,用尽全力一扭。
劫匪疼痛万分,不禁松开了手。
卓别林趁机抓住机会,迅速后退几步,避开了劫匪的攻击。
“你,你敢反抗?”劫匪怒吼道,挥舞着手中的刀子。
卓别林不慌不忙,他瞪大了眼睛,用一种戏谑的语气说道:“哎呀,我的朋友,这可不像您一贯的作风啊。
难道您忘了,在这个世界上,笑声是最有力的武器吗?”劫匪被他说得愣住了,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
这时,卓别林趁机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轻轻抛向空中,然后用手一指,说道:“看,这枚硬币飞得多高啊!”劫匪的目光被硬币吸引,瞬间分了神。
就在这时,卓别林趁机迅速转身,向街角跑去。
劫匪反应过来,大喊着追了上去。
然而,街角处早已埋伏着卓别林的保镖。
他们见状,立刻上前支援。
劫匪见状,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事后,卓别林在一次访谈中说道:“在那个夜晚,我并没有觉得害怕,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保持冷静,机智应对,我就能够化险为夷。
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查理·卓别林,这位用笑声征服世界的喜剧大师,不仅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以其勇敢与智慧,在生活的舞台上,一次次战胜了困难,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传奇。
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

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在一个灰蒙蒙的黎明,查理·卓别林,这位喜剧大师,正走在前往片场的路上。
他手中的提包里,装着的是他即将出演的影片的剧本,那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部杰作。
然而,就在这个清晨,命运之神与他开了一个玩笑。
一个蒙面的劫匪突然从暗处冲了出来,手持一把明晃晃的枪,大声喝道:“把钱交出来!”卓别林的心脏猛地一跳,但他迅速冷静下来,脸上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
他看了看劫匪,然后缓缓地从提包里拿出了剧本。
“这东西比钱值钱多了。
”卓别林一边说,一边将剧本递向劫匪。
劫匪接过剧本,随意翻了几页,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没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电影剧本,竟然如此吸引人。
“这可是我写的。
”卓别林继续说,“这上面有我的灵魂,我的思想。
如果这剧本丢了,那我的灵魂也跟着丢了。
”劫匪被他的话深深吸引,他看着卓别林,眼中闪烁着疑惑和好奇。
他问:“那你为什么要给我这个?”卓别林微笑着回答:“因为我知道,你会珍惜它的。
你是个有故事的人,你会从这里面找到你的故事。
”劫匪沉默了,他看着卓别林,心中泛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他感受到了卓别林话语中的真诚和善良,仿佛看到了一个灵魂的呼唤。
就在这时,一辆警车呼啸而过,警笛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劫匪慌乱地收起剧本,转身准备逃跑。
卓别林却忽然大声喊道:“等等!”劫匪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卓别林,疑惑地问:“怎么了?”“我有个请求。
”卓别林说,“你能不能在逃跑的时候,别伤到别人?”劫匪愣住了,他没想到这个看似弱小的喜剧大师,竟然如此关心他人。
他点了点头,深深地看了卓别林一眼,然后转身消失在街角。
卓别林站在原地,望着劫匪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而他的剧本,正是这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
他拿起剧本,继续走在通往片场的路上。
他知道,这一天,他不仅赢得了这场战斗,更赢得了人心。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往往不是金钱,而是人心。
逆境成长查理卓别林的励志人生

逆境成长查理卓别林的励志人生查理卓别林是20世纪最著名的喜剧演员和导演之一,他的励志人生故事鼓舞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尽管生活中经历了许多逆境和困难,但他依然敢于挑战自己,追逐梦想,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人生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逆境如何成长并成就非凡事业的重要性。
查理卓别林的早年生活并不顺遂。
他在伦敦的一个贫困家庭出生,并在父亲早逝后,由于母亲无法承担生活费用,他被迫在非常年幼的时候就开始工作。
然而,这些艰苦的生活经历没有让查理卓别林失去对生活美好的追求,相反,它们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演艺事业的热情。
在青年时期,查理卓别林开始涉足戏剧界,并很快展示出他的天赋和创造力。
他很快通过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关注,并开始在舞台上展示他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形象。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开始蓬勃发展时,一次家庭悲剧的发生使他陷入了巨大的逆境,并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1年,查理卓别林的母亲因精神疾病而被送进了疯人院,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他陷入了极度的绝望和悲伤,但并没有放弃。
相反,他把这段困境作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他最为著名的电影之一《闲逛者(The Kid)》,这也是他第一次担任导演的作品。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孤儿与一个流浪汉之间的温暖故事,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温情,也反映了查理卓别林在逆境中寻找到的力量和勇气。
逆境成长是查理卓别林故事的重要主题之一。
虽然他经历了许多逆境,但他从未放弃自己对演艺事业的梦想。
他用自己的喜剧才华和创作天赋为世人带去欢乐,并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正是通过这些逆境的磨砺,他才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喜剧大师。
查理卓别林的励志人生不仅体现在他的事业上,也体现在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上。
他的作品经常以喜剧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并试图引起观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他在电影《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中扮演了一个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犹太理发师的角色,这部影片成为了他事业的巅峰之作,也传达了他对和平、自由和人权的强烈信念。
喜剧大师卓别林

1914年2月7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 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威尼斯儿 童赛车记》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 20余年。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 影的重要代表制片,此后一生共出 演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 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 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 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 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 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 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 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 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 。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 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 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

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在20世纪20年代的繁华好莱坞,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不仅是银幕上的宠儿,更是无数人心中的欢乐源泉。
然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位喜剧天才却意外地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智斗。
故事发生在卓别林位于好莱坞山的一栋豪华别墅里。
这天晚上,卓别林刚刚结束了一部新片的拍摄,疲惫不堪地回到了家中。
别墅内灯火通明,温暖的灯光驱散了外面的寒意,但卓别林并不知道,一场危机正悄然逼近。
正当卓别林坐在书房的沙发上,享受着难得的宁静,翻阅着刚送来的剧本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紧接着,书房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戴着黑色面罩、手持手枪的身影闯了进来。
“别动!把钱都交出来!”劫匪的声音低沉而凶狠,手中的枪在灯光下闪着寒光。
卓别林抬头一看,心中虽然一惊,但脸上却迅速恢复了平静。
他深知,此时任何慌乱都可能激怒劫匪,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于是,他缓缓站起身,用他那标志性的小胡子下的嘴巴,以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说道:“哎呀,看来今晚的派对来得有点早啊,朋友,你应该先敲门的。
”劫匪显然没想到卓别林会如此镇定,一时间竟有些愣住。
但很快,他回过神来,恶狠狠地威胁道:“少废话!快把钱拿出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卓别林微微一笑,似乎并不把劫匪的威胁放在心上。
他缓缓走到书桌旁,打开抽屉,拿出一叠厚厚的钞票,但并未直接交给劫匪,而是故意在手中晃了晃,说道:“钱嘛,我当然有,但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查理·卓别林,喜剧之王!你就不想和我聊聊,或许我能给你带来更多的‘财富’?”劫匪被卓别林的话逗得一愣,手中的枪也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显然没想到,在这个生死关头,卓别林还能如此幽默和自信。
卓别林见状,继续趁热打铁:“你看,我的朋友,人生就像一场戏,我们都是演员。
你现在扮演的是劫匪,而我呢,自然是那个被抢劫的可怜人。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换个角色,你来演我的下一部电影里的反派,那可比抢这点钱有意思多了,不是吗?”劫匪被卓别林的话逗得有些哭笑不得,他手中的枪也慢慢放低了一些。
卓别林的时代背景,简介,后世对他的评价

卓别林的时代背景,简介,后世对他的评价简介: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1889.4.16—1977.12.25),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无声电影时期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喜剧大师。
早在一次大战前,卓别林便以表演才华征服了世界影坛,正如萧伯纳所评价的,“卓别林是电影工业时代独一无二的天才”。
从童年时踏上维多利亚舞台和英国音乐堂,直到88岁生命终结那一刻,卓别林的舞台生涯持续了75年光阴,他一生共拍摄了80余部喜剧片,代表作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
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
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
同时,卓别林高调的公共形象与私人生活饱受谄媚与争议。
50年代麦卡锡时期,卓别林因左翼倾向被迫移居欧洲。
60年代晚期,卓别林完成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健康状况逐渐下降。
1972年,卓别林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77年的圣诞节,定居瑞士Vevey的卓别林在熟睡中悄然离世。
卓别林的时代背景:出生在伦敦,父母是游艺团的歌唱演员。
幼年曾在街头流浪卖艺乞讨。
五岁时第一次等台演出,八岁和哥哥加入了弗雷德.卡诺滑稽剧团。
在美国的巡回表演期间,被制片人麦克.山内特相中,与吉斯通公司签约。
那个穿着肥大裤子、大号鞋子、紧绷上衣,头戴圆顶礼帽的小胡子《流浪汉》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不幸总能用最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这同时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大独裁者》中勇敢地将矛头指向纳粹希特勒,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马戏团》在第一届奥斯卡上赢得了“集编剧、表演、导演和制作于一身的多才多艺天才”特别大奖。
他说自己是个世界公民,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国家。
三十岁时,他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人青睐的喜剧演员,他拍一部电影的片酬高达数千美元,创造了一年拍摄35部影片的奇迹,并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和他的电影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足以证明喜剧是一门多么难的艺术,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
但卓别林做到了,百年来只此一人。
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
这欢笑背后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
这套DVD收录了卓别林10部长片,加上两张短片集锦,代表了卓别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兴的是,其中最重要的电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记》、《摩登时代》等都是数码修复版,画质比原来清晰了不少,作为收藏是上佳的选择。
头戴一顶大礼帽,脚登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只手仗,鸭子般地出现银幕上——这就是卓别林为我们创造的绅士流浪汉形象。
查理·卓别林是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创造的夏尔洛形象一起被人们永远铭记。
无论是流浪汉夏尔洛的善良、风趣、不幸,还是大独裁者的刚愎自用、自高自大,这些都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父亲和母亲都游艺场的歌唱演员。
1岁时父母分居,幼年卓别林便随母亲四处周游,并登台表演。
5岁时,因母亲嗓子沙哑,结束了演出生涯,卓别林遂独自登台从艺。
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病倒,卓别林与同母异父的哥哥流浪街头卖艺、乞讨,一度被送进孤儿院。
后来两兄弟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里演唱、跳舞和干各种杂活。
1913年,卓别林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一位电影公司的制片人兼导演看中,签订了为期1年、周薪150美元的合同,从此,卓别林开始了他漫长的电影生涯。
1914年1月,卓别林拍摄了第1部影片《谋生》。
同年2月18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在喜剧电影《阵雨之间》里出现,这一形象后来就成为卓别林电影的主要银幕造型。
1年后,卓别林在美国成了被人们广泛热爱的演员。
1915年,卓别林的《流浪汉》等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卓别林也身价倍增。
当他转投其他电影公司时,年薪已高达67万美元。
1917年,卓别林与米尔德丽德·哈丽斯结婚。
1924年两人离异后,卓别林与丽塔·格雷结为夫妻,并生有两个儿子。
1932年,卓别林又结了3次婚,新娘是宝莲·高黛。
卓别林从1919年开始独立制片,一生共拍摄了80多部喜剧影片,如《淘金记》(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
这些影片不仅在美国,而且也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观众浓厚的兴趣。
卓别林电影成了从20年代至50年代美国戏剧电影的最成功的代表,也成了那个时代电影的一种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前的1938年,卓别林开始筹划代名“七号”的工程,即后来拍摄完成的讽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电影《大独裁者》。
当时,英、美当局都害怕这部影片会引起麻烦,从而对卓别林施加了种种压力,各地的纳粹组织也威胁卓别林。
但卓别林无所畏惧,仍然坚持拍摄。
二战全面爆发后,这部影片在世界引起了轰动。
卓别林的家庭生活经历了许多变化。
1942年,他与已经共同生活了10年的第3个妻子宝莲离婚后,一个曾与卓别林相好的年轻女性声称已经有了卓别林的孩子。
这使卓别林卷进了桃色事件中。
直到上了法庭,他的名誉才得到澄清。
后来,54岁的卓别林与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戏剧大师奥尼尔折女儿、年仅18岁的乌娜·奥尼尔结婚,尽管这桩婚姻受到了新娘父亲的反对。
在政治上,卓别林受到的周折更大。
由于一贯对小人物、失业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支持民主进步运动,50年代初期,卓别林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者的迫害。
尽管他在美国居住了42年,可有关当局却借口其新片《摩登时代》和《凡尔杜先生》的主题讽刺了美国社会,拒绝他加入美国国籍。
此外,卓别林还因谣传他系共产党人而受到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追逐调查。
在给国会的证词中,卓别林的一段话代表了他的政治观点:“我不是共产党人;我一生中从未参加过任何政党和政治组织。
但我却是你们所称之为的‘和平贩子’”。
1952年,就在他同乌娜从大西洋返回伦敦的途中时,美国当局还向移民局下令,除非卓别林接受调查质询,否则拒绝发给他再次入境签证。
于是卓别林发誓,再也不回到这个给他带来财富、名声和不幸的国家。
此后,他同乌娜及8个孩子一直定居瑞士的沃韦直到去世。
1957年,卓别林在英国摄制的《一个国王在纽约》即是他在美国
这段辛酸经历的真实写照。
1962年,卓别林接受了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
1967年,在定居瑞士期间,他拍摄了生平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
该片由马龙·白兰度和索菲亚·罗兰主演,但上映后,却没有获得意想中的成功。
1972年,美国设立奥斯卡将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给卓另林发了“艺术成就奖”,以奖励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
”卓别林赴美领奖,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的狂热欢迎。
1975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已经83岁的卓别林爵士封号。
1977年12月25日,卓别林在瑞士沃韦河畔的科西耶去世,终年88岁。
一本权威的电影史著作曾经这样评价卓别林:一想起卓别林就会想到电影。
在美国电影史上,任何人都没有像查理·卓别林这样受到全世界的爱戴了。
卓别林同所有伟大的人物一样,每个人都从他身上得到他所要的一切。
这个渺小的流浪汉做出了我们多数人想和想试着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他的失败是人类的失败,他的成功是全体人们的成功。
卓别林之所以被称为电影事业上的怪杰,原因就在于此。
个性档案
最关心的人:哥哥雪尼·卓别林
最恨的人:希特勒
最喜欢的事:拍电影
最伤心的事:3次离婚
最反对的事:有声电影
最爱说的话:再试一次
不加入美国国籍的理由:我是世界公民
艺术踪迹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获荣誉奖。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最佳影片奖提名和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