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第二章中国农业地理汇总
中国地理之中国的农业

四川江油用800亩油菜花拼出李白头像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 来出现“北移南迁”的趋势。
黑龙江 辽宁
北移南迁
四川盆地、
黄淮海平原
华南地区
甘蔗 生长习性:喜温 、喜湿 、生长期长
➢ 是我国主要制糖原料。 ➢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24°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
地区
➢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四 川等省区
中国玉米带:松辽平原, 吉林省的产量居中国第一
——北方春播玉米区。 面积约占全国36%, 总产量占全国40%。 ——黄淮海春夏播玉 米区。面积占32%, 总产量占34%。 ——西南山地玉米区。 面积占22%,总产量 占18%。
我国是世界玉米的产销大国,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我 国 九 大 商 品 粮 基 地
一、农业概况
1、农业的概念: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 得产品的物资生产部门。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 狭义农业:种植业
2、农业的地位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为我们提供衣、食、用等生活资料
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3、农业的分类
农业的分类
按农业生产对象分 按投入的多少分 按产品的用途分
9、农业产业结构
4% 10%
34%
种植业
畜牧业
52%
渔业
林业
2009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
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林业和渔业所占的比例太小
二、我国的种植业
种植业是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门
1、种植业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 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小麦 水稻 玉米 棉花 花生 油菜 甘蔗 甜菜
四大牧区: 畜牧方式:放牧(游牧) 区位优势:降水少,有广阔 的天然草场;有许多优良畜 种;牧业的历史悠久,经验 丰富;国家政策扶持;畜产 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地位:牧区生活和经济收入 的主要源泉,也是皮毛、肉 奶的重要供应地
高中地理课件-中国的农业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①气(光照、降水、热量、昼夜温差)②地
③水
④土(肥力、厚薄、性质)
⑤病虫害 → 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交通、科技、劳动力
其它(如地价、资金、开发历史-种植经验、饮食习惯等)
(寒潮、霜冻、台风、洪涝、春旱、
伏旱等)
中国温度带的分布
几种特色农业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坝子农业
灌溉农业
基塘农业
立体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水果
水稻小麦玉米油菜
花生
大豆
甘蔗
甜菜
棉花
麻类作物
茶叶
咖啡
可可
柑橘
苹果
西瓜
(雨热同期)
暖温带:冬小麦
生长周期比较长
油菜:
喜温、喜湿
花生:
喜温、干燥
砂质土壤
生长周期长
耐盐碱、干旱
生长周期短
喜湿、好光
生长后期不喜水
茶树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等特征。
土壤宜为酸性的红壤;
降水充沛,云雾天气多;
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
地形以丘陵为主,利于排水。
农耕区畜牧业。
中国经济地理 第二章 中国农业地理

二、我国的种植业
(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1、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春小麦: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 差的地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 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 地区差异也比较大。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 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的地区也有分布。
五大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南疆绿洲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2、油料作物的分布
油菜
花生 大豆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 年来出现“北移南迁”的趋 势。
黑龙江
辽宁
黄淮海平原
南迁北移
四川盆地、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黑龙江 吉林 新 疆 内蒙古自治区
南蔗北甜
四川 福 建
甜菜 甘蔗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全国商品粮基地及建立条件、意义
(1)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意义 粮食生产专门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 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 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2)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粮食商品率 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3)全国商品粮基地(如图)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及其他各部门发展的基础 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市场、资金和劳
动力
二、农业生产特点
综合性
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地理
【例1】 (2016长沙模拟)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籍贯山东高密市,其作品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1)~(2)题: (1)莫言故乡的主要耕地类型及其作物熟制为( ) ①水田 ②旱地 ③一年两熟到三熟 ④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适宜在莫言故乡大面积播种的农作物有( ) ①春小麦 ②花生 ③棉花 ④甘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理
下图为中国5个省区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回 答5~6题:
地理
5.与乙、丙、丁3个省区对应的依次是( )
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农业 产业政策的制定、贯彻、 实施尚有不足之处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不利于
社 劳动力 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提高;人
会
资源 有利于精耕细作,提高单产 口多,人均土地、水资源相
经
对数量很少
济
条
市场 市场需求量大,推动农业发 受经济条件限制,动物性食
件 需求量 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要的产区。
(5)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
省、吉林省、
自治
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从温度带看,甘蔗主要分布在
带和
带,花生主要
分布在
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
带。
(7)商品粮基地名称①
,②
,
③
。
地理
答案: (1)甘蔗 甜菜 油菜 花生 (2)甜菜、甘蔗 油菜、花生 (3)自然 (4)油菜 长江 (5)黑龙江 内蒙古 (6)热 亚热 暖温 中温 (7)三江平原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1)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 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请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 象的形成原因。 (2)比较说明A、B两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条件的差异。 (3)为了防止A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农业知识最全整理

中国的农业一“土地奉献”的产业(1)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新中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较快。
(2)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3)农业科学技术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延长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三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1. 自然因素: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日较差、降水等)、水源、地形(平坦的地形对种植业发展有利)、土壤(肥力、酸碱、厚度、质地)。
2.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技术、市场、劳动力、偏好、政策、历史、工农业基础、产值与地价等。
四种植业1. 主要粮食作物(1)水稻:喜温喜湿。
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长江以北是单季稻,以南是双季稻,甚至三季稻(海南)。
北方也有零星的分布,如东北的长白山区、华北的天津等地。
双季稻,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
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收割早稻,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11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单季稻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十月中下旬开始收割。
单季稻每亩产量要比双季稻的一季高,但总量比双季稻低好多。
(2)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广,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秦岭—淮河至古长城主要种植冬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冬小麦生长周期较长,且不同地区生长周期差异较大,中国南方冬麦区为120天,北方冬麦区为270天以上,西南部高海拔地区可达330天以上),而古长城以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春小麦分布冬季很冷的地方,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当年夏、秋收获,春小麦生育期短,通常为80-120天)。
(3)玉米: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疏松的土壤;分布广,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周围的丘陵地区、河北和东北等地,东北中部的松嫩平原形成我国的“玉米带”。
第二章 农业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 PPT课件

2.4 林业
▪ 2.4.1 森林资源的特点 ▪ 1)树种丰富,资源构成独特 ▪ 2)森林面积小,覆盖率低,木材蓄积量少 ▪ 3)森林资源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后备资源不足
▪ 2.4.2 林业生产布局 ▪ 1)东北林区 ▪ 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在行政区上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和东
北三省。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中温带针 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全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37%。木 材蓄积量占全国的1/3。 ▪ 2)西南林区 ▪ 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森林主要集中在藏南山地、横断山 脉、滇南、川西及云贵高原地区,行政区涉及云、贵、川、 渝、藏五省区。该区纬度低,山高谷深,植物垂直分布明显, 植被类型齐全,是我国树种最丰富的林区。 ▪ 3)南方林区 ▪ 指秦淮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山地、丘陵区。以人工林 和经济林为主。 ▪ 4)防护林与林业生态建设
2.1.2 农业生产的特点 1) 季节性和周期性 2) 地域性 3) 综合性 4)不稳定性 2.1.3 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陆地水、土壤) 2)科学技术条件 3)社会经济因素 2.1.4 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2.2 粮食作物
▪ 2.2.1 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 2.2.2 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 ▪ 1)稻谷 ▪ 稻谷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且分散。 ▪ 南方水稻集中产区指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其种植面积约占
▪
▪ 3)水果 ▪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果树多达300多种,1000•多个品种,居世界
首位。水果生产相对集中于三个区域──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 暖温带代表水果是苹果、梨。 ▪ 亚热带代表水果是葡萄、桃、柑桔、枇杷等。 ▪ 亚热带代表水果是荔枝、龙眼 、香蕉、菠萝和椰子等。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农业的西部地区布局
农业特点: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等 农业发展优势: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 农业发展问题:水资源短缺,技术水平较低
中国农业的东北地区布局
农业类型: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作物种类: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也有大豆、马铃薯等。
薯类:包括马铃薯 、红薯等,是中国 第四大粮食作物
中国的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中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 一,主要分布在长江 流域和黄河流域。
茶叶:中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 一,主要分布在长江 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 区。
烟草:中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之 一,主要分布在西南 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地 区。
油料作物:中国是世 界上最大的油料生产 国之一,主要分布在 大豆、花生、油菜等 。
中国特色农作物
小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 麦生产国之一,主要分布在北 方地区。
玉米: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 米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
华北地区。
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 稻生产国之一,主要分布在南 方地区。
茶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 叶生产国之一,主要分布在长
中国农业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背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 发展受限
改革成果: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革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允许土地流转
未来展望:深化农业市场化改革,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发的中
第 六
展可国 章
持农
续业
中国农业的环境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农业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二)(第七节)

辽宁 黄淮海平原
南迁北移
长江流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11)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黑龙江 吉林 新 疆 内蒙古自治区
南蔗北甜
四川 福 建
甜菜 甘蔗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 甘蔗
生长期长。
糖 料 作 物
甜菜
分布:台湾、海南、广东、广西、
福建、云南、四川是主要产区 (热带、亚热带)
长江中下游渔业
捕鱼
(五)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 (2)“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 业综 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 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 比重太小。 (4)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 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 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 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3、分布
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 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 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 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 陵区。
二、中国的农业
特点:种类齐全、种植业占主体
(一)种植业 1、分布: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2.耕作制度: ⑴概念: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农作物
③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④面向市场,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 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 以提高。
(二) 林业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 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 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 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 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 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 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 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 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糖料作物的分布 甘蔗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 大,生长期长
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 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3、糖料作物的分布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
耐盐碱、干旱,生 长期短。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和新疆四省区。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吉林
南蔗北甜
甜菜 甘蔗
谷子: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粟的稃壳有白、红、黄、 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
糜子,[méi zǐ],原名:稷、黍,糜子籽实叫黍,淡黄色;磨米去皮后称黍米,俗 称黄米。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通常具有经济 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按其用途分为: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 糖料作物 (甜菜、甘蔗)、 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 嗜好作物(烟叶)、 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 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及其他各部门发展的基础 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市场、资金和劳
动力
二、农业生产特点
综合性 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不稳定性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纬度位置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产技术 生物资源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广义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二)主要经济作物
1.棉花
喜温、喜光、生长期长。 我国的棉花多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 目前我国棉花优势区域重点是:黄河流域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
五大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南疆绿洲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每一类又可以分成许多种。其中禾本科的稻 类、麦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玉米、 高粱、粟、黍、谷子等叫做“谷类作物”,简称 “谷物”。在众多的“谷物”中,最主要的是小 麦、稻谷和玉米,这三种粮食产量约占全部粮食 总产量的2/3。因此,在不加说明的情况下,平 常所说的“粮食”或“谷物”,多指这三种作物
中国农业概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 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 农业的主体。 地形平坦(影响农业的类型、农作物的分布);
1、影响条件 (自然)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气候适宜,雨热同期(光照、热量、降水影响较
大)
2、社会经济:交 求通 量运最输终决.科定技农、业政生策产、的市类场型(和市规场模需)
四川 云南广西Fra bibliotek福 建
广东
台 湾
全国商品粮基地及建立条件、意义
(1)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意义 粮食生产专门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
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 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2)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粮食商品率 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3)全国商品粮基地(如图)
二、我国的种植业
(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1、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春小麦: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 差的地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 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 地区差异也比较大。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 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的地区也有分布。
改善量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量抗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
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农业地域分工基本形成,农业布局日趋合理
种植业分布
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 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2、油料作物的分布
油菜 花生 大豆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 年来出现“北移南迁”的趋 势。
黑龙江 辽宁
南迁北移
四川盆地、
黄淮海平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河 北 河南
东北平原 吉林中部 内蒙古东部
我国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①北方区:小麦(东北春小麦.华北冬小麦).甜菜 棉花 .花生.小米(黄土高原)
②南方区:水稻.甘蔗.油菜.棉花.
③青藏高原区:青稞. ④西北区:长绒棉.甜菜.小麦.
耕作制度:
⑴概念: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⑵分布情况: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三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2、水稻
喜温、喜湿。 根据对热量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二季稻、三季稻。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多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多以双季稻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 区域。
西北灌溉区 水源——黄 河水
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集中在秦岭-淮河 以南的水田区
3、玉米
喜温作物, 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在我国分布比较广, 主要分为北方春播玉米、黄淮海夏播玉米和南方低山丘陵玉米, 其中黄淮海夏播玉米是我国主要玉米区。
农业特色
⑤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 尔盆地.
④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①耕作农业: 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坝子农业
谷地农业
粮食是人们消费得最多的食品,常把它叫做 “主食”。粮食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禾谷作 物”、“豆类作物”和“根茎作物”三大类。
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 粮食商品率较高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春小麦)
江淮平原 (冬小麦)
增产潜力较大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21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成都平原 (水稻)
江汉平原 (冬小麦、 水稻)
耕作方式
①北方:旱地
秦岭—淮河南北方 分界线
②南方:水田
南北农业差异:
项目
耕地类 型
粮食作 物
经济作 物
耕作制 度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差异原因
旱地
水田
冬小麦、春小麦 水稻、冬小麦
棉花、花生、甜菜 棉花、油菜、甘蔗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 或一年两熟、 东北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 是气 候条 件的 显著 差异